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环境状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境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环境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赣南地区;水生态;环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1赣南地区水生态环境现状概况

1.1水体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赣南地区作为脐橙之乡,农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较为可喜的经济收入,这大大地拉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又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水体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稀土资源的无序开掘和对农业发展速度的迫切追求,有关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多,这就对水体的污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造成了水体的酸化和污染。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等,进入河流水体,造成水质变差,这会严重地破坏水环境的平衡,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会导致该地区的水体涵养能力降低,长此已久就会对地区的生态的发展造成阻碍,并进一步地威胁到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赣南地区的水体污染现象从整体上说已经处于较为严重的局面,这无论是对于生态的发展还是经济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

1.2水土流失现状不容乐观

赣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还面临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水土流失现状不容乐观,稀土无序开采和土地的无限制开垦,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地恶化,使得该地区生态现状变得更为严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差,对于地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尤其是稀土矿开采废弃地区和果树大面积种植区,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峻,会使得大量的有毒物质毫不保留地进入水体,给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作用。可以说水土流失的现状不够乐观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速了水体污染的程度,不仅仅会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严重地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饮水,给人体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着力地改善水体流失的现状,才能够从根源处改治生态环境的问题,促进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

2浅析造成赣南地区水生态现状的原因

2.1片面地追求农业生产的速度

造成赣南地区生态危机现状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片面地追求农业的生产速度,作为脐橙之乡,在脐橙的种植和发展过程中,由于需求量的增加,就会造成扩大脐橙种植的现象,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开垦,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极大地造成了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水环境发展互相不适应的局面的出现。由于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但是农业生产的无限制的需求让经济的发展过于极端,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在无形中导致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的局面。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着力地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做到农业发展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将这两者权衡起来,做到两者兼顾,既要保护环境又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让该地区走向生态发展的道路。

2.2 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

不容忽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所在。加速城市化建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这是造成环境污染。水体灾害的根本所在。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如果不进行大量快速的经济发展,就很难赶得上时代的潮流,这就造成了经济与环境很难权衡的局面,一时会让人们无法辨别这两者的关系。因此从根本上说,还需要坚持一条以依靠技术的发展引领城镇走上环境友好的道路,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应该促进环境生态的进步,走和谐发展之路。

3改善赣南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的对策

3.1培养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保护水生态的意识是改进赣南地区水体环境的前提,即该地区首先要认识到当地的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还要正确地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所在,这是改善和治理水环境的根本前提。如果不能够从本质上看清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会造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容下手,很难从根本上治理水体环境污染。充分地认识到水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的过快增长,而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为治理当地的水体环境指明道路和方向,建设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让经济发展统筹生态进步,生态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的生态园区,促进经济生态的齐发展。

3.2通过建垃圾处理厂等工程来治理水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体污染问题,及时地采取对策解决这一问题是最关键的。由于长时间的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造成了水体的酸化、富营养化现象的加重,水质严重地被污染,这些严重地威胁到了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赣南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通过建设垃圾处理厂来进行水体污染的排查,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利用先进的工艺来进行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整体上改治水体环境问题,促进水生态环境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的友好发展。在进行了污水处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水体的污染,这样能够减少处理污水所需要的成本,节约相关的资金,加快赣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

3.3生产过程中节约用水,减少化肥使用,构建生态发展模式

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来进行赣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灌溉,也是有效地整治水体污染的对策之一。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喷灌的技术进行脐橙的灌溉,既能够有效地节约用水,还能够减少由于水体的流动造成的废物污染水体的现象,可以有效地保护水体不再受到废物的污染。其次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化肥的使用,尽量多地使用农家肥,这样既能够有效地进行农业的生产,也能够避免对于土壤的破坏,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断绝废物污染水体,从根本上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的建设和发展。将生态的建设和经济的建设统筹兼顾,相互促进,相互配合,逐渐地探索出一条绿色的生态发展之路,促使和谐地区的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努力地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3.4相关部门加强水质监测,及时有效遏制水污染事件

从根本上整治水污染的问题,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水质监测,只有增加相关部门的检测力度,不断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一的规划,才能够从整体上保证水体健康和生态的友好发展。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测试点进行定期地检测和排查,并制定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惩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水体的质量,加快赣南地区的生态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就是,进行水体检测要通过定期和抽查两种方式进行,定期检测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养成保护水生态环境建设的习惯,能够长期地将水生态环境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局面;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测,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由于懈怠所导致的水环境问题,同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检测,加大检测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水污染的现状。

结语

着力地改善赣南地区的水生态环境对于构建生态文明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较为清醒地认识到水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和矛盾,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整合,采取明确的措施进行水生态的保护。首先要培养保护水生态的意识,充分地认识到水环境的保护对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进行水污染的治理和清查,并根据赣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逐渐探索出适合该区生态发展的模式,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实现赣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宏生、向欣: 城市污染水体水生态环境恢复模式探讨――以广州市城区河涌水环境治理为例;全国水体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技术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建设交流研讨会;2008

[2] 梁世军、向欣、夏宏生:城市污染水体水生态环境恢复模式探讨[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9)

生态环境状况范文第2篇

农业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要素的总称,是农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1]。目前中国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污染量占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1/2,已成为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短缺的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将严重制约和影响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将会动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1.1化肥和农药污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占有很大的比重。化肥的使用量占世界使用总量的第一位,而且以氮肥为主,其中氮肥平均利用率只有30%~50%,造成了大量的氮肥流失,化肥的重复使用添加,不仅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其次是农药污染。长期使用农药对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的污染日益彰显,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导致生态失衡,直接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同时也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地膜污染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棉花产区和北方寒冷地区,塑料地膜技术广泛在农村农副业生产中使用,而且使用量很大,回收不净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地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残留的地膜进入土壤后很长时间内难以自然降解,造成土壤的渗水及保水、保气性能下降,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地力下降,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另外对回收的地膜往往采用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1.3畜牧养殖业污染

畜牧养殖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了及规模化和集约式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还有所欠缺,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等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固体粪污和养殖污水含有COD、B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污染了水体和大气及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还对水体和其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4;绝大多数的农村养殖户还是以散养为主,所产生的废渣、粪便四处堆放,受整体综合条件的限制,无法集中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破坏。

1.4乡镇企业污染

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各地相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但我们也要看出,有些地区的发展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一些小的乡镇企业不具备环境处理设备,其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了过度追求经济的一时的快速发展,没有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使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2.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被忽视,我们要做好宣传发动及组织协调工作,利用媒体、技术资料以及组织讲座学习等形式,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意识,使公众自身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进一步恶化,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的生存构成的严重威胁。

2.2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

大力倡导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改革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从基本源头做起减少化学物质的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同时,通过宣传培训加强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技术指导。在化肥使用方面,改进耕作措施和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尽可能的多施用有机肥;对农药的使用要对症下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研究开发和引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

2.3加快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的进程

乡镇企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农村河道、水源、土地和空气的严重污染,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控制和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4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从改善传统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业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的必然需求。具体实施中要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排污量,真正的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生物丰度;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

收稿日期:2012-02-09

作者简介:童桂凤(1971―),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147-03

1 引言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反映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通过生态环境监测了解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是当今生态环境监测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具有时效性强、分辨率高、资料获取快捷和费用低廉的特点,在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形态与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尤其从景观学入手,开展以省、流域以及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的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获得了非常好的分析结果,客观、及时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采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室内解译和野外核查相结合,提取扬州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信息,动态研究扬州市近5年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收集近5年扬州市遥感影像和其他专题资料,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纠正、镶嵌,以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为基础,应用Arcgis9.2和Erdas9.1软件进行影像解译,提取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计算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和土地退化指数,结合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扬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2 技术方法

2.1 数据源

选取2006年、2008年和2010年Landsat TM美国陆地资源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空间分辨率为30m×30m,选取4、3、2波段组合,时相选择基本在4~10月间。

2.2 影像处理

扬州市地理空间范围跨了2景Landsat TM影像图幅,采用符合要求的标准投影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波段组合为RGB 4、3、2的统一控制影像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纠正。纠正后的影像景内空间坐标误差(与控制影像对比)x坐标和y坐标均小于15m,景与景之间接边小于30m。

2.3 影像解译与地面核查

以土地利用分类为基础,解译的指标体系采用全国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采用二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6类,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生态和利用属性;二级分为26个类型,主要根据土地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判读提取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一般规定变化的面状地类应大于120m×120m,线状地物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60m,长边最小为180m,屏幕解译线划描迹精度为2个像元点,并且保持圆润。林地432合成影像上颜色呈鲜红色,水田432合成影像上呈棕红色和青灰色,建设用地432合成影像上灰白色、天蓝色和墨绿色。

地面核查是根据自然分异、人类活动的特征以及遥感信息提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来修正判读过程中出现的误判,检验遥感判读的正确率,并对判读数据进行室内修正。主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林地、湖泊、河流、水田等典型地物开展野外核查(图1)。

2.4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综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参考我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结合扬州市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反映生态环境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5个方面的指标计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其中生物丰度指数权重0.25,植被覆盖指数权重0.20,水网密度指数和土地退化指数权重分别为0.20,环境质量指数权重0.15。

3 结果与分析

2006年至2010年扬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在55~75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均为良(55《EI〈75,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逐年上升,2010年EI比2006年提高了7.09,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好转,并有不断创出新高的趋势。卫星遥感解译所得土地利用/覆盖情况见表1。

扬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刷新,源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大力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改善水环境,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各地按照“政府导向投入、企业主体投入、社会广泛投入”的原则,5年内共营造以意杨为主的用材林1万hm2;重点对3大湖泊3km范围内全面实施“三退三还”,建设环湖200m的生态、景观、防护林带;结合古城历史文化特色,在建成区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建设,营造城市出入口绿化广场、街头园林小品、城市中心绿化广场等,形成以文昌阁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纵横交错的景观绿色廊道。2010年市区新增森林面积,建成区新增绿地154万m2,扬州尽显“十里栽花算种田”的生态宜居城。

“十二五”期间,扬州将以“打造绿杨城郭,建设生态扬州”为基本理念,全力营建功能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高度发达的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和内涵深厚的城市森林文化体系,增强林业碳汇功能,唱响扬州生态品牌,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将更上一层。

4 结语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监测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可以实时、动态的开展相应研究。从5年趋势看,扬州市林地、草地面积增加了114.47km2,植被覆盖指数提高了12.06,生物丰度指数提高了9.41,扬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提高了7.09,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好转、总体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 秦保平,曹吉吉,丁立强.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J].天津科技,2005(3):5~17.

[2] 田贵全,曹惠明.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44~45.

[3] Boffat A S,Resurgent forest can be greenhouse gas sponges[J].Science,1997(277):315~316.

[4] 金 焰,张 咏,牛志春,等.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2(4):17~20.

[5]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3S”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2):17~20.

Dynamic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based on Landsat

TM Remote Sensing Image in Yangzhou City

Tong Guifeng,Chen Zhifang,Fan Ying

(Y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Yangzhou 225007,China)

生态环境状况范文第4篇

一、考核目的和意义

我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开展此项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考核结果关乎今后中、省对我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因此,全县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

二、考核范围

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所列,我县全境均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

三、考核内容和指标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包括自然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自然环境质量指标包括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各项考核指标数据由县环保局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收集、整理。我县不能独立完成的监测数据,由县环保局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获得。

生态环境状况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等,其中林地覆盖率由县林业局负责提供;草地覆盖率由县农业局负责提供;水域湿地覆盖率由县水利局、林业局负责提供;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由县国土局、城建局负责提供。各部门必须按照真实、科学、及时的原则,与县环保局协调一致提供考核数据。

四、技术规范和标准

自然环境质量状况中的水、空气、声环境质量监测,依据《市监测方案》规定,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和标准执行,从样品采集、流转、分析到数据审核都要有完整的记录,并进行三级审核,同时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其中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有关要求。

生态环境状况指标中的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等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农业、水利、国土、城建等主管部门概念。

五、监测时间

按照《市监测方案》要求,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自2011年5月起实施。

生态环境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解译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197-01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覆盖全省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

当前,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为全球变化研究中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连续获取大范围的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宏观性,成为最为有效的对地观测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联合国环境署(UNEP)曾启动“土地覆被评价和模拟(LACM)”项目,旨在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探测亚全球尺度的土地利用与变化。

因此,本文旨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这将为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研究区和卫星影像概况

1.1TM影像概况

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有7个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除热红外波段为120米外,其余均为30米。因TM影像具较高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和较高定位精度,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地球资源与环境遥感数据源。能满足有关农、林、水、土、地质、地理、测绘、区域规划、环境监测等专题分析和编制1∶10万或更大比例尺专题图,修测中小比例尺地图的要求。本文研究区生态解译采用了14景Landsat TM影像,时相为秋季,波段合成采用432RGB彩色合成。

1.2研究区概况

本文研究区范围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见图2。

1.3技术方法

通过ARCGIS平台,根据地物影像特征,如色调、大小、阴影、纹理、位置和其他标志,以及技术人员先知经验,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Landsat-TM卫星影像,绘出地物的闭合边界,并赋予属性编号,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1.4生态解译结果

本次遥感解译涉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2000年)一级分类中6个类型,三级分类中13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