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道治理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核心内容之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建设水平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却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这严重地制约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然而,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可见,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是学校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给教学过程中如何配置教学资源、如何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体现该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量度教育的准绳,量度的是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所具备能力的质量、教学的质量、教育系统的质量、评价的质量等等,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及对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阐述的一种课程文件,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课程标准作为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它与教学大纲既已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又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区别是:教学大纲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学工作开展,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而课程标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制定的标准规范,是学生接受教育后应达到的具体教育质量指标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等。课程标准的缺失使得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课程模式以及方法很难在实践中落实推广、课程难于规范、难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与效率。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与提高,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成为了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变化和价值评判都要引起重视,使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努力去做。
1 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首先,制定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在促进个体的发展的同时,培养出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所从事的专业无论是素质还是职业能力都要过硬,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上要成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应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挂钩,而现实中由于教学设施、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与普通本科院校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照搬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训练出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很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另外,由于教材反映的滞后性,一些在职业工作中采用的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在教材可能没有被编入,而一些早已过时的或已很少在工程中应用的知识却仍然出现在教材中(比如建筑装修中的石材湿贴法),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造成课堂所授知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制定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建筑业也因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热门行业之一,很多高等院校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大量扩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但由于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缺乏充分的了解,很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不相符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很多院校原来并没有开设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既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更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场地和设备,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对专业可以说一窍不通,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只能照搬照抄一些网络资料或其他同等院校的做法,甚至还模仿普通高校本科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突出能力培养的要求,理论性知识安排过多,而实践性课程安排过少,即使安排了也无法真正有效地实施而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对实际生产的仿真性内容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几乎为零,一些学校从人才培养方案看,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看似比较合适,但由于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等的制约,真正操作时与培养方案大相径庭,事实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和行业的实际需求无法对接,从而给学生造成一种学习无用的感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较低。许多教材内容都没有及时更新,一些新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解,使学生不了解社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前沿。
另外,一些学校教学缺乏规范化,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目前市场紧缺的专业之一,教师的缺口往往较大,需要社会支援大量的师资力量,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专业课程计划,但课程教学基本是专业教师根据本人工作经验结合教材确定课时,并通过课时选择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统一的依据和基础。虽然我国已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并列举了每个专业的参考课程,但各院校课程名称仍不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和最终效果大相径庭,效果和标准也不明确或无法考核。
再者,课程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带动了教学方式的巨大转变,教学过程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整个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和价值评判,学生的学习也因此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同时,这一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设置教学情境、实践项目,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提高;课程标准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以及结构体系、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资源等提出具体要求,课程标准规定课程要达到的标准。
最后,课程标准是课程评价的依据。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成绩采用百分制的总评成绩方式来评定,这与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目标不相适应;而且成绩评定主要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方式,无法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无法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也不适合检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考核体系偏重于评价学生对老师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思维能动性和应用的创新性,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职业再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培养。课程标准给出了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应该达到的具体标准,在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把原先单一的考试评价变为考试与考核结合的多元评价,学生也因此由被动应试转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在教学评价方面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因此,它是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2 以能力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开发的思路与方法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学计划、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订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课程标准制订得是否科学、严谨、实用,关系到高职教与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内容等课程要素符合生产一线的实际技能和能力培养要求,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同时,还要能及时反映生产第一线的变化,具有动态适应性。
2.1 课程标准开发思路
基于建筑物形成过程的特点,该文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开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开发首先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还要体现出教育层次的“高等”性,因此,在制定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时,应该首先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
2.2 课程标准开发方法
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按图1步骤来建立高职课程标准。
3 结语
关键词:城市河道; 生态治理; 水污染处理; 问题总结; 方法探讨
1 城市河道治理的必要性论述
城市河道水网是大自然赋予城市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和条件,河道的生态环境与水体质量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对于城市面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于城市的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也有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由小康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也是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条件。河道的全面整治要达到洪涝时期能够起到有效的蓄水和排水的功能,在旱时能够保证生产和生活得到必要的水资源补给。
1. 1 河道治理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河道的全面性清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够有效地解决河道内的淤积问题,水体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对于河道两岸的绿化以及河岸的加固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另外河道水体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的保证河道两岸植被的茂盛生长,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2 河道治理能够有效地发挥城市河道水利系统的综合
由于城市河道不仅肩负着城市环境的建设作用,同时还是集引、排、蓄、供以及航运等功能于一身的公益性城市基础工程。河道的全面治理能够有效地恢复城市河道的这些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
1. 3 城市河道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要
河道的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真正地做到在城市生活中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一个有力的基础。
2 当前城市河道现状分析
由于前些年我国社会和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对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有所忽略,导致很多城市的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甚至很多城市原本引以为傲的河流已经变为了城市风貌的一道伤疤,许多河流干涸,污染十分严重。
还有很多河道淤积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原本河道两岸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河水以及船行波的冲刷使得河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河道的淤积。
另外很多负有防洪职责的河道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堤身较为单薄,抗洪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河水的冲刷而降低,再加上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两岸的绿化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汛期防洪抗洪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水大量的排入到城市河道之中,使得河道原本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河道自身的降解排污能力不断降低,导致河道水体严重变质。同时由于城市居民环境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废水被大量的排入到河道之中,使得已经受到工业废水破坏的河道生态系统更是不堪重负,水体质量急转直下。
根据目前我国城市水体监测数据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河道水体质量为四类和五类,还有很多城市的河道水体质量低于五类,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非常严重,水质型缺水危机迫在眉睫。
河道原有形态的改变也是当前河道整治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人为设障、废弃物乱堆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再加上一些开发建设工程侵占缩窄河道,使得原有的河道水面被占用,河道的水域总量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河道的天然断面形态发生了改变,河道原有的宽度和深度都被人为的缩小,这使得河网原有的调蓄容量大大减少,河道的综合功能降低。
3 河道整治工作的困难探析
河道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作为整治工作的实践者必须要认识到河道整治工作的困难性,也要对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够在整治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效。河道整治工作工程量非常庞大,我国城市河道数目异常繁多,水体总量也是非常巨大,而河道整治工作又是一项牵涉面非常广的工作,对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由于我国城市河道实际情况较为复杂,污染情况也是不尽相同,很难实施统一的整治标准和制定统一的整治方案。由于河道整治工作工程量非常大,需要投入的资金量非常大,很多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资金筹措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虽然主干河道治理的资金能够得到保证,但是来源基本是市政财政拨款或者是政府性贷款,资金筹措的渠道相对单一。这种情况下乡镇级别的河道整治工作资金筹措情况更是捉襟见肘,很多乡镇河道整治工作由于资金问题而出现力度和进度不统一的现象,进而导致整治工作整体效果的不理想。
河道整治工作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单位数目也是非常多,这就导致各个分部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保持步调一致,各个参与单位之间需要协调的工作较多,再加上天气变化的影响,这就导致河道整治工作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项目整体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难度较大。河道整治工作中,造成河道形态改变的人为因素很难得到有效的遏制。河道两岸的居民倾倒垃圾,工业生产单位倾倒工业垃圾以及人为设置河道障碍、侵占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河道整治工作的整体进度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这些现象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以短暂利益的牺牲换取长久利益的获得。
4 河道治理措施探讨
总体上,河道治理措施共有6 点:
1) 加强河道河堤的修筑,由于河堤在河水的冲刷作用下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进而破坏河道生态系统。
所以为了减少河堤原因而造成的河道淤积,加强河堤的修筑十分必要,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河道淤积的问题,为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 对于弯曲较多的河道或者是游荡型的河道,可以采取护岸控导的方式来防止河道形态发生改变。在河道发生弯曲的部分加强河堤的修筑,提高河堤的牢固性,保证河道能够维持既有的形状。
3) 对于已经发生过弯曲并且弯曲程度较大的河段,护岸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遏制凹岸坍塌的速度,但是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河道已经发生弯曲的事实。这时可以采用截弯取直的方法来治理,人为地将已经发生严重弯曲的河道改变成直线型的河道,这样发生坍塌的河道会在后修筑的堤岸保护下不再受到河水的侵蚀而发生坍塌。
4) 对于汊道很多的河道,在整治过程中一般采用堵塞汊道的方法。由于汊道的存在分散了河道的河水,使得原有的河道水量达不到原有的标准,对于河道的冲刷力度达不到原有的水平,这就会导致河道的淤积,将汊道堵塞能够恢复原有河道的河水流量,水流条件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5) 对于泄洪责任较大的河道,或者是有着航行要求的河道,在整治过程中可以采用浅滩疏浚的方法进行治理。运用机械挖掘或者是人力挖掘等方法将变窄的河道断面扩大,这样河道的泄洪能力和维持航行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6) 对于河道由于人为或者是自然的原因而形成的卡口要及时的进行拓宽或者直接进行改道,以保证河道具有良好的河水通过能力。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感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不禁发现原本美丽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面貌。河道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已经使得原本引以骄傲的河流变成了城市环境的伤痕,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和保护成为了当前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防洪;清障;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at the county level, made clear the river on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al measures, such as to speed up the small river levee constr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within dyed, intelligent de-siltation engineering building management after,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Management; Flood control; Repair;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多年来, 由于国家没有专项治理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也很少投入, 县级河流的治理只有依靠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解决, 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治理措施和治理力度严重缺乏, 导致县级河流汛期险情不断。 因此, 如何加强对全县中小河流治理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 河流治理的必要性
1.1是提高排涝标准的需要
灌云县纳入全省中小河流治理的8条河流,基本没有按五年一遇排涝标准配套整治,河道现状排水能力已不能满足全县排涝的需要,为此灌云县的县级河道急需按标准进行整治。
1.2是提升供水能力的需要
灌云县的县级河道,基本都是经五灌河入海,随着灌云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愈来愈大,急需治理的河道是临港产业区的主要供水河道,急需提高输水能力,以满足临港工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1.3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需求
过去由于对生态水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认识不足,广大企业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致使河道承接、容纳了大量的污水。河道内污染源的侵入加之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已经趋近于零,而河底淤泥不断释放分解 N、P 等营养盐,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功能脆弱且严重失衡。此类恶化的河水渗入地下,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
1.4是防洪保安的需求
水利设施作为基础产业,对群众的生活、生产起到保护、保障的作用,而目前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河道功能单一。因此,对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可有效解除河道沿岸县城、村户和重要工程设施的洪灾威胁,保护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沿河及县城的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
1.5 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建设,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系整治在注重防洪和水质等问题的前提下,更要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文面村的建设与繁荣。
2 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
2.1 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
由于中小河流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一般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掘、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2 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近年来,有关“两工”政策取消,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日趋减少,使中小河流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2.3 行洪断面相对不足
由于当时修筑堤防时间较早,考虑到土地等问题,形成堤距比较窄,小河流的行洪区相对狭小,近几年,并有人为违法设障的行为, 围堤种地、私自开荒种地、修筑鱼池、砂堆等现象发生,大大降低了行洪能力。
2.4 管理不到位,缺乏统一开发治理规划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河流资源无序利用,生态系统失调。其表现:一是流域植被差,河堤马道随意种植。二是河道现岸随意造林,挤占河床,阻水严重。三是河堤建筑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乱建乱搭码头现象仍比较严重,造成河道出现险工险段。
3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几项措施
3.1 加大河流中上游管理及植被恢复力度
一是协调林业、国土等部门联合行动制止开垦陡坡荒地等对植被的破坏行为;二是争取国家水土流失治理资金, 修建谷坊、 跌水等工程措施和栽植林木等非工程措施,保护水土,防治流失; 三是鼓励沿岸群众多植护岸林草,保护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上游山洪对河岸的破坏。
3.2 加快小河流堤防建设, 严格水利工程管理
一是抓住机遇, 积极争取国家及上级对小型河流治理投入, 建设和完善河流堤防及穿堤建筑物, 提供小河流防洪标准, 发挥水利工程整体防洪效益; 二是协调各乡镇、 村屯共同做好堤防及建筑物的管护, 使管护的工作形成村屯日常管理、 水务部门巡查的联合管理格局, 改变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的不利局面 ; 三是赋予承包河滩地农户在其承包地段管理堤防和举报违法行为人的义务, 并写入合同条款中, 否则视为违约; 四是在春季取土育秧和秋季挖蛤蟆等违法毁堤的高峰期, 加强管理, 随时巡查, 发现违法责任人, 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 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五是采取由农户出资种植和管理, 水务部门提供堤段, 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种植护堤林,解决管理和治理经费不足的矛盾, 并起到控制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保护堤防的作用。
3.3 河道内依法清障
清障整治内容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树木、高秆作物、养殖网箱、违章建筑、砂(石)堆、垃圾堆以及未经审批的涉河建设项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树障。这些人为障碍设施,侵占河道,挤压行洪断面,削弱了河道行洪能力,降低了行洪标准,危害性很大,尽管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但违反科学自然规律、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是最实质的根源。
3.4 严格管理行洪区, 取缔非法设障行为
一是清理不合理的使用土地,严禁私自开荒种地、围堤造地、占河修筑鱼池等人为设障的行为;二是对于已存在的人为设障,必须依法立即清除;三是不得改变土地的原有用途,对于乱占水工用地,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并责令其种草恢复植被;四是无堤段的区域,教育农民不要把农作物种到河边,这样避免会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3.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
对河道违法障碍,应当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的认识态度,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防洪保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三个关系,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形式,宣传《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和相关政策,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责令所有违章主体限期清除,否则予以处罚;同时,制定相应的地方规章,建立相应的机制,对河道滩地认真加以保护,给洪水以足够的出路。
3.6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依法做好开采河道资源费、排污费等各种政策性收费的征收工作,提高河道管理部门的自身生存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治河专项资金,并积极筹措市、县配套资金,搞好社会融资和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加强资金管理。
3.7 工程建后管理
工程完工后,需对水务、环保、农业、林业、国土等各行政主管部门及沿河各乡镇进行具体管理职责划分,对河道的防汛清淤、卫生保洁、排污整治、河岸景观绿化和设施维护等实施全面管理,建立日常检查考核和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加强对河道的保护,以充分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矫家河城区段;河道治理;生态治理。
城区河流是城市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城区河流的治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整体面貌和生态环境,在提倡“人水和谐”的今天,城区河流治理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新的要求。矫家河是流经龙口市城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因此,对矫家河城区段进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河流基本情况
矫家河是龙口市境内第一大河――黄水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龙口市南部祁家村一带,干流总长16km,流域面积24.88km2,河道平均宽度10m,流经龙口市东城区西部,是我市城区的重要排水河道,城区多半及整个东江工业园的雨、污水都排入其中。矫家河流域内河道窄而浅,属典型的雨源山溪性河流。暴雨强度大,洪峰持续时间短,河水暴涨暴落,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2 存在问题
2.1 达不到排涝要求
多年来,矫家河由于缺乏治理,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河道内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造成河道淤积,排水不畅;二是岸坡受到人为破坏、侵占,岸坡冲刷破坏严重,有些河段甚至没有岸坡,河道断面极不规则,安全隐患极大。随着新城区的建立,河道已经达不到十年一遇排涝标准。
2.2 生态环境恶化
沿河村庄垃圾均弃置于河道内,致使河道恶臭难闻,流域内水资源污染严重,给沿岸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3 治理必要性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趋严重,内涝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必然也不断增加,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已成为城市防洪建设中的紧迫任务。
现代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要求,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对矫家河城区段采取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对有效地改善矫家河生态环境,提高河道排水能力,建设新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遵循原则
矫家河流经龙口市城区,因此,对城区段进行治理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旧的模式,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河道排水规划满足于城镇总体规划的原则,做到既要局部服从整体,又要突出河道排水的重要性。
(2)河道治理以岸坡护砌为主要内容。
(3)坚持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相结合,遵循生态自然、人水相亲,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化环境的目的。
5 河道治理
5.1 工程设计标准
本次矫家河治理段经过龙口市城区,承担着龙口市城区排水任务,考虑其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黄水河矫家河支流段治理工程设计排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该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5.2 设计洪水
本次城区段河道各分区设计洪水分别采用实测暴雨法和暴雨等值线图法两种方法进行计算,流域内设计暴雨时程分配采用胶东半岛一小时雨型,汇流计算采用山东省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算。
通过对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确定采用实测暴雨法的计算成果作为本次初步设计的设计洪水。各分区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见下表:
矫家河各断面10年一遇设计洪水成果表
控制断面 单元名称 设计洪峰流量(m3/s)
牟黄公路至府北一路桥 1、二官道桥上口 38.2
2、府北一路桥上口 51.0
3、府北一路桥下口 24.8
二官道下游左岸支流 4、支流入干流口 11.8
府北一路至松韵小区北 5、松韵小区北 29.3
分流段 6、府北一路桥至龙门小区 26.2
5.3 断面设计
为了使矫家河治理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按照龙口市新城区规划,本次河道治理,部分河段维持原河道走向不变,河道断面清扩,其余部分将原河道进行改道、分流,按新城区规划的河道走向,改变原河道方向,以期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根据实际地形和城市排水要求,本次治理段河道包含两种断面形式:矩形断面、梯形断面。
矩形断面为浆砌石直墙,方块石镶面,块石填腹,基础为浆砌块石,压顶为C20混凝土预制块,墙后间隔10m设排水反滤体,上下共两排,三级反滤由外向内为中石子、小石子、粗砂,排水管为φ50塑料管,间隔15m设沉降缝。
梯形断面岸坡护砌采用干砌方块石,护砌坡比1:2,护坡石下设碎石垫层和一层规格200g/m2的土工布,土工布下为砂垫层,基础为浆砌块石,护坡顶为浆砌块石齿墙,压顶为C20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压顶后设0.6m平台,按1:2.5放坡至岸顶。岸坡护砌以上部分坡比1:2.5,为生态混凝土护坡,撒适宜本地生长的草种。
河道断面形式及要素见下表:
河道断面形式及要素统计表
桩号 比降 断面形式 河底宽(m) 岸顶高(m) 护砌标准
0+000~0+350 6.5‰ 矩形 5 34.32~35.6 浆砌方块石
0+350~0+572 5.6‰ 梯形 4 32.9~34.32 干砌方块石
0+572~1+387 4‰ 梯形 6 29.1~32.9 干砌方块石
1+387~2+195 3‰ 梯形 8 26.5~29.1 干砌方块石
2+195~3+150 1.6‰ 梯形 6 26~26.5 干砌方块石
3+150~4+505 1.6‰ 矩形 6 24.19~26.36 浆砌方块石
分流段0+000~0+295 2.2‰ 梯形 4 26.43~27.07 干砌方块石
6 生态治理
6.1 治理目标
在“玉带绕城,清流迎翠”的主题理念下,将整治与城市滨水区域开发、景观设计有机融合,以河道整治带动新城的建设,创造出现代都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城市生态景观滨水岸线,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提升龙口新城的城市形象。具体而言将达到以下目标:
生态规划目标――建立连续型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创造清澈透明的水流、水道及岸边动植物生息的绿地,建立矫家河生态廊道,发挥矫家河在城市生态体系中的作用。
景观规划目标――通过连续的滨水步道串联面向河道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绿地景观,水域与滨水活动空间充分交融,形成多层次的水绿景观效果。
城市规划目标――释放矫家河及沿河滨水地区的潜能,沟通水道与相临社区,引导周边地区的开放模式,打造城市水客厅。
6.2 景观分区规划
整个用地功能以城市开放绿地为主,并在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现代都市精神、防洪治涝、娱乐休闲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根据河道周边城市规划的区域特点,河道景观规划分为三个设计区段,分别为:魅力城市段、活力城市段和文化城市段。
1、魅力城市段:提升周边社区的景观品质,做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2、活力城市段:结合自然环境,创造面向河道的繁华热闹的街区面貌,展现城市的现代活力。
3、文化城市段:引导轴线景观,融入历史文化,形成新城绿轴末端的完美景观节点。
7 结束语
对矫家河进行改造,使其形成四季分明、林相丰富、多彩多变、亲水亲绿的现代城市滨水风光带,建成集市民休闲、活动、交流、健身、水上娱乐等活动于一体的重要绿色生态景观长廊,为河流赋予了更加强劲的生命力,为城市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河湖 生态 理念 护岸 净化 目标
一、当前城市河湖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大城市城区河湖长期没有得到系统治理,导致河道过窄、淤积严重、防洪标准低、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不少河湖都已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城市景观。也成为广大市民的一块“心病”。
二、河湖整治的必要性
为遵循“健康、安全、活力、发展”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即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衡量标准;生态安全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不受生态破坏影响的保障程度,其中潜在的生态安全格局十分关键;健康、安全的生态城市是充满活力的,提高活力水平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即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河湖整治有其必要性:1)防洪排涝要求:年年暴雨洪水的危害,现状河道护岸护砌不完整,河道淤积,部分河道被侵占现象严重,影响了汛期排涝通畅,遇暴雨时,极易积涝成灾。2)水质环境日趋恶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区不断扩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道,使河湖水质日趋恶化。3)居民生活的要求:河道穿过居民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脏、乱、差的河道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让居民生活在碧水绿茵的环境下已是目前各地政府逐渐重视的问题。
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理念,河湖应充分体现山水城市和江南水乡的文化特点,与文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为现代化城市生活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场所。
我们迫切需要实施“水利进城”的“亲水战略”,逐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构建市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激发城市生态系统活力,培育城市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河湖护岸形式的选用
根据华南、华东各城市及西方国家河道护岸成功案例,这里对一些河湖护岸形式有如下详叙。
从护岸护坡形式来讲,有直立式、斜坡式及复式等河道护岸形式。前者又叫挡墙护岸,后两者也称开敞式护岸。
首先讲讲直立式护岸。挡墙形式有历史悠久的干砌石和浆砌石重力式挡墙、混凝土成形的扶壁式及悬臂式挡墙、有日本用竹木制成的笼式挡墙、西方国家现在盛行的蜂巢挡墙等。各种形式的挡墙主要优缺点如下:
结 构
生态效应
透水性
柔韧性
抗冲刷
稳定性
抗 拉
施 工
造 价
浆砌石墙
一般
差
差
一般
一般
差
一般
较低
干砌石墙
好
一般
差
差
差
最差
方便
最低
混凝土墙
差
最差
最差
好
一般
较好
复杂
高
蜂巢挡墙
好
好
好
一般
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