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学概论

行政学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学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学概论

行政学概论范文第1篇

讲授法作为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任何一门课程当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它能够最直接、最高效、最系统的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它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会让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讲授法也要改革、创新。首先,教师要将知识点的脉络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清。其次,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条理清晰,全面周密,逻辑性强。同时,还要兼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讲解的生动,具有感染力和启发力。最后,要让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讲授过程中,要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法结束后,辅以相应的练习将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沟通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就是知识,信息就是力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因主要有:

(1)传统的教学大多以书本为主要内容,但是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大,单纯的学习书本上的案例和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所以,网络带给我们很多的便利资源,我们可以在课堂随时连接网络,讲解最新、最热点的问题。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PPT,更直观、生动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弥补了以前书本教学的单调和枯燥。

(2)好的教学必须是和学生融为一体的,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思想,有的放矢的授课。教师可以开通教学微博,在课下和学生随时的保持互动和交流。

三、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行政管理学的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除了讲授法之外,必须辅以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多角度分析、考虑,不给出标准答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并给予学生肯定,从而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辩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行政管理的实用性特别强,它的重点在于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社会公共问题。这一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行政管理的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案例库,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最好能够选取一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单位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要通过案例讲解,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课堂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表现与学生的总评成绩结合起来,以此来作为学生课堂发言的动力。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作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用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过后,总结整理阶段不可或缺。教师要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整理,并列出相关的专业知识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掌握书本上要求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可以就案例进行小组讨论,选取最优方案,丰富案例库,也便于教师保存归档,以便学生日后参考使用。

3.角色模拟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明确根据情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选定场所,准备道具,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同时要将教学计划提前通知学生,分配好角色,让学生有所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表演起来也能游刃有余,并有所提高。其次,是行政管理情景开展阶段,它是角色模拟法教学中的中心环节,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做好记录,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角色的扮演。最后,总结评估阶段,教师要对模拟的效果进行点评,指出模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指导。该阶段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行政管理实践经验,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客观了解教学效果,为后面的课程设计积累一定的经验。

四、加强案例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以实际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内容与实际密切相连,通过课前预习、分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分析报告、写作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法更关注复杂的社会现实,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一般没有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要使学生尽快了解行政管理实践,并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依靠书本学习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案例实践。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同搜集案例,筛选案例,在搜集的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选取那些内容丰富、代表性强,与现实联系的较为紧密的案例,实际在案例筛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案例分析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开展多种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安排学生实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但我们认为,其他形式的合作也很重要。例如,我们的老师可以带队到实习基地去和企业的教师公共指导学生实践,也可以聘请企业的领导到学校担任兼职的副教授,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开展科技攻关与项目申报。另外,也可以经常的安排一些学术讲座与座谈会,增加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当然,最主要的我们可以安排有针对性的课堂实践,比如会务安排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某政府机关去参观会场布置、会务接待等。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考察和见习方式来了解行政管理的实际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外在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多看、多听和多问,通过主观感受,对行政管理及其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这一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行政管理的概貌,包括行政管理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特定政策的演变过程等。

行政学概论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扩招以及教育大众化给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法学教育而言,科学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在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之后,教学方法自然就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时,首先,我们必须对教学方法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中的价值予以确定,理性看待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方法实施的现状,最终探究出适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中的价值

方法,古代指量度方形的法则,《墨子·天志中》提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合以及有机统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是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老师在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帮助者,学生才是主动的建构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按照高等教育学的普遍解释,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怎样把列举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少分析能力、发展能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因此,对法学本科教育而言,科学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意义特别重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高校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中唯一一门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且其教学内容、相关概念、涉及的法律规范都非常的多,且不存在一部统一的法典,因此,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而言,其教与学的难度均比较大。在国外法学院教学中,这种教学的困难也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教授认为,“行政法始终是被认为是最为烦闷的课程,而学生也是对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最为缺乏头绪的”。这些由学科本身的因素导致的困难都是非常难以克服的。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寄希望于寻求良好的教学方法来破解其中教与学的困境。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教师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或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一)对于实践教学的关注仍然不够

虽然各个学校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但是,这种重视程度只停留在表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严重失调。比如,根据笔者所在校的法学本科培养方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课时只有51课时,而实践教学也仅仅6课时,有些实践环节如果认真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心血的,但给老师的课时量却很少,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教师的实际工作来说,对实践教学的关注也是不够的,没有认真研究不同实践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作用,经常流于形式;从学生来说,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不高,很多实践环节都没有认真去做,最后交一份报告了事。

(二)教学方法单一,使用随意,教学效果不佳

就目前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并没有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选择,整合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要么只用“讲授法”一堂课从头讲到尾;要么从头问到尾;要么一律采取讨论式教学,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单一的教学方式的使用,使得课堂缺乏一种凝聚力,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反而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在使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很随意,并没有考虑到主题或者教学目标的实现,仅仅只是为了体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这样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可能并不适合这个主题或者就是一个形式,根本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卫·爱尔坎德(David Elkind)教授曾通过大量的教改实践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已不能满足现实的法学教学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团,当今法学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发挥。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一)坚持的原则

第一,教学方式多元化原则。应该摈弃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应该说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就比如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阐述法律概念、法律规则,让学生能够收获系统的知识,但是其屡遭诟病。其实质问题不在于这种方法自身,而是具体的操作运用是否恰当。

第二,从实际出发原则。这个实际一方面是指任何新的教学方法的引进和使用都不能脱离实际,要做好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衔接,而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等方面,使之为其服务。

(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方法的具体使用

第一,讲授式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以概念的讲解、理论的灌输和法律条文的阐释为主,虽然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弊端,但在法学本科教育中,需要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为了克服其弊端,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按照教学目的的需要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事先布置讨论议题,让学生组织材料,充分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授课教师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持人的教师在讨论中应当尽量地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而扩展学生的思维。讨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一起讨论,但是要注意控制整个过程,比如学生跑题了就要将之引导回主题,或者在讨论中出现了争议比较大的观点,教师要适时介入进行评析,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提示和引导,对于某些偏激的观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行政学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政职业能力 培养现状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王勇(1978-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行政职业能力。(陕西 西安 71004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69-03

当今中国面临着巨大社会结构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政府必须提高行政效率,在加强各级公务人员素质及能力培养的同时,国家设置专门且系统的考试科目(公务员考试设置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考查《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选拔具有较高行政职业能力的人才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化。对此,承担为国家培养人才任务的各级高校应当审时度势,加强教学改革,建立有效的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来满足这种需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

能力的含义十分广泛,马克思曾说过“能力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包括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业务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从事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也各不相同,从事行政类职务的能力称为行政职业能力,这里的行政职务广义上不仅指各级行政机关职务还包括司法、立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涉及行政事务的职务,从事这些行政职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致的。我国关于行政职业能力的介绍最早见诸与《新唐书.选举志下》,“记载有选官择人之法曰:‘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虽然表述不一样,但本质上现代与古代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仪容仪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行政职业能力的基础,行政职业对于身体要求较高,因为只有具备了较为强壮的身体,才能满足繁重脑力劳动的需要,为高效获取、加工、表达信息打下基础。同时,公务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庄重的仪容仪表直接体现了国家公务人员应有的素质及修养。其次,快速、准确的文字阅读与数据分析能力。从事行政职业必然每天与大量的信息打交道,而信息主要以文字与数据为主要载体,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海量信息中归纳总结出重要内容是行政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能力具备与否决定了公务人员能否高效地完成日常公务。再次。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这是行政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分为单向的书面表述能力和双向的沟通能力,书面表述能力必须熟练掌握公务行文规则,双向沟通能力则要掌握一定的访谈技巧,需要具备心理学、礼仪学、演讲学、公文写作常识等基础知识。最后,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发散的创造思维方式。高效的思维方式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的核心,只有具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进行高效的总结,发现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及变化规律,使表达沟通更加有效和具有说服力。同时,发散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独立的头脑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的眼光与意识,这也是最应该注重培养的行政职业能力。

二、当今我国高校教学中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

我国高校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与核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政府所需要的大量行政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高校教学部门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也没有得到积极的研究与构建。

(一)缺乏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统一培养目标

行政职业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极强专业性的能力,虽然各类高校都强调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目标,但都很少从行政职业能力所特有的专业角度设置统一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笔者所在的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尽管涉及行政职业的专业众多,但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就丧失了使学生接受成系统的行政职业能力训练的基础。培养目标的设立关系整个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其他专业目标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即使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单独设立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应当将其融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中,将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活动与各个专业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增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扩展学生就业途径。

(二)“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比较单一

设置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根据能力的具体要求来合理设置课程,才可以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行政职业能力课程,但体系比较落后,一般都是参照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考试科目来设置课程,如《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简单和落后,应从行政职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对于能力的要求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设置,全面体现行政职业能力的特点与具体要求。

(三)“行政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尚不成熟

行政职业涉及面广,专业较多,学生素质高低不齐。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行政职业能力的教学需要。根据笔者调查,行政职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依旧局限在传统的依照课本进行课堂讲授的方法上,很难激起学生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仅靠单个老师是不行的,必须集思广益,做好充分的课前与课后调查,有针对性地了解所授专业特点及学生情况后,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行政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一)专业性是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立足点

笔者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培养应立足于高校的专业特点,根据高校自身专业设置及学生的需要来考虑该问题。对于一些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应加强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我校属于警察政法类职业院校,其行政管理、司法警务、狱政、行政执法、法律事务、文秘等行政相关类专业都开设了行政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这种有针对性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对此应该鼓励与支持。

(二)学科互促是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尽管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表述不同,但其根本都是追求素质教育,目标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通过行政职业能力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改善思维方式,提高认知、思考能力,同时掌握这些能力可以改善本专业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专业素质与技能。比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沟通谈话技巧后,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予以运用,法律事务专业学生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与当事人沟通,狱政管理专业学生要考虑如何教育改造罪犯,治安管理专业学生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进行现场案情询问等。同时,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需求,加深对于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改善教学环节,提升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水平。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增强专业能力,专业学习也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构想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从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及具体体现来看可以将其课程设置为以下几部分:

1.“速读训练课程”的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片段阅读部分与《申论》中材料阅读考查考生能否具有对文字资料所提供的主要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理解并归纳总结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设置“速度训练课”来教授学生的速度技巧,利用历年真题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该技能与本专业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与行政职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2.“简单统计训练课程”的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资料分析部分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文字资料、统计图表准确提炼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其在“量”“率”术语背后所体现的复杂关系及能否准确研判事物变化趋势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统计学常识,所以设置以简单统计学常识为内容的课程来训练效果较好。同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相关内容来训练自己运用统计学知识研判专业领域内事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3.“推理能力训练课程”的设置。推理能力是职业教育对学生要求的能力之一,即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对自然或社会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推理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的核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都在考查该项能力,数字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在考查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学生必须掌握归纳演绎的基本推理规则,通过真题训练大脑思维,提高其活跃度,使脑部得到充分的锻炼。

4.“心理及政务礼仪、演讲训练课程”设置。心理学研究揭示,不良的心境会影响逻辑推理的速度和准确程度。失控的狂欢、暴怒与痛哭,持续的忧郁、烦恼与恐惧,都会对推理产生不良影响。应通过心理学知识来训练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面对疑难、突发问题及在陌生场合下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使学生保持平静、轻松的情绪和心境,提高自己逻辑推理的水平和质量。政务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政务礼仪通常指“公务员在行使自己职责时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政务礼仪的目的是促使公务员更好履行自己职责”,该项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庄重的姿态和良好的气质,从而较好地完成沟通与交流。演讲的训练则可以训练学生流畅的外在表达能力,并与专业相结合,为从事行政职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5.“公文写作课程”的设置。《申论》主要考查文字表述能力,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对于公文常用规范模式的掌握。笔者认为该部分可以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来进行训练。

(四)行政职业能力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实现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高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充分结合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能力。

1.学习激励机制的设计。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强调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而如何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首先,功利性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激励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不必讳言,公务员职业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稳定的收入是刺激学生进行学习的功利性动机。笔者在讲授该课程前会明确学好该门课程所能带来的利益,从而使学生获得兴奋感与进取欲。其次,由于有部分学生并不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在功利性之外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个人能力。笔者通过王阳明“学以致用”理论的典故使学生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在当今社会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使单纯的知识积累丧失了原先的重要意义,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智慧。通过自我完善与成功的激励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分组互动来激起学生思考与表现欲望,行测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纯理论性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实现最大的活跃度。笔者将班级分为数个学习小组,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沟通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活跃度。

2.教学内容与步骤的设计。行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练”一体化,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搭建学习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对于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题型与训练材料,特别是在历年真题中选取最有价值最能激发学生联想的试题作为讲解材料,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实行阶梯式教学,每一阶梯设置最少三道讲解题、五道学生分析题、十道练习题,阶梯与阶梯之间必须留下充足的讨论时间。在每一模块结束时进行汇总分析,检查学生的试题分析记录,确保学生用心用脑,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所教授的内容。

3.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该课程所有内容均可制作成多媒体演示课件,通过多媒体在有限时间传输大量信息,增加教师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数量。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能使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将每单元课程中重要的技能要点做成纸质材料发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可以课后复习。最后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件、网站和视频资料在课下进行补充学习。教学方法可以采取主客体换位的方法进行互动教学。主客体换位即师生间的换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让课堂“活”起来。摒弃“讲授式”“满堂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4.考核方法及效果评估的设计。传统的考核方法以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这样只重结果忽视整个过程的考核方法是不公平的,最终的考核应当采用一种全面分析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将学生的整体效果表现出来。从卷面的设计到考试的标准都要对每个学生考核结果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教学的不足之处,引导教师改善教学,探索开发培养行政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特长,有利于以后的职业规划与自身发展。效果评估应与行政职业领域及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充分突出专业的特色,创设或模拟工作环境,与岗位需求相接轨,避免就业的“哑铃现象”。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项新问题,如何有效培养行政职业能力,并将其与专业领域能力相结合,共同提高学生职业修养,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项新挑战。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内,只有充分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内涵、不同行政岗位的要求,将实践需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才可以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金正昆.政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古桂琴.《行政职业能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

行政学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主体性德育 高职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7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和主导价值引领作用削弱的价值失衡困境,面对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高位徘徊”和“低位失效”的尴尬局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实践课题。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思政课教学依然我行我素,不从高职生的发展现状出发,忽视他们主体意识与内在需求,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走入流于形式的境地。因此,有必要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整体着眼,系统探寻高职院校教育主体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方案。

1 主体性德育观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是“以生为本”的嬗变

主体性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思想,它相对于传统德育而言,是对传统德育的扬弃和超越。主体性德育认为尊重高职生人格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尊重高职生人格就是尊重教育,我们不能把高职生当成容器来盛装道德知识,而应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高职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高职生在思想道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有助于使思想道德规范真正内化为高职生自身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高职生的全面、真实的本质。首先,一切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本”。因为教学在本质上是人的教学,是一种“人为的”且“为人的”活动,这种活动以促进高职生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以生为本”要求教学从有利于高职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坚持高职生是教学的最高价值,让每一个高职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所赋予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体现。其次,就教学过程来看,高职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由高职生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高职生为核心的组织系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对象始终是高职生,高职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

2 主体性德育观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困境

2.1 出勤积极性大打折扣

相比于专业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勤率显著减少、出勤积极性明显降低――迟到、早退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高职生经常晚上在网吧上网,白天回宿舍睡觉或是在课堂上睡觉,课堂教学的内容几乎不懂,学期结束考试十门课有七、八门不及格。高职生同样呈现“占座现象”――但占座性质并不是像专业课那样提前许久到教室占取最好的前排座位,而是先到者抢先占后座,后到者被迫坐前座。

2.2 “课堂补觉”情形见惯不惊

许多高职生无压力,无推动力。他们不违反校规校纪,没有高标准、高目标,以读三年书领个文凭为目的,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方面,专业课学习、社团活动参与、娱乐休闲沉迷,花费了过多时间和过多精力,客观挤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课堂学习;另一方面,高职生们主观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松懈和无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长久被冠以“思休课”之名。

2.3 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实效用开发不足

这源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德育资源开发观念受限和资源开发动力缺乏,出现“红色资源过时了”、“王进喜铁人精神教育无用了”等模糊认识。基于此种认识,教学团队总是将教育资源局限于“课堂教育”,不愿主动开发利用具有鲜活生动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造成资源“闲置”。由于缺乏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和实践感悟,削弱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4 思政课教学队伍的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虽然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有所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但从总体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论素质仍欠缺、知识结构不完善、业务能力还薄弱、合理梯队仍未形成。

出现此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部分高职院校轻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定额比例配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定额比例配备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二是缺乏积极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且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通过校外其他途径进行创收,由此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受挫、工作身份认同较低和人员流动性较大。

3 主体性德育观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3.1 更新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于其内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要积极为现实社会服务,这易使教师对学生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性发展。要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品质,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和发展性教育观,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和健全的个性为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为核心。因此,教学过程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激励他们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获得、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使他们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能随着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自我发展需要进行终身学习。

行政学概论范文第5篇

1.准人方案设置

在完成所有全校通选课的学习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准人课程可以设置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基础、国际政治学。准人标准为: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完成全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所有通识通修类课程。本院学生第二学期结束时须完成上述6J’丁专业准人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外院系申请准人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至少取得4个准人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2.准出方案设置

准出标准为:首先必须修完下列基础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宪法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公共行政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方法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较。其次,完成全校通识通修类课程、准人课程、专业准出课程,并取得所有学分。

3.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应严格按照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复合类以及就业创业类这三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运作和施教。首先,认真培养从事本专业学习和深造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为他们将来能成长为本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好准备。该类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外,推荐选学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并且鼓励选学一级学科选修课。其次,积极支持学生们从事跨学科的、跨专业的学习和深造,在他们完成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学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在选学过程中,系里将提供一定的专业咨询和指导。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育方案的设置,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课程模块:

1.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这一模块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逻辑学等思维。课程包括学校统一安排全校公共课和文科公共基础课,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训、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简明微积分、体育等。

2.学科专业课程模块

包括所在院系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包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基础、国际政治学、公共行政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宪法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方法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较。

3.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包括专业选修课、一级学科选修课、跨学科跨院系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该模块的课程,应该在院系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需要自由选择搭配。课程包括政治学专业英语、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城市与社区管理、行政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西方行政学说史、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数字化政务信息管理、政治心理学、政治认同导论、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台港澳政治与行政、社会实践。跨专业选修课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的量化方法、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经济学、西方国际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