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医的相同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资程序商效快捷各种数据衔接合理
我公司现使用的工资程序是dbase数据库,而且需要在ucdos下运行。已经不能适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了。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正在开发新的网络版工资程序。我们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对工资发放进行有效的管理。工薪员能够高效快捷地对工资数据进行编辑,避免重复计算,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可多角度查询本单位的工资情况,从而使工资发放得到安全控制和宏观管理。
我认为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来说,不需要太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只需要一个操作方便,功能实用,同时满足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及单位三方对数据的管理。实现财务部门对工资发放的集中管理。工薪人员可对本单位的人员工资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导入、导出文件、输出报表,并对系统的登录人员进行管理,同时通过菜单关闭功能使本单位其他的人员对工资的数据编辑无法操作,只能通过查询或导出了解本单位的工资发放情况。对工资发放中的应发工资合计、代扣个人所得税及个人实发工资等项目系统自动进行计算;同时系统可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多角度查询,并转换成与银行平台接口的数据形式以便于委托银行工资业务。
首先用数据库来管理数据,数据库内包含单位部门名称、工号、姓名、账号、应发工资合计、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补助工资、奖金、福利、代扣失业保险金、代扣养老保险金、代扣住房公积金、代扣个人所得税、实发个人工资等数据项,还包括登录人员、登录密码等数据项。通过读取数据库的数据项来管理单位人员的工资发放情况,工薪人员有权新建工资发放人员记录,添加人员的各项工资明细数据,我们的新工资程序基本实现了以上各项功能,总的来说,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比较成功。但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种单项奖的处理。
我公司每年各种单项奖的发放名目很多。做为煤炭生产单位,各种单项奖的发放自然要与产量、效益、安全等各种指标挂勾。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一季度要发季度奖,安全生产一周年要发自然年的奖励。产量过半发过半奖,每年效益奖的发放,春节物资款的发放,起步奖的发放,岗资的发放等。每一种奖的发放考核标准各不相同,对工薪员的实际操作提出不同的要求。下面我以每年效益奖的发放做一简单的说明:
我公司每年效益奖要发放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这两年以来总是每年七月份和十二月份。今年改为了六月份,就要提前预付一个月,七月份再做调整。它的发放标准如下:一线单位、辅助单位、井上单位、机关各部门要按行政职务分人员按标准发放。特殊人员还要特殊处理,如见习副职、实习生按同职的O,9和0,8系数计提;
机关一线盯岗的工人、安监员享受一线工人标准;主任科员享受副职标准,副主任科员享受高知标准;一线单位工人做副区长、点班区长、工长的,享受副职标准;辅助地面单位工人做干部管理工作的,享受一般干部标准(人员以组织部门定岗定员人数为准);主、副井绞车司机按井下辅助标准支付等。下列员工按实际得奖月份兑现此奖。2010年办理退休、长病、长伤及长学人员;调出、调入人员;受处分人员;月份出勤工数达不到规定要求人员。下列员工不得此奖。月度内旷工15天,累计旷工30天及以上者;受到行政留矿察看以上处分者(含盗窃罚款)或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者;内部试岗人员在试岗期间不得此奖等。
我公司现有员17598人,其中干部586人,工人7012人。人员组成很复杂,各类人员要分别情况掌握,而且要考核半年的工数。对某一个来说,半年就有可能几种情况,对如此复杂的单项奖如果编人工资程序,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加大程序的复杂冗长,网络版界面操作的工资程序查找起来也很麻烦。所以象效益奖这样麻烦的单项奖,我以前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数据库处理起来很方便的。如果把Visual Basic提供的开放式数据连接起来使用,可通过直接访问或建立连接的方式使用并操作后台大型网络数据库,如我公司使用的Oracle等,就方便多了。
【关键词】 中心节点
Design of network softRAID system based on centernode transplantation in medical image storage network
【Abstract】 AIM: To develop a distributed network storage system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he medical image storage network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ighavailability demands of medical image storage network, by the use of network softRAID and centernode transplantation technologie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Linux operating system, this articl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network softRAID system based on centernode transplantation―PACS RAID system. RESULTS: The Markov process to build a highavailability model for performance analysis was us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availability demands of the PACS RAID system was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etwork soft RAID system based on centernode. CONCLUSION: Because of high availability, strong flexibility and convenient extensibility, the PACS RAID system can meet effectively the demands of the storage network with the medical image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in our hospital.
【Keywords】 centernode; medical image; softRAID
【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满足我院医学影像存储网络需求的网络分布式存储系统. 方法:按照医学影像存储网络的高可用性要求,利用网络软RAID和中心节点迁移技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中心节点可迁移的网络软RAID系统―PACS RAID系统. 结果:使用Markov过程建立高可用性分析模型进行性能分析,与原有的基于中心节点的医学影像存储网络软RAID系统相比,中心节点可迁移的PACS RAID系统的可用性要高得多. 结论:PACS RAID系统可用性高,灵活性强,扩展方便,能有效地满足我院医学影像采集与传输系统存储网络的临床工作需求.
【关键词】 中心节点;医学影像;软RAID
0引言
网络RAID的出现使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储成为可能,其中的研究代表包括Petal,Swarm与RAIDx[1-3]等. 网络RAID可以对网络中各种存储资源统一管理与使用,从而提高存储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我们开发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医学影像存储系统网络软RAID系统―VNS[4]. VNS系统可以将网络中不同主机的存储空间组织起来,由一台中心节点对整个存储空间来进行统一管理.
VNS系统中所有的请求都由中心节点来处理,中心节点故障将会造成整个系统无法使用,因此中心节点是VNS系统的单一故障点.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设计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中心节点可迁移的网络软RAID系统―PACS RAID,主中心节点发生故障时由备用中心节点接管主中心节点工作,通过中心节点迁移技术来提供医学影像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PACS RAID系统是构建在医学影像网络中的软RAID系统. 系统中的节点分为2种类型:中心节点与存储节点. 其中,包括1个主中心节点、1个备用中心节点与若干个存储节点. 中心节点负责组织和管理系统中的硬盘;存储节点负责提供系统中的硬盘资源(图1).
对医学影像存储网络中的磁盘资源的访问都要通过中心节点,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工作是由主中心节点来完成的. 由存储节点提供的磁盘资源对应用程序是完全透明的,中心节点按RAID 0,1,5或其他数据布局将磁盘资源组织起来,应用程序看到的是一块大的、完整的虚拟磁盘空间. 主中心节点与备用中心节点之间通过心跳连接构成双机系统,在主中心节点或其上运行的服务程序失效的情况下,由备用中心节点代替主中心节点来提供存储服务.
图1系统总体结构(略)
1.2技术方法PACS RAID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软RAID与中心节点迁移.
1.2.1网络软RAID网络软RAID的核心是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 设备驱动程序包括以下2个层次:RAID驱动程序与NDD(network disks driver)驱动程序. Linux操作系统本身提供了RAID驱动程序,它的作用是将本地或网络磁盘组织成不同数据布局的RAID. NDD驱动程序的作用是将医学影像存储节点中的磁盘映射成本地的网络磁盘.
NDD驱动程序对于RAID驱动程序是透明的,它只是在Linux系统中注册了一个网络块设备,并将NDD Client接收到的数据交给RAID驱动程序来处理. NDD Client是Linux用户态的NDD客户端程序,它的作用是通过TCP/IP协议将读/写请求发送给NDD Server. NDD Server是Linux用户态的NDD服务器端程序,它的作用是通过TCP/IP协议接收NDD Client的读/写请求,并在本地磁盘上完成实际的读/写操作(图2).
图2网络软RAID系统结构(略)
1.2.2中心节点迁移由于中心节点是医学影像存储网络的单一故障点,因此中心节点失效将会导致存储系统不可用. 通过心跳连接将主中心节点与备用中心节点构成双机系统,就可以通过心跳机制定时监控主中心节点的状态,并在主中心节点失效时由备用中心节点代替主中心节点来工作. 心跳连接是中心节点状态信息的交换通道,它通过串口通信或网络连接来实现. Heartbeat是Linux平台上成熟的、开放源码的双机热备份软件. 通过对Heartbeat的修改可以实现对NDD Client程序的监控.
主中心节点上的心跳守护进程周期性地发送状态信息,备用中心节点上的心跳守护进程监听主中心节点的状态信息. 如果主中心节点或NDD Client程序发生故障,备用中心节点在规定时间内没收到主中心节点的状态信息,这时备用中心节点会认为主中心节点失效,自动接管主中心节点的工作并启动NDD Client程序. 如果主中心节点从故障中得到恢复,主中心节点就会接管备用中心节点的服务(图3).
图3中心节点迁移(略)
2讨论
PACS RAID系统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医学影像存储网络软RAID系统的高可用性(highavailability). 衡量系统高可用性的参数主要包括:平均衰竭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与平均维修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在PACS RAID系统的高可用性分析中,通常使用Markov过程建立高可用性分析模型[5](图4).
图4Markov过程的状态转换图(略)
该模型考虑到了中心节点迁移所需的时间THA,包括备用中心节点发现主中心节点失效与接管主中心节点所需的时间. 通过对该模型的状态转换图进行分析,系统的可用性等于系统处于“系统正常”状态的可能性与“备用中心节点启用”状态的可能性之和. 最终,得出PACS RAID系统的可用性可以用公式表示:
可用性=(MTTF+MTTR)/[(MTTF+MTTR+THA)+MTTR2/2MTTF](1)
在给出了系统可用性参数的PACS RAID系统(MTTF为10 000 h,MTTR为1 h)中,同时设中心节点迁移时间THA为1 min,通过公式(1)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可用性为0.999 998 328. 因此,PACS RAID系统的不可用性为0.000 001 672,通过换算得出系统的不可用时间为52.73 s/a.
在基于中心节点的医学影像存储网络软RAID系统中,由于中心节点是整个系统的单一故障点[6],在中心节点失效时可以看作系统是失效的. 因此,VNS系统的可用性可以用公式表示:
可用性=MTTF/(MTTF+MTTR)(2)
在给出可用性参数相同的VNS系统(MTTF为10 000 h,MTTR为1 h)中,通过公式(2)可以计算出系统的不可用时间为3153.28 s/a. 显然,与原有的基于中心节点的医学影像存储网络VNS系统相比,中心节点可迁移的医学影像存储网络软RAID系统的可用性要高得多.
网络软RAID系统是在通用的硬件设备上,完全基于软件来实现的存储系统,它具有成本低、配置灵活、扩展性好等特点. 但是,中心节点是网络软RAID系统中的单一故障点,这就导致了这种存储系统的可用性不够好. 中心节点可迁移的网络软RAID系统的提出,利用主中心节点与备用中心节点组成双机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学影像存储网络软RAID系统的高可用性,满足我院医学影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 潘新华,郭光友,谭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0, 21(3): 237-240.
[2] Patterson DA, Gibson GA, Katz RH. 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M]. Proc 1988 ACM SIGMOD Int Conf Manage Data, 1988: 109-116.
[3] Hwang K, Jin H, Ho RSC. Orthogonal striping and mirroring in distributed RAID for I/Ocentric cluster computing [J]. IEEE Trans Parall Distrib Syst, 2002, 13(1): 26-44.
[4] 王刚,刘晓光,刘. 网络软RAID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 37(增刊): 81-83.
[5] Wood A. Availability modeling [J]. IEEE Cir Dev, 1994, 10(3): 22-27.
中图分类号:TM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97-01
1、引言
我国开展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已经有二十年历史,此项工作对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1][2][3]。随着电网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4],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目标的提出,电气设备从事故检修到定期检修,再到状态检修的转变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5][6]。与原先的事故检修和定期检修不同是,状态检修必须以先进的在线监测为基础。从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出发,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线监测设备现场化、智能化和网络化[7]。传统的基于工控机数据处理平台的监测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中对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新要求[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3C技术(消费电子、计算机、通讯)一体化的加速,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9]。嵌入式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系统内核小和系统配置要求低等特点,使其在工业过程控制、信息家电、交通管理以及机器人制造等研究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嵌入式系统能够满足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系统现场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技术要求[10]。
2.系统设计
根据电力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现场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需求,以及有关的电力行业规范内容,综合考虑性价比和稳定性等因素,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的核心处理器选用ARM9系列的AT91RM9200型号。处理器通过驱动层与硬件对接,实现时钟控制(RTC)、USB存储、网络通信、CAN协议和串口协议通信以及I/O端口读写等功能。处理器通过基本库与多种扩展库的支持,向用户提供网络通信、网页访问、设备通信、数据分析和系统流程信息管理等应用功能。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的功能架构,下一步依次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对各种功能模块进行匹配选型,并且增加一些辅助模块,实现整个数据处理平台系统的异常中断处理。软件设计包括驱动软件、系统引导软件和文件操作系统软件3部分。
3.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根据处理器主芯片的匹配要求,结合系统总体设计的功能需求而定,具体的硬件功能需求如表1所示。
本系统的主芯片为Atmel公司的工业级AT91RM9200处理器,其内部集成了一个ARM920T― ARM Thumb处理器,在180 MHz时运行速度高达200 MIPS,内带16KB的数据Cache,16KB指令Cache写缓冲区,全功能的MMU,片内带有Debug通信通道的Emulator,内部Memories,16KB的SRAM 和128KB的ROM。
4.软件设计
电力系统智能电网规划对现场在线监测设备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的软件需求如表2所示。
结合需求分析,嵌入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采用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设计,分别开发四项独立的软件组:引导程序(Uboot)、内核驱动程序组(LINUX-kernel)、文件操作系统(ROOTtfs)和嵌入式web服务器程序。
本平台开发的引导程序Uboot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其源码目录、编译形式与Linux内核很相似,丰富的设备驱动程序。
5.应用实例
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目的是用来在线监测变压器等油浸式高压设备油中溶解的故障特征气体(H2、CO、CH4、C2H4、C2H2、C2H6)的含量及其增长率(另可增加微水变送器来测量变压器油中微水的含量),并通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早期预报设备故障隐患信息,避免设备事故,减少重大损失,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于现场设备时,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应提供登录、参数配置以及监测结果的界面,并且可以通过以太网络远程访问,满足智能电网规划的现场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应用本文设计的数据处理平台系统产生的上述界面如图1所示。
5、结论
根据本文介绍的设计方案开发的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目前已大规模应用在国内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监测系统中,在全国超过200个变电站投入使用,已有数千台设备保持长期在线运行,并且通过远程通信定期统计监测结果。实践证明,该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能够完全替代早期相对独立的工控机系统,实现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信息的网络互连,完全符合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的现场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2.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以一种兆瓦级风电增速齿轮箱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可视化编程,设计了一种该种类型传动系统的体积计算分析软件,实现了在设计范围内调节各级传动比来得到不同传动比下,传动系统各部分的体积大小,为兆瓦级风电增速箱齿轮传动系统体积的优化计算分析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风电增速齿轮箱;传动系统;体积计算分析软件;VB
作者简介:张耀丹(1985—),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汽车及机械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风电增速齿轮箱是风力发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齿轮箱损坏导致风电机组故障是世界性问题[1-3]。齿轮箱的失效是导致故障时间增加、维修和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一般其损失要占风电设备总价的15%~20%[4]。因此,要加强增速箱传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动力学分析计算的基础之上,有必要对增速齿轮箱传动系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中传动系统的体积是优化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将在传动系统总传动比一定,其他参数一定的前提下,跟据各分级传动比的变化对体积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基于Visual Basic语言可视化编程,设计一种传动系统体积分析软件,可以对不同传动比情况下,传动系统的体积变化进行计算分析,使优化人员的工作更加简便高效。
1 增速齿轮箱传动系统的模型
目前,国内外的大型兆瓦级风电增速箱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1)二级平行轴结构;(2)三级平行轴结构;(3)一级行星加两级平行轴结构。在大功率风电增速齿轮箱中主要使用的是第三种结构形式,即一级行星传动加二级平行轴传动的结构形式,其传动路线为:桨叶——传动轴——收缩套——行星架——太阳轮——中间级平行轴大齿轮——中间级平行轴小齿轮——高速级平行轴大齿轮——高速级平行轴小齿轮——发电机。本文将以第三种结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对该结构类型的增速箱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体积计算分析软件的设计。
2 Visual Basic可视化编程的基础
2.1 Visual Basic的基本特点
Visual Basic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个集成开发环境,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Windows系统编程。Visual Basic很好的继承了Basic语言的特点:易学易用,功能强大,简单易学,软件费用支出低,见效比较快。
Visual指的是开发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方法,他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而只要把预先建立的对象拖放到屏幕上即可,这是Visual Basic最显著的特点[5]。Visual Basic是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的一种强大的开发工具,并应用于各种应用软件中,包括开发个人或小组使用的小工具和大型企业应用系统,甚至是遍及全球的分布式应用软件。Visual Basic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真正的面向对象编程,开发设计人员在维护系统运行时只需修改很少的代码,加快了系统开发的速度;
(2)可视化的编程方法和导向功能,Visual Basic系统提供了大量可视化工具“控件”,利用他们可以方便直观的设计出图形界面中的各个对象,还可以通过“属性”设置等操作方便的更改其外观和其他属性,开发设计人员不用编写繁琐的程序代码就可以开发Windows程序;
(3)数据访问特性允许对包括Microsoft SQL Server和其他企业数据库在内的大部分数据库格式建立数据库和前端应用程序;
(4)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机制,与传统的过程化应用程序不同的是Windows应用程序是通过事件来“驱动”的,程序代码的执行先后顺序不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径来执行的,而是通过触发不同的事件,每个事件能驱动一段程序代码,在Visual Basic中这一段程序通常称为“事件过程”,是根据操作功能的需要而编写的;
(5)通过ActiveX技术可以使用其他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比如,Microsoft Word字处理软件和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等;
(6)支持Internet,很容易通过Internet访问文档和应用程序;
(7)已经完成的应用程序是真正的*.exe文件,同时提供运行时可自由的动态链接库(DLL)。
2.2 Visual Basic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般情况下,创建一个Visual Basic应用程序有四个步骤,即:界面设计;设置属性;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1)界面设计
编制Visual Basic可视化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设计应用程序界面,这是可视化程序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弄清楚希望图形用户界面进行什么样的操作,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很多情况下,在用户创建图形用户界面的过程中还要涌现一些新的想法或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用户需要重新回到这一步进行思考;
第二,在纸上画出想要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大致布局。很多用户可能会跳过这一步,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一步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时间,并提高效率,因为在纸上反复勾画可能的图形用户界面布局要比直接在Visual Basic中创建和修改来的更快,尤其是比较复杂的布局;
第三,运行Visual Basic 6.0,根据第二步中的设计布局来选择合适的控件,比调整适当的控件位置和尺寸,完成可视化界面的布局。
(2)属性设置
属性是每个控件固有的特性,就像石头,它有硬度、颜色等属性,这些属性就构成了石头这个对象。但是每块石头的硬度、颜色和大小的属性具体值是不同的,这就是属性值。用户在窗体中创建的所有控件,都是这类控件的一个具体化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有其默认的属性值,比如标题、文字、颜色等,但这些默认的属性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那么,就必须对控件的属性进行设置。只有对各控件的属性进行了设置,才能够应用到我们所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之中,完成其的角色和任务。
(3)代码编写
将所需要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好之后,需要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应用程序,这就是编写代码工作的目的,包括各窗体和控件的代码编写,要严格按照Visual Basic语言进行代码的编写,以实现一个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
(4)调试运行
在将各窗体界面设计好,代码编写好之后,就可以尝试运行该程序了。按F5键或者选择“运行”菜单中的“启动”命令,就可以运行编写好的程序了。
如果在编写程序时存在错误,程序会提示出错,此时,单机“调试”按钮,就将看到程序已自动将错误语句标成黄色,仔细检查是什么错误,直到程序成功运行为止。
以上过程仅是一般原则,在设计中,步骤之间也许要交叉执行或复合执行。再设计的时候,设计和实现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可能需要反复修改,才能获得满意的界面。
3 传动系统体积计算分析软件的设计
3.1 设计前的思考
兆瓦级风电增速箱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离不开对体积的要求,体积合适与否对设计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其中传动比的大小很直接的反映到了体积的大小。在满足传动比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传动比可以得到不同的体积,而如果每更换一次传动比就进行一次体积计算,这样的工作是很繁重和复杂的,因此,基于本论文研究对象,我们将设计一个传动系统体积计算分析系统,以Visual Basic 6.0为工具,完成界面的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3.2 体积计算分析界面的设计
在设计系统用户界面时,可以在界面或控件上适当的使用颜色以增加视觉效果,但要尽量选用一些柔和的、中性化的颜色。开发系统用户界面不仅仅是为了界面的美观,还要考虑所开发界面的功能性,为了使系统用户界面具有多功能性,经常通过添加很多控件来实现。本系用户界面所采用的控件主要有:图片框(Picture Box)、文本标签(Label)、文本框(Text Box)、控制按钮(Command Button)、水平滑动条(Hscroll Bar)、面板框架(Frame)等。
本用户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界面
主界面的功能主要有实现系统的进入和退出,如图3所示,当点击“帮助”按钮时,还会提供本软件的帮助CHM。
(2)选择界面
当点击图4中的“进入”按钮,就会进入体积计算的选择界面,如图4所示。选择界面的主要功能是展示了传动系统的结构简图,并且有三个按钮,点击后分别进入行星齿轮传动部分、两级定轴传动部分和整个传动系统的体积计算分析界面。
(3)型行星齿轮传动部分体积计算分析界面
当点击“行星齿轮传动部分体积计算分析”按钮,则进入行星齿轮传动部分的相关界面,如图5所示,进入相关参数输入界面,可以输入所要计算的传动系统的相关参数,比如,太阳轮的齿数、模数、齿宽、各齿轮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等。
可以输入想要计算的齿轮传动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点击“下一步”按钮时,则进入图6所示界面。
本界面主要包括两部分,行星部分的传动比调节和行星部分体积计算结果显示。通过拖动滑动条,在设计传动比范围内选择传动比,或者在对应的文本框内输入想要的传动比,但一定要在设计传动比的范围之内,否则会出现错误提示,并要求重新输入,如图7所示,当正确输入时,则可以得到行星部分的体积结果,并针对不同的传动比,可以比较其体积的变化。点击“上一步”按钮,则回到图5所示界面,可以重新进行参数的输入,点击“返回”按钮,则返回到图4所示的选择界面,可以重新选择需要计算的部分。
(4)两级定轴齿轮传动部分体积计算分析界面
在图4选择界面中,点击“两级定轴齿轮传动部分体积计算分析”按钮,则进入图8所示界面,可以进行相关参数的输入。
输入相关参数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则进入图9所示的定轴部分体积计算界面。
在本界面中,可以调节两级传动比,来得到对应传动比下的两级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体积,这可以通过调节滑动条实现,也可以直接在滑动条对应的文本框内直接输入想要的传动比实现,同样,输入的传动比一定要在设计传动比的范围之内。对不同传动比,可以比较其体积的变化。点击“上一步”按钮,则回到图8所示界面,可以重新进行参数的输入,点击“返回”按钮,则返回到图4所示的选择界面,可以重新选择需要计算的部分。
(5)整个传动系统总体积计算分析界面
在图4选择界面中,点击“整个传动系统总体积计算分析”按钮,则进入图10所示界面,进行相关参数的输入。
在本界面中,输入相关参数,确认无误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则进入图11所示的总体体积计算界面。
同样,在本界面中,可以选择或输入需要的各级传动比,一定在设计范围内选取,避免出错。对于不同的各组传动比,可以比较总体积的变化情况。
3 结论
通过Visual Basic语言,针对兆瓦级风电增速箱齿轮传动系统编写了体积计算分析系统。在各级基本参数输入之后,通过在设计范围内调节各级传动比来得到不同传动比下,传动系统各部分的体积大小,为兆瓦级风电增速箱齿轮传动系统体积的优化计算分析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Facing up to the Gearbox Challenge:A survey of gearbox failure and collected industry Knowledge[J]. Wind power Monthly,2005,21:(11).
[2]J.Antoni and R.B.Randal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ear and bearing faults[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002,124(2):165-171.
[3]Summary of Wind turbine Accident data to 31 December 2008[Z].
[4]王晶晶,吴晓铃.风电齿轮箱的发展与技术分析[J].机械传动,2008,32(6):5-8.
关键词血瘀证;诊断标准;疾病血瘀证
血瘀证顾名思义是指血液瘀滞所导致的一组在中医四诊基础上的包括症状体征在内的临床表现。1982年全国第一届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上曾经对此问题作过专门的讨论,认为中医瘀证从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瘀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离经之血,即血液不循常道而妄行脉外。②血流缓慢或血流阻滞、停积于脏腑经络。③污秽之血为瘀血,指血液成分异常如高黏血症,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高脂血症等。④内积之瘀血指血管病变、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等[1]。然而,血瘀证这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中医学和现代科学都还没有做出满意的回答。既往血瘀证的生物学研究指标的确定比较宽泛,以至于血瘀证诊断标准中无一例外地均有一项或数项指标改变,使血瘀证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或者用单一的理化指标代替血瘀证的全部内涵,从而影响了血瘀证诊断的规范化、标准化。作为中医证候的一种,血瘀证是一组极具特色的症候群,它广泛存在于许多疾病中,活血化瘀治疗则对许多疾病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如心脑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妇科、儿科疾病等。血瘀证同时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个证候,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
1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证候规范化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国标” [2,3]。二是“ 行标,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4]。三是“会标”[5,6,7,8,9,10,11]。四是“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如国家“七五”[12]攻关课题成果,”“八五”攻关[13]课题成果。五是各种版本的《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和诊断学教材等。六是在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供的辨证标准。七是各及医疗行政部门(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医院、各科室)制定颁发的供临床使用的各种《诊疗常规》。
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有: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先后在1982年和1986年的全国会议上两次讨论制定了“血瘀证诊断标准”,其中1982年《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中有关诊断指标为:①主要依据6项,包括舌象、脉象、疼痛、肿块、血管、出血等异常。共有24项症状和体征;②其他依据6项,包括皮肤、月经、肢体、精神、记忆力、腹水等异常。共有10个症状和体征。以及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小板凝集性、脑血管造影或CT、超微结构改变等实验室依据。③虽无上述依据,但结合病史及原发病与血瘀有关者可予以考虑。④某些疾病经活血化瘀治疗有效者,也可以考虑血瘀证。该标准指出只要具有主要依据2条,可以诊断为血瘀证;其他依据有1条以上,并有实验室依据证实,可以诊断为血瘀证[14]。1986年的标准中有关诊断指标为:①主要依据8项,共有36项症状和体征;②其他依据4项,共有8个症状和体征[15]。1988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中提出的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中有关诊断指标12项,共有20项症状和体征。
2003年,有研究者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这三个诊断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研究文献进行了评价,方法:参照循证医学及临床流行病学中有关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拟定文献评价观察表。评价内容:包括研究文献的设计方案、样本的筛检、样本含量的估算、对照组的设立、随机化方法、盲法、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等。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8-2002年)的研究文献,结果认为所有研究文献均没有设立标准诊断方法作为对照,对结果的判断均没有采用盲法,所提供的诊断性指标(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等)不全面,对偏倚的控制没有描述等,采用同一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文献,其所得结论不完全相同,各研究文献所得结论与其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完全吻合,也没有阐述血瘀证诊断标准指标数增减的理由。认为这三个诊断标准可能存在某些不足,有待完善。同时各研究中结论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16]。见表1
本表摘自运用循证医学对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文献的评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0(2):168-170
从上述诊断标准的制定可以看出,血瘀证的诊断标准逐步纳入了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同时国际上对血瘀证的研究也纳入了实验室依据,如:1986年日本小川新提出了《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内容有①必备项目:瘀血的腹证。②一般项目:包括皮肤、舌、固定性疼痛、病理性肿块、血管异常、出血倾向、月经紊乱或排尿异常、植物神经失调、精神异常、口干及手足烦热等方面的表现。③实验室检查: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血小板凝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脑及心血管造影或CT异常,心肌电扫描示血管栓塞、骨盆腰椎X线异常。具有以上任何一项可诊断为血瘀证;各科血瘀证诊断标准另行制定;有关兼证应注意整体辨证[17]。
1988年,王阶等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血瘀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的变化作了定量分析,结合国内外既往研究,提出了血瘀证的定量诊断标准。标准中舌质紫暗、少腹部抵抗压痛、脉涩、皮下瘀血斑、黑便、病理性肿块等对血瘀证的贡献最大,是临床诊断血瘀的主要依据。实验室指标中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对血瘀作用显著,符合国内外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 [18]。
2疾病的血瘀证诊断标准
疾病作为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都有一个递进递减的过程,其临床表现的症状与体征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轻到重,从不典型到典型的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着,不可能疾病一发生就很明显地将该病的症状与体征十分典型地显现出来。从临床来看,同样是血瘀证,冠心病的血瘀证与血栓性静脉炎的血瘀证可能有很多相同点及不同点,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而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19]。病证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因此,疾病血瘀证诊断标准也在近50年来逐步被研究所重视,并先后发表了国标、行标,学会标准。如:
2.1冠心病
2.1.1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制定了《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医辨证试行标准》,该标准制定了标实4证,本虚4证,血瘀证为标实证中一项,辨证指标有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或瘀斑,脉弦细、涩促、结代。其中胸痛及舌质暗有瘀斑为必备条件[20]。
2.1.2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修订了《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与1980年相比,证型仍然为标实4证,本虚4证,血瘀证辨证标准改为胸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在后附说明中指出所有8个证型皆可见结、代、促脉[21]。
2.2糖尿病
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发表了《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该标准中提出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其中虚证9证,实证11项。其中实证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如下: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口唇舌暗、或紫暗、瘀斑、舌下脉紫怒张;③肌肤甲错等。有一项可诊断[22]。
2.3中风病
2.3.1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了《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标准中对中风病的病名、病类、证名分别给出了诊断标准,并制定了疗效评定标准,对中风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进行了量化计分。该标准在中经络病类中,列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和气虚血瘀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面强言蹇或不语,遍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遍身麻木,面色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8]。此标准后称为一代《标准》。
2.3.21991年,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负责起草,于全国脑病协作组第六次会议上通过,颁布了《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试行)》。该量表在中风病专家经验辨证量表的基础上,用数学半定量的方法加以界定,通过对3000余例中风病症状、证候的统计分析,对量表进一步补充完善而形成的。此标准后称为第二代《证候标准》。标准中规定了中风病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的证候诊断标准,并进行了量化计分。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为:①舌质:a. 舌背脉络瘀张青紫(4分);b. 舌紫暗(5分);c. 有瘀点(6分);d. 有瘀斑(8分);e. 青紫(9分)。②头痛:a. 头痛而痛处不移(5分);b. 头痛如针刺或如炸裂(7分)。③肢体:a. 肢痛不移(5分);b. 爪甲青紫(6分)。④面色:a. 睑下青黑(2分);b. 口唇紫暗(3分);c. 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5分)。⑤脉象:a. 沉弦细(1分);b. 沉弦迟(2分);c. 涩或结代(3分)。附加分:高粘滞血证(5分)。证候得分是将这一证候的各项因素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30分。证候诊断得分:≥7分为该证候诊断成立。7~14分,轻度;15~22分,中度;≥23分,重度[23]。
2.3.31996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王永炎等完成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研究,由国家科技攻关85-919-02-01专题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负责起草,由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试行。此标准后称为二代《标准》[24]。该标准的研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研究方法学的要求,及国际脑血管病研究标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复习文献,专家商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及DME、数学、计算机衡量评价的技术路线,从横断、纵向两个侧面对中风病的病名、病类、证类及证候的发生、组合、演变规律等进行了多层次的系统研究,并在研究中应用了“对应因子分析”、“非线性映射”的数学理论和方法[24]。该标准提出病类诊断标准7项,其中包含血瘀证的证类有: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气虚血瘀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25]。
2.3.4《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和《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验证研究,第二代《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和《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均经过了临床验证研究,结果如下:
为验证国家攻关课题《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经验辨证与《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对照的方法,共观察了1085例次中风病患者。通过研究发现,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类证候,其临床符合情况,风证达72.01%,火热证77.92%,痰证89.24%,血瘀证84.48%,气虚证75.96%,阴虚阳亢证66.48%。其中痰证和血瘀证达到符合良好,其余均达到基本符合。总体符合情况达到87.79%,符合情况良好。研究同时发现痰瘀二证几乎贯穿整个病程,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成为中风病机的主线。验证过程同时发现1085例次中风病人中,不拘病期,不拘病情轻重,经验辨证者全部有证可辨,而《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辨证者有13例次无证可辨。验证结果如下[26]:表2-3
本表摘自《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17(6):42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验证工作,采用临床对照的方法,观察了450例病人,对照组有专家经验组和一代《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组,通过检验,结果发现病名诊断标准中临床症状、体征的诊断率达93%,符合情况良好,病类诊断标准以脑病专家做出的病类诊断为基础,对一代、二代《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比观察,发现一代《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组与专家诊断总体符合率为55.4%,符合一般;二代《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组与专家诊断总体符合率为80.1%,符合良好。证类诊断标准在多因素、多指标、多层次研究基础上,从63种复杂证候组合筛选出来的临床较为常见的证类组合形式。经检验450例病人中,7种证类可以概括274例病人,概括率为60.9%。基本符合临床实际。通过验证也发现《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不足之处,病名诊断中还有7%的病人临床症征条件未能纳入;中风病证类组合复杂的变化还不能用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几个证类全部概括[27]。验证结果见表4
本表摘自《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检验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19(1):58
综上所述,血瘀证辨证标准虽然经过了近三十年的研究,仍然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复杂的血瘀证诊断需要。那么造成诊断标准难以完善的可能原因目前考虑,首先,中医学的发展是基于千百年的医疗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众多医家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有所差异,各自对于证候的感受和描述也有差别。在这千百年中,对于有些症状、体征甚至证名和病名都不曾有过统一的标准。其次,由于证候的判断乃以症状、舌象、脉象等一系列软指标或定性指标为依据,收集资料的手段是望闻问切,依据则是由每位医师主观感觉的四诊资料,因此证的诊断本身的主观成分就很大,证候研究的客观性还没有解决。第三,就是因为中医辨证的整体观思想历来重视人体的禀赋、体质、七情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属于“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的医学模式[19]。所以中医临床不仅是以“病”为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以患病的“人”作为对象,这就决定了“个体化治疗”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医疗模式,体现在证的诊断依据及判定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近,王永炎院士提出了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特征。即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证是指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括;候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的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所谓内实外虚是指每一证候的信息群而言,“实”是指最能反映该证候病机的权重最大的关键内容,是群体在某一特定病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性症状信息,是干预的依据。“虚”是指某一患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个性化症状信息,对干预原则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内实”部分指寓于诸多个性之中的共性;“外虚”则是表现于外的个体化症状信息的集合。动态时空是指证候的发展变化而言。证候是一定时点与一定状态的产物,时间在推移,状态在变化,证候就有可能发生由此及彼的改变。“多维界面”指证候的各种因素,“面”是指证候可供医生观察的显现,“界”则是一证候与他证候的分水岭[28]。
因此我们认为血瘀证的辩证研究过程中,反映证的指标既要有是整体的、系统的症状表现,也要有器官水平的、细胞水平的、亚细胞水平的、分子水平的、基因水平的反映机体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的生物学基础的相关指标。同时需要考虑到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关的群体因素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翁为良主编.《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 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2版
[2]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
[3]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5]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 中医虚症辨证参考标准.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6]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3):257
[7]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辨证试行标准. 中医杂志,1980,21(8):46
[8]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国医药学报. 1986,1(2):56
[9]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5):129
[10]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 中国医药学报. 1993,8(3):54
[11]田金州,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2;5:56-60.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11):64-65
[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验证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7-59
[14]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 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S].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3,3(3): 封二.
[15]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 血瘀证诊断标准 1986年11月,广州
[16]李先涛,赖世隆,梁为雄. 运用循证医学对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文献的评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0(2):168-170
[17]吴承玉. 血瘀证的研究发展脉络与评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20(3):133-136
[18]王阶,陈可冀,翁维良,钱振淮,王怡,刘剑刚,葛争艳. 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8(10):585-589
[19]朱文锋,吴润球,瞿岳云. 中医诊断的特色和优势.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40-42
[20]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医辨证试行标准. 中医杂志,1981,总606:46
[21]中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1990年10月修订(青岛).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
[2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1992.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 中国医药学报. 1993;8(3);54-56
[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1;17(3):64-66
[24]199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奖励项目.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7;4(5):299
[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19(1):55-56
[26]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科研协作组.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17(6):41-43
[27]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研究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检验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19(1):57-59
[28]王永炎.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