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护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老年一科共有护士22人。年龄20~48岁。工作年限1~30年。文化程度:中专15人,占68.1%;大专5人,占22.3%;本科2人,占9%。职称:护士14人,占63.6%;护师4人,占18.2%;主管护师3人,占13.6%;副主任护师1人,占4.5%。在科老人:75人。

2爱心护理模式的构建

2.1爱心护理模式的内涵及要求:爱心护理模式体现的就是“医治与疗养相互结合”的理念,即为老人提供长期的护理照料,它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可满足年龄大,身体状况差、家中又无人照料的老人的需求。我们要为来医院入住的老人提供爱心及亲情护理服务,使之倍感家的温馨;同时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和方式,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2.2加强岗前培训,夯实护理业务基础:为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礼仪等方面培训,进而规范言语行为,提高护理技能。以甜美的微笑、认真的倾听和温柔的话语接待每一位老人;用四心(热心、耐心、细心、爱心)去关爱他们,使其感受到家的温馨。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把护理骨干送到疆内外综合医院进修和学习。

2.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经常组织护士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如“假如我的父母在老年科”“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等,使护士明确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和目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4强化护理技能岗位练兵:每周四下午组织全院人员业务学习;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急救知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科室每周利用晨间学习及业务学习的形式对应急预案及内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学习,对于科室疑难病例进行护理查房及病例讨论;每月开工休会1~2次,及时征求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查。每月对科护士进行理论、操作、及健康教育考评,将考核结果与该月绩效相结合。

2.5加强爱心护理服务的管理

2.5.1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和实施办法,要求礼仪服务、礼貌用语。见面尊称老人“爷爷、奶奶”,每天进行床头交接班,礼仪交班。精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诉;以爱心去关爱老人的冷暖;以细心去观察老人的表情。用家常式的谈话交流,细致了解老人的需求,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合理要求。护士长每日带领护士亲临老人身边,查问情况、了解需求,有问题及时办。并要求护士们做到对每一位老人的情况都要清楚。科室每周二进行大交班,由每位护士将经管老人的心理状况、饮食情况、躯体疾病情况汇报给全体医护人员,全科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措施;科室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考察与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以季度为单位评选出星级护士,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有被老人投诉者,当事人当面向老人赔礼道歉,并扣发工资奖金。

2.5.2优化就医程序美化就医环境:对新入住的老人,护理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为他们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护士、住院环境和住院须知等,并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送老人到房间后,为他们介绍同室病友,从而减轻老人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为老人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入住氛围。近几年医院开展了完善形象,树立品牌的服务理念,首先在改建美化医院的环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医院建立了怀旧区域、古老文化区域、民间传说区域、健身休闲区域、大棚种植区域,绿地区域占全院总面积的50%以上,为老人创建了一个舒适、温馨,具有文化品味的、公园式的住院环境。

2.5.3以“医治与养老”为中心,建立爱心护理养老中心:为了满足居住老人的护理需求,我们利用医院的医疗设备与医疗资源完善了老年科的配套设施,病房设施齐全,如同家一样,使老人倍感家的温馨。科室还开设了老人活动场所,为入住老人提供托老、诊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医院将医治与养老有机结合,既能为入驻老人提供优质的爱心养老服务,也可以随时提供医疗手段帮助。使老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治”,从而消除了老人的顾虑、改善了老人生活质量。老人们把这里当成了家,把医护人员当成自己的孩子。此项爱心服务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替天下儿女尽孝。

3爱心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3.1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2007年至今,老年科床位由几十张增加到290张。按照爱心护理服务模式开展“爱心护理服务”以来,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达95%以上,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无严重护理差错发生,老年科的床位使用率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服务意识提高。以热情、真挚、细心、周到的工作热情拉近护理人员与老人间的距离,用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耐心解答老人的疑惑,用真挚、包容、尊重的态度对待老人,用博大的胸怀和子女般的关爱去对待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所在。通过“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开展爱心护理服务,医院2010年获得了“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及“全国百佳专科医院”、“职业道德模范单位”、“兵团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老年科也得到了政府的关爱,老人的认可。

4结语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男性老年痴呆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出现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急性尿潴留、血尿、充盈性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不全等。由于患者各项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和行为性格的障碍以及年老体弱伴其他全身性疾病,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需永久性膀胱造瘘引流尿液。患者不仅需要住院时的护理服务,出院之后也需要连续的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成为膀胱造瘘术患者的重要部分[1]。作者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老年痴呆患者膀胱造瘘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及护理指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的前列腺增生老年痴呆患者22例;年龄63~80岁,平均71岁;干部5例,工人7例,农民10例。采用1992年第10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按病情发展大致分健忘期3例、混乱期7例、极度痴呆期12例;同时伴糖尿病4例,高血压或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4例。不能配合手术治疗16例,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4例,其他原因2例。

1.2方法

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对出院后造瘘管的护理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缺乏,需予以帮助和指导,见表1。通过出院前的指导、电话联系、护士上门服务、专科医生的定期随访、定期门诊及随时就诊相结合并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随诊期6个月~1年。表122例患者及37例家属膀胱造瘘管护理存在的问题(略)

2结果

混乱期患者由于约束不当手挣脱,发生自行拔管1例;造瘘口未及时换药及尿液从造瘘口流出发生感染2例;发生尿路感染4次。口服药物后缓解;其余置管良好,均能定期门诊更换造瘘管及复查尿常规且肾功能保持良好。

3讨论

膀胱造瘘术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做造瘘口,以达到引流尿液目的的手术。一般接受膀胱造瘘术的患者均为年老体弱或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手术耐受性差、经济拮据者。由于痴呆患者本身疾病所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严重者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给管道的固定、家庭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临床护理工作及出院的指导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及家属在膀胱造瘘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见表1),配合主管医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电话随访、上门服务和复诊过程等,采用讲解、看录像、示教、练习及强化练习等方法进行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重点是家属发放膀胱造瘘术后护理要点、痴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护理要点健康资料、图片或录像带及光盘等,通过反复讲解、强化记忆。如家庭护理老年痴呆患者应有足够的耐心,要细致观察患者的变化,平时注意训练患者自理能力,加强大脑的活动,增加外界刺激,使患者接受更多、更新的事物,对延缓病情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2]。另外患者排泄异常的护理;饮食的护理;患者的安全护理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因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判断、记忆能力丧失或降低,家中的热水瓶、电源插座、刀、剪、玻璃器皿及火源等应放在隐蔽、不易拿取处,必要时上锁。患者均由专人照顾,家人24h陪同,对经常要外出的患者房门加锁防护[3]。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瘘管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复诊时间及痴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护理要点。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的重要性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示教不配合患者肢体约束和保护、活动时引流袋的放置、造瘘口的换药、更换引流袋等方法。对记忆力减退患者制作各式各样的醒目提醒牌以提醒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的管道护理。一般老年性痴呆患者感觉迟钝,同时缺乏主诉能力,要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教会家属要经常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尿色及尿量变化,随时做好记录。对每个患者基础疾病的不同护理方案应个体化。

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和家属根据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进行练习,回家后1周内经常电话联系指导、提醒,1个月内每周上门服务、强化训练,以后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延长指导、提醒时间,直到患者及家属能正确掌握家庭护理的方法。

针对家庭护理中出现的拔管、造瘘口感染、尿路感染等问题,作者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分析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及时、重点、反复的宣教、示范内容:(1)加强混乱期患者陪护和指导合适的约束方法。(2)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和正确的换药方法。(3)保持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风预防感染。(4)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衣服、被褥经常更换,保持清洁。(5)加强患者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ml/d,起到冲洗膀胱,预防感染和小结石作用。(6)保持造瘘管通畅,并讲解定时开放引流管及防止尿液倒流的重要性。(7)有异常感染症状及时就诊等使患者或家属能有效地防止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痴呆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脑功能障碍引起记忆力下降,智能减退,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等[4]。在老年痴呆患者膀胱造瘘的家庭护理中,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情感、交流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以及老年痴呆患者膀胱造瘘的家庭护理是一项持久而繁重的任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体力及心理上的压力。在讲解、示教、练习及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注重患者或家属的心理指导,并针对患者或家属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接受相对较慢且容易忘记的特点,利用各种方式提醒患者或家属,反复强化,护理到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护士对膀胱造瘘带管出院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护理中如何兼顾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5]、保持家庭室内清洁减少污染机会[6]。

【参考文献】

1柳青,张琼.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家庭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9):60.

2李建英,何青秀.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护理研究杂志,2004,12(4):1060.

3郑凌,林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代康复,2001,13(4):89.

4徐姜定.痴呆的诊断分类与治疗.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5,7(1):1~2.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4.5±11.3)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2.1)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2.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2.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2.3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指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我国养老护理护理人员严重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一般是5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很多属于兼职性质)。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较低,一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能达到基本照料的水平,缺乏医疗常识。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专门培训机构,护理人员资源分配严重的不平衡,广大农村以及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滞后,护理人员资源缺乏。

(一)老年护理人员供不应求随着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增加,相应的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66,《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每千人才拥有不足2个护士,然而护士偏重医学,并不是针对疾病预防和老年康复的。绝大部分护士因为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低,并且也没有职业晋升的机会不愿意转岗到养老机构做老年护理工作,工作阅历丰富资质较高的医护人员更加不愿意进入到养老机构或者护理机构,因此,老年护理人员目前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另外,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我国护理医学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不同教育层次,但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尚未构建起与我国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全国各大高校没有设置养老护理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导致老年护理人员输出量较少,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般设置护士类学科,涉及到老年护理的学校较少,种种因素导致养老护理人员的供给不能满足老年的护理需求。

(二)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根据以往的调查,目前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不能称之为“老年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只是提供端茶送饭,洗衣之类的日常生活照顾,缺少医护常识,对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和老毛病不能进行简单的治疗和护理,一旦老年人身体不适或者急性病发作,不能及时给予救助,使老年人往往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另外,部分老年照料人员服务态度差,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缺乏了解和关怀,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期望。这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来说,属于比较消极的养老方式,会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增加老人的精神焦虑感。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落后,以及对护理人员培训的缺乏,以及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得老年照料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服务老年人的意识,缺乏工作热情,而且缺乏职业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三)老年护理人员的地区分配不平衡就农村地区而言,农村老年人数量庞大并且缺乏必要的养老资金,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护理相比城市更加缺乏保障。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空巢老人现象严重,养护老人的人员数量大量减少。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农村老年人口不仅不能享受养老和护理服务,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加剧了身体老化和病化的程度。农村老年人的疾病护理服务人员更是缺乏,农村的老年人能否得到基本的养老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配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难度比城市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更大。尽管一些城市建立了养老护理院,护理人员素质较高,但是这种资源较少而且老年人护理成本较高,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没有经济能力无法享受专业的护理人员服务。

二、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围绕开展老年护理人员教育,加强职业态度培训,老年护理人员的政策扶持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来培养一批满足当前养老、护老需求的老年护理人员。

(一)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和技能鉴定建立多元化的护理教育体系。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多样性、差异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农村、城市的养老模式。就农村而言,目前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模式,针对这种养老模式,全民特别是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护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尤为重要,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护理的常识。最重要的是开展护理教育培训班,老年人在家务农的子女必须参加学习,提高防病急救意识。考虑到农民的经济偿付能力,这部分培训应由政府拨款,对学习老年护理技能突出的子女给予奖励。另外,乡村诊所的医生应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培训对象,可以对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就城市而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护理服务同时发展,同时还出现一些养老护理院这类护理机构,面对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对老年护理人员的教育应该多样化。对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分为专科教育(大专、中专)、大学教育(本科、硕士),并对从不同层级毕业的学员进行资格认定,例如,借鉴会计行业,有从业资格证、初级、中级、高级,老年护理服务的资格鉴定根据教育水平、实际操作来颁发资格证书,对于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教育,教育年限不同。对于大多数老年护理人员来说,实践更加重要,理论学习时间和实践时间应合理分配。专科教育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家庭妇女、失业再就业者和一些应届高中毕业生,不设入学考试。在学生入学半年后再进行考试,用来考核学生的护理从业知识和素质,注重护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大学教育是针对高级护理人员而言,学生主要来自转岗医生、护士、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主要培训高级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有的地区开始注重养老护理人员的技能资格鉴定,以江苏省为例,注重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鉴定,解决目前养老护理人员的不足,目前已经在全省先后建立15个技能鉴定所,开展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鉴定,举办多期培训班,组织等级鉴定,目前护理队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二)注重老年护理人员职业态度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老年护理的职业态度问题,所以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培训及其重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护理情感起着直接决定以及导向的作用,能有效对护理学习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调查表明,因此应该在护理人员的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据调查只有4%护生认为老年护理有较好的就业前景,42%护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老年护理工作充满了各种猜疑,其他有的是为了文凭,并没有多少人有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打算。在进行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应该增加“情感护理”、“情绪护理”、“心理护理”模块。此外,培训教师是关键因素,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护理职业肯定,也要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和正面激励。

(三)注重对老年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教育的开展护理人员教育都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教育,老年人的心理有其特点,焦虑不安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低等。容易感到孤独,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情绪悲观消极,易猜疑,对生活没有希望等。提高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质量,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研究。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的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因此,要重视心理护理教育,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现有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政策倾斜现有的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政府政策应该倾斜,使老年护理人员得到更好的职业晋升通道,提高社会地位和待遇。政府职能部门在人才政策上对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要有明确的倾斜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在养老机构内积极开展专业护理、医疗和管理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对老年护理人员进行免费岗位培训,可以定期送医护人员去医院学习进修,或者有机会到国外的护理机构参观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养老机构的护理水平,在原有养老机构的基础上使得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服务,节省去医院就医的费用,使医院的资源向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达到养老机构和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从学生今后面临的老年护理职业岗位出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中确立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课程整体设计以典型的老年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来构建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针对每个教学单元按照“资讯(获取信息)、决策(作出决定)、计划(制订方案)、实施(进行操作)、检查(审视过程)及评价(总结反馈)”六步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二、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的关键步骤是将原来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本位的导向和项目化的思路遴选项目,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序化。德国职业教育家Paetzold指出“:课程似乎是建造了一个存放和重现经验与知识的书架,书架不同隔层的划分使得整理与重获更加容易,它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本课程项目设计的依据是以老年人为主体,通过护理干预,延缓衰老和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给老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消除或减少老年人自我照顾的限制,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实现其最佳的功能状态。鉴于此,通过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老年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后,提炼了以下9个能力训练项目(见下表),能力训练项目的设置体现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以任务引领学习,并使老年人护理岗位工作程序化。在每个项目下分别设定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模块,而应用到的理论知识则穿插于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如在完成“老年人饮食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我们把“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饮食的关系”等理论知识融入“指导老年人制定合理的食谱”操作技能训练中;在完成“老年人排泄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把“排泄形态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排泄形态障碍的护理”等理论知识内容融入“指导腹肌、膈肌、盆底肌的锻炼”“排尿功能训练”“自我间歇导尿”等技能训练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也解决了工作导向课程重构的最大难点重实践轻理论,整门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了行动导向。

三、课程的目标设计

使学生掌握老化的特点,能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老年时期这一特定阶段存在和潜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并能应用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康复护理;能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老年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作为社区医院护士长,学生分4组(每组5~6人)作为社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每次工作的分配,安排工作进度,协调整个项目实施,组织人员完成具体项目。每个教学单元基本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四个不同的工作任务,每组护士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五、课程考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