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理念河道治理原则规划实施

中图分类号: B845.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在国际科技界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河道治理工程给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新的治河理念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并在规划、实施各环节进行了实践。昌宁县的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境内大小河流110条,其中,较大河流6条,过境江2条,5km以上常流河57条。受传统治河思路的影响,已经治理的河道普遍存在硬化、渠化的现象。自2009年云南省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昌宁县的右甸河、枯柯河等担负全县主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相继得到治理,并在规划和实施中创造性的融入了生态理念。

1传统治河方法的弊端

受资金及技术影响,昌宁县各河流并未能进行系统的整治,仅对城区及集镇所在的重点河段进行了防洪治理,治理思路多围绕着防洪及排涝两个目标,治理方法主要是对河道截弯改直,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进行全面护砌,这样使得河道丧失了自然属性,改变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其弊端已逐逐渐暴露。

2新时期的治河原则

水利部对新时期的治河原则明确提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突出生态理念,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河道治理包括疏浚、护岸、河床调整、亲水台阶、防洪抢险、绿化等内容,在规划和实施中要把握以下原则:①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当超前”的原则,尽量做到就地取材、随风就俗;②在河道治理规划时要做好生态调查,并在方案中提出相关保护措施;③维持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岸线,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修复能力;④根据河道的功能定位来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生态理念的工程实践

3.1昌宁县右甸河城区段治理

昌宁县右甸河是罗闸河的上游,发源于昌宁县北部新炉山区,由北向南流淌,纵贯昌宁县城右甸坝区,经温泉乡温泉村湾塘流入风庆、云县后汇入澜沧江,属澜沧江一级支流。右甸河城区段长18.6km,担负着县城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它也是县城的景观主轴,是全县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工程治理方案把传统治理目标与生态景观打造紧密结合,河堤顺势而治,保留其天然河势,同时保护原河堤生长的树木,尽量少占用农田。河道5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河堤采用浆砌石护脚,5年一遇洪水位以上采用砼菱形网格护坡。护坡网格内通过栽植垂柳及藤本来达到生态和绿化的效果。其中每间隔6个网格植一株垂柳,其余网格内分段种植常春藤、蝴蝶藤、爬山虎、油麻藤、遍地黄金、炮仗花6种不同花色的适应当地气候的藤本,每500m交换品种,两岸交错种植,打造了绿树成荫、步移景异的休闲地带。同类工程规划设计中应注意根据河堤超高部分拟定大小适中的网格尺寸,对绿化藤本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容易成活,能适应当地气候及河堤生长环境,再根据藤蔓和叶、花的形状及颜色确定其品种及栽植方案。同时,河堤两岸每隔200m布置一道下河亲水台阶,与调整河床的防冲坎相连,既满足了防冲要求,也便于下河亲水嬉戏。防冲坎采用大石高低起伏的支砌形式,营造了古朴自然的潺潺水景,为城市景观打造奠定了基础。

右甸河城区段治理工程在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融入了生态理念,既保护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平衡,又美化了河道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是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一次成功应用和体现。

3.2枯柯河治理

枯柯河是勐波罗河的上游。勐波罗河在保山市境内称东河,在昌宁县境内称枯柯河。枯柯河长94km, 下游10年一遇洪峰流量达507m3/s,河堤几乎全部为土堤,每年汛期洪水骤涨,水患成灾,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枯柯河流经的柯街坝、卡斯坝、湾甸坝是昌宁县气候条件及土壤资源较好的坝子,是各种粮食、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和昌宁县主要集镇中心及小湾移民安置区,河道治理以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功能定位,尽量控制投资,促进人水和谐。

枯柯河部分河段已经治理过,但由于原来多采用刚性的浆砌石挡墙护砌,抵御整体变形的能力较差,加之部分河段基础未开挖至砂卵砾石层,河道经多年运行基础冲刷变形,导致很多河堤出现断裂变形或整体倾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格宾石笼土堤造价较浆砌石重力式河堤低,采用格宾网治理河堤施工简便,格宾石笼由生产方根据设计尺寸做好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操作简单,减少了基坑排水的工程量,石笼砌石可就地利用河滩上的部分砂卵砾石,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其柔性砌体适应河堤整体变形能力较强,有很强的抵御自然破坏和抗恶劣气候影响的能力,有利于河堤稳定。同时石笼石头缝隙间的淤泥有利于植物和昆虫生长,可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河堤护坡可以植草、种树,有利于生态平衡。

枯柯河治理中格宾石笼土堤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格宾重力式挡墙护脚、网格植草护坡土堤,用于河床冲刷较严重,河势变化较大,漫滩较小的河段。此堤型5年一遇洪水位以下至基础采用格宾重力式挡墙,以上为梯形断面植草护坡土堤,背水坡采用植草护坡。格宾重力式挡墙的外形采用台阶,格宾挡墙总高4.0m,4笼为一摞,每笼高1m,底宽由下而上分别为3m、2m、1.5m、1 m,顺水方向长均为4m一笼。另一种为浆砌石护脚、斜坡格宾石笼护垫护坡土堤,用于河床较宽,漫滩较大,河道较为弯曲的河段。此堤型基础采用浆砌石,护坡采用斜坡格宾石笼护坡,厚0.3m,背水坡采用植草护坡。

枯柯河采用格宾石笼辅以植草的形式来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河堤防护和生态效果,昌宁县下一步即将实施的落勺河、温泉河治理工程也将使用混凝土网格护坡栽植藤本、格宾石笼护砌、植草护坡等生态治理形式。

4结语

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已广泛得到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已成为河道治理工程必须考虑的的首要问题,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已成为当前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安全、水美、岸绿、景好”将是河道治理工程的最终目标,河道工程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作用将日益彰显。

参考文献:

[1] 尹蕾,武亮.生态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中国水利 2012(10).

[2] 王惠萍,周志华.从清河治理看现代治水思想的进步.中国水利, 2012(17).

[3] 刘凯贤,陈卫,吴倩良.浅谈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8).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生态河道;设计;治理

引 言: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水,交通、运输也需要水,自古以来许多的城镇、乡村都是近水而建,依托江河之利而兴盛发达。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穿越城市的河流已不再单纯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角色,其环境功能日趋显现。

1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

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从功能出发,挖掘最大的综合效益,恢复场所活力

城市滨水景观系统的建立直接拉动该市滨水经济发展,使城市滨水景观项目的投入加大,利润增多,新型产业加强。如:造船业、交通业、休闲、饮食、娱乐业、体育竞技业、旅游业等。具体讲,根据城市水域景观特点,水形,水系,水质的不同特点开发水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度假、剧场。

(2)以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为前提,改善城市水环境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传承到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仍该传承下去并成为现代人生活的追求。然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以水为核心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态安全的头号问题。尽管城市发展客观上给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了压力,但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对该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解决途径,片面的以工程技术,机械地、单一地去解决问题,如防洪、治污、蓄水造景等等,结果使水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设计滨水空间时要在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有建设性的提出合理的、综合的解决途径和方案。具体而言,滨水设计中的生态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防洪护坡标准;维持和恢复自然水循环平衡;减少污染源、提高河床及地下水的水质;保护和恢复水生及滨水生态系统及栖息地;保护动物、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并提高水体的景观和休闲价值;增加城市滨水和近自然空间等。

(3)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地域特色

景观的塑造应体现地方精神,因此滨水景观设计首先要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它包括场地深层次的历史内涵和即将消失的生活记忆。挖掘城市滨水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因素,创造历史人文景观,维护城市历史文脉等“地方语言”,使城市滨水区景观在现代化节奏中保持自己的个性魅力,让人们在滨水环境的活动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1.2 滨水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1)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如果遇到河流穿过城市时,设计必须要保证生态河道的连续性。因为只有连续的河流才能够有效的将城市滨水绿地中的各个景观联系起来。而且连续性的流水有着较高的水质,能够防止河流出现富营养化的状况。如果在设计中盲目提高水位而设置高坝或其他蓄水设施,只会对生态河道的连续性造成极大的破坏,不但会影响到水生物的衍生迁徙,而且使得城市居民丧失了其亲水需求,无法达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有的效果。

(2)水上游览线的开闭必须要合理的考虑停靠点,码头的设置不但要恰当的衔接城市滨水绿地各个景观,同时还应该对游船停靠码头加以设计,比如让人们进一步提高亲水体验,应该尽量将水边路面降低,并利用独特的设计和造成来形成独特的景观,达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良好效果。

(3)驳岸的合理设计与处理

在驳岸的处理和设计上必须要得到重视,一个优秀的驳岸设计不但能够有效的保护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系统,而且能够营造一个美丽的生态景观。一般来说,对于城市滨水绿地腹地广阔、坡度小的区域应该采用软式驳岸设计,这一设计与自然驳岸比较接近,主要是通过将草滩、白沙滩、卵石滩延伸至河道浅滩或水面之上,并利用河岸的植物来加以稳固,就可以实现驳岸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能够解决驳岸建设与管理的经济成本。但是滨水绿地受侵蚀严重且坡度较大的区域,可以使用水泥或石块护岸,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挖洞加圈的方式,并大量种植制备,达到美化河岸和增加生机的效果。

(4)保持生态河道原有形态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最好要尽量保持河流原有形态,一般来说自然界的河流中必然会存在凸岸与凹岸、浅滩与深潭等,但是如果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打破了这一自然之美,难以起到景观设计的基本效果。因此必须要保证生态河道的自然形态不受改变,正是由于自然条件下的河道水草茂盛、鱼类丰富、基质稳定、水流缓急才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从而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生态河道连续性不受破坏

2 生态河道治理研究

2.1 生态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1)生态河道是城市美好的公共空间

之所以说城市河道是城市美好的公共空间是因为在这一区域,人工建筑、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相映成趣,是人们游览的主要场所。因此,一个有特色、美丽的城市是离不开生态河道的,他就像城市的指纹,建筑、风格、样式可以一样,但是生态河道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竞争日益激烈,生存条件恶化的今天,人们太多的压力无法释怀,但是通过生态河道的意境美能够对人的心态加以改善和调节。不仅如此,生态河道具有动态美的特征,这是由于他的流动性、柔性所决定的。另外值得提到的是,生态河道还是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活用水备用系统、以及城市安全的重要防护系统。

(2)生态河道是城市的隔离带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生存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但是生态河道作为城市的天然隔离带与城市滨水绿地结合起来,在城市中构成了一副美好的景观。如果实现人工湿地式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会用与生态河道系统衔接,就能够有效的将大量的水净化处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尤其是对于某些水资源短缺的城市而言,这无疑是解决城市缺水的重要举措。

2.2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河道的治理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往往片面的强调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忽视了生态治理的重要性,致使河道越治越窄,水面减少,河道中的许多生物也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这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生态破坏。

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为化色彩严重。河道的治理多采用硬质护坡,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两岸植被的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也丧失了周边本应有的原貌;同时由于河流的滨水区是一个边缘地带,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岸带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呈现出人为化的现象,单调且丧失了自然特色。

近年来,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改变河道系统实现自身利益需求,这样引起了河道本身形态的变化,加之在治理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措施,河道的生态问题成为现在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2.3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相关措施

上文中简单的论述了一下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生态问题成为治理工作的关键,加强城市生态河道治理至关重要。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就是要在确保河岸的工程具有行洪排泄防止河岸被侵蚀的基础上,以重建河道周边生态系统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治理模式,创造出“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河道治理中的景观建设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实现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景观建设,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将其完美融合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最终形成一个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良性健康的发展。

(2)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城市生态河道治理

即在充分尊重河道原有形态的前提下,确定河道主流的中心,避免使用截弯取直的方式进行治理。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以及上下游的情况。要拆除混凝土浇筑的河床,允许自然侵蚀现象的发生,然后运用透水性能较好的卵石或者沙土等材料进行保护性的修护,从而形成河床。对于洪水冲顶的部位需要加强防护措施,稳定提防,而非冲顶的部位则进行清淤工程。

(3)需要下大力度进行生态措施的建设,使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深入人心。为此,可以建设绿色生态护岸,改善传统混凝土护岸的封闭环境,在充分考虑排洪的前提下,加大了生态治理的因素。而在护岸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建成以自然草皮为主的护坡,采用复式断面的生态护岸。在岸坡砌护的过程中要使用透气和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保证其渗透性,实现河水与河岸之间的调节。

3 结束语

总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生态河道治理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核心的治理理念,充分考虑城市特色特点、环境需求和适应能力,充分挖掘城市内涵,为滨水环境提供充分的支持依据,从而保证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生态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永祥.太原市生态河道护岸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5).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河道治理;可持续发展

城市河道具有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重要生态景观,是城市防洪疏浚的天然“海绵”,城市河道和周围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是城市的天然水库,也是调节城市气候的“水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河道系统遭到破坏,河水污染、河道枯涸,河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只有运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才能打造城市生态河道,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着重生态多样化与整体性的保持,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有利于在维护河道景观状况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空间异质性。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设计要点

首先,生态水利理念注重利用水的自然功能。水的自然功能是指形成水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气候变化的功能。设计理念中所谓的注重发挥水的自然功能足指水利工程中将水环境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设计理念中注重蓄水技术的引入。生态水利设计中常采用橡胶坝进行蓄洪涵水,该技术既环保有实用,而且还具有大跨度、自重轻的特点。其次,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注重运用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工程措施是指基于自然属性的人工性质的生态措施,例如人工生态护岸。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用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相较于传统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新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还注重地下水的调节,具有较高的理念价值与使用价值。再次,生态水利设计中还注重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契合。生态水利设计主张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元素,都工程的周边修护中也注意运用生态工程措施,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性。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对城市河道工程的指导作用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注重保持河道的蜿蜒性,保留自然化河道。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的蓄水量与水容量,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就是对河道自然因素的保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主张河道治理中构建生态水网工程。生态水网是指以河道水网为基础进行资源调配的网络系统,其中也包含生态理念生态水网的构建需要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落实还能保证河道治理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河流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到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水生动物群养护,提高水循环净化水体的效率,还要定时检测水体的水质状况,以保证水体质量。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还需要河道工程构建生态河堤。生态河堤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做好生态河堤建设可以保证河道的自然性,保护河道周边的植被,提高水体的功能效益。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河道治理注重生态元素的加入,对于新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

河道作为生态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环境一起构成相对独立的完整生态系统,河道的基本就是水与土的,而水土也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危害到生物的生存,导致硬质化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保护和河道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利益统一,需一起考虑。

3.1构建水生完整生态系统

现代河道治理的要遵循人鱼之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正确的处理水利工程与河道生态关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性就是在外界的不利影响情况下,依然保持自身发展方向,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持续性就是自然环境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之下,能够提供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够按照规律循循渐进的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来维持长远的发展。

首先要构建水生动物种群。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利用消费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腐碎以及水蚯蚓和摇蚊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然后要构建水生植被。种植浮叶植物睡莲和沉水植物伊乐藻、金鱼藻、菹草、黑藻、苦草等,以转化和吸收底泥和水中的P、K、N等营养物,降低水体中N、P、K及周转速率与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为水体供氧。

3.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

污水处理系统SPR通过化学方法从真溶液状态下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析出,产生具有固相界面的微小悬浮颗粒或胶粒,再通过高效经济的吸附剂从污水中把色度、有机污染物等分离出来,然后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各种胶粒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依靠过滤水力学和旋流等流体力学原理,在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快速分离絮体与水。

3.3确定河流基本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包括保证水生生物栖息所需水量,并维持水体自身净水能力的需水量,此外保证水面蒸发水量与降水量维持一定比例,维持河流水沙平衡的需水量,维持河水盐碱平衡的生态需水量。

此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生态河堤。建立生态河堤,就是要适应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水体净化作用,调节用水量、洪存补旱。建设趋于自然的水利工程。模拟生态自然状态,趋于自然化的河流的建设包括河道的治理和护岸的治理。丰富河道生态环境的物种丰富度,尊重自然环境状态,提高这个环境的自然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张家武,王善永,宋卫明,等.生态水利工程学在漭河治理上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33-34.

[2] 黄宝强,李荣,曹文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对我国河流健康保护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8):4600-4062,4641.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范文第4篇

(安吉县雨乔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安吉 313300)

【摘要】河道生态治理是城市河流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建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介绍城市河道的各种功能和河道治理生态理念,重点针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河道;生态理念;生态治理;护坡;实施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他们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建立一个生态型城市也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河道作为城市河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常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防洪、抗旱、灌溉和运航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许多河道的功能局限在防汛上,忽略了河道的美观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统一性。若城市规划人员没有做好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到河道内外生物的多样性和河道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如何实现河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现代化的河道生态工程,就成为了城市规划人员面临的难题。

1.河道治理的传统模式?

传统和道德治理,往往基于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如抗旱、排涝、防洪等,进行裁弯取直,清淤挖泥,河岸加高,采用硬性材料护坡等,而对于生态功能则考虑较少,其很大程度上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这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了河道内部以及周边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在河道建筑中,往往运用硬性材料,而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河流,必然对河水质量产生影响,引发生活用水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再者,河道的传统功能性,以实现实用性为主,在实际治理中往往以人为性变化为基本,而忽视了流势的自然性,出现一些河道被迫改道,浅滩深潭缺失,水流快慢得不到控制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基本性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有失自然美观性。

2.河道治理生态理念?

秉持着生态理念来进行河道治理,会减轻河道治理工程对该地区各个方面的破坏和影响。坚持怎样的生态理念,把河道治理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呢?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做好河道整治的具体统筹。尊重自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重视水污染的治理。

河道施工用水产生的废水要经过有效的处理。可以将废水先排入专门的废水收集池,然后经过污水处理和水质检测再考虑是否回放。严禁工作人员随地丢弃废弃物,机械的清洗可以在施工区以外进行,经常清理施工区周围的卫生以避免影响周边卫生环境。并告知周围地区的人们慎用治理中的水资源。?

2.2有效防止和处理水土流失。?

(1)严禁在河道两旁大量堆积施工所用石料、土料堆放的施工材料上要用塑料膜等物体进行覆盖,并在材料底部用编织袋等东西压盖,以免降雨时造成大量冲刷。?

(2)在废弃土区,要建有专门的防护基础设施,合理挑选弃土场,应该表面平整,周围要设有防护不易冲刷的防护植被。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保障河道治理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每一次的河道整治工作中都要把水土保持的问题首先考虑在内,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设计工作,否则,一旦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河道治理工作的进程也会受到阻碍。?

2.3有效处理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施工时可以给机械作业人员配备防噪用具,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机械进行施工作业,柴油等燃料方面也要慎重选择,避免因机械状况不佳而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在日常作业中要做好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在通过施工道路的时候,车辆应该减速行驶,不用喇叭以降低噪声,并尽量在晚上10点以后作业。同时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居民生活区周围尤其是晚上尽量不要大声喧哗人为地制造噪音。?

2.4有效处理所在河流生物的生存问题。

先了解所在河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做好水生动物的安全保护工作,专门设置活动区域范围,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水生动物因水域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大量迁徙。对于水生植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应该尽量进行补救,并合理配置植被。?

2.5对于河道周围居民的健康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

搞好施工区的卫生,在施工区经常进行现场消毒,妥善处理废水和生活垃圾;保障现场工作人员良好的生活条件,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搭建施工人员暂住房屋,制定相关制度,安排专门的卫生工作人员,做好施工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时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并监督他们严格执行操作章程,做好全面的应急措施;在工地食堂和操作区域配设专门的消毒器具,保证施工人员的清洁用水,饮用水具定期清洗。?

2.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度。

积极宣传生态理念,让人们都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居民们积极配合整治河道工作,减少河道治理所带来的破坏。?

2.7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生态治理工作带来的持续性效果。

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要协调统一各个方面,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将生态理念用于治理河道的工程建设中,这不仅可有效恢复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功能,同时对于改善河流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环境也有较大的帮助。

3.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措施?

河道生态治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其不仅面向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而且越来越突出人与自然、水与动植物、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以求实现河道回归自然,河道文化以及生态河道的目标。?

3.1河道形态尊自然。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采用裁弯取直的方式,这不仅改变了河道的天然走向,而且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生存的空间,在现代河道治理中,要进行河道形态恢复,采取工程措施把曾经裁弯取直的河道进行适度修复,保留一定自然弯曲河道,恢复河流低水槽,以不同的弯曲度、滩岸深度以及流沙控制度,来实现对河水的速度控制,以更好地实现河道的流速自我调节功能,实现河水自我净化,进而实现河流生物多样性发展。?

3.2河道护坡生态化。

河岸生态是河流生态的关键,传统的硬性材料建设虽然起到了加固堤坝的作用,但是影响了生物的生存,所以,在河道护坡建设中,要注重选材、护坡以及自然可用资源的合理化使用。?

(1)首先,在河道治理中,尽量减少混凝土、浆砌石块等硬质材料的使用,而采用一些新素材,如采用河底淤泥,在现场脱水、固化后将淤泥整袋用于填土或是护岸,同时,将袋口用植物封扎,这不仅减少了硬性物质对水源的污染,而且很大程度上促使植物再生。以卵石填充,充分利用现场产出的混凝土弃渣,这不仅有利于鱼类生存空间,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统一。?

(2)其次,天然石铺坡,通过天然石砌垒,让石块达到口口吻合状态,这在急流处较为常见,在洪水时间较长的缓流处也可使用,其石块与石块之间讲究天然造成,即为通过水草、水中或是土地泥沙等物质自然填充,不必利用水泥等,这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投入,而且很大程度上为水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3)天然抛石是最简单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式,这不仅可以有效阻止洪水,而且抛石之间存在缝隙,可以为鱼类以及其他生物提供嬉戏场所,利于生物多样性繁殖。?

(4)最后,采用植被护坡。植被不仅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河道与周边环境的生态性过渡。在坡面分层处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如柳树、槐树等,以其根系的含水与护土功能来保持河道岸坡的水土。在缓坡或是普通河段多用草坪和低矮植物进行护坡,尤其是对野生草种的使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植被的成活率,而且能够很快实现生物环境的适应,这就起到了生物生存环境的保持与优化作用。?

3.3河道断面重实际。

河道的断面设计,依据河道实际功能的实现,往往采用复式、矩形、双层以及梯形等形式,其选择必须根据河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河道功能的适应性。?

(1)首先,复式断面的选择。复式断面的主要性能在于行洪、排涝,在一些山溪河流中,枯水期流量少,水流主要在主河道,而洪水期流量大,允许出现洪水漫滩,洪水位低,一般不用建设高达防洪堤,而在枯水期时,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进行河道功能开发,如在地势低而且地面宽阔的滩地,可以开发大型运动场,如足球场,而在相对较窄处,则可以修建一些辅道路,小型休憩场所等,这就使得河道空间利用率提升,不仅满足了河道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道经济功能实现。?

(2)其次,矩形断面的选择,一般用于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其占地面积小,通常在原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挖深,在城市河道中被广泛采用,这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其基本功能,而且起到了点缀城市环境的作用。?

(3)再者,双层河道的选择,一般来说,双层河道上层是明河,下层是暗河,这较长运用于城镇区域内河治理,这就使得河流呈现出暗河排涝、泄洪,明河休闲、娱乐的双层特征,有效实现了河道的实用性与经济型的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距离。?

3.4河道景观天然化。

景观河道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不仅在于在河道形态、护坡实现上关注河道的景观与自然相统一,而且在河道治理的周边环境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设计上也遵循人造天然的规律,这就要求在因地制宜,在城市河道条件具备处,设置景观水面,在河道内部进行水草种植,在河岸边缘,在不影响正常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采用灌乔木以及设置相应的人文性休闲娱乐场所等,以实现河道景观天然化。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治理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据各地河道的地理要素以及河道实际功能的发挥进行适量选择河道治理方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治理过程中的首要位置,并注重河道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的发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凯贤;陈卫;吴倩良.浅谈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年第08期.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永安江河道全长18.35km,径流面积110.25km2,流经大理市境内6.5km,属弥苴河水系,北起下山口,自北向南贯通,经东湖区后至上关镇北马登入海。永安江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位于马甲邑、青索、马厂村民委员会辖区,排灌溉面积2200亩。河道两边与农田相连,河堤被当地的农民开荒占用,进入雨季两边的农田经常被洪水淹没,防洪能力较低,河道的污染物较多,生产生活污水乱排乱放。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解决河道的行洪安全

永安江大理市段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理,河堤水毁严重,局部地段河堤较低,洪水季节经常淹没两边的农田,给当地农民造成粮食减产,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永安索村至入海口段还承担着对弥苴河的分洪作用,经过治理可分流弥苴河的部分洪水,对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着很大的作用。

2.2改善河道水质

永安江是洱海的主要入湖河道之一,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2%。近年来由于永安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质已下降到V类,远远达不到Ⅱ类水体功能要求,给洱海带入了大量污染物质,特别是氮、磷污染,加剧了洱海富营养化进程,通过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河流水体质量,恢复永安江水体的水质功能,净化进入洱海的污染负荷。

2.3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永安江流域是上关镇的畜禽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流域内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会对流域及洱海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威胁洱海水质安全。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通过控制村落污染源,对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净化河道水质,绿化美化河岸河堤,从而使由于流域人口增加、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提供有效的污染控制防线,对于促进流域养殖的健康发展,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理市永安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范围为从大理市与洱源县交界处开始至大丽路桥头段,治理河道总长4925m,河堤路4925m,疏浚河道4136m,拦污闸一座,生态示范段200m,截污沟5657m,种植柳树150颗,种植白杨树150颗,种植草坪450m2,种植芦苇450m2, 生态砼空心砖1000m2。

4 河道治理的生态模式

4.1 上游河段治理(桩号0+000至4+725)

4.1.1岸坡治理

永安江治理段河道按照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流量为28.1 m3/s,河道底坡为1/3000,流速v=1.007m/s,为典型的淤积河道,为了体现河道的自然属性,对该河段进行河道疏浚,随弯就势,原河道超出设计宽度的不进行束窄,主要对原河堤进行修整清削,河堤迎水面坡比为1:1.5,背水面坡比为1:1,河堤高为3.1m(原河堤平均为2.6m),河底宽度为10m,洪水位为2.5m,取粗糙系数n为0.03。经过削坡治理,保持了原河堤的自然属性,体现了生态河道理念,使河段与周边环境协调,河道满足行洪过流量的要求。

4.1.2河堤治理

河堤进过多年的雨水侵蚀及人为的破坏,岸堤出现严重的高低状况,两岸堤全都需要加高填筑0.21―1.7m不等。设计河堤宽度控制在4-6m,在河堤修整填筑清削过程中,平面轴线根据实际情况作局部调整,但确保基本顺着原河床轴线进行修整清削填平。为了使河道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在两岸河堤内侧种植了垂柳,使河道在满足防洪度汛的条件下进行河堤的修整填筑,确保原生态植被的尽快再生与恢复,做到水清、岸绿,实现河道水系生态化。

4.1.3河堤背水面坡脚截污沟治理

为了改善永安江水环境,控制水体持续恶化,减少对河道内水质的污染,在外堤脚修建了600mm×800mm的C15砼截污沟,整条截污沟贯通,起到收集治理河段区域农业灌溉产生的废水和生活废水,消减进入永安江的污染负荷作用。截污沟不仅起到截取污水作用,还是两边农田的灌排沟,更对保护河堤起到关键作用,界定了河堤的界线,制止了两岸农田对河堤的侵蚀。

4.1.4河床的底泥疏浚治理

永安江河道经过多年的运行,由于河床坡降较缓,加上局部河堤的坍塌,使的河道淤积严重,抬高了河床,流速减慢,影响了河道行洪,并使河道两岸农田的排水困难,造成农田减产。根据河道设计河底高程,该河段平均清淤深度为800mm,清淤方式,采用长臂挖机,在河堤上沿着从下游往上游疏挖,挖出的淤泥暂时堆放在河堤上,待水分基本晾干后,利用货车运至附近的苗木基地。通过底泥疏浚将河道内营养物直接从河道取出,解决了内源污染(磷污染),疏浚出的污泥进行浓缩,运至农田作为肥料。

4.1.5拦污治理

为了保持河道的整洁,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在桩号4+653至4+683处修建一座拦污闸,主拦污闸设两个闸口,闸口尺寸宽3600mm,高4000mm,栅体尺寸宽3600mm,高3600mm,栅体为Q235滑轮启闭,拦污闸右侧设旁通,旁通进口宽度5000mm,出口分设两个拦污栅,栅体尺寸宽3000mm,高3600mm。河道上游的漂浮物经过拦污闸的拦截,避免了对下游河道的污染,阻止了进入洱海的污染源,捞出的漂浮物集中堆积于在河堤上修建的堆污池内,通过垃圾清运车,拉到垃圾厂处理。

4.2示范段的治理(桩号4+725至4+925)

4.2.1左岸治理

左岸采取梯级护岸式治理。梯级分成5级,各级的宽度均为1200mm,高度为600mm。第一级阶梯的支护主要采取竖向栽杂木桩,横向干支砌仿木砼预制桩,杂木桩的直径为150mm,长度为3000mm,竖向木桩的间距为第一颗和第二颗的间距900mm,第三颗和第二颗竖向木桩的间距为450mm,依次循环栽桩。横向枕桩长度为1350mm,宽度为150mm,高度为150mm,枕桩分为两层干砌。第二级至第五级竖向栽桩直径均为150mm,长度为2000mm,竖向栽桩的间距为900mm,横向枕桩长度为1350mm,枕桩分六层干支砌,支砌结束后分层回填土。经过工程措施治理,根据河道的水位变化情况,第一、二、三级主要种植了以芦苇为主的挺水植物,种植密度为10株/m2,第四级主要种植小灌木为主,种植水柳(直径60mm)间距1000mm,第五级为河堤路内侧,主要种植乔木为主,种植杨树(直径100mm),间距1000mm。

4.2.2右岸治理

右岸采取多孔砼砖护岸式治理。单块多孔砼砖的构造为每块砖有8孔,分成两排,每排4孔,单块砖的尺寸为长380mm,宽200mm,高200mm,单孔尺寸为长70mm,宽70mm。铺设方法,先在设计河底线打入预制砼栽桩,栽桩长3000mm,宽150mm,高150mm,栽桩间距为900mm,横向铺设预制砼枕砖,枕桩长度1350mm,宽度200mm,高度200mm,砼空心砖以横向枕砖为支撑,按照1:1的坡比向河堤铺设。多孔砼纵向每20m设一条宽2cm的纵向沉降缝,堤顶结束处浇筑C15砼保护墙。多孔砼铺设好后,外运红土回填空孔,同时播撒狗牙草草种。

5 生态治理突出的特点分析

传统河道治理往往注重行洪的效果,与传统河道治理相比,生态河道具有以下特点:

5.1体现河道自然属性。河道的治理轴线基本沿原有的河轴线,随弯就弯,河道不再取用统一断面,永安江满足河道行洪最小断面为河底宽10m,边坡1:1.5,水位2.5m,在治理段中有的原河床宽度达15m,对超出河道设计断面的河段不再缩窄,以保持河道原来形态,展现河流纵向的蜿蜒性与河道断面的多样性,使得河道与周边环境相更加协调。

5.2河岸治理突出河水与岸坡的亲水功能。传统的治理对河岸进行硬质化处理,致使河水与岸坡后的土壤阻断,河道两岸的土层与河水无法进行水陆的交换,人为的破坏了河道水陆循环的规律。永安江河道治理采取对河岸削坡处理或生态化工程措施护堤,恢复了河道水体与两岸土体的水陆交换,使得河道突显自然的生机。

5.3种植挺水植物,在美化、绿化河道的同时修复河道内的水体。由于永安江河道流经村庄,加上两边均有农田,致使河道内水体污染严重,在治理中引进了净化水体的理念,因此,左岸梯级护岸式治理中,第一级、第二级种植了芦苇,第三、第四级种植了垂柳,第五级河堤种植了白杨。经过一年生长,芦苇翠绿一片,垂柳微风轻拂,白杨树直立挺拔,河道内的水生物利用芦苇的保护自由的生长,时不时的从芦苇中飞出白鹭,体现了河流与周围生物群落的和谐性,使得河道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护岸形式有利于植被对地表径流的污染拦截,梯级护岸在形式上对于初期雨水和灌溉水等污染较重的地表径流可以实现水流首先经过各个梯级,渗入到植被以下的土层中,部分通过地下渗滤的形式进入河道,从而充分发挥植被的吸收,拦截等作用,降低地表径流污染对河道的水质影响,经检测治理后TP平均值从0.12mg/L降低到0.10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从6.47mg/L降低到5.64mg/L,工程对水质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6 结语

永安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引进了生态治理的理念,在圆满完成了治理任务的同时,也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体现了河道治理不仅要满足河道行洪的要求,更要回归河道的自然属性,保持了河道水陆两相和水汽两相的联系紧密性,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的异质性等,为大理市河道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

参考文献

高胜君,马宁,张世全.辽宁省东部山区河流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0):163-164.

方燕笨.浅谈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理念[J].湖南水利水电,2013(3):60-61.

王勇.河道生态治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3):113-114.

罗光敏.云南楚雄市青龙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简述[J].人民长江,2012(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