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眼底病;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97-02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eing of Fundus Oculi Diseases:A Study of 38 Cases
XIAO Zhong1 LI Jiuke2
1.The Affiliated Guangxing Hospital t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310007, China;2.The Affiliated Sir Run Shaw Hospital t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n fundus oculi diseas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All of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undus oculi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8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laser therapy,based on the observer groups,38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took the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for 2 mont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after 2 month. Results After 2 months, the basic cure patients,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numbers of visual acu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s(P<0.05),an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a good clinical results in treatment of fundus oculi disease, fewer side effects and high secur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Fundus oculi disease;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眼底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并且病情多变的眼科疾病,其最大的危害是影响视觉能力,严重者会致盲。主要包括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部位的病变[1],早期症状常常会被患者忽视,当能感觉到视力下降时,病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如视神经、黄斑区等发生病变后,即可影响视力;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急症发生时若抢救不及时即可致盲。目前眼底病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和途径,但均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至今尚未特效的治疗方法。自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诊的38例眼底病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以同期采用单独西医治疗的38例眼底病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临床上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眼科收诊的76例眼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43例,年龄 38~67岁,平均 (61.38±10.21)岁;患者均为单眼病变,左眼病变31例,右眼病变45例;眼底病患者的病种类型见表1。
1.2 治疗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眼底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中男16例,女 22例,年龄38~65岁,平均 (60.97±10.0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 21例,年龄41~67岁,平均 (61.93±10.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以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行激光治疗前均进行常规的视力、裂隙灯及眼底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项目。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眼底病患者接受激光治疗,具体过程如下:激光治疗前充足睡眠,保证眼睛的最佳治疗状态,术前1h滴美多丽(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H20020245)使瞳孔散至最大,患者坐在激光仪前,点地卡因对眼睛进行表面麻醉,借助全视网膜镜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使光点准确瞄准病变部位发射激光进行治疗。调整激光参数,使其产生有效的光凝固反应,根据患者眼底病的病种、位置以及病变程度发射激光治疗,一般击射12~500点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组的患者在接受西医激光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的基础上均加服中药汤剂,药方组成:荆芥30g、连翘30g、太子参30g、生地20g、桔梗20g、柴胡15g、天花粉15g、麦冬15g、川芎15g、葛根15g、防风15g、白芷15g、白芍15g、当归15g、炙甘草15g。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味的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两次水煎液,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10日为1个疗程。2个月之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病变出血、水肿等基本吸收,视网膜血管阻塞现象解除,视力基本达到1.0及以上;明显有效:病变出血、水肿等大部分吸收,视网膜血管阻塞现象好转,视力提高明显;无效:病变程度以及视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
3.2 结果
3.2.1 总体疗效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底病的常规检查,具体结果见表2。
3.2.2 视力变化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变化结果见表3。
4 讨论
眼底病是眼科比较常见的疑难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能力,此外,还可并发其他眼部疾病,如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暂时性屈光改变出现调节性麻痹、球结膜微血管瘤形成、白内障以及眼外肌麻痹等[3],导致病情更加复杂,治疗困难。
随着激光技能运用到眼底病的治疗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激光疗法包括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PDT)以及经瞳温热疗法(TTT)等[4]。激光的波长一致、方向性好,故可以应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目标准确地针对眼底的不同病变进行治疗。本文中的治疗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之有热凝作用于视网膜的异常组织,产生瘢痕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较好的调养方法。但是眼底病病情复杂,容易复发,并且与许多全身疾病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激光治疗之后,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不但可以改善症状,加快疾病的恢复[5,6],还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中所用药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通经络、补肝明目之效,与激光治疗相结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基本痊愈人数和总有效率,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强. 眼底病临床的新进展[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5(5):481-483.
[2] 刘兆霞. 穴位湿敷加低频脉冲治疗眼底病[J].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0):65.
[3] 刘瑞芝. 眼底病激光光凝226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2044-2045.
[4] 王景昭. 眼底病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J]. 眼科,2003,12(4):196-198.
[5] 魏红玲.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38例报道[J]. 甘肃中医,2004,10,(7):18.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往往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眼部并发症尤其多,常见的有白内障、青光眼、结膜微血管瘤、视神经病变、眼肌麻痹、视网膜病变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最为多见,并且危害最大,是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经济发达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据统计,欧美国家糖尿病发病约占人口的1.5%~2%,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4000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以及工作和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变化,伴随着高血脂、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有增高趋势。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约10%的人在发病后5~9年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有80%~90%的人25年后会出现视网膜病变。
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本刊推出有关糖尿病患者爱眼话题,与您共同关注视网膜病变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
爱眼日前夕,记者就糖尿病患者普遍关心的视网膜病变问题,采访了武警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陶海教授。
一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糖尿病病人中,几乎有一半的人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糖尿病时间较长的人。”陶教授告诉记者,正常人的视网膜在眼睛的后部,对于外界光线刺激能有效的接收并将讯号处理后,经由视神经传达到大脑枕叶形成映象。若以相机来比喻人的眼睛,眼角膜代表镜头,视网膜则代表底片,要获得清晰的影像,缺一不可。视网膜病变对于视力的影响非常大。
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如何发生的呢?陶教授指出,它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糖代谢的异常,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微血管发生病变。反映在眼底,则会出现一系列眼底的改变。比如:视网膜渗出、出血、新生血管增生,黄斑出现水肿,玻璃体出血,最后视网膜因为增殖膜牵引而脱离。若出现大量的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将严重影响视力。
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冠心病、中风、白内障、失明等,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这些并发症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陶教授介绍,多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病变初期,除有糖尿病多饮、多尿、多食和疲乏、消瘦等症状之外,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黄斑区受累,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等症状。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患者本人也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则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认为视力没有下降,视网膜就没有病变,却不知道在病变没有侵犯到黄斑时视力可能正常,当眼睛出现视力下降等自觉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往往已比较严重,而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一旦耽误治疗导致失明一般无法医治。
陶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情况,及时治疗。一般认为,半年到一年应检查一次,平时若有变化,则应及时就医。
二 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不要太紧张,要积极地检查并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严格控制好血糖。维持血糖的稳定、正常,这是治疗的根本。因为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糖的稳定程度有直接的相关性。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有达美康、糖适平、拜唐苹、文迪雅、胰岛素等。还有太罗,这是一种新的降糖药,降糖机理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内分泌科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
2.激光光凝治疗。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造影,发现有增生期病变或黄斑水肿等表现时可考虑激光光凝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出现玻璃体积血长时间不吸收或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症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4.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西药主要有导升明片、安多明片。还有一些活血化淤及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等。
近年来,激光在眼科领域广泛应用,使很多眼病患者受益。陶教授指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措施是控制饮食和降血糖,但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发生,全身治疗只能延缓其发展,而一旦进展为增殖性病变,全身治疗则难以改善,至今仍无特效药物。激光凝固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激光治疗眼病的原理是什么呢?陶教授介绍,治疗眼底疾病主要是利用激光热效应,作用于视网膜病变部位,使之受热凝破坏,产生瘢痕,而达到治疗目的。一部分人治疗后视力会有所提高,大部分人治疗后视力无变化,少数人视力有所下降。为了控制病情发展,采取丢车保帅的办法,牺牲部分视力及视野是完全值得的。有的患者认为不做激光治疗大不了眼睛失明,却不知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续发展还会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这对健康相当不利。
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积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糖尿病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陶教授指出,糖尿病病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注意饮食和营养,戒烟酒,适当运动,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
2.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应尽快由眼科医生进行散瞳后的全面眼科检查。
3.糖尿病患者应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并由在诊断与处理糖尿病视网膜病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眼科医生进行。在视网膜病发展时,还需要多次检查。
4.已患糖尿病的妇女如果计划妊娠应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一旦妊娠,应在妊娠的前3个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且妊娠期密切随访。
5.若已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严重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增殖性病变,则需要眼科医生及时治疗。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特点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时机及疗效。 方法 对我科住院及门诊DR患者346例(470只眼),男148例(184眼),女198例(286眼),术前常规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1) 轻中度非增生期(NPDR) 72例(94眼占20.00﹪)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增生期(PDR)193例(273眼58.09﹪);(3)高危PDR,81例(103眼21.91﹪)。采用法国光太532 nm眼底激光机行相应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过程中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复查视力、眼底、必要时行FFA。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残留及时补充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2~24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评价视力变化及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是否有效。结果 (1) 轻中度NPDR(94眼):视力提高35眼(37.23%);视力稳定47眼(50.00%);视力下降12眼(12.77%)。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273眼):视力提高46眼(16.85%);视力稳定170眼(62.27%);视力下降57眼(20.88%)。(3)高危PDR(103眼):视力提高14眼(13.59%);视力稳定53眼(51.46%);视力下降36眼(34.95%)。轻中度NPDR组与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组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PDR组与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组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以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患者为主,高危PDR患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轻、中度NPDR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较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患者疗效好,高危PDR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故早期激光干预治疗,是显著降低了致盲率,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激光凝固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高达44%~51.3%[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 DR日趋年轻化,已成为首要致盲眼病之一[2]。DR给予眼底激光光凝术是治疗延缓该病变发展的最为有效手段,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止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发生和发展,改善DR患者的视力预后。
我院对346例(470眼)DR患者进行常规FFA检查,并行532nm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疗效满意,术后随访2~24个月。现将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12月我科对住院及门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46例(470只眼),男148例(184眼),女196例(288眼),年龄22~78岁,平均51岁,发现糖尿病病程2~30年。部分患者平素血糖控制不佳,不规则使用降糖药,不定期检测血糖。术前常规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按DR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2002年)[3],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我科对346例(470眼)根据FFA结果及激光治疗方案,我科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类:(1) 轻中度NPDR 72例(94眼占20.00﹪)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193例(273眼58.09﹪);(3)高危PDR,81例(103眼21.91﹪)。
1.2 治疗方法:
(1)轻中度NPDR,需密切随访或在FFA指导下行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需做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但如果出现黄斑囊样水肿,需进行黄斑局部光凝。(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必须做PRP,如有黄斑囊样水肿,需同时对黄斑部进行局部光凝。(3) 高危PDR,尽快做超PRP,同时行黄斑部光凝。如果有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增殖牵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后再行PRP[4]。具体激光治疗如下:
视网膜局部激光光凝:根据FFA检查,针对局部无灌注区及微血管瘤治疗。激光参数选择:光斑大小100~300μm,曝光时间0.10~0.2s,能量100~500mw,光斑以产生Ⅱ级光斑反应为度;每个光斑间隔一个光斑直径。少量有效激光斑为准。根据需要隔一周可再进行光凝治疗。
PRP光凝范围为视盘上、下和鼻侧缘外各1DD,黄斑区颞侧1~2DD以外至赤道部,光斑间隔1~2DD[3],激光参数选择:光斑大小100~300μm,曝光时间0.15~0.2s,能量150~600mw,光斑以产生Ⅱ~Ⅲ级光斑反应为度;每个光斑间隔一个光斑直径,每周进行1次光凝治疗,共3~6次。
黄斑部局部光凝和格子样光凝,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0~200μm,曝光时间0.08~0.10s,能量150~250mw,光斑以产生Ⅰ级光斑反应为度;每个光斑间隔一个光斑直径,约100~150个光斑,光凝距中心凹500μm以外。光斑大小50~250μm,能量100~260mw,曝光时间0.1~0.15s。
1.3 疗效判断:光凝后随访时间为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术后3~6个月复查FFA,以观察病变吸收情况及无灌注区和活动性新生血管的出现,指导补充光凝。1年以后每6月复查1次。以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评价视力变化及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是否有效。
1.3.1 视力判定标准:激光术后视力增进≥2行为视力提高,视力减退≥2行为视力下降,否则为无变化。术前视力
1.3.2 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标准:显效 原有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渗出吸收,微动脉瘤消失或减少,原有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无灌注区消失,无新的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出现。有效 视网膜病变减轻,原新生血管减退或无灌注区缩小。无效 出现新的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或发生玻璃体积血或新生血管膜增生,视网膜及黄斑水肿加重。
2 结果
2.1 激光光凝治疗后各组视力变化:
(1) 轻中度NPDR(94眼):视力提高35眼(37.23%);视力稳定47眼(50.00%);视力下降12眼(12.77%)。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273眼):视力提高46眼(16.85%);视力稳定170眼(62.27%);视力下降57眼(20.88%)。(3)高危PDR(103眼):视力提高14眼(13.59%);视力稳定53眼(51.46%);视力下降36眼(34.95%)。
2.2 激光光凝治疗后各组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
轻中度NPDR组与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组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PDR组与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组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术后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眼压升高和视野进行性损害,无角膜损害、晶状体混浊加重等并发症。
3 讨 论
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疗效较为满意的治疗DR的药物,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疗效肯定,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致盲率[5]。光凝治疗主要针对DR的增殖前期和增殖早期的患者,主要目的是使较大面积的视网膜被激光破坏,耗氧高的视锥、视杆细胞被耗氧低的瘢痕组织代替,减少组织的耗氧,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光凝后的视网膜变薄,有利于来自脉络膜血循环的氧供应视网膜,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黄斑水肿的吸收,从而保护和提高视力。在激光治疗过程中,既要保证高比例的有效光斑,以促进出血、渗出吸收,微血管瘤消失,无灌注区缩小或消失,新生血管萎缩,改善缺氧环境,延缓向增生性病变进展,又要避免过多过度光凝造成脉络膜视网膜水肿、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引起视力下降。合理灵活地应用光斑大小、曝光时间、能量三个激光参数是确保高比例有效光斑的重要条件。本组结果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有针对性地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部分或全部视网膜光凝,以预防糖尿病眼病发展,让患者拥有可用的视力,从而保证其生活质量。
视网膜中周部比后极部更容易、更常发生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且中周部是NP最易,最常发生的部位[6]。及早发现NP,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避免新生血管破裂、玻璃体积血而导致突然失明。
我州人数大约368万,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全州就有11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病5年可以发生DR,根据文献报道发病15-18年可达DR 发病率60-75%。我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诊患者中,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193例(273眼58.09﹪);高危PDR,81例(103眼21.91﹪)。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不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多患者经常是因为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才想到到眼科检查。就诊晚是病情重的主要原因。
还有我州经济落后,一部分糖尿病发现晚,常常是因为视力不好,眼科检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才会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更有一部分患者。就是诊断了糖尿病,也不按时降血糖及检测血糖,不规范治疗糖尿病。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快。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将病情控制在增生期前治疗。有文献提示,非增生期能及时发现可治疗的DR[7]。 本组结果显示,我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现时间晚,患者治疗不够及时。导致部分患者视力下降明显,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因此,我们眼科医师与内分泌科医师要进一步加大DR的宣教工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有针对性地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部分或全部视网膜光凝,以预防糖尿病眼病发展,让患者拥有可用的视力,从而保证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葛坚,赵家良.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04 305,446 448
[2] 徐亮.数字化眼科在电子健康领域发展的优势.眼科2005;14(5):287288
[3] 葛坚,赵家良.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206
[4] Feman SS. Ocular problems in diabetes mellitus. Boston: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91:151
[5] 谭湘莲,张少冲.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23(12):13111313。
孔医生:青光眼的英文名称为“glaucoma”,来源于希腊语“glaukos”,意思为“淡蓝、蓝灰”。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青盲眼病的记载,但包含了其他一些眼底病在内,直到元、明时期才将“青盲”肯定地区分开来,称“绿风内障”。现代医学根据其患病和失明的特征表现将“glaucoma”译为“青光眼”。大家知道白内障的病人眼睛中间瞳孔的地方是发白的。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发现患青光眼的人,由于眼睛水肿,看上去有点绿,所以起初叫绿内障,现在日语里面还是沿用绿内障这个名称。
《科学生活》:青光眼的发病率高吗?会致盲吗?它有哪些危害?
孔医生: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而且发病率也很高。在所有的致盲眼病里面,白内障排在第一位,但是白内障的致盲可以通过手术复明。而青光眼的致盲是不可逆的,一旦视神经受到损害,就无法恢复,只能逐渐恶化。我们希望在整个病情的早期就能把青光眼诊断出来,并开始治疗,让病情稳定下来。
青光眼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但在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个难点。因为青光眼早期几乎没什么症状,等病人看不见了或者眼睛痛了来就诊时,大多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期。现在来门诊做青光眼排查的人大多是之前做了体检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现在的体检项目也从过去仅有的视力检查增加了眼底、眼压的检查,其中眼底、眼压的检查就是针对青光眼的。一般来说,在体检中发现的青光眼患者大多数都是比较早期的。如果是没有参加定期体检的人群,我们建议每两年去眼科做一下检查。
《科学生活》:常见的眼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孔医生:一般来说,常见的眼科检查有几种,最常见的是裂隙灯检查,一般我们去眼科看病,医生都会给患者做裂隙灯检查。它是一个专门用于检查眼睛的仪器,可以检测角膜、前房、眼底的一些情况,眼底检查着重看视神经。视神经有很多表现,包括有没有出血、有没有神经纤维层缺损等等,这些都是青光眼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做这类检查是很方便的,对机体也没有损伤,就是大家要有定期做眼睛检查的意识。
还要查眼压,眼压和青光眼的关系非常密切,大部分青光眼都伴有眼压增高,如果眼压超过正常值,也提示患有青光眼的可能。测量眼压的仪器也有很多种,以前用的是手持式的比较小的仪器,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非接触眼压计,不需要接触眼球,机器会喷出一股气流,通过气流将角膜短暂地压平,然后检测角膜反弹的弧度来测眼压。
《科学生活》:听说可以通过手按眼球的方式判断眼压,这种方法可行吗?
孔医生:通过手摸的方法测量眼压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做。普通人很难准确地通过这个方法来测量眼压,即使是眼科医生,用手摸的方式也未必准确,所以,不建议大家自己检测。
裂隙灯和眼压这两种检测方法是诊断青光眼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如果通过这两项检测怀疑是青光眼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比如说,怀疑是闭角型青光眼的可以做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来看看房角的形态。
《科学生活》: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原因何在?
孔医生:青光眼本质上是一种视神经的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视神经的特征性的损害,这也是导致不可逆性致盲的原因。我们知道,视神经受到损害以后就没办法修复了,它属于中枢神经,而中枢神经是不能再生、也不能移植的。像周围神经,我们听说过断指再植,它属于周围神经,还是有办法恢复的。
视神经位于眼球后方,像一根尾巴一样拖出来连到脑子里去,它是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的,大概有120万根神经纤维。视神经损害的程度决定了青光眼的严重程度。如果是早期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得会轻一点,等到晚期,大部分神经纤维就都丢失了,所以视功能也相应地受损。做个形象的比喻,眼球相当于灯泡,视神经相当于电线,视神经连接大脑,就像电线连着电源。如果视神经受损,就好比电线坏掉一样,灯泡是不可能亮的。
《科学生活》:您前面提到的“闭角型青光眼”,这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吗?
孔医生:青光眼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原发性青光眼,所谓原发就是病因不明,我们知道原发性高血压就是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原发性青光眼也一样,就是找不到病因,这对治疗是很不利的。第二类,继发性青光眼,比如外伤、炎症、手术、肿瘤等。第三类,发育性青光眼,因为眼睛在发育的过程中某些结构没有进化好,所以,它的发病年龄比较早,患发育性青光眼的人群一般都是青少年甚至刚出生的婴儿也可能患有青光眼。
在这三大类青光眼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就是原发性青光眼。在原发性青光眼里面,再根据房角的开放程度又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
《科学生活》:房角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它的作用是什么?
孔医生:房角这个结构相当于下水道,我们的眼睛之所以是透明的,是因为里面充满了水,叫房水,这个房水是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排出去,通过这种不断地代谢来营养眼球,同时也充当着一种光学介质。排出房水的结构就叫做房角,在黑眼珠边上的一圈、里面对应的部位就是房角,所以房角其实是一圈的结构,就像很多个下水道,由很多个洞眼组成。
如果这个房角形态是开放的就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如果房角形态是关闭的就称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虽然房角的形态有开有闭,但本质上两者都是堵住了,只是堵塞的部位不同,虽然房角是开放的,但里面小梁网的部位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引流的功能,所以,即使房角是开放的,但水是出不去的。闭角型的比较好理解,房角从前面就粘连了,水根本就进不了下水道。
《科学生活》:如果怀疑是青光眼,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检查?
孔医生:这两大类型占据了青光眼的绝大多数,临床上的治疗也是针对这两大类青光眼展开的。针对这两种类型的青光眼,检查的方法也各有侧重。如果医生用裂隙灯检查,发现前房浅,就会考虑是否有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然后建议病人去做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这些可以非常仔细地检查房角的形态:开放还是关闭,是否有其他的影响因素等,以提示后续的治疗方法。如果怀疑是开角型青光眼,就会做一些视神经方面的检查。两者的检查项目还是有差别的。
因为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的疾病,所以,对视神经的检查是很重要的,视神经的检查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构的检查;一类是功能的检查。现在比较常用的是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可以检查视神经的形态、神经纤维层的数量。我们前面提到视神经是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一个个排列着铺满了视网膜。通过测量神经纤维的厚度就可以大概推算出神经纤维的数量。我们知道发生青光眼以后,视神经纤维变少了,厚度自然也变薄了,通过检测视网膜的厚度,可以帮助早期诊断青光眼。这种检查得到的是量化的数据,更客观、更准确。
《科学生活》:患了青光眼,视野会变小,这个视野的概念和我们熟知的视力是一回事吗?
孔医生:视神经功能的检查,目前主要是检测视野,这在青光眼的检查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熟知的视力其实只是视功能的一个部分,而视野也是视功能里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视力这个词语以前叫做视敏度,就是你能看见的最清楚的地方,反应的是你的中心视力。而视野是当你的眼睛盯着前面看,余光所能看到的边上的范围。视力和视野都反映了视功能的好坏。
青光眼的视野损害有其特点,早期时可以在视野范围内出现暗点,但是这种暗点往往是一只眼睛先出现,如果另一只眼睛还是好的话,好眼睛可以起到代偿的作用,所以就不容易发现。比如说,面对一幅很熟悉的画,你可以分别遮住一个眼睛来观察,如果当你用一只眼睛观察时发现这个画里面缺了一块儿,这就说明有问题。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测。随着病情的发展,视野缺失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慢慢地会缺1/4,再大点会缺失一半,最后,会形成管状视野或者颞侧小视岛。这种视野就非常小了,比如原来的视野可以看到与正前方呈90?范围内的事物,到后来的管状视野就只能看到正前方,旁边都看不到,就像从竹筒中看到的景象。所以,这样的人外出、过马路都是很危险的。这也是青光眼的危害所在。
晚期青光眼的视野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央视力很好,甚至可以看到1.0或0.8,但是因为视野很小,视功能还是很差的;另一种情况就更差了,叫做颞侧视岛,他们也能看到物体,但是物体是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而不是像正常人是在黄斑上成像的,看东西就不那么清楚,再加上看到的范围又小,所以视功能就更差了。
《科学生活》:为什么黄斑这个部位看物体会比其他地方清晰?
孔医生:眼球的内面一层都是视网膜,在视网膜最中间的一点叫做视,就是与视神经相连的地方,在视的旁边,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叫做黄斑,实际上黄斑是视网膜的一部分。之所以称之为黄斑,是由于最初做尸体解剖时,发现视网膜上这个地方发黄,因为这个地方的叶黄素含量很高,所以,就称之为黄斑。黄斑是个很小的斑点,只有一二毫米。我们在门诊时经常遇到一些老年病人会对黄斑产生误解,会过来问医生“我怎么有黄斑了”,他们误以为黄斑是一种病,实际上黄斑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结构。
视网膜是分层的,它有10层结构,就相当于胶卷的底片一样,眼睛的前面相当于镜头。我们知道,照相时首先光线进入镜头,成像在底片上,然后显影。视网膜也一样,它是在接受到外面的光信号后再转换为电信号,起到一个转化的功能。转化好了以后再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视网膜的10层结构中,靠里面的第二层结构是视神经纤维层,这就和前面提到的视神经联系起来了。整个视网膜上都有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弥漫分布的,并逐渐往中间汇聚,最后,形成了视神经,然后传导到大脑。所以黄斑的疾病主要影响的是视力,而青光眼主要影响的是视野,两者还是有些不同的。
《科学生活》:引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孔医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这两类常见的青光眼,有其不同的好发人群。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以下一些情况。
一个是近视眼的人群。近视是青光眼的一个危险因素,这已经是有明确定论的了。但不能说近视是导致青光眼的原因,因为不是所有近视眼的人都会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而且和近视的程度有关系,近视的度数越高,危险性越高。如果是一二百度的近视影响不大,主要是中度、高度的近视人群。至于原因,可能和近视的人眼轴增长、眼底的改变有关系。因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只能从统计学方面积累的数据来推断一些危险因素。
一个就是有家族史,特别是直系亲属,比如父辈、祖父辈有这个疾病,特别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了这个疾病,那么,你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8倍左右。所以这类人群要定期检查。
问:卵巢“巧克力囊肿”用药后痛经改善,但囊肿始终不消失,为什么?
潘凌亚:巧克力囊肿(巧囊)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一种。目前治疗内异症的药物,在服药期间患者一般月经停止来潮,痛经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药物也可以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但“巧囊”,顾名思义其囊内液是一种类似巧克力的、十分稠厚的液体,其吸收过程是极其缓慢的,临床上常见绝经多年的患者“巧囊”仍持续存在。因此,药物治疗可能会使“巧囊”的体积有所缩小,但消除“巧囊”比较困难。如果“巧囊”大,有破裂的危险,可以考虑经过腹腔镜手术剔除。
问:我32岁,患内异症5年,一停药就复发,请问是继续药物治疗好,还是开刀能彻底解决问题?
潘凌亚:现有的药物治疗对内异症引起的疼痛均有较好疗效,但停药以后的症状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据统计,停药后复发的时间平均为6个月。因此,内异症的治疗除缓解疼痛外,还应努力延缓症状的复发。治疗方法应由简到繁,统筹考虑治疗效果、周期、以及费用等各方面的问题。近年的内异症疼痛阶梯治疗概念,其基本程序为:一线用药,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消炎药;二线用药,孕激素;三线用药,GnRH-a与雌激素反向添加治疗;四线治疗,腹腔镜等手术后,加用一、二、三线的药物治疗。你要做好长期抗病的思想准备,要认识到只要卵巢的功能在,任何治疗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问:我两个月前做了内异症囊肿腹腔镜切除术,请问怎样预防复发?
潘凌亚:内异症做为一种生育期的疾病,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症状的迁延性和反复性,任何治疗都不能杜绝复发,只能延缓复发的时间。内异症术后的复发率约在50%以上。复发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年龄、疾病程度、症状等多方面因素。内异症囊肿就是“巧囊”,年轻、病变程度重、疼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术后可接受6个月的药物治疗,以延缓症状复发。而无症状、病变轻、年龄已超过40岁的患者,术后密切随诊即可。即使小的巧囊复发,如无症状,仍可观察。这种良性疾病的复发,其意义与恶性疾病不可同日而语,患者不必过于紧张。
问:我因内异症严重痛经需要切除子宫,请问是做腹腔镜好还是开腹手术好?
潘凌亚:内异症手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微创手术,用于轻微内异症伴发不孕者,手术可操作病变很少。②保守性手术,切除肉眼可见病变。③半保守性手术,切除子宫,保留卵巢。④根治性手术,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可以治愈内异症。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有明显优势,但基于内异症的病变特点,手术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国外有报告,肠管损伤的发生率为6%,输尿管损伤为0.5%。一般来说,保守性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的途径完成。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通常症状明显,盆腔粘连重,以开腹手术比较安全。
问:我有痛经,最近B超发现右侧卵巢有一个囊肿,医生说是内异症。可一个多月后再查,囊肿却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
潘凌亚:卵巢囊性肿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或非赘生性和赘生性囊肿。所谓生理性囊肿或非赘生性囊肿,是指生育期妇女的卵巢发生周期性改变,伴随卵泡的生长、成熟,有时在B超下会发现卵巢有囊性改变,一般在排卵后会自行消失。因此,生育期妇女如果发现卵巢囊肿,应该首先除外生理性囊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月经后复查B超。如果复查时囊肿消失,或有缩小,那么以生理性囊肿的可能性大,可继续观察。如果囊肿持续存在,则可能为病理性的。要确诊是否为内异症,其金标准是病理学或腹腔镜检查。
问:听说超声引导下卵巢囊肿穿刺术比腹腔镜创伤更小,我左侧卵巢有一6厘米的巧克力囊肿,请问适合此疗法吗?
潘凌亚:这种技术的创伤确实比腹腔镜小。操作时,在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囊内,抽净囊内液后,再向囊内注入适量的95%酒精,固定5分钟后抽出。与腹腔镜相比,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不能拿到组织学的证据,因此不能从病理学上诊断“巧囊”;二是腹腔镜手术可以将“巧囊”的囊内壁完整剔除,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仅能固定囊内壁,因此后者的术后复发率较高。至于你适于哪种治疗方法,应与医生充分讨论后决定。值得提醒的是,对病理性质不明的卵巢囊肿,不建议直接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以免可能的恶性肿瘤得不到诊断,并且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肿瘤分期的升级。
白内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卢奕主任医师、教授
问:我65岁,最近觉得眼睛看不清东西,会不会得了白内障?
卢奕:老年性白内障是引起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的视力障碍都是白内障引起。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50%的视力障碍与白内障有关,也就是说还有一半的可能是得了其他眼病,常见的有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眼病等。所以,你最好去医院检查一次,以明确诊断。
问:我用过很多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还认真口服中成药,为什么症状一点没改善?
卢奕:可以肯定地说,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没有明确的效果,不会提高因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障碍情况,最多也就是用些药物后,可以获得眼部比较舒适的感觉,或者有一些延缓白内障发展的作用。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治疗白内障的药物,有些广告做得很大,但据我们观察,很多内容都是缺乏科学性的,老年朋友们要谨慎选择。
问: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卢奕:如果是早期白内障,可以试配眼镜。如果戴了眼镜后还有看不清东西,那就只有手术治疗了。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的方法。
问:我发现现在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宣传很多,这是不是现在最好的手术方式?
卢奕:应该说,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它也有缺点,比如手术费用昂贵、操作技术有一定难度,患者要谨慎择医。而现在囊外摘除白内障摘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也是很好的方法,且价格低廉,同样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问:我有糖尿病,可不可以做白内障手术?
卢奕: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血糖要控制在8.0毫摩/升以下;②如果有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等眼底疾病,手术效果较差;③术后伤口愈合会较慢,如引起角膜上皮反复迁延不愈,可能影响视力恢复;④眼内葡萄膜炎病情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也会影响视力恢复。
问:我患白内障,近视1200度,做白内障手术后效果会好吗?
卢奕:合并高度近视接受白内障手术后的效果,与眼部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很大关系。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其他眼病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情况也同样如此。一般地说,如果原有疾病很严重,已经引起严重的视神经萎缩或眼底变性,白内障手术后可能不能提高视力,或者只能轻微地改善视力。所以,你要与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慎重讨论,详细检查,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问:我已经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医生说过段时间还要植入人工晶体,这是为什么?
卢奕:正常情况下,白内障摘除后眼内部缺乏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缺了一个镜头,会很大地影响视力。植入人工晶体后,就可以很大地增进白内障摘除术的效果。过去,在人工晶体还没有发明前,白内障摘除后必须使用很厚的眼镜来矫正视力,非常不便,而且效果也差。目前,人工晶体有很多类型,较常用的是折叠式人工晶体,可以折叠后通过很小的眼内切口植入,视力恢复快。但这种人工晶体的缺点是不能调节,患者仍需戴一副眼镜,以满足调节远近、完全看清物体的要求。
问:我做白内障手术两年了,初期效果很好,近半年来视力却有下降,这是为什么?
卢奕:应该说,成功的白内障手术后,大多数人的视力是可以稳定的。不过,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术后视力下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①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类似与白内障再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通过激光切开白内障。激光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切开后视力可马上恢复。②其他眼底疾病所致,可以是原有眼底疾病加重,也可以是发生了新的眼底疾病。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与白内障手术无关,需视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③屈光度改变。随着白内障手术切口愈合,也会引起屈光度的变化,这种情况可通过戴近视镜来解决。
耳科疾病
王开仕
问:自幼双耳间断性流脓已二十余年,听力较差,有根治的希望吗?
答:这种情况要考虑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复发作,不排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可能。目前,对该病已有较好的根治办法――行鼓室成形术。此术既可彻底清除病灶,修复鼓膜,还可使部分病人听骨链重建,达到根除流脓、提高听力的效果,同时可防止面瘫、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无特别要求,流脓期也可手术,有耳胀痛、眩晕、面瘫、脓肿形成的病人应及早手术,各年龄段均可手术。
问:最近发现孩子看电视时音量开得很大,对喊叫反应较差,不知是怎么回事?
答:若孩子既往听力正常,能排除耳道耵聍堵塞的情况,则有可能是患上了渗出性中耳炎的缘故。当儿童有感冒、鼻炎等情况时易发生本病,除听力下降外,还可有耳痛症状,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还有耳闷胀、堵塞感,个别儿童继续发展会出现耳道溢脓。此病需及时治疗,以防永久性听力下降、继发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一般药物治疗多能较快缓解,少数治疗1~2月无好转或反复出现类似情况者,可考虑鼓膜置管,待病情稳定后于适当时机拔管。
问:孩子出生三月,听力筛查不合格,很焦急,该怎么办?
答:孩子出生后不久,有条件的地方多行耳声发射(OAE)来筛查婴儿的听力情况,可对听力进行初步的评估。由于该项检查尚不能替代多频脑干诱发电位(ASSR)检查对听力进行精确的评估,所以即使筛查听力不合格也并不等于婴儿的听力一定异常。你孩子可在一周岁左右进行脑干电位精确测试,平时你需密切观注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如果一周岁后确定婴儿听力异常,也来得及进行干预,可根据听力残余情况来配戴助听器或人工电子耳蜗来加强语言培训。当然,有耳道溢脓等情况时应及早就诊治疗。
问:孩子2周岁了,多次脑干电位检查提示双耳重聋,医生建议植入人工电子耳蜗,想问植入后效果怎样?
答:这种情况若不进行干预,以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语言发育障碍。若CT检查结果提示内耳发育的情况适合电子耳蜗的植入,植入人工耳蜗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在2~6周岁,在此期间植入是最佳时期。植入人工耳蜗后,仍需进行专业语言培训,一般1~2年后能基本达到正常语言交流的程度,以后可参加正常儿童的学习教育。当然,植入前需排除有无其他功能障碍,如智障、发育迟缓、脑瘫、自闭症等。
问:几天前右耳突然出现明显听力下降,耳鸣很响,有头晕,医院检查说是突发性耳聋,能治好吗?
答:若听力检查结果确定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合上述突发症状可确定为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中青年的发病可能与工作、精神压力过度、休眠不足不规律有关,中老年患者则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年轻患者、发病后1~2周内甚至几天内及时治疗者,疗效理想。高压氧配合静脉综合治疗,最佳选择,一般需治疗20天左右。发病超过1~2月后再治疗,听力改善效果会大大下降。多数患者及时治疗后听力能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但耳鸣持续时间会较长。
问:因工伤出现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医生说需要手术,但要等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
答:若外伤引起了鼓膜穿孔,但没有面瘫、颅内并发症的出现,一般主张2~3月后再手术比较好。因为相当一部分中小型鼓膜穿孔能自愈,前提是一定要防止中耳炎的发生。如外伤后立即手术,则失去了自愈的机会,当然手术效果是基本一样的。若鼓膜穿孔较大,可请医生来决定手术时机。鼓膜中小型穿孔初始,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禁用滴耳药水(已发炎化脓者除外),保持耳道干燥,防水。3个月后,就能基本确定鼓膜穿孔是否能愈合,若无自愈趋向再考虑手术。
问:我七十多岁了,近五六年听力下降,交流吃力,还有耳鸣,医生说可配助听器,请问戴助听器效果怎样,耳鸣能消失吗?
答:根据你的症状,考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可能性较大,也即老年性聋。对这种,听力减退,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办法,可适当配一些营养神经、扩血管的药物如弥可保、ATP、都可喜等,可能对延缓听力下降有一定的帮助。谈话时,可让对方尽量放缓语速,吐字清晰。选配助听器可改善听力。目前数字式的助听器已普遍应用,效果确切,但需专家指导选配,否则效果不理想,还可能出现啸叫,刺耳不舒服。如果根据电测听图谱,并结合耳道形状选择恰当的助听器和耳模,不会加重听力下降,耳鸣也会减轻。
胃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张存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王松坡
问:我患萎缩性胃炎已多年,会不会癌变?
张存均:萎缩性胃炎虽然被认为是癌前期疾病,但与胃癌并无必然联系,它总体上讲是一种退行性改变,不会直接癌变。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不完全结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者,才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只有中重度异型增生,才是最直接的癌前病变。从萎缩性胃炎经过不完全结肠化生,及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到癌,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患了单纯萎缩性胃炎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果无明显症状,一般2~3年随访复查一次胃镜即可。
问:我每次胃镜诊断都是“慢性胃炎,炎症活动”,这“炎症活动”是病情严重的意思吗?
张存均:“炎症活动”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慢性胃炎时,胃粘膜固有层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浸润为主,炎症进入慢性期,病情相对稳定。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则表示慢性炎症有活动性。此时,应当积极寻找引起炎症活动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有不良饮食或生活习惯?是否有不利的理化因子刺激等?然后,才能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使炎症活动消失,症状改善。
问:我三个月前因为胃癌而进行了胃大部切除,目前不能多吃饭,还经常反酸,应当注意什么?
张存均:进食后中上腹饱胀不适和反酸,是胃大部切除后经常出现的两个主要症状,这是胃切除术后胃肠局部结构改变所致。术后,肠内容物易于反流入胃而出现反酸、嘈杂,由于胃对食物的受纳和初步消化作用受到影响,所以多食则饱胀不适。建议你少食多餐,暂时宜进食易于消化的少渣软食,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如症状持续不能改善甚至加重,要进行随访检查。
问:我患萎缩性胃炎多年,人们都说萎缩性胃炎病人酸少,可我为什么总泛酸?
王松坡:中国人的萎缩性胃炎多发生在胃窦部,而分泌胃酸的壁细胞存在于胃体部腺体,所以胃窦部的萎缩不直接影响胃酸分泌。萎缩性胃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低酸,但具体到某一个患者来讲,胃酸可以正常,可以低酸,甚至可以高酸,所以萎缩性胃炎患者也可以出现泛酸等症状。
问:我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经治这两年胃镜复查未见胆汁反流,可我胃胀、打嗝为什么比原来还重呢?
王松坡:你可能同时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如:食后腹胀、嗳气、厌食、恶心等,并除外器质性病变者。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引起肝脾不调、胃失和降所致。患者应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中医药辨证施治,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同时,可以配合服用吗丁啉或普瑞博思(西利)等胃肠动力药物。
问:我经常感觉口苦,是不是得了胃病?
王松坡:口苦的原因很多,比如有肝胆疾病、胃食管反流等,经常打呼噜、张口睡觉、口腔及咽喉有慢性炎症的人,也易出现口苦。另外,一些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失眠,也可能出现“精神性口苦”现象。中医认为,口苦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情志不畅等引起肝胆湿热和胃热所致。患者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如果经上述调摄后口苦症状持续不能改善,应及时就医寻找病因,中医药辨证施治对于改善口苦症状有比较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