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校园创建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军校教育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E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98-01

实践教学是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受训者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装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本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面向部队、服务部队、以应用型教育为特色”的专业办学思想,制定了培养“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和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具有较高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适合从事车辆装备勤务指挥与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装备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一、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键是依据军校教育规律,以部队训练和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精心构建出适应军校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新体系。

装备保障指挥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确立,要以部队训练、车辆装备的发展与现状及未来高技术战争和学员毕业任职岗位的需求为基点,依据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最大潜能而确立,力求做到高强度、大容量、全过程、多渠道,贴近实战和部队训练需要。要特别注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和平时期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系,以掌握现有车辆装备为主,重点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含量;二是当前任职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以满足当前任职为主,适度兼顾长远发展;三是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理论必须扎实,实践课能满足任职、部队训练和作战需要;四是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关系,在突出强化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必备的六种实践能力,即:基层任职的适应能力、管理带兵能力、组织分队专业技术训练能力、车辆装备的管理与维修能力、适应车辆装备发展的能力、高技术条件下组织遂行一线技术保障的能力。

二、装备保障指挥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实践教学是进行专业技能、科学研究能力、组织指挥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能巩固、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能解决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解决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为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需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为解决“用什么教”的问题,需搭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实践教学平台;为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需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本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三、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该体系的设计,遵循了“目标明确、层次清楚、方法得当”的原则,采用“三分法”构建了“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三分法”是指将实践按课程的深度分为:初级实践、中级实践、高级实践;按培养学员能力层次分为:初级能力、中级能力、高级能力。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分为:基础业务实践、综合业务实践、业务研究和创新实践;按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分为:教学主导型、师生互动型、学员自主型。“三维”是指能力层次维、实践内容维、教学模式维。

图1 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三维一体”是指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先分析设计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应具备的能力层次,再按照培养学员能力层次要求设计实践内容体系,最后按照教学内容确定实施实践教学的模式,形成三个不同的教学层面(如图2所示),使培养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教学的模式相互支撑,最终形成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特点的新体系。

图2 “三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示意图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军校教育特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军事效益,几年来为部队培养了许多装备保障指挥专业人才,深受部队欢迎。该实践模式在今后运用过程中,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还需要我们与时惧进,不断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孙喜亭.从“实践”观点对“教学活动”的解读[J].高等教育,2002(4)

2 刘 强.军校开展研究性教学之困境与突围[J].中国军事教育,2004(3)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范文第2篇

一、立足自身,坚持特色发展创品牌

一所学校需要依据自身的特点,谋划发展之路。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的要求,确立了两个特色教育方向:一是德育工作研究课题,二是开设拓展课。其中“美丽的丝网花”成为我们特色教育的主题。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数属于农村户口或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子女,还有智障和身残的学生,更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不当。他们与城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家庭条件有明显的差距,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何实施特殊家庭的儿童教育》的特色教育研究课题,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儿童同样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我们成立的爱心基金会也不断地捐助那些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让这些特殊的群体因我们特别的爱有了特殊的优待。

学校开设了益智、书法等六大类25个小项目的课程内容,选派和聘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授课。学校指派两位分管领导管理拓展课的备课、上课的质量。每学期结束各类课程都要汇报展示成果。这是对兴趣活动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让全体学生的特长和才智通过拓展课得到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校精心策划和打造了“美丽的丝网花”,做为学校特色教育的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爱美、审美的情趣,让每位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来体验生活中的劳动美和创造美,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来创造美的生活。学校已经将此汇编了校本教材,列为校本课程,全面铺开。现在由老师和学生编制的各种色彩和形状的丝网花开满了学校每个教室内的各个地方。我们不仅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着美的生活,而且用智慧的头脑展示着四小人美好的心灵生活。

二、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打造“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层次化、活动对象多元化、活动过程规范化”的德育活动格局,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养和自主、自理、自律、自强的良好品质的养成。

学校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创建“校园之星”团队,评比校园之星。对学生在文明礼仪、思想等方面进行一周的检查评比汇总,每周一国旗下公布“校园之星”事迹并奖励。针对学校农民工子女多的问题,开展了“牵手阳光、与爱同行”的活动,设立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室,成立了“爱心基金会”。

我们还邀请了旗团委“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志愿者梁桂珍老师,为特殊家庭的学生上关于自信的心理课,让“阳光课堂”走进我们的校园,让特殊家庭的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阳光雨露。每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心理健康讲座的时间,老师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教育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为了使特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有成效、更有质感,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合理规划,有效布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造人的功效。

学校借助新环境的要求,规范班级文化,校风学风进教室,统一安排班务信息栏、卫生角;规范办公室文化,统一安排办公信息栏;规范库室文化,确立楼层文化的主题。一、二层楼以“习惯教育”为主题,三层楼以“读书明智”为主题,四层楼以“经典诗句”为主题;规范各种岗位标志,如卫生、值勤、班级进出楼门等。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范文第3篇

古老而又年青的板桥小学2014年将迎来她100岁的生日。“百年积淀再铸辉煌,灵动教育又写华章”是板小人的共同追求。2009年3月17日,“让生命在行动中更精彩”德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板小最先向全区推出“志愿者行动引领下的主体育德”的思考与实践。2009年12月18日,南京市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板小又向全市展示了“给新课改的答卷”。2010年12月3日,我们向全市科研基地学校开放了课题现场会,我们汇报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之课题成果,此次活动也向全市同行们展现板小何以成为南京市科研基地学校、南京市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的经验。三幅图片汇报着―板小正奔跑在创建“百年名校”的道路上。

―但我们一直期待有一项研究能革新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主要学科教学。我们倡导灵动的教育,建设灵动的课堂,培养灵慧的教师,培养灵性十足的孩子。而板小的孩子来自正在拆迁的本地农村,来自建设板桥新城的外来工家庭。农村娃渴望读书,也更需要读书。如何让板小的孩子早些读书,多读一些书,我们苦苦求索:我新建了图书馆和学生阅览室,我们在附属幼儿园开设了早期阅读园本课程,我组织了全校性亲子阅读竞赛,我们定期开展读书小报评比……

―我们更期待能有一种策略让板小的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我们探寻一种方法,让老师给读书的孩子振翅的神奇力量。就在这个时候,参加“科学认读・潜能识字”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给我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科学认读”促进了小教学语文教学改革,拓宽了学生识字面,提升了学生识字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早期阅读。

于是,我们和“科学认读”有了个美丽的约定,低年级语文老师们自发地开始了“科学认读”的实验与研究。尽管没有基地铜牌,如火如荼的研究活动迭起,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许多的新做法在板小老师们的创造中层见叠出。“科学认读”如及时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科学认读”似万里东风,引得板小“一起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鼓舞文化”为“科学认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社会是课堂,生活是老师”“生活处处有识字的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最简便、最自然,当然也是科学之举。于是充满智慧的板小语文老师让板小校园成为了科学认读的“大课堂”,让板小亮丽的“鼓文化”成为了科学识字的特有主题。

“境显灵韵”是板小灵动教育关于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的要求。同时,“以鼓为友”的校园文化鼓舞着板小再铸辉煌,激励着孩子灵动成长,市局杨林国处长曾称赞道:“特色鲜明、夺人眼球”。现在,它们成为了板小语文教师进行科学认读的好教材。学校大门隔离桩是15个红红的腰鼓,上面书写着15个褒义的“鼓”字成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读着:金鼓齐鸣、一鼓作气……大课间的玩具柜是28个大圆鼓,孩子们每天轮换着从鼓柜取出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快乐健体的时候,也在诵读着我们腰鼓大课间的理念:“打起腰鼓唱起歌,阳光体育欢乐多,全员参与勤锻炼,灵动校园正如火”。时常漫步在诗词教育区,孩子们可以比其他学校孩子早背几首经典;天天路过重要规则教育区,孩子们一定比其他学校学生多了解《公民道德规范》等一类重要规则,也多认识了相关的文字;坐在鼓形的小凳上,从鼓形的书柜中取书阅读,认识更多的字,享受阅读的快乐,成为了板小特有的美丽景致;在每间专用教室学习的孩子们读着相关宣传标语,接受着教学文化的熏陶,成为了板小孩子必有的幸福……

―显然,在百年板小,“块块墙壁能说话,处处文字助认读”。

“学校文化”借“科学认读”加速了有效渗透

一所学校的文化应该是浸透在师生的血液里的。六年后走出板小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积极实践的志愿者,一个主动学习的小学生,一个身体健康的小朋友,一个一技之长的腰鼓手,一个热爱劳动的小帮手”。这就是打上板小文化烙印的板小孩子。学校的文化有看不见的精神层面的,有可以读出来的制度层面的,也有可以看见的物质层面的。但如何渗透到每位师生的心里,成为他们的精神,这需要长期有效的渗透。这种渗透的第一步一定是看在眼中,念在口中。很简单的道理,不感知、不认识怎么会进入心中呢?“科学认读”的研究实践为我们做了很有力的助推工作,大功一计。一踏进板小校门,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他们一定是被学校老师激励着成功,被校长夸奖着成长,因为他们可以读到学校楼梯口悬挂的板小人对教育的解读:“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生活在板小校园里,自觉地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志愿养德,自主启智、快乐健体、童心创美、手脑并用,鼓舞未来”,获得的灵动成长,因为他们整日在“灵动―我们的姿态”主题壁画下活动;孩子们在板小知道“学习很重要,自主最重要,习惯更重要”,因为他们天天面对着三句话:“学习,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自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习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孩子们还享受着课间文化间餐,孩子们可以“童言无忌”地说,可以“想画就画”地画……

就这样,板小的文化就在老师的指导认读中,在孩子们的自主诵读中,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深刻渗入孩子们的心中,于是打下深深的板小烙印,变得更加“外显灵气,内藏灵秀,身手灵敏,思维灵活”。

―这正是,科学认读进行中,板小文化渗透时。

“灵动教育”与“科学认读”实现了共同生长

板小倡导的灵动教育“源于积淀,合拍时代,现实必需”。百年的板小正建设着特色教育的品牌,百年板小正奔跑在建设百年名校的道路上。智慧的板小人正以自己的行为丰富着板小的办学内涵,因此板小更重视“科学认读”等一类关注孩子未来,关注孩子们潜能的研究行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热情参与,孩子们也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科学认读”与板小灵动教育水融,“科学认读”与板小灵动课堂建设相融相补。灵动课堂要“温情弥漫爱相随”,科学认读活动课老师就很注重激趣,不压指标,让孩子愉快地进入学习;灵动课堂要求“活动自主生当家”,科学认读剪贴本就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创造的新课本;灵动课堂要求“平等倾听密无间”,对话识字就成了科学认读最推崇的新范式;灵动课堂要求“智慧闪光思如泉”,科学认读的汉字开花新游戏,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开发着孩子的潜能……

在板小,我们的践行正在实现―科学认读也灵动,灵动教育促认读。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要实现“科学认读勤探索,催开科研万枝花”。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范文第4篇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少年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 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课题实施阶段

(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课题总结阶段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范文第5篇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在这里召开2013年度全区新教育实验总结表彰会议,盘点过去,展望未来,意义深远。刚才,方安主席的工作报告,对一年来全区新教育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会上,白莲中心小学范国宇和城关中心小学王田军作了精彩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畅谈了一年来在新教育实验工作中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刚才还对一年来在新教育实验工作中成绩突出的84名先进教师、10所优秀学校、十佳校长和十佳完美教室缔造者进行表彰。这些先进个人和单位在新教育实验工作中积极实践,执着坚守,是新教育的榜样和旗手。今天下午,将举行本土导航培训。明天,我们还将迎来仰慕已久的新教育专家童喜喜来给我们作精彩讲座,大家要认真学习。

老师们,过去的一学年是我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新教育实验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各实验学校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追求、高强度推进,以实施“十大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打造完美教室”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展示了__新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新教育实验成为师生实现共同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去年12月份我们迎来了参加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的17个省市40个区区120多位新教育研究专家,我区充分展现了新教育实验所取得成绩,赢得一致好评,朱永新教授欣然题词“新教育花开淮河畔”,不仅为__教育赢得了荣誉,也为__人民赢得了荣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教育局向今天获奖的单位及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面对2013至2014学年繁重的新教育实验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促进我区新教育实验再上一个台阶。下面我就新学年新教育实验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把推动活动开展放在核心位置,内涵更丰富一些

今天总结表彰会以后,各实验校要以更加高昂的激情,怀着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创造性地践行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努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态势。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环境育人的思想,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通过楼宇文化、雕塑文化、标语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等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堵墙、每一个景点、每一个板报宣传栏都蕴含丰富优雅的文化教育内容,学生目之所及皆为教育;要以“五个一”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艺术教育实践。通过共读一本书、师生共写日记、师生交流读书体会、互动平台、汇编师生作品集等将师生的精神食粮编织在一起,成为一道学习与生活的合作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理想课堂建设。要通过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同课异构等形式,提高教学水平。要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比赛、课题研究、观摩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教研活动,提高课堂实效。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要积极派员参加全国各地新教育开放周及新教育年会,邀请新教育研究院及各地新教育专家、知名人士来我区讲学、培训,组织本区新教育种子教师开展本土导航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跟班学习,并鼓励教师多加入网师,多学习,多研究。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本土导航”等方式聆听窗外声音,观摩名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完美教室建设。要把缔造完美教室作为重点行动研究项目,创建各有特质的班级文化,打造最美丽的风景,让班级文化渗透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指引他们向着明亮那方前行。五是进一步加强大课间建设。各校要多花心思,除了做好课间操外,要优化现有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让大课间的校园律动起来,沸腾起来。六是进一步加强课程研发建设。要逐步构建起理想的学生成长课程、教师发展课程和学校文化课程,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学校课程多样化、班级课程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二、把完善运行机制放在突出位置,措施更扎实一些

“八项基本制度”是几年来我区新教育工作成功做法与经验,是参与新教育实验的老师辛勤耕耘的结晶,一定要坚持好、执行好、完善好。明年春期要继续分批进行新教育学校巡回评估、秋期举办2次全区新教育开放日活动、暑期举办全区新教育总结表彰培训研讨会以及定期召开新教育阶段工作汇报会、现场会等,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把这些工作形成常规,活动细则和活动方式要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推动新教育实验向纵深发展。各新教育实验学校要充实晨诵、午读、暮省,读写绘、整本书共读、每月一事等项目工作室力量,建立健全工作室制度,明确工作室管理办法和运作流程。充分发挥职能,高效运行,真正使工作室成为新教育实验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每位工作室成员既要学习新 教育理论,占领该项目理论制高点,更要积极实践,成为该项目的领跑者。

三、把强化行政支持放在首要位置,保障更有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