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景区 导视系统 设计研究
伴随国民经济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旅游作为一项高级审美活动逐步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常态。美丽中国,风景秀丽,旅游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不仅旅游人数逐年攀升,旅游模式也不限于大众单一的常规游,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自助游、自驾游。这使各大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也给景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要求景区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令游客满意的一系列服务。标识导视系统是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树立旅游城市和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所以,在对导视系统进行多元化的设计时,必须在造型、材质、智能化等多方面展开创新,让景区导视系统的多元化设计反映不同类型景区的特色。优质的导视系统能够营造一种场地效应,与环境产生对话与交流。标识导视系统已经不单单是一件辨别方向、寻找道路、识别公共设施的指示牌、传达物,而是作为一种形象、一个文化特征的重要因素被加以认真计划。标识系统在今天已经走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视人、服务人、启发人的人性化服务过程。
1、景区导视系统多元化设计的特征
1.1遵从系统性与功能性
我们时常可以目睹这样的现象,在景区内各种参差不齐、五花八门的指示牌比肩而立,虽然目的是为游客指点方向、告知注意事项的,但达到的效果却使原本优美的旅游环境显得更加杂乱无章。事实上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未能把标识导视系统放在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中全盘考虑,自然也就认识不到它需要健全和优化的必要性,要想适应新的旅游模式的变化,景区就必须有系统性的标识体系。另一方面功能的完备才能发挥系统导视的作用。每一个单项产品必须全方位的符合:产品安装的可操作性;力学结构的合理性;材料工艺的可实现性;维护方式的简便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产品的每一细节都需经得起反复推敲。避免给游客带来困惑,不能让游客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寻找正确的游览路线上,即耽误了游览行程,也易产生消极影响。
1.2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性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能够为地方文化增添色彩。所以在设计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时,通常情况下都会在标识牌上写下多种语言,为方便更多的游客,让其可以真正享受到景区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服务游客,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只有从根本上做到以人为本,并在导视系统的形式与内容上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当地区域的旅游业保持良性可循环发展的状态,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走向一个新的领域。
1.3特色化设计
在旅游景区导视系统多元化的设计过程中,不光具有人文关怀,还必须具备最为重要的美观感。应尽量保持原有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并从中提取主要元素作为设计方案的依据。不同类型和服务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标识导视牌的设置系统、种类和数量;解决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过渡和协调等问题;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点、线连接顺畅,区域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
1.4材料环保、规划合理
在选取材料时,应当坚持就地选材的原则,尽可能做到精致规范。除此之外,材料还应该和空间环境协调一致,从而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这样做不光保护了生态环境,还相应的减少了人力与物力的投入,节约了成本。在前期规划上应遵循数量适度,体量适中。不能为了追求高预算而夸大需求量,只有分布合理,设置到位,服从环境,融于环境,才不妨碍游览观瞻,才能做到与景观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2、景区导视系统多元化设计的方向
2.1标识材料的丰富多彩
在标识的材料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材料质感带给游客的触感与视觉审美。比如自然类型的材质容易给人舒适的感觉,这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较为朴实的特征;石材与木材则具有朴实无华的本质,很容易与自然环境协调;金属材质可以本色制作,也可以仿制其它材质纹理,因而在自然景区或人文景区中都可以运用;而且现在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日趋成熟,其在生产和安装方面也非常方便,从而成为现代标识系统的主要材料。再辅以其它材料,在制作工艺上应力求精致规范、坚固耐用,文字、图示不易腐蚀,不易褪色,且便于清洗。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从选材到安装,都应与空间环境相协调,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之相互衬托,从而达到既能有利于生态保护,又能很好地体现设计目的和特色。然后是⒉煌旅游景区做出明确分类,自然景观类、人文文化类、社会资源类都能够找到相对应的合适材料,为更好的展现地区差异性特征。旅游景区导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展现出区别于其它景区的独有魅力。所以,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但如果只关注实际效果,忽略表达旅游地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那就说明景区的发展效果有限,不利于品牌建设,且过于单调的设计容易造成游客视觉审美疲劳,故必须要保持设计语言的多样化。
2.2智慧导视元素的加入
旅游景区作为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惠于智慧科技及互联网+的发展。近些年来,智慧高效的导视系统在大型商场、会展中心、住宅等公共区域大展拳脚。比如通过商场触屏平面图我们可以直观了解业态分布,通过手机APP我们更方便地规划出游路线及购票服务,甚至小小的楼栋门牌也加入了科技元素。在旅游景区我们目前能够体验到的有LED平面图、动态导游线路展示、智能停车系统标识牌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化设计理念的完善,相信智慧型导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生活和旅途中。
在不远的将来,在旅游景区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智慧导视系统的应用,它所服务的景区也将变得更有吸引力,增加各种交互媒体应用的智慧导视系统,也将更好地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为导视系统的多元化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3、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导视系统作为开发和经营管理景区的重要设施之一,以树立景区高档次、高质量服务形象为基准,创造景区和谐的游览与休闲环境,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景区与游客的信息沟通,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优化景区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引导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结合艺术多样性设计,统筹兼顾新颖造型与游客视觉审美,并一同将其作为构建景区独特的视觉语言,为游客营造新的感观体验,最终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电子商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中国旅游业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沈阳,也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大城市,其旅游业近年来亦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来沈阳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带动发展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宁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营口、阜新、铁岭八城市旅游局共同召开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工作,但是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尚显不足,制约经济一体化发展,旅游信息一体化是构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保障。
一、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一)促进区域合力营销、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通过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可以打破原来的仅仅依靠市场导向、名人带动、大事轰动的营销规律,更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基于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库营销、手机营销、虚拟体验营销等新型的营销方式。此外,通过旅游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各区域可以在共同的区域旅游形象的指导下,集中营销资源,形成合力,实现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通过辽宁城市带旅游信息一体化网络平台,可以与其他的区域旅游网站互相链接。从而使沈阳经济区的旅游知名度得到提高,使沈阳的旅游区域竞争阶段发展得更好。
(二)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信息,通过对区域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区域内的多种形式、来源、分散的信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筛选、融合、类聚、排序等重新集成和组合,构成一个高效能的区域旅游信息资源体系,然后经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查询、检索、,以实现区域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消除信息孤岛,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通过该信息平台,旅游政府部门和旅游行业协会可以适时监管政策;有利于旅游规划者全面方便了解区域内的资源信息和区域的客源市场信息,进行科学规划,克服资源开发同质化现象;有利于旅游企业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和了解游客需求,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有利于游客全面了解目的地信息,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形成适度的旅游期待、达到满意的旅游体验。
(三)有利于加强旅游产业链的整合程度、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旅游产业链是企业之间的结合方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旅游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的纵向结合形式,也就是上联企业与下联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即旅游产业中各个企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旅游产业链的整合可以提升区域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实现供需平衡及产业链的价值增值。而信息化是旅游产业整合的保障,信息整合是旅游产业链整合的核心。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通过信息的整合,可以打破上下游企业的行政区划壁垒和行业壁垒,实现景点景区、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的方便对接,以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实现。
(四)旅游市场新业态加快旅游产业信息一体化建设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国人生活方式、旅游业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由行大幅度反超传统的组团游,个性化、自主化、家庭化和特色化的旅游新趋势成为市场主流。直面旅游新业态,应对市场新需求,解决当下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提供更多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一站式的旅游产品。而能担此重任的只有信息技术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同时,旅游产业信息化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和新的商机将成为旅游产业提速发展的新引擎。
二、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困境
(一)对建设信息一体化的认识不到位
沈阳经济区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少数旅游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建设一个网站或者加入到一个专门旅游网站能进行景区介绍即可,而没有认识到景区信息化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客源吸引方面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理解旅游业既是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信息依赖型产业的真正内涵。这些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都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广泛应用。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
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很低,大多数旅游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应用差,多个景区中除了少数景区有独立网站外,多数景区景点没有自己独立的域名,只是在各类网站上链接了几个网页,文本和图像仍然是最主要的内容和形式,视频网页占总网页比例非常少。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节目、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交流;另一方面服务能力弱,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普通旅游网站一般都有,但在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订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服务的旅游企业几乎没有。此外,在消费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为其提供购、食、住、行等好的信息服务中介,旅游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 (三)管理手段仍然滞后
从沈阳经济区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旅行社企业规模小,信息化管理尚处于初始阶段,管理体制落后,只有少数国际旅行社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与外省同业有网络连接;星级酒店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不高,除了少数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外,多数酒店其内部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网上预定、网上销售无法实现。
(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沈阳市虽然加大了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但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却投入不多。目前经济区信息化建设资金均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来源缺乏,绝大多数县(市、区)缺乏硬件设施和服务器配置,有的旅游景区虽然有一些信息化设备,也仅限于低档的电脑进行微机管理,而没有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自动语音解说系统等配套设备,网络覆盖面小,信号接收不够顺畅。资金投入不到位,严重阻碍了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五)信息化人才缺乏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实施的主力军。沈阳经济区虽然培训了不少信息技术领域的实用人才,但从整体来看,不论是旅游管理部门,还是旅游企业都普遍缺少信息化专门人才,特别是旅游软件开发、网络管理人才比较匮乏。信息化培训机制还没有形成,培训场所和设施建设不足,多数旅游景点未设置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致使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三、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推动旅游智慧化向纵深发展
建立综合管理网络、电子商务网络和通用服务载体,建立经济区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企业信息化集群系统。提质升级沈阳经济区官方旅游网,实现集旅游政务、旅游商务、旅游咨询、旅游监管和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与旅游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形成联网互通、资源共享的旅游网络体系。着力打造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经济区智慧旅游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旅游管理部门要支持旅游企业智慧化建设,建设智慧景区、智慧餐厅、智慧酒店、智慧商场和智慧交通。
(二)开通并巧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营销宣传
巧用微信公众平台,依托手机移动互联功能整合沈阳经济区旅游资讯,涉旅企业开展的各类特色优惠活动信息。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是与用户互动,在互动中为用户带去服务,从服务中产生价值。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增强参与度,拉近彼此距离。同时,进行信息的推送,推送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如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结合等。
做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推广,3A级以上景区采用多媒体打造网上虚拟景区,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推广、产品预订服务等工作;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建立客房预定系统和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内对外的互联互通;旅行社与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及部分平面媒体合作,做强力推广,实现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
(三)强化信息一体化建设中组织保障的领导管理职能
旅游信息化建设作为事关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实施人,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建立适应旅游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组织架构。成立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旅游信息化政策措施,审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标准、相关的扶持政策和建设项目资金的论证,组织实施测评、检查和考核;指导八城市、县市区、景区景点的信息化建设等。
(四)多元融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投融资政策,设立旅游信息化发展专项基金,提高八城市旅游产业引导资金,重点安排旅游信息化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启动资金。强化市场驱动,引入多元投入,鼓励多种合作,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利益的分配实现共赢,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将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作为旅游企业新建旅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将旅游信息化建设项目投入单独列项,制定扶持政策,予以扶持奖励。加强与交通、通信部门的协同合作,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创造良好的旅游信息化发展环境。
(五)完善旅游信息人才保障机制
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支撑。旅游信息专业人才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知识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要采取继续教育、办班培训等方式将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掌握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技能。沈阳经济区旅游企业可与旅游院校合作,采取定制化培养旅游信息人才,增设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专业方向,系统培养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相应倾斜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四、结语
随着散客旅游者队伍的壮大,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一体化的建设与研究也将更加迫切,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大军的逐渐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更加鲜明化。文章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为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旅游业在发展,信息化也在完善,把旅游与信息结合起来的过程是需要时间与实践的,在不断发现漏洞与弥补之间发展,沈阳经济区走旅游信息一体化的战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提升沈阳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实现1+12的效果,促进沈阳经济区旅游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沈阳经济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 婧.吉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2014(1):29.
[2] 张世良,钱庆平.宁德旅游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凯里学院学报[J].2011(26):117-1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ourism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n present stage in our country are relatively wea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scenic spot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Take the Nanwutai religious and cultural tourism scenic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analysis, the status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Nanwutai scenic area are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Putting forward the design concept and system scheme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scenic spot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ligious culture and eco-tourism of Nanwutai scenic.
关键词: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原则;南五台
Key words: tourism scenic area;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design principles;Nanwutai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86-0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黄金周”假期制度的实施,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促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各地的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实践中,对旅游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建设较为薄弱,导致旅游者在游览活动中对景点方位、游览线路的选择、景点内涵等茫然无措,特别是在缺失景区导游人员陪同讲解情况下,旅游者享受不到满意的游览体验核对旅游景观景物的理解,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质量。因此,构建完善的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而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国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包括解说历史、解说概念、目的与功能、系统构成、解说媒介、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并且深入到解说系统的微观部分[1]。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研究是近十余年来的“热点”。如吴必虎以北京为例,将解说系统分为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两种不同类型,并强调自导式解说为最重要的解说形式[2];陶伟等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与方法来充实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研究,并指出我国旅游解说研究发展的前景[3];唐鸣镝将解说系统划分为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三个基本构成要素,试图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人景沟通、功能互补、开放型的景区旅游解说系统[4];罗芬等以旅游解说系统的三要素(解说资源、解说受众与解说技术)结合主旨式解说方式,提出了旅游解说规划“七步法”。解决了旅游解说产品从理念到现实操作层面的问题[5];王维正等对解说牌的功能、选址、制作材料、大小和高度设计、文字配置、图示、颜色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6]。庞丽等提出了基于隐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手法[7];厉新建从经济学的消费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论述了景区解说系统的必要性[8];李健提出了导向标识系统的3种导航模式:步骤导航、追踪导航和树状导航[9];朱璇从梳理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内容角度,指出该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期望为提升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10];江宁等从游客视角了解对生态旅游的涉入程度,并配合游客人口学属性,统计分析游客对解说服务的满意度,以此制订出有效的解说服务策略,提升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满意度[11]。部分作者还探究符合景区自身属性的解说标识系统。如张静提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节点、路径规划[12];董红梅提出来山岳型风景区解说标牌系统管理要素[13];何喜刚等构建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沿线景区解说系统的目标和体系[14];周可华等利用“双筛法”构建了漂流旅游解说系统[15];王茹等对我国滨海旅游区标识系统进行了设计[16];吴希冰等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标识牌体系的构建方案[17],等等。
上述有关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研究成果,为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案例。应该指出,迄今有关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宗教文化类旅游地的特殊性及其深层内涵,使得该类型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其特殊内涵与个性特点。本研究拟就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台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研究和设计进行尝试性探讨。
1 南五台景区概况
南五台景区位于西安市城南约30公里处,最高海拔1688米,为秦岭终南山中段支脉,号称“终南神秀之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因山上有观音(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山峰(小台),故名“五台山”;又因它与关中盆地北侧耀州区的“北五台”山(药王山)遥遥相对,故名南五台。
南五台景区内旅游吸引物(表1)独具特色,突出表现为庙宇栉比、翠屏叠嶂、峭壁悬崖、林深树密。其自然风景颇佳,是秦岭北坡林木覆盖最为茂密的地区之一,植物种类多,名贵树种多,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从山下看五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峰回路转。站在五座台上,西安城市鸟瞰和山前平原景色尽收眼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写长安城市布局的诗句便作于此。景区内文化内涵丰富,在有限的面积上保存的佛教寺庙多达十余处,佛教建筑集中、且密度较大,佛教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可谓四大佛教名山之外的“佛教小名山”。南五台山现存众多禅修寺院,到访之士可以在此参禅悟道。不失为佛教信徒的朝拜之地与游客青睐的宗教文化旅游目的地。
2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构成因子
构建旅游目的地完善的解说标识系统,旨在帮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实现对新环境的感知和体验。有人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界定为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包括景点解说、路径指示、导游线路等)的各种信息的表达和标志的符号[18],或以为景区解说系统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
式,帮助旅游者了解旅游景区相关事物和特点,并起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19]。笔者认为: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是运用标识符号,借助图纸、标识牌等介体将特定的旅游信息,传播并到达旅游者,引导游客参与寻找游览目的地,帮助旅游者了解旅游景区的特质和特点,以达到对于游客的服务、教育和景区的管理功能。基于此,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应该具有其特定的构成因子和功能从构建解说标识系统的角度出发,游客进入景区所需要的解说标识系统是建立在景区所提供给游客的景区产品(包括旅游景区吸引物、景区活动项目、景区管理和服务等)之上。一个完整的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应该包括解说标识系统内容和解说标识外形两个方面的若干因子所构成(表2)。
3 南五台宗教文化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
3.1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的原则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应在内容丰富合理的基础上,兼顾造型美观、醒目,并与景区相协调、符合国家标准。其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原的地方化等基本原则。
3.1.1 人性化原则 构建解说标识系统以满足游客需要、保证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为目标。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传达标识的科学功能与合理结构,同时赋予情感的、心理的、历史文化的、与景区特色和谐的内容,使解说标识系统给人以和谐、温馨之感,充分体现景区对游客的服务和关怀。如景区解说标识牌的大小以能让旅游者清晰察看为首要条件,一般适合旅游者阅读的最远距离为牌面宽度的2.6倍。
3.1.2 系统化原则 应对所设计标识内容进行功能分类,以构建功能完备、内容完整的解说标识体系。对统一类的解说标识从材质、大小、风格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设计,就不同的标识要在内容和功能方面相互补充,是整个解说标识系统优质化,实用化。
3.1.3 规范化原则 解说标识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位置规范化、游客能见度最大化、实现有序化摆放、与景区周围环境相协调。标识牌设置于景区交通线的节点等游客必经之地,便于察看。导游路线图应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并能清楚地反映景点位置和游客所处位置等;内容表达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中英文规范表述;突出景点、景观的特色,通俗易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易于记忆。
3.1.4 地方化原则 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在追求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还要从景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中吸取精华,体现地方特色,传播地方文化,构建创新性解说标识系统。如广西古东瀑布景区就地取材,在游客下山台阶上篆刻广西的各种方言。这种利用当地特有的石刻艺术,增加游览趣味性,传播当地文化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3.2 南五台景区现有解说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南五台景区山地面积较大,通过对景区内若干主要景点构成的环形路线上的解说标识系统的考察和调查发现,景区现有标识系统主要包括景区景点的线路标识牌、线路图、景区农家乐接待指示牌等等,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游览线路和景区服务选择的需求。由于现阶段我国山岳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研究和构建尚显薄弱,南五台宗教文化景区的的解说标识系统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3.2.1 景区主要吸引物缺乏解说标识 该景区最为主要的吸引物是观音(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台、西林禅院、率兜台、紫竹林、圣寿寺,这些景点上只有简单的导引牌,缺失反映该地庙宇建于何时、供奉何方神圣及其历史价值的标识牌,以及景区最重要的安全解说标识。由于该景区属于山岳型景区,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易产生不可抗拒的破坏。譬如灵应台海拔较高,庙宇为多层结构,遇山顶风力较大时,屋顶的瓦块可能会直接脱落在游步道上,直接威胁游客安全。而景区对此潜在危险没有任何的安全提示标识牌。此外解说标识系统最基本的指引和告诫功能未能得到体现。
3.2.2 解说标识信息内容不充分,吸引物教育功能不足 景区内的指路标识仅限于表示方向及前方目标,缺少反映距前方目标距离及步行所需时间等信息。同时,南五台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地质遗迹。景区内仅有的几处地质解说标识只是简答的说明岩性,对于该类岩石形成环境和成因条件没有涉及。对地质遗迹的简单标识和解说,无法满足游客的求知欲。
3.2.3 标识牌放置地点不恰当,导向不明确 解说标识系统要导向明确,设置标识的目的是方便游客,能使游客在第一时间找到标识的位置。从山门(五台乡刘村竹谷)到五台山主峰圆光寺约12.5公里,景区在山门口处设有1处景区游览图,在兴隆寺遗址附近有2处景区景点的简单线路引导图。而从山门到主景区的线路上没有任何标识指引游览线路。在景区主要游览区(距离兴隆寺遗址数公里台阶山路)的五座台的游览路线上缺失标识导引图。大多数游客是茫然的走到哪里、算哪里,未能体现景区应有的解说标识的引导作用。况且,路标牌导向不明确,设置欠合理。如在“文殊台”的导引牌,貌似树立在门口,游客顺路而上却并非文殊台,大大降低了旅游兴致。同时。文殊台前的分叉路口也未设置标识牌,给游客导向不明确。
3.2.4 解说标识系统混乱,缺乏统一设计和管理 一般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应统一管理和设计,避免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而南五台景区解说标识的实物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如在独松阁景点是将吸引物解说内容篆刻于人造的岩壁上,意在说明该处景点的历史原貌;而关于紫竹林寺庙的解说却是用毛笔所书的紫竹林简介。更多的景点甚至没有解说标识。并且景区管理部门对内现有的解说标识缺乏管理,新旧标识牌同时置放在景区内,显得混乱不堪。
3.3 南五台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内容 笔者遵循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思路,从南五台景区节点选择、主要吸引物和景区交通设施解说标识等方面进行该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
3.3.1 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节点设计 景区节点是游客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体现解说标识系统功能之处。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景区节点。根据南五台山景区现有游览道路、游客主要游览景点及主要集散地,确定南五台山景区的主要节点(图1):①景区入口(山门)。该处其服务设施齐全,旅游者滞留时间较长,是最重要的游客集散节点;②圣寿寺景点。位处上山线路的叉口,游客在此分流;③独松阁停车场。其服务设施齐全,是游客会集停留、准备上山的节点;④兴隆寺遗址。属于通达南五台顶峰——观音台和至灵应台、清凉台、文殊台游览路线的分岔口;⑤观音台(大台)。是为南五台景区主峰,是游客最为集中的主要节点。次要节点包含景区的其它主要吸引物(景点)和非节点(原始森林等区域)。
3.3.2 景区吸引物解说标识设计 景区吸引物解说标识包括景点和设施导引图,景区与景观(点)名称或介绍等标识两大方面。景点和设施导引图标示游客所要到达目的景点的名称、方向,从所在地到目的物的距离、游客所处的位置,有时标有到达的方式和途径、所需时间等。南五台景区地形结构复杂,其景点和设施导引图的设计,应将南五台景区视作独立完整的引导系统,贯穿整个景区,串联其他解说标识类型,构成整个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空间概念。
通过实地考察,对应旅游者的移动路线构建景点和设施导引图,解说标识牌应放置在景区主要节点。通过旅游者在景区游步道的移动中连续发挥系统的导引作用。
南五台山景区与景观(点)名称或介绍标识,主要设置于景区内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包括其名称、建造时间、构成、游览价值等内容。此部分要重点突出景区的佛教寺庙的解说,向游客传播宗教文化内涵。景区与景观名称或介绍标识主要布置在景区的次要节点之上,介绍景物前、中或最佳观赏地点处。
3.3.3 景区交通设施解说标识设计 该系统的设计包括:一方面是在景区所依托的交通线路两侧设置明晰的导示标识及英汉双解说明,除规范的公众信息说明外,其他如路途中提醒忠告、交叉路口的指路牌示等标识物,应从游客的需要出发加以设置;另一方面是在景区内部为游客设计在最佳时间内的最佳游览路径。还需在西安绕城高速曲江口进包茂高速(西柞段)太乙宫口和从子午大道至秦岭环山旅游路口的环山旅游线路上设计景区外部交通导视牌。
3.3.4 景区接待设施解说标识 该设计系统包括游客来南五台景区入住和到访的各类宾馆、饭店餐饮设施、旅游购物等场所。应采用统一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并对设施的使用方法、位置、预定方式等加以说明,以方便游客找到接待设施为出发点。主要设计内容有:通用的图形符号,方向指示,文字说明。设置在景区主要节点上,发挥其服务作用。
3.3.5 旅游景区公益设施解说标识 该部分设计包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标识、公共厕所标识、一般便民设施标识(医务室、派出所、银行)、针对特殊旅游群体的解说标识等。主要是一些国家规定的图形(如严禁烟火等)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如佛堂内不宜拍照等)。除此之外,部分图标需要中英文对照加以说明。放置在景区的主要节点,方便游客使用。
3.3.6 景区管理的解说标识 该系统设计包括景区环境管理解说标识(如:美丽的心灵需要塑造,优美的环境需要保护、注意台阶等)、安全管理解说标识(如:禁止吸烟等)、旅游宣传解说标识(如:拜佛南五台等宣传语)、景区所属资源级别类型标识(如:世界地质公园标志、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一部分主要设置在景区所有节点之上,提醒游客,便于景区管理。
3.3.7 景区解说标识信息表达方式设计 信息的表达方式或用文字、或用图片,或两者结合使用。文字设计符合宗教语言的解释,易于阅读理解,讲求正确性、统一性,字体大小匹配、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图片一目了然。并以还原景区吸引物原貌为主旨。如在观音台的解说标识牌上可以解说:“站在这里您可以观赏到古长安(今西安)城的的全貌、体验白居易笔下“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美景等。在游览线路上设计景区管理安全解说标识就用古人的“登山有道,徐步前行”做为文字提醒。
3.3.8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外形设计 考虑到南五台景区自然原始特性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景区本身就是森林公园。其解说标识系统的制作应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木材作为制作标识的材料。表现形式统一、色调淡雅、符合景区宗教文化特质。如标识牌示纹饰统一设计为莲花标志,莲花符合佛教教义,佛教解说:必岸(人生苦海)——济度(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世,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如同莲花在污泥浊水中成长,却超凡脱俗,不为所染一样。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说,这里“花”指的就是莲花,即“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亦体会了佛性。可以使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彰显景区佛教文化和教义。
4 结论与讨论
体系合理、内容完整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是人们认识、了解宗教文化旅游地和丰富宗教文化旅游体验的工具和平台,是保护宗教文化资源、改善宗教文化旅游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合理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主要从对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理论研究出发,提出宗教文化旅游解说标识系统构成因子包含旅游景区吸引物解说标识、景区交通解说标识、景区接待解说标识、景区公益设施解说标识和景区管理解说标识5大部分。结合南五台景区实例,对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进行了概念性设计,促进南五台景区宗教文化旅游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宗教文化内涵深刻,涉及面广。本研究尽是就南五台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概念性设计。尚有待对景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更加完善概念性设计方案。并期待将南五台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方案应用到景区建设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明珠,卢松,刘彭和,祝小迁.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23(1):91~96.
[2]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2):27~29.
[3]陶伟,洪艳,杜小芳.解说: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J].人文地理,2009,24(5):101~106.
[4]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21(1):64~68.
[5]罗芬,钟永德.主旨导向的旅游解说规划“七步法”[J].社会科学家,2008(4):103~106.
[6]王维正,胡春姿,刘俊昌.国家公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04~119.
[7]庞丽,谢宝元.基于隐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32(4):4~7(+14).
[8]厉新建.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J].人文地理,2004,19(2):43~46.
[9]李健.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的系统结构及空间导航模式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9(1):37~39.
[10]朱璇.关于国内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的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11,25(2):85~95.
[11]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585-588.
[12]张静,颜磊,颜娟.峨眉山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设计[J].乐山师范学院报,2005,20(8):78~80.
[13]董红梅.山岳型风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管理要素[J].山地学报,2008,26(专):40~44.
[14]何喜刚,高亚芳,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型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90~95.
[15]周可华,罗明春,陈晓磬.漂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1):55~59.
[16]王茹,黄安民.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以晋江龙湖衙口滨海旅游区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09,30(5):57~60.
[17]吴希冰,张立明,邹伟.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标识牌体系的构架——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655~659.
[18]暴向平,刘建华.内蒙古草原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原则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3):67~68.
[19]郭亚军.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9~59.
成绵乐高铁开通后,乐山旅游产业面临着高铁所带来的机遇,也同样面临着高铁所带来的挑战。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增加景区游客黏度。乐山应主动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增强游客黏度,充分发挥高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铁;景区游客黏度:移动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28
1高铁对乐山旅游业的影响
乐山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东方佛都、犍为嘉阳小火车、沐川竹海、峨边黑竹沟、马边大风顶、金口河大峡谷等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承办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是四川省重要的旅游城市。2015年,乐山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920.9万人次、增长1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9.2亿元、增长29.4%,国内外游客在乐平均停留天数达1.6天 。乐山市正在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将乐山建成内陆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2014年12月20日,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正式开通。乐山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开通一方面会造成沿线城市的资源集聚,另一方面也会致使沿线城市的要素外流。成绵乐高铁开通会给乐山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上来看,由于高铁缩短了交通时间,必然会增加乐山的游客量。成绵乐高铁开通会产生同城效应,成绵乐高铁沿线城市的居民赴乐旅游意愿增强。从挑战上来看,高铁所带来的快捷也会让游客快进快出,城市成为一个过道,留住游客难。原本需要一天半才能完成的旅途,高铁开通后,一天即可完成,当天可往返。
据统计,来乐山观光游的客人占40%,走亲访友游占39%,休闲度假游占21%。 游客类型决定停留天数。观光游览型游客在旅游地停留过夜的意愿不强。在交通快捷、当天往返的条件下,观光游览型游客会更缺乏停留过夜动机。我们把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称为景区游客黏度。游客停留时间越长,过夜意愿越强,黏度越大。反之,则黏度越小。成绵乐高铁开通尽管可能增加游客数量,但会使得景区游客黏度降低。在高铁时代如何提高景区游客黏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景区选择、食宿订购,到路线设定、时间配置,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移动电子商务的身影。本文正是试图从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视角研究如何增强高铁时代乐山景区游客黏度。
2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发展应用中有关研究
夏中朝、栾晓娜(2008)研究了移动电子商务和旅游产业结合的方式及类别。彭润华(2009)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MT)在桂林的应用,研究了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运用中的影响因素。刑存宇(2010)提出3G时代,随着移动设备的应用,景区将对游客实行全天候的点对点服务。吴江寿等人(2010)分析了移动时代,旅游景区基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所提供的移动服务新模式。沈红(2014)研究了旅游APP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并给出了平衡供需的策略建议。罗丹、曾建民(2014)利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泰山、黄山、峨眉山三个景区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差别。
从现有文献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移动电子商务在景区服务智能化、游客需求个性化和供需双方匹配化等方面。如何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增强景区游客黏度的文献却鲜有。然而,当移动互联网碰上了高铁,游客选择的多样化也遭遇了空间平移的快捷化,研究如何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增强景区游客黏度就有了充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那么移动电子商务能否增强景区的游客黏度吗?移动电子商务是如何增强景区的游客黏度的?其内在机理何在?
3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增强景区游客黏度的内在机理
一个景区的游客黏度高,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景区有吸引游客的独特风景。景区或是人文景观文化内蕴丰厚,或是自然景观风光优美绮丽,游客能观光游览的同时,开阔眼界,释放情怀。二是景区景点多。景区景点不能太过,否则游客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惊奇饱览一遍。自然没有留宿需求。三是配套设施完善。景区不仅要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需求,还要满足“吃住行游购娱”一系列休闲度假需求,因而相关的配套设施要跟上,比如,有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食宿要求,有完善的交通设施,有能购买土特产、纪念品的购物街,有能让游客精神愉悦的演艺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能让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更充分的发挥。
一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增加游客量。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景区的利用引动互联网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展现其独特的人文自然风光,可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愿意来、愿意看。
二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游览需求。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取向决定了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兴趣点。对于景点较多的景区,游客可能不会对所有的景点有兴趣,这就形成了游客个性化的游览需求。利用移动电子商务,游客可以遍览各个
景点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景点。此外,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如果发现自己的选择错误,也可以利用移动电子商务重新收集信息,选择景点。
三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方便游客优化旅游路线。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让景区完善的配套设施活起来。在空间上,基础设施是分散的,而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却让分散的基础设施整合起来,让游客方便快捷地查询,在旅游过程中根据自己景点的选择,选择最佳的旅游路线,安排吃住购娱。
从上述三个方面看,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后,游客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景区、景点、优化旅游路线,游客量因而会增加,游客选择的自由度会大大增加,其个性化需求会得到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也能得到充分利用,景区游客黏度随之提高。
4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增强高铁时代乐山景区游客黏度的对策建议
成绵乐高铁的开通,让游客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旅游时间相对增加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让游客在来乐之前,对乐山的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安排旅游时间,选择旅游景点,并确定最优的旅游路线。同时,在旅游过程中,根据旅游兴趣的变化,随时随地调整旅游时间,变更旅游路线。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让游客在乐山旅游更为舒心、开心,愿意在乐山安排更长的旅游时间。
一是建设乐山旅游网。乐山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宣传推广都是独自开展的,没有统一进行。这不但耗费了资源,也让宣传推广效果大打折扣。乐山需要专业的旅游网站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统一对外宣传推广。乐山旅游网就是这样一样全面反映乐山旅游资源的专业网站。
二是开通微信公众号。尽管微信所提供的信息因为碎片化而备受诟病,但微信公众号的的确确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为了宣传推广乐山旅游资源,很有必要开通一个全面反映乐山旅游信息的微信公众号,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载体了解乐山旅游资源。
三是打造一个APP平台。许多中青年群体是旅游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利用APP完成电子商务过程的主流群体。留住这些游客,必须有个APP软件作为商务平台。这个APP软件包括订票、订餐、订酒店、线路安排、在线支付等多个功能,让游客利用一款APP软件完成全部商务过程。
四是与在线旅游服务商合作。乐山市政府可以与携程网、去哪儿网、阿里旅行、马蜂窝、大众点评网和途牛网等多家在线旅游服务商合作,为游客提供贴心和全面的移动旅行体验。乐山市政府旅游部门可以对这些服务商重新整合成一个新平台,让游客在一个平台上获取订票、订酒店、订餐、路线优化等全面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兴鑫,付小惠.乐山:阔步迈向国际旅游目的地[N].乐山日报,2015310(5).
[2]夏中朝,栾晓娜.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旅游业应用初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8,(4):5860.
[3]彭润华,阳震青,熊励.旅游移动商务游客接受实证研究――基于对桂林游客的调查[J].旅游学刊,2009,(4):6772.
[4]刑存宇,朱志勇.浅析3G时代下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0,(14):24.
[5]吴江寿,王洪深,李宏等.旅游景区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0):5254.
关键词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1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旅游业成为江西重要支柱产业。江西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旅游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江西各高校为顺应“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需求纷纷强化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并积极探讨各自特色的培养体系。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村文化多样,生态优势明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也最有条件开展生态旅游的业态和研究。行业领域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专业要求逐步提高,加强旅游管理本科创新创业教学已成为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江西农业大学作为江西重点高校和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既有鲜明的农林特色,又有雄厚的农林学科基础,为江西乃至全国培养独具农林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
1.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专业课程考试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居多,学生上课就是记笔记、记重点,理论教学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实践教学技术水平又不行,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其创新精神,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1.3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非常严峻,去基层旅游企业当服务员,大部分学生又不愿意,在就业中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自主创业(如自己经营民宿、旅游购物商店、旅游俱乐部、旅游网络营销等)成为许多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专业就业指导方向,为其提供462019年/第15期/5月(下)新的道路,让学生在当今社会形式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职场和社会。因此,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立,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缓解了就业压力。
2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改的路径
2.1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和以农林为特色的旅游专业课程
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于2002年开办,201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点,2013年通过与婺源茶校合作办学的机制开设了旅游管理(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方向)。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率,学校不仅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毕业实习等课程,其中,就业指导课程2019年起从原有的“7+1”教学模式调整成“6+2”教学模式,6次课堂教学,2次实践课(包括校友企业进课堂和参加大型校园招聘会)。与其他农林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较大不同,江西农业大学旅游专业很多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农林、创新创业”的特色。
2.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在旅游业迅速发展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按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校雷同、实践实验平台欠缺等问题,因此,我校在充分发挥农林院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情况,利用自身的区域特色,以校内外基地为依托,社会服务和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具体如下:(1)增设实践课程。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与公共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在校内3年时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累计1年时间,在旅游企业和实践基地完成。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开设了2周的综合教学实习,形成了五大模块(包括休闲模块、旅游业模块、旅游文化模块、规划管理模块、康乐养生模块)教学实习,大四有为期6个月的旅游专业综合实习和创新创业与第二课堂实践,其中分布景区、茶文化相关企业以及酒店、旅行社等。(2)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从2010年至今,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旅游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校内教学基地的建设,把江西农业大学校友楼、校史馆、标本馆作为专业的实习场所,并建有近60平方米的茶艺室,近40平方米的餐饮客房实验室,近70平方米的旅游综合实验室。近5年学科逐步建立了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旅游研究中心和南昌市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定期邀请旅游企业家举办学术报告,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及时了解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开阔眼界,丰富知识。(3)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和各类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旅游协会、校礼仪队、大学生茶艺社、大学生花卉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比如面向对导游工作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群体,安排他们去车站接待新生并在车上沿途介绍南昌概况和校园概况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导游之星大赛及省内外各类旅游大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以赛促教的教学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落到实处,使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加强。在课程实训中,还组织学生到南昌市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旅游景点参观,在此过程中掌握旅游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旅游企业营销策略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
2.3加强创新创业互联网技术应用
“旅游+互联网”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开设旅游信息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CAD制图、智慧旅游、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旅游等课程。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育,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新时展的需要,为学生创业提供扎实基础件。
3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教学的实施要点
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学校自身优势,结合旅游课程特点,从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1三点一线开展教学
“三点”是指课程要在课堂、课下(校内实践基地)、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三个空间完成,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课下学生按结成的小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一线”是指学生在景区学习后回到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回顾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接收程度进行针对化教学,老师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点评,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循环,培养学生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多样化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运用到旅游生态学、导游业务、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江西旅游相关案例讲授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模拟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程将乡村旅游这章教学目标设计成:“认识乡村旅游”、“介绍自己家乡乡村旅游资源概况”、“体验一次乡村旅游活动”,课堂讲授时以真实案例导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讲到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时,可以以乡村旅游古村落景区、现代观光农业园、民宿等为例,来分析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2)形象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有真实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例如,对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进行导游讲解,可在实验室内墙上可事先挂好关于导游带团全过程和要求,实验室课桌上摆放扩音器、旅游帽、导游旗、导游证、各种票据、旅游合同等,利用多媒体录像播放婺源景区概况。教师可随手指点以物示意,直观易懂,形象生动。(3)模拟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如讲解《模拟导游》中“导游带团”一节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导游、游客、酒店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等,模拟一个完整带团过程,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在《餐饮与客房管理》的“农家乐摆台”教学中,将学生带到餐厅,通过示范摆台的步骤和标准来教学生如何摆台,如何接待客人,为客人服务,融入乡村生态氛围;从而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4)分组讨论法。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旅游领域热点话题,如:“黄金周旅游生态利弊”、“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等,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教师主持,学生讨论,讨论时授课教师旁听之后作点评。教师在讲授其他基础课程时,也要有所侧重,加大论述农林生态旅游及创新创业的内容比例,如在讲述酒店管理时,着重对“农家乐”餐厅、民宿经营特点进行介绍;在讲述“旅游规划与开发”时,侧重研究“现代观光农业园的构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等内容。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农林院校的“生态创业美”
运用摄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雨课堂、慕课及翻转课堂教学等方式,使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提高教学效果。在利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实例教学,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地理学”、“康乐养生管理”、“园林概论”等课程的教学,用多媒体教学形象更逼真,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学活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积极鼓励和要求每一位本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如导游证、饭店服务技能、茶艺师等证书)和相关技能大赛,提高全面素质,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3.4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不能用传统的闭卷答题形式,应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比如,鼓励学生通过调查报告、项目策划、演讲赛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导游业务”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可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从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规范服务能力、旅游接待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及学生自身的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规范进行考核。在实践考核方面,还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比如旅游企业招聘、旅游市场营销调研、导游带团、计调业务、旅游景区影响策划、景区产品开发等,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