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河流治理方法

河流治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河流治理方法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河流;人工湖泊;水环境治理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促进了城市人口的流动与聚集,提高了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功能也在逐渐向贸易型、服务型、消费型等综合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道路上,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加速了环境的急剧恶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水环境的污染恶化。水环境的建设发展对生态环境平衡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而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界都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不仅仅会影响城市进程的发展速度,更加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断出现,所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是不可估量的,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文章主要针对城市河流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河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建筑物群体的不断出现,河流覆盖面积在逐渐地减少,在此情况下,依托于城市发展建设而出现的人工湖泊工程成为了市政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水利工程之一。近年来,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导致了城市人工湖泊在发展中水污染现象极其严重,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打破了原有城市发展的生态水平衡系统,现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城市发展人工湖泊水环境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人工湖泊水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

人工湖泊水环境污染恶化将对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从工业角度而言,不仅仅会增加其成本,同时还会影响产品质量,导致产品整体购买力下降。从农业角度而言,盐碱地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农业收成下降,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从环境角度而言,会破坏河道排水功能的使用,导致土地沙化,干枯,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水利设施而言,会导致混凝土钢筋腐蚀,影响使用寿命,增加维护开支,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益。同时,饮用污水更加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早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多以河流为依托,汇集在河流流域附近,这使得河流流域内的土地有着较为悠久的开发与利用历史,在长时间的土地开发过程中,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结构的失调都是得人类各种生产生活行为较为明显的作用于河流水环境,河流流域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这种河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会直接表现在人工湖泊区域内陆生植物、水生生物的破坏当中,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受到较大影响,最终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2 河湖水污染的原因

2.1 污染物大量排放而处理率和达标率较低

在城市工农业生产中,工业污染是生活中的主要污染,对其资源环境以及人们健康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中将未处理的水、气等污染物大量排放,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环境水资源的发展。农业面临逐年负荷增加的状况,农作物化肥的大量使用也破坏了地表水的质量,针对这些污染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导致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此必须引起重视。

2.2 河湖水量减少,稀释自净作用降低

在许多河段由于水量减少,无多余的清水去稀释污水,污水量大于径流量。如黄河甘肃段污径比为3.6,河南三门峡段为6.7,山东利津段为10.4。海河流域也是如此,河流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基本没有,水环境容量基本为零,甚至由于河道干枯,各种污染物大量进入河道,导致多种污染之间“复合污染”,使河流的治理更加困难。

3 水质环境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城市河流人工湖泊的水质环境质量会受到来自面源与生活生产两个方面的污染影响。一方面,人工湖泊,尤其是靠近农作物耕作生产的人工湖泊,农药化肥中的各种有机物质在未被农作物吸收的条件下会流入地表,进而在土壤侵蚀作用下影响人工湖泊的水质质量;另一方面,现代城市在不断建设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类工业、生活污水最终都会流入湖区,这种有机污染会较为明显的改变人工湖泊水体内Do含量,各种N、P元素也会给各种微生物、有机物的形成提供温床,最终使城市生活区下游河流变黑变臭,严重威胁人工湖泊的水质质量。

4 城市河流人工湖泊的水环境治理方法

4.1 加大生态绿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湖泊绿化与其城市发展保持一致,可以在人工湖泊附近进行绿化建设,改善人工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美化城市,真正意义上将绿化环境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突出城市发展的地域特色以及季节观赏性。

4.2 重视鱼类资源保护,恢复水生生物对人工湖泊的保护

水生生物的发展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人工湖泊的生态平衡,为其湖泊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所以相关部门以及有关人员必须加强鱼类资源的保护,进行人工鱼苗的养殖,形成多样性的湖泊生态湖,同时还要加强对捕鱼行为的监督控制,解决人工湖泊因鱼类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生态失衡现象。

4.3 重视湖区生态环境建设,明确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需要成立相关部门对人工湖泊区域内的各种生态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分析湖区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环境的发展方面,明确水环境保护的工作侧重点,进而构建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

4.4 控制城市污染的排放,及时处理并加以控制

笔者认为面源污染与生活污染作为影响湖区水质条件的最基本污染来源,需要从源头上对其加以治理与控制。我们不仅要严格控制湖区上游沿岸农作物在耕作过程中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还应当在湖区与河流之间设置相应的截水排水管网,最大限度避免湖区遭受地表侵蚀污染水体的危害。

5 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同时对新时期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要求。城市河流人工湖泊作为当前城市发展与完善中的关键建设项目之一,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文章对城市河流人工湖泊的各种水环境保护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兴中,金宜亮,于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

[2]孙丽娜,刘晓敏,陈星.河道整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综合治理;景观改造;

1 相关概念与背景

城市内河是指主要地表径流或主要水道分布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非主干水系的水道。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城市重要的“遗产廊道、绿色休闲通道、城市景观界面”。

城市内河综合治理是指因为人们的社会活动使得城市内河衰减甚至丧失的功能得到恢复或增强的一切活动,包括对城市内河的河道治理、流域影响区内的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包括对这些治理活动中不合理的治理效果进行再治理的改造活动。

2 国外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状况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给城市内河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水质恶化,河道人工化、渠道化,破坏了城市河流的自然生态条件。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内河的整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丰富自然的水边环境,恢复城市内河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

(1) 日本实施多自然型河流建设

8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认识到“生态体系保护、恢复和创造”,以及“环境净化”的重要性,对河流整治引进了一些新的理念,即“考虑河流固有的适宜生物生育的良好的环境,同时,要保护和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具体的做法是,在确保河流的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利用自然石料和水生植物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河岸的高水位淹没处增加绿化,保障鱼和动物的生息环境。

(2) 美国河流生态修复指导原则

美国在70年代以后经历了河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转换,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河流规划治理理念得以确立。在实践方面,美国各州正在大力推行综合性的“流域保护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治理的最终目的有利于河流整体生态功能的恢复,而不是仅仅把重点放在污染源控制上;②治理决策中除了考虑传统的污染因子之外,还考虑到大量的生态因子;③从河流规划及相关项目筹划开始,就强调多个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和公众在流域治理与管理上的协商与合作。

3 国内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状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人们对河流的价值理解为供水、灌溉、航运等功能,把河流理解为可供人类驱使的工具。在城市河流整治中,主要考虑水利技术要素,采用水利工程的治理手段。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河床和边坡材料的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和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

(2)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筑坝造成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使流动的河流生态系统变成了相对静止的人工湖,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堤防把千流与滩地、洪泛区隔离,使岸边地带和洪泛区的栖息地发生改变,原来可能扩散到滩地和洪泛区的水、泥沙和营养物质被限制在堤防以内的河道内,植被面积明显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4 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改进措施

4.1整治目标

(1)城市内河整治是凸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手段。城市,大都是因水而兴起,因水而繁荣、发展。大多数的城市历史都可以在城市内河找到其历史文化古迹与典故。因此,城市内河整治就是要恢复其活的城市生态和文化灵魂的功能。

(2)内河整治要恢复泄洪作用。城市的发展,使得不透水地表面积不断增加,削弱了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和土壤下渗的功能,使地表径流量逐年提高,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整治后的城市内河应担当起泄洪、增补地下水、提高水蒸发量等方面的功能。

(3)内河整治要尽可能恢复内河交通和沿河绿带的休闲旅游功能。很多内河在城市发展中,都曾经因为其低成本、安全和可观赏性,在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起到水上航线的作用。内河水系与绿带公园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城市中最漂亮、最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又可以成为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天然隔离带。

4.2整治原则

(1)治水、治污、治环境同时并举,综合整治的原则。城市内河往往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轴线,因此要对两岸实施绿化、美化综合整治。

(2)延续性的原则。保持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联结,把握城市内河两岸历史文化特性和综合环境状况,以景观塑造再现内河历史风貌,同时适应当代生活。

(3)亲水性的原则。积极营造可接近的滨水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突出亲水性和可达性,强化城市内河两岸绿廊与城市其他绿地景观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4.3整治方法

(1)系统规划、综合治理。城市水系的治理,要执行整体与生态最优原则。就是要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要组织多学科专家学者协同跟踪研究,对一个城市的水系要上溯及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渊源,下放眼未来构建城市的独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法制保障、重在保护。城市和城郊原生水生态的脆弱性和难以修复性,警示我们水系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如要恢复需花费巨额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水法》和《环境污染防治法》等诸多法律来规范治理。

(3)协同管理,科学考核。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注定要求强化部门管理的协同性。城市水系涉及市政(给排水、污水和中水)、园林、环保、旅游等方面。我们必须实施统一规划和落实责任,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形成整体优化效果。

(4)突出重点、拨乱反正。我们要勇于、敢干纠正以往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工程。通过整合或分别采用整体重筑、园林护堤、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来恢复城市水系的复合功能。

(5)市民参与、公众受益。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和尊重市民的长远利益是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三大主要原则。要做到这“三尊重”,就要动员市民成为保护和监督城市水系管理的主体,以提高市民维护城市水系的自觉性。

结 论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3篇

众所周知,以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的提升,河流在每一个城市中的作用就很快的凸显出来,在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又因为,我们的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的越来越多,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河流的清洁,使得河流变得肮脏不堪,使得城市中的水质不断的呈现出退化的状态。特别是河流水质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城市河流里面。因为人们越来越对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不断的改善河流就成了题中之义。再看,我们的城市河流的环境营造实质上是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城市的河流进行改造可以很好的提升城市形象。更加爱有利于整个小康社会的进程以及我国现代化发展以及各方面的发展。立足于我国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我国具有河流的城市而言,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应该很好的确认河道治理与生态发展的联系,更加要注重这其中的关联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的物质追求进而忽视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河道环境。这样的发展状态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城市发展建设中河道综合治理的状况,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的提升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所以要注重城市河道治理以及生态的良好关系,才可以更好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众所周知,城市河流水环境具体包括河水环境、河岸带环境和河岸带周边环境三部分,具有城市生态廊道、遗产廊道、绿色休闲通道和城市标志景观界面的功能。但是在我国因为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河流被污染严重。河流规划面积难以保证城市垃圾管理不善,沿河堆积下水道建设滞后,污水直排河流水质恶化,这些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城市河流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城市河流综合规划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效的开展,要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原则进行。

2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应遵循的以人为本原则

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当下我们国家城市中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应遵循的首要原则。这样我们可以很好的规避水灾或者水污染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所以,我们要最尽最大的努力使得河流的治理以及周边生物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让河道周边的景物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相融合,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另外,我们知道,我们在城市之中的不断更新换代中可以感受的到城市向着集群化的发展方向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从而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城市河流水环境是城市居民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物质财富,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改善能推动市民物质收入和精神需求两方面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河流的治理以及生态建设的内在联系,一定要改善河流治理的综合环境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进行治理和规划,要采用科学的,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巧妙的将景观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生态工程学原理,采用近自然治理方法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河流在治理中不断的回复生态升级。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保障河流周边生物的多样性,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体现出保护的心态。再次,为了提升人们的生存空间可以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有效的设置文化、健身、娱乐和观景场所使人与水进行亲切的交流,建设出水清、岸绿、突出河流自然属性的城市河流。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真正的做到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子啊人类智力河道的过程中,很好的保障了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恢复河流自净能力的原则

在河道的治理中,笔者认为只是治标不治本是不行的,我们不能本着先将河水进行肆意的污染,再去全身心的治理的传统道路,这样是不科学的。我们在首次河流治理的时候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的方式方法,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很好的控制河流的自净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河道的治理与生态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目标。要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还要做到很好的清理河水,整理绿色河岸的目的,从而达到从根源上治理问题的目的。可以说,在河流污染的处理中,我们应该坚信,我们要始终保持全流域有效治理,不嗯能够分流与治理,厚此薄彼。我们要充分的实现全流域共同治理,下游治理,上游我行我素,那么所有的治理功夫都会变为空谈,最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在研究河流治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方式与方法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河流生态治理的良好效果。最终才可以使得城市的发展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我们才能在美好的环境下创造更加多的经济效益。

4采取生态工程治理的手段建设多自然型河流和健康河流的原则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流域;设计洪水;河道治理

河道设计洪水是河道治理工程的枢纽设计因素之一。在工程设计中,常因缺乏水文资料而无法对工程设计洪水做出准确的推求,需借助邻近流域资料采用水文比拟或者经验公式法推求,不同的推求方法得到的设计成果差异较大[1]。中小流域就更难收集到水文资料。缺乏资料的河道治理洪水设计主要采用邻近水文站水文比拟法、地区综合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法以及洪水调查综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推求。

1河道治理洪水计算方法

1.1水文比拟法

当治理河段所在流域内有较长的实测洪水资料的水文站时,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水文站设计洪水,再以水文站设计洪水为依据,用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断面洪水。采用面积比拟法时主要受到相似流域水文资料齐全性和控制面积之差两个要素的影响,同时也很难精准界定流域相似度,因此,水文比拟法在流域控制面积相差不大的中型流域且水文资料齐全的参证流域实用性才较高[2]。

1.2地区综合经验法

治理河段流域内无水文站点,所处地区有实测和调查的暴雨洪水资料,找出洪峰流量与流域特征、降雨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地区综合经验对洪水参数分析,然后推求各个设计断面的洪水。地区综合经验法受区域特性、下垫面影响较大,通用性差。

1.3推理公式法

当治理河段流域内无水文站点或水文站的资料短缺,一般采用查《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使用手册》法查产流参数汇流参数,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首先对暴雨资料进行频率分析,得出设计暴雨。依据设计暴雨采用单位线法和水科院法[3]推求设计洪水。尤以水科院法运用较广,但推理运用查手册的参数无法体现海拔的差异性,同时设计结果对其汇流参数m值的选取敏感性较强。

1.4洪水调查综合法

洪水调查综合法是调查治理河段或附近河段常遇洪水洪痕或近年较大洪水洪痕估算相应的洪峰流量,从而综合分析估算各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

2云南省中小河流治理特点

云南省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洪水设计有其特殊性及缺陷:一方面,中小河流流域内常无水文站或雨量站,无法收集到实测洪水及暴雨资料,属于无资料地区;另一方面,设计流域与参证水文站面积相差太大,水文站控制面积一般较大,而设计流域面积较小,无法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防洪断面设计洪水;同时,中小河流治理河段的防洪标准较小(多为10年一遇或20年一遇),设计成果敏感性强。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差异大,对地区及资料的依赖性较强,尤其在参数及系数的选取上。应结合河道安全泄量的复核结果分析洪水成果与设计调查的符合性。

3典型实例

富源县古木河治理工程分为两段:集镇段及古木段。集镇段,从集镇停车场处到山背后落水洞处,总治理长度3.5km;古木段,从河头起到古木村段,治理长度6.86km。古木河为黄泥河支流,发源于富村镇居黑村,流经河头起、大凹子、蚂蝗田、古木,在岔河口汇入小黄泥河,河长19.7km,集水面积207.2km2。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4]及《防洪标准》(GB50201-2014)[5]确定的设计洪水标准,需提供工程断面十年一遇的设计洪水及施工洪水。此次采用洪水调查综合法及水文比拟法分析设计断面洪水。

3.1洪水调查综合法计算

根据常遇洪水洪痕调查,集镇段(CKZ0+574.6m)河段常淹水渍痕迹高程在1940.2m~1940.3m之间。实测横断面水面较平缓,比降为6‰。糙率参照《水力学》[6]粗糙系数n值表中“天然河道糙率”综合确定。桥涵河道糙率主槽在0.035-0.050之间,本次取用0.040,按《水力学》中曼宁公式及谢齐公式计算常淹水渍对应流量为9.37m3/s。古木段(CKZ5+726.1m)常淹水渍痕迹高程为1309.6m~1309.7m,高1.2m,河道平均宽度12.8m。实测横断面水面比降为12‰,同理计算出的常淹水渍对应流量为42.4m3/s。将两个断面常遇洪水分析的流量值作为P=50%洪峰流量。

3.2水文比拟法计算

河边站是本次流域水文设计的主要依据站。由1959~2009年实测加1932年、1935年两年的历史洪水,组成不连续系列进行频率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统计参数用矩法初估,经验频率适线。河边站频率计算成果见下表,频率曲线见图1。以河边站为参证站,采用河边站加入历史洪水成果,按面积比指数0.67次方及最大一日降水修正,计算各断面设计洪水成果。

3.3统计参数及成果

依据上述河边水文站的频率分析成果,此次设计河道,考虑到有落水洞、暗河等对古木河流域年际变化影响较大,依据古木河流域特性,古木河与河边水文站所在的流域相比,年际变化较大。综合考虑,此次治理河段参数支流集镇段Cv取0.55,古木河干流段Cv取0.5。两种方法计算出各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水成果列于表2。

3.4成果分析及结语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推求,均应进行洪水成果的合理性分析。从计算成果看,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洪水调查综合法在河道治理实际工程运用中较为广泛。其采用的是经实地调查的一种估算方法,调查治理段常遇洪水痕迹,依据该痕迹高程,结合实际测量的治理断面,运用水力学公式估算出相应的洪峰流量,同时推算其他防洪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此次洪水痕迹较明显,能找到洪痕的断面也较多,选用了2个断面,同时运用其他洪痕断面进行了复核,发现洪水调查法设计成果较为准确。另外,调查时为11月,为枯季,记录了洪痕断面处现状时的水深,流速,量算了河道断面,依据此次设计的枯期洪水成果与现状调查的枯期流量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相差较小。水文比拟法设计中,加入了最大一日降水修正,但所依据的水文站与流域面积相差10.9倍,设计标准下的成果实用性弱。故此次设计选用洪水调查综合法分析成果作为最终成果。同时,从上述结果也可看出,水文比拟法运用于工程时,参证站与设计流域控制面积相差越大,设计成果参照性越差。各设计断面成果将为古木河河道治理工程中治导线划分及堤防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修照,陈章友,刘石桥.尾矿库工程洪水计算方法探讨[J].工程建设,2011,(2).

[2]梁海宏,黄一帆,李文辉.缺乏资料的小型流域洪水计算方法分析.陕西水利,2018,7(4):196-198.

[3]詹道江,叶守泽.工程水文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64-27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52-201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201-2014防洪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河流治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河流;存在问题;治理措施

广西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00多条,除西江、柳江、郁江等大江大河外,其余大部分河流未得到有效治理,同时,由于广西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大部分中小河流由于现状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未经系统治理,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坏两岸农田和水土流失严重,甚至严重影响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有效保障效益发挥,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目前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

1部分中小河流现状堪忧。

由于管理不当,不合理开采、侵占河道等不良现象多,且大部分中小河流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治理,防洪设施薄弱,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影响河道防洪行洪的安全,对沿岸工程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2中小河流缺乏系统全面规划。

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山区、乡镇、村屯, 中小河流量大面广,加上各流域间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复杂,中小河流治理缺乏系统而又全面的规划。

3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严重不足,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且基层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4建后管护不完善。

由于现状条件限制,大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成后,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护机制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不足,管理设备落后,建后管护没有落实到位,影响工程效益长久发挥。

二、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

1规划先行,注重前期。

加强前期规划工作,统筹安排治理项目。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协调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干流与支流治理的关系;并注重河流治理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尽量保持河流自然形态,避免人为裁弯取直、缩短河道和“渠化、硬化”。对重点河段和薄弱部位优先治理,科学确定防洪标准和治理方案,既确保行洪安全,又避免洪灾转移。

2提早谋划,统筹部署

中小河流治理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必须提早谋划。对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环节做好全面部署,有针对性的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建立地方政府承诺制度,做到“早谋划、早布置、早启动、早收效”。

3加强技术培训,加大资金投入。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队伍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拥有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强的管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知识,因此应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基层水利部门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根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地方实际,及时出台相关办法、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履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5加强监督,竞争择优

建立建设管理监督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各类检查、稽查、督查,现场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竞争择优机制,更好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

6建立健全管护体制,确保项目效益发挥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工程管理机构,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保障管护人员和工程维护经费,确保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长期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