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绿化的作用

道路绿化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绿化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路绿化的作用

道路绿化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路景观、绿化、作用、现状、措施、方案、目标。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从古至今,道路景观的绿化一直独树一帜,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再现,早在(汉书)中就有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滨海直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数,原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轻松。”更有唐朝时期唐诗兴起之时,十有八九的诗句中都有一些景色,如“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苹香起打头风”情景相融,以景抒情。无形中,绿化景观已经植入人心。

在看看如今,分不清是雾还是霾的如今,更是离不开景观绿化,城市中车子像是开闸的洪水一样,每天人们呼吸了多少尾气?多少二氧化碳?多少细菌?设想一下,倘若没有绿化,人们在这个拥挤的城市,还有什么归属感,任何优美的建筑,管他是什么风格,欧式,中国风,高大尚的高层电梯入户式的等等,形式再怎么多样化,风格再怎么眼花缭乱乱,没有景观绿化,就没有了亭台水榭,山石花木的内涵,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寄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去替代的,在一座偌大的城市中,不管是白领还是基层,你若去采访他们最想去哪里,他们的回答不是内蒙就是云南,总之就是一些还保留着原始绿色的地方,因为绿色的东西不只是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还是一种洗涤剂,洗涤心灵。那么,高密度的城市里。怎么能够给“流浪的人”一种归属感,给蚁族们一种情感的发泄,给老人们一个养老的世外桃源呢?道路!对,就是道路景观绿化!在每个人经过的路边,设置一些景观绿化,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在一起。总之总结起来道路景观的绿化有一下几点作用:

1、美化环境、体现城市整体的一个形态

不管是学生,还是步入社会很久的工作者,在这个像高速公路上形式车子一样的快节奏的生活里,最容易给人产生疲劳感和压抑感,此时道路绿化就能同步的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干净轻松的感觉。还记得城市中的“花园”-大连,当时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来到这个城市都流连忘返,为什么会吸引很多外国人定居在那里。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很肤浅的觉得因为她的时尚,现在终于明白了;她在各方面的绿化衬托下整体给人一种释放和归属感,不得不说真的感谢这些景观绿化,是她创造出了美好的市容,带动了经济水平、人文及思想的发展。

2、城市中的消毒天使

在工业厂子满地的现在,我们期待能看个蓝天白云都是奢侈品,这时道路绿化大义凛然的冲出来消毒,把空气里面的污染,雾霾,尾气,独自吞到自己嘴里。然后乐呵呵的默默的给人们输送干净的空气和氧气!我不得不说为什么离不开这片绿,因为我们深深爱着这片绿!

3、陌生人的领路人

在双幅的高速路上,左幅和右幅之间、在桥与高速路之间、甚至是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均会有绿色植物,他们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一般在中央分隔带间设置防眩板和植物,当是植物时,大多是路上,醒目的绿植是减少事故的一个提醒。

二、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1、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首先看他的道路绿化如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现在城市绿化也逐步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一样一样看。

首先,一线城市的城市中心道路中,绿化植物群落太单一,容易给人一种审美疲劳,二线、三线城市中心道路中索性就以草待树,随便点缀一些草,就可以算的上道路绿化。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眼睛,人美美在眼睛,城市也如此,如何装扮让这双城市的眼睛更迷人?选择复层群落种植,根据植物的相适性,把相互适应的植物多样话的种植一起。不仅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视觉上给人美观的感觉。

其次,忽略对空间的利用,有很多的树是通过斩头去肩、五花大绑到别的地方进行强制性移栽,不论他原来有多美,经过这样之后,只能给人一种束缚的感觉,看着反而缺少了原有的灵性。城市里应该提倡把移栽改为苗植,一般苗高3m左右有可以,几年以后,这样的价值反而比五花大绑过来的要大。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解决措施及方案

1、增加植物群落的种植

在城市中心道路中,人流比较集中,在道路安全的设计前提下,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植物群落种植,给人一种舒适与美的感觉,在人流较小的路上,如城市的交通道路,高速路上,这些路上车流量或者车速都比较大,所以针对于他们的着重点就是行驶安全,此时,可以对应的选择一些草坪、花或者是矮灌木进行种植,适当的也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的修剪。或者把草坪修成各种各种形状,或字状或花状都可以。

2、充分利用空间种植

因为不同的城市他们的环境和人文都不同,此时,就可以选择几项数目作为本市的一个标志,如大连,他的市树标志就是梧桐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城市里的独特,应地制宜的选择种植符合本城市特色的植物!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城市道路直接是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的体现,他本身应该集人工艺术与自然艺术与一体,请让这个城市原本积淀下的内涵和美保持并且不断积累下去。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努力让这座城市之眼更妩媚、迷人!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植物道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道路绿化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绿化带;环境保护;城市品位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忍受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集、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破坏等负面影响。道路是城市的脉络,在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不仅起着交通、划分建筑片区的功能,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市政道路绿化的主要作用及意义

通常我们所说的市政道路绿化,也即城市街道绿化,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行车安全性

城市道路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疏散城市交通,道路绿化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提高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1、行道树的栽植能够使人车软分离并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使公路线形清晰明了,行车有迹可循。

2、在中央分隔带进行遮光种植可以有效防止对向车辆眩光。

3、在交通密集不宜行人直接穿行区域进行栏式栽植,可以有效防止行人穿行。

4、路侧栽植还可以降低大雪、风沙等对司乘人员影响。

(二)美化公路景观

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可以改变单调的公路景观,避免司机驾驶疲劳。绿化可起到保护路面、美化路容,使公路和周围建筑景观更加协调的作用。

(三)加强垂直绿化、景观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道路追求整体绿化景观效果,并在市政道路交通繁忙的地段规划城市绿地。努力挖掘市政道路绿化的形式,加大市政绿色道路建设,形成绿化景观,也是对新时期市政道路绿化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从近几年国内外很多城市市政道路绿化的经验来看,实施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方式是延长市政道路绿地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立体式的绿化效果似的绿化的空间更大,在公园、广场等处使用盆栽等方式的绿化,增加了绿化面积,使得绿色呈现在市政道路的两侧,通过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得市政道路呈现整体的景观绿化效果。比如,在市政道路两侧,绿化面积较少的部分,可以利用市政道路两侧的护栏、路灯杆以及一些建筑物上进行垂直绿化,将攀爬式植物或吊篮式植物利用花盆进行种植,形成人工的绿化带,以改善市政道路绿化景观。拆墙透绿就是将市政道路两侧的单位采用无遮挡的围墙形式,将市政道路绿化与单位自有绿化融为一体,进行有机地结合,可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开阔行人视野,减少围墙的压迫感,且有利于沿街单位整体外部环境的改善,加大了生态群落的生长范围,使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和健全。

二、市政道路绿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市政道路绿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绿化尤其是市政道路绿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市政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过分强调短期效果,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地下、地面和城市上空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管线管网。而城市道路绿化往往过分强调其短期的效果,未能科学考虑与地下管网和空中架线的矛盾,结果不是使得种植在埋有地下管网地段上的树木死亡,就是使得树木生长抢占了空中架线的空间,经常耗费人力物力进行修剪。

(二)片面强调绿化景观效果,忽视道路原有的交通功能

在进行市政道路绿化设计时,未能有效区分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街道,绿化设计只考虑了以美取胜,忽视实用目的。如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在中央分隔带大量种植高大乔灌木,阻挡行车视线,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在城市环岛绿化设计上,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三)设计形式过于繁杂

片面追求美化效果,让人有种眼花乱之感。

(四)植物选择和配置不合理

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盲目选用名贵品种,结果往往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死亡,不断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整体绿化效果。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注重道路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相结合,以提高行车安全和美化环境为原则

道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车辆通行,绿化设计必须首先考虑满足其主要的通行功能,不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其次从市政道路的辅助功能方面考虑,利用绿化使之起到遮荫、防尘、减噪、降温、美化城市等作用。在实际的绿化设计中,应在满足道路安全通行的前提下,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二)注重区分城市交通主干道和生活性街道,实行分别对待

市政交通主干道绿化主要是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这就必须充分考虑交通特点,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缓解疲劳,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不必过于繁杂,在创造较好的道路景观的同时,充分保证公路建筑标准和视距要求。生活性街道则应设计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可适当选择风格各异的绿化植物,色彩和轮廓上可以丰富多彩一些。

(三)选择适应本地区的物种和绿化植物进行绿化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在市政道路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要讲求层次美、季相美、协调美、搭配美,从而达到最佳的防尘、降温、增湿、净气、降噪的作用。植物的选择要讲求因地制宜,考虑植物的适应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竞争性,根据当地地理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进行栽植,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四)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和管养水平,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及抗病能力。

(五)市政道路绿化设计要有长远性和前瞻性,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四、我国市政道路绿化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今后市政道路绿化应朝以下3个方面发展:

(一)道路绿化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及基本功能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手段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与环境相适应的形式美。

(二)运用科学绿化技术,立足长远,不断建立和完善人和动、植物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做到市政道路绿化其实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三)提高市政道路绿化意识和设计水平,形成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合的一体化生态绿化体系,有效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以人为本,在绿化设计中多考虑市民需求,市政道路绿化要形成“人在林中走,车在景中行”的独特景观。这一点,我市的临顿路、莫邪路都是典范。

精雕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成果。市政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道路的绿化水平也将随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韩丽雅.廊坊市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

[2] 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3] 刘库,李河.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设计与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2(3).

道路绿化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路绿化;现状;措施;养护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城市道路绿化不仅在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美化道路景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体现整个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人们对出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城市道路建设部分也越来越重视。一方面,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对城市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不仅对于城市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每个市民也是一件好事。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它们必然会影响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还有对于其它方面的影响,比如,道路环境的特殊性影响着道路绿化苗木的成活、生长、成型及保存。本文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了一些道路绿化建设与养护中的问题以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探讨论证达到一定的共识,能够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公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既要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又要保证建设施工质量,那么在初始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第一步的设计工作。常见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第一,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设计部分不够详细,设计往往过于单一化,缺乏创意,没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现出来,不能很好体现城市特色。

第二,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特点、生长适应环境等因素考虑不充分。以至于在后期建设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往往存在一定问题,使整体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相互影响。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这个问题,合理设计,尽量解决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的矛盾。

(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了,施工是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进行的。

第一,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往往存在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

第二,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树木植被的根部使受损伤;树坑的深浅不合适;未能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等,导致移植栽种后树木成活率低。

(三)养护过程中的问题

第一,整形修剪不合理,使植物的株形不佳,整体不大方美观。

第二,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如果过频繁地清扫枯枝落叶,会使植被丧失营养物,大大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未充分考虑植物生长自然规律、没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群体结构布置不合理,使景观效果层次感不强。

三、措施

(一)设计阶段: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既要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保证建设施工质量,在初始的的设计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设计工作。

1.应该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才能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尽可能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应该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周全地考查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主要包括相关种植地区的土质、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以使设计更周全。

2.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中心环岛、林荫带、行道树等部分。要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设计方案,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不断完善。对于城市道路路段不同功能的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植被种类的选择,应该在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加以区分。比如,在不会对城市道路主要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行道树用于主要行道路段的绿化建设。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应优先考虑耐修剪的绿化植物。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时,可以根据相关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

3.考虑将进行绿化景观施工道路的行人交通出行等问题,在设计中更好地选择道路绿化植被,力争做到美观大方又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也应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等,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

(二)施工过程

1.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初期,一定要严格审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以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及时清理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象,以保证道路绿化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2.在植被的挖掘及移栽树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以移植栽种后树木的成活率。移栽完成后应该有效控制树坑的深浅及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比如,安装一些固定支架等。

(三)后期养护

所谓“三分种,七分管”,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1.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植被,调整群落层次及长势,使植物形成良好的株形,从而产生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另外,修剪整形也能有利于形成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效果。

2.枯枝落叶是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因此不能过分清楚这些枯枝落叶,否则使植被丧失营养物,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3.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合理调整群体结构,比如,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及时移调整、移植、重新配置等。这样,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从而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

4.熟谙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然后进行各种植物的科学护管,不断提升养护水平。

四、结束语

道路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道路绿化不同于其他环境,前者环境差,所受到的限制较多,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情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合理选择道路绿化植被。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我们必须做好绿化工作,抓好设计、施工和养护,提高绿化建设养护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晓东,赵莹,高桃花.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与养护[J].现代园艺,2013,14:115-116.

道路绿化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绿化;绿化形式;植物配置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绿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从中的宜居环境是市民提高生活品质的必然趋势。现在全国各地的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越来越普遍,有时为了满足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的需要,道路绿化必须要克服不利的条件。道路绿化施已不是传统简单的绿化后种植,而是要在绿化规模和绿化时空两方面有所创新,反季节植物现场移植已经很常见。社会和人民对道路绿化工程要求立地成景,树绿花艳景全,因此须采取正确的绿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完成道路的绿化工作。

一?城市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的选择方法

城市建设促使人们对于绿化环境提出高要求,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水平是改善城市绿化环境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绿化特色。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是绿地系统的连续、主要因素,直观说明城市风貌。在选择行道树时,城区的道路多以直立、优美的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公路较多选择生长快、防污染、容易维护的树木。近年来城市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常绿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和香花树种的选用有所上升。现在通常用较多的行道树主要包括悬铃木、白榆、枫树、喜树、樟树、杨树、柳树、槐树、水杉等。

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标准有以下要求:行道树的树冠必须大且枝繁叶密;抵抗贫瘠土壤性强、耐寒性、耐旱性强;寿命较长;深根性且不易产生病虫害;容易修剪;落果少或不结果、无飞絮;早发芽晚落叶晚。树种选择还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绿化要求进行。一般来说,乡土树种为较好选择,适合当地选树与外来树种相结合;选择主要树种,并结合一般树种进行种植;抗性强的树种为优选,兼顾树种的性能和外观;落叶乔木最良选,要结合常绿乔木、灌木;生长迅速的树种要多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中的行道树种植设计有树带式和树池式两种,其中树带式多用于交通少、人流少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道间设置一条种植带,宽度要大于1.5米,种大乔木及树篱,树下铺草皮;树池式用于在交通流量和行人多的路段,多设计空地用来种植形成池式绿地。要把行道树栽植在树池中心,池边要比人行道高些,避免行人踩踏。行道树种植时要考虑树距和高度。

二?城市道路绿化选择其他植物的方法

1.选择灌木

城市道路绿化选择灌木时多用于车带分离和人行道绿旁绿化带,主要是起着视线遮蔽和降低噪声的作用。选择灌木时要:枝和叶数量多、株形漂亮、开花时间长长、花多而明显;植株刺要少,株叶色最好有变化,抗修剪且易控制其外形;生命力强、易于维护,抗烟尘和喊声。目前我国道路绿化多使用小蘖、黄杨、、绣线菊和桧柏球等灌木。

2.选择地被植物

大多数城市选择冷季草坪为地被植物,其选择主要依照所在城市的天气、气候、温湿度和土壤条件等进行选择。有些绣线菊等低矮花灌木也可当作地被植物使用。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顾及交通和行车安全,能够合理地辅助人流分散;要充分发挥道路绿化对于城市生态的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致的作用;提高司机开的安全性,减少疲劳。

1.环城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环城路因为多是快车路,所以要以绿地种植和树木的变化提示驾驶员注意道路的线性变化,注意安全;依照树木相隔的距离、树木及司机视线、大灯照射方向等的联系进行植物配置,配置植物的原则要使道路逐渐变亮或变暗,不要产生眩光。配置一些宽、矮的树丛以缓冲种植的高度,避免操作车辆和司机。环城路植物配置要以辅助交通为主,保证司机安全视线。出入口作指示性种植;转弯处以成行乔木指引司机行车;匝道和干道不能配置遮挡视线的杜牧;绿岛宜配置草坪,种植宿根花卉。

2.防护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的隔离干道因空气流通不畅而要以配置隔离有害气体和抗噪音、观赏性好的植物,绿化配置植物以油松树、柏树、杨树等为最佳,要采取从乔木过度到小乔木、灌木和草坪的形式以增加绿化的层次感,增加防护和景观双重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分为中央隔离带、边坡两部分:中央隔离带内不配置乔木以避免树影干扰驾驶员视线,也不宜配置树冠大的植物。宜配置整齐的大色块绿带,色彩不宜艳,据分隔带宽度重复,色块3—6种,间植开花、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边坡种植植物的目的是固土护坡,配置根发达、便于管理、观赏性好的植物。

四?城市道路的绿化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有很多种分类,但断面布置进行道路绿化是规划和设计道路绿化时的常用模式,主要有如下这些,下面分类细说:

1.一板二带式:

一板二带式作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最广泛采用的绿化布置形式,就是在道路的车行道两边,即人行道的隔离线位置配置行道树。一板二带式的配置方法简单易用、不占道路面积、维护植物方便。

2.二板三带式:

二板三带式在道路的隔开单向行驶的不同车行道的中间进行绿化布置,且在道路的两边种植行道树。二板三带式适用于宽阔的道路,因其绿带的数量多而环保、净化空气的效果非常明显,一般常用于高速公路绿化。

3.三板四带式:

三板四带式是依照道路的两条分隔带将车辆行驶道路分为三部分,中间是机动车辆行车道,两旁是非机动车辆行车道,再加上车道两边的行道树形成四条绿带。三板四带式的道路绿化形式的特点是占用较大的绿地面积且绿化工作量很高,但三板四带式产生的夏季遮蔽阳光的效果很明显,有利于组织和疏散交通,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不同的车辆混合相互影响的问题。

4.四板五带式:

道路绿化的四板五带式主以三条分隔带分出四条而形成五条绿化带,车辆不相互干扰,明显提高交通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吕菲菲、高旭、李彬、罗言云. 城镇密集区域道路绿化的植物种类及其配置[J]. 北方园艺. 2010(02)

道路绿化的作用范文第5篇

1历史上的道路绿化

1.1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城市空间与道路绿化西方道路的绿化也有悠远的历史。据记载,早在2700多年前,古罗马的街道两旁就种植了树木了[4]。罗马军用大道兴建稍晚些,但最初的罗马军用大道是不植树的,但随着军事行动的增加,为了调兵遣将过程中士兵不受太阳的曝晒,统治者“下令在大道的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士兵遮挡炎热的阳光。”今天,沿着古罗马大道遗迹,道路沿途两侧常常会发现绿盖如云的罗马松高高耸起。因此,古罗马大道的道路绿化所取价值与古代中国相近,主要是为了防晒蔽雨调节气候。近代以来,欧洲国家有意识地在城市道路上连续的种植成排成行的行道树应是16世纪中期才有的事。1552年法国颁布法令,要求在各主要道路上种植树木,至1600年前后,巴黎的主要大街形成了林荫道[6]。17世纪20年代,英国伦敦出现了花园式的城市林荫道,这时的道路绿化已具有园林化的意义,其价值更多地倾向于为城市增色添彩,使城市道路景观更加美观。

1.2现代西方国家的道路生态研究上世纪70年代始,欧洲和北美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道路建设对植物种群产生的影响,如:导致植物死亡和生境丧失、生态环境物理化学变化、路侧植被改变;对动物种群产生的生态影响,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道路回避巢区转移、迁移路线改变及障碍作用导致生境和种群的破碎化;道路生态学影响的定量化测度指数(包括道路密度、道路位置和道路影响区域)。2000年4月召开的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会议上,专家们就把公路和公路网的生态效应作为新出现的学科领域之一。2003年,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T.T.Forman等14位交通工程和生态学专家共同出版的《RoadEcologyScienceandSolutions》,标志着道路生态学的形成。这时,道路绿化已由过去改善环境、美化景观转向生态化研究:在野外,是为减少道路造成的对地域生态环境的碎片化而给动植物生长环境带来的破坏,通过模拟自然,在道路的上下空间为动物留下迁徙的通道,同时减少道路污染,使道路区域内的生态整体得以较好地保持延续;在城镇,则重在让道路环境近自然化,让城镇融入自然之中而不是追求道路绿化景观历史视阈下的中外道路a的对称性图案与色彩光鲜的形式美感。这时的道路绿化,从思想到价值观念来看已产生了划时代的变迁,即:要通过绿化降低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度,通过交通生态工程的科学技术运用,使道路融入自然,让城市更宜居。与此相应,景观生态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在许多专家的研究中得到迅速发展。而道路景观的标准也开始推陈出新,产生了新的道路景观生态评价标准。从上述东西方道路绿化的历史来分析,促使人们对道路进行植树绿化主要源于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标志道路界域(这主要在古代中国);二是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三是使城市街道(道路)更为美观;四是改善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使道路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

2生态文明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的启示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的形制总要受建筑思想的支配。而城市建设总是受城市建设思想所支配的。绿化作为人工性的植被再造当然也不例外。

2.1不同时代的道路绿化分析从上述道路绿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道路绿化思想或观念的变化。即:最初是将树木作为一种路域标志来考虑的,后来发展到通过植行道树来改善环境———这已经有了最初级的生态意义,这时的道路绿化,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开发,但其价值取向决定了道路绿化的树种;后来,是将道路的绿化纳入了园林的范畴,使其成为城市园林的一个构成部分,这时的道路绿化技术是让道路绿化景观修剪得如同城市园林景观一般;最后,是将人工的道路视作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更多地意识到了它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性,通过道路生态工程的方式降低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由此产生了道路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工程修复技术。如果我们将这种道路绿化的时代做一个划分不难发现:将道路绿化作为道路路界标志与调节气候环境的时代是农业文明期;将道路绿化作为景观打造的时代则开始于工业文明时代的前期,并贯穿了整个工业文明时期;而将道路视作自然环境一部分,着力降低它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道路生态学产生的当前,恰恰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由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人类高度集中居住的区域———城市建设与道路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