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实验的优势

动物实验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实验的优势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第1篇

1、蜡梅。梅花一般都是春天的时候才会开放的。但在梅花家族中也有一些例外,那就是腊梅树,腊梅的梅花和其他梅花相比较之后,你会发现,它们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只有在严寒的冬天的时候才能看到的腊梅的花朵,而且还是基本都是开在严冬腊月的时候,所以它才会被人们起名字叫做“腊梅”。它的花瓣看上去是蜡黄腊黄的,所以有人把它叫做黄梅花。

2、一品红。又叫做圣诞花,是圣诞节大家家里拿来当摆饰的一种木本植物。它原本是来自于墨西哥的某种变色形植物。它的高度一般是在六十厘米到三米之间,如果我们拿它的树干的高度和其它树做对比的话,可能会觉得它很矮小,因为看上去是要比其它树矮上很多。而且,它鲜红的颜色很鲜艳,看上去令人感觉十分美丽,特别适合我们种在家里以供日常观赏。

3、山茶花。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到的时候会不会误以为是一种花或者是茶呢?其实并不是,它其实也是树,它是属于山茶科的一类灌木。它的外表看上去大概在8到9米之间,枝叶细嫩而不会有毛,我们要是想要欣赏到它的美丽的话,可以选在一月到四月的时候去看,因为它的花期正好是在那个时候。

(来源:文章屋网 )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动画;导引体验式;自由落体运动

一、理论根据

1.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好直观形象观察与抽象思维加工的关系.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定量与定性相分离等问题,是今后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当首先考虑使用合适的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恰当的物理情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技术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把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把当代最新的科技联系起来;利用生动的画面和动画设计去渗透科学、社会、技术的思想.

2.“导引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参与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自从有了电教信息技术,教师就有了创造不同的情景的可能性,通过交互的形式让课堂告别干瘪与无味: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学生还在云里雾里的低效学习情景.通过电视画面的重现,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种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多媒体完成课内探究的“导引”作用的有效性

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动画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其逼真的画面和生动的交互式体现,可以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能使学生迅速的进入问题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通过动画演示牛顿的苹果树体现的问题是:苹果的下落比树叶的下落快,是因为苹果的重力比树叶大吗?一个图片加上一副动画在很短的时间里告诉了学生很大的信息量,启发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再举一个例子: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探究实验中,学生通过计时器和纸带测量、判断重锤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于该试验过程较复杂,注意的问题较多而且用到的推论公式 学生难以理解运用,所以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完成实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利用flas频闪照片的生动生成,利用准确的实验数据定量的得出 ,帮助学生思考认识重锤自由落体运动,启发学生完成实验,并且有的放矢进行数据测量进而得出实验的结论,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再现,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可见,利用多媒体电教教学手段,能有效的扩大实验效果,体现主题思想,突出重点难点,现象便于观察,一蹴而就,省时高效.

2.多媒体为课堂创设情景,帮助教师完成“体验式”课堂教学

“体验式”课堂教学注重教师创造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素材,所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将所有的素材进行整合是个可缺少的过程.鉴于学校的教学资源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利用多媒体可以生成模拟实验过程一遍一遍的让学生观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实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构成物理模型,利用现有的模型灵活的处理物理问题.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空气阻力的影响时,可以通过课件对比相同的纸片在受到不同风力作用下的运动的状况,既可以体现水平方向的偏离,也可以体现竖直方向下落的快慢.另外关于航天员的跳伞下落运动,利用视频播放航天员跳伞的过程,生动的体现了空气阻力的影响效果.

三、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的整合作用指导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异常重要.多媒体演示的过程再好,实验的数据再准确,数据分析的再合理,但是它体现的仍然是方法,对我们仅仅是很好的指导不能代表实际的研究过程.所以不能把高中物理实验都用多媒体演示而忽视实验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自由落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本着,多媒体帮助师生更快更合理的完成探究实验,例如,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处理等.

2.充分体现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避免过多的利用多媒体完成教学

因为多媒体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的特点,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但是教材的主干内容离不开教师的分析和板书的体现.我们在利用多媒体过程中必需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完成知识的传承、理解和运用,避免课堂上过量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整的板书设计非常重要,落体规律的总结需要教师的逻辑性推理,精讲点拨的处理需要教师将完整的计算过程一步一步的帮助学生完成,而不是让学生看看结果就结束了.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汽车再制造;不确定性;鲁棒优化

对于汽车再制造企业,物流网络中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废旧汽车回收数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再制造产品需求等的不确定性。

一、不确定性模型的选择

根据决策者对不确定性参数信息的掌握程度,分为风险型和完全不确定型。风险型是指无法确知参数的未来状态,但各种状态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完全不确定型是指参数状态和概率分布均为未知。风险型使用随机规划,完全不确定型用鲁棒优化和模糊规划。

不确定性优化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随机规划(stochastic programming)、鲁棒优化(robust optimization)和模糊规划(fuzzy programming).

1.随机规划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使用概率分布函数来描述,分为随机线性规划和随机非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有三种:

(1)期望值模型。对于随机变量取数学期望值,把随机规划转化为一个确定性的数学规划模型。

(2)概率约束规划问题。主要针对只在约束条件中含有随机变量,且必须在观测到随机变量实现之前做出决策的情况。可以不满足约束条件,但应使约束条件成立的概率不小于某一置信水平。

(3)有补偿的二级随机规划。第一级是主问题,在观测到随机变量取值之前进行优化,然后将优化解送往第二级子问题。第二级接收第一级的优化解,在观测到随机变量的取值之后进行优化,然后利用优化结果对第一级进行约束限制

2.鲁棒优化。概率分布函数未知,不确定性参数使用离散的情景或连续的区间范围来进行描述,其目的是找到一个近似最优解,使它对任意的不确定性参数观测值不敏感。借助于田口质量方的内涵和思想,应用于设计再制造物流网络,将能有效地解决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高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方案的可行性。它有三种模型:

(1)遗憾模型。情景的“遗憾值”使用可行的目标函数值与情景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之差来度量。

(2)差异模型。使用标准差、方差以及其它度量方法来控制可行解目标函数值的分布,其目标是最小化平均成本或最大化平均收益,减小不同情景目标函数值间的差异,它假定风险是对称分布的,属于非线性规划模型。

(3)偏好模型

3.模糊规划。系统参数是模糊的,而不是精确的数据。它的分布函数未知,需要通过专家知识和经验建立隶属函数。模糊规划包括建立含有模糊参数的机会约束规划和机会多目标规划以及机会约束目标规划等,可利用基于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给出最优解。但因模糊隶属函数需要人为地规定,尤其是在专家知识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客观地描述不确定性因素又比较困难而且不明确。

在对于再制造物流网络设计的研究中,很多国内外的文献在建立模型时,假设可回收产品的数量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量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分布函数已知,服从泊松分布。这是建立在对于数据的长期观测的基础之上,而且在再制造的运作相对比较成熟的基础之上。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的汽车再制造业发展处于初期,对于再制造产品,消费者信心不足,对于产品的需求量不足,整个市场发展不成熟,所以在需求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并不稳定,具有任意性,而且由于数据的不足,也无法得出它的分布函数。

中国的消费习惯与国外不同,对于报废汽车,中国消费者在很多情况下,要么是不能开了根本不能动了才报废。要么是接近报废的时候,赶快卖掉,卖到偏远地区,所以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量方面的分布函数也很难观测到。随机规划模型建立的基础是不确定性因素的分布函数已知,因此随机规划模型具有不适应性。

模糊规划模型可以用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分布函数未知的情况,但要通过专家知识和经验建立隶属函数。在中国,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刚起步,在再制造网络构建方面的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不足以客观地描述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不能明确地给出关于回收数量、回收时间、回收质量和需求数量等不确定因素的模糊隶属函数。

选择鲁棒优化模型对再制造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它可以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分布函数未知、不需要专家的参与的情况下,得出最优解,使网络具有稳定性。

二、模型的建立

再制造物流网络中不确定性来源:回收数量,需求量,再制造率,回收时间。处理时间的不确定性的方法如下:时间方面上的不确定因素,不仅包括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而且包括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回收中心和拆卸中心对废旧产品处理的作业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分销中心配送时间的不确定性。在设计再制造网络时,需要考虑时间的不确定性,提高回收效率、配送效率、运作效率等,以减少回收所需要的时间,及时满足顾客需求,目标函数为流通时间最小化。

1.建立时间为随机变量的模型

模型假设: (1)回收中心对废旧汽车的回收需要一定的时间,且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2)分销中心对再制造零部件的配送时间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3)回收中心和拆卸中心对废旧汽车和零部件的处理时间分别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符合说明:I:回收中心待选地集合,i∈{1,2,……,I}

J:拆卸中心待选地集合,j∈{1,2,……,J}

K:再制造厂/中心待选地集合,k∈{1,2,……,K}

L:分销中心待选地集合,l∈{1,2,……,L}

S:已知的消费区域,s∈{1,2,……,S}

yi:0-1变量,表示是否在i地开设回收中心,0表示不开,1表示开设

yj:0-1变量,表示是否在j地开设拆卸中心,0表示不开,1表示开设

yk:0-1变量,表示是否在k地再制造中心,0表示不开,1表示开设

yl:0-1变量,表示是否在l地开设分销中心,0表示不开,1表示开设

xij:回收中心i运往拆卸中心j的废旧汽车数量(辆)

xjk:拆卸中心j运往再制造中心k的发动机数量(台)

xkl:再制造中心k运往分销中心l的再制造发动机数量(台)

xls;分销中心l运往消费区域s的再制造发动机数量(台)

xsi:消费区域s运往回收中心l的废旧汽车数量(辆)

参数:

Ti:回收中心处理一辆废旧汽车所需的时间

Tj:拆卸中心处理回收单位零部件所需的时间

Tsi:从消费区域到回收中心所需的运输时间

Tij:回收中心到拆卸中心的运输时间

Tjk:拆卸中心到再制造厂的运输时间

Tkl:再制造厂到分销中心的运输时间

Tls:分销中心到零售点的配送时间

Ts:零售点对配送时间的要求

Cs:零售点的配送时间要求未得到满足的违约成本,其与超出时间成正比

其中:As:表示消费区域 的废旧汽车可回收数量,为随机变量

Ds:表示消费区域s对再制造产品的需求量,为随机变量

?茁:废旧汽车的可再制造率,为随机变量

注:其他参数和决策变量的符号说明同初步模型

此时,共有两个目标函数,为双目标优化模型。因此将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整合,引入权重?琢,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权重系数的确定是决策者根据企业的战略,自身的经验和偏好制定的。因此,引入权重系数后,模型如下:

3.建立鲁棒优化模型。它无需已知各种情景发生的概率,而是列举所以可能发生的情景,并找出一个与每种情景在确定性环境下的“最优解”相近的稳健解。鲁棒优化设计:对于不确定性参数的实现利用情景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法。

(1)情景分析法。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未知,描述几种

可能的未来情景,通常在乐观情形、正常情形、悲观情形下

的分析

(2)蒙特卡洛法。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已知,使用一

系列随机数来近似解决问题,通过寻找一个概率统计的相似体并用实验取样过程来获得该近似体的近似解,分为仿真和取样在本模型中,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未知,因此我们采用情景分析法来观察对这些不确定性参数实现后可能出现的数值。列举所有可能发生的情景,无需假设已知每种情景的发生概率,并找出一个与每种情景在确定性环境下的“最优解”相近的稳健解,它的目标就是减小偏差。模型的建立:

对于每个给定的情景s,模型参数是确定的,此时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属于常见的确定性优化问题,用Zs表示s情景在确定性环境下的最优目标函数值,用Rs表示s情景下的稳健目标函数值,Zs与Rs的差值为偏差即绝对遗憾值,若决策变量x是对于所有确定性优化函数的一组可行解,该可行解对于的稳健目标函数值为Rs,当且仅当{Rs-Zs}达到最小值时,称x为再制造网络设计的鲁棒解。

对适用于汽车再制造物流网络优化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探讨,而国内的文献主要是集中于静态的整数规划模型,因此本文的探讨也为模型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弥补了国内文献研究的不足。鲁棒优化模型更具稳定性,与实际更加贴近,对实际更具理论指导性。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动物科学专业 整合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16-02

实验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本专业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品质的重要途径。随着当前动物科学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应用,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畜牧教育体系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例如,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占主流;学科间实验课程的脱节、内容重复;小而不全的教学实验室,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如何优化整合、改革挖潜、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与新世纪相适应的高素质畜牧人才,是当前畜牧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优化整合的指导思想

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以二级学科课程系统设置实验内容的框框,以技能分类模式设置实验课程,在现有的实验课程内容中寻找那些最基本的、最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且使之结构化,突出查找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构建和创新而学会学习。具体选择实验内容时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给学生创造动手、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验证性实验要少而精,避免低水平的内容重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应该有所增加,即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探究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实验内容,紧跟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尽可能地将科研成果和新研究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具有先进性、方向性、代表性。总之,实验课程内容改革应坚持“三少三多”的原则,即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演示性实验、多操作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

二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主要目标

1.删繁减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精心挑选、组织、优化、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形成规范、系统、完整的实验教学内容课程。创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遗传育种理论到生产实践的整体、系统、连贯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创设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开放必要的合理的单科性操作实验,以培养学生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2.共享资源,减少浪费和重复投资

将分散设置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实验室进行结构与资产重组、合并,解决小而全及小而不全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的问题,改变一个实验室只为一门课程服务的分散设置模式,以学科、学科群及新的专业调整为目标,组建结构完整、功能齐全、集中管理、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实施

1.不同课程间实验内容优化与整合

以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作为基础,建立普通生物学(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可使本门课程自成体系,摆脱附属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避免各学科内容的重复,如动物生物化学课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与家畜育种学家鸡肝脏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遗传学动物组织中DNA的制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紫外吸收法测定DNA含量等。既要体现删繁旧减一些简单、验证性的实验项目,保留经典的、基础性的实验,又需要增设综合程度较强、实验技术项目覆盖性较好的一些实验内容,有效地使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课程基本理论与实验融为一体,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内容设置编排顺序应遵循由基本操作技术到综合利用技术,直至进行自觉、主动地利用实验技术(即实验设计)的规律。在删除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及验证性项目的基础上,对各大类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改变“各讲各的理、各做各的实验,相互交叉、渗透不足”的局面。在集中组织能力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总结教学实验工作经验,通过精简、整合、集中等形式,对普通生物学课程内容结构及学时进行了重新整合,力求在学科专业、内容设置、实验项目等问题上既要体现跨学科、交叉渗透的特色,又要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2.不同实验项目的整合优化与整合

要通过改造传统项目,更新内容,适当增设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对实验项目进行科学重组,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层次化、系列化,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与畜牧生产实际相衔接。在实验教学中优化整合实验内容,尽量减少实验个数,将一些用到相同仪器设备、相同材料、相同方法的实验整合起来,合理安排实验,如动物学课程实验中的蛔虫、环毛蚓与蝗虫和螯虾等合起来进行比较,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此方法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为避免重复把显微镜在实验之初结合动物标本的观察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把一些以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为主,材料不同的实验精简或整合,如动物生理学课程实验中血压的神经调节与尿生成调节这两个一起上,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节约了经费开支。

3.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的实验优化与整合

要想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起到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现行教材非常熟悉,掌握知识的层次性;其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充分了解。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在课前一定要将课本中的实验认真细致地做几次,然后广开思路,从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从实验整体上分析实验的成功率如何,哪些因素或环节最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实验过程中安全与否,有没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验所花费的时间是否适宜;实验教学效果如何;演示的实验能见度是否符合要求;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便于解释或说明问题;装置是否简易;操作是否方便;药品使用是否合理等。并且要在实验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思考的余地留给学生,请学生多侧面地去寻找实验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实验,并且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在动物遗传学课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实验室及器材的清洗与消毒”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制备”实现有机整合,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的准备,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标来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四 结束语

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消除了学科间实验课程的脱节,避免了教学实验室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资源浪费,增开了设计性与探究性试验;将“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实验教学主体,以实践为主线”教学体系,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但要将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中去,并最终应用于课程教学,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希望本文呈现的思考和总结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类似的学科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梅桂.高师生物学实验课程整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无损伤诊断指标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3—0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swimming athletes’ training,four kinds of non— injury detection methods were selected to verify them(heart function tests, immunoglobulin A saliva test, follow—up observation of coaches and athletes self—diagnosis).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se indicators can better reflect the young swimmers before the competition.The ultimate aim is to make reasonabl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program to develop positive and effective restoration measures.

Key words:young swimmers;pre—competition training;indicators of non—injury diagnosis

由于游泳运动的训练环境和运动方式的特殊性,给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小,又受到训练条件、经费等限制,一些有损伤的测试和花费太大的诊断指标并不适合,难以在青少年游泳训练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本研究在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特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比较、筛选了4种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验证。指标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客观指标,本研究选择了心功能测试、唾液免疫球蛋白A测试和教练员的跟踪

收稿日期:2011—09—16

作者简介:严蓓(1978— ),女,浙江慈溪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游泳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1.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二系,浙江 杭州 310032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China;2.Zhejiang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Hangzhou 310032, China

观察三项指标。二是主观指标,即运动员本身的各种感觉、知觉。本研究选择了运动员的自我诊断,包括疲劳感自我评分、睡眠质量诊断和比赛技术、战术诊断。依据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测试对象、测试指标和训练负荷三者的内在联系,最终目的是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计划和制定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表现。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游泳队二线运动员8名,其中男3人,女5人;年龄为10~13岁;运动等级为一级4人、二级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在比赛现场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面向全国20个省市的100名优秀游泳教练员、450名优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本研究问卷采用以封闭式问卷调查为主,开放式问卷调查为辅的问卷调查方法。

1.2.2 实验法

1.2.2.1 被试

浙江省游泳队二线重点运动员8名,进行赛前训练无损伤诊断的个案追踪研究。

1.2.2.2 心功能跟踪测试

根据动态机能指标30次/30秒蹲起的心率变化数据(心功能指数),跟踪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每周六上午进行30次/30秒的蹲起测试。受试运动员佩戴芬兰产polar—s810心率表遥测心率。受试运动员静坐5分钟,然后测量15秒相对安静时稳定的脉率,再换算成1分钟脉率(P1);以1秒钟1次的节律做30次蹲起(共30秒);并测量运动后15秒即刻脉率,再换算成1分钟脉率(P2);休息1分钟后再测15秒脉率并换算成1分钟脉率(P3)。按公式计算心功能指数:

K=(P1+P2+P3)—20010

1.2.2.3 唾液免疫球蛋白A测试

某次省比赛前12周开始,每两周进行一次唾液标本采集,要求晨起后空腹到医务室采集唾液,利用自制唾液采集器进行5分钟唾液无刺激自分泌采集,然后根据刻度读数记录5分钟唾液流量,记录流量后,立即转移至2 ml EP管放至—20℃保存,待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

1.2.3 观察法

观摩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和比赛表现,与教练进行交流。采用现场文字记录、录音和拍摄等方法。实物资料:收集赛前训练计划、比赛总结、训练日记、训练和比赛的成绩等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3对问卷调查数据,个案研究等数据(实验数据、训练计划、比赛成绩、负荷等内容)进行定量分析。

2 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