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河流治理方法

河流治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河流治理方法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 基流匮乏的严重污染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以郑州市贾鲁河为实例,针对城市黑臭河流天然径流少、河道补给水多为生活及工业废水、河流生态功能基本丧失等污染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与水质目标管理结合的基流匮乏型城市黑臭河流的“三级循环、三级控制、三级标准”治理模式;针对水体黑臭问题成因,研发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新技术,实现流域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的科学衔接,为解决同类型河流水资源短缺与水质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模式与途径,并对我国今届黑臭河流治理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城市河流;黑臭水体:贾鲁河;治理模式;污染控制

工业企业、城市生活等点源导致河流水体普遍受到耗氧有机物和NH。-N的污染,河流黑臭成为中国河流水环境的首要问题。黑臭河流是河水中污染物厌氧分解释放的“表象”与“味道”,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NH3-N、H2S、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黑臭河流评价体系。根据国家重大水专项相关研究成果,建议其阈值为:DO(溶解氧)1毫克/升、臭阈值100、透明度25厘米、色度20,当其中任意一个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则可判定其为黑臭水体。生态基流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运转的基本流量,因河道筑坝、渠道化、硬质化,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导致坝下长期无水、河道不能蓄水、河道长期干旱,这些河流为基流匮乏河流,它们主要承接污水处理厂废水、农田尾水与农村生活污水。由于其易污染、水体流动性弱、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各大流域的二级与三级支流的黑臭问题更加突出,且劣化程度逐年提高,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

2015年4月,国务院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目前国内外黑臭河流的治理模式,多采用直接治理技术,主要针对河流本身的问题,采取物理法、化学法、生物一生态或新组合工艺等进行治理。国内外对黑臭河流的治理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水质指数关系式以及预测模型等基础理论研究。

根据国家重大水专项“十一五”淮河项目研究成果,本文以淮河流域的郑州重污染城市河流——贾鲁河为例,探讨基流匮乏型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模式及其主要技术方法

贾鲁河水体污染状况

淮河是国家“九五”开始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曾因水污染事故频发而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2014年国家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表明,淮河干流水质全年都在Ⅳ类以上,但以黑臭河流为主的劣V类水体超过23%。以河南省为例,60条河流中,除5条断流外,其余55条有34条河流已经丧失了城市一般景观功能,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黑臭”河流,位于淮河上游基流匮乏的二级支流贾鲁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贾鲁河全长246千米,流域面积5896平方千米,占淮河流域的1/49,而污染负荷却占1/9,是淮河流域面积最大、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素有“欲治淮河,必先治贾鲁河”之说。受自然因素所限,贾鲁河天然径流缺乏,多年平均径流量4. 51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速14.6立方米/秒,年最大径流量15. 72亿立方米,年最小径流量1. 512亿立方米,河道补给水基本为郑州、开封及下辖区县排放的污水,占河流总水量的80%; 2007年污水处理率仅67.5%,废水回用率不足5%,自净能力差,大多数控制断面水质为劣V类,无法达到水功能区划和河流生态所要求的水质标准;2008年贾鲁河陈桥断面的COD为75.4毫克/升,NH3-N为30.0毫克/升,水生态系统完全崩溃,是名副其实的“黑臭河流”,成为制约淮河流域水质整体改善的重大瓶颈。

贾鲁河的“三级循环、三级控制、三级标准”治理模式

贾鲁河流域一方面集中反映了淮河污染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作为淮河上游最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以来,其水污染控制工作得到了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的高度重视,通过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要求,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等措施,使贾鲁河流域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依然不能满足《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Ⅳ类水体要求。在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下,流域内城市污水和工业企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也很难保障贾鲁河水质达标。

国家水专项“十一五”课题“贾鲁河流域废水处理与回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提出了基于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与水质目标管理结合的基流匮乏型重污染河流治理的“三级循环、三级控制、三级标准”模式(图1),该模式通过工业与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形成点源一区域一流域的“三级控制”;并以“行业间接排放标准、区域排污标准、流域排污标准”的“三级标准”为管控手段,使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逐级净化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通过构建“工业园区(企业)内部废水循环利用一区域污水再生利用一流域水资源生态利用”的水资源“三级循环”再生利用技术体系,实现废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再生利用,维持了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保障河流水体达到水生态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实现流域环境容量与排污总量的科学衔接。

基流匮乏型黑臭河流治理的主要技术方法

基流匮乏型重污染黑臭河流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技术减排仍是黑臭河流治理的重要手段。针对贾鲁河流域污染的特点,以“点一线一面一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支撑“三级控制”的典型行业水污染控制、城市混合污水深度处理和尾水生态净化处理与修复等关键技术体系,覆盖了流域典型行业、城镇生活和区域尾水等主要污染源的控源减排。

典型行业水污染控制方面,研究并应用了基于两级分离内循环厌氧为核心的生物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生物制药废水双膜(UF+RO)深度处理分质回用技术、毒害污染物识别与处置技术、工业园区综合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工业园区污水厂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工业园区先进管理技术。采用基于两级分离内循环厌氧为核心的生物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生物制药废水双膜(UF+RO)深度处理分质回用技术,为高浓度生物发酵制药有机废水的能源化、资源化处理提供系统集成创新技术。针对一般性工业园区典型污控技术、工艺以及设施应用效果及运行管理现状,基于重点污染物总量减排、特征因子达标排放和生态健康风险控制要求,通过“物化一生化一物化”技术集成优化,构建“生化预处理、生物强化处理、尾水深度净化”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污水厂主体处理系统的纳污能力、抗冲击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增加特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引入生物毒性评价标准,形成了以“接管企业间接排放标准、园区污水厂综合排放标准、工业卫生再生利用标准”为核心的长效管理和评估体系。

城市混合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研究并应用了混合型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集成技术和城市污水达Ⅳ类水质深度处理集成技术。针对贾鲁河流域生化尾水COD、TN、TP难以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采用“水解酸化+氧化沟十新型混凝过滤”深度净化技术集成以实现强化脱氮除磷,增强对工业废水复杂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保障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针对贾鲁河流域高质量再生水的要求,采用以新型磁性微球树脂为核心的脱色技术及强化混凝过滤为核心的除浊技术;通过对城市污水生化尾水进行树脂吸附处理,实现对尾水的高效脱色;通过强化混凝,可实现浊度的有效去除,通过调节混凝条件,满足不同浊度要求。经新型磁性微球树脂及强化混凝过滤的集成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处理后,出水主要指标不仅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一级A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要求,主要指标还满足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要求,拓展了再生水的应用范围。

尾水生态净化处理与修复方面,突破了高效稳定人工湿地技术、表流型和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耦联技术、近自然河道污染生态削减技术、近自然人工滩地一土壤侧渗联合净化技术。基流匮乏型黑臭河流主要来水为经过深度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COD和NH3-N的浓度远高于地表水V类水质、难以通过一般的地表生态净化处理手段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等特点,需要构建重污染河道水体净化的强化与修复技术。高效稳定人工湿地技术将铁屑与湿地基质(粉煤灰、炉渣、碎石)等常用人工湿地基质混合,形成内电解微循环,促进城市与工业尾水中难降解污染物降解、转化,使得COD、NH3-N去除率比对照高出30%以上,TP去除率高出20%以上。表流型和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耦联技术将潜流型、表流型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串、并联,运用间歇式进水的方式将两种类型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发挥了单项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互补,达到提高COD、TN和TP综合去除的效果,也有效地减少湿地的堵塞。

“三三三”流域治污模式应用实例及实践成效

经过5年多的实践,在“三级控制”方面,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建成了河南拓洋制药废水处理、五龙口混合型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贾鲁河生态净化工程等5项示范工程。在“三级标准”应用方面,基于水质目标管理,建立了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小流域间接排放标准,并在贾鲁河、双洎河等子流域得到推广应用;制定了发酵、制药等流域重污染典型行业污水排放标准,并初步探索了基于河流生态健康保障的流域功能与生态健康标准。在“三级循环”应用方面,实现企业内部中水循环利用、区域尺度尾水综合利用,流域范围河道生态补给利用。

通过“三三三”模式的综合应用,在贾鲁河流域削减COD l.1万吨/年和NH3-N 1000余吨/年,相关技术在流域内近20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2500余万元/年;建成贾鲁河生态净化工程18.5千米,处理水量20万立方米/天,削减COD 49%、NH3-N 76%和TP 36%,透明度增加85%,河流出现黄河鲤鱼等土著种,水生态质量显著好转。实现大王庄主控断面2014年COD 23. 37毫克/升和NH3-N 2.05毫克/升,基本达到了“水清岸绿、鸟鸣鱼戏、人水和谐”的景观。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对贾鲁河的水质改善作了专题报道。“三三三”流域治污模式也从侧面被实践证明了是根治黑臭河流切实可行的系统治污模式。

基流匮乏型黑臭河流治理建议

加强河流黑臭评价标准研究

水体黑臭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水质评价,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确定性的专门评价方法和标准,直接影响到黑臭河流的治理工作。比对国际标准,现行的水质Ⅳ类、V类标准缺少透明度、嗅殊、叶绿素、特征污染物等评价指标。在水质常规指标中,DO作为单一临界指标法中使用的判别指标,是判别水体黑臭的关键指标。但由于导致水体发黑发臭的因素很多,其值受到河流地理位置、水文水利条件、周边物理环境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因此加强黑臭河流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研究,可为更科学的提出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加强控源减排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

黑臭河道整治的关键是截污治污,否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解决水体黑臭、提高DO的主要技术途径包括河流水文条件改善、COD控制、NH3-N控制。其中NH3-N已成为各大流域主要耗氧污染物,是未来河流水质的重点控制指标。完善与推广基于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基流匮乏型重污染河流“三三三”治污模式,抓住城市生活污水、典型工业行业、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污染源,形成基流匮乏型黑臭河流“控源减排”成套技术。加强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尽可能地将污水纳管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严格控制进入河道的各种污染源。

提高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水的流动性差是基流匮乏型黑臭河流形成的关键原因。城市污水通过净化作为缺水城市水源补充是一个主流方向。基流匮乏型河流一方面受河流自然净化能力不足影响,另一方面农灌及河道补水需求旺盛也是造成其基流匮乏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深度、提高水的处理率与回用率、加强生态净化是解决基流匮乏型河流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污染减排与水质达标的必要措施。应该加强基流匮乏型河流“生态调水”和“尾水深度净化”,并以河流环境容量推算污染物受纳总量、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控制标准,利用再生水作为河道补水并构筑生态水系改善河流水文条件。

加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基流匮乏型河流其生物毒性及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内部的调节。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城市工业混合尾水对斑马鱼有显著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和遗传毒性,经生态净化处理能有效削减水体中30%~40%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和40%~60%的遗传毒性。需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的生态风险评价,同时加强生物修复技术使用的区域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研究。

强化水质目标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 留置导尿并发症主要有导管伴随性感染,尿道损伤、膀胱功能损伤、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对策:合理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和结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减少膀胱功能损害,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

【关键词】 导尿管 留置 并发症 护理

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若发生留置导尿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对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作如下综述。

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1.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据报道,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其中37.3%-56.0%为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1]。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3%-30%。导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②尿道口细菌定植,⑦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1.2 女性尿道短,女性比男性发生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率高,所以缩短住院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可有效地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由于男性患者导尿难度大于女性,插管的角度掌握不好而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为细菌的侵入提供条件[2]。提示操作者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熟悉男性解剖特点,切忌粗暴操作,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大者最好请专科医师指导操作。

1.3 临床实践证明,由于细菌耐药性及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索,所以预防的主要环节是防止尿道口细菌的定植,0.5%碘伏对常见外阴污染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由于排泄物、被褥或内衣随时污染尿道口及周围黏膜,除2次/d的外阴清洗消毒外,将消毒敷料持续置于尿道外口。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可有效地减少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2 膀胱功能损伤

2.1 膀胱功能损伤临床表现为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再次发生尿潴留。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留置导尿管时,临床常采用开放引流和定时间歇方法,上述两种方法不同于正常排尿模式,开放引流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与肾脏产生尿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呈空虚状态,使其逐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3],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而定时间歇,不能因人而宜地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间隔时间,尿液随压力差作用流出,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训练膀胱功能。

2.2 时要提醒患者有意识排尿,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使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得到继续发挥作用。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其拔管后排尿过程顺利,排尿量也不受影响,可有效地保护膀胱功能。为防止拔管后尿潴留发生,促进自主排尿,在拔除尿管前经尿管直接将消毒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内,可使膀胱内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反射促进排尿,并能解除尿道扩约肌的水肿[4]。

2.3 昏迷及截瘫患者早期的膀胱功能训练,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每2h1次,3d后改为3-4h1次,持续至拔除尿管,每次前压迫膀胱,通过压尿建立患者的排尿反射,维持膀胱肌肉的正常张力,避免形成挛缩性膀胱。

3 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留置导尿管表面的晶体易导致尿路感染,拔管时还易损伤尿道粘膜,因此。多饮水、多排尿,可有效达到机械性“内冲洗”,预防尿路感染和导管表面结晶形成的目的。

4 患者角色适应不良

4.1 一些患者因病情需要,不但住院期间需留置尿管,而且会带管出院。患者若角色适应不良(角色强化或角色缺如等),不能正确管理留置尿管,会对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4.2 我们要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留置导尿的目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调动患者在实现自我健康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提高其生命质量。

5 护理

加强护士责任心,了解不当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熟练操作技术。插导尿管前应做好心理护理;病情允许,请患者导尿前不要排空膀胱。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年龄,了解有无尿道畸形,前列腺增生、肥大等,插管前常规检查导尿管气囊充液,回抽液体情况,有无漏液、破损,以及尿管是否通畅,以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5]。

一般情况下,导尿前用0.5%碘伏作剂涂抹于导尿管外壁,从尿道口灌入2~5ml,其表面活性剂能在尿道黏膜表面与导管形成薄膜,起功能,如有前列腺增生肥大者,年龄偏大者,可用5%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口,或用利多卡因凝胶代替涂抹导尿管,都可在插管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

护士应熟练掌握导尿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插管时应动作轻柔缓慢,多与患者交流,禁忌来回抽动,遇到阻力时轻微改变方向,用手指在会触摸到尿管前端,轻轻加压引导进入后尿道,也町在尿管后端接表麻或剂注射器边插边往入易于成功;插管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5~l0cm大多5cm为适合,方可充盈气囊,避免因气囊末完全送入膀胱,充盈的气囊嵌在尿道中至尿道损伤。

导尿管韶置期间,应告知患者翻身时避免过度牵拉,排便时腹部不能过度增加腹压;集尿袋中的尿液不能过满;注意集尿袋不能高于膀胱;不能自行拔管等以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和继发尿路感染,对有神志不清烦躁不合作者,应适当约束,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避免并发症发生。

导尿管成功留置后,认真记录导出尿的颜色、量、性状,注入气囊的液体量,以供拔管时查阅;保留尿管期间,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管扭曲受压,维持密闭引流,做好患者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尤清洁干燥无渣屑;每日用0.5%碘伏擦洗尿道口2次,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每2周更换尿管1次,病情允许下尽量多饮水每天2000ral左右,可口服碳酸氢钠片,以增加尿量碱化尿液作用,防止尿垢附着[6];必要时每天做一次膀胱冲洗,护十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尿管固定情况,并详细记录尿量、气味、颜色、性状,帮助鼓励患者多做膀胱区按摩,促进膀胱肌力恢复;根据病情,拔管前2天每2~3小时间歇1次,训练和改善膀胱收缩功能,尽早拔管,使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预防尿路感染。减少膀胱功能损害,持续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变,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可有效地预防留置导尿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 霍红旭,蔡文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及其防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8,1 3(9):384-385.

[2] 许芬,李乐华.留置导尿发生菌尿症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1997,12(2):67-69.

[3] 钟小蓉,邓朝秀.方法对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华护理学杂志,1996,31(6):327—329.

[4] 姚雷安,刘迎春.留置导尿管拔除前注入开塞露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学杂志,1998,33(10):598?599.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危害;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1.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的产生

1.1直流系统接地的概念

直流电源是带极性的电源,分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地”的重要概念。为了系统的安全,变电站和发电厂所有设备的外壳都会牢牢接在这个“地”上,并且希望其阻抗越低越好。而直流电源的“地”也不是实际接地,当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值降低到某一规定的定值时,我们就说直流系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直流系统分布支路很多,负荷涉及面广,会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而引起电缆老化、接线端子老化、元件损坏以及设备本身等问题,从而使某些绝缘薄弱元件绝缘水平降低,甚至绝缘破坏造成直流接地。并且运行的时间越久,接地的可能性就越大。直流系统接地一般分以下几种类型:(1)电缆、设备、元器件老化造成的绝缘水平下降,特别是在遇到大雨、浓雾等特殊天气就会引发直流系统接地,天气好转时可能会消失;(2)设备检修或改造施工等原因造成直流系统回路线头松动、脱落并碰触金属外壳,造成直流系统接地;(3)变电站二次装置烧毁等情况引起直流系统接地,这类情况通常伴有保护动作,比如开关拒跳、拒合以及焦糊味等情况。

1.2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产生的原因

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但总结起来主要就是人为和自然两方面的因素。人为因素如工作人员在二次回路带电工作,使直流电源碰到接地部分:人为的机械力造成电缆损伤,使带电芯线与屏蔽层碰到一起。如果是直接接地还比较容易发现,但像芯线绝缘损伤等不一定会立即发出接地信号,在天气发生变化或是湿度增大时就可能引起接地。此外,在改造、检修过程中接错电缆芯号,使电缆一端接直流电源,另一端作为备用芯而不作任何保护处理,一旦备用芯碰到设备外壳,也会造成接地故障。

自然因素如设备质量不良,直流系统绝缘老化等可能引发接地;雨天或雾天导致室外的直流系统绝缘降低可能引发直流接地;室外断路器电缆其保护铁管中容易积水,时间长了可能造成接地;变压器的非电量回路,因变压器渗油或防水不严造成绝缘损坏引发按地;设备端子受潮或积有灰尘等造成绝缘降低引起接地;断路器的操作线圈、电笛、电铃等,若引线不良或线圈烧毁后绝缘破坏引发接地。

2.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处理原则

(1)处理故障过程中严禁二次回路有人工作,查找和处理必须由两人及以上同时进行,处理时不能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点接地,造成故障的进一步扩展。要做好具体的安全措施,避免在处理过程中造成保护误动作。

(2)故障判断先微机后人工、先外后内、先次后重、先信号再控制。也就是在故障处理时要先根据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装置查询到的故障支路去检查。如果没有绝缘监察装置或发现绝缘监察装置提供的判断有误则再人工进一步查找。故障点查找的范围一般先考虑室外,因为室外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室外排除了再找室内。在回路方面先检查对安全影响较小的信号回路,然后才是控制回路,采用拉回路的方法时,要先拉次要的负荷回路,再拉重要回路。

(3)顺停法拔插直流熔断器或者空气开关时应经调度同意,并且要避免在高峰负荷时进行。

3.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处理

3.1处理方法

3.1.1利用绝缘监察装置判断

变电站的直流母线一般分为两段,每段母线上都装有微机型绝缘监察装置。直流系统正常工作时,装置数字显示母线电压,监测直流系统正、负母线绝缘状况。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时,装置自动启动报警之后产生低频信号,由正负直流母线平衡对地注入直流系统,再通过安装于每一支路上的传感器接收这一低频交流信号。CPU对各条线路所采集信号电流进行分析,判断出故障线路号及接地电阻值,完成自动选接地线的功能。

3.1.2利用拉路法进行判断

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之后,绝缘检测装置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运行及维护人员要尽快检测出接地点的具置,并予以消除。利用微机型绝缘监察装置可以确定出接地点所在的直流馈线回路。对于没有设置能确定接地点所在馈线回路绝缘检测装置的直流系统,当出现一点接地故障之后,工作人员首先要缩小接地点可能所在的范围,即确定哪一条馈线回路发生了接地故障。确定接地点所在直流馈线回路的具体方法是“拉路法”。

拉路法就是指依次、分别、短时切断直流系统中各直流馈线来确定接地点所在馈线回路的方法。当切除某一回路时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继续运用拉路法,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故障在此回路的哪一支路当中。例如,断开直流屏主控控制回路熔断器,绝缘监察装置“接地”信号消失,就说明故障在此回路中。

查找接地故障前,要充分了解情况。如运行有无异常现象、回路有无工作以及天气情况等。在具体查找时,要按照先信号和照明部分后操作部分,先室外部分后室内部分的原则。在切断各专用直流回路时,切断时间不得超3s,不论回路接地与否都要合上。若直流失电可能引起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在切断前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当发现某一专用直流回路有接地时,应及时找出接地点,尽快消除。

当用拉路法找不出接地点所在馈线回路时,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接地位置可能发生在充电设备回路中、蓄电池组内部或直流母线上;(2)直流系统采用环路供电方式,而在拉路之前没断开环路;(3)全直流系统对地绝缘不良;(4)各直流回路互相串电或有寄生回路。

3.2查找步骤

3.2.1定位到总路空气开关

目前直流屏上都安装有微机直流绝缘检测仪,发生直流接地时,绝缘检测仪会报出是正极还是负极接地、接地电阻是多少,随后会报出接地支路号,根据支路号就可将接地点定位到总路空气开关。如果绝缘检测仪(绝缘监察装置)没有选线功能,只有对总路空气开关进行拉路寻找确定总路空气开关。

3.2.2定位到分路空气开关

用内阻不高于20000Ω/V的万用表或电压表在直流屏监视接地极母线对地电压。根据现场标示和相关图纸,找出总路空开下级串接的所有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按照先信号后控制、先室外后室内的原则排出拉路顺序。

3.2.3找出接地的确切位置和准确原因

定位到分路空开后,已没有空气开关可拉,接地点的进一步分区和判断只有依次解开控制室到场地直流电缆芯线。每解开一根电缆,就用摇表在端子排测量接地极对地绝缘电阻,若绝缘恢复,则接地点在本电缆和电缆对侧回路之内。若解开所有电缆前绝缘仍没有变化,则接地点位于保护屏内部。按上述方法解开电缆芯对回路进一步分段,摇测绝缘,再仔细察看,反复触摸,直至查出接地点。

4.结束语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为控制、保护、信号和自动装置提供电源,在变电站中各种重要设备所使用的电源也都是直流电源,所以供电的安全与否对于整个变电站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变电站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在简要介绍了直流系统接地定义的前提下具体分析了直流系统接地的可能原因和较为严重的后果,并给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AD方案;沙利度胺;干扰素

VAD regimen combined with thalidomide and interferon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QIN Fu li,GUO Zhi qiang.The Central Hospital of Zheng Zhou City,Zhengzhou 450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VAD regimen combined with thalidomide and interferon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Methods 17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VAD regimen combined with thalidomide and interferon.The initial dose of thalidomide was 100 mg/d,then increased 50 mg per week till 200 mg/d.The dose of interferon was 3×106 μ/d.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was classified into partial remission,stabilization and prog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peripheral blood counts,serum M protein,and bone marrow myeloma cells.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was 82.35%(14 cases of partial remission).The main side effects were sleepiness,constipation,dizzy,bradycardia and fever,which all were tolerable.Conclusion The merits of VAD regimen combined with thalidomide and interferon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are significant response rate,less side effects,good tolerance and safety.It is worthy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and widespread generalization.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VAD regimen;Thalidomide; Interferon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国内外采用VAD 方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血管生成抑制剂沙利度胺是近年来治疗MM 的研究热点;干扰素抑制瘤细胞生长增殖,刺激NK细胞活性,可提高化疗缓解率。本科采用VAD 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治疗初发和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中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3年8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部均经临床、血清蛋白电泳或免疫电泳、X 线检查、骨髓检查等确诊,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按Durie Salmon 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本组病例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65岁。IgG型8例,IgA型3例,IgD型2例,IgM型1例,轻链型3例。临床分期:ⅢA期15例,ⅢB期2例。临床病程2~52个月,初发9例,8例为复发难治。既往治疗史:8例复发难治病例曾用过MP(马法兰+ 强的松)方案、VAD方案2~6个周期。9例初发均为首次治疗。合并症:有合并症的8例,其中糖尿病1例,高血压病3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其中2例既有高血压病又有冠心病)。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应用VAD 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治疗。具体方法为:长春新碱(VCR)0.4 mg,静脉注射;阿霉素(ADM)10 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Dex)20 mg,静注,2次/d,均为第1~4天;21 d为1周期。同时口服沙利度胺片,起始剂量100 mg/d,每周增加50 mg,直至剂量加至200 mg/d。(若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则减量,如果能耐受则一直服用维持量200 mg/d)。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一次,持续应用。同时注意对症处理。

1.3 毒副作用观察 每天认真详细了解患者的毒副反应,如嗜睡、头痛、头晕、便秘、四肢麻木、下肢水肿、发热、心率等,并作详细记录。患者每周查血常规2次,每3周检查一次免疫球蛋白、肝肾功能、LDH、β2微球蛋白、骨髓象、心电图等。

1.4 疗效判定 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2006年制定的统一疗效标准[1]。疗效判定标准分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 17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4例(初发8例,复发难治6例),疾病稳定2例(复发难治2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82.35%。治疗前后结果比较见表1。

2.2 毒副反应 大部分患者都有轻中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嗜睡12例,便秘8例,头晕3例,头痛1例,指、趾麻木7例,感染2例(均为肺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1例患者在第2疗程结束时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肠梗阻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给予相应治疗好转。所有病例均无治疗相关死亡。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多年来治疗的标准方案是口服马法兰和泼尼松(MP 方案),但目前马法兰市场上不易买到,限制了使用。VAD 方案对45%~66%的难治病例有效,且对骨痛改善明显,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较佳方案。但治疗过程中有很高的耐药率。为了提高疗效,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和寻找新的药物。沙利度胺是老药新用,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作用,单用或联合用药均表现突出[2 4]。作用机理可能有:①抗肿瘤血管的生成:血管新生与肿瘤的生长、扩增和转移直接相关,沙利度胺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血管新生;②抑制整合素的表达;③抑制TNF α 的合成,减少IL 6 的产生;④调节免疫活性细胞;⑤引起细胞凋亡。沙利度胺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嗜睡、乏力、便秘、头晕、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还有少数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严重时需要减量或停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基本是可逆的,其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递增。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是:①抗肿瘤和病毒,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细胞表面MHC抗原的表达,并可直接解除某些肿瘤细胞的分化障碍;②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③诱导产生其他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④改变机体和肿瘤间的相互关系,可抑制旁分泌生长因子,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并分解色氨酸,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疼痛等,对症处理后可耐受。本组17例患者中经过2个周期的VAD 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的方案治疗后,部分缓解14例(初发8例,复发难治6例),疾病稳定2例(复发难治2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82.3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比较,血红蛋白明显上升,血清M 蛋白和骨髓中的瘤细胞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其中嗜睡12例,便秘8例,头晕3例,头痛1例,指、趾麻木6例,感染2例(均为肺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不完全肠梗阻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其中1例患者在第二疗程结束时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肠梗阻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给予相应治疗好转,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对于用VAD几天可暂停沙利度胺片,同时注意饮食,可减轻不良反应;对于既往有心律失常的患者,特别是有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服用沙利度胺片一定要密切观察心率和心电图。

本研究发现,VAD 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治疗MM能提高MM的缓解率,且毒副作用可耐受,可推广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于复发难治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大批临床观察,以进一步积累临床经验。Offidani M[5]等观察了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对于缓解后维持治疗的影响,因为MM存在相当的复发率,对于缓解后维持治疗也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232 235.

[2] 装仁治,马俊霞,刘旭辉,等.反应停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4): 206 209.

[3] 黄力君,齐振华.沙利度胺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122 123.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多发性骨髓瘤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51-0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单克隆浆细胞的恶性增生性肿瘤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目前通过化疗还不能治愈。既往以MP、M2方案治疗为主,但完全缓解率较低,约占5%,而VAD方案完全缓解率较高,约占30%,但完全缓解持续时间短。自沙利度胺(Thd)治疗MM以来,MM 疗效有所改善,本文总结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T-VAD联合化疗12例,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MM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方案分期:Ⅱ期7例,Ⅲ期5例;IgA型8例,IgG型4例。其中初治患者10例,占18.3%;复发及难治患者2例,占16.7%。诊断标准根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1]临床表现,症状为腰痛11例,占91.6%;贫血5例,占41.6%;蛋白尿3例,占25.0%;反复感染6例,占50.0%。

1.2 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应用T-VAD方案,长春新碱(VCR)0.4 mg/d加入5%葡萄糖500 ml,持续静脉滴注约6 h,第1~4天;阿霉素(ADM)10 mg/d,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持续静脉滴注6 h,第1~4天;地塞米松40 mg口服,第1~4天,20 g 第9~12天、第17~20天。28 d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g/d,每晚1次口服。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减量,维持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化疗时应作预处理,减轻恶心反应,应用甲磺酸托烷司琼、泮托拉唑或奥美拉唑预防胃黏膜损伤,治疗期间有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若白细胞减少

2 结果

2.1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监测血红蛋白、肝、肾功能、每月随访骨髓象浆细胞比例,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按国内MM方案疗效标准[1],接受治疗的12例MM中3例完全缓解(CR)(骨髓内浆细胞≤5%)、5例部分缓解(PR)(骨髓内浆细胞≥30%、骨髓内浆细胞数目减少≥50%)、3例进步、1例无效,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66.6%,总显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进步)为91.6%。

2.2 不良反应观察

12例患者无因严重并发症而出现死亡,感染7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1例严重肺部感染(因该患者有原发病糖尿病),经合理抗生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感染均好转。因口服地塞米松出现血糖增高,达到继发性糖尿病标准,给予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理想,待地塞米松停用后,停用降糖药,血糖也恢复正常。其他不良反应还有乏力(100%)、嗜睡(65%)、指端麻木(30%)、便秘(20%)、双下肢水肿(17%),考虑与地塞米松水钠潴留有关,并有可能与低蛋白血症及服用沙利度胺有关。

3 讨论

MM给予传统化疗缓解后持续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大,特别是多次化疗后,骨髓瘤细胞大多出现多药耐药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1999年,Singhal等[2]首先报道沙利度胺(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治疗复发及难治性MM取得满意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其治疗MM的主要机制包括[3-7]:①直接作用于骨髓瘤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其生长;②抑制骨髓瘤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间的黏附,改变肿瘤细胞的生长、生存和耐药;③抑制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和生存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或降低其生物活性(IL-6、IL-1B、IL-10、TNF-α);④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FGF-2)的活性和骨髓血管新生;⑤免疫调节作用,诱导Th1细胞反应并产生INF-γ和IL-2。VAD方案优点[8]:①完全缓解率高达30%,有效率高;②起效快,大部分患者可在2个疗程达到预期疗效;③不影响肾功能,但是缓解期不持久。本组实行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M,总显效率为91.6%,取得较满意疗效,此方案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经济实用,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76.

[2]Singhal S,Mehtal J,Desilcan R,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thalidomide in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N Engl J Med,1999,341(21):1565-1571.

[3]周胜玉,蔡晓燕.血红蛋白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39-41.

[4]周英,刘丽英,邓永福.多发性骨髓瘤36例临床与实验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35.

[5]邓正辉,李龙平,王新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2-13.

[6]余晓红,宋蓓,钱磊,等.4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5-6.

[7]李志英,李敬东.反应停治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