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活垃圾;现状;问题;建议;乡镇;安徽蚌埠

中图分类号 X7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43-01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Household Garbage Disposal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Bengbu City

DENG Ze-hua

(Bengbu Environmental Monitor Station in Anhui Province,Bengbu Anhui 233040)

Abstract Main compon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garbage of villages and town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ought by domestic rubbish of villages and towns were analyzed.Corresponding contamination control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household garbage disposal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Bengbu City.

Key words household garbage;status;problems;suggestions;villages and twons;Bengbu Anhui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体制问题缺少有效的制约手段,很多偏远乡镇垃圾处置仅仅采取简单的选洼地堆放方式,生活垃圾不断污染土壤、河流水体、污染大气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如何对乡镇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是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不容忽视的一大环境问题。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并且位于皖北、淮河中游、京沪和淮南铁路交汇点,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总面积5 952 km2,总人口367.81万人。蚌埠市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等4个区和怀远、五河、固镇等3个县,共设36个镇,19个乡(其中民族乡1个)。近几年,蚌埠市乡镇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口居住密集,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

1 乡镇生活垃圾主要成分及特点

蚌埠市乡镇生活垃圾主要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4类。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进行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及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等。厨余垃圾组分相对简单,有机物质含量多,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少。

乡镇生活垃圾特点:一是总量少,变动性强。乡镇人口规模较城市小,以每人每天1 kg的平均产生量计算,绝大多数乡镇生活垃圾日产总量不足50 t,同时其产量和组分易受燃料种类、节令变化和集市贸易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强的波动。二是产生源分散。乡镇的生活垃圾产生源点多量少,布局分散,不利收集。三是可资源化物质比例低。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较城市低,垃圾可资源化的成分较少。

2 乡镇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

2.1 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

乡镇本身经济条件差,垃圾处理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基本上是露天垃圾堆放场。大多数乡镇没有能力建设一定规模和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垃圾卫生填埋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个别申请专项污染处理资金的乡镇前也是规划中或者是简易的垃圾填埋场[1-4]。

2.2 垃圾淋溶液流入水体,污染水质

蚌埠市地处平原,淮河蚌埠段支流遍布三县乡镇,资金问题制约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全面建设。乡镇生活垃圾大部分在堆放场露天堆放,或倾倒在河边、湖畔。由于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和雨水淋溶,将某些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带入水体、渗入地下,污染了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5]。

2.3 垃圾污染严重

乡镇一般采取简易堆填或焚烧处置的方法进行垃圾处理,导致垃圾腐烂发酵,臭味不断,且病菌增加。县级的垃圾填埋场缺乏合理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无法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使得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严重污染。部分乡镇为解决垃圾占场问题,就地设置焚烧炉,但不能充分燃烧“白色垃圾”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带来了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6-9]。

3 乡镇生活垃圾处理采取的措施

蚌埠市农村清洁工程自2010年实施,55个乡镇中,至今已完成39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投入资金4 680万元,其中2012年实施的10个乡镇的农村清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由市、县住建部门集中采购的垃圾压缩机、板车、小型垃圾运输车、垃圾桶已分发到乡镇并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综合整治处理模式,形成了村有保洁员、镇(乡)有环卫队的保洁队伍,建立了生活垃圾治理一系列基本制度,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乡镇镇区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覆盖,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4 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建议

在蚌埠市“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基础上,部分距市、县区较近或规模较小的乡镇可以依托市级或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垃圾处理,建议经济条件较好的或距离县区较远的乡镇率先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

4.1 从源头抓效率防污染

乡镇负责各村收集的生活垃圾的转运工作,在运输过程中,建议借鉴国内其他乡镇的先进经验,采用“预压块装箱式”转运方式,即将收集的垃圾通过垃圾压缩机压成整块运送到县级垃圾处理厂处理,避免造成沿途环境污染。

4.2 严格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

在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立小型垃圾填埋场地,减少生活垃圾转运中产生污染的同时,也减轻了县级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压力。但一定要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选择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的区域,特别是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区域内。

4.3 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应因地制宜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等敏感对象合理的防护距离。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4 严格按照规定建设工程

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一定要按照规定建设防渗、渗沥液处理、雨污分流及地下水导排、填埋气导出及处理等工程,切实保证对地表水、地下水及环境空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5 参考文献

[1] 郜宗智.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95.

[2] 张士娟.蚌埠市乡镇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36-237.

[3] 凯.浅议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26(2):40-42.

[4] 王俊起,王友斌,李筱翠,等.乡镇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现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3(4):202-205.

[5] 杨荣金,李铁松.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三级分化 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7):82-86.

[6] 刘永德,何品晶,邵立明,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3):533-537.

[7] 顾卫兵,乔启成,花海蓉,等.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3):283-286.

[8] 曾伟,钟本和,赵红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湖北植保,2004(2):28-29.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垃圾处理 现状 问题 建议 

在我国,农村区域占国土面积的90%,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生活垃圾的污染已逐渐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形式。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根据有关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3亿t,约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75%,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为应对农村生活垃圾产出量逐年上升的趋势,黄山市采取了清洁工程全覆盖,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黄山市歙县郑村镇为例,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发放问卷,深入访谈等形式,了解郑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却日益显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安徽省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黄山将实现综合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生态环境更佳、城市乡村更美、文化特色更浓、人民生活更好、文明程度更高的目标。近年来,黄山市政府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引进资金和第三方进行垃圾处理工作,但农村垃圾处理仍存在种种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黄山市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歙县区域概况 

歙县郑村镇位于歙县城西郊,距县城五公里,北邻富埸镇,西、南与徽州区相毗邻,是国家级著名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郑氏宗祠所在地。方圆42平方公里,距县城8公里,距黄山机场30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57人,全镇地势平坦,村内、村间水泥、柏油路相连接。皖赣铁路、慈张线穿境而过,丰乐河沿埸田、梅村、向杲、郑村、潭渡村顺势而下。 

本文结合歙县当地具体情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郑村镇进行调研,走访了郑村和潭渡村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实地调查了当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郑村镇村民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看法,了解村民日常生活中对于垃圾的处理是否正确。 

访谈法:对郑村镇垃圾处理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郑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村民处理垃圾的方式 

在收集的数据中显示,村民平时大多选择将垃圾丢在固定地点,所占比例高达81%,,很少人选择将垃圾掩埋、焚烧、直接丢在河道或路边,所占比例均小于10%,分别为7%、8%、4%(见表1)。从数据可以看到,居民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合理,并没有乱丢乱放,这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十分可观的现象。 

(二)垃圾收集点的情况 

所调查的100名居民中,有92人表示在自己的家附近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剩下的8人则表示自己家附近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这说明歙县的垃圾收集点摆放较为合理,有助于居民整理垃圾,不同于以往在农村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点致使居民随地扔垃圾的现象。 

而在这些当中,85%的居民表示对于垃圾收集点,政府会定期派人来清理。只有8%的村民表示垃圾收集点是由自己去清理的。而有4%的人说自己家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无人清理,剩下3人则表示自己不清楚垃圾收集点的清理状况(见表2)。大致来说,如今歙县的垃圾处理已经较为可观,政府也十分关注垃圾清理,这对于歙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我们所了解,歙县垃圾处理主要由清扫保洁公司全天保洁,在农村设置各个垃圾桶然后由政府雇人每天清理。将清理的垃圾收到一个比较大的垃圾房里,目前城区有两个垃圾处理中转站。这些垃圾收集起来后压缩拉到屯溪进行填埋处理进行标准化排放。 

(三)所在村环境状况 

由表2可以看到,被调查者所在村的环境是比较好的,其中只有4人表示感觉自己村环境不好,垃圾很多很脏。分别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村的环境很脏、个别比较脏、比较清洁,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歙县的环境是良好的,村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也是比较满意的。这可能与垃圾收集点的存在有很大关系。 

而对于环境不好的主要原因问题上,村民缺乏环保意识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村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所以在环保意识上也是较为缺乏的。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环境差是因为村里没有集中地垃圾收集点,以及政府缺乏宣传,对垃圾处理不够重视。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的经济不够发达,缺乏必要的完善的设施。而政府可能更注重于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被调查者对所在村垃圾处理的满意度 

总体来看,歙县的垃圾处理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只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但是表示非常满意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的居民只占被调查者总体的5%,说明还是有很大空间去改进农村垃圾处理的。有一半以上的群众觉得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是令人满意的,也有34%的人士认为一般,因而总体来说歙县的垃圾处理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五)环保宣传的力度 

从表3来看,歙县的环保宣传力度不大,被调查者中只有32%的村民说是经常有环保宣传的,也只有34%的人士表示偶尔会有环保宣传,而表示基本上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宣传的也占到了34%,说明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并不到位,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六)村民对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对于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多设置一些垃圾收集点和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是广大村民热切希望的。另外还有一些人建议建垃圾站并且政府来统一处理。还有少部分人则是认为是对垃圾进行处理后作为肥料,以及让政府补贴建沼气池。从这些建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村民把解决措施寄托在政府的行动上,在前期的改进上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四、结论 

(一)歙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总体较好 

第一,村民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合理,乱丢乱放现象非常少。调研发现,仅有4%的村民将垃圾直接丢在河道或路边。 

第二,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和处理较好,村民对于周围环境较满意。调研发现,92%的被调查者家附近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其中85%的居民表示对于垃圾收集点,政府会定期派人来清理。大多数村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比较满意。 

第三,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垃圾的处理。调研发现,近年来,省政府和中央财政部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来保护生态环境,歙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积极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机制,进行“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歙县未来的农村垃圾处理将会越来越好。 

在所调研的对象中,大部分人都建议能够多设置一些垃圾收集点,也有一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宣传,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另外还有一些人建议说建垃圾站并且政府来统一处理。还有少部分人则是认为是对垃圾进行处理后作为肥料,以及让政府补贴建沼气池。从这些建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村民把解决措施寄托在政府的行动上,可能前期的改进上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二)存在的问题 

歙县农村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农村垃圾目前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由于技术缺乏和成本较高,目前歙县农村垃圾处理只能尽量减小污染而不能完全达到无害化处理。 

第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加上偏远山区农村居民分散不集中,导致垃圾处理过程艰难,难以顾及到每个人。 

第三,村民环境保护观念不够。调研发现,歙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保洁意识相对较差。村民小农意识浓厚,集体意识不强,希望扔垃圾的时候垃圾箱离自己越近越好,可是垃圾箱的摆放却又希望离自家越远越好,加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第四,政府环保宣传力度不够。调研发现,被调查者中只有32%的村民说是经常有环保宣传的,表示基本上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宣传的占到了34%,说明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并不到位,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五、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改变传统的政绩观念,就要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环境保护同样是政绩的理念,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和文艺活动等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 帮助农民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法规, 使其充分认清生活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后果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提高其环境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农村垃圾处理的相关投入不足,这会直接导致处理中的各种困难,比如收集缺钱,从而导致收集不积极;比如清运成本大,从而不及时清运等。这些都明显需要更多、更充足的资金投入。科学发展观一直强调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是重要一环。垃圾处理不能把城镇和农村割裂开来,有必要建立专项资金和财政转移资金,投入资金人力,做出长远规划、完善制度、多方筹措,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三)政府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规划,使得垃圾站点等位置更加的合理 

通过调研发现,歙县部分农民对垃圾站点的设置不够满意。政府应完善环境保护的规划,合理设置垃圾站点。 

第一,可以新建、补建收集站。补充建设一批环保型收集站,结合新区建设、老旧小区出新和道路、绿地建设,设置建设垃圾收集站。 

第二,升级改造保留的收集站、转运站。根据场地条件,对保留的站点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先进压缩工艺,设置负压抽风除臭系统,实现密闭化作业。 

第三,分流超负荷运行收集站的垃圾量。对卫生防护距离满足要求,但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的收集站,通过大型转运站使用、选址新增收集站、升级转运站、将垃圾分流至周边条件较好的转运站或调配垃圾车直收直运等方式,降低日转运规模,变为带压缩功能的垃圾收集站,减少扰民现象。 

参考文献: 

[1]杨荣金,李铁松.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J]. 環境科学与管理,2006,(7).

[2]张卫明. 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金霞,李玉敏,白军飞,等.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污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enchang county rural life trash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o the future of rural living garbage proposals.

关键词:文成弄成生活垃圾建议

Key words: Wen Cheng Wen Cheng living garbage proposal

中图分类号:R821.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为加强城乡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三个文成”建设,我县近几年来结合实际,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

我县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文成县从2010年正式在全县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并不断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监管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我县现生活垃圾主要采用的处理方法是: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涉及乡镇运送至县城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处理;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乡镇就近进行卫生垃圾填埋或焚烧场处理;各个林场、边远行政村采用就地卫生填埋处理。经过三年的努力,到今年我县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户三包、村收集、乡镇转运、县统一处置”的运作模式,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置,农村环境污染减少,农村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主要成效与做法

一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方协调,整体联动。我县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认真研究,强化落实,按照标准化要求加快推进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出台了《文成县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建立了“户三包、村收集、乡镇转运、县统一处置”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从2010年5月份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入试运行。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督查组,县生态办每年制定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每季度联合农办、规划建设局、文明办、财政局等单位对10个乡镇384个开展城乡洁化季度考核工作,主要围绕“三必查、三重点”(即建成区、社区、沿路沿溪行政村必查,沿路、沿溪、沿街为重点)做好考核工作。几年来,我县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33个垃圾中转站、114个垃圾收集点,配备了垃圾收集三轮车300多辆、转运车18辆、垃圾筒1万多个,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以上,全县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置,。

三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针对当前城乡环境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生态文明所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各乡镇加大开展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手册和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尽可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了解城乡环境整洁的重要性,让广大群众真正明白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益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群众自觉参与意识,更好地推进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也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四是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县各有关职能部门逐步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划出一定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2010年至今投入生活垃圾处理各项工作经费共2500多万元,主要用于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收集点等建设和完善,用于垃圾车、收集三轮车、垃圾筒的购买,用于全县生活垃圾保洁补助、垃圾中转和处置的补助等。同时,各乡镇、各行政村逐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政府、社会、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主要存在问题与建议

虽然经过三年的努力的,农村环境得到的改善,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置,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一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还不够显著,先后建成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有一部份建设使用率不高,处于闲置或破损状态,有一部分设施成为“半拉子”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是保洁长效机制还须进一步完善。部门乡镇对社区(行政村)的长效保洁机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存在应付检查、搞突击现象。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 生活垃圾 处理方法

前言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发展,妥善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迫在眉睫。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整体上较落后,历史欠账较多,目前还存在许多困难。垃圾处理必须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卫生填埋等多法并举,少产垃圾,自产自销,就近处理,依赖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处理技术,走产业化道路,才能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以每年 8%~9%的速度在增长,城市人均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450~500kg。

虽然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还明显不足,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滞后于垃圾产生量增长的速度,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而堆积于郊外, 侵占了大面积土地, 部分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按清运量统计, 2008 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66%,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16%;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2008 年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参考数据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50%,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40%。

2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概括地讲,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产生量大、 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处理率偏低;垃圾处理效果差、 超标现象普遍、 二次污染明显;居民环保意识偏低、 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有难度; 垃圾处理技术待完善、 垃圾处理场管理有漏洞。

2.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 处理能力不足、处理率偏低。200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垃圾清运量达1.18%亿吨,垃圾处理量则仅为0.49亿吨!,处理率为41.5% 。垃圾的产生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矛盾突出。

2.2我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偏低, 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有难度。有的城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制度,但成效不显著,相当一部分居民环保意识不高;有的城市则根本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普通垃圾中混合收集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废电池、医疗垃圾等, 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垃圾处理场,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也降低了可用于堆肥的有机物质的资源化价值。

2.3 由于资金、 技术等原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堆肥和焚烧的比例尚不到15%。而我国的垃圾填埋场存在诸多问题:

2.3.1垃圾填埋场设计存在缺陷,处理设施和环保措施不到位。我国不少城市是利用自然凹坑和自然塌陷区形成的填埋场来处理生活垃圾的,不少填埋场环保设施没有按设计要求完成,无垫层

处理、无渗滤液收集系统* 无地下水污染监视井、无废气引出口等环保设施。

2.3.2许多垃圾填埋场管理上存在问题。不少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没有设置与周围环境隔离的绿化防护带,垃圾场破乱不堪,塑料袋随处飘散,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垃圾场没有有效的灭蝇、灭虫、灭鼠措施,导致蚊蝇孳生,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的管理不严,在垃圾场内拾捡垃圾的人员混杂众多,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2.3.3不少垃圾填埋场已“超期服役”, 产生出许多新的环境问题。我国目前不少城市现有的垃填埋场已基本填平,有些已超期服役,但每天仍有垃圾运来。运来的垃圾就近堆放, 随意倾倒, 没有进行任何环卫处理,蚊蝇孳生,老鼠横行,垃圾渗滤液肆意下溢,严重污染下游地表水体和当地地下水,干旱时,环卫工人进行不定期的焚烧,再用推土机将焚烧后的垃圾推平! 烟气和臭气随风飘散,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2.4 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与水平存在差异47个重点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布局较为合理,生活垃圾处理较规范;其他中小城市、新建城市和乡镇一级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水平较低,处理方法简单,有的利用城区附近的沟、壕、涧等自然地理位置作为垃圾场.,有的利用废弃的砖瓦窑坑作为填埋场,有的仅仅是设置固定的垃圾堆放点,不具备监测和管理手段。

3 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拓宽投资或融资渠道,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垃圾处理产业,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这是改变目前我国垃圾产生量大、处理能力不足、处理率低的关键所在。

3.2尽快编制固体废物(含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优化设施结构和布局,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

3.3加强垃圾处理场的管理。切实改变目前垃圾处理场脏、乱、差,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

3.4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督监测。严格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认真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垃圾处理场废水、废气等各类环保处理设施以及渗滤液、地下水、无组织排放废气等的监督监测。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方法、 监测手段,健全监测体系。

3.5 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

我国目前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应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城市垃圾做出了全面的规定和要求,但仍需制订其他配套法规和专门法规落实细化[37],例如,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还没有制订一部相关的法规予以规范和指导;对于废旧电池等危险废弃物,也亟需制订专门

的管理法规条例。

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制订和完善具体的地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规和标准,使有关部门能够依法加强管理,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行为。此外,地方政府还要重视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检查督促工作,制订一定的奖惩制度。在针对生活垃圾开展的管理工作中采取奖惩并举、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使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010 年,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并向市民征集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广州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及有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明确提出将为垃圾分类实施制定出处罚条款,处罚金额视违反情况从 500元至。

4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发展迅速,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垃圾焚烧处理,对于焚烧发电有一定的经济补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对土地资源占用最少的焚烧处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大力推进焚烧处理的同时,应加快引进国外技术的吸收,实现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垃圾焚烧厂建设和运营成本。

6 结束语

为了摆脱“垃圾围城”的困扰,必须明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必须采用适当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z].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污染;改进

引言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活垃圾的产出量正逐年大幅度增长,简单的垃圾处理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愈加突出,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与处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对策建议。

1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及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以每年8%~9%的速度在增长,城市人均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50~500kg。有各类生活垃圾场453座,处理能力为27.2×104t・d-1,集中处理量约9400×104t,集中处理率约为62%;按处理量统计,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比例分别占81.7%、2.7%和15.6%。

2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质量,也影响了城市的生活环境与美观。

(2)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垃圾资源化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增长。

(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4)侵占大量土地。垃圾的堆放侵占着大量的土地,据初步调查,2003年全国668座城市中已有2/3被垃圾带所包围全国垃圾存占地累计80万亩。

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3.1填埋

垃圾填埋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项垃圾处理技术。早期的垃圾填埋处理仅仅是单纯的填埋,没有考虑到填埋气、渗滤液的处理等问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直到本世纪30年代,首先在美国提出了“卫生填埋”的概念。卫生填埋法具有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用于所有类型垃圾等优点,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填埋处理也存在一些缺点:(1)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以致新建填埋场选址困难;(2)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未妥善处理,会对土壤及地下水等周边环境造成污染;(3)填埋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等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3.2焚烧

垃圾焚烧处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代化的焚烧处理的发展则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焚烧法处理,可使垃圾减容85%以上,减重75%以上,突出了减量化、无害化特征;若配备热能回收装置,亦可达到资源化。与填埋处理相比,焚烧处理具有占地少、厂址选择易、处理周期短、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

3.3堆肥

垃圾堆肥是处理与利用垃圾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

4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式

4.1垃圾混合收集的混乱

长期以来,我国生活垃圾一直是混合收集。混合收集的弊端在于:(1)混合垃圾中含有一部分尚

有利用价值、可直接回收利用的物质如废纸、塑料

等,如果直接处理,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大了垃圾处理量,使处理成本大大增加;(2)混合垃圾中还含有一些危险废物如日光灯管、废旧电池等,不仅增加了无害化处理的难度,而且一旦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污染。垃圾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虽然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缺乏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和约束,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乱扔乱投的现象依然普遍,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管理,流动拾荒者任意捡拾垃圾,势必造成分类垃圾箱内垃圾的混杂;虽然进行了分类收集,但无法保证分类运输和处理,使分类收集失去了意义。应该对群众加强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力度,甚至强制性的管理。分类垃圾箱的设置也应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垃圾的分类应该从家庭做起,从源头做起。

4.2生活垃圾管理的法律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关于生活垃圾的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存在一定缺陷。已颁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法规对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是加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但这些基本法规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给依法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带来了困难。大的条款比较的空洞,说的范围也比较大,制定法规应该更加的详细一点,具体到操作的步骤上来,这样更可行。

4.3管理体制不完善

垃圾处理行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其收运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执行基本上是由政府一家包揽,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也就是“自己监督管理自己”。这样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自我监督不如互相监督,自我监督不能形成更好的竞争,这样垃圾处理行业就不会更快的发展,故在管理体制上应该多部门的监督。

4.4公众对垃圾处理以及环保意识的薄弱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与环境保护不仅仅只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也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支持和努力。日本的家庭妇女就把生活垃圾回收做得相当好,他们能够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我国也应该加强对公民环保意识的教育,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或者惩罚。

参考文献

[1] 胡红燕.浅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89-190.

[2] 肖前斌,王海宁.城市垃圾填埋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