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浪费粮食的看法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浪费可耻
教学目标
认知:
l.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看法。
教法建议
1.课文时节俭的含义作了一个界定,“节俭是指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扔的东西不扔”。为了表明这个定义的相对性,在这个定义前面,附加了“我们所说的节俭”。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把节俭的含义说得太绝对。因为节俭的含义是相对的,其中的“该”与“不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倘若说得太绝对,学生一旦找到反面例证,教师便会作茧自缚。
2.浪费的对象是人、财、物以及时间。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课课文及练习只涉及了财和物,没有涉及人力、时间的浪费。是否补充及如何补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酌情处理。本套教材有专门的惜时教育,教学时要注意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3.本课以明理为主,而激情是明理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把练习“写一写”提前进行。学生搜集、赠送有关节俭的格言、谚语、警句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具体安排、指导学生搜集时,可把学生按“古、今、中、外”或按“人、财、物、时”分成若干小组,一个组有一个侧重点。指导学生赠送格言、谚语、警句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所送格言、谚语、警句的意思,再提出自己对同学的希望,然后赠送。
4.如前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在道理上,学生都能够说,问题在于口服心不服,或者是口服“行”不付。因此,教师要把本班学生在节俭、浪费上的实际状况看得明明白白,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或在教学本课之后,指导学生制订出本班的“节俭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要珍惜劳动成果。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能自觉爱惜劳动成果,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对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感触非常深,我想让同学们看看这则消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课件播放:一则消息。)
消息:2001年6月23日星期六某晚报
崭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
小学生“潇洒”为哪般?
本报讯几块钱一张的新毛巾,却被一些小学生当作了一次性抹桌布,在擦完了自己的课桌后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此情景,让本想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班主任大跌眼镜。
据某小学四(3)班班主任介绍,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自带一块抹桌布,在6月20日大扫除时,将各自的课桌彻底擦洗干净,而后分别打分评比。不想,有5名学生带来的竟是崭新的长方毛巾,每块价值几元钱,在劳动结束后,它们都被扔进了教室一角的纸篓中。对自己此种浪费行为,5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我认为用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太浪费了。
师: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这5位小学生一样,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就是阔气、大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一块毛巾也需要许多的制作工序,随意浪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归纳学生的看法,揭示课题,板书: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二、合作学习,明白道理
师: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焦裕禄的哪些事?
2.焦裕禄为什么要这么节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口述合作学习的步骤: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组内发表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组员补充说明。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再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节俭与浪费的吧。(课件播放:“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师:我曾记得说过一句话:“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陈嘉庚的事迹,谈谈你对他说的“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这句话的理解。
3.课件出示:陈嘉庚的相片及他说的话。
师(学生回答后):无论是焦裕禄还是陈嘉庚,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了节俭的美德;无论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是在经济富裕的今天,我们都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内容。(“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意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不仅不是大方,而且是犯罪,是非常可耻的。”)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节俭习惯
三、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师:请谈一谈你对下面三件事的看法。
课件播放:根据课后的“议一议”“评一评”拍摄的小品。
小品1:小丽常常浪费纸,一张纸才写几个字就扔掉了。小英批评她,她说:“一张纸才几分钱,用完了再买。”
小品2:小全与妈妈到饭店吃饭。饭后,妈妈要把剩菜带回家。小全说:“别这样!让同学知道了,会笑话我们的。”
小品3:小明与小刚给同学过生日,小明送的是自己做的小礼品,小刚却叫爸爸花钱买贵重的礼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小丽、小全、小刚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焦裕禄、陈嘉庚学习,生活节俭,不浪费财物,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2.师:学习完课文,让我们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我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再展望一下未来,今后,我该怎样做?(每组的小记者抽取一道题,现场采访同学。)
师口述采访步骤:
(1)每组的小记者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采访本组的同学。
(2)小记者收集采访意见。
(3)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采访题目如下:
①你有没有浪费过电或看见过浪费电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②你有没有浪费学习用品或看到浪费学习用品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③你有没有浪费水的做法或看到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④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做法或看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谈谈今后应该怎么做?
⑤过去你是怎样花自己的零用钱的?今后你怎样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师:同学们从节约水、电、粮食、学习用品、零用钱等方面都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我相信同学言出必行。为鼓励大家,老师赠送几条节俭的格言给同学们,让我们师生共勉。
3.课件出示节俭格言:
(1)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2)为人不知储蓄,则一生困苦,致死贫乏。
(3)节俭是一
大收入。
(4)以有余,补不足。
四、总结深化,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认知:
l.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看法。
教法建议
1.课文时节俭的含义作了一个界定,“节俭是指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扔的东西不扔”。为了表明这个定义的相对性,在这个定义前面,附加了“我们所说的节俭”。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把节俭的含义说得太绝对。因为节俭的含义是相对的,其中的“该”与“不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倘若说得太绝对,学生一旦找到反面例证,教师便会作茧自缚。
2.浪费的对象是人、财、物以及时间。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课课文及练习只涉及了财和物,没有涉及人力、时间的浪费。是否补充及如何补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酌情处理。本套教材有专门的惜时教育,教学时要注意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3.本课以明理为主,而激情是明理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把练习“写一写”提前进行。学生搜集、赠送有关节俭的格言、谚语、警句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具体安排、指导学生搜集时,可把学生按“古、今、中、外”或按“人、财、物、时”分成若干小组,一个组有一个侧重点。指导学生赠送格言、谚语、警句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所送格言、谚语、警句的意思,再提出自己对同学的希望,然后赠送。
4.如前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在道理上,学生都能够说,问题在于口服心不服,或者是口服“行”不付。因此,教师要把本班学生在节俭、浪费上的实际状况看得明明白白,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或在教学本课之后,指导学生制订出本班的“节俭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要珍惜劳动成果。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能自觉爱惜劳动成果,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对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感触非常深,我想让同学们看看这则消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课件播放:一则消息。)
消息:2001年6月23日星期六某晚报
崭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
小学生“潇洒”为哪般?
本报讯几块钱一张的新毛巾,却被一些小学生当作了一次性抹桌布,在擦完了自己的课桌后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此情景,让本想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班主任大跌眼镜。
据某小学四(3)班班主任介绍,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自带一块抹桌布,在6月20日大扫除时,将各自的课桌彻底擦洗干净,而后分别打分评比。不想,有5名学生带来的竟是崭新的长方毛巾,每块价值几元钱,在劳动结束后,它们都被扔进了教室一角的纸篓中。对自己此种浪费行为,5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我认为用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太浪费了。
师: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这5位小学生一样,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就是阔气、大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一块毛巾也需要许多的制作工序,随意浪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归纳学生的看法,揭示课题,板书: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二、合作学习,明白道理
师: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焦裕禄的哪些事?
2.焦裕禄为什么要这么节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口述合作学习的步骤: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组内发表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组员补充说明。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再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节俭与浪费的吧。(课件播放:“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师:我曾记得说过一句话:“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陈嘉庚的事迹,谈谈你对他说的“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这句话的理解。
3.课件出示:陈嘉庚的相片及他说的话。
师(学生回答后):无论是焦裕禄还是陈嘉庚,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了节俭的美德;无论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是在经济富裕的今天,我们都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内容。(“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意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不仅不是大方,而且是犯罪,是非常可耻的。”)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节俭习惯
三、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师:请谈一谈你对下面三件事的看法。
课件播放:根据课后的“议一议”“评一评”拍摄的小品。
小品1:小丽常常浪费纸,一张纸才写几个字就扔掉了。小英批评她,她说:“一张纸才几分钱,用完了再买。”
小品2:小全与妈妈到饭店吃饭。饭后,妈妈要把剩菜带回家。小全说:“别这样!让同学知道了,会笑话我们的。”
小品3:小明与小刚给同学过生日,小明送的是自己做的小礼品,小刚却叫爸爸花钱买贵重的礼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小丽、小全、小刚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焦裕禄、陈嘉庚学习,生活节俭,不浪费财物,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2.师:学习完课文,让我们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我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再展望一下未来,今后,我该怎样做?(每组的小记者抽取一道题,现场采访同学。)
师口述采访步骤:
(1)每组的小记者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采访本组的同学。
(2)小记者收集采访意见。
(3)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采访题目如下:
①你有没有浪费过电或看见过浪费电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②你有没有浪费学习用品或看到浪费学习用品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政治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主渠道。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进行了五方面尝试、总结。
一、营造学习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互动、情智同步发展的交往过程。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在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张扬自己的个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上教科版八年级第十课第2个小标题《珍惜劳动成果》时,我首先引出了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悯农》,让学生体会农民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又设计了人人参与的调查活动,调查本校师生对粮食、学习用品、教育器材等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自己所观察到的浪费现象,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发表看法。从而在快乐中学习,既营造了学习氛围,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课堂上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
二、优化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讲到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第2个小标题《与法同行》时,借用“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俗语,从而导入新课。
三、精选教学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精选教学素材,设计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素材时,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结合国内外的重大时政热点以及社会焦点问题,从教学的重难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教科版九年级第十四课第1个小标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呈现材料,设计问题:2011年2月14日上午,日本公布了2010年GDP总计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有人认为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请学生加以辨析。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学生能获得较为充分的参与机会,通过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上教科版九年级第十六课第2个小标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我们武胜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如何保护好武胜的环境,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有的说武胜街头的卫生;有的说整个城市的绿化;有的说随意排放污水……
五、锤炼教学语言,点燃学生的智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创造课堂教学的语言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感染,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点燃学生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据笔者长期以来的农村工作经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干部因素。干部因素主要有“二难”,即观念难转变,资金难争取。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不少干部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现行的金融体制普遍存在着申贷资金难的问题,申贷手续十分繁杂,加上某些干部怕担风险,使农民想搞项目却又苦于弄不到资金,使许多可开发的资源白白的闲置和浪费。二是农民因素。农民因素有“二低”,即科技素质低,发展经济积极性低。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接受科技的能力较低;且绝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三亩耕地一头牛,稀里糊涂混春秋,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解决制约因素的措施
(一)找准“切入点”,发挥干部作用。目前,我县为发展农村经济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为广大干部群众放开手脚搞经济建设提供了契机,广大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做好农民与市场的纽带和桥梁,为农民寻找致富的门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寻找好的项目,利用一切有效的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献计献策,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对新项目要干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拿我做试验,风险由我担,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激发他们发展经济的热情。
(二)积极引导,提高农民致富积极性。没有人不想致富,主要是看项目是否可靠。对于新的项目,只要干部带了头,有了好的效益,自然就有人效仿。同时应该对农民多做一些培训工作,让他们在掌握一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多掌握一些法律法规,尤其是《劳动法》、《合同法》等与农民外出打工息息相关的法律。农民只有具备了这些防身的法宝,才敢大胆地走出门去,其家人才可以放心地把他们送出门去。
三、对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核心经营骨干参与要素分配的招标式竞价”――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又创新招。前不久,绿地集团成功受让宝钢集团二级子公司宝钢建设,便是在这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其设计的全新模式下完成的。创新的意义并不在于度身定做,如何看待这一创新,如何发掘创新的真正价值,势必引发国企产权转让改革的新思路。
为强劲主业发展,进行主辅分离的改制,宝钢集团于2005年4月将其二级子公司宝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联交所挂牌。在宝钢建设国有产权整体转让中,集团又提出了“稳定管理者队伍,确保核心经营管理经验、核心技术不流失”的要求。如何兼顾出让方、受让方的积极性,着实给上海联交所出了个难题。
上海联交所有关人士指出,依靠进场交易转让国有产权,能够防止低价收购和暗箱操作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在内部人员激励上却不能起到积极作用。于是,上海联交所与宝钢集团联手推出“核心经营骨干参与要素分配的招标式竞价”模式,对产权转让进行了一次大胆创新。宝钢建设40%的产权转让优先考虑核心经营骨干持股,其余60%采用招商竞价向社会公开征集,且核心经营骨干持股价格采用招商竞价价格。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交易”,最终绿地集团以高于评估价28%的价格――5400万元中标,从而宣告了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
产权市场打造全新模式,将带来企业新的发展机遇。上海联交所有关专家指出,管理经营者优先持股,对于企业有效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大意义。而产权转让进场交易,以公开竞价方式为企业找到战略合作伙伴,无论从产业结构上,还是发展资金上看,均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这种新方式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企主辅业分离的双重目标,将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新思路。对于宝钢建设来说,依靠绿地这一优势企业,企业平稳转制,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业务拓展机会;而绿地集团成功受让宝钢建设,其产业链也将因此得到延伸。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产权交易“珠海模式 ”
所谓城市公共资源,专家的一致看法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利用国有资源、政府投资,或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职能、政府信誉,拥有、控制或掌握的公益性、垄断性、专有性的资源,包括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以及相关延伸资源。
从城市公共资源的定义和范围看,城市公共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城市是有价值的实体,城市是巨大的国有资产。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偿服务型、共享型的公共产品,政府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注重了社会性,忽视了经济性;注重了公益性,忽视了效益性,造成了长期的城市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和审视城市,会看到是政府长期巨额资金投入的结果,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产,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实现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政府应如何盘活城市公共资源这一盘棋?
珠海市从1999年开始,通过产权市场在积极探索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多种类型的城市公共资源的招投标、公开竞价、拍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被行内专家称为“珠海模式”,这种模式对如何配置城市公共资源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平台。同时也对国有企业改制推进较快、较早的地区的产权交易中心扩大产权交易服务品种,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推进产权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借鉴作用。
1999年2月1日,珠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珠海市体制改革委员会、珠海市财贸办公室、珠海市粮食管理储备局在上报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粮食批发市场经营方案的请示中:“粮食批发市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在确保‘市场经营宗旨和方向不变’、‘市场粮食必要的统筹调用’,‘市场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进入产权交易中心向社会公开招标”。1999年2月11日,珠海市委书记黄龙云对市财办等部门关于珠海市粮食批发市场经营方案的请示上做出批示:“赞成,请粮食局、产权交易中心拟定招标文件,国资、财办,审定后由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并接受新闻全过程报道,粮食局、财办加强日常监管,保证按政策做好。”
这是城市公共资源在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公开交易的第一个项目,打开了城市公共资源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交易的序幕。此后,城市公共资源的市场配置成为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业务之后的一项主体业务。其交易的范围从政府的特许经营到市政设施、户外广告牌、公共物业管理、缉私罚没专营、出租车牌照、农贸市场经营权、教育后勤产业等领域。
珠海市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从不了解到取得各界共识是一个比较慢长的过程,由于资源占用单位习惯于沿用己久的行政审批制,而且往往这种配置方式存在部门权力和利益分配,以致以对通过市场配置有着本能的抗拒性,因此,要达成各界共识,加强宣传和法规的建设尤其重要。
2000年3月2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珠府办函[2000]41号,下发了关于委托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作为市政府公共资源市场配置招标人的通知。2003年7月23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9号《珠海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七条:“广告设置使用权交易在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
2003年9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03]75号《关于国有集体资产进入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交易行为的通知》规定:“国有、集体企业整体或部分产权(资产)转让,拥有国有、集体资产的公司制企业(不含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产权(资产)以及市政公共资源的有偿转让,除在同一授权经营机构或企业集团内发生产权变动,或经依法批准免予进场交易的产权转让外,都必须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2004年9月2日,珠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珠海市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及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行为的报告》中指出:“建议今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政府掌握的可开发或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交通旅游等公共资源以及城市特色文化、名称、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的有偿使用、租赁、转让,都必须进入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
2005年4月,负责珠海市城市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的新设机构珠海市城市管理局正式挂牌运作。2005年4月,珠海市有形要素市场管理办公室李祥主任考察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时,要求中心要不断创新产权交易服务品种,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要有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开拓工作。
目前,城市公用事业项目的并购是全球最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热点,公用事业民营化是各国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值得产权界的同行密切关注。
耀江模式的另类MBO
2004年11月16日,浙江耀江集团整体产权公开转让签约仪式在浙江产权交易所举行,这是浙江省2003年启动省属国企改革,同时也是国务院颁布3号令以来,第一个实行整体产权挂牌转让的企业。
2004年下半年,浙江产权交易所分别在浙江产权交易信息网和《浙江日报》对耀江集团整体产权转让项目(项目编号:PGQBS004090801)进行挂牌和公告,至2004年11月1日。
公告挂牌期间,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昌房地产)和由汪曦光为控制人组建的耀江联合体成员(39名自然人、2名法人)两家提出受让申请。最后由浙江省国资委及省政府确认,浙江产权交易所对该项目借用招投标的形式进行组织转让。
经过一天紧张地评标,耀江联合体成员以微乎其微的优势成为耀江集团整体产权公开转让项目的中标人。转、受让双方于2004年11月16日正式签订 《国有产权交易合同》(合同编号:Z040002),于11月18日完成清算交割和交易鉴证手续。
据悉,耀江集团公司转让股份的数量及比例为3600万元(占耀江集团公司股份比例的42.353%)和耀江开发3000万元股份(占耀江开发股份比例的100%)。
经中介评估,转让股份调整后的净资产为2亿元,挂牌价为2.2亿元。耀江集团以2.3亿元的转让价款(整体作价,含耀江开发100%股份),赢得本次标的。
改制对象其一的耀江开发,原独家出资人为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系浙江省财政厅所属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
改制完成后,汪曦光为耀江开发第一大股东,持股31.498%,耀江联合体中的两名法人,浙江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南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各持股12.5%,周全新与张翼飞各持股10%。
另一改制对象,耀江集团公司,改制完成后,注册资本及经营范围未发生变化。
两家公司通过此次股权改制,从国有控股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不难发现,此次转让的受让方虽然名曰“耀江联合体”,实际上,主要持股人是耀江集团公司管理层,联合体成员中,除了以上提及的董事长兼总裁汪曦光,周全新、张翼飞、张经业均是担任副总裁职务的高管,即耀江集团改制的方式是实行管理层收购(MBO)。
这表面看似平淡无奇的国有企业转制,何以被业界称作“耀江模式”MBO?
一大特色是其收购主体,由汪曦光为控制人组建的“耀江联合体成员”(39名自然人、2名法人)。这一创新概念之前从来没有在非上市国有产权转让文本中正式提出过。由于法律上对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是否属于MBO条文中所限制的“管理层”便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