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课堂的含义

智慧课堂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课堂的含义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第1篇

一、定好研讨主题,让教研有的放矢

定好主题是研讨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研讨的主题,校本教研的组织者要从学校、学科、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大家需要的、有价值的主题,这样研讨的目的性就增强了。所选主题要把握入口小、切中教学实际问题、便于大部分教师研究实践这三个特点,切忌主题大、空、难,使教师望而却步。主题选择的渠道很多,可以围绕前沿问题的探索寻找,可以围绕教学中的困惑反思寻找,还可以在与学生的直面对话中捕捉。

二、依据主题推进,让教研稳步实施

确定好研讨主题后,学校要以学科教研组为依托,通过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不断思考,不断实践,让主题研讨渗透在教研沙龙中,渗透在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与思考中,渗透在教研小组、大组的教学实践与研讨中,使校本教研稳步推进。具体实施时可按“主题沙龙先行―个人实践跟进―教研大组研讨 ”的步骤稳步推进。

1.主题沙龙先行―明析主题含义,初步交流感受。教研组定好研讨主题后,先要围绕主题进行一次教研沙龙,让教师明晰主题的含义,初步交流感受,为后续实践和研讨奠定基础。如 “选准教学起点”的研讨主题,通过沙龙研讨让大家明白教学起点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从哪些内容处入手,在怎样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起点的确定是根据学生学习起点来确定的,每个学生的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选准教学起点要考虑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和课标的规定,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和情感态度基础。教师要立足学段特点,选取最具价值的教学内容,选准切入点,抓点连线,主线推进。

2.个人实践跟进―在实践反思中形成个人体验。在明晰主题含义、了解了别人课堂教学实践的初步感受后,教研组要引导每个教师结合课堂大胆实践,形成对主题的进一步认识,形成较为成熟的实施策略和典型课例。如语文学科组围绕“选准教学起点”这一主题,有教师提出“课前布置前置性预习作业,围绕学生的困惑问题确定教学起点,制订教学目标,开展课堂实践”的策略。

3.教研大组研讨―在课例展示与研讨中实现经验分享。在同年级教师个人常态实践课堂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小组内展示与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教研大组展示与交流活动,请相关专家听课评课,围绕主题形成有效策略,发挥校内辐射引领作用。如围绕“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主题,数学教研组提出了学生有以下需求:有学习兴趣的需求,有产生困惑并解决困惑的需求,有在课堂上充分交流的需求,有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需求。围绕这些需求,大家通过课例展示形成了有效的实施策略:①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挑战性练习和开放性练习,在中、高年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解决学生在学习空间形体知识方面的困惑;通过分层教学,解决不同学生的学习困惑。③给足时间,让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学习过程。④在赏识和激励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上述策略的形成与展示实现了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与经验分享,也展示了教研组团队教研巨大动力,既促进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又推动了教研团队的稳步成长。

三、围绕主题提升,让教研凸显成果

在教研组主题推进实施研讨、形成部分课例、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要及时围绕主题,对研讨的整个过程及时回顾与反思,搜集完整的活动材料(包括教研沙龙中教师的发言稿、活动的运行记载、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经验与策略总结、专家点评的资料以及相关的视盘、媒体报道资料),提炼形成本校独特的教学策略、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研有所得、研有所获,让校本教研真正亮出光彩。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细节处理;精彩课堂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是教学行为的具体分解,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 细节虽小,但它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却举足轻重。关注细节,其实是关注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也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一、细节的把握源于对教学环节的精心预设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慧心设计。细节的设计源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源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为刻意追求精彩亮点而创设的应景之作,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后的精妙创设。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虽然对“循环”的意思就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出现,但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循环”的真正含义。为了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老师在课始进行了巧妙的预设。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讲了两遍后,然后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老师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相同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在这种浓浓的人文情境下再教学“循环小数”,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了。

二、灵动探究中捕捉细节

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功夫、见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为细节成就了精彩,细节成就了完美!

(一) 值得“延伸”的环节。教学细节的处理,往往无法预设,有许多要靠教学机智,也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行为细节,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是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点,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二) 值得 “延迟”的评价。我曾看到有位老师的《万以内笔算退位减法》教学片段,老师问学生能否从高位减起。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并不是采取直接告知能与不能,也不是回避、堵塞、应付,甚至是置之不理的做法,而是用极大的耐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质疑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验“从高位减起”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教师不轻易做出评价,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采用延迟性评价。

(三)值得“深思”的意外。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

三、巧妙评价中提升细节

教学评价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味剂与催化剂。教师可以抓住一切有利资源,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要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有生疑的兴趣、探疑的愿望和释疑的可能。教师在关键处由浅入深的评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视野,还能引发其创造的欲望。

(一)激励性评价――让细节锦上添花。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首先给予肯定。例如在一次分数大小比较的数学教学中,有的说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比较,有的说可以根据分的基本性质先约分再比较,还有的说可以……“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比较方法!”“老师,最后一题我还有一种比较方法!”教师的话音刚落,一学生便站了起来。“是吗?你说说看!”“6/7再加上1/7是1,8/9再加上1/9是1,因为1/7>1/9,6/7

(二)委婉性评价――让细节绽放光彩。在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有一个利用电脑课件把红领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动画演示。看完动画演示后教师问学生:“把红领巾样子画下来就得到一个平面图形,谁知道它的名称?”本以为学生肯定能一口说出是三角形,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竟然回答是“平移”。但教师却对那个学生竖起了大拇指:“你真会动脑筋,能把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那个学生得到教师的夸奖,整堂课他都学得特别认真。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07-01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教师在生成教学的实施中,至少应该成为学生的对话者、引导者,课程的设计者,教学智慧的创造者。而其中,最能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莫过于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发挥。动态生成的课堂还原了课堂复杂的本来面目,要求教师运用自身的全部智慧应对来自课堂的各种挑战,在复杂多变的课堂上生成出新的教育教学智慧。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案例,对于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如何成为课堂教学智慧的创造者这个课题尝试进行探讨。

一、具备捕捉信息、果断决策的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往往会主动发现问题,思考、交流。而这时候涌动的很多信息,有些是无序、无价值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有些有意义的信息却很可能稍纵即逝而被忽略。这时就需要教师认真倾听,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重组这些生生交流中“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练习中有一道题:3个三角形被遮住了一部分,只看到露出的一个角,要学生来判定各是什么三角形。“第一个”,“钝角三角形”,“第二个”,“直角三角形”,“第三个”,由于露出的是一个锐角,学生得意洋洋的大声回答“锐角三角形”,2秒钟后,有一个孩子轻声的说了句“不一定”,这一下,教室里仿佛开了锅,讨论的,甚至争论的都有。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教师就请从争论的两派中各选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由于教师观察到其中一名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动手摆一摆的思考方法,就选他为代表,这样,这名学生就很自然地上了讲台,拿起老师桌上的几个三角形示范起来,得出了正确结论。然后,教师接着再问:“那第一个和第二个三角形呢,你现在还能确定是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吗?”这一次,学生都不急着回答了,都不约而同地拿起自己的学具三角形,摆了起来,不一会,正确结论很自然地产生。再有一个案例,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练习中有一道减法性质的应用的习题,“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180-36-44和180-(36+44)”学生在回答了“结果一样”、“用的数字一样”就再无进展了。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小组的孩子在偷偷地笑,而那个引起笑声的孩子告诉我:“这两题就像我每天放学后的点心,爷爷叫我先吃面包,再吃火腿肠,就像第一题;而我总是把火腿肠塞到面包里,一口吃掉,就像第二题,哈哈”。教师就抓住这个生活实例,果断地让这个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全班听,同学们在哈哈一笑之后,很容易就理解了例题的含义,理解括号里面加号的意义,在后面的应用中,也没有出现错误。

二、具备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的智慧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学生思路受阻、困惑不解的时候点拨,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的时候点拨,使其深刻;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的时候点拨,使其明晰。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新授过后的一道练习题让孩子们犯了难,“林庄小学准备在边长20米的正方形四周植树,小组讨论植树的方案,再全班交流。”由于这是一道开放的习题,学生在审题后无法入手。在听取了学生的想法交流后,教师问:“哪些因素不是主要因素,可以忽略的?哪些因素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学生很快理清了思路“栽什么树,谁去栽,不是主要因素。”“怎样栽,树的间距是多少,四个角上要不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才是主要因素。”当学生为数的间距该是多少米争论的时候,教师就指着窗外操场上:“你看,我们的树苗,间距大概是多少米?你觉得用5米作为间距合适吗?其他的数据呢?哪几个是合适的,哪些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样,学生就很快从纷乱的思路中脱身,用较快的节奏,切入到例题的学习中去了。

三、具备随机应变、化解矛盾的智慧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了。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有很好的随机应变能力,要对课堂上出现的矛盾加以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化解,而不是用“一言堂”的方式强行定论,抑或不假思索,听之任之。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出现的一次“意外”让我感想很多。口袋里4个红球和2个黄球,分组摸球,结果预料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教材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教师按照学生的设计,放入4个红球4个黄球,可实验出现了个小意外――几次实验都是红球多,与预设不一样。这时,教师没有被学生的起哄和吵闹而乱了情绪,马上追问两位摸球的学生:“几次摸球,都是你输他赢,老师都替你不服气,那你是不是觉得今天的游戏,很不公平?”小男孩回答:“游戏很公平,大概是我今天运气不好吧。”教师顺势总结:“游戏规则公平,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的机会一样大,但实际游戏中,仍是有输有赢的。”

四、具备人文情怀、让课堂焕发人文魅力的智慧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智慧;缺失;对策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法国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花园。每到周末,总是有人到她的园子里采摘游玩,弄得到处一片狼藉。管家让人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但仍无济于事,园子依然不断遭到践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玛・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就让管家在花园旁立了一块大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若在园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半小时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花园。我不能不佩服这位女歌手的智慧,她仅仅是换了一个说法,一个棘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是缺少这种智慧。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时展的需要

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智慧型人才。当下,世界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各国的较量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较量,更多的是人的智慧的较量。智慧不是单纯的指智商,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智慧型的教师。当今社会,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各国教育的竞争。此时,教育就需要智慧型的教师来培养智慧型的人才。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呈现出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由一般发展向特色发展的趋势。这一系列趋势都要求教师要具备智慧。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命价值、幸福指数的追求逐渐在增高,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教师也一样,从一开始的经验型到研究型,再到现在的智慧型,都是一种追求。

二、教育智慧的含义及特征

1.教育智慧的含义

教育智慧这一概念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为“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①。但是,近年来关于教育智慧的研究,还是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叶澜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魅力等几个方面。②王木丹则从两个层面提出教育智慧的含义,在过程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件、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机智;在结果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③我认为,教育智慧就是指教师机智地处理事件,并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创造性等等。

2.教育智慧的特征

(1)教育智慧是教育认识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教育智慧的构成是多类型、多层面的。它包括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形成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形成的情感智慧,也包括了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在教育领域内,这几种智慧的教师个体身上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在自我职业领域充分体现主体精神,实现职业价值升华的重要机制。

(2)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统一

教育科学是人们从抽象的理性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揭示,它有着指导教育实践的普遍性,符合教育实际的科学性。在教育领域不断地反思、研究,生成个人智慧,实现个体精神的自由价值,就是融入科学和艺术合一的意境,也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

(3)教育智慧是情境生成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统一

教育智慧体现在教师个体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传递着一种信息,渗透着一种力量,展现着一种风格。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个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

三、教师教育智慧缺失的原因

1.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

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这一体系在理论、实践上仍然顽强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现实。这一教学体系在教学认识上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操作的标准流程。这一体系立足于教,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注重教学服务、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为教师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实践中深受教师欢迎和认同,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也因为这样,中小学教学改革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至今仍未打破传统教学的堡垒。

2.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

在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的改革和科研正以各种方式影响和干扰着学校和教师的智慧状况。不少学校为了多出成果,有什么就学什么,不管是什么都只是形式化。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真正的进行思考,探索。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繁忙的改革双重重负下,老师的大脑已经被塞得满满的,加上一些功利性的导向,老师很少有冷静的思考,这样就很难在工作中进行自己的深刻感悟,反思。甚至还有些青年教师只是一味的模仿,刻印,而没有真正把那些东西内化。

3.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搬运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教给学生,这样老师就很难有创造性。另一类是“捆绑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思考,解答,整个思维活动进行认为的控制,虽然在课堂上是以启发的方式提问,但是老师会用暗示性的语句将学生的回答引入到事先预设好的所谓“标准”上来。这样的教学不但束缚了教师,而更大程度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四、教师增加教育智慧的对策

1.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

教师的教育智慧很多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和把握,如果理性是片面的,是有局限的,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很难得到提高。经典的教学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教师智慧形成有很大的阻碍。比如,教学有双重特性,一是标准化、规范化,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已详细讲过,但教学还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等特征,经典教学体系在理论认识上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机械化、僵硬化,因此,在当前反思传统教学弊端,推进教学重建的过程重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操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重建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重建它的哲学基础,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价值与特点,要在理论认识上逐步走出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

2.切实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

实践是每个老师成长的基石。智慧源自实践,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于实践。当代大的教育家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主张和老师所接受的理论、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反思中才能成为自己的想法,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离开实践,我们只能说我们掌握了教育知识,而不是自己的思想,上升了一种智慧。

学习是非常的重要的。提高教育智慧水平,与教师的终身学习、终身进修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学习不仅包括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践中的实习。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来积累,需要的综合学养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来提升。另外,只有在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的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张海社.《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陕西教育》,2003年第6期

智慧课堂的含义范文第5篇

知识的获得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心情愉悦的体验过程。从一无所知到汗牛充栋,从一知半解到领悟精髓,就像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行家里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呀!政治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感到乏味、枯燥,甚至痛苦不堪,究其原因,是教学过程缺乏美感,学生得不到美的享受。创造政治课的美,是政治教师面临的一项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政治教师应具备精准把握学生心理情感的能力,掌握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探究热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知识点进行适度的加丁、变形,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使其全身心投入,感受政治课的魅力,乐在其中。比如,在学习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借用天气系统里的蝴蝶效应这一现象,来证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举例来证明教师的观点是对的。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联系含义的理解,又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这一客观规律只是说明了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但并不能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能够解答试卷上的题目,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成功后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心情自然就会愉悦起来,产生积极的内心状态。教师应设法将所讲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其解决问题的功能,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情感体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情分析,使知识点的转化与运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如,在学习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在课前选出8名学生,让每个人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绘出其他几个同学的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将这8份语言描述呈现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根据描述内容猜测是哪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通过各个矛盾体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辨,他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运用了矛盾的特殊性这一规律。此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当前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它们都有什么要求?因为学生已经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知识点,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就会发现面临多个任务,并且各个任务都有各自的特点,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要因地制宜。

二、智慧课堂尽显明道之美

知识是智慧的外衣。创造智慧课堂是每个教师所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教师应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知识学习变得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体验学习与生活的无限联系,激发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性、深刻性和实际价值,而且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独立解决,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锻炼学生的思维,并能从思考中体验到成功后的成就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水果市场价格行情变化设计问题:新上市销售的水果价格较高,甚至不论斤卖,按个卖,这是什么原因?大量水果上市后,价格迅速下跌,甚至不论斤卖,按袋卖,这又是什么原因?水果的价格变化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当面对这些与生活常识贴近的问题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积极踊跃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探究价格变化背后的本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