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血液净化;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75-02
肾衰竭包括急性和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CRF是由肾脏疾病导致其各项基本功能不可逆性衰退,直至肾脏功能完全丧失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相关症状的一种综合性临床疾病[1]。现在慢性肾衰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之后,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疾病。慢性肾衰竭可能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况严重下降。现在治疗该疾病多采用血液净化,即所谓透析[2]。本试验对不同透析方式对CRF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对本院2012年3~12月接收的66例CRF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更为优化的血液净化方式,希望对后续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选取本院2012年3~12月接收的CRF患者6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17~73岁,平均55.3岁。患者发病原因包括肾病综合征、不明原因的肾脏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66例患者根据透析方式分组,单纯血液透析和杂合式血液透析两组,各33例。单纯血液透析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18~70岁,平均55.1岁。杂合式血液透析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7~73岁,平均55.6岁。两组患者经检查均有典型的慢性肾衰竭症状。各项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年龄、性别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百特150G合成膜透析器,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以及配套的血液透析管路,丽珠公司HA130血液灌流器,采用标准透析液,各类指标均采用标准参数。
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单纯血液透析和杂合式血液透析。杂合式血液透析组:每周进行2次血液透析,同时加1次血液透析滤过;单纯血液透析组: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两组透析时间每次均为4 h,连续治疗6个月。
治疗前后均采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总体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营养状况等,其统计数据,也根据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整体健康状况分类,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状况极好记为50分,为满分,状况良好记为40~50分,状况一般记为30~40分,状况较差记为20~30分,20分以下为极差。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治疗后,单纯透析组和杂合式透析组认知功能分别为(33.2±7.6)分,(35.3±8.4)分、营养状况分别为(35.3±8.4)分,(45.6±8.7)分、生活质量分别为(35.5±8.4)分,(39.9±7.2)分、整体健康状况分别为(34.7±8.2)分,(38.3±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长期的肾脏病变或肾脏功能衰退而导致的慢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最后导致肾脏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3]。
肾衰竭治疗手段有限,除了肾脏移植之外,多数患者只能依靠血液净化即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净化无法完全代替肾脏功能,长期进行血液透析者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营养水平等方面基本状况有所下降。改善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医治和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出现反应迟钝、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下降现象,同时可能因中枢神经受损而出现大脑功能的衰退,本试验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探讨[4]。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采用免疫或物理方法将体内多余毒素、机体代谢产物、水分排出体外,同时对机体所需电解质进行补充,维持体内各方面参数的平衡[5-6]。不同透析方式对体内毒素的清除效果不同,因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异。本试验对单纯血液透析和杂合式血液透析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杂合式血液透析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单纯血液透析。杂合式血液透析不仅具备单纯血液透析的功能,同时通过吸附剂吸附清除了更多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主要为小分子物质,而对分子量较大的物质效果不佳,其可以有效地清除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的大部分毒素,避免多种并发症,疗效较好[7-8]。从本试验统计结果可知,杂合式透析组,其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比单纯透析效果更佳。但是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两组虽然都有一定改善,改善状况不佳,杂合式透析组略好于单纯血液透析,可能是因为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与其亲友的努力和患者自身的态度有关,与透析方式关系不大。
综上所述,杂合式透析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透析,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医护工作人员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多多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认知情况,在理化治疗的同时采取心理治疗,希望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4-165.
[2] 费沛,肖厚勤,李涛,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3):25-27.
[3] 王 红,叶菡洋,郑淑蓓.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27-1629.
[4] 王红,叶菡洋,郑淑蓓.3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调查[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33-835.
[5] 曹国兰.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14-615.
[6] 蔡文利,苗书斋,邢利.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药物性脑病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09-2811.
[7] 任建伟,韩布新.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7):901-903.
从目前通用的几种最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对统计学的划分也不一致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GB/T14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统计学被作为社会科学下的一级学科。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统计学作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可授经济学学位、或理学学位)而在新修订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统计学被分为若干二级学科,分别列在其他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下如经济统计专业划归经济学.概率统计专业划归数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划归医学那么经济统计学究竟是社会科学还是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理学呢?我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统计学历经300多年的发展,事实上已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并与数学紧密结合的多科性的科学。为了便于讨论,我们首先给出一个目前国内统计学界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关于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这一定义实际上是按所谓“大统计学”的观点给出的。从横向看,各种统计学都具有上述共同点,因而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家族”。从纵向看,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实质性科学,同它们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统计学参见图1
由此可见,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一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前一类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其特点是计量不计质。后一类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因而具有复合性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所谓应用既包括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更包括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传统的“数理统计学派”只承认前一类统计学,否认后一类统计学的存在,是不妥当的传统的“社会统计学派”否认理论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将统计学全部划归社会科学也是不合适的。
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量为对象的方法论科学。要在经济领域应用统计方法,必须解决如何科学地测定经济现象即如何科学地设置指标的问题,这就离不开对有关经济现象的质的研究要对经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也必须以有关经济理论为指导。因此,经济统计学的特点是在质与量的紧密联系中,研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表现不仅如此,由于社会经济现象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经济统计学不仅要应用一般的统计方法,而且还需要研究自己独特的方法,如估算的方法、核算的方法'综合评价的方法等等。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既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其所结合的实质性学科也有较大差别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的区别在于:它并不直接研究经济规律,而是为其他经济学科提供专门的方法和工具。
应当指出,将经济统计学作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并不会影响该学科所具有的方法论性质举个例子来说,经济计量学中应用了大量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它也是方法论性质相当强的学科。经济计量学属于经济学,对此,人们并无异议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经济统计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开来呢?事实上,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统计学,已经有多位学者由于其在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经济计量分析和将统计方法应用于投资分析等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也不仅有赖于通用的统计方法的发明和完善,而且更有赖于经济学提供研究的背景和新的研究课题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对经济统计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如前所述,现实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统计学目前国内统计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两类统计学最终将完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因此,将统计学划为理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可使统计学真正成为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多领域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横向学科”。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这一观点只是与国际上的“数理统计学派”接轨,而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从国际统计学会新修订的章程看,国际统计学会的宗旨是:“在广泛意义上发展和完善统计方法,并在全世界推广应甩”所谓“广泛意义上”的统计方法不仅包括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且包括与概率论并无多大联系的其他统计方法。尽管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统计学界,数理统计学派占据主流地位但是,社会统计学派仍然存在和发展,并且在一些国家有较大的影响。例如,1997年笔者曾赴日本进行访问和学习据了解,当时,日本文部省资助的有关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重点课题有两项:一项是“微观统计信息的开发与应用”,另一项是“亚洲长期经济统计”。其资助金额分别为5亿日元和4亿5千万日元(按当时的汇率,大约相当于人民币4000万元到3500万元)在这两项研究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只占一小部分,所应用的方法大量是非概率的统计方法顺便提一下,同一时期的日本文部省资助的数理统计方面的课题只有两项,资助强度每项只有300万日元事实上,从80年代以来,国际统计学界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不少原来从事数理统计理论方法研究的学者开始越来越关心实际的应用问题正如一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总结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国际上应用统计学的发展趋势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经济学及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一些国际知名的数理统计出身的统计学家甚至提出“统计学与数学离得越远越好”的观点。台湾辅仁大学统计系系主任谢邦昌教授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淡化统计的理学院色彩,现在统计这个领域愈来愈偏向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目的就是希望统计在这些领域中和其他学科互相结合。
国际统计学会下的专业分会,70年代以前只有“国际自然科学统计协会”,后改为“贝努里数理统计和概率学会”。进入70年代,“国际调查统计协会”、“国际统计计算协会”雛成立1985年/‘国际官方统计协会”成立1990年,笔者作为中方的正式代表参加了官方统计协会在北京举行第二届会议,这届会议所提交的相当一部分论文,如关于通货膨胀率的测算总供需的平衡测算等与概率统计都没有紧密的联系,而是官方统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987年,原中国统计学会会长、经济学家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家李成瑞还被选为国际统计学会的副主席(任期1987-1989)从国外一些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文献联合会分类体系、美国科研基金会科学和工程研究资助大纲、日本大学学科分类目录、日本文部省学术国际局研究课题分类等,都将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统计列为社会科学,而不是理子所有这些都说明,“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已经不再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因此,不能认为将统计学划归理学就是“与国际接轨”。
其次,两类统计学都是统计科学大家族的成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但两类统计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理论基础不同,知识体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不能互相取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归并成统一的学科。
过去,我国照搬前苏联的理论,认为只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而将数理统计学排斥在外,严重妨碍了整个统计科学的发展,经济统计学自身也停留在“初等的统计学方法加简单的指标解释”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同志感到:为了推进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大力引进和吸收数理统计学的成果所谓“大统计学”的提法,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得到了相当部分统计学家的赞成①”笔者认为,“大统计学”的提法,对于促进理论统计学与各种应用统计学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认为“大统计学”就是要将各类不同性质的统计学完全结合起来,建立一门统一的学科,则很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作为统一的学科必然要强调其共性,由于各种统计学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与其密切结合的各种实质性学科性质差异很大,其共性只能是它们所利用的具有通用性质的统计方法和作为这些统计方法理论基础的概率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所有的统计学都划为理学,是上述“建立统一的统计学科”符合逻辑的结果。而如果统计学是理学,则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大部分内容如国民经济核算等将很难被包括在“理学”的统计学内。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国民经济核算等不是统计学而是经济学如果这一观点可以成立,则连国家统计局都要改名。因为官方统计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与“理学的”统计学并无太大的关系。在这样一种误导下,进行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其结果很可能是名义上的“大统计”,实质上的小统计,即最终异化成“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
笔者认为,我国统计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是:理论统计学与各类应用统计学继续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理论统计学要结合应用统计研究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通用方法论问题,丰富和完善其方法论内容另一方面,应用统计学不仅要吸收和利用理论统计学研究的成果,而且还要与本领域的实质性科学更加紧密结合,着重研究适合本领域的特有的统计方法各类统计学都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最终形成较为松散的“统计学”学科群体,而不是强求一致的统一的一级学科。
就经济统计学而言,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步充实和完善;有关地下经济的测算的研究;关于如何准确把握我国失业状况的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测定;知识经济的统计测定;统计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统计在投资和决策中的应用研究;统计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等等。进行这些课题的研究,需要应用通用的统计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和完善以有关经济现象为对象的特定的统计方法上述课题的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理学的”统计学所能涵盖、所能指导的。
总之,搞经济统计的同志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东施笑颦”,更不要“邯郸学步”,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坚守自己的阵地,要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研究适合经济领域特有的统计方法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努力促进经济统计学的现代化,并为整个统计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大统计”还是“大经济”?—对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高校原有的专业设置面过窄、专业划分过细、所培养的人才适应面不广等弊端曰益显现。针对这些弊端,不少专家提出了要淡化专业,培养“宽口径”人才。这种提法无疑是正确的。对于统计学专业来说,问题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宽口径人才。
对于统计专业的办学方向有两种模式:一是强调各类统计学所具有的共性由于统计学是横跨不同领域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方法论体系任何人毕其一身精力也难以成为精通统计学各领域的人才。因此,这种模式实际上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通用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它肯定统计学的“理学性质”,按照理学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等通用的统计方法论在课程中占有较大份量其培养目标是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各种方法,同时有一定的专门领域的知识,能够适应各个不同领域的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统计人才。二是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对于经济统计学来说,就是强调其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济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除统计学本身的专业课外,经济学类的课程占相当大的份量其培养目标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既懂数理统计方法>又懂经济统计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经济统计人才。这种人才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能胜任基层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日常统计业务,而且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前一种办学模式可称为“大统计”模式,后一种办学模式可称为“大经济”模式。从国际上看,总的来说,美国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统计”模式,而日本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经济”模式。
那么我国应采取何种模式呢?笔者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柝。
关键词:经济学;统计思想;探讨
统计学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从统计出来的数据内发现事物的规律。统计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统计思想,只有对思想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学的命脉是它与学科之间有着必要联系,如果这种联系不复存在,那么统计学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统计学的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万能工具”,它对人类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探究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参与。同样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少不了统计学这个“万能工具”。统计学的具体实施,第一步应用解决的就是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经济学作为当今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愈来愈高。想要在经济学中有效的利用y计方法,那就要充分的理解认识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的性质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人和社会如何将稀缺资源运用到各类商品中,并使这些商品供人们消费之用,正是这些资源的稀少和人的欲望,经济学应运而生。经济学的出现,使人们用最少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经济现象包含了许多的变量因子,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对经济学的探索难上加难,所以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对经济学的探索。
二、统计思想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与统计学都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的利用可以发现定性和定量之间的经济模型;对于统计学的利用可以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减少经验性分析的不准确性。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使我们没有一个精准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所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在经济学中,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能建造出一个数学模型,从而对经济关系进行分析。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都是通过利用统计思想来完成他们对经济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可见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如果用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那么就必须涉及统计学的应用,因为统计学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所以在经济学实际理论中,用到统计方法是毋庸置疑的,统计思想可以将经济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准备数据阶段,这其中包括收集与整理;第二阶段是分析数据阶段,利用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来进行数据分析。
三、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数据收集的统计思想
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共同组成了经济数据。其中宏观数据大多数是又政府部门进行收集和,而宏观数据只有利用现有的数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宏观数据主要是二手数据。微观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统计,所以只要涉及到微观数据的经济研究就要对数据重新进行整理,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经济学原始数据的收集往往是采用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就是从众多的数据中,随机挑取几个数据,通过少量的数据反映总体数据的特征。可见抽样调查法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计思想。
(二)数据预处理的统计思想
无论是一手数据还是二手数据,都可能数据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数据缺少的情况,而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统计思想,其中信息分析是监测数据的可信度,效度检验是通过数据来反映研究主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插补方法是对数据进行补充,从而完成全局性思想。数据转换是在不对数据进行改动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数据变换,展现出灵活性的思维模式。宏观数据平衡是使指标之间达到平衡,来从中找到数据的准确性,将平衡协调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四、经济学实证分析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现象描述出的统计思想
描述性方法是将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加工融合,来分析出这些数据特征。统计指标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可以将大数据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模式,用简单的数字来展现数据的重要特征,帮助总体想法的形成。统计表能替代较长的文字描述,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统计图更能生动的表达数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统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经验思维,通过分析个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来对事实进行整理、归纳,并归纳出一定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描述统计方法属于推理性逻辑,不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计量经济分析出的统计思想
经济学研究如果只是对数据研究,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数据的总体进行推断是有必要性的,从中体现推断性统计思想的重要性。推断统计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作为基础来对总体特征做出的估计,其中包含了区间参数和总体参数两部分内容,从中可以展现出估计与检验的统计思想。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中的数据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其中的准确率较低,其结果大概就是区间内的概率。样本推断总体是在认识方法中将同类事物进行推断。只有样本和总体的性质相同,得出的数据才能代表总体。但是其中的样本可能带有偶然性,在估计理论中在样本的数据是非常严谨的。经济学的统计思想还包括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理论模型是必然经济规律的呈现,在理论模型转化为计量模型时,必须将随机性的因素考虑进去。经济预测中对必然性的要求很高,但是预测中都含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并不是每个预测数据都是准确的。只有对偶然性充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必然性打下夯实的基础。在计量模型估计参数的方法思想中,都是平均的在统计资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消除偶然性,获取必然性。在统计预测中会发现,大部分的规律都存在概率特征,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只能给予适当的区间限定,从而体现出或然性统计思想。
五、分析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不同
经济学和统计学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逻辑形式的不同,经济学偏重于演绎逻辑,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数据,从分析结果中找出事前提出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首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构建假设的数理模型,从假设的模型中得出数据,最后形成一个二手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而统计学大多数是利用归纳逻辑,以数据作为研究中心,通过描述碜龀鲎畛踅崧郏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推断出总体特征。统计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针对于经济学中的问题,先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根据统计方法制定最后的结果。
(二)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统计规律是人们在一些杂乱无章的状态下,去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统计方法是在具有一定数据的基础上去研究问题,找出一些可能存在的规律。统计方法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从数量关系上去寻找规律难免会产生误导的问题。而统计学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结论的解释。在一个好的经济学实证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实证搞的过于复杂,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研究实证的正确性上,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统计思想的参与,所以要正确的认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的实际运用中,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经济学和统计学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着怎样的不同,不要一概而论。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要注意正确的运用统计方法,避免一些统计方法的误用造成的恶果。
参考文献:
[1]龚友运.概率与统计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02(10):131-132.
[2]李原,何锦义.经济统计学的现状和出路[J].统计研究,2016,05(11):19-22.
[3]王璐.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12(03):196-223.
[4]屠建勇.浅谈中国古代统计思想文化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06 (04):63.
一、目前的现状与问题
1.有关企业统计学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与使用。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已编写出版了若干不同版本的有关企业统计方面的教材,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钱伯海教授主编的《企业经济统计学》、1999年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董逢谷教授主编的《企业统计学》和200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宝瑜、刘洪主编的《企业经营统计学》。每种教材博采众长,各有千秋。《企业经济统计学》从活动条件-要素投入-成果产出-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将各不同企业的共性加以综合研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结束了设立若干部门统计课程和教材,内容相互重复的历史,首次将原来的部门统计引向了企业统计,为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及教材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企业统计学》和《企业经营统计学》,发挥统计所具有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将企业经济统计引向了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方向。《企业经济统计学》和《企业统计学》从严密的理论框架来设计内容,而《企业经营统计学》更侧重于实用,以教会学生在企业就业后能够实际使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和技术,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当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各部门统计共性为基础融为一体的企业统计学又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而发生重大变革的企业经济统计实践必然产生脱节,只重视企业内部生产统计,不能反映企业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关系,如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产出和劳务市场等,忽视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至于强调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方面的教材,又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缺乏严密的理论框架。究竟采用何种教材,各院校没有归于一致。
2.关于企业统计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位。企业统计学着重从微观角度出发,利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的数量关系、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微观基础。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要,与国际接轨,2004年1月,全国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部分专家和学者讨论了《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征求意见稿,对初稿进行补充与修改,又经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和审定,最终形成了正式的教学规范,并上报国家教育部。根据新规范的设计,确定了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应开设的包括《企业经营统计学》在内的10门专业主干课,足以可见,开设有关企业统计学的课程作为微观统计学的重要位置。目前,大多数高校将该课程设置为专业主干课,也有些院校将其纳入专业限选课,无论从属于哪个模块开设,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另外,从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许多学生学习了很多方法性课程,如《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但缺少应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于没有修过企业统计课程的学生来讲,一些企业统计指标非常陌生,不知道如何使用,更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从哪些角度去设置统计指标体系,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不利于胜任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统计部门的日常统计业务,所以强调其重要不足为过。
二、改革内容
1.拓展更新教学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更多的是受政府调控的市场机制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外部环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资本、资源供应、劳动力、技术、信息、产出等市场。这就决定了企业领导者必然要求企业统计不仅要提供为企业科学管理的企业内部统计信息,而且还要提供与本企业相关的企业外部环境统计信息。因此采用《企业经济统计学》教材讲授,应充分体现企业统计的变革形势,紧密围绕企业统计工作领域的变化,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的研究,调整和完善理论体系结构。《企业经营统计学》主要从企业管理环节展开企业统计范畴和内容的研究,是以方法为主线,但讲授时也应将企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框架加以介绍,使学生不仅从方法和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统计,更能从理论体系上完整地掌握企业统计学的内容,互取所长。因此无论选择哪种版本的教材都要求授课教师要以讲授教材为依托,积极拓展更新讲授内容,以最新的企业统计制度和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指标解释为依据,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领会本课程的基本思想,把握企业统计改革的方向,建立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统计的全新认识。
2.创新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在讲授中针对不同内容要采取精讲、略讲等不同形式组织教学,为重点章节的讲授提供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投入与产出统计中企业总产值与增加值统计内容,要以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学说为依据,从各自价值构成到计算方法要精讲,并实际上网到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找最新统计年鉴,以其指标解释为准,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这部分重要内容的足够重视,增加了记忆和理解。以《企业经营统计学》为例,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部分,方法性内容要略讲,因为有专门开设的市场调研这门课程,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内容未免重复,还要占去不必要的时间。企业统计学的内容不像演绎推理多的一些方法性较强的课程难以理解,所以有些内容应可以让学生自己自学,学生如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章节如企业财务投资与统计分析,学生在开设的会计课里已掌握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可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在因特网上搜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按照既定的格式填制,进行实际操作并计算一系列相关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一个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方面的统计分析报告,达到了学生学会查找数据资料,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讨论和专题讲座相结合。
1987年以前的企业统计是在以计划经济体制下,总结我国各部门统计学的共性尤其是《工业统计学》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带有强烈的产品经济色彩。历经二十多年的沧桑巨变,这种理论体系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而发生重大变革的企业统计工作实践产生明显脱节。教师可以在讲授中除了对我国企业统计改革的历史进程加以介绍之外,还要注意新旧观点,制度方法的对比分析,注意多介绍企业统计改革的热点和难点等理论前沿问题,并就这些方面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企业统计的定位、企业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其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课堂讨论,还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专题式讲座,比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这部分,就可以形成一个小专题,系统介绍一下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目前采用的各种评价方法,包括常规的综合评价方法和实用性较强的多元统计方法,使学生比较注意用理论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于企业综合评价中,做到有的放矢。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在企业统计这门课的教学上,大都是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不利于培养既有理论又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统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多数为企业,作为以企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统计学要顺应企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应充分展现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这就要求增加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实地接触一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实际,比如开设模拟实验课程或者是增加一些实习性的实践课时,让学生到企业或统计部门,实际填制一些统计台账或报表,加深对企业人、财、物和产、供、销等方面设置的具体统计指标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到大型国有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统计机构的设置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切实感受微观统计的现实重要性,缩短课堂教学与客观实际的距离。
「关 键 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正 文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法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