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生阶段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It is a crucial factor in the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 that how the role of a supervisor plays. The goal of training high quality talent can only be reached by the way of appropriate scientific researches guide and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with personification on different object, in different stage with perfect training plan all along the process from enrollment to graduation.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导师作用;教书育人
Key words: graduate training;role of supervisor;impart knowledge and educate people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56-02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导师是承担和实现培养任务的主体,导师的作用是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体现在“研究”二字上,导师的作用则体现在“导”字上,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生的处世为人。
在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方面,每个导师的治学之道各异,没有也不应该有一套定规和统一的方法[1]。但是,其共同点是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培养阶段,将培养计划、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落实到在研究生自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教育中。不同的对象分为硕士生、博士生、工程硕士等,因其培养目标要求不同而指导方式方法有别,研究生在校教育总的来讲分为基础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均需要导师根据各阶段要求针对性地指导,才能真正地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发挥有效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的处世为人方面,导师之间大同小异,应该说言传身教是导师们的共识,只是程度有别而已。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师生关系,虽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带有封建家长制的色彩,但是它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对学生全面的关心和爱护,肩负育人的责任。另外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又是合作者的关系,共同从事相同的研究课题,一起探讨、一起攻关、一起处事,导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研究生的育人教育中,导师的“言教”固然重要,其“身教”尤其需要重视。
1 打好基础始于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培养计划,“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制定培养计划是导师将学生领进门,而且是能否领对门的关键,培养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总体培养过程的效率和培养质量。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和实践环节计划,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首先要确定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确定的基础上,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学习具有针对性,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样,研究方向决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环节,决定论文研究的选题。
研究方向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确定,导师根据自己所在学科的研究领域,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科研课题背景综合确定,这里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研究方向,一般对于硕士生来说,自己选择研究方向会更难,需要导师更多的指导。导师可以在提出多个研究方向建议的同时,要求学生在相关领域方面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文献检索和查阅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让学生总结归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在此基础上准确选择和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采用集体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已开始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习惯。
一、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方案简介
应用气象学专业每年招新生约 100 名,师生比约为 1 ∶ 5。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程度达到100%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50% ,青年教师 ( 35 岁以下) 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 30%。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农业气象方向,一个是城市气象方向。因此,根据应用气象学专业师资队伍和学生情况,提出 “分阶段、双选”二位一体的导师制方案。“分阶段”是指在对新生和大二学生实行导师制时,选择教学型为主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着重指导和加强学生基础课程和基础实践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老师的感情,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解决。这也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第二阶段选择专业方向打下基础。当学生进入大三时,选择科研型为主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邀请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通过加强对其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素质训练,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结合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因此,“分阶段”的导师制在整个本科阶段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师生之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对培养学生最为有利。“双选”是指进入第二阶段,采用教师与学生的 “双向选择”实施导师制,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来选配导师。在选配导师前,指导教师采取科研汇报、举办学术讲座或读书报告、张贴个人简介和科研成果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和研究课题等; 学生同时采用实名申请、参加课题等形式,向教师宣传自己。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在第二阶段,参与分配的导师通常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教学和科研业务中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采取 “双选”的方法,更利于透明公开的导师分配。
二、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的运行模式建设
为了导师制方案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应用气象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从目标体系、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制定原则和制度,规范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1. 导师制目标体系建设。确立明确的目标,为导师制的实施指明方向。实行导师制要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导向,在学分制下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个性发展,两者结合,确保导师制的顺利实施。目标体系包含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 ( 1) 宏观目标,即在学校制定目标的基础上确立应用气象系的导师制目标。( 2) 微观目标,是指导师工作目标和学生自己制定的成才目标。其中,应用气象系制定的导师制目标是指导教师工作目标的指南,在整个导师制目标体系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指导教师依据系上制定的目标为学生的成才目标进行指导。因此,实行导师制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到学生的成才上。
2. 导师制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导师制管理组织体系,由学院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应用气象系教师及学院教学秘书组成。其工作任务为: 负责制定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各种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协调工作; 编制导师制实施的工作守则,全面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开展,并及时收集学生及其他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导师制的运作情况,完善导师制。
3. 导师制制度体系建设。建立 “双选” 制度,规范导师的聘用程序。其中,能够担任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教学经历,且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先推荐。建立监督制度,定期检查导师制实施过程,记录指导内容,每月向学院教学主管院长汇报导师制实施情况,形成院级监督、系级监督和学生监督的三级监督体系。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完善导师制实施方案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导师制的实施还需要配套建设约束与激励机制。建立约束制度,规范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上限,规定各阶段导师指导的主要职责内容。建立激励制度,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生数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质量、参加学习或科技活动次数、交流报告场次等定量的指标与指导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4. 导师制评价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评价应该着眼于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激励导师工作。通过肯定导师的工作,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需要全面地反映导师制的有效性和绩效,做到评价对象、评价目标包含的内容要全面。可采用学生网上评教方式,对导师及导师制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用气象系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综合使用,注重评价结果反馈,以引导、激励导师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整理评价资料,建立评价档案,为学院评估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三、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实施效果
经过 4 年导师制的实践,应用气象学专业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较上届学生平均高 6%,四、六级通过率较上届提高 9%,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通过率达到 98%,较上届提高 3%。在毕业生中,60% 以上的学生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由 20%提高到了近 35%。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数达到 22 项,其中获批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5 项,发表科技论文 15 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多达 16 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共 4次,取得一等奖、二等奖各 1 次。毕业生中,除攻读研究生以外,40%的学生被机场气象台、航空公司录用,近 50% 的学生在各级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就业,从事重要的气象业务、服务、气象探测和环境保护工作。根据 2011 年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达到 97% 以上。从上述成效可以看出,在采取导师制后,2007 级应用气象学专业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更主动地通过导师来寻求解决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参加导师的各项科学研究项目,提高了科技产出,奠定了科技创新基础,能够在今后的深造学习或业务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的建议
学分制下应用气象学专业经过一届学生的导师制实践,虽然建立了导师制运行模式,规范了导师制实施方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一,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同时也是研究生指导教师,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增加了这部分教师的工作量,使得指导教师压力增大,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导师津贴制。学院在无条件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以参照研究生导师的激励方式,探寻设置导师津贴的可行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导师工作成效。
第二,青年教师通常承担第一阶段的导师制工作。然而,近几年来,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交流。因此,部分青年教师国外学习时间达到 1 年以上,使得指导学生的任务无法实施,造成这部分学生的指导任务成为虚设。因此,建议采用导师组的形式来避免这类问题。导师组即由某一位学术带头人或教授牵头,由几位教师形成一个组,组里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指导分配给该组的本科生,无论原分配教师是否在校。但该方法需要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使得指导工作不流于表面形式。
第三,学生的科研创新产出需要学院或学校给予更多的经费投入,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的兴趣,也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经费压力。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市场的逐步放开,给予了更多职业飞跃式前进的机会。过去,社会中存在“艺术无用论”,部分家长对于美术、音乐等学科存在偏见,不支持孩子全心学习艺术。而今,在就业压力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这种误解渐渐消除,艺术类学科获得了明显的发展,高校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就是最好的例证。美术教育研究生是美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富有活力、激情和超出常人的艺术才能,但是缺乏社会经验是他们的缺陷,在面临社会的考验时,一些学生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身为美术类人才的培养定位,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期间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全民学习的时代,美术教育研究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最根本的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如同木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的质量,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发展前景。遗憾的是,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美术教育研究生采用机械重复式的以记忆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与美术的理念背道而驰,束缚了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接受式学习的弊端,在结合就业市场的导向之后,对美术教育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于21世纪初展开。在这次改革中,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要求。过去的美术教育研究生教学存在学生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被动接受情况,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敢于尝试、充分创新、积极搜集和处理信息。这样一来,美术教育研究生对于新知识的分析、解决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也在不断的碰撞、摩擦中得到提高。美术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强调有思想的模仿,而不是简单的情景再现。纵观古今,优秀美术家的创作必然经过对生活情景的细致观察这一过程。因而,不论是出于完善自身、以绝佳的状态应对各种挑战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当代美术教育研究生都应该与时俱进,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自觉依据新课改对于学习方式的建议,提高学习效率。具体说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美术教育研究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关注更多。尽管如今的美术教学中存在以上三种学习方式,但具体情况与新课程的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如,普及率较低,教学效果和专业学习的成果不明显。因此,加强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美术教育研究生自身素质获得提升的需要。
二、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研究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哈伯特•塞伦提出。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学习方式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序,包括学习的动机、构架、方法等,其实质为学习过程中惯用的一种最适合自身、利于学习的策略,它有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部分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陈旧的接受式,如若不能及时更改,势必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首先,部分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仅有小部分学生课前预习成为常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差异作出教学调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只有小部分研究生有提升自己的意识,主动寻找任务完成它。很多学生会制订学习计划,但计划合理且能及时完成的人较少。课后的反思、总结往往因各种事情耽搁而不了了之。其次,在美术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多数研究生选择请教教师或同学。并不是说向他人求教不可以,只是学生往往对问题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思索。学习能力不高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惰性引发不自信,缺乏探究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最后,美术元素在学习方式中的融入不够深刻,美术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视觉造型元素如线条、色彩、肌理、明暗等,以及美术形式原理受重视较少,更不用提准确运用了。引起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生自身,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也在于他们不加改进、消极对待,缺乏主动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主动探索与创新是美术专业学习的关键。同时,研究生的成长经历与个性发展也对他们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如,某些学生就是喜欢独自学习,不爱与他人交流。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悉心教导,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未来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的主要转变
在了解目前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师不能完全否定接受学习,有价值的接受学习是人类特有的、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大的不同就是善于模仿、敢于创造。接受学习有特定的优势,学校中的教学实践有限,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和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经常会避开发现、尝试、探索阶段,直接跳到相对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对社会文明的传播也是有利的。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教育体制就是接受式学习,它使这些国家迅速进入了素质教育阶段。尽管接受学习有利于美术教育研究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接受式学习重在教,教依赖教材、教案的规划,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美固然是很重要的基础,但是只强调认知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对而言更为致命。另外,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天赋,还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借新课改发扬光大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望成为未来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的主要转变方向。
1.自主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的概念,判断依据主要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过程中的能力展现。关于自主学习有两种看法:行为主义者认为它包括自我知道、监控和强化内容;而建构主义者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基于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协调、评判和强化。目前教育界普遍偏向后者。所以,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有意识、有计划的学习策略中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要学会收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料,有效地判断是否达到学习效果。但凡学习,都会关乎学习动机、时间、氛围、结果几个元素,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研究生自主学习也不例外。首先,美术教育研究生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分阶段完成,最终取得成功;其次,时间方面,不仅要在任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还要善于抓住潜在的时间充实自己;再次,开设美术专业的学校一般配有专业资源,如何寻找、规划资源值得深思,他人的帮助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最后,对待自主学习的结果要客观,即使失败也要进行总结,为接下来的尝试打下基础。
2.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与“独立学习”相对的概念,即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任务,其间有清晰的任务分工、互助。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主要推崇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美术教育研究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合作学习方式具有互动性、分享性、探索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合作与竞争的统一、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统一、自由组合和教师引导的统一几个方面。美术教育研究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自由的氛围,这是团队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整体表现为合作,局部组与组之间必要的竞争关系能够有效带动任务的进度。同时,合作要讲究个人责任的承担,时刻为团队合作注入充足的动力。以美术教育研究生经常进行的课题研究为例,可以将团队合作划分为引入课题、进行分组、积极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学习搜索、交流协作、确定最终方案、课堂展示几个阶段,这是美术教育研究生解决课题的一个良好模板。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某个人承担绝大多数责任引起其余成员参与感较低的情况。
3.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亦可称为创新学习、探索学习,不同于接受式学习,它是指学生在研究领域内,通过主动搜集、处理信息,调查、操作得到相应的成果,并与他人交流研究所得的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美术教育研究生是否善于观察细微、是否敢于质疑、是否勇于创新。探究学习以鲜明的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持续的提升,而这正是研究生教育和美术专业培养所看重的。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是最适合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研究生阶段兴趣的培养、学习体验的提升以及专业研究态度的形成。也可以这么认为:不具备探究学习能力的美术教育研究生是无法进行深入的、本质性的美术研究的。目前,高校的美术教育研究生考试注意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结语美术学科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以视觉形象的感知、探索、塑造为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把握好这些要素。如今就业竞争激烈,美术教育研究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然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转变学习方式的机会,美术教育研究生就应该把握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寻得最有效的一种,三种学习方式结合也未尝不可。只有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展现美术的特色,回归美术的本质,美术教育研究生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这也正是研究生教育所期盼的。
作者:王春阳 姜迪 李雪萍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22-02
近年来,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属于具有较高学历、文化、智力和自尊心的群体,家庭和社会对他们抱有很大期望,个体对自身的期望值也很高。从心理学的原理看,期望值越高,心理承受力越差,所以,研究生群体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经济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诱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加。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注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寻找有效的应对方式减缓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1.学业压力。进入21世纪,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各界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更加关注。就目前全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看,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要求非常注重,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毕业论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给研究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在校期间,研究生要大量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成果。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发现自身原来的学习方法还不能适应研究生的学习,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要在所学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按时完成研究生的学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难免在学业上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2.经济压力。我国大部分研究生群体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对全日制的研究生的学费收取有公费,也有自费,而且,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将给大部分研究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研究生群体是思想成熟和有独立能力的成年人,大部分研究生都希望凭自己的能力,经济独立地完成研究生的学业,而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大部分人仍需要家里的经济支持,给研究生及家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3.就业压力。从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看,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下降,甚至低于本科生的就业率。以前,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少,社会上急需像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然而,从2003~2013年,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并没有相应地增长。本来大部分人考研时,希望能通过三年的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毕业时能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岗位。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就业竞争,研究生群体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想选择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但又不愿意找一份工作将就,研究生群体变得烦躁、焦虑,产生心理困惑和压力。
4.人际关系和婚恋压力。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本科生相比有很大不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在研一阶段完成,在研一阶段班上的同学一起上课,偶尔参加班级活动。课程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同学是以个体的学习生活为主,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学术研究,参与导师的课题、在实验室做实验、及撰写毕业论文。研二学期,大部分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各自忙碌,课余生活也十分单调,遇到问题也没人倾诉,难免会产生孤独和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孤僻,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往往也会影响研究生的情感生活,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普遍偏大,也正值恋爱阶段,大部分单生的研究生都希望找到情感归宿,但因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封闭、人际交往封闭、社交圈很窄,特别对于一些男女比例很不协调的院系,他们与异性的交流少,其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压力随之而来,女生可能承受的压力更大。
二、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1.树立自信、明确自我效能感。当代研究生群体承受学习、就业、经济、人际关系
和婚恋等种种压力,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社会对研究生群体期望值过高,研究生个体给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一旦现实未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感,压力也越来越大。当我们遇到压力时,要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就有敢于承受压力的勇气,在思想上接受压力的存在,能更好地抵御心理压力。同时,研究生群体也要明确自我效能感,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大小评估自己,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向着目标前进时,根据现实奋斗目标,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期望值和现实的差距越少,我们才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才能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更加有信心、有动力去奋斗。
2.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神经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一般指来自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机构等支持系统。社会支持能减少个体所面临的压力和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可以起到一种屏障、避风港、后盾的作用,也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可有效防止我们被压力击垮。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和老师、同学一般都沟通不多,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人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所以,研究生群体在忙于学习、科研时,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多和导师沟通、多和家人联系、多参加学校学院开展的集体活动,加强和他人之间的交流,既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可以缓解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压力。
3.加强时间管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个人的学习生活方式为主,大部分时间都由自己支配,大部分研究生在研一完成所修课程后,认为有充裕的时间,都选择外出实习找工作,都计划在研一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然而,一年要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有时候繁重的学习任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们会变得焦虑、紧张,甚至容易引起心理疾病,所以,合理地安排时间对研究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明确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按时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当然,在学习之余留下休息和空闲时间。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比较辛苦和枯燥,要学会自我放松和调节。适当参加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唱歌,和朋友聊天、散步等,这些休闲活动可以松弛一天绷紧的神经,释放情绪,也有助于研究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应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压力。
参考文献:
完善人才培养理念
近年来,学院认真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和科研发展的趋势,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建设、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学生出口等各个环节上,制订方案和措施,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从源头上抓好生源质量工作,学院领导多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并且组织优秀教师成立了招生工作小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招生工作,并且尝试协议招生、自主招生等模式,从而确保生源质量,为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采取了多项措施补充师资队伍,使师资短缺情况有所好转。教师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的任课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制定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连续培养模式,以打造高端人才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课程。
分层次安排课程,优化知识结构 学院将本科阶段的课程建成2条主线、4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4个层次为基础层次,即专业基础课、外语课、计算机课;专业层次,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高级层次,即知识综合运用型和介于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的课程;扩展层次,主要为选修课,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专业及其他学科有一个更加广泛的认识。对于不适于继续从事专业研究的学生,对其进行分流培养,为他们开设多种实际应用性强的选修课,使他们有更广泛的就业途径。
系统推进教研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有系统的创新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着重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例如将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合并,开设了计算机代数、计算机图形学等信息与数学相结合的新课程。
与此同时,学院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对待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系统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加强教材建设,积极参加国家及河南省内的教学研究项目,积极组织以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小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例如,学院不断加强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以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基地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夯实专业教育基础
在实践中,学院领导班子体会到,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以培养他们的专业发展意识。因此,学院为研究生专门开设了一系列以提升专业分析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一方面为学生们四年在校学习进行系统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日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或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成立专业课程教学梯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基础课训练贯穿整个本科教学全过程,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学院把专业分析从三个学期延展到四个学期。以数学专业为例,前三个学期是数学分析内容,第四个学期的内容原则上在大学四年级开设,使学生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及时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内容,以帮助他们建立对专业学习的整体认识,为日后学习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专业相关课程均由学院资深教师及外聘专家担当,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们还担任大学生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指导。
开展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 为了搞好教育教学改革,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院对同一专业课程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授课方式。例如,数学学院采取小班(基地班)和大班授课的方式,分别采用两种教材、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实践表明,学院专业课建设通过多角度改革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编写的教材已经列入国家重点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了国内同类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开创多元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学院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最新专业教学成果,不断调整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设立导师制度 学院选派学术水平高、为人正直的教师担任大学生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3~5名学生,主要负责在学习上指导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学院引导他们逐步阅读课外读物,拓展知识面及提升分析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前完成本科学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领域。
开设讨论班 学院在专业教学中为高年级优秀学生开设讨论班,讨论内容涉及专业基本概念、精选的思考题和典型问题、部分研究生层次的内容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举办专题讲座和系列报告 学院每年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是系列报告,定期举行专题报告,有重点地介绍专业发展史、专业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教育思想方法。而系列报告以专业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涉及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开展专业竞赛 学院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专业竞赛,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则是系统性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组织优秀教师担任竞赛评委,针对每一位参赛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为其制订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计划。
积极转化教学成果
多年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学校“应用型、地方性、教学型”办学定位,秉承“尊道贵德、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施“(4-X)+X”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在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自2006年以来,历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在40%左右,在河南省高校数学专业一直处于首位;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河南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在全省举行的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中,本系学生都取得了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
与此同时,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本着严肃认真、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教改和教材建设。目前,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常微分方程”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和“解析几何”课程为河南省级优秀课程,另有校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优质课程10门;“基础数学”学科是学校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四个学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