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范文第1篇

餐前先喝甜饮料

如今,各种甜饮料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选择。特别是女士,选择甜饮料的居多。然而,碳酸饮料不仅营养价值极低,还会妨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建议:与碳酸饮料相比,纯果汁、菜汁和鲜豆浆是不错的选择,纯酸奶则对饮酒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一些酒店自制的水果汁、玉米汁、南瓜汁等口味新鲜,值得品尝。

凉菜鱼、肉开道

宴会上,人们总会先点几个凉菜。凉菜要点油脂较少的,有荤有素,如果多点一些清爽素食,可以平衡主菜油脂过多和蛋白质过剩的问题。然而,多数人习惯点酱牛肉、罗汉肚、白斩鸡等鱼、肉类冷菜。

建议:比较合适的凉菜选择是以生拌、蘸酱蔬菜,加上含淀粉食品(如荞麦、蕨根粉等)、根茎类食品(如藕片、山药等)和水果沙拉等素食为主,配上一两个鱼、肉类和豆制品。用这些食物开胃,不仅可以保证一餐中的膳食纤维和钾、镁元素的摄入,还能避免浪费蛋白质。

味道重吃着过瘾

不少人喜欢味道重的菜肴,然而菜肴中总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过分疲劳。此外,浓味食物往往会遮盖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更使食材失去原本的味道。

建议:在外就餐时,应适当点一些调味较为清淡的菜肴,如清蒸、白灼、清炖做法的食物。有一两个浓味菜肴即可,再配一两个酸辣或酸鲜菜,用来提神醒胃。这样,有突出、有呼应、有回味,也不至于过分油腻。

餐后喝碗咸味汤

一些宴席很少见到开胃汤水,而是餐后会送上有油有盐的汤。实际上,宴席后并不适合饮用大量浓汤。这是因为,菜肴已经提供了极多的盐分和油脂,如果再喝汤,必然会增加人体的盐分和热量,对健康无益。

建议:餐前喝点汤能降低食量,对于肥胖者有益。餐后或餐间更适合喝些杂粮、豆类制成的粥,或者用香茶清口。

只吃菜不吃主食

不少人在宴席上只吃菜、不吃饭,直到酒足菜饱之后才想起是不是要上主食。然而,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仅无益于消化,而且会浪费其中的蛋白质。

建议:如果不喝酒,不妨上一小碗米饭,或是一小碗粥。这样既能减少浪费蛋白质,还能减轻油腻食物伤胃的问题。

酥香小点代主食

很多餐馆、酒楼推出了花色主食,以替代米饭和面条。它们主要是酥香小点、炒饭、抛饼、油炸点心等,其中油脂量大大高于米饭、面条,特别是酥点类和抛饼类,油脂量高达30%以上。如果使用了植物奶油和起酥油,还会带来对心脏健康极为不利的“反式脂肪酸”。

建议:美食之后,最好能喝些清淡粥,既养胃,又能改善营养平衡。如果加入各种粗粮、薯类、豆类,以及一些保健食材,则更能表现出我们对健康品质的重视。

[专家谈]

饮食到底该采用什么顺序?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先吃饭菜,再喝汤,然后吃些甜点和水果。其实,这种顺序不符合养生原则。

1.如果先吃饭菜再吃水果,消化较慢的淀粉、蛋白质就会阻塞消化较快的水果,使人体正常的消化过程受阻,而水果在体内37℃的高温下很容易腐烂并产生毒素。因此,放下碗筷就着急吃水果的做法是极其不科学的。

2.饭后吃甜点,其最大的害处是会中断、阻碍体内的消化过程。胃内食物被细菌分解成酒精及醋一类的物质,产生胃气并导致一些肠胃疾病。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范文第2篇

一日三餐究竟该怎么吃?2016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或许能为我们的食谱提供科学的建议。

我国于1989年首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修订,今年的是1989年以来的第三次修订。那么,这次修订新在哪里?

一是,新版指南从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整体考虑,将原来的10条建议修订为6条,整体突出以食物多样、以食物为基础和平衡膳食,明确了能量平衡、多吃的食物、少吃的食物和限制的食物;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二是,新版指南覆盖人群从2007版的6岁改为2岁以上,明确了2岁幼儿应该开始与成人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在内,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导,考虑了特殊需要的居民。

三是,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新版指南特别编撰科普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进行科学讲解。

6条建议指导餐桌

近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疾病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版指南在修订过程中,结合现实情况,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调整,强调食物种类要丰富,但必须控制总量。

新版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3个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膳食平衡仍是核心

新版指南的核心就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要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专家指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再比如说贫血,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还有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12.6%。

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成人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去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成人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率达9.7%。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是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以为不吃主食能减肥。新版膳食指南指出,肥胖,不是吃主食的错,肥胖是因能量过剩,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减少主食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但也减去了谷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身体健康不利。

“四降一升”突出变化

新指南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各类食物的推荐量和2007版略有些不同,具体表现在5大类食物中4类下调,1类上升,其中,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动物类食品、大豆及坚果类日推荐量都略微下调,如水果类由200~400克变为“200~350克”,畜禽肉由50~75克变为“40~75克”,水产品由75~100克变为“40~75克”。此外,盐由6克变为“小于6克”。

4类下调主要是因为近10年来我国男女平均体重一直呈增长趋势,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为保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风险,在营养标准中下调了每日热量标准,即建议大家“少吃点”,总热量平均减少了200千卡。

长期过量摄入盐,则会引起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增加肾脏负担。一项盐的摄入量调查发现,国人每天平均摄入量远高于这个标准,因此“少盐”任重道远。

或许,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会降低水果的建议摄入量,这是因为很多水果比较甜,含糖量高,能量也会比较高。所以提醒想要减肥的人群:水果不能当饭吃,不是吃越多越好。而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有些减肥的人过度看重卡路里,但减肥讲究低能量饮食,而不是低营养饮食,所以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鉴于热量方面的考虑,新版指南明确区分了“杂豆”和“大豆”,将杂豆归类为杂粮主食,将大豆单独列一类,并减少了大豆的推荐摄入量,从笼统的30~50克改为大豆25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此举是因为,在获得这些食物健康好处的基础上,又考虑到我国居民日常烹调已经摄入很多植物油,特别是富含亚油酸的油脂,若过多摄入大豆,有可能在脂肪方面过量。

还有坚果,很多人觉得坚果有益健康,认为坚果益智,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卵磷脂、脑磷脂很多。虽然坚果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含有很多脂肪,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肥胖。专家建议,每天吃4~5颗杏仁或是两三个核桃。关键在于每天吃,不在于一次大量吃。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用“四降一升”来概括新版指南的变化。其中的“一升”就是说水。

新版指南调高了中国居民日均饮水量推荐值,和以前相比,每天要多喝1~2杯水,同时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水是人体代谢的载体,根据调查,国人水摄入量还是不够的。”提倡增加运动量,强调吃动平衡,自然也增加了人们饮水量的需求。

上班族常常会因为忙碌的8小时工作而忽略了喝水,建议尽量做到规律饮水,因为当察觉到口渴时,这已经是缺水的最后一个信号了。

控制体重好处多多

与旧版相比,新指南首次在营养建议中加了“控糖”二字。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去年就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限制的建议,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一些国家政府也已经行动,比如前不久英国政府宣布将对生产含糖饮料的企业征税。

营养学专家、浙医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表示,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比如白砂糖、红糖、蜂蜜等,主要来源是糕点、含糖的菜肴和饮料等,摄入过量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新指南把“健康体重”概念提到了前面,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关键是要控制好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保持体重在健康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好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到24之间。建议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平时尽量用步行代替开车或公共交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晚饭后徒步走路20~30分钟,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建议每次运动时的心率要达到“170-年龄”。国外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星期运动5次(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于正常人群。

胆固醇别过多操心

因为无法证明“膳食里的胆固醇与血清胆固醇有显著关联”,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2015年建议不再对膳食里摄入的胆固醇提出上限。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是内源性胆固醇,来自人体自身合成,食物胆固醇是次要来源,且大半都不会被人体利用,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我们可以放心地吃掉整个鸡蛋,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因为担心胆固醇太高而舍弃蛋黄。

对于素食人群来说,膳食安排不合理,易出现蛋白质、维生素B1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如果平时吃鸡蛋、牛奶,这类素食者蛋白质的摄入应该不成问题,否则就要注意补充蛋白质。新版指南中专门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指南,建议素食者应当通过增加大豆和豆制品的补充摄入,获得优质蛋白质,经常吃一些全谷物、坚果和菌藻类食物,还应选择多种烹调油,以满足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新指南特别强调应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求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

专家指出,如果在摄入大量的膳食胆固醇的同时,又伴随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那么它们对于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饱和脂肪酸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对于老人来说,为了身体健康,更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范文第3篇

专业理论:

在20℃以上的温暖气候中,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3升水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由于水分损失过多就会导致脱水,所以,野外生存者必须随时注意采取一切措施避免身体内的水分损失,尤其是在正常供水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

专家宝典:

1 尽可能多休息少活动。

缺水时要多休息,尽量呆在帐篷里、大树下、溶洞中等阴凉之处,必要时要学会挖筑猫耳洞、茅草屋等简易的遮阳设施,不能躺在温度较高或者被太阳晒过的地面上。

此时必须减少体力活动,即使必须完成某些任务,也要尽量降低行动速度以便减少能量损耗,尤其是天气炎热时。如果可能,应该在一早一晚气温比较凉爽的时候活动或工作。

2 保持服装的适宜程度。

这是一年四季都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天冷时要注意保暖,又要减少出汗;天热时要追求凉爽,但也要注意防晒。

气候炎热时,许多人会脱了衣服以求凉爽,专家却明确提示,这种做法在野外是最要不得的。你是否第一次听说?汗液被服装吸收后,可以在衣服与皮肤之间形成一道防护层,这道防护层可以阻止汗腺继续排出汗汗液,有效地减少身体内的水分损失。

专家还建议,在强烈的日光曝晒下,浅色的服装可以反射太阳射线,使体温升高的幅度最小化。这也是减少水分损失的好办法。

3 杜绝烟洒,少吃食物。

你可能想象不出,吸烟、喝酒怎么会与节水相关,酒里不是还含有水分吗?专家介绍,一般人吸烟以后常会有口渴的感觉,而饮酒以后又需要人体器官中的液体分解酒精,所以在野外探险活动中,有必要控制自己的烟酒需求,生命毕竟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少吃食物的道理相同,要消化食物必定要靠体内唾液、胃液等各种液体的帮助,无形中会增加脱水的危险。

4 少讲话,调与息,吞口水。

缺水时尽量不要讲话,必须说话时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游泳爱好者都知道,游泳时因为要用嘴呼吸,所以游泳后会感到口渴。缺水时不要用嘴呼吸也是这个道理。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范文第4篇

2015 年7 月2 日上午,国家粮食局举办了第14 次粮食科技讲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和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分别做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之管见”和“从营养健康观点看食物浪费和预防措施”的报告。本次科技讲座是“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以及“2015年科技活动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同志会见了两位专家,介绍了我局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科技兴粮”工程的概况,感谢两位专家对粮食科技创新工作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并就进一步持续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的有关问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子丹、卢景波参加了会见。

讲座由吴子丹副局长主持,卢景波副局长、何毅总工程师出席。孙宝国院士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几个重大问题,阐述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认为规范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创新。杨月欣理事长介绍了我国食物浪费的现状、问题及减少食物浪费的主要措施,建议要大力普及膳食营养健康知识,加大营养监测和干预,推进食物与营养与法制化管理,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

国家粮食局机关干部、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直属联系单位副处级(含)以上人员参加讲座,北京市粮食局负责同志,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纺集团、京粮集团的有关同志应邀参加。

(以上摘自粮食粮食局网站)

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物浪费;资源;经济;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2;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2-015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2023

近年来,国际食物价格高涨引发了各界对食物浪费的高度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约13亿t)的食物遭损耗或浪费[1],若这些食物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需求持续增长,而国内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不断恶化,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加。然而,受公款吃喝、消费习惯、收入差距等因素影响,我国存在更加严重的食物浪费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t和300万t,这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一年的口粮。减少食物浪费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其中一点就是要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食物浪费不仅能够间接增加食物的供给,有助于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还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2-5]。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减少食物浪费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食物浪费问题,还将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关于食物浪费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侧重测算食物的浪费量以及导致的资源浪费量。Gustavsson[1]等分品种、分地区、分环节对全球食物浪费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球1/3的食物被浪费掉,浪费的总量达到13亿t,其中工业化国家每年大约浪费6.7亿t食物,发展中国家浪费6.3亿t,浪费总量不相上下。M.Kummu[6]等通过计算指出,全球有1/4的食物被浪费掉,生产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所用的淡水资源占总使用量的24%(27 m3/人/年),所用的农地面积占总生产面积的23%,所用的化肥占总使用量的23%。D.Hall[7]等利用美国的食物数据计算发现,2003年美国食物浪费总量已经达到150万亿Kcal,比1974年增长了近50%。食物浪费导致淡水消耗量的四分之一被浪费掉,同时还浪费3亿桶石油。

国内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物生产、收后处理、加工和运输环节的客观损耗上面。李植芬、何勇[8]通过对浙江地区粮食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调查,指出我国粮食在产后处理、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损失比例高达12%以上。以浙江省当年的粮食总产量85亿t计算,损失量达到10多亿t,这相当于270万亩耕地的总产量。池仁勇[9]认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达15%,这意味着,每年有300亿t粮食浪费掉,与发达国家损失率5%相比,相差甚远。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环节的浪费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比较系统地测算和分析我国食物消费环节主观浪费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成升魁[5]指出我国餐饮食物消费中日益普遍的恣意浪费现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但是对食物浪费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世卫[10]分7大环节对我国粮食损耗和浪费进行了系统测算,结果显示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损耗和浪费约5 890多万t,占总产量的12.3%以上。

胡越等: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及经济效应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2期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就食物浪费问题取得了大量成果,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但仍存在以下两点值得进一步探索:一是既有文献测算了食物的浪费数量以及食物浪费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即分析了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效应,但是对减少食物浪费经济效应的分析则较为少见;二是国内文献对食物浪费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粮食上面,缺乏专门对整个食物的浪费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FAO的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效应,并运用GTAP模型定量研究减少食物浪费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1食物浪费的定义及测算1.1食物浪费的定义

Gustavsson[1]等将食物损失按照主观与客观的标准划分为食物损耗与浪费,其中损耗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在生产、收获后处理及储藏、加工以及流通环节上的食物数量下降,而食物浪费是由于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在食品链终端的食物数量下降,也有学者将食物损耗和食物浪费统称为食物浪费。现实中食物在生产、收获后处理及储藏、加工以及流通环节上的损耗往往是由于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造成的[8-9]。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固然可以减少食物的损耗,但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只有当避免损耗的食物价值大于采用先进技术或者管理方法的成本时,这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才会被采用。而食物在消费环节的浪费则不同,消费环节的浪费大多数是由于消费习惯造成的,只要改变消费习惯就可以减少食物的浪费。为了使研究结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食物浪费定义为食物在消费环节上的浪费。

本文的食物范围包括谷物(小麦、大米、大麦、玉米、黑麦、燕麦、粟、高粱和其他谷物)、根茎(马铃薯、番薯、木薯、洋芋和其他根茎)、油籽(大豆、花生仁、葵花籽、油菜籽、棉籽、椰子、芝麻、棕仁、橄榄和其他油料)、水果蔬菜(柑橘、柠檬、葡萄柚、其他柑橘、香蕉、巴蕉、苹果、菠萝、枣、葡萄、其他水果、番茄、洋葱和其他蔬菜)、肉类(牛、羊、猪、禽、其他肉及内脏)、水产品(淡水鱼、底栖鱼、远洋鱼、其它海鱼、甲壳类、其他软体类、头足类、其他水产品、水生哺乳动物肉、其他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乳制品(牛奶)七大类。

1.2食物浪费的测算

本文测算食物浪费的方法是将食物供应链分为生产环节、收获后处理和储藏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等五个环节,再利用FAO食物平衡表中的数据和每个环节的浪费比例计算食物损耗量和浪费量。需要说明的是下一环节的测算不包含上一环节的损耗量或浪费量,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因此,测算最后消费环节的浪费量需要首先测算前四个环节的损耗量,具体的测算过程见图1。国内关于食物浪费比例的设定大多数都集中在粮食品种上面,对其他食物浪费比例的设定鲜有涉及[8-10],Gustavsson[1]对7种食物的5环节浪费比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设定。为了能够较为系统准确地测算我国食物浪费数量,本文将借鉴Gustavsson文中食物浪费的比例数据(表1)。从消费环节的浪费比例看,在植物产品中,谷物和水果蔬菜的浪费比例最高,分别为20%和15%;而根茎和油籽的浪费比例较低,分别为10%和4%。在动物产品中,肉类和水产品浪费比例较高,都为8%;而乳制品的浪费比例较低,为5%。这种比例设定和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由于植物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浪费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动物产品则刚好相反。

食物浪费量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食物浪费总量为1.2亿t,占国内产量的8.5%,其中谷物的浪费量为3 394.8万t,占国内产量的8.1%;根茎类浪费量为697.4万t,占国内产量的4.5%;油料浪费量为318.9万t,占国内产量的5.5%;水果蔬菜浪费量为6 772.7万t,占国内产量的10.6%;肉类浪费量为624.1万t,占国内产量的7.5%;水产品浪费量为355万t,占国内产量的5.8%;乳制品浪费量为198.1万t,占国内产量的4.9%。相比较而言,谷物和水果蔬菜的浪费是最严重的,占到总浪费量的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