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浪费粮食的感悟

浪费粮食的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浪费粮食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浪费粮食的感悟

浪费粮食的感悟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儿童立场;主体自觉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5-00-03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儿童出发”逐渐成为品德课教师所坚守的教学立场。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唯有尊重儿童天性,不断唤醒儿童的主体自觉,引领儿童不断认识和体验广阔的生活世界,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引领儿童顺性成长。

一、呵护儿童的好奇心,激活探究热情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天性上说,儿童就是探索者。观照儿童立场的品德课堂应当保护儿童的天性,引领儿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不断认识自我、探索广阔的生活世界。

“了解我的身体”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需要引领学生认识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并通过测量等方式,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课堂上,教师借助游戏活动,引领儿童探究身体的奥秘。

活动一:猜猜他(她)是谁。让学生寻找自己与他人身体特点的不同之处,通过身体特征辨识同伴。由此,让学生发现虽然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大致相同,但又存在不同之处,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活动二:量量我的身体。让学生测量身体各部分长度,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有了活动一的基础,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充满了好奇,非常认真地展开测量活动。活动三:身体器官我知道。以竞赛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身体器官。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活动四:趣味体验。基于前面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让学生感受身体各部分器官的作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如有学生在表述内部器官所在位置时,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指出位置,或借助实物模型进行展示,还有学生用简笔画标注器官位置。生动的游戏体验活动,激活了孩子们探索身体奥秘的好奇心,在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作为一种常见的品德课教学活动方式,游戏本质上是儿童发现与探究世界的一种体验性活动。[1]围绕学习目标营建特定的游戏情境,才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引领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真切体验、生动探究。而这种探究精神将成为儿童道德成长的宝贵财富。

二、归还儿童的话语权,唤醒主体自觉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则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观照儿童立场的品德课堂必须回应儿童道德生长的需求,将话语权逐步让渡给儿童,让儿童的声音、表情都处于开放自信的状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放心大胆地探索追问、质疑与评论[2]。如此,才能真正站在儿童立场认识儿童、发展儿童,唤醒儿童的主体自觉。

“粮食来得真不容易”(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一课旨在通过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农民种田的辛苦,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果实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今天的城市儿童多数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简单呈现粮食的生长过程,难以让儿童理解和体验“粮食来得真不容易”,自然无法激发儿童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基于这一思考,教师与家长沟通后,请孩子们在课前与家长一起了解粮食“从哪里来”。课堂以儿童剧切入:

一个小女孩拿着面包啃了一口,觉得不好吃便扔了。“面包”非常伤心,这时,同病相怜的“馒头”和“大米”走过来,互相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路人”义愤填膺,决定针对浪费粮食现象召开“记者招待会”: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记者招待会现场。你身边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请自由发言!

生1:课间餐时,有个别同学把只咬了一口的面包扔进了垃圾桶。

生2:我在学校吃午饭时,经常看见有同学把米饭洒在地上、倒在餐桌上,或剩在碗里。

生3:我有时也做过浪费粮食的事。吃饭的时候,妈妈说我的嘴巴像个漏斗,边吃边洒,我一定改正。

师:好孩子,我真为你骄傲!你不仅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还能勇敢承认,我们为你的诚实鼓掌!

师:面包、馒头和大米那么伤心,是因为浪费粮食的人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你们了解面包、馒头和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同学们在课前有哪些调查结果呢?

生4:我在爸爸的帮助下,通过上网知道了种粮食是一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以水稻为例,从春耕到收粮入库,大约要经过40多道工序,5个多月的生长周期……

师:谢谢你的精彩讲解!通过你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要种出水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不辞辛苦种粮食,是因为粮食对我们非常重要。

生5:粮食对我们的身体发育有很大作用。如果不好好吃饭,我们就长不高,也长不好,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生6:除了水稻,我们常吃的一种粮食叫小麦。它可以加工成面粉,我们常吃的面包、蛋糕,还有面条都是由它加工而成的!

生7:粮食对我们的身体成长非常重要,又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苦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

这样的课堂闪烁着儿童的智慧与活力,孩子们对于“粮食来得真不容易”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唯此,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才会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将话语权还给儿童,品德课堂才能成为儿童勇敢表达、积极探究与思考的舞台,从而不断唤醒儿童的主体自觉,实现智慧成长。

三、拓展儿童生活场域,促进知行统一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n教师应当不断拓展课堂教学时空,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和体验,并尝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在逐渐扩展的生活领域中,践行道德认知,实现知行统一。

在教学“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课前调查访问活动。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走进学校和身边的报社、环卫、公安、医院、社区等行业部门,了解其工作情况。如学校组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环卫、公安组等则请从事相关工作的父母辅助指导。

课堂上,教师请学生分组汇报调查情况,交流体验。

生1:我发现报社的校对工作非常辛苦,要求校对人员非常细心,尽量减少错误。

生2:环卫工人凌晨就开始清扫路面,还要清理下水道,真是不怕脏不怕累。我们不能乱扔东西,要珍惜他们的劳动。

生3:医生每天工作都非常繁忙,压力大,对待病人还要态度好。我采访的一位医生说:“当医生要有精明的医术、灵巧的手、善良的心。”

……

通过交流分享,孩子们对身边的劳动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辛苦劳动和奉献精神赞叹不已。教师趁势布置了课后延伸活动――角色体验,包括“今天我当家”“我是小老师”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保障。借此,深化学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职业、劳动的正确看法。学生置身各行各业劳动场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必然更加丰富而深刻,而这将成为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引领学生的道德践行。

儿童立场是我们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路标。观照儿童立场是品德课教学的起点,也应是教学的追求。为此,我们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祝祖岗.游戏体验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德育,2017(3):39.

浪费粮食的感悟范文第2篇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小布头在一个老师手里诞生的。那一年,新年礼物都准备了99个,可幼儿园有100个小朋友呢,本来想拿那只旧的小狗就行了,可它太旧了,小朋友玩腻了,谁也不会喜欢的,就这样,小布头诞生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小布头奇遇记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心得1暑假里,我读了《小布头奇遇记》这本书。小布头是苹苹的一个布娃娃,他胆子很小,小朋友们都嘲笑他。他下定定心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可是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呢?从酱油瓶上跳下来算不算?谁知他跳下来的时候,打翻了苹苹的饭碗,苹苹批评他不爱惜粮食,小布头生气了,从苹苹家逃了出来。奇遇开始了。可是,他一出门就后悔了。

这本书里,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一个布娃娃写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内容栩栩如生,非常吸引人。我先说一下小布头的来历吧。新年要到了。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礼物,老师们亲手做了许多玩具,可是第二天就是新年了,还差一件玩具,倒是有一只小哈巴狗,可小哈巴狗是旧玩具,哪个小朋友分到了都不会高兴。一位小老师就想再做一个新玩具,大家都回家了,可小老师没有走,她用许多小布头做了一个布娃娃,起名叫“小布头”,就这样“小布头”诞生了。小老师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高兴,加班赶制新玩具。她真是一位负责任、有爱心的好老师啊!她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每次到期末考试,她都会在放学后,留下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进行辅导,她把宝贵的时间都给了同学们,直到考完试,才肯休息。在杨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杨老师,辛苦了!书中写的小老师和杨老师都是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小布头在新年开始被分给了苹苹,苹苹对小布头非常好,关心倍至,后来因为一点意外,苹苹批评了他,小布头就离家出走了。后来小布头经历了很多事情,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他后悔了,想回到苹苹身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遇见了苹苹,他们都非常兴奋。小布头回到了家,感到很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就像小布头一样,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苹苹就像是小布头的家长,孩子不能因为一点批评就赌气离家出走。这样会遇到很多危险。不过,适当锻炼一下自己,增强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也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像小布头一样跑出来就不回家哦!做一个听话、乖巧、勇敢的孩子。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心得2新年快到了,幼儿园的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新衣服和新玩具,还有一些好吃的小点心。小老师在玩具箱里清点玩具的数量,看看够不够。数了一数,却只有九十九个,但是有一百个学生,还有一个学生将不能分到玩具,所以幼儿园的萧老师想尽了办法,用仅剩的葱绿布头和桃红布头做一个娃娃,但是这个娃娃没有裤子,于是老师用她在百货商店新买来的白色发带为这个娃娃做了一条裤子。然后还用几根小黑毛线为这个娃娃做头发。这时外面正在下着鹅毛大雪,萧老师怕他冷,就给他做了一顶小帽子。萧老师想这个娃娃还没有名字呢?于是萧老师想到这个小布娃娃是用最小最小的布头做成的,所以就叫他“小布头”吧!

当我看到那里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个萧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她为了给每个学生新年时都有礼物在半夜还要制做娃娃,而且当小布娃娃没有裤子的时候,她尽然用自己新买来的发带给她做裤子,还用自己的鹅黄色手帕给“小布头”做帽子。这个娃娃是萧老师用心和爱做的。如果谁拿到这个娃娃必须会很开心的。而且这样老师是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们付出的。

第二天,孩子们到幼儿园参加活动,他们都拿到了新衣服和新玩具,他们都十分感谢老师们,在孩子们当中,苹苹拿到了小布头,苹苹觉得他十分可爱,还让小布头做自己小火车的司机,是苹苹克服小布头心中的恐惧,苹苹和小布头也成了好朋友。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小布头打翻了米饭,苹苹很生气,但是苹苹之后平复了情绪,告诉小布头浪费粮食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小布头就是不听,而且还打算离开苹苹。

这样看来,小布头果然是小男孩,他很淘气,很调皮。浪费粮食本来就是不好的习惯,他还不认错,也难怪苹苹会生气。我可不能学小布头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心得3我看过许多书,也包括《小布头奇遇记》的拼音版。然而,今年暑假我读到了这本书。起先,我是挑选着故事看。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于是我便按着顺序地细细品味起来。

他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小布头像我们每一个同学一样,他有多重性格:可爱;勇敢;善良……他的感情也很丰富:害怕;喜悦;任性……

小布头的故事有很多个,每个故事都很平凡,都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我认为每一个故事却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跟着小布头的奇遇。也好像自己在经历了一段生活的过程。当小布头的过失使饭粒儿撒得满地都是时,对苹苹的生气还不服气,认为撒了一点儿破饭粒儿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曾经浪费过粮食。当外婆批评我吃饭不要剩饭时,我也不以为然。小布头很任性,当苹苹批评他时,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苹苹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所以他赌气地离开了苹苹。我也很任性,听不得批评。当妈妈说我的缺点时,我会很反感的躲进房间,生气的哭,不会想妈妈的批评是为了帮助我克服缺点,而是光想自己的委屈,自己的自尊心没有得到保护。俗话说:知错就改,小布头就是知错就改的典范,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中小布头是幸运的,因为在它被拖进鼠洞后,又见到了好朋友——小黑熊和布猴子。还有小老虎。

看到小布头的高兴事,勾起了我现在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也是幸福地,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和同学一起到体育公园熘冰;在滑雪场滑雪;在书城可以买各种各样的书;约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小布头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澎湃的心潮不能平静。我感情的升华难以抑制。我兴奋,因为我长大了;我感谢,因为我从中又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品德。我也要向小布头学习,要爱朋友。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学看,让它伴着我们受益终生。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心得4寒假到了,这是我上学过的第一个假期。这个假期老师给我们推荐了7本课外读物,我看了其中的两本,一本是《小布头奇遇记》另外一本是《狐狸列娜的故事》。

我读的第一本是《小布头奇遇记》这一部作品,我觉得这个童话很有教育意义,这本书讲述了小布头的一系列遭遇,其中有两点让我记忆特别深刻。一点是怎么样是真正的勇敢,一点是为什么要爱惜粮食。小布头起先认为勇敢就是胆子大,他为了练胆子闯了祸,浪费了粮食。他的好朋友苹苹批评他不应该,他不接受,开始和苹苹赌气,并逃走了。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历险”,和“奇遇”。他坐错了火车跟支援农业的电动机一起来到了农村,在农村里,他见到很多又奇怪又新鲜的事儿,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听他们说了很多真实的故事。这时,他才真正懂得粮食对人们多么重要,绝对不能浪费。同时,他也明白了只有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才算勇敢。

小布头在这部童话里他就像一个孩子。他有自尊心,他希望做一个勇敢的人,他生怕别人说他胆子小。小布头很任性,但他意识到自己任性而出了眉头,他就赶紧掩饰。小布头也富于同情心,见到悲惨的事,听到悲惨的故事,一定会伤心痛苦。他富于好奇心,爱听故事,遇到什么新鲜事总是爱刨根问底。他不接受那种光说道理的批评,但善于从实践中或故事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读完了这一本书,我深刻明白了两个道理。有些时候,小布头的心理也是特别符合我们现代孩子的心理。像他从瓶子上翻下翻,第一次是不小心,而另一次却是有意的。我们做各种危险的活动,第一次觉得好玩,第二次又去试,从不敢到敢的过程不正是这样吗?

我还要学习小布头知错能改的性格,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心得5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它叫《小布头奇遇记》。

“现在就剩下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了。小老师拿起画笔,特别细心地画。不一会儿,黑黑的、水灵灵的眼睛画好了。那双眼睛在望着她笑。”这就是小布头的诞生。

“现在,小布头就跟苹苹回家了。”现在小布头有一个家了。

“妈妈的手可巧了!不一会儿,小布头就穿着新外套上幼儿园去了。新外套是用深绿色的绒布做的,穿在身上又温暖,又软和,又漂亮。小布头心里有多高兴,就不用提啦!”小布头新衣服了。

“小布头比苹苹还要生气。他没想到苹苹为了这么一丁点儿小事儿,会对他发这么大的脾气。撒了一点儿破饭粒儿,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布头犯错误了,还不知悔改!

“他捡起小布头,翻过来瞧瞧,掉过去又瞧瞧,一边瞧,一边说:‘好哇!把这个小玩意儿送给老张的那个小丫头,那她可高兴死啦!’”小布头被抓走了。

浪费粮食的感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育;故事;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24-01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一辈子都用不完的资源。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故事都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并恰当运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以故事情节,培养日常行为

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故事里有着优美的风景,可爱的形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故事的情节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故事里丰富的情节蕴含了真、蕴含了善、蕴含了美,也蕴含了假、蕴含了丑、蕴含了恶,这些都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只有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才可以更好地区别行为的好坏。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故事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狼来了”就是一则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因为对大家三番五次说谎,导致最后狼真的来了时,人们却不相信他。这个故事主要教导学生不能说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放羊的孩子那句“狼来了,狼来了……”学生在教师生动的语言引导下,对这个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明白说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时刻注意不能说谎。故事是幼儿园教学定的语言课程,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和影响。以故事的形式传递教育思想,十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更能使其接受。只要在教学时,教师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故事人物,塑造美好品格

想象力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同时发展的。故事的特点就是蕴含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形象及丰富的情节,其中故事的形象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故事的人物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出故事中正面的人物,以该人物的行为、品格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品格得到积极的塑造。例如,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时,如果教师只是用简单的说教来教育学生该怎么吃饭,该怎么爱惜粮食,学生是无法理解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显得比较单调空洞。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的就是孩子要认真吃饭,别浪费粮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导入故事,以大公鸡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再细细地向学生讲述故事的主题内容。通过图片和语言的结合,学生的脑海中对故事的内容有了更多的想象和理解,从而更好地领会故事的主题和道理。在进行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学生对故事形象的印象。在讲述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做好故事人物的头饰,然后邀请学生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表演故事中的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故事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对学生也就能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三、以故事经典,感悟生活道理

故事教学,是幼儿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故事通常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道理,只要教师能够加以引导,就可以指引学生对故事的道理进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中,有许多道理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经典故事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滋养。尤其是大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分辨能力也比较差,单靠简单的说教来培养良好的行为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教师能够讲述一些经典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道理,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里的良好行为。例如“孔融让梨”就是一个经典故事。这是一个道德故事,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主要是教导人们要学会尊老爱幼,要懂得谦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故事里孔融的美德向学生详细地进行解说,从而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故事里的行为,在实践中感悟故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引。如果进行故事教学的时候,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话,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是不会太深刻的,也许听过就会忘记。教师要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体验。比如,可以对学生提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呀”等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思考,实现对故事的感悟。

四、结束语

总之,故事教学是幼儿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因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运用,就可以通过这些美育因素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熏陶和滋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浪费粮食的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诗歌;创设情境;生活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口号已呐喊多年,教学研讨中一直在提倡让课堂走进生活。但是,通过对现今的小学诗歌课堂现状进行研究,我们就能发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贯彻得并不完美。在语文诗歌课堂上,偏重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常态,教师采取“朗读一遍―抄写两遍―背诵三篇”式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堂上没有看到一点小学生应该有的活力与烂漫。面对当前的小学诗歌课堂状况,加强生活化教学非常必要。

一、教学方法生活化,为学生再现诗歌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无论是在备课前,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抑或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对诗歌生活化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上接一接地气,将诗歌引向生活。小学阶段的诗歌,基本上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物,例如《春雨》《锄禾》《绝句》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诗歌情境。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用投影仪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或者图片进行课堂导入,在学生欣赏材料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感悟庐山瀑布气势之恢宏,景象之磅礴。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李白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究竟是何种景象。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再带领学生思考: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我们已经看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李白在诗中写到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长,这是真的吗,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在直观形象的视频欣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与视频中的实际景观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中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限制,进行诗歌学习时有一定难度,经常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所讲述的内容。现在是多媒体时代,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再现生活中的诗歌情境,让学生感悟到诗歌中所描写的生活景象,降低诗歌理解的难度。

二、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突破,陶冶学生诗歌情感

在诗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诗歌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诗歌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中,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诗歌教学,用诗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在诗歌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对《锄禾》《悯农》两首古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之后,可以提问学生:大家平时吃饭的时候,会浪费粮食吗,有没有把碗里面的米饭都吃干净?诗里面描写了农民耕作的辛劳景象,我们应该浪费粮食吗?学习诗歌,不仅要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地步,教师还要注重诗歌情感教学的目的,在带领学生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同时也能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优秀诗歌文化的熏陶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诗歌、思考诗歌、体验诗歌,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在品味感悟的过程中获得道德教育,用诗歌引领人生道路。

三、组织诗歌实践活动,让诗歌走进生活

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外,还应在课外组织诗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诗歌、巩固诗歌,提高诗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大赛: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练习朗诵,可以上网搜索配乐,在班会课上配乐朗诵。在朗诵过程中,教师要组织班级学生欣赏同学的表演,并请学生为表演的同学点评打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将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汇总,针对朗诵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朗诵对于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是非常有益的,朗诵是否生动真挚,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朗诵情况的考查,检测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在诗歌课堂中组织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加强生活与诗歌的联系。在学生生活中进行诗歌实践活动,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小学诗歌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不愁诗歌课上不好了。

参考文献:

浪费粮食的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品;实践;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应该体现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其突出功能表现为动态模拟展示、资料查询、模拟操作、协作交流、反馈联系、多媒体情境创设以及游戏等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小一粒米》一课是通过了解小小一粒米来之不易而懂得要爱惜每一粒粮食。但要让远离农村生活的城镇学生了解小小一粒米是怎么来的,单靠老师的讲解或几幅简单的图片,学生理解起来会觉得比较抽象。一段自制的Flas的运用,向学生形象地再现了小小一粒米的生产过程。从播种秧苗到田间护理,从收割运输到脱粒碾米,小小一粒米要经过那么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而为了让学生体会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辛勤的汗水或专业的技能,师生共同在多媒体创设的插秧情境中玩一玩插秧游戏。短短的两分钟插秧游戏就让学生觉得腰酸背疼,那农民要插那么多的秧,还要顶着那么个大太阳,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学生这样的感悟是十分深刻的,真正觉得浪费粮食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能有这样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再现生活化情境

品德与社会课最重要的特点是生活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孩子是这个生活的主体,运用编排小品、表演小品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加深他们的体验、感悟。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残疾人的特殊与艰辛,对残疾人产生同情。再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走近聋哑人(用手势传悄悄话)”“走近盲人”(蒙上眼睛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和“走近残臂人”(单手穿衣服)的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残疾人生活的酸与苦,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再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父母的疼爱》,三年级下册中《有多少人为了我》,四年级上册中的《面对欺负和威胁》《擦亮眼睛》,四年级下册中《想想他们的难处》等课文都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拟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悟。模拟体验活动的开展,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缩短了学校与社会以及家庭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为中华之崛起》一课教学中,我与一位学生合作表演了一段小品,小品的内容是再现这位学生前一天对我进行的一次有关“理想对你的一生起了什么作用”的采访。这一个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整个采访的过程,对于老师所说的话,他们会有各自不同的感悟和领会,比起让这位采访的学生单独汇报采访结果说服力更强。

三、拓展课外课程资源,体验生活化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