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浪费粮食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河南作为产粮大省,一直受困于两个难题:“卖粮难”,“卖原粮”。在寻求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在现实中,由于公司与个体农户间的利益机制存在天然缺陷,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诞生于河南项城的“公司+新型服务公司+农户”的新机制有望有效地解决“公司”、“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问题,使二者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这种模式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关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战略课题组”对项城农业产业化新模式进行跟踪调研,并对此模式给予总结,形成了河南项城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河南项城“公司+新型服务公司+农户”运营模式的雏形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将“家庭经营”转变为“公司化经营”,一方面使单一农户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增产、增质、增值”,从而使农民乐意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来;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户成为真正市场化并具有谈判能力的主体,与当地龙头企业进行平等沟通、稳定合作。这种新的模式重塑了“公司”与“农户”的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如鱼得水。2008年以来,项城老城乡农民李天祥等,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战略课题组”特约专家李怀清的指导和带领下,从100亩小麦、50亩芝麻的试验开始,尝试这种新的农业运营模式。该模式通过成立农业服务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在农资及耕作服务等投入费用比市场平均投入低10%的前提下,保证粮食产量增加10%以上。随着效益增加明显,周边农民自发地进行了更多的试点。如今,这一模式已经在附近几个乡镇迅速推开。其中,同时包含土地流转、农地服务两种运营方式的汾河湾农业合作社成为其中的一个典型。汾河湾农业合作社的合伙人表示,过去,收获后小麦市场价比合同价高了,农民不交粮;比合同价低了,农业企业为降低市场风险就趁机压质压价。最主要的是,企业违约了,农民告不倒;农民违约了,属,企业又没办法。“过去的‘公司+农户’模式基本上都是失败的。”一位专家曾分析说,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衡,利益机制无法调整。要么就是企业赚了农民赔了,要么就是农民赚了企业赔了,它不能建立一个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两者中的利益没找到一个均衡点。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强教授表示,不否认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顺利实现所起的核心作用,但必须强调的是,仅有龙头企业是不够的。在农业产业化的链条中,农民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在李强看来,“公司+新型服务公司+农户”的项城模式有望促“三农”问题破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他认为,该模式不仅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以涉农龙头企业带动的中小企业群,用现代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依照法律框架和市场机制运作农业产业,可以用显著的粮食增产来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用农产品质量提升和企业专业规范的产品加工与市场成熟运营机制来提高食品安全等级;企业化专业涉农服务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浪费的减少成本的节约,规模效益的增加,产业资本介入对传统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改造方面,都将会在构建我国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阳:28万亩土地“易”主16万农民“变”身,土地流转实现农企互利共赢
2010年4月,山西客商郭长青,投资3亿元,建起了今鳞生态农庄,租用了永和乡庞湾村的1300亩土地,发展温棚蔬菜等高效农业,并返聘租地农民作为产业工人。此举,不仅实现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且仅半年时间就使这260户农民户均比种粮食增加收入4000元。
(贵州方向)
2014/5
城乡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实习是我院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的一项美术风景建筑写生与城镇规划考察调研实习特色活动,它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之一。该课程是以美术素描、美术色彩、建筑初步、城市规划和园林景观规划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特定实习。古镇建筑风景写生,实习区域相关文献资料查阅、野外实地考察及实习报告撰写等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学生走向设计现场进行课堂知识的整合与延伸,在整个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实习班级: 12级城市规划专业 (30人)
12级景观学专业 (28人)
13级风景园林专业 (25人)
实习时间:12周(5月10日-5月18日)
一、美术实习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美术实习时实习素描、色彩、建筑画等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外出写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素描、建筑画的基本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实习既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从教学目标和手段上来看,美术实习时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素描、建筑画等回话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了解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法进行风景建筑写生。在素描的写生过程中,应当将训练重点放在构图结构之上,注重采用以线条来表现物体,绘画材料可采用钢笔、针管笔、美工笔等工具。提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掌握透视规律、空间想象能力,并巩固手绘表现技法。
在实习期间,通过对调研地区的考察是学生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引导其从景观格局、建筑形式、规划布局、旅游策划等多个方面对实习地区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以规划师身份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城市,提高其规划认知能力。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在与各类人员的交往中,在对各类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中,学生的专业思想、团队精神、人格意志等品德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美术实习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美术实习的具体内容与拟实现的具体目标有:
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视角观察力和手绘造型技能
收集设计绘画资料和素材
加强对绘画表现技法的认知,包括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察方法、构图、透视、明暗规律、比例结构与色彩关系等内容。
钢笔建筑素描的造型训练
风景色彩的综合表现技法训练
景观格局、建筑形式的理解及表现
学习并熟悉野外调研方法
二、考察实习前期准备
下面就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出以下要求:
1、制定目标和计划。重温和回顾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课堂教 学中尚存在的问题制定自己的实习目标和计划。
2、收集实习区域资料。组长组织成员任务,对实习地点做前期的资 料查阅(规划图纸、旅游地图、现场照片、美术作品),提前做好写生地点的细节规划,绘画侧重点与实习调研报告联系起来。
3、做好充分物质准备。首先是储备充沛体能。野外实习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实习和提高过程,同时也是对每位同学体能提高和考验过程。良好的体能是圆满完成实习的基本保证。根据自身条件,准备好个人必须生活用品,配备野外旅行装备,携带野外考察器材。除教师携带常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外,学生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备常规药品。
三、美术实习线路设计
实习地点:贵州镇远、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郎德)
行程安排:
D1
重庆-镇远
在指定地点集合乘大巴车到菜园坝火车站乘坐K1249次16:29-06:41火车硬座前往镇远
D2
镇远
早6点41分到达镇远,换成包车前往住宿,稍作休息,自由踩点,为后面两天的写生做准备。
调研/写生
宿镇远
D3
镇远
镇远自由写生
写生
宿镇远
D4
镇远
早上镇远出发,前往西江千户苗寨
调研
宿西江
D5
镇远-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
写生
宿西江
D6
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郎德
调研/写生
宿西江
D7
西江
千户苗寨
写生
宿西江
D8
西江-凯里
西江-凯里(早上在指定时间集合前往凯里火车站乘坐K1245次16:21分火车返回重庆
写生
D9
凯里-重庆
重庆(早上06:31分火车到达菜园坝火车站后,换成包车返回温馨校园,结束写生!
实习点简介:
千户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最好去处。如果想一揽千户苗寨的气势,就花点时间和精力爬到山上。由于西江千户苗寨建在两座山脊上,在山顶就可以欣赏到千户苗寨的磅礴气势。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名。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四、美术实习任务和内容
1、个体任务
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起指导和管理作用,鼓励新思想、新观点和建议,所有的行动都必须在严守纪律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需要学生独立去完成的任务有:
1、 根据指导书的每日任务提示,自觉完成绘画任务,搜集实习地相关资料和信息,以便于寻找特色的绘画对象;
2、 到达目的地第一天做调研考察和踩点,对后面几天同一地域的写生时间和地点做好线路安排。
3、 按时完成当天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及时解决问题,每天分小组讲评后集中评画;
4、 严禁在实习过程中拖欠作业;
5、 实习结束两周后,提交资调研报告和绘画作品;
6、 举办美术实习汇报画展。
绘画作业任务:
12级城市规划专业/景观学任务:
钢笔素描作品5张 色彩风景作品2张
镇远古镇调研1份/ 千户苗寨调研1份
植物认知调研(12景观学)
特色场地测绘(分组完成,镇远或千户苗寨里任选一处)
13级景观任务:
钢笔素描作品10张
镇远古镇调研1份
小场地测绘(分组完成)
2、团队任务
需要实习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有:以班团委为基础建立管理小组,上传下达,保证综合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习任务;并在实习结束后,举办公开性美术实习成果图文展览和成果汇报。在实习过程中提交并完善展览计划,实习结束后提交修改方案,最后按照计划完成展览。
3、综合考察角色
美术实习过程中,不论是带队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多重身份。其中,学生具有四重身份,即首先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课外学习实践任务,也是我院在外的形象代言人;其次是设计从业人员,切身体验古镇规划和园林景观;第三是绘画者身份,学会用艺术审美的眼光观察品味,用画笔记录灵感;第四是旅游者的身份,其考察活动具有旅游调研性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实现多种角色,可谓四位一体。带队教师则具有领队、导游、实习讲解、生活安排等多种职能,并分工负责。要充分实现以上目标和角色,景区景点组合就要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五、综合考察实习的过程管理与鉴定考核
1、纪律要求
野外综合考察是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按照正常教学大纲和校规校纪要求进行考评,考察期间若有违规违纪行为,将按照校规校纪进行严厉处理。在实习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突发事件甚至是危险,这就要求所有参与实习人员必须做到:
实习过程中一切以大局为重,注重团队意识,服从指导教师安排,主动与教师配合,若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和领导反映;同学之前相互协作和激励。
实习过程中时间观念要强,不可拖沓时间,以免影响考察进程。
注意个人安全,理解地方风俗习惯。实习与自由活动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勿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勿与其它旅游者发生冲突。
考察实习活动中,注意异性之间相互关照,相互帮助。
合理安排个人生活,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不得有奢侈浪费、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
按照指导书要求完成每日实习任务,甚至公开发表作品,指导组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加分和表彰。
2、考核指标
首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习考察是遵守纪律和思想疯狂的对立统一,既要保证考察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又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考察活动之中。其次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习任务,调研及实习心得,既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论高度。第三就是实习成果的汇报和展示工作,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要向学校提交实习收获,即以画展、报告会、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外界推广旅游学院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
附件一:
学生费用预算
包含:
交通:学院-火车站往返接送,镇远-镇远住宿,镇远-西江, 西江-郎德-西江,西江-凯里火车分段包车。
门票:含西江千户苗寨学生票和西江换乘车。
住宿:镇远2-3人间独立卫生间,西江为多人间公卫。
保险:含旅游意外保险,10万元/人。
附件二:
贵州方向美术实习准备清单
1、公用品与管理:
口罩、感冒药、消炎药、止泻药、止血药、风油精、创可贴等;
白纸、笔、实习介绍信;
话筒(喊话器)、对讲机;
住宿名单(含联系电话)。
2、学生准备:
证件类:学生证和身份证(必带)、导游证(有才带);
日常工具类:手机、笔、笔记本、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带齐相应电子设备的充电器,请尽量不要带电脑)
绘画工具类:铅笔、钢笔、针管笔、水彩、画笔、水桶、调色盘、画 板、速写本等
资料类:实习指导书、问卷、交通地图、实习目的地相关资料。
(特别注意了解清楚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禁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活动:
生活组队(餐饮、住宿、考察活动的细节安排);
设备尽量优化共享。
4、日常用品:
>> 食物银行 社区银行来了 腾讯银行来了! 香港食物银行 日本的“食物银行” 民营银行的春天来了? 民营银行终于要来了 埃及“食物银行”捐助穷人 日本:“食物银行”能救人 外资银行带来了什么 余额宝让银行“狼来了”? 村里来了个新银行 “食物银行”帮我渡过难关 “食物银行”帮我度过难关 世界上的 食物银行 “”来了 来了 境外银行来了也是经济发展的标志 中期票据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什么? 中国纸币漫谈之十一:银行来了(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食物银行来了 食物银行来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盛伟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家食物银行内,志愿者们正在整理捐赠食物
Feeding America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有4600万人依赖食物银行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吃饭问题
1个黄金瓜、6个芒果、1瓶榛子酱、3盒包装有些许瑕疵的谷物棒零食……志愿者把这些食物妥善地装进环保袋交给前来领取食物的葛华(化名)。
“我的孩子出了车祸,现在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工作,一个人1800块钱的工资,根本负担不起生活。”葛华对《t望东方周刊》说,这是他第四次来食物银行领取食物了。
食物银行起源于美国,后传入欧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2015年5月,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浦东运营中心正式开业。这意味着,食物银行在中国开始落地生根。
全球每年浪费三分之一的食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3年9月11日曾一份报告称,在全球每天约8.7亿人挨饿,但同时,每年食物总产量中的三分之一,即约13亿吨被浪费。作为饥饿问题严重的国家,印度浪费食物现象尤为突出。
在上海,这个情况也不容忽视。由上海绿洲公益组织前期进行的《上海食物浪费情况调研报告》显示,78.5%的普通居民家庭有不同程度浪费仍可食用的食物;13.5%的餐馆对采购的原材料有不同程度的浪费;38.5%的餐馆表示客人在餐桌上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鲜食类、零食类、饮品类等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因临近保质期而提前下架的情况均超过50%;77.8%的面包房存在面包糕点不同程度提前下架的情况。
从2013年开始,上海绿洲公益开始关注食物浪费问题,并在当年年底进行了一场关于食物浪费的小调查。2014年,绿洲食物银行开始试着收集和分发一些食物。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上海食物浪费状况,获取更多捐赠的食物,也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人群,上海绿洲食物银行委托一家咨询公司正进行《上海市流通领域浪费状况》调研。
该咨询公司负责人向《t望东方周刊》透露,希望从食物的上游、中游、下游等几个环节了解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食物浪费情况,了解其中有多少资源可以避免浪费。同时,定期回访受助者的状况,了解他们需要哪些食物,并作出有关分析。
受助者是谁
Feeding America(为美国充饥)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有4600万人依赖食物银行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吃饭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学生西埃拉・韩德森曾经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下课休息期间去校园内设置的“食物银行”领取免费罐头蔬菜、面食和谷类食品。
自2007年经济衰退开始后,美国校园里陆续出现了让有需要的学生免费领取杂货和基本补给品的“食物银行”。目前全美已有逾200所大学设置“食物银行”,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学。21岁的韩德森主修食品科学,“如果校园内未设置‘食物银行’,我就要考虑找工作赚钱了。”
在美国的食物银行领取食物以前,受助者会先填写一份“家庭状况表”,上面列有姓名、家庭地址、家庭人数、工作状态、月收入等项目。只要来食物银行填写表格,受助者就可以当场得到领取食品的红色卡片,无需各种证明。
目前上海食物银行的受助者,主要是因突发变故,且有未成年人需要抚养的困难家庭;政府保障体系覆盖的低保、纳保、残障人群和其他一些有需要的弱势群体。一般是通过居委会相关街道的推荐,志愿者再上门拜访,核实情况之后最终确定受助对象。
绿洲食物银行已在浦西长寿社区设立了一个服务点,每周五下午都会有几名拿着环保袋前来领取食物的受助者。
受助者万林(化名)告诉《t望东方周刊》,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食物捐赠的救助方式,但当居委会告知他时,他还是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我一开始就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帮助,对我们来说,这样救助的方式挺好。”
该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周雨对《t望东方周刊》介绍,“长寿社区这边目前受助的总共是7户家庭,每周五下午的四五点钟,等志愿者将捐赠的食物分类检查完之后,我会一个一个地打电话通知他们上门来领取食物。”
周雨告诉本刊记者,食物银行的食物补助标准一年是2700元,平均下来,每周能领到的食物也就值50、60元,东西虽然不是很多,但对受助者来说,还是有所帮助。
“对于大批的食物捐赠,我们会跟厂商签署协议,等食物被运送到我们这里后,我们会根据保质期作出筛选,确保食物都是在保质期之前,然后我们再分拣分类。”绿洲食物银行的负责人李冰告诉《t望东方周刊》。
剔除过了保质期等问题食物后,志愿者们将食物分为原材料和包装食品等不同类别进行运输和储藏,并按照食物的保质期制定分发的时间先后顺序,然后发放到有需要的人群手中。
“一般来说,收集到的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我们尽可能当天分发完,”李冰说,“也碰到过一家电子商务捐赠临近保质期的蛋糕,因为量大而且保质期短,我们立即联系了附近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赠送蛋糕,当然前提是确保孩子们能在保质期内吃掉蛋糕。”
李冰透露,目前食物银行的合作方,也就是食物捐赠方,主要是一些做网上超市的电子商务、都市菜园等,这些企业会定期地给食物银行捐赠各式各样的食物。 2015年6月3日,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浦东运营中心的橱窗外人来人往
“比如,网上超市会遇到顾客退货的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这些被退回来的食物就不能再次出售,而超市方面在确保这些食物完全没有问题之后,就会捐赠给我们。”
一些外企也会不定期地捐赠食物,“前不久一家日本进出口公司联系我们,捐了一批奶粉,我们现在打算把这些奶粉给新疆那边的福利院。”李冰提到,“一些公司也捐赠了大量的巧克力和电池,可以进行义卖,义卖的钱主要补贴运输食物所需要的物流费用。”
观念还需更多人知道
据本刊记者了解,绿洲食物银行上海浦西服务点救助的7户家庭中,有6户受益者愿意接受食物银行分发的食物,“我不会介意这些食物临近保质期,哪怕超过保质期一两天也关系不大,只要不是超过很长时间就可以。”万林说。
而剩下的另一位受助者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物比较敏感。周雨说,“那位女士比较介意我们分发的食物已临近保质期,说怎么能拿这些东西给她,她不愿意过来领取食物。”
同样,对捐赠方来说,部分企业担心捐赠临近保质期的食物有损企业形象,抑或存在对安全问题的顾虑。“但从我们的角度,希望企业可以改变这种观念,把食物捐给我们,我们就可以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李冰说。
关键词 西瓜;经营模式;成本效益分析法;北京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78-03
随着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瓜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在大兴、顺义等主产区,西瓜收入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原有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北京市西瓜生产开始出现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企业这些具有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带动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发展。当前较多的研究分析了一种经营模式的生产成本效益,比较评估不同经营模式的成本效益的研究很少。本文基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成本效益法分析比较了4种主要的西瓜经营模式,并根据各种经营模式的优劣,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1 北京市西瓜生产的主要经营模式
1.1 农户
在北京市生产西瓜的地区,农户种植是最为常见的模式。农户模式,就是分散的农民在自有或租借的土地上自主种植西瓜,不参加任何合作社性质的组织,种植规模参差不齐,和其他3种经营模式相比规模相对较小,且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达不到较高的层次,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农户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技术,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治疗,没有足够资金去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本文采用的农户生产经营数据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在大兴、顺义、延庆3个区县的821个种植户生产经营情况为依据。
1.2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家庭农场一般家里有青壮年劳动力,素质较高,既有家庭经营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活动空间大、周期长、过程难监管等问题,也具备规模经营的优势,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都较明显[2]。
以北京市延庆区西瓜种植的典型示范大户齐文彤为例。齐文彤和其子女4人在延庆区八达岭镇小浮坨村租借生产队170个大棚,种植面积8.17 hm2。除了自家人种植西瓜外,每年3―10月会雇佣长工,期间农活繁重时会视情况雇佣短工。齐文彤和其子女虽各自经营,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种、肥、药都有长期稳定的供货商。在销售时,会统一租赁批发市场摊位,大部分以“礼品箱”的形式销售,销售渠道和对象比较稳定,大部分由长期客户采购。同时,齐文彤的西瓜品牌“八达岭”,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但是没有进行工商注册。
1.3 合作社
合作社就是将一些农户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为社员统一购买农资和销售的组织。从整体看,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农民合作社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比较松散,主要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信息和服务,并不具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能力[3];很多合作社还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不民主等问题[2]。
以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为例。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以世同瓜园为依托,于2007年10月成立,园区种植面积6.73 hm2,有106个大棚、2个温室、1个连栋温室,以生产优质西瓜为特色,走精品、优质西瓜道路,带动周边约300户瓜农共同发展。但是由于种植西瓜的农户较多,西瓜品种多、杂、乱,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种植方法、栽培方式、施肥施药标准等不统一,因此种植出的西瓜品种质量不均等,导致合作社无法大规模进行收购并出售,严重影响精品西瓜的发展。
1.4 企业
企业由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强,已成为社会投资现代农业的主体,总体上对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起到积极作用[2]。西瓜产业相关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的生产方式(西瓜品种及瓜苗培育),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进行西瓜收购和销售。
以北京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老宋瓜园为依托,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科技试验示范、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休闲采摘、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培训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4]。园区种植面积3.3 hm2,建有标准化温室、大棚35个,全年都可以进行农业科技普及、示范、生产。公司积极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土地收益面积达到3 333.3 hm2,增收1.5万元/hm2。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依托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经济效益一直稳步增长,2014年收益900万元,2015年达到1 400万元。
2 经营模式成本效益分析
运用成本效益法对4种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经营模式的优劣势。2015年4种经营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如表1所示。
2.1 成本比较
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只有优化对生产人员、农资、技术等成本的控制以及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有助于产量和利润的提高。
从劳动力投入来看,企业的雇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56%;其次是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户最低,只有13%,因为农户生产基本以家庭自有劳动力为主,在农忙季节会有一部分农户进行季节性雇工,但比例不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投入以季节性雇工为主,常年雇工为辅;企业以常年雇工为主,各个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都有专门的人员,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素质和能力高度重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经常聘请相关专家来企业对员工进行授课,另一方面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广机构联系密切,常请专家来公司一起探讨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因此人工费用占据成本费用的绝大部分,说明科学技术的投入能够提高利润。
从直接生产成本来看,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户的物质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是6%、55%、60%、79%(图1),物质费用占比高的反而净利润低,因此可以看出,投入的物质越多不一定能得到越高的效益,在西瓜生产过程中更需要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注重科学配置肥料、农药、工具等要素,防止过量的资源投入对西瓜单产造成负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农户是小规模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会影响生产效率,不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无法降低生产成本。随着西瓜生产向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必须全面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来提高生产水平。
从期间费用来看,企业的期间费用占总成本的38%,远高于其他3种经营模式。销售费用和维护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主要部分,企业在西瓜生产过程中的服务维护支出、产品宣传、销售费用高于直接物质投入,说明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生产经营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采取精细加工,精包装等措施,充分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扩大西瓜产销网络的规模,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强化对西瓜的品牌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2.2 收益比较
从不同经营模式的收益情况来看,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的净利润均高于农户,其中企业的净利润最高,为2 801 700元/hm2,其次是家庭农场48 162.75元/hm2,合作社23 671.35元/hm2,农户只有16 501.05元/hm2。
从西瓜的售价(图2)也可以看出,规模经营的西瓜单价都远高于农户,尤其是企业的单价卖到8元/kg,这和规模经营主体的固定销售渠道、销售对象以及营销手段是分不开的,因此应该鼓励农户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不同经营模式的收益不同主要是因为投入的成本不同,高度规模化生产,对瓜苗到肥料、农膜、材料等农资的要求会更高,再加上对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因此收益水平比农户高。而农户由于经济实力较弱,投入成本低,造成收益也较低,这也充分体现了规模化生产和技术集约、劳动生产率高的特征。
比较3个规模经营主体的收益情况(图3),企业的种植规模最低,只有3.33 hm2,但成本利润率最高,为2;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均高于企业,但成本利润率只有不到0.4的水平。说明不是种植规模越大,利润率就越高,只有在保证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化效率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2.3 规模经营模式成本效益比较
比较几个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西瓜生产经济效益最好的不是生产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而是适度生产规模的企业,说明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一方面适度规模经营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另一方面规模经营的组织效率决定了整个生产经营的效率。究其原因,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各个岗位分工明确,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合作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太松散,没有岗位分工,仅有社员之间相互交流,资源配置以及成本控制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比较完善,配备了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能够保证科学的肥料配比、科学的种植技术、完善的防病虫害体系等,而其他经营模式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较低。三是在销售方面,企业有稳定的客源,有完善的销售体系,还在不断扩大销售市场,能够大幅度提高利润率,尽管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一部分固定的销售对象,但是仍有大部分的销售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大,因而利润率没有企业高。
2.4 结论
2.4.1 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程度显著高于农户。3种规模经营模式的规模化程度都高于农户,均重视全产业链经营,企业组织形式尤为突出。
2.4.2 规模经营模式均重视销售体系的建设。规模经营模式除了重视对产前体系的建设外,还注重对销售体系的建设,在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还参与互联网销售,不仅大幅增加销售量,还提高了销售价格,并且明显高于农户。
2.4.3 规模经营模式均重视科技投入。规模经营模式与科研机构、推广机构联系密切,共同开发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并且积极配合政府农业服务部门进行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2.4.4 规模经营模式的成本和利润均高于农户。比较4种经营模式的生产总成本,虽然规模经营模式的成本高于农户,但利润也明显高于农户。说明只有合理使用农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提高利润水平。
2.4.5 规模经营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一。从3种规模经营模式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来看,企业带动周边及远郊区县农户达到500户,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合作社,带动农户300户,家庭农场带动作用最弱,只涉及到当地村民。
3 进一步发展西瓜产业的对策建议
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推动了整个西瓜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但在生产经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1 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深入了解规模经营主体对基础设施的实际需求,加强可行性分析,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以财政为主导、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3.2 引导企业、合作社建立第一、三产业整合机制
政府应推进企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发展,如观光采摘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使西瓜生产、销售、休闲和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第一、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西瓜产业链延伸、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经营者收入提高。
3.3 加强科技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西瓜产业研究机构及其科研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二是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西瓜生产户建立广泛的合作和联系,使研究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生产,更加有针对性;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传播给生产者[5-13]。
3.4 建立互联+西瓜政策补偿机制
为促进西瓜销售体系的建设,政府应统筹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互联网+西瓜政策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实物补偿、项目补偿、技术补偿等方式,加大对互联网+的财政支持。
3.5 建立完善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强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产前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良种、化肥和农药等农用物资供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西瓜的生产水平,确保产量稳定增产[14]。
4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积极引导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3(9):6-10.
[2] 钱克明,彭廷军.关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6):4-7.
[3] 赵亮,赵俊晔,张峭.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瓜菜,2014(5):78-80.
[4] 赵玉良,宋宝森.西瓜名头大:用产业、科技和文化铸就的品牌[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32):44-46.
[5] 朱冬梅.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8):110.
[6] 汤滢,胡宝贵.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281-283,286.
[7] 谷莘,刘树.北京市西瓜生产经营状况及其特征:基于大兴区62个村的调查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2):53-58.
[8] 郭洁,胡宝贵.北京市西瓜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以世同瓜园为例[J].北京农业,2016(1):171-172.
[9] 钱贵霞,李宁辉.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农户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4):60-63.
[10] 白文军.北京农业由传统型转向都市型的发展轨迹:以北京庞各庄西瓜的品牌化发展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6):221-222.
[11] 徐茂.北京农民种植西瓜选择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农学院,2015.
[12] 李岳云,蓝海涛,方晓军.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9(4):41-47.
建立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是适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接近20%。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和价值链,在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作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客观上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而且这种差距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偏低、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标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加工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加工专用原料缺乏、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企业管理落后等等。
为落实《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建立了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一批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同时在一些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开展试点,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共同组建研发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通过这两条主线,逐步推进“搭建研发体系”的工作。我们将全国的研发机构分为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加工装备等6个大类,从2007年起分4批认定了一个国家中心和261个专业分中心,并相应建立了6个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各领域分中心的组织协调工作。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依托逐步健全的研发体系开展了一些工作,如筛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组织申报和实施行业科技项目、开展成熟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制修订部分农产品加工行业标准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正是由于我们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聚集了国内农产品加工领域有实力、有影响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明显起到了交流信息、取长补短、凝聚目标、共谋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系内产学研结合的程度大幅提高。这一点,得到了有关各方的一致赞同。截至目前研发体系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和深度还很不够,目前的合作还主要以项目合作为主,合作形式松散,很难适应农产品加工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而如何使这个体系真正发整体优势,通过有组织的协同行动实实在在地解决各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没有完全破解的重大课题。“建平台”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起点,最终的目的是“用平台”,让这个平台真正发作用。因此,我们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如何从“建平台”向“用平台”转型,可以将这次座谈会的任务理解为统一“转型”思想、明确“转型”目标、部署“转型”工作的会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努力开启一个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进一步明确“十二五”研发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定位
从“十二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研发体系的作用要体现在为“三个主体”服务上。一是要让农民得实惠。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基本是农民承担,由于这些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每年仅粮食、蔬菜、水果、马铃薯等作物的产后损失折合近2000亿元。按目前单产水平计算,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同时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鸟啄鼠盗、蚊蝇滋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尽快提高产后初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农民最现实、最迫切的要求。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引导部分科研力量研究、开发、集成一批适合一家一户农民需要的投资小、易操作、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推荐给广大农民选用,以此减少损失,增加收入。二是要促进领军企业迅速壮大,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比如高部长重点提到的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落后、国产率低的问题,就必须在研发体系建设中直接去面对,抓住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这条主线,一个一个产业地梳理技术需求,一个一个环节地解决技术、工艺、装备上的难题。三是要让科研人员大展宏图。要借助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这个平台,让广大科研人员发优势,人尽其才,大展宏图。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提出“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的决策和农业部的部署,围绕各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全面提升体系功能,以重大共性技术的攻关、集成和试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集成化、集约化、模式化技术装备的示范推广,服务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民;以技术、标准、信息等的创新、普及和应用,带动整个行业升级转型;以体系内各类科技资源和企业力量的有效整合,以及国内外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形成大联合、大开放、大协作的新格局。
(二)建设五大平台,发整体功能
关于资源整合的问题。重点要解决智力资源的整合、硬件资源的整合和重点任务的整合问题。一是整合智力资源,凝聚研发力量。二是整合硬件资源,建立开放平台。三是整合重点任务,组织协同行动。要立足农产品加工各领域的发展实际,统一开展行业技术需求调研、重大关键技术筛选、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公共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而且每一项工作都要有统一的策划方案、明确的进度要求、合理的分工协作和严格的监督检查。总之,体系运转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明显体现出资源整合的特点。
关于信息共享的问题。重点解决体系内信息封闭、不对称和交流不畅的问题,建设网络化、功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是建设好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信息网站,提升体系的社会影响力。二是立足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信息的广泛交流。三是利用好我部已经正式启动的农产品加工行业监测预警体系。
关于联合攻关的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是我们建立研发体系的基本目标之一。我们要非常注重联合攻关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转化性。通过组织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最终物化为重大共性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在实施方式上,要组织好两种形式的联合攻关,一类是以解决公共的、共性的技术问题为目标的联合攻关,在充分把握行业公共需求的基础上,以政府公共项目为载体,通过科研资源的有效组织和财政项目支持予以推动。我们将把行业科技项目、研发体系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农产品加工重大共性技术推广项目、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示范项目、农产品加工行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等,与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公共技术问题的联合攻关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源。另一类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为目标的联合攻关。
关于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对于以企业为主体的分中心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其产品结构及相应的设备工艺条件决定它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但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结构大都是多方向的,研究的内容和承担的课题也涉及多个领域。我们提出专业化发展的本意,是希望各个分中心都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研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特色、突出重点,逐步从以往可能存在的“小而全”向“专而精”方向转变,在特定的领域做大做强、做出成效。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变“一片丛林”为“参天大树”。为了加强引导,今后我局在安排分中心的扶持项目时,将把专业化发展程度作为重要的条件之一。
关于创新应用的问题。“创新”应该体现在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机制创新主要是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在管理上,要充分发体系建设三个行为主体,即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和地方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国家中心和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分中心的作用,要实行目标制、责任制、项目制及动态管理与奖惩等机制。在运行上,要针对院所型、企业型两类分中心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体系的潜能。技术创新在形式上主要是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强调集成创新;在内容上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需求,合理设计、安排研发体系的各项工作,重点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应用”主要指科研成果的转化、示范与推广。要在细分行业、调整优化专业分中心结构与布局的基础上,系统开展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筛选工作,建立“成熟适用技术项目储备库”,为技术对接与推广奠定基础。同时要多方争取手段,支持研发体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活动,努力把研发体系建设成集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熟化、集成、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转化应用平台。
(三)建立基本制度,确保高效运转
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为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层面的目标任务、分工责任和监督考核内容,将推行三项基本制度。
一是实行国家中心总责制。
二是实行专业委员会制度。
三是实行研发分中心扶优扶强制。
今明两年研发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经过反复沟通和商讨,我们认为研发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今明两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技术需求调研
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必须建立在满足现实生产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产业,任何一个企业都难免会遇到有关节能减排、副产物综合利用、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技术的制约,有些还可能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重大瓶颈问题。如前几年有关部门责令关停了许多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主要理由是排放的废水不达标,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污染了环境。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因此我们认为,深入调研和认真梳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对产业健康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共性技术难题,就应该成为研发体系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调研范围界定在体系内企业全覆盖和体系外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工作由国家中心统一组织、协调,制定调研方案,各专业委员会具体落实,根据需要和可能,可分别采取实地调研、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网站查询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技术需求,经过汇总、分析、凝练和专家论证,形成农产品加工业技术需求调研报告,作为技术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筛选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力量不断壮大。尽管在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产出了不少科研成果。然而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那么,如此大比重的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应用的原因是什么?是适用性差,还是集成度低,还是政策扶持不够,还是缺乏技术供需之间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大家知道,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我们的研发体系有责任、有义务去努力消除这种现象。在具体操作上,要将“十五”以来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组织研发的相关科技成果尽可能齐全地收集起来,并与技术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比对,根据技术本身的成熟度、与现实生产需要的适应性等,筛选出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有重要影响的技术项目,按照攻关(包括集成)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技术分类,编制筛选研究报告及其技术目录,以便对我们今后申报行业科技项目、“948”项目和组织成熟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发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推广农产品加工成熟适用技术
这里讲的成熟适用技术,主要指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共性技术,既包括通过研发、集成、熟化以及中试检验和专家论证,可以应用于现实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也包括一些早已被部分企业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应用面有待提高的“老技术”。推广工作的对象则是数量众多、自身没有研发能力、信息相对闭塞的中小型加工企业,以及从事农产品产地储藏和初级加工的广大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我局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在政府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某类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中小企业或农村大户建设加工示范线、储藏示范库(窖)的基础上,举办示范推广培训班的做法,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在这方面,需要我们研发体系做的工作,主要是挖掘、甄别、筛选出值得在较大范围推广的成熟适用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并选派相关专家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示范推广活动。当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拥有这类技术的科研机构,在体系内外自主地开展推广工作。
(四)遴选农产品加工各领域领军企业
“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是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们把“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确定为一项战略任务,主要是针对近年来国际资本大举进入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安全造成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我们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形式,整合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专业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与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的有效对接,增强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总之,要通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各领域的领军企业,遏制外资大量进入的势头,保护和巩固民族产业基础。在这方面,需要我们研发体系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研究确定农产品加工各领域子行业细化方案和领军企业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分领域编制出《农产品加工子行业领军企业目录》。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领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五)争取农产品加工行业科技项目立项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