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直观性教学,即教师利用实物、语言(形体语言、形象化语言)、模型(数学实例、图形、图片)等,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与经验,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抽象、归纳等思维活动,在脑海中构建有关数学现象的直觉与表象,然后使其由直觉认知上升到概念、法则等理性认知,由具体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牢固记忆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观化教学,为学生数学感知与理解提供良好条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利用数学实验与演示,感知知识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实质上是学生对知识的逐渐内化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演是激活学生思维、向学生有效展现思维活动的有效途,而动手实践则是学生由一个活动中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往往是较为僵化,通常先是教师讲解或教授,然后学生单一模仿练习以巩固知识,强化知识记忆,最后则是测试与讲评。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淡化了知识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自主体验与感知知识过程,制约了学生探究思维,易于导致学生养成定势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直观性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在实验与观察中感知与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首先,教师既可以巧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合理改进原有数学实验,亦或添加一些小实验,以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会观察,善于自主发掘与吸收知识。如教学“圆周角”这一知识时,半圆或直径对应的圆周角是90°,而90°圆周角对应的的弦为直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补充数学演示实验,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演示实验1:不借助工具来找到圆形图片的圆心:借助圆的轴对称性,将圆形纸片两次折叠,得到不同的直径,其交点则为圆心。演示实验2:借助一只三角板来寻找圆形纸片的圆心:借助三角板在圆形纸片上形成一个90°圆周角,然后作出其直径,接着重复操作,寻找另一条直径,找出两条直径的交点,即圆的圆心。其次,在初中数学直观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动脑、动手、动口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可亲身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在纸上画个腰长是a的等腰三角形,并剪下所画图形,将组员图片放于一起,观察与答问。①观察所剪出的三角形形状是不是一样,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可作几个类型不同的等腰三角形。②把三角形置于一处,使顶点重合,仔细观察其他的顶点,有何发现?③等腰三角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吗?怎样进行具体操作来表现轴对称?这样,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观察中直接感知知识。
二、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式,发掘数学规律
在现代化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宽了直观性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单一的教学形式,滞后的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只粉笔、一副黑板、一本课本、一张嘴亦或单一的实物、模型。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更为具体而形象,有助于增强学生知识体验,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直观性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多媒体,发挥其独特教学优势。如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特点,增强课堂教学表现力;巧用多媒体,促进双向交流与交互控制,以实现有效教学;利用多媒体较强的模拟功效,调动学生参与性;妙个别化教学作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几何主要是研究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几何图形,并发掘其中不变的、抽象的几何规律。譬如在三角形中,不管三角形方向、形状、大小以及位置怎样变化,其三条中线均相较于一点上。在传统几何教学中,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常规作图工具,其绘制的几何图形往往是静态的,易于遮掩几何规律,其直观性远远要低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通过几何画板,可在运动过程中维持已定的几何关系,这有助于学生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未变化的几何规律。再如利用Flash 矢量图形,我们也可以呈现出几何图形的动态关系,这样,可将抽象性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快速地发掘数学规律,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如教学旋转、轴对称等知识时,常规方教学工具难以进行旋转操作,而几何画板则可解决这一难题,实现直观教学。另外,在习题教学中,教师也可巧用几何画板来即时变化题设条件,即时修改课件,以实现变式教学,向学生提供不同解题方法,使其学会变通,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依据学生解题思路即时增添辅助线,变化几何图形位置与形状,增强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直观感知。
在数学知识中,其概念、思想方法均有着一定的生动的、具体的实际原型。如教学数学概念时,若教师赋予理论知识直观性的表述,辅之以图形、模型等直观性教学手段,则有助于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意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有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认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慧友,朱霖,姜艳华,谢玉兵.论兴趣性教学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进展. 2005(04)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教学定位;思维能力
初中是学生走向成熟阶段的最好时期,也是接收众多知识的主要时期,把握初中学生的特征,推行针对性的教学体制,使初中数学真正地植入学生心里,以生活亲身经历为过程,开拓创造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思维技能,丰富精神世界,懂得提出、解决难题,使形象的思维与逻辑的思维相结合。
一、数学能力的内涵
数学通过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是察觉和创新的东西。思维能力是数学的核心。数学能力包括:第一,把数学模式里东西拆开,运用数量关系和空间模式进行抽象比较,数学结构的关系决定着运算能力。第二,对数学信息进行总结,依据表面不同的情况,发现相互之间共同之处,不难发现这是数学发现能力的微妙点。第三,数学从形式上看是由符号和公式组合而成的计算过程,数学能力包含数字和符号计算的能力。第四,数学推测是数学能力中主要的能力,这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失的要点。第五,反向思维能力,反向思维能力就是利用逆转的心理过程,把正向的思维转为反向的思维,利用反向思维探索和明确数学规则之间的联系。
二、目前培养初中数学能力中出现的弊端及缘由
1.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初中数学教学定位仍旧采用多年的古板教学,没有随着时代的教育改革和教育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和教学实践。要持续的进行改革创新,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把握里边出现问题的方方面面,更进一步采取正确的补充,而全部的改革目的是要完成教学的准确定位,把教学的定位进行准确的区分,实践方式是数学教学创新的需求。
2.极度看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分量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众多,在仅有的短时间内,要完成良好的教学成果,就要足够把握好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把基础教育和提升教育精致地区分,时段性教学充分地操作。但是,实际教学中,大多运用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符号的辨认,公式的运用,题型的练习等,都是使用一遍一遍做练习题以完成学习效果,对基础知识重复练习,并没有对教材外的知识进行补充。
3.初中数学教学缺少对心理需求的把握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不正确,教学内容多看重教师的传授,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方案。数学教师对待数学必定要进行思维式的教学,采用抽取教学引导机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明确目标。
三、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案
1.从多角度切入,培育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的纯粹性理论很多,关于初中数学的理论种类也很多,这就需要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进入,培养在每一个知识要点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把握好合理的方法。例如:在黄金分割法的教学中,采取层次的教学的方式,运用学生对黄金分割的认知,确认教学路线,让学生自主在几何图形上发现问题,体会理论知识的微妙联系。
2.重视理论与实践结论的归纳与总结
提前预习课文和课后归纳总结,都是对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加强,学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应该注重归纳与总结。在数学能力培养上,完成基础性教学的任务。在具体的实践中,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区分好时段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数学元素的完全透彻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函数原理中,函数的理论要点比较难,函数是代数的基础,首先教会学生对应法则,明确变量的基本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全面认识要点,这需要教师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和学生一起进行定义的理解。例如:函数是怎么来的,原先函数的形态,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学生了解函数的本质,使其在应用中可以更好地运用。
3.提出问题与探索一起进行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索教学和疑问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对数学学科中的特殊元素会觉得有趣。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使用疑问式和探索式教学方法,持续发展数学学习。疑问的方式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探讨,提出了问题,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索。教育教学的关键性进步就是实际能力的明显进步,这种能力性提升,需要长期坚持改革与发展的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面对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在接触的时候,难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习与能力增长之间的连锁反应。数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初中阶段开始进行培养,是数学教育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是数学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杨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关键词:实现 优质高效 初中数学 措施 有效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题中之义。
一、初中数学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概述
随着优质高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由此而带来的收益已经凸现出来,使其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已经成为目前衡量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杆。目前关于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其界定都表露了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花费最少精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学习内容,并且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效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通过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发挥和课后反思,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突出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要想实现优质高效课堂就必须认真研究学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做好指导工作,认真备课,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的开创教育教学的新格局。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夯实有效课堂的基础工程
就目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出现了多样性,除了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所处的学习环境也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情的变化,学生的主人公意识逐渐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也不断提升,他们希望能与老师成为良师益友,渴望民主、开放与和谐的课堂,如果教师还是以往的专制,不可一世,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实现双向交流,多采取一些亲切的亲生的教学模式,如合作探究式、情境创设式及自主参与式,努力构建和谐融洽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完美整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如果把初中数学优质高效课堂分解的话就是有效的“教”与“学”,在课堂上教师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做好新课的导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课程的导入手段多样,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并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常见的导入方式有影视作品、漫画图片、课程图片资源、问题设疑、 生活实景等。其次,数学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探究意识得到激发,总而言之,一定要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是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呈现。在授课中一定要把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构建情景教学、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数学教学要做到教学的及时反思和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工作,依据这些收集到的内容,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所学知识。在进行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框架学习意识,切记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所学知识,做到理解性记忆。
(三)分清主次,开展直观教学
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不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面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和掌握了多少知识。为此,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要想实现优质有效教学,就要考虑学情,分清主次,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直观教学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有效,并且简单易行。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有趣,而且教学内容深刻,易于理解,也可以强化记忆。
(四)针对学习内容,布置有效作业
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还需要善始善终,在最后给学生布置有效的作业练习。数学作业的作用就是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消化和掌握新知识,能对学生的学习给出相应的检测,并有效的根据作业情况,教师和学生都自动的调整自身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需要强调的是初中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精简精炼,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需要数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有效教学并无定法,贵在得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依据学情的变化和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初中数学教师 好奇心
一、调查目的
我国是受考试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国家,这种考试文化强化了学生的好胜心,过度的好胜心不利于学生养成善于合作、和谐相处的班级文化氛围。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好奇心是创新的鼻祖,不怕有问题,就怕无法提出问题。当今世界,无论那个国家,哪个民族,要想发展,靠的就是创新。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1935年,爱因斯坦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指出:旧的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我们数学创新教育亟待加强的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强调:“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恰好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忽略的东西,第一是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好奇心和兴趣是一个人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好奇心和兴趣怎么培养?老师讲课是培养好奇心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老师们在课堂和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对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方面的状况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为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做好此方面工作提供边疆民族地区的样本材料,进而为新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调查对象
利用为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讲课的机会,在呼伦贝尔学院对来自于呼伦贝尔市的13个旗县的中学数学教师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样本容量96人,均为初中数学教师。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途径及相关理论等方面的情况。问题1:您认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哪些重要性?问题2:您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的?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予以说明。
四、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问卷法。
五、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09年8月23日。
六、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试卷96份,全部收回。对各位教师回答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类整理,统计结果如下表:
七、调查体会
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方面,呼伦贝尔市每位中学数学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并能够提出自己的具体培养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有34.4%的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新华词典里对好奇心和兴趣的基本解释是如下,好奇心:(1)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2)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如日益增长的好奇心。(3)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需要为基础,由对事物的认识和获得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有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直接兴趣和对活动结果感到兴趣的间接兴趣。这里可以看出,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然后学生产生学习数学“兴趣”。好奇心让学生去探索数学,而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走向深入。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匮乏是制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的一个主要原因。
2.有6.3%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波多野谊余夫曾把好奇心分为一般好奇心和特殊好奇心,前者表现为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但追求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方向,后者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有选择地接受某方面的信息。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童心,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对新事物产生好奇而善于提出问题。不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不会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好奇感而提出问题,不利于好奇心的培养。存在的问题是持这种观点的初中数学教师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可以看到新课标的践行的现状仍不理想。
3.有8.3%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静态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数学,加强学生观察对象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观察对象产生好奇心。现代数学的发展早已进入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科学时期,广大数学教师应该树立信息科学时期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存在的问题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观点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新课标关于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这一目标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4.有36.4%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创设情境是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这个过程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的不和谐状态很多时候是表现为好奇心,从而进一步产生问题。
5.有9.4%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数学上的测量和计算、实验操作等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因为实践操作等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情境。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教师并不多,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学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6.占14.6%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我认为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竞争机制可以塑造竞争的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这种不和谐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不是好胜心的理论有待加强。
7.有17.7%的数学教师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什么是主动性呢?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我们知道好奇心可以产生动机,动机推动人的主动性。这里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心理学一些基本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8.有15.6%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背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数学教学中,一方面,需要从客观世界的原型出发,揭示出客观规律;另一个方面,是为数学理论寻找客观世界中的原型。为此,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的需要的数学观。生动现实的背景材料可以使学生对新的学习材料产生好奇,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但存在的问题是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比例偏低,新课程的理念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还没有形成,对新课标的学习任务还很繁重。
9.通过对中学教师回答的问卷统计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不能按要求结合教学案例说明。这就表明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仍然处于口号的层面。新课程的理念可以管窥一斑,很多目标要求都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落实。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要求,研究教材建构体系及其意图,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去,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并学好数学。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关于教育理论的培训,特别是心理学理论的培训。因为推动数学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基本动因之一是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基础教育工作者用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
3.加强心理学会对心理学知识的辐射作用,发挥各级心理学会的心理科学的普及作用。例如,召开学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工作,特别是承担对基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的心理科学普及和培训任务。
4.教育行政部门在举办各级各类的教师教学能手和基本功大赛的过程中,加强对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考核权重系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并具有教育实践能力的专家型教师。通过专家型教师以点带面的辐射从而带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的水平的提高。
5.各中学学校在校本课程培训的过程中,要把运用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指导课程设计作为培训内容,以便推动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具体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去,这是基础教育教研教改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为了真正体现教育的意义,实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和个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训练了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笔者就如何实现开放式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几个方面
所谓数学的开放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探索和讨论中获取知识,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辩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师生之间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开放式教学是教师有目的的精心设计出的一个开放而有序的动态过程,把学生从僵硬的传统教育中解脱出来,做学习的主人,把教师从主角变为配角,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一)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方式
数学开放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启发性,可以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由组合划分成多个小组。由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成员收集资料,通过相互协作,互相探讨逐渐找到问题的答案。开放式的教学为同学们营造一种自由与民主的课堂讨论氛围,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评价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并不是对学生没有任何约束,毫无目的,而是对学生要求更高。要多方面考察课堂的效果,既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要考虑目标的达成和生成的结果。评价范围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和学习态度。也包括学生的表达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客观评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惯式的影响,鼓励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
二、开放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求知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开展”。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负责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学生往往扮演“听”课的角色,听课效果的好坏更多的控制在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而在实际的听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感觉课程内容“无趣”,或者因为思路跟不上,许多学生上课开小差,导致听课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
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上,要改变传统课堂的这种弊端,为实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从传统的“听”课,变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开放式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把需要自我研究的问题布置给学生,首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最后得出结论。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学习之外,开放式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对于一些相对复杂些的问题,学生在进行开放式学习的时候,需要占有一定的资源,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的准备,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一般都是预设好小组,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这样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开放教学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
数学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侧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体验知识,获得知识,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把知识告诉给学生的情况。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显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获得资料的能力因人而异,因此在开放式课堂具体操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诸如时间较长,没有获得正确的知识等一些列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实行开放式的评价。
所谓的开放式的评价,首先,在探讨中,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要充分的尊重。其次,教师要准确的把握评价的主体,在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第三,在开放式课堂中,既要把握好教师对课堂的评价,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和课堂进展情况,及时对课堂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作用,同时鼓励小组之间的互评。
贯彻素质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需要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践行开放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实践开放式教学必须贯彻教学始终,不断的总结提高,这样必然对新课程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自我提高。
总之,轻松愉悦的开放性教学环境和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种开放的教育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发散性思维。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宝清.关于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