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我国农田水利的特征进行了介绍,对农田水利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我国农田水利的特征
由于我国第一大产业就是农业,因此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特征后才能有效地提高建设的效率。
1.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农业一直是第一大产业,而水利建设又是发展农业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我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对于提高我国农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我国的农业来说,需要具有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例如农田的灌溉渠道系统等,这样才能够保证了农业的先进技术的实施,进而保障了我国农业的不断完善。但是我国地域广大,因此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建设,具有投入资金大,见效慢等特征,因此人们很容易忽略了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加强管理工作。
2.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于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具有群众性的特征,可以说农田水利与我国每个农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每年我国建设水利设施都需要依靠我国诸多的劳动力来进行施工,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是具有群众性的特征。
3.具有突出的公益性由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所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例如对农田灌溉,提供居民的生活用水,还能够防洪防虫等,并且能够对农业附加值产业发挥自己的功能。另外,农田水利建设还要承担起农盟的田地作物的灌溉排水工作,因此我国的水利设施具有突出的公益性特征,这也是我国政府需要支持的原因。4.具有较强的垄断性纵观我国的农母水利建设,例如水库等设施,都会受到地区的地形与水资源储备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而这些水利建设都具有较强的垄断性。然而由于水资源是人民的公共资源,所以我国的水利设施都具有突出的垄断性特征,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设施的宏观调控能力,防止对农民提供生存服务的公共资源与设施被垄断。
三、农田水利与各种因素相关
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田水利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配套的灌区设施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只有进行高效优质的生产才能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粮食需求,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然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很多农业生产区缺乏足够配套的灌区设施,很多设备都陈旧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例如农业部门所设立的节水灌溉标准很落后,灌溉所需的器材设备无论从规格品种方面还是相关的附属器材,都难以农业灌溉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管道连接不能进行良好的匹配,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耐久性较差,缺乏足够的稳定性,给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2.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众所周知,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所需要的资金大多都是由中央财政经过预算所进行的投入,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所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农田水利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缺乏资金使得农田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提高,难以取得持续的发展。并且政府和相关的财政部门在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资金分配和投入时,往往过度重视开发和建设新的灌溉地区,而对已经开发的末级渠系以及相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却予以忽视,并不承担这笔费用,导致这些设施的更新所需的费用需要由农民自己来出,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不到位
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田水利的建设成效。近年来,由于缺乏对农田水利的有效管理,农田水利的建设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高。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仍然缺乏统一而健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使用规模较小的水利设施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对水利设施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也不到位,甚至上溯到集体经济时期,水利设施的产权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在给现代的农田水利建设带来阻碍和负担。同时,由于个人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广泛实施,小型的水利设备的管理更加缺乏统一的措施,导致农民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合作,只顾自身的个人利益,难以在农田水利设施问题上达成共识,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
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的发展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为了让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其最大的效果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关人员就必须采取措施,来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管理。
1.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分级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质量管理体制落后以及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有关人员就应该采取措施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起分级管理机制,要求各部门在明确的分工之下,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通过群体的力量,建立起健全的服务体系,促使农业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位我国的农业做贡献。
2.落实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的责任主体
很多地区在兴建了农田水利工程之后,却忽视了后期的管理与维护,致使不少地区的基层水利工程都无人管理。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质量管理主体不明确的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发挥其更大的功能。对此,有关人员就应该在完善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之后,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明确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的责任主体,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
3.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我国农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大力倡导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如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农田水利项目是非常的重视。但是很多基层水利质量管理部门却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他们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上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对此,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六、结束语
我国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偏远农村,水利工程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希望政府这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加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学.论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地位及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2):134.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尽管取得长足发展,但水利基础仍然薄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要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可谓任重道远。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目前,国家水利部门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但对农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小农水”,大旱旱情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山区,这是因为“小农水”缺水。而地方政府同样为了创造较高的GDP去搞工业、搞房地产建设,严重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形成了“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
2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我国目前很多农村的渠系工程都是三四十年前所建,很多工程都出现了老化失修。全国有8.5万座水库,多数是改革开放前建设的,而且其中3万个中小水库目前需要维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有些地区连维修的工作都减免了,很多渠道和水库或被泥沙拥堵,或被用来排放污水。截至2007年底,中国病险水库已经占到了水库总数的42.5%。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从历史上看,在集体化时期,国家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一直依靠的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强制动员机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实施后,这种强制性的社会资源动员机制虽然减弱,依然存在在收取农业税基础上的“乡提留、村统筹”作为固定的村庄公共建设资金来源,并且从制度上仍然规定农民有义务通过“两工”来为村内的公共基础建设投劳。但是,国家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使得乡村机构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不再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单纯依靠“一事一议”制度来筹集必要的管护资金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1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1多主体”构建中央、省、县乡、农民四位一体的供给主体新模式。
国家应根据农田水利的不同性质,建立起由中央、省、县乡、农民四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制。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县乡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好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问题。比如,大型水利工程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在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通过省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来解决,即主要由省级政府“出钱”,县级政府“办事”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小型的农村社区内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为可以使农民直接受益,并且投资不大,可以采取农民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来投资建设。
“2多渠道”构建财政渠道、市场渠道、其它渠道共同参与的筹资新范式。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充足的资金资源是重要保证。过去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大多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而事实表明,仅仅靠政府财政远远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足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服务。因此,需要构建“多渠道”筹资新范式,以此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融资难题。包括:a.财政渠道。b.市场渠道。c.发行彩票渠道。d.其它渠道。一是非政府组织筹资渠道。二是境外筹资渠道。三是个人筹资渠道。四是企业家捐助。
“3多元化”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资源投入新格局。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财政资金聚合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逐步构建起对农业、农村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从历史角度看,农民资源投入一直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和劳务来源之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村庄社区内的农民,他们是主要的受益群体,农民资源从理论上应该成为社会动员的主体。
在国家财力尚不十分雄厚的前提下,单方面地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存在着困难。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增加投入、提高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2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形成新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2.1实行水利建设问责制。这个问责制主要针对地方政府。目前我国频繁的大旱大涝一方面是天气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为因素―――政府的责任,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么多年存在的严重问题,因为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财政投入不够,特别是没有重视小农水的问题。因此干旱问题也是责任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责任问题。
2.2重构农户合作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是需要集体行动的,分田到户后,的确与过去相比难以组织起大的农田水利建设。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一方面,可以借鉴集体化时期动员农户合作建设农田水利的经验,重构农户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当地农村本身的特点,对于合作传统良好的农村社区,可以引入用水户协会等合作模式,政府适当补贴,帮助其自立发展,最终促使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应用和维护机制。
2.3建立“农民本位”为主线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管理机制。我国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也很不同。应该在组织与制度上进行新的安排,保证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体现,以农民的需求作为建设项目选择决策的依据,建立农民意愿表达机制。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与管理,农民的声音一直是缺失的。未来应该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参与项目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等。这样农田水利才能真正搞好。
3倡议推广“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我国一直是季节性气候很明显的国家,在雨季时会下很多雨,而在旱季时又有可能几个月都不下雨。其实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到大江大河的治理,小到沟田渠、堰塘的维护等等。这些设施在有雨时把多余的雨水贮藏下来,到旱季时拿出来用。
其实,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是给农民和庄稼买保险。所以,为了彻底解决“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建议国家调整水利投资方向,拨出专门经费,让农民在农闲时进行修建贮水用水的沟塘渠堰。如果能够从上千亿的水利资金中拔出600亿专门用于粮食主产区的沟塘渠堰建设,既可以增加1000万的农民就业岗位,又可以进行“贮水于民”的工作;既能提供就业岗位,又能使国家未来粮食安全有了长久保障,也不致于屡屡抗旱了。
三、结语
总之,应当继续发扬几十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好传统,改革不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法,逐步建立起政府规划管理,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农村集体(村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个人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理念、新模式的引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治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与挑战。政府必须从原有的理论、思路和模式出发,不断创新,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对水利科技的研究与探讨。
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抗旱能力。通过对现有的中小型水库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除险加固,全面增加其蓄水能力;而对于老化失修的机井等灌溉设备,应抓紧修复或更新,以提高抗旱能力。
2.完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快对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建设或改革,对一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确认,并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在明确所有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向市场化靠拢。
3.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评价的准确性。客观、科学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抗旱减灾能力作出评价,避免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治理性干旱,并要对水资源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避免出现建设不合理或用水不合理陕西省柞水县水务局王春生的现象。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
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要针当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状况,科学、合理地估计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突出重点,实现科学合理用水,坚决杜绝对水资源的浪费。在制订建设规划时,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对潜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完整而科学地分析与论证,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建设,避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合理使用水资源。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多方筹资
1.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各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的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还要大幅增加地方财政中的水利专项资金,并要全额、合理地应用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去。
2.各地方政区可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并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以达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逐年持续增长的目的,从而加大对农田水利投资的力度。
3.全面发展民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在不妨碍国家统一规划、建设,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的基本原则,调动社会各界的投资积极性,吸引全社会的资金来进行民营水利建设。
4.提高农民主动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热情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应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自愿出资、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让农民自愿参与投资,并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投资经营,使之既可以保障农业的灌溉用水,还可以作为一种长远而有效的投资。对此,当地政府可以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扶持。
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范围。主要包括在田间进行灌溉,促进地产土壤产量的提升,对道路进行修筑并且加以完善,以及植树造林的活动等都涵盖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在当前的建设中,要在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保证人们的安居乐业。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对我国的农业资源加以进一步的开发,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令土地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通过对我国的农田水利资源进行研究,发现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我国的农田水分进行合理的调节,另外一方面是改善部分地区的用水情况。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对农田水利资源进行研究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土壤与水分、盐分之间的关系等,以保证我国的农业朝着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
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意义
每当旱灾来临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也就愈发的凸显出来,由于水资源的不足,将会造成我国的农业生产困难,但是通过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过去大水漫灌或者干涸、饮水困难等现象将不复存在。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严重的干旱面前凸显出其重要性。
此外,在当前的工作中,要将农田水利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除了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修复与完善以外,还需要在部分地区兴建新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并且为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相关部门的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重视起抗旱防灾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农业的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
3 提高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主要途径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灌溉的过程中,水资源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是因为我国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商业等用水量逐渐增多,因此废水现象日益严重,而这些废水对于农田灌溉来说都将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收益。二是存在水量浪费的现象,农田水利灌溉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农民无法承担起高价的水费,在用水时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造成农作物产量以及经济效益都出现了退步。
要想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加以解决。首先,加强对灌溉排水设施的管理,令工程效益进一步的凸显出来;其次,增加投入,加大对水利工程的兴建力度,令灌溉面积得到增加;第三,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得到灌溉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节约我国水资源;最后,加大对盐碱地以及沼泽地等土地类型的改良,保证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排水,将除涝与治渍工作做好。
4 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都存在老化的现象,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个方面的资金投入,重视起修护的力度,这样做也有助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令各级政府必须把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设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来讲,当务之急是在稳定提高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人饮安全资金的同时,尽快扩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以引导和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受益农户的投入,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4.2 深化和完善农田水利改革
一是要针对目前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不断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群众要求水利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通过不断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4.3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田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4.4 加快农田水利立法
目前,涉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还没有。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田水利;农业生产;阻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 S27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39
农业的发展主要就是依赖于以粮食为主要生产物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作为农业粮食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农田水利设施,其建设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密切的关系[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的良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本文从我国的农田水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田水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发展对策。
1 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障碍
1.1 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很大的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是与农业现代化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我国农田水利的重大工程大部分于20世纪60年代建设,存在着设计粗糙、配套不全、资金短缺、施工质量差、维修护理缺乏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很多农田水利项目已经达到了报废的年限,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情况严重等情况的发生[3],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可是在灌溉水利用上又存在着利用率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2 农田水利管理不到位
农田水利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政府对于农田水利的管理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方式落后的问题。农田水利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是相关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存在权责划分不清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不到位、资金划拨不合理、人力资源不满足要求等问题的产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速度,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组织方式落后主要是存在着群众与政府的沟通不足,导致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得到政府的回应,政府在建设水利工程时会与一些群众产生分歧,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延滞,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1.3 对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部门在进行水利工程资金投入和建设方面,过多地关注经济效益,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城市、工业的用水保障设施上面,而忽视了农业用水的需求。导致农业面临“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局面,导致粮食减产、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产生,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
2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建设效率都与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关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加快工程的建设进度,降低工程的资金投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工程的成本管理,将资金投入到实处,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中应该加强工程配套设施的管理,例如加强灌溉渠、蓄水池、沉沙池的建设和维护,从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应该加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运行,有利于延长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2 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农田水利工程所涵盖的面广、种类多,所需要的资金量。国家应该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缓解农田水利因资金短缺而存在的建设延滞或停工的现状。并且现阶段我国的农田水利相关的管理部门多,标准和规范都缺乏统一性,国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现状,水利部应牵头制定全国农田水利的发展规划,专项拨款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维护,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确保拨款资金落实到实处。
2.3 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主要部分来抓。健全和落实相关部门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制定完善的体制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规范,权责分明,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以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 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大型水利工程在农业方面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对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4]。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农田水利取得了很大发展,可是也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的农田水利在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等方面,仍然存着这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利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春雷.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与建议[J]. 农技服务, 2013, 30(2):180.
[2] 杨春侠.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9):234.
[3] 王冠军, 陈献, 柳长顺.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农村水利, 2010, (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