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学习的常识

电工学习的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学习的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学习的常识

电工学习的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教育;电力工程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种类型的技术人员,为解决国内市场对高素质人员存在着大量需求的问题,企业实习已经成为整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员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企业实习基础上的中等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激发学员学习爱好以提升学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令学员可以成长为市场需要的人才。

一、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根据对过去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成果的观察发现,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情况总体上是不断进步的,相关教育部门采取的教育改革措施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不可盲目乐观,因为我们发现虽然在相关教育改革措施的实行后,学生的成绩水平普遍提高,但其中学员的理论方面与实践方面的发展却出现失衡的问题,学生普遍偏向于重视实践课程,而忽略了理论知识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在学习理论方面的课程时感觉无趣、乏味,但理论知识对学生们以后的实际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情况对于培养各方面均衡发展型的人才是十分不利的。所以,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探究出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促使学员能够自主去研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的目的。

二、对以企业实习为基础的中等职业电力工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1.营建场景式教学模式的探析

营建场景式教学,意思是老师利用一些教学工具在现场构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场景,从而提升学员的兴趣并使其自主的加入到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员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还可以从总体上提升学员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可以把以企业实习为基础的中等职业电力工程的教学模式工厂看作是营建场景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员在实际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及技术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员的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在创建整个教学流程时,应该以学员的充分参与为主。在整个课程的教育流程中,教师们要能够做到尽量想学员之所想,从而利用一定的方法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使学员们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实现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双双提高的目的。

2.中等职业电力工程教育的目的

电力工程学科在当前的社会中运用的十分广阔,所以,老师在创建中等职业电力工程教育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电力工程学的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使学员能够将相关的课程知识学好就行了,这远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除了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更要具有将所学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灵巧应用的能力,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程度的应变能力。这在电力工程学科的学习目标概要中也已经很精确地标出,因此电力工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学员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灵巧的应用到相关的实际操作中去,故学员在整个电力工程教学流程中是否真的有自己动手操作并完成任务对电力工程的最终考察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企业实习形式的中职电力项目的教育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习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有效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处理实习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3.以企业实习为基础的中等职业电力工程的教学模式的准则

在整个以企业实习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流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准则:

(1)激发兴趣型准则,在整个以企业实习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流程中,应该要想学员之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员可以自主的参加到课程学习中来。

(2)实践性准则,在企业实习的教育流程中,应该尽量把学员所学的所有内容都展现给学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中心性准则,在企业实习的教育流程中,应该给予学员清晰的定位,从而使学员成为教学的中心所在。

(4)目的性准则,在企业实习的教育流程中,老师应该随时清楚学员当前应学习哪些知识,应通过实践对哪些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提高学员的成绩。

三、总结

总之,以企业实习为基础的中等职业电力工程的教学模式,首先要以学员为本,先了解学员的实际能力,再制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任务,从而真正提高学员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成绩,同时还应注意激发学员队电力工程学方面的学习兴致,从而让学员能够自主的参加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此外,从创建学习环境来讲,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通过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员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电工学习的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探讨

《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机械专业开设本课程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机械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二是了解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熟悉常见机械设备中电拖系统的结构,并能简单维护。这些对于实现中职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级技术水平的机械工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是实际和紧迫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 目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单调而抽象。这种传统的教法对于文化基础差、电学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正如学生所讲的听天书一般,玄虚而难懂。

其二、由于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几乎没有练习和巩固的时间。

其三、亲自动手,结合生产试验和应用的训练几乎没有。

2、 学生认识误区

学生对学习《电工学》的厌学心理,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思想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机械类专业课就行了,《电工学》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二是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他们的特点。

学习《电工学》用处不大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对于一个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说,不仅能正确地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还必须了解掌握机床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及时准确的予测和发现设备故障,这些知识的构成与《电工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要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样需要《电工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际工作和公共生活提出许多电学方面的问题,《电工学》是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认识基础,是各专业各工种都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实践证明,目前机械类学生的电学知识相当贫乏。如,有的学生常把电功率和电功混为一谈,将发电能力用多少亿度来衡量,实际应该是多少千瓦。曾经有人问我某水电站年发电多少度?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若问这个水电站一年能发多少千瓦电才是正确的提问。又有一些学生在生产中由于缺少电学知识,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缺乏或不懂电学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由此可见,机械类学生学习《电工学》十分必要。

3、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

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式授课形式,基本都是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老模式。由于内容多而深,课时又少,课堂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违背了精讲多练的原则,造成学生难以接受。日积月累,消化不良,挫伤了学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状况而言,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在授课中除了知识性外,要注意运用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着重注意结合生产实践,力争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尽量采用肢体语言讲述或采用投影仪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 图表类比法

相近的事物可以对照比较记忆,有利于区别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象和表格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的脉络网。一些概念单一拿出来较难理解,但把其相同特征抽出来,加以列表比较就化难为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比如电场和磁场;在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的特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等都可以用此方法。

3、 数字罗列法

把许多语言叙述的道理用数字形式罗列起来,既便于牢固掌握知识又容易记忆,比如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既抽象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简单归纳成“3、3、2”这样的数字罗列。其含义是:三个形成过程:即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感生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转矩的形成过程;三个手的定则:

即右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则判定感生电流方向,右手安培定则判定旋转磁场的方向,左手电磁力方向判定定则确定电磁转矩的方向。两个关键方向:即旋转磁场的方向和转子转动的方向,形成了三个过程,三只手、两个方向的周期表,即好记忆又有趣味性。

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解单相交流电路一节中,当分析完纯电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时,在给定纯电容电路中,电容量一定,初相位为零的先决条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5、 精选和补充习题和例题

以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前导,结合习题精选课堂习题和例题。在选择习题和例题时,应侧重习题和例题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重点选择基本知识应用题和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坚持少讲多练,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这样可以弥补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理解慢、遗忘快的缺陷。因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例题的引导作用和习题的慎重选择以及反复多练尤为重要,同时多练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现“可疑点”,消灭“空白点”,弥补对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

6、 高度重视《电工学》的实践教学

电工学习的常识范文第3篇

秘书工作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秘书工作带来哪些影响,秘书工作怎样努力适应并积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这是我们秘书工作者,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中应该从思想理论上深刻认识和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秘书工作有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秘书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两个突出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如何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二是如何抓紧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二、秘书工作要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利条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秘书工作要为这个决策服务。还要为胜利实施这个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秘书工作到底是怎样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好服务呢?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根本问题。

一是,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秘书工作要进行自我改革。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秘书工作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改革,必将引起人们也包括秘书人员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是非标准、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

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还必须给秘书工作部门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思维方式等方面注入新的内容。

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思想观念中,同其他党政部门一样,秘书部门还要特别注意破除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是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的。

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秘书工作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督促。今后,党政部门的秘书工作基本也应从这些方面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核心问题是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工作怎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对服务的要求与市场机制作用密切联系起来。应该承认,在以往经济体制下的秘书工作,为领导服务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应该看到,保证和维持那种水平的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主要依靠人们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感,并辅之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不可能重视市场机制对秘书人员行动的激励和制约作用。相反,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往往被所谓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替代了。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靠人的自觉性和一般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要求人们做好秘书工作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是难以持续地、全面地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把提高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落到实处,除了高度重视人员素质、培养热爱本职的精神外,还要从注入市场机制方面多做文章。

五、秘书工作在注入市场机制中,要十分重视自身职业道德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生活中,将通行商品交换、等量交换、市场竞争原则。

电工学习的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必要性 有效性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等采用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充分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进行个别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不少学校的《电工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专业使用同一本教材,不同层次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的现象。笔者所在学校也是如此,目前我校有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生、五年制大专生及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生,虽然分班授课,但是教学中使用相同教材,而不管学生层次不同,基础知识储备不同,学生学制不同,教学学时安排不同。面对初、高中学生、三年、五年制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进行学习的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获得教学实效的保障。我校使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电工学》,现谈谈如何开展分层次教学。

一、根据学制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学制等情况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授课计划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中毕业三年制学生教学实施过程

初中毕业生的特点是底子薄,基础差,缺少相应的物理知识,没有扎实掌握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在学习交流电、变压器、电气控制等知识时困难重重。为此我的看法如下。

1.调整授课内容、进度,放缓授课速度。

我校所用教材共计七个章节,第七章常用电子元电器件及应用电路可作为选学内容。该门课程内容在一个学年内讲完,我认为第一个学期讲前3章(直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单相交流电路),第二学期重点讲授3至6章(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机械的基本电器控制电路),第七章是选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安排确保第一学期有充足的课时给学生填补知识漏洞,为第二学期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补充相关物理知识、数学知识。

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薄弱环节,弥补与强化知识,凡是新知识点涉及的物理知识都要提前准备好,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把学生缺失的知识补上,然后慢慢渗透,层层递进地进行讲解。有的基础差的同学连基本的数学计算都掌握不牢。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路时,有的学生连正弦函数知识已经遗忘,甚至一些特殊角度的正弦函数值都已经遗忘,老师在讲授前要把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给学生复习一下。

3.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际使用部分知识的讲授

针对三年制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强化本书中有关实际的应用知识。其中测电笔使用、电阻器主要指标、常用照明电路、受控白炽灯的安装、安全用电常识、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及简易处理等知识应作为重点讲解。

(二)五年制高级班教材使用及教学过程实施

1.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必要的教学内容。

通用教材的针对性较差,教材中部分章节内容对于五年制高级班学生而言深度不够,需要补充。例如:6-2中,教材仅介绍了电气控制系统图识读的基本知识。补充电气安装接线图与元件布置图等知识可以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契机。这部分知识采用PPT实施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补充物理知识及相关数学知识。

初中毕业五年制高级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分析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及掌握情况,补充必要的物理知识及相关数学知识。例如:矢量运算知识。

(三)高中毕业生教学过程实施

高中生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对电路、电磁场的学习相当于复习。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与横向课程的衔接,增加实验与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状况,将学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电气、机械设备涉及的国家电工和电子元器件类安全标准作为教材内容或辅助教材,让学生熟悉或了解相关标准,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教学中可顺便辅助介绍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运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等国家标准。

高中生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引导学生掌握控制电路相关的知识。关于这部分知识传授,我的教学思路是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书籍自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掌握该节知识点,具体过程如下。

电路分析由简单到复杂。启动控制电路介绍点动(加短路保护)连续控制连续加过载正反转控正反转控加过载带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带有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分析时重点分析电路连接及实现功能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对照分析、对比掌握。

具体学习过程为:在学生掌握直接启动电路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控制,包括启动和正常运转时的要求。

(1)引导学生设计电路。

(2)画控制电路图进行交流讨论。

(3)挑选典型线路进行班级交流,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疑点逐个进行分析、解惑。

(4)按照线路进行安装,通电演示,看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电动机的动作过程,加强感性认识。

二、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不同专业使用相同教材的问题。《电工学》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路。不同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同。

(一)机电类专业

《电工学》课程是机电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以电工基础知识为基础,以机电技术的学习为重点。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教育目标,突出教材的定向性或针对性,兼顾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传授知识同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确定课程目标如下:(1)掌握直流电路分析;(2)掌握常用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3)了解各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启动和制动方法;(4)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原理和使用;(5)掌握基本电器控制电路,了解电气控制装柜等电器装置(补充)的安装。

(二)非机电类专业

该课程作为非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授课,教学目标是:培养非电类学生掌握一定电工与电子基本知识,以电工部分的学习为重点,了解电子技术的学习。例如:我校电子专业是弱电方向。《电工学》课程中电工基础知识等内容是强电,该专业课程目标:(1)了解直流电、交流电及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补充电阻常用电阻器识别、电阻器参数、固定电阻色环识读、检测等知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2)了解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主要特点。(3)了解电气设备、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简单的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安全用电常识,增加电容部分的知识,掌握电容器的识别及检测。(4)能看懂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图。(5)重点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路(补充二极管、三极管极性判及正反向电阻检测等内容)。

四、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分层次教学

电工学习的常识范文第5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问题的思考就不能离开创新这个重大的课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素质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国家的发展。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新形势下的“创新”教学,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对创新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得到一些有益的体验。

首先,创新教育并不是指中小学中的“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创新人格;二是创新思维;三是创新技能。

其次,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要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做起,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这包括有创新型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等。

1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电工基础教学计划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电工课的知识结构及特点,结合现代化工业机电设备和未来工业的发展情况,开展电工课的教学,制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计划。在制定创新教学计划时,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要充分明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科的发展状况,在所教内容上尽量多传授新知识和电工领域内的先进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更要做好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所教内容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内容权衡轻重、分清主次、有增有删、有详有略。结合学校附近且学生熟悉的工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做好教学内容与社会中工业应用技术的密切联系,并适时带领学生对该工矿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为学生的创造思维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做到知识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如在制定变压器部分教学计划时,可以列举各种类型的变压器,提出电源频率对变压器的影响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对学生提出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1 KHz,输出电压为500 V的变压器的设计方案。学生完成后,教师再分析照相机闪光灯升压电路的例子。

2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目标的确立

创新教学目标是创新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创新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因此,在备课中应该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拟定教学程序,最后为实施目标而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创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电工课中最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产生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变化时,才算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创新教学目标应该以注重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不能以学生记住了电工学中的公式、定理和做题多少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地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电子技术部分内容时,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放大器的构成原理,能够分析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电路,并在学期末以电子电路的制作水平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理论检查不再作为考核的唯一目标。

3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的授课方式

3.1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思维,它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的过程。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结合能量守恒与物质守恒的基本原则,得出基尔霍夫定律的电流守恒与电压守恒的规律,并结合这一定律解释电工学中的其他定律的根源。

3.2 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所教内容精选案例,案例要注重知识性、先进性、科学性和普及性。案例的知识性是指所选案例要包含所教知识,并且是所教知识的应用和加深;案例的先进性是指案例中含有最新技术,代表学科的发展趋势,为学生之后的继续学习提供学习方向;案例的科学性指所举案例通俗并有科学依据,既包含日常的生活常识,又包含电工学中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改变理论灌输的枯燥性、乏味性;案例的普及性是指所举案例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在理解案例时有基本的生活基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分析三相交流电相电压与线电压关系时,学生往往对相电压的合成难以理解。教师可结合物理课中力的合成原理进行分析,利用物理中对两个夹角为120°的力求合力的原理,推导出线电压是相电压的倍。这种利用案例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评价和改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和教学的指挥棒,有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既能检查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又能引导学生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向努力。要推行创新教学就首先要改革考核方式,笔者在电工基础考核时采用课题型的考试方式,试卷包括理论和制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只考核一些基本的定律与知识;制作部分在实验室中完成,在实验室内学生利用实验设备,完成一个考核课题的设计与制作。课题的设置要考核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

如笔者在考核中提出设计一个控制水塔的控制系统的课题,学生在完成这个课题时,可以用水位开关控制继电器实现,可以用电子技术设计电子开关实现,也可以用单片机等多种手段完成课题。考试中学生可以参考网上资料,但得有自己的观点,并完成制作。这种考试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之后创新性的工作提供帮助。

“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每个教育工作者从自己的工作着手做一些有益的探索,笔者相信一定能开创一个全新的教育局面,为建立新型的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文明.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