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中医养生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思品教师;思品课;人格魅力
思品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思品课的地位却显得有些“尴尬”。以至于使我想起多年前的春晚上,著名小品演员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鸡肋》,思品课就似王景愚口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要扭转和改变思品课的尴尬地位,首先必须改变思品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思品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彰显,改变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无用与旧有“形象”,使学生喜欢思品老师、喜欢上思品课、渴望思品课的到来。本文试就思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影响略陈己见,以求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一、思品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多年的思品教学实践经验使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自觉培养:第一,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对思品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慈爱,思品老师不应仅仅把教书看成无奈的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执着地投身其中并以此为已任来认真对待,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与幸福,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善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第二,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了这样能力的思品老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声情并茂、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的关系,创造融洽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良好影响而受益颇多;第四,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灌输知识,不是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而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灵活多样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在探求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和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二、思品教师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几点看法: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教师的以身作则有曰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可以说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修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从师爱、知识、语言等三方面影响学生:
(一)浓浓师爱的人格魅力;
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更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师爱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关爱孩子,就远离了责问,点亮了心灯;关爱孩子,就远离了抱怨,多了份慈爱与宽容。 所以说,思品教师必须是有爱心且是多情的,即使很严肃、很严厉时也应使心中有热度。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在其成功经验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作为一名思品教师,要用心中的善良和慈爱来教导学生,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种用感情默默浇灌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如花儿一样,含苞恕放,色彩斑斓。也只有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思品教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渊博知识的人格魅力:
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思品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的"道"不 "精"而又不 "深"时,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思品教师应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要想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前行的豪情壮志。
(三)幽默语言的人格魅力:
思品教师的语言首先应该生动、诙谐、幽默,生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欢乐、愉悦,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方面起重要作用。用直观性强、幽默清口式的语言讲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其次要富有丰富的感彩,当你带着对教学的热爱,精神饱满地登上讲台;有调查资料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在长期的思品课堂教学中,自己深研教材,妙语连珠,情趣盎然,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丰富的知识教学中,时不时的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这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住学生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造就人格的事业。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拥有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思品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展现:教得通、教得活、教得巧,学生也能学得快,学得精,学得好!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生活就是在享受生活。总之,思品教师能将教人升华为感人、化人、服人;由苦学转化为乐学、会学、巧学。教师越教越睿智,学生越学越聪慧。只有思品老师具备了人格魅力,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矗立起一座人格魅力的高山,使学生由衷崇敬而渴望上思品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一些不愿意公开姓名的中医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曲黎敏图书比较火爆的情况,甚至表示这本书不值得一看。一些比较谨慎的中医人士指出:曲的讲座硬伤不少,她用中医观点套西医的疾病不合适……
但即便是曲黎敏的批评者,也认为:曲黎敏把中国老百姓成功地搀进了中医文化的大门,接下来,更多的中医专家有责任引领大众一步步走入中医的殿堂。
当我们为中医未来忧心忡忡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中医取消的说法而大动肝火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感谢曲黎敏,她让更多的中国百姓喜欢上了中医。
正方 ――她的课像新鲜空气
1.她让中医火了
“中医真的是热起来了。”《挽救中医》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医界前辈吕炳奎之子吕嘉戈感叹,“中医界的朋友们更是经常谈起曲黎敏,她对中医文化的大众宣导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了中医文化。”
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樊正伦,经常活跃在电视台、平面媒体和众多公益讲座上。有着40余年中医临床与研究经验的他,觉得曲黎敏的火是个必然。“谁都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东西,养生也是如此。中医就要比西医更有亲和力。老百姓感觉,西医的东西有距离感,而中医养生更易于把握和实践。”
2.她讲的很实用
“为什么中医养生这么热?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治病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既然治不起病,那咱就早早防病吧,而中医特别讲究治未病,并且中医的保健方法好学实用,还廉价。”吕嘉戈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副主任医师彭玉清也认为,曲黎敏讲的养生保健方法,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孕妇得了风寒感冒怎么办,曲黎敏给支了一招,早期可以用葱白煮汤喝。葱白家家都有,煮汤又很方便,还不用担心药物副作用,感冒又不敢吃药的孕妇能不喜欢吗?”
汪浩认为,曲黎敏讲用手心搓脚可以让心肾相交,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通过心脏病的发作时间,可以大致推测是哪个经脉出了问题等等。“都很正确,很实用”。
3.她的“浅出”不容易
“曲黎敏把肾比作煤气罐、储蓄罐,一下子把中医对于肾的复杂的医理讲明白了。”在彭玉清看来,除了提供实用的中医保健方法,善于给中医医理打比方也是曲黎敏最令人称道的地方。
“老百姓对中医文化的看法一直是:神秘而博大精深,难以理解。而曲黎敏用形象、生动又简单的语言传播中医,不仅让不懂中医的百姓能理解,甚至连我都开始用她的这些比喻去给病人解释各种病理。”彭玉清感叹。
“曲黎敏的课像是一股新鲜的空气。”现在是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大夫的林征(化名)回忆到,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念书时曾听过曲黎敏讲中医养生。“她用一种不受中医专业束缚的方式来说中医的道理,尽管通俗,但说的全是老百姓爱听的,能懂的。”
把中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到底有多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国玺教授深有感触:“对于专业的中医从业人员,写学术论文要比写科普文章容易得多,前者仅仅需要‘深入’,后者则要求先‘深入’后‘浅出’,这就需要下相当的功夫。”
张国玺坦言,自己是评上教授职称后,才放手来做中医科普的。“很多中医专家之所以没能加入到中医科普的行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的压力,要评职称必须发表学术论文,而做中医科普没有这方面的作用。”
4.她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医
“有位病人耳朵上长了个疖,来我这儿看,上来就问他这个耳疖是不是和脏腑疾病有关。后来才知道,他是看了曲黎敏的书,了解到中医讲究整体看问题,就怀疑耳朵上长疖是不是脏腑有问题。”这件事,彭玉清至今记忆犹新。
在彭玉清看来,曲黎敏不仅渗入到她的患者中,也打入了他的家人心中。彭玉清坦言:尽管自己就是中医的临床医生,但家里人还是去买曲黎敏的书看,因为她能做的只是帮他人治病,而曲黎敏做的却是让更多的人养生。
“我们医院的一些退休职工,也是去买曲黎敏的光盘回家看,遇到任何问题,有质疑的,不明白的就会带着问题再来问我。” 彭玉清觉得,通过对中医的科普宣传,引导了更多的人关注了中医、了解中医,这就是曲黎敏的功劳。
曲黎敏是一把重锤
尽管对曲黎敏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议,但是每一位中医专家,都赞赏曲黎敏在弘扬中医上的巨大贡献:她把中医养生热推向了一个,她让老百姓知道原来咱们的老祖先留了一本很棒的医书叫《黄帝内经》,她让许许多多曾经对中医一无所知的人看到了中医金碧辉煌的一角。
2006年一场万人“取消中医”签名闹剧让人记忆忧新。“曲黎敏现象”让我们感悟到中医强健的生命力。因为中医就藏匿在每个中国老百姓的思想中,就浸染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而曲黎敏则是用一把重锤,敲醒了我们沉睡的大脑,唤起了我们对中医的感知。
我们要感谢这些愿意站出来批评曲黎敏的中医专家,正是因为他们的批评,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曲黎敏,正确地认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我们更希望,这些专家们能够被曲黎敏“激将”出来,引领大众更正确、更深刻地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普及中医。
在美国的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做科普教育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套用这句话说,我们认为不做科普教育的中医也不是好中医。中医的生命力,不在上端,而在下端,在老百姓的心中。要让中医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永远枝繁叶茂,就必须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到老百姓的思想深处,这靠什么?靠的就是中医科普教育。
如果广大的中医界人士乃至全社会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中医科普的这堆篝火会越烧越旺,中医的热量也会温暖更多的人。
反方 ――通俗不能庸俗
1.她的底子不够深
有一次,患者找林征看青春痘,林大夫给出的解释是肺热和脾的湿热导致。没想到,病人一听,反问:“您怎么和曲黎敏说的不一样啊,她说青春痘是胃火导致的。”一席话,让林征无语。“如果脸上冒几个小疖子,可能是胃火引起的,但是青春痘的病因不会是胃火呀。”
对病因和病理的阐述欠妥,是曲黎敏最饱受中医界人士争议的。
“曲黎敏说久咳虚症的人,就应该让他咳,这样让肺宣发了,咳嗽就会好。但问题是,如果有虚邪,治疗久咳虚症需要收敛,而不是宣发啊;还有,曲黎敏讲,口里有甜味,是脾的收敛出了问题,这我也不认同,应该说是脾经有热、脾气上逆引起的才对。”汪浩看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经常皱起眉头。
“曲黎敏的一些养生方法尽管不错,但还是没有拿出中医真正的绝活来。”汪浩说,比如“十指相敲”防手脚凉,这个方法远不如搓手上的井穴(手指尖)来得快。
2.不能拿中医观点套西医的病
“曲黎敏说喝酒爱脸红的人肝有问题,这太绝对了,如果有读者因为这句话去检查,诊断结果没问题,他会不会因此就不再信任中医了?”
中国中医药报资深记者赵雯觉得,曲黎敏讲的一些内容,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也就是“因人而异”的核心观点,中医是最讲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而曲是把西医的指标诊断方法简单化地嫁接到中医上,这并不合适。
对这一观点,樊正伦也表示认同:现代社会的很多疾病,在中医里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能误导读者,“譬如糖尿病,中医里是没有的,有的是和它相似的消渴症。”
曲黎敏在书里也讲到了糖尿病,她说:“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
“很显然,这个观点就有点过于绝对了,毕竟中医里讲消渴症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吃出来的、淤出来的等等。”樊正伦进一步解释:所谓吃出来的,就是说老祖宗给了我们一个消化纤维食物的肚子,可是我们开始吃越来越多的西式牛排等,久而久之就埋下消渴症的隐患;还有就是淤出来的,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七情六欲皆可化火,内热一多,也有可能导致消渴症;再有老年人脏腑气血衰弱引出来的。“所有这些,只单纯吃黄豆饭来治疗,显然太过片面了。”
“我坚信中医的通俗化是很必要的,但是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中医不是吃点萝卜吃点姜这么简单的,中医应该能给大众的健康以更全面、更正确、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赵雯这样说。
3.中医科普不要走偏
“中医科普也要有整体观,不能孤立,不要走偏门。包括现在社会上很热的掌纹养生,通过掌纹认识疾病,这在中医学术界都是存在争议的。”樊正伦坦言,中医养生普及者要讲更多中医养生的原则,基础性的东西。
赵雯的观点与樊正伦类似,她认为:“现在的中医科普内容,大都是传播中医的‘术’,也就是具体的保健方法,这很重要,但是在介绍方法的同时,还应该传达中医的健康观念,这才是更让大众受用的,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大众不仅掌握了运用中医养生方法的指导方针,还具备了分辨优劣的判断力。譬如,不是每个人吃萝卜都能起到顺气的功效,那么如果自己肚子胀气了,吃萝卜不管用,这时就可以考虑自己胀气的原因,换换别的招数。所以,我认为从观念上进行引导,比简单地说一招一式更有意义。”
吕嘉戈还谈到了媒体的作用,他说,报纸的更新远比图书快,针对图书和讲座中的错误说法,报纸要及时纠正并告知大众正确的方法和观点。老百姓选择中医讲座和书籍也不能盲目跟风。
对此,樊正伦提议:“没有鉴别能力的人,要想学习中医养生,最好选择有专业背景的学者出的书或是进行的讲座,有鉴别能力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看养生讲座和书籍,但一定要找到科学正确的内容方可实践。而最最关键的是,中医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人少得病、不得病,而有了病一定要去看医生。”
这一点,几乎成为所有专家的共识。
【关键词】中医养生;养生误区;养生方法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古代医学经验与养生知识。当前医疗卫生保健理念下,临床上利用中医理论针对人体进行养生,成为成为现代医学领域所广为关注的医疗保健方法,对于人体促进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功能,但由于个人认识理念及其他因素制约和影响,很多人在中医养生的方法与应用方面往往不能正确选择,以致于出现中医养生方法的误区,导致养生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分析中医养生的科学方法,意义深远。
1 中医养生的内涵特征
相对于人类生命个体而言,所谓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采用身心养护方法,保持或增进人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行为活动。简单地说,养生就是采用有效措施保养生命。所谓中医养生,是指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方式对人体机能进行合理调养来增强体质、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从而达到保持生命机体健康活力和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行为活动。
养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财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人体生命现象,其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由于对人体生命认知的角度不同,中医养生在个体实践和体验活动中所体现的品德修养、饮食起居、医术药物等调理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中医养生,讲究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以及综合施养,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民俗、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2中医养生的常见误区
中医养生的方法方式很多,但由于个体思想认识存在差异性,导致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活动经常会形成误解而出现如下误区:
中医理论强调无病预防,讲究调理,倡导合理科学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心态,养生在于调和人体阴阳,疏通气血经脉,提高机体调适能力,保证人体健康。
受西医理论影响,很多人对于中医理论认识仅限于疾病的康复医治上,而忽视中医养生的预防调理功能,简单的认为中医养生就是利用中医药物治疗疾病,还有些人具有过于依赖中药治病的心理,一旦身体不适,就立即盲目服用中药治疗,轻视 “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导致自身机体免疫力降低。
中医养生具有个性化特点,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每个人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养生保健方法就会不同,进补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但很多人在进补时虚实不分,盲目进补,过于注重食补疗法的功能,存在多吃补药利于健康的不科学观念。
3 中医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精、气、神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生命根本,中医养生需要立足于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以及持之以恒综合调养等原则基础上,进行科学养生。中医养生注重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体现了阴阳平衡及身心合一的健康观念,强调养生不可违背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注重形体养护,重视身心协调,主张 “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中医养生包括情志、食补、药物、气功、运动、针灸、按摩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养生时应不拘法式,因人、因地、因时来选择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
3.1精神养生: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应注重个体精神方面的保养,注重情感疏导,避免不良心理情绪波动影响,在中医“形神一体”观念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形神气质类型,静心寡欲、愉悦情志、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精神调养方法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达到身心协调发展。
3.2起居养生:起居养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中通过调整睡眠节律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增进人体健康的养生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按照生物钟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作息习惯,保精固肾,调息养气,遵循春、夏、秋、冬四季令时的寒、热、温、凉变化来调节生活规律,做到养生与天时气候同步。
3.3饮食养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使人多病早衰。膳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合理调整人体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宜忌,科学营养成分的摄取搭配,日常生活中应定时定量适度饮食,加强饮食卫生和安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
3.4运动养生:人体机能需要经常运动来调节精力、强身健体,促进消化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运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和锻炼,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脏腑调和,以达到筋骨舒活,强身健体之功效。
3.5药物养生:人体在各种病菌侵入或者其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针对不同病状采用药物服食也是中医养生的内容。在医治养生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适当把握药物服用剂量和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合理运用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补益药物,来延缓衰老,健身强身。
结束语:总之,当前医疗卫生保健理念下,依据中医理论进行强身健体成为人们追求健康肌体的重要养生手段,中医养生具有个性化及多样化特征,养生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有效养生方法,避免曲解养生之道而导致养生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毫无疑问,关于“中医科学性”的这场“论战”还得继续下去,正如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让“众生”认识的过程,“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成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叶障目,对中医全盘否定和对“转基因”食品疑窦难解的思维,都缘于科学观念的迥异,需要在实践中“自悟”,事实胜于雄辩,不能强求。至于像“围绕切脉准确率”这种类似“闹剧”的“约架”过于儿戏了,“试纸”验孕的诞生是医学的进步,正如计算器代替算盘,相得益彰,何必守旧呢!中医的“望闻问切”是经验的总结,采取撕裂单挑的叫阵,也似嫌强人所难。
中医是“国学”之精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传统中医药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医理论和思维方法,讲究整体,强调联系,辩证论治,标本兼治,提倡“治未病”和“内因调理”,都是符合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至于曩日的名人对中医的批评文字,也要谅解他们的处境和知识之局限。今人如方舟子先生用来“拉大旗,做虎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求实精神,自然不能服众。
据《北京晚报》的报道,“东方明珠”香港和“宝岛”台湾对中医的态度和理解,值得称道。香港人热衷于草药调养,老年人瞧病首选中医,中医门诊占总量的20%,公立医院开放中医门诊。编稿人语:“被英国统治155年、观念非常西化的香港,人们依然很重视中医。香港人寿命领跑全球,曾有专家讲其‘长寿的秘诀’归结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事实上,港人的中医养生之道功不可没。很多香港人即便没有大病,也有到中药店定期看中医调整的习惯,在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药材,进行医补食补和调理。”可见“香港观念西化却崇尚中医”。
宝岛台湾,尽管西医当道,然而大医院多数设中医;管理严格,“祖传”医师没行医资格;尊医有道,医生社会地位很高;观念多元,中医药地位日渐提升。编稿人语:“同为炎黄子孙社会,中医药曾在台湾十分兴盛,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中医药式微。后来,在蒋经国等有识之士的倡导下,中医和中医教育才重获重视。近年来中医被纳入健保,民众更重视养生,加之西医医疗纠纷不断,中医在岛内有‘回暖’之象。”不过,中医要想重新获得医林应有之地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大连金石滩医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650
【摘 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中医养生康复领域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以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样本,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调查。通过采用调查问卷与统计学的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社区慢性疾病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法律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促使了我当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等诸多方面的极大提升。这些提升影响了当代我国居民的个人需求的内容,及其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价值观。经常会在电视机上看到一些这样的案例: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在了解到自身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在医院大喊大叫,并在公共场所将几万块钱的钞票分撒到人群当中。而这些电视节目通常都会引起网络上诸多居民的热切讨论,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命?更多的网友及社会居民都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比钱财更加重要。身体也是使用钱财、得到人生完美价值体验的重要基础。保持身心健康,提升自身体魄、锻造心理素质等诸如此类的需求已经被我国居民逐渐提上日常。人们渐渐的对于纯物质事物的需求越来越淡,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坚持谋求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改变自身心态、获取精神满足的事物。
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形成与巩固都与一个人日常的起居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与脾气秉性拥有着重要的联系。而有些方面是生来就具有的,改变起来拥有着较大的困难,而另一些方面确是能够通过日常的坚持与努力得到不断提升的,例如:中医养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自由化市场的不断推进,人们仿佛对中医这一领域的发展关注逐渐减少。但是,对于我国南方地区依旧是比较关注中医治疗与中医理念的。人们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与快节奏生活当中,逐渐开始对快速治疗、快速康复产生了偏好,从而渐渐认为中医治疗是一种慢性治疗,不能够救急,并且拥有较长的流程使人们陷入两难的境地。这些观点与认识都是十分错误的,中医治疗对于现代医学有着最为初始的指导作用,其原理与理念均影响到了患者康复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为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以中医治疗为主要途径,探讨中医养生对康复健康的影响,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找寻人们对其主要的需求,提出建议来提高中医养生对慢性病患者的满足程度。
2 中医养生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重要影响
中医养生由来已久,其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年间。由于动物在吃下某种草药之后便会得到身体的康复,从而引起了中国老一辈医疗学家的注意。动物的寿命通常较短,相对于人这一杂食物种而言,野生动物相对而言其大多偏好与某一类食物,那么结合以上两点可以相对的认为动物的肠胃较人类的肠胃更加脆弱,其所能够提供消化食物的范围更加稀少。那么,当与人类相似的动物能够吃下草药得到疾病的康复深深的启发了我国古代医疗学者。将这些草药用于人类疾病的治愈将具有非常特别的功效,其能够在不损伤人类的肝肾脾胃等多个内脏的基础上,不断的调节人类体制、改善人类器官功能,从而提升人类的免疫能力,使疾病得到痊愈。另外,还有一则来源于生活的案例。在古代时期,人们日常所吃饭的种类十分单一,为此其对山上和森林里诸多植物进行了尝试,并在书籍当中对其进行了记载,最终发现当吃某些植物后,不仅能够使人充饥,而且具有调理一个人生理健康与身体器官功能等重要作用。这一案例的介绍主要是给出了草药具有能够长久服用的特点,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类的体制。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讲解与介绍,可以发现,草药在我国流传已久其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内在体制,增强一个人的免疫能力,在长久的服用之后依旧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大的危害。为此,将中医药学的经验用到社区慢性病治疗方面将会具有较高的居民需求契合度,从而满足居民对于慢性疾病康复的需要。
3 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作者在本部分将对经过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与总结:
(1)调查样本介绍。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面向某省市的市级地区3 个社区(高档、楼梯楼和城中村)进行问卷的派发。在本次调查活动中,问卷共计派发数量为1500 份,基本囊括了该社区内所有居住人口,并回收有效问卷1500 份,回收成功率百分之百。
(2)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格式十分的简单,抬头三个开放性的填空题为居住社区、年龄与性别。下面共设置有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为了了解居民对养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另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了解居民对于哪些中医养生知识具有更高的需求。在两个板块下分别设置有3 个和7 个选项,分为对项和错项;
(3)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对于第一个板块调查而言,居民不了解养生知识的比重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一般了解的有百分之三十,非常了解养生知识的人占有百分之三十;
对于第二个板块的调查之后,作者发现人们对于养生知识的需求可以从高到低依次如下排列: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作息有时;调畅情志;锻炼身体;
(4)调查总结。通过上述调查之后,可以发现,社区居民不了解养生知识的比重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之多,而非常了解的人数只有百分之三十。人们对于养生知识的需求程度是十分高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认为他们需要补充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并且,针对不同知识人们具有不同的需求程度,人们更加趋向于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方面,比如说:顺应四时养生规律。也较为重视与日常服药、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他们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起居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利用中医养生知识达到养生的目的,而不是需要刻意为之,例如:锻炼身体;养生食疗。那么,这些需求也就对当前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推广具有的重要的参考意义。
4 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社区宣传、根治中医养生文化,促使中医养生习惯形成
在经过上述的调查研究之后,作者发现人们对于中医养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薄弱,大多数人并不是十分了解中医养生的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深入推广与日常使用将与宣传的力度与内容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作者建议我国医疗相关部门及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在现有社区所能够管理的范围以及拥有的资源基础上,大力推广社区中医养生知识的宣传,从而促使良好社区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只有这种中医养成良好文化的形成才能够不断通过知识的宣传与推广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4.2 加大对社区医疗点的重视,提升辐射范围
除了需要不断加强社区内部的宣传之外,我国医疗结构还应当推进社区医疗点数量的增加、扩大现有社区医疗宣传定点机构的辐射面积,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从社区服务医疗结构当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在其需要了解社区医疗相关知识时,能够通过最为便捷的途径与推广人员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另外,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除了需要采取定点的推广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上门宣传的方式,通过与社区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聘任社区工作义工的加入,来充分提升中医养生在根治社区慢性病患者当中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
5 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医养生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需求不断改变的影响下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通过利用中医药学的治疗理念与治疗方式,将能够在不过于影响人类健康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类的体制、增强身体机能、促进器官生存状况改变,进而对一些慢性疾病进行根治。作者在本文当中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以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样本,针对在此范畴内开展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主要需求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于养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存在不足,并且对养生知识的了解需求十分大(包括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养生食疗、作息有时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了解需求)。为此,作者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对在此范畴内推广康复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1)加强社区宣传、根治中医养生文化,促使中医养生习惯形成;(2)加大对社区医疗点的重视,提升辐射范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