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是存在不少问题的。①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②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二)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忽视了语言的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建构 研究策略

受传统的教育形式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仍然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的模式主要依赖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智商,审美在阅读过程中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了我国语文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虽然自主性学习逐渐被提到教学的日程上来,但是仍然趋于形式化教学,教师常常重视理性教学的分析,忽略对学生感悟能力和体验能力培养。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

(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情感教育

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对于考试成绩的追逐越来越热衷,仅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进行照搬运用,采用一种简单的重复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学生抄袭现象以及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对于动手操作以及发挥想象力的作业较为少见,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过程体验。

(二)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时,教师习惯于采用模式化教学模式,例如以唱歌、跳舞或者表演的形式营造出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自主阅读教学比较缺少;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讨,学生借此机会开始谈天说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背离,思绪常常被带到课堂以外;或者教师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中多数时间用来播放多媒体教学内容,忽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以及思考的时间。

(三)学生朗读部分存在缺陷

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取代“读”,学生按照“听讲”取代“读”,教师缺少一定的指导性,学生缺少感悟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中善于采用说教方式,使得语文教学的思想严重缺失;语文教学教学过程中单单注重于工具性的使用,一些优美的诗句被教师讲解的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美感。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一)采用审美的视角解读文本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多数都是文质优美的文章,其中包含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以及艺术之美等。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的精美词句,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在美学的世界中受到熏染,逐渐强化审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点,进而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优美的教学情境、优美的形象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探求以及观察,将阅读与审美进行完美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性的了解语文课文,强化课堂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进行《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安塞腰鼓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并且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安塞腰鼓》的演出视频,使得学生能够有效的感受黄土高原的优美文化,并且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将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较为安静的腰鼓、火热的腰鼓以及寂静的腰鼓之中逐渐感受到动静结合的美感,逐渐感受到文本结构带来的美感,并且从排比句中体会到文章中安塞腰鼓的气势以及雄厚的力量,逐渐感受到文章的修辞,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强化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

想要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与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性关系。所以,强化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至关重要,教师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以及传播者,在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同时,教师也要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阅读中的美。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比较浅显,针对于语文课文的深入性思想感情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化的点拨以及指导,教师在将课文中的人物以及中心思想进行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类似美感的意境,或者鼓励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联想和练习。

(三)强化小学语文教材的构建

小学教材的编排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过程,教材编著者需要着重于对课文教材的筛选,使课文不能脱离现实以及社会生活。在进行课文选取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进一步提高的同时,编者需要提醒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化的世界观。小学生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与现实社会有所背离,所以教材的编者与教师要多加注意。例如,教师在进行《丑小鸭》的教学中,除了要鼓励学生们积极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着重于教育学生们要确定立足于现实的理想,不能空想,进而启发学生们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切忌空谈阔论、不切实际的思想行为。只有语文教材加以完善并丰富其教材内容,才能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建构,教师要着重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并且要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以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水平,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推动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教学建构,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汪筱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4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27

一、概述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是随之不断创新和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形成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为主,将学生作为信息课堂的主体,帮助其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指导其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之中,使他们更好地运用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阅读是我们的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修养。

小学生刚刚入学,对于各项学习还不能形成良好习惯和体系,阅读教学,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

二、阅读的益处

第一,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培养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增加知识。我们无论接触什么样的书籍,学习哪一学科,都必须通过i不断的阅读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悟出书中的道理,增加见闻,并将其运用在生活之中。

第二,阅读能够帮助读者提升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不断阅读书籍,获取文字,自己掌握的知识、语言也在不断增多,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不会词穷,就不会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三,具有良好的阅读技能的人往往能够经得住人生的考验,懂得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懂得应付危机和挫折,情绪上较为平稳和愉快,从而更轻松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扩大人的视野,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如何解决问题,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第一,要首先将学生作为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己主动阅读,学会阅读,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防止死板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抓住学生的阅读需求心理和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有创新性的阅读活动课程,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与学生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抓住学生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课程的真实、新奇、有趣。如学习一些关于自然、山水、花鸟的文章《秋天的雨》《我爱伊春》等,教师可以在文章讲述之前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开阔心情,激发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关于特设美景的图片,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来结合文章,增添学生的阅读感知。

第二,阅读要以读为课程的核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从朗读开始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合理通过朗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朗诵能力。另外,通过大声的朗读,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间接给予学生自信心。

许多小学都在第一节课之前设置20分钟的早读,就是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有一个初步理解。一般要求学生在早读的过程中必须大声读出来,发音准确,语句正确流利,并读出一定的节奏和感情。这样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练习普通话,并且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来感受课文中各个人物的情感表现。如在朗读的《沁园春・雪》时就要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读出伟人写作内容的气势磅礴。通过这样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除了根据新程度标准的要求长期地、细致地、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外,还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阅读,放飞心灵。要帮助学生了解到: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浅尝辄止的阅读,而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当前,随着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改革,阅读在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课文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完全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明确学生的阅读方向。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文章的情景,读懂作者的感情,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上多推荐一些有关本片文章的背景电影或者其他文章,帮助学生课后延伸阅读,也可以在学校中多多举办与阅读知识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参加,与同学多交流。一定的竞赛,可以激励学生拓宽阅读范围,接触新的阅读领域,而个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对同一文章进行多方向理解,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结语

其实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来说,更多的希望教师把学生作为阅读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将创新意识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大胆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探究学习阅读、实践学习阅读,从而让阅读贯穿于学生学习语文以及其他科目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兰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0(56).

[2] 毛爱华 张兴文.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本理念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8-02

所谓生本,就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为根本。人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离不开阅读,阅读更是滋养小学儿童生命状态的土壤,所以阅读教学也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为本,滋养他们的生命,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本教育力图使学生主动的去认识和适应学习生活,在活动中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觉和热情,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之余体验到生命的和谐。

一、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误区

1.阅读教学缺少互动交流

书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学生需要与阅读内容进行交流,而这种理解和感受不能仅满足于某种自己意会的程度。阅读教学需要多种方式的交流和互动活动,与同学的交流和与教师的平等对话都应该是阅读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多的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不肯和老师交流,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课下却十分活跃,也能说会道,只要一到课堂上,就会沉默寡言,甚至不愿意回答问题。

2.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更加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有时候不太愿意配合老师,或者在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往往回答不到点儿上,课堂很难控制,往往会为此耽误很多的时间,老师为了赶课堂的进度,所以就不愿意跟学生互动,会按自己提前备好的方式去讲,整个课堂会因此而变得沉闷。或者导致教师只是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而缺乏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甚至是分组交流的机会,这样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比较低效。课堂如果缺乏管理,放任自由,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阅读阶段生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生本阅读的指导中,儿童兴趣的激发同样重要。生本阅读一定是在学生具备非常强烈的阅读兴趣这一基础之上开始的,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如何让阅读的兴趣得以保持和延续,让阅读行为成为日常行为,让阅读习惯逐渐成为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生本阅读重在学生的生命参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了与自己、同学以及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以多元的视角对课文内容进行独立的理解。小学阶段的生本阅读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学习经验等自主的选择阅读的方式,自主发现提出阅读中的问题,对所阅读的内容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让他们有一个完整丰满的学习过程。小学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大多容易领会,不需要多议,也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远的,需要通过师生共同议论让学生领会的。学生是否领会思想感情,主要从朗读中反映出来。朗读的表情和语气反映理解课文的程度,反映领会思想感情的程度。有时要加上教师的范读、表情朗读来使学生感染。文章字里行间有深层的意思的,文章主题并未公开提出而要读者自己去揣摩的,这样的文章要让学生议论明白。例如寓言的寓意,讽刺文章的所向,笑话之所以好笑要弄明白。比如《坐井观天》。

2.让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影响阅读,阅读习惯好的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要远高于其他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低年级时,开始指导他们使用字典认识字词。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中,“纳闷”一词就可以与“奇怪”作比较,既找出其相同点,又指出其差别。可以在本课的词语中比较,也可以与学过的词语作比较,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花点工夫把它找出来。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尤其是同义词以及具有褒贬义和感彩的词语,不比较很难说清。词语比较后,最好能结合着做些练习,如造句、填空有些句子也可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词语比较,实际上是在学习修辞,但是对小学生不讲修辞道理,要通过词语比较,让他们在实际上懂得词的色彩、感情,进一步学会运用。另外要启发、帮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培养读书兴趣。可选一些拼音读物,图文并茂的读物给学生阅读。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和学风,包括看书认真、爱护图书、注意保护视力、注意姿势等。对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尤其要注意选择,要照顾他们的兴趣,内容不要过深,而要生动活泼。

3.为学生创造和谐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并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教师教的部分,才有可能获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将教学内容的形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目的。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主要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是紧密相连的。语文阅读文本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读物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阅读范围有更广阔的提升,也可以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文章和自己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就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切身感悟文本,体味文本带来的真实情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学生在一进一出中获得广阔的资源,吸收文章的精华。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母语教学课堂,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生本阅读的指导策略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生本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进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82-01

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全面推进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实效性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小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从而成长成才。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阅读教学,长篇幅的内容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习。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提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这节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事情,其中有一件,是我们今生都无法忘却的……接着教师可以跟随音乐为学生朗诵: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次没有退路的决斗!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在广州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你想知道什么?“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谁?文章中为什么称叶欣为“永远的白衣战士”呢?通过这种简单自然的导入,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好奇,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并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课堂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问是互动的有效方式。教师应积极做好阅读课堂的互动工作,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学习《灰雀》这节课时,在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经过阅读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通过课文的阅读,有的学生说:通过阅读文章,我了解到了列宁很喜欢这三只灰雀,我想了解的是这三只灰雀找不到了,列宁会着急吗?还有的学生说:阅读课文后,我知道了灰雀很讨人喜欢,还想了解那一只灰雀到底去了哪里?经过对学生回答的整理,教师可以将问题分为三个:(1)灰雀去哪儿了?(2)灰雀找不到时,列宁是怎么做的?(3)灰雀是怎么回来的?通过问题的设置,教师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对三个问题进行探究,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不仅更加深入地学习了文章,而且扩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多媒体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最佳路径》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米老鼠、唐老鸭的片断,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向学生介绍迪斯尼乐园对于世界的影响,然后合理利用课文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文章中的内容就与迪斯尼乐园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同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在学习完阅读文章后,引导学生摘抄优美文字,模仿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模式进行练笔,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中第二部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讲解:文章中先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后面文章中“热闹”的群鸟活动场面起到了铺垫作用,进而作者按从点到面再到点的路线,对鸟的形状、鸟的声音、鸟的颜色以及鸟的动作进行描写,形象地描绘出了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鸟的天堂》的基础上进行练笔,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仿写、续写、改写等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和写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徐国佳.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J].课外语文,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