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粮食浪费的现状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优势产业;新兴产业
我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的支出约占GDP的20%,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仅10%左右。聊城市作为国家内陆粮食流通节点、作为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如果能实现这样的水平,全社会物流费用节省将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字。因此,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聊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聊城市粮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格局。统计数据表明,目前聊城市各类粮食市场主体达700多家,各类大中小型粮库(所)仓储能力约为50亿斤,粮食流入流出半径2000余公里,年粮食流入流出量80亿斤左右,购销量逐年增长,仓储能力进一步扩大,散粮接收、发放、运输开始起步,形成了上连京、津,下接广、沪,中连晋、冀、鲁、豫,辐射全国的粮食流通网络,粮食资源正在整合,新型粮食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但聊城市的粮食物流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有粮食仓储设施与国内粮食现代化物流发展差距太大。国内的大连北良港2006年建设的散粮物流项目投资达78亿元之多,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而聊城却没有起码的、规范有序的粮食批发市场。二是中转运输方式相对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装包、拆包方式,环节多、耗材多、损耗多。有关资料介绍:我国仅是包装不善造成粮食破包散露率在48.6%以上,平均散露率达5%,数字浪费惊人。再就是人工搬倒装卸费用大、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粮食批发市场和粮食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粮食物流必须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截至2007年底,聊城市规模以上正常开机生产的面粉加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企业为105家,其生产能力为年生产面粉43.6亿斤,年生产植物油10.8亿斤,年生产饲料37.2亿斤,“三多三少”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粗放经营多,深度开发少;原粮加工多,转化加工少;初级产品多,精品加工少。在省内属落后地区,临近的菏泽、德州、滨州等地市也远远超过我们。聊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生产基地,应借鉴、吸收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大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业尽快成长,使自身原粮优势变为产品优势,由产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粮食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加快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一)发展时机成熟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已经连续安排支持黄淮海等6大粮食通道60余个物流重点项目的建设。聊城市属黄淮海内陆城市散粮物流节点之一,抓住发展机遇,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是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粮食资源丰富
聊城市是产粮大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夏粮实现5年增产,2007年粮食总产达91亿斤。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每年小麦和玉米的商品流动量为40亿-50亿斤;大米全部从外地流入,每年约3000万斤左右;本市玉米加工转化企业用量较大,产不足需,年需流入玉米原料10亿斤左右。随着聊城市粮油食品加工业、饲料饲养业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还在不断扩大,预测年粮食流入流出量90-100亿斤,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三)地理优势明显
聊城市地处3省交界处,既处于环渤海经济区,又处于中原经济区,是连接南北、东西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半径500公里的范围内,可通向国内6个省会城市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市场,是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交通运输方便快捷有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高速公路及各类国道、省道加之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黄金大十字”,为粮食物流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三、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建议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一是科学地配置与组合粮食资源,以市政府驻地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纳入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以市级粮食储备库为依托,采取改扩建的方式,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设形成集粮食储备、加工、中转、批发配送、质量检测、电子商务、食品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粮食物流基地。目前,粮食加工项目主体工程既将完工,争取国家资金扶持申请正在报批,项目实施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二是结合旧城改造,实施退城进郊,发展粮食物流园区,改善仓储设施,发展粮油加工,建设批发市场,形成粮食产业集群,搭建粮食产业发展平台。三是以现有粮食加工、粮食购销龙头企业为平台,通过招商引资、改造扩建、资产重组等形式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充分提高粮食物流的效率,实现粮食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节约。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粮食物流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四散”上,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要下大力气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与粮食购销企业同步发展,特别在粮食加工环节,针对聊城市目前的加工状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技术、管理、机制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产业,确保粮食物流环节始终处于良性运作状态,实现粮食物流快捷、高效。
(三)加快粮食批发市场建设
依托聊城市粮食资源、交通、通讯等优势,以城乡集贸市场和超市等零售市场为基础,加快区域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形成粮食现货批发交易与粮食期货交易于一体,资源、信息共享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四)大力实施粮食转化工程
以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为重点,在现有总体规模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个体规模膨胀,提升科技水平,研发高、新、特、精产品、营养保健食品,争创名、优品牌,提高加工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通过实施粮食转化工程,促进优质粮食基地建设,指导引导农民优选品种、规模种植、订单收购,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和高产、高油、高淀粉、高糖玉米,走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农企共赢。
(五)为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粮食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公益性产业。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成立粮食物流调控机构,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协调和论证粮食库、厂建设规模和建设类型等前期工作,经济合理地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粮食物流的整体统筹;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约束粮食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管理力度,规范和监督粮食商品流通过程,为粮食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制定发展粮食物流的长远规划,在资金、贷款贴息、税收、人才等方面制定扶持粮食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使聊城市的粮食物流尽快形成规范协调、功能完备、科学合理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胡非凡,施国庆,吴志华.试析我国粮食物流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J].经济问题,2007(2).
2、韩晶群.当前粮食批发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粮食经济,2004(12).
3、李晓敏.完善武汉市粮食批发市场的对策建议[J].中国粮食经济,2005(12).
4、颜波,石少龙.新形势下中国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1).
5、任珊珊.我国社会物流发展与国外经验对比分析及建议[D].同济大学,2008.
6、刘雪梅.我国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
7、赵静.企业采购物流成本降低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关键词 农机维修业;现状;发展建议;安徽灵璧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192-01
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新型农业机械的出现及惠农政策的落实,我国农村农业种植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更强,农业进入高效生产时代[1-2]。二是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各种各样效率更高、作业质量更好的机械更加成熟并走向市场,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三是国家农业政策的大调整,鼓励粮食生产,实行三补贴减免,特别是对大型农机具、新型农机具的大量补贴,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大型新型农机的热情,使农民用得起、买得起。四是随着作业市场的形成,一部分机手已把作业服务当作创收的优势产业,市场作业大户、松散型作业服务组织及综合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作业的供求市场化的雏形已经形成并正逐步走向成熟[3-4]。综上原因,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5]。土地一家一户经营生产,农忙时租用或雇用农机大户或作业服务队进行作业,农闲时从事其他产业生产或外出务工进行创收。在调查中发现,过去那种农忙前一家一户整修自家小型作业机械的现象已不存在。
农机维修、供应网点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产品供应及服务水平亟待规范和提高,现结合灵璧县的调查,谈谈一些看法。
1 灵璧县农机维修业现状
全县共19个乡镇,110万人口,14万hm2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153.7万kW,农机配套比1.0∶2.2,主要动力机械,各类拖拉机56 51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9 310台,小型拖拉机37 200台),变型拖拉机5 290辆,联合收割机3 370台。目前,灵璧县从事农机维修、整机及配件营销人员共有165人,维修经营网点106个。一是整机的销售业网点增多,品种增多,效益较好,现全县整机销售网点有47个,比3年前增加了20%,且每一个的销售网点的售后三包服务比较到位。二是零配件销售业效益较差,多数濒临关闭,因为过去小型作业机具配件积压太多,占用了大量资金。而新型机械品种繁多,易损件分散,无很大财力进货,加之新型机具的稳定性能较好,配件的需求量大大减少。调查统计表明,现在全县共有106个维修网点,虽然数量与3年前持平,但70%左右效益都很差。三是农机维修网点急聚减少,调查统计表明,现在全县农机维修网点106个,比2007年下降了50%,同时设备陈旧、老化、简单,而且多数是松散型、季节型,旺季干,淡季散,主要原因是老机型没有市场,新机型维修的主要渠道是三包服务占了主体,另外新型大型机械技术力量溃乏。现在大型机械的维修主要是大中型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
2 发展建议
目前,农机供应与维修市场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家一户一套甚至多套的小型机械,各自为政的耕作模式,正向社会化供需专项协作化方向发展,机械化生产由小型机械资源浪费型、低质量型向大中型机械资源节约型、高质量型转化,而与之相适应的配件与机械维修服务市场并没有形成,多数还是围绕小型机械开展服务,出现了与市场极不协调的现象[6-8]。正处于由不适应向适应的过渡时期。过去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如果不正确引导,导致由于市场的缺失,使一些种类机械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降低机械使用效率和寿命,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就要求农机管理部门审时度势,引导和加强农机维修的网络建设。
2.1 网点建设中做到科学布局
一是县级着重建设好2~3个一级综合维修网点,建设可以依托县农机校、农广校或改造老的维修网点,位置放在全县中心区域或农机较为集中的乡镇;二是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个二级综合维修点和若干个三级维修网点及专业网点、二级网点可以依托各个乡镇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建点;三是村级依托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建设三级服务网点,村级建点率要达到30%左右,条件较差的可以组织抢修小分队等。这样全县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机维修网络。做到农机大修不出乡、小修不出村、作业不离地的效果。
2.2 技术力量保障要有优惠政策
吸引优秀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农机维修的队伍中来,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复训,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充分发挥县农机校基地培训的功能,每年至少要办2期农机修理培训班,同时阳光工程要向农机培训倾斜。
2.3 重点抓好高新农机具维修保障工作
高性能、高价值、大型、新型农机具发展迅速、品种繁多。日前主要依赖于厂家的三包服务,随着数量增加和三包期的过期,该部分将成为农机维修工作的主流和难点。解决好该矛盾,要以农机推广机构为纽带,加强生产厂家、维修网点、农机户三者之间的协作。根据高新农机具的分布情况,保证有充足的配件供应,可以建立有效的供应渠道或诚信代销或赊销。同时厂家要经常举办培训班,为维修网点培训技术人员。
2.4 加大投入,确保供应维修市场的平稳运转
政府对购买高新农机具有补贴,建立农机维修体系同样需要给予补贴,主要用于培训技术人员,增加维修的检测仪器及大型维修设备,对于淘汰机型大量积压的配件要有合理处置渠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 参考文献
[1] 朱建峰.大中农场农机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55.
[2] 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9-40.
[3]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0):16-17.
[4] 谈志斌,妥文.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88-89.
[5] 李燕,王栋.绿色制造理念为指导的废旧农机具修复再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6):84-86.
[6] 曹晓林,万江华,陈绪红.江西农机信息网络化现状与发展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157-158.
【关键词】农村 环境 污染 措施
中国城市经济不断腾飞的同时农村经济也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但随着农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危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四川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在全省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不仅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
一、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1.耕地污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四川省耕地污染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化肥、农药,②乡镇企业废水废渣污染,③生活垃圾的污染④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排放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污染。耕地的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土壤肥力降低,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2.生活垃圾的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固体、液体为主,如塑料袋、废纸、玻璃、厨房垃圾、生活污水等,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吨,露天堆放量超过30%,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吨,平均处理率15%左右。 生活垃圾不仅是苍蝇、蚊虫的繁殖地而且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同时生活垃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磷氮等元素,重金属等,经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江河湖泊造成水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并沿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农村生活垃圾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或挥发入空气,造成土质恶化,空气质量下降。
3.水污染
随着科技的进步,往日的农家肥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的方式处理。
4.空气污染
农村的畜牧养殖虽然规模较小,占用土地较少,但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缺失和设施的缺乏,动物粪便污染物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农村空气状况。秸秆焚烧是农村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大量的秸秆无处存放,占用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将其焚烧,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焚烧秸秆导致空气中颗粒悬浮物增多,影响空气质量,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容易引起酸雨的形成。
二、防治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既解决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2.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还显得相当薄弱,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解决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建设、维护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
3.完善农村环境监督和管理体制
3.1立法加强综合性环境管理监督体制,明确行政职责
制定一部综合性环境管理体制组织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地位,各类环境部门的管辖范围,环境执法和处罚的机构设置,环境监管的程度,从而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避免权力的浪费或滥用。完善和创新环境犯罪刑罚制度,调动公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通过司法途径实现政府对环境的有效管理。
3.2贯彻公众参与原则,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
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政府监管和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自律是相互配合和补充的关系。环保领域更是如此,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引入公益诉讼,促进舆论监督方式的革新。
3.3狠抓环境保护责任制的落实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对完不成环境保护任务,达不到环境保护目标的责任人,要有严格的处理措施;对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将每一环节置于监督和控制下,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环境监管和治理落到实处。
三、结语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保护好农村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同时有利于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J].理论前沿,2009(7) :5~8.
[2]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2008(11B):31~33.
[3]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08(10):32.
[4]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90.
【关键词】通货膨胀 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及类型
通货膨胀在我国一般表述为:在货币自由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客观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国际上是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的程度。常用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的产生依赖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不同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也不同。在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最为流行的有三种:需求拉上理论、成本推动理论、结构失衡理论。需求拉上理论是从社会总需求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品下的社会总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从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来看,在我国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高达了25%,特别是有些工业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者通过推动成本上升间接助导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三、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在分配和产出方面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总的来说,它对社会经济的危害远远大于其对社会经济发挥的短暂刺激作用。通货膨胀在爬行阶段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得促进作用。但是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其正面效应。在通货膨胀的非爬型阶段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货膨胀会扭曲国民经济的价格机制;第二、通货膨胀会打乱产业结构合理分布秩序。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预期,“货币幻觉”所产生的盲目投资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最后,通货膨胀的发展会使社会的实际投资减少。
四、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其治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国出口需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2009年,中国通过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内需求从而弥补萎缩的外部需求,实现经济的最先复苏。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复苏,2010年第四季度的CPI同比增长平均处于4.7%高位,尤其在11月份达到5.1%。2011 年初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9%,二月份CPI同比上涨4.7%左右。由此看来,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流动性过剩,另一个则是成本推动。资金流动速度快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构架有利于出口和投资。出口有助于积累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反过来它也回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更多的外国投机资本的流入,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以往被严重低估的资源,能源价格的回归和劳动力价格逐渐上涨的趋势都成为推高生产成本,进而推进我国的通货膨胀,使得我国通货膨胀呈现出成本推动的特征。生产成本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粮食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三个方面。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居民收入水品有了大幅度提高,需求扩张,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创造了条件。
在应对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时,我们及时调整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已经回升,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的严峻考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应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我认为具体措施有:第一,放缓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要从根本上控制货币的增长速度,首先要加快改革我国的利率和汇率机制,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水平上浮动,加快实现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第二,增加农业和农产品的补贴,稳定粮食价格。证供应是阻断价格上涨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必须对农业和农产品进行补贴,通过政府买卖等行为,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参考文献
[1] 张红伟,货币银行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0第一版.
[2] 李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经济探讨,2008.6.
关键词 化肥;农药;使用现状;原因;对策;河南漯河;召陵区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135-02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总面积405.3 km2,耕地面积3.07万hm2。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万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57万hm2、玉米种植面积2.19万hm2,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99.3%,平均单产7 500 kg/hm2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近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农药化肥等农资的投入量也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粮食品质也受到一定影响。现就召陵区农药化肥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 漯河市召陵区化肥与农药使用现状
1.1 化肥使用现状
召陵区小麦生产的施肥品种一般是三元素复合肥或小麦专用肥,氮磷钾含量为15-15-15或25-12-8(或相近配方),总养分含量45%,也有总养分含量为40%的复合肥,施肥量平均为900~1 050 kg/hm2。施肥习惯方面,70%的农户采用“一炮轰”施肥,即把所有复合肥全部作底肥在整地前一次性施肥,后期不再追肥,30%的农户在整地前一次施入复合肥的同时,在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土壤墒情再追施尿素120~150 kg/hm2。玉米生产施肥品种多采用高氮复合肥,施肥量多在1 200 kg/hm2以上,施肥方法采用种肥同播。从调查情况看,普遍存在施肥量偏大问题。通过大量的肥料试验证明,过量施肥不仅会增加农民的资金投入,而且容易因加重病虫害发生或造成后期倒伏而减产,严重背离了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1-2]。
1.2 农药使用现状
在小麦生产中,播种时药剂拌种达100%,30%的农户还要进行1次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99%的农户要在11月下旬或翌年1―2月M行化学除草;同时,近几年来召陵区2―3月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发生面积由南向北逐步蔓延,这个时期一般需要混合使用一次杀菌剂、抗病毒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抽穗扬花期还要进行一次“一喷三防”,小麦整个生育期至少要用3~4次农药。特别是使用除草剂和开展“一喷三防”,施药方法不科学,导致近几年小麦药害时有发生,个别农户甚至一季到头颗粒无收。在玉米生产中,种子全部是包衣种子,在苗期、大喇叭口期、中后期都要进行病虫害防治,近几年除草剂药害发生频率也比较高,有的除草剂残留期较长,甚至影响到下季作物。
2 造成农药与化肥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2.1 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
由于懂点技术、年轻的劳动力均都外出务工,农村务农的多是老人和妇女,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不懂科学耕种,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上随意性大,使用不科学。例如,在2016年小麦生产中,邓襄镇坑韩村和青年村镇胡老村因小麦扬花期喷药量大或者用药浓度过大,导致花粉受到药害,小麦不结籽,发生上述问题的2个农户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因看不懂农药说明书而盲目用药;老窝镇一农户给玉米除草却用小麦除草剂(苯磺隆),结果导致整块田的玉米全部枯死。
2.2 基层农技人员严重匮乏,全面技术指导不到位
召陵区自2004年区划以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仅新进技术人员1名,技术人员严重脱节断层,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偏大、人员缺乏,面对面技术指导精力根本不够。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忙于政府的日常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
2.3 农资生产企业及农资经销商受利益诱惑不择手段误导农户
由于基层技术人员短缺,一些农资经销商俨然成了技术指导者和农民技术咨询的依靠者。一些农药和化肥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有的甚至将有毒有害的工业垃圾(如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后的固体残渣)制成化肥,由于重金属、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有的经销商为多卖农资,不根据农户地力情况及产量水平,盲目提高化肥用量;有的在向农民推荐农药时,不是对症下药,而是把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剂、营养剂全部配上,用药量明显加大,造成严重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2.4 农资市场混乱,农资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召陵区注册登记的农资经销户将近200家,还有许多没有注册的黑经销户,而农业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仅有4人,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对农资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一些企业和商户浑水摸鱼,导致假化肥、假农药流入农户,对农作物及环境造成毒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3-4]。
3 对策
3.1 增加农技推广岗位编制,壮大农技推广队伍
目前,召陵区建有3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但没有编制,只能从区农业局抽人兼职,区级农技推广部门人员本身就少,很难兼顾到区域站的工作。建议增加农技推广区域站的岗位编制,同时要把好进人关,确保进来的人员都能胜任农技推广工作,避免非农业院校毕业的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壮大农技推广队伍,满足农业新技术在全区推广的需要。
3.2 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农技推广部门要拓宽技术宣传培训的渠道和范围,不仅要举办培训班进行课堂培训,还要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宣传和指导。同时,要和执法大队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村农资经销商户进行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资经销商的职业操守。
3.3 加强农资监管,规范农资市场
农业执法部门要壮大执法队伍,加强农资监管力度,规范农资市场,防止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3.4 推广秸秆还田和深耕技术
随着近几年政府秸秆禁烧力度的增大,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召陵区秸秆还田率小麦达95%以上,玉米达90%以上。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培肥地力。建议政府提高大型秸秆还田机械和深耕机械购置补贴资金,推广部门大力推广深耕技术,使秸秆还田后能够彻底腐熟,降低土壤有害菌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从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3.5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
鼓励成立小型配方站和植保服务公司,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和地力水平制定不同的施肥配方无偿发放给农户,农户可按照配方去配肥站选购配方肥。政府要依托植保服务公司或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规范田间作业行为,减少农药用量,防止农药残留超标,有效避免药害现象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崔新蕾,蔡银莺,张安录.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J].农村经济,2011(11):97-100.
[2] 孙丽梅,李季,董章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化肥农药投入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5):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