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

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的看法。第一,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人文主义在其本质中有着一种乐观精神,追求人的快乐的权利。第二,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因反对封建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个性,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第三,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①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也带有贵族性质,但它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人文主义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内容的主要思想

由于人文主义教育提倡一种培养全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十分广泛。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倡导的自由教育就是实施以体育、德育、智育并重的方针,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等经典文化,还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知识。北欧的人文主义者莫尔主张除了在德智体上的教学,还要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劳动实践与理论的并进。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散文家和教育思想家蒙田在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肯定的同时,认为判断力是心智最重要的品德,得出判断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比如他使用活动的字母教授读写,用游戏的方法教授算术,有时一边与学生散步,一边讨论学习。伊拉斯谟非常注重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词法和句法规则时尽量少些,简明些,因为语言能力不是靠学习规则,而是靠同习惯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思想的那些人的日常交往,靠大量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来获得。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批判强调儿童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用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在他认为,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在他的《巨人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观察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础,谈话、游戏、游学等都体现了他的教学思想。蒙田基于知识与判断力的区别,主张学习的彻底性,强调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②而这种教学思想正是我们现在教学所缺少的。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对教学的启示

虽然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和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在教育性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但本文想结合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做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在教学方面总结一些值得借鉴的思想,并阐述这些思想对当今教学的意义。

1、蒙田的判断力教育和学习彻底性

蒙田反对过度沉溺于书本,他认为除了书本之外,大千世界里蕴含着无穷的知识。他说:“我愿意把这个世界结构作为我学生精选的教科书:那么多奇怪的性格、各色各样的宗派、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法律,以及奇异的风俗习惯,它们教我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启迪我们的判断力去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天生的虚弱。”

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很多启迪,它说明了两个涵义,第一,我们教学生书本知识,同时也要教书本以外的知识。第二,这些知识要经过我们的思考和判断,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并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不断反思。

当今学校课堂的教学只是教学生学会知识,除了课本,其他的课外书基本不读,造成了封闭狭隘的教学思路。不仅教师的教学思想狭隘,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有着标准答案的,导致学生整齐划一的学习思想,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坚信不疑,没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完全是靠记忆了文字符号去参加考试。这种教学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学生自己对任何事物没有自己的判断,对大千世界毫无好奇之心,对身边事物也不会关心,渐渐形成了学习上的行尸走肉。现在的学生少有怀疑、批判精神,对事物已经麻木,应该把判断与批判怀疑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因此教学思路宽广,可以使学生多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当前的教育当中需要判断力教育。这种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回归生活,告诉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每天都要努力进步一点点,告诉他们要有自己的追求和思想。这种判断力教育慢慢演变成思想教育和人格教育。它其实是渗透在每一节课当中的,每个老师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判断力的教育。

2、伊拉斯谟的句法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伊拉斯谟主张在语言学习当中少些语法教学,多练习表达和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对于我们学习外国语是有很大启发的。通常在教学开始我们就会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但这种方法学生并不理解,也学不好外语。在教学当中,初级的语言教学要让学生多读多看,了解了语言的特点之后,可以教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而不是在一整节课中一直在讲授语法,这样教学生规则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语言,而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接收的机器,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促进学生口语的进步,造成了现在很多的“哑巴英语”等等。就连外语专业也没有形成练习多读多写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难于开口。要摆脱这种现象,就要形成多读多写外语的观点。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一门语言,才能在外国人的面前自信地交流沟通。

3、拉伯雷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知识的教育

拉伯雷主张使学生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

这同样也是当今的教学所缺乏的。这种现象表现在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就靠记住那些文字符号;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往往直接教给学生学习结果,没有让学生从接触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是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更不想理解那些文字符号,更不会主动思考。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一方面,他让学生与当地的学者接触,引发学生读书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展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在一些生物课上,利用观察植物的方法让学生得出学习结果。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在探求知识的思考过程当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学生变得乐学,爱学。如果不是观察型的课堂,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事例解释、举例说明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也是一种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不断地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彼此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并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三、总结

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源头,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同时它对现代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人文主义教育中得到学习的知识和借鉴的思想。

[注释]

①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57-161

②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62-174

[参考文献]

[1]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高亮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人性化 阳光地带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71

Restrain God and Focus on Human and Go into Sunshine Zone

――Humanism Color of Humane Education in Renaissance

LIU Xiao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is period of time in Western Europe from fourteenth Century to sixteenth Century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t this time, it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Western European history, which i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feudal society to the capitalism. At that time, the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 is full of human nature, which is a challenge to the middle ages. From then on, people from the dark middle ages into the sun.

Key words humanism; human nature; sunshine

1 人文主义概念的界定

很难为“人文主义”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这个词在文艺复兴以前或者说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出现的。人文主义一词的英文翻译为humanism,是从德语Humanismus译过来的,而在德语中这个词是1808年德国一位教育家在一次关于古典教育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辩论中根据拉丁文词根humanus杜撰而来的。所以我们必须抛开其字面意义来抓住它的本质内涵。

从严格意义来说,人文主义不是一种学说体系,它是指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的人文学科,是资产阶级的文化核心。它宣扬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歌颂和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中世纪的神性至上说。人文主义要求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它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态度,提倡科学、推崇理性,主张人们必须摆脱宗教势力,维护自己合理的要求与权利。

2 人性论与人文主义的关系

在野蛮、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家们鼓吹儿童生来带有“原罪“,人性本恶,所以要使灵魂得救必须摧残人的肉体。鉴于此,人人都要听从教会训诫,实行禁欲。比如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的游戏娱乐的愿望,并且体罚盛行。

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世界观是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人性论。人文主义倡导抑神扬人,这和中世纪的抑人扬神的观点是相对立的。人文主义者们强调人的尊严、人人平等、个性解放,强调人们应摆脱封建压迫和剥削并颂扬人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把人追求幸福和快乐认为是人生而有之的本性,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而不应该受到压抑,这种自然本性在中世纪被压抑和扭曲了,所以现在应该对人的尊严和本性给予肯定。

3 人性化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具体体现

人文主义深入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得欧洲教育史上出现了崭新的一页。

这时的教育目的与中世纪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中世纪,培养神职人员是学校的教育目的。而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人文主义者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身体健康、有德行、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并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所以,人文主义者们十分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在人文主义者们的倡议下,当时许多学校都根据他们的教育目的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学校摒弃了中世纪的原罪说和禁欲主义思想的束缚,重新认识到游戏和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体育和游戏对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意义,并认为应该通过游戏和故事来让儿童学习,寓教于乐。

在道德教育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世纪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开始解体,一种新的道德观逐渐形成,那就是乐观、自由和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强烈要求要对儿童尊重、反对体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教育教学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他的这一主张在文艺复兴时期又被重新提及,有的学校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

4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的人性化色彩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开启了人类的新纪元,与此同时,也造就出了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巨匠。在众多的人文主义教育倡导者中,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维多里诺,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早年受过大学教育,毕业后在大学执教。后来,他创办了曼都亚(Mantua)宫廷学校,他把学校命名为“快乐之家”。他在办学中为学生布置了快乐卫生的环境,并有良好的体育设施。他提倡人的身体、智力、道德、美感等方面和谐发展。他关怀儿童,特别注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他要求教师遵循身心发展自然规律教育儿童,采用直观教学法。他主张不要体罚学生。

伊拉斯谟是尼德兰著名的教育思想家。1516年他出版了《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一书,这是他教育思想方面的代表作。他重视教育的功能,认为教育对国家的希望和对于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他要求教育不要违反学生的天性,而是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要顺从天性之自然。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尊重他们的不成熟状态。他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应充满“自由与乐趣”,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就应充分了解儿童的特点并顺从儿童的天性实施教育。伊拉斯谟还主张教育还要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他将这种个别差异称之为“个性”,这种个性使不同的人喜欢各异的学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他提出教育内容应以拉丁文和希腊文为核心,还要设置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对儿童进行体育训练,总之是对儿童实施通才教育。

拉伯雷是法国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于1532年陆续发表讽刺小说《巨人传》(Pantagruel and Garganta),该书又被译为《高康大和庞大固埃》。作者的教育主张是通过小说中主人公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体现出来的。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并且追求自由的,人也可以创造出任何奇迹。教育就是要培养博学多才、身体健壮、勇敢善良、随心所欲的人;他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经院主义的教育,强调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德、智、体、美相互结合的多方面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他认为掌握知识的前提应该是理解,教与学的过程也应该是轻松而愉悦的。所以他提倡应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法国另一位人文主义者、著名散文学家、教育家蒙田的教育思想在当时也影响深远。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文学代表作《散文集》当中。此书的第二十九章是《儿童教育论》,集中体现了蒙田的某些教育观点和主张。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他所倡导的绅士应该具有渊博而实用的学识、良好的判断力以及优秀的品质和强健的体魄。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反对强制压迫,主张自然发展。蒙田认为严厉的惩罚不仅会摧毁儿童学习的愿望,还会使人的高贵的本性堕落,他要求抛弃暴力和强制,使教育成为一种“没有惩罚,没有眼泪”、充满兴趣和娱乐的活动,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他坚持从纯人的角度谈教育,不掺杂宗教的含义。

5 总体评价

文艺复兴把人的世界带入了阳光地带。阳光地带是一个非兽非神的中间地带,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地带。人不是兽,人不是神,人就是人。

在这个阳光地带,不再把人看作罪恶的存在,把人真正作为人来看待,人的地位提高了,人有了人之为人的高贵和尊严,人并非消极无为的存在物,通过外在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人可成为完美的个性,可建立丰功伟绩,可战胜命运的肆虐。人类对自己不再轻视,人应该受到尊重。

在这个阳光地带,不再对人提出苛刻的要求,把人真正当人看待,不再把人当作神,人的七情六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人性流露,追求尘世的欢乐和幸福成为正当合理的行动,自虐式的禁欲主义不再被推崇。人类对自己不再苛求。

在这个阳光地带,对人的本性的尊重成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人被还原为人,人被善待。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道德的理想主义,要求重建符合人性的道德规范,不再以神的标准去要求人,而是让人去过人的生活即尘世的世俗生活。

虽然文艺复兴时代已经过去,但文艺复兴所孕育的人文主义精神并未随之消亡,其人性化色彩,以人为中心、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成为新时期乃至今日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吴元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2] [德]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M].滕大春,滕大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 [德]袁桂林.外国教育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管理;理论流派

一、西方当代主要教育管理理论流派

对于西方教育管理主要理论流派的类型,大多数学者是按照教育管理理论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加以分类的。在分析教育管理理论时一般是先介绍一般的行政理论或管理理论,然后再分析这些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通过查阅教育管理类相关书籍文献,笔者发现也有学者将西方教育管理的理论流派分为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和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这三大理论流派。

(一)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

科学教育管理理论是受科学主义的管理理论特别是西蒙的科学主义理论的影响而产生的。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伴随着著名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而成长起来的一个主导性理论流派。该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丹尼尔・格林菲斯、哈尔平、坎贝尔、霍伊和密斯科尔等人。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认为教育管理也应该是一门科学,它应该具有物理学那样的严谨性和规律性,该流派对管理有其独到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该流派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它重视人的理性和组织的结构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并主张通过培训,帮助社会管理人员来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不懈追求的一种精神理念,使人们面对未知的世界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勇于探索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被动地甘受外在世界的摆布。

(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

有学者指出,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与1927年-1932年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的试验以及在这一实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学说有着内在的联系。研究者通过研究霍桑试验的实验结果,发现工人的积极性更多的与人的精神因素相关。这一发现促使人们对管理中人的精神需要等非认知理性因素加以重视,而人际关系学说就是对这一发现所进行的理论概括。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学说使社会科学家对研究管理中人的因素产生了积极的兴趣。直至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与科学主义教育管理流派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教育管理流派。人文主义教育管理流派关注组织中的人,关注人的非理性方面,比如人的意志和情感等,至于理性方面,则更关注价值理性和伦理理性。

对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管理流派,有学者指出主要包括格林菲尔德的主观主义教育管理理论、霍金森的教育管理价值理论、福斯特等人的教育管理批判理论、萨乔万尼等人的教育管理文化理论以及麦克斯等人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等。第一,主观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该理论表现出了对人的因素的特别关注,认为管理理论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人的意志、情感和动机。第二,教育管理价值理论。霍金森认为教育管理研究应该特别关注“价值”及其在管理活动、管理理论特别是管理哲学中的地位,这促进了人们对教育管理中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关注。第三,教育管理批判理论。教育管理的批判理论将自己的宗旨定位为“为人的自由而管理”,它批判了阻碍人的自由的社会制度,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教育管理批判理论提出领导必须具有批判性、必须具有变革能力、必须具有教育性、必须是道德的等观点对教育管理者或领导者的实践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第四,教育管理文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想要理解和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包括教育组织,仅仅批判社会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人的主观性表达,如语言、信仰、组织等文化。第五,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这一理论大致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于之前提到的理论,该理论的研究仍略显不成熟,该理论主张将整个个体置于管理的视野,关注人的内在状态,强调管理需要用心而不是单凭理性或理智的说服。

(三)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

自然连贯主义的教育管理流派是一种企图建立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的理论流派。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亚的两位教育管理学家――科林・依维斯和盖伯利乐・拉克姆斯基。该理论流派以自然科学中神经系统科学的发展为依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在如何吸收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开拓了教育管理者的眼界。它的决策模型和培训模式能够给予当今教育管理研究者有关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启示。然而,自然连贯主义只看到了人类认识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几乎完全忽视无论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还是认识的中介系统都受到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极大影响。

总之,西方近一个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观点而展开的,从而也就形成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以及为调和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理论而形成的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

二、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反思

在收集整理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过程中,笔者了解了一些教育管理学家对教育管理的思想观点,并得到了相关启发,由此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做了一些反思。

(一)加强家校联系。高校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异地求学,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对于新环境、新学习和新人际都需要适应期,而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此过程中因适应能力差或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而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而当前高校中因人际交往障碍、环境适应性差而引发的大学生心理事件越来越多,在学校进行心理矫治的过程中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沟通,可以进一步了解问题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进而加强心理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帮助有困惑的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人际观,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二)注重学校教育。健全人格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需的一种素质,高校应该将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多维度地为青年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第一,加强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学识渊博、德操高尚的教师往往具有独特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被人重视的需求。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能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要以理服人;对人格有缺陷的学生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训练,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促进那些不良人格品质向良好方向发展,直至逐渐形成健全人格。

第二,丰富校园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核心。现代大学生群体由高中紧张的学习进入到大学相对轻松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存在进取心不足的情况。所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激励和推动他们去获得成功,使他们在获得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逐渐克服和消除他们人格当中自卑、懦弱以及懒散、懈怠的面,以形成健全人格。当然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交往。因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拓宽学生的心理交往空间。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文娱联欢,开展体育竞赛、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从中增强他们主动交往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习惯,锻炼其社交能力,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第三,实现学生参与管理的多元化。在当前的高校管理制度中,除了班干部制度,存在权威主义伦理学色彩的还有高校学生会制度。这些制度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一部分人而否定另一部分人;利用一些人来管理一些人,分而治之,这样可能会与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爱,发展他们的自我潜能。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发展中来,可以指导和鼓励具有管理组织能力的学生组建社团以丰富校园文化,也可以通过轮流任职的方式进行班干部管理,还可以通过管理意见征集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合作意。

第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代大学生受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往往更具有竞争意识和为就业提早做准备的意识。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出现功利化的倾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谄媚虚伪甚至弄虚作假,为了综测而费尽心思只为毕业时简历上能多一些奖项而增加自身竞争力。尽管争取各类奖项也是青年学生进取心强的表现,但在激烈的竞争中靠真才实学获得所需才是正当的,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往往失掉了基本的道德,这样的“人才”进入职场往往会污化职场风气。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心理焦虑等症状,甚至引发因就业问题而导致宿舍关系闹僵等极端事例,这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因此,高校应注重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及创业观,缓解就业压力。

总之,教育管理是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志成:现代教育管理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张东娇、徐志勇、赵树贤:教育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蒙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80-02

一、二人教育教学思想的渊源

托马斯・阿奎那所处的“黑暗”中世纪时代,基督教神学精神是这一阶段唯一且显著的特征。教育的唯一归宿就是使人信仰上帝,求得灵魂的永生。在基督教神学思想看来,教育就意味着要向学生强行灌注现成的宗教神学教义。而蒙田则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之一。人文主义强调人性是其核心,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把发展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到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受教育经历和教学实践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作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他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系统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乃至现代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5岁时,被其父送进蒙特・卡西诺的本尼狄克修道院。此修道院深受自由思想的影响。后来他转入了那不勒斯大学学习,除继续研读未学完的学科外,主要攻读神学和哲学。学校内各种主张、各种学说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学校中的自由思想和学术气氛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则主要体现在了他的教学活动中。

蒙田(1533―1592),是法国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散文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其家族笃信天主教。蒙田幼年时,其父为其专门聘请了拉丁语教师。六岁后,才开始接触自己的母语――法语。蒙田在居耶纳学校接受早期的学校教育。这所学校的教学方法新颖活泼,为16世纪发展人文主义学校的楷模。《论儿童的教育》这篇文章更是集中反映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神性教育思想和人性教育思想的对比

1.神性主义教育思想。神性教育是压抑人性的禁欲主义教育,教学也只是空洞的咬文嚼字的教学和脱离实际的经院主义的引经据典。在这种“神性”的氛围里、神学的教育中,统治西方一千多年的教育使得这些教育家们都成了极为虔诚的宗教信徒。

2.人性主义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跟神性教育思想是针锋相对的,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中包含了科学、古典学科和神学三个相互矛盾且相互依存的部分。这也充分反映了它的思想矛盾性和不彻底性。究其原因,这也是由于当时处于过渡中的不成熟的矛盾和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二、二人教育教学方法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同受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影响,二人分别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托马斯・阿奎那很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来学习。教学的重要方法就是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理智。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产婆术对他的影响。蒙田也非常看重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把其作为从已知到未知的教法模范。对此,蒙田曾用教师指导学生走路来比喻指导学生学习,他说:“教师最好先让孩子在他面前走几步,以便更好地判断他的速度,从而推测他能坚持多久,然后方能适应他的能力。如果我们不顾分寸,就常会坏事。”

2.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拥为己有。蒙田认为:“把各种不同的判断向他提出,如果他有能力,他将区别真理与谬误。”他和托马斯・阿奎那一样都注重教育培养学生判断力和思考力的作用,都把哲学作为基础课程。

3.都重视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世俗性和实用性,重视儿童个体和个性的发展。

(二)不同点

1.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一,启发诱导式和正反论辩式。在教学中,托马斯・阿奎那很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来学习。他把学习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发现来学习,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二是通过教学来学习,即在他人帮助下经过启发和诱导而获得知识。在教学或辩论过程中陈述正反两方观点,通过细致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其他观点加以评说。第二,开放调和式。在教学和著述过程中,托马斯・阿奎那还十分重视运用开放调和的方法来解决神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方法的特征:在分析问题时,常对一个论题或者概念的意义作出仔细的区分,然后把对方的观点放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指出对方的观点在某一层次上是正确的,但在更重要的意义上或更大的范围内却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方法尽管从本质上是为论证基督教神学服务的,但其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对他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中世纪后期要求变革基督教神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呼声。这些教法都是在神学面临挑战时对其进行反思和实践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基督教神学发展面临的不利局面。

2.蒙田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一,不要死记硬背,而要采用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教育方法。“死记硬背,并不是完善的知识,这只是把别人要求记住的东西保持在记忆里罢了。”学生不仅要记住老师的话,更要领会老师所讲内容的精神实质,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学生要学会把别人的知识通过理解和吸收转变成自己的知识。第二,不要轻易服从权威,而提倡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假如能够的话就让学生自己决定。第三,向大自然学习,向社会生活学习。他提出,旅行也是一种受教育的重要方式,“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学生要和别人交谈来往,出国旅行,观察各种奇异的事物,要研究当地“人们性情、举止、风俗”,“和别人的机智摩擦一番而使自己的机智犀利起来。”第四,强调练习的重要性。蒙田指出,人们要想学跳舞,不能只是看舞蹈家跳,而自己不去跳。学习也是一样,对所学的知识要多运用。第五,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与“寓教学于游戏和练习之中”。蒙田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教室本该铺满鲜花和绿叶,而不是鲜血淋漓的柳条鞭。”

三、总结与反思

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为当前所借鉴。反思如何能更好地发现好的教学方法。以上所提到对托马斯・阿奎那和蒙田教育教学思想的分析并加以比较而得出的一些针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的一些启示,也充分体现了二者教育教学思想对于当今教育所具有的可持续挖掘和发扬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文闵.蒙田教育思想评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02).

[2]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姜晓宁.蒙田教育思想与现代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02).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理科专业;大学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人文主义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社会,人们将这种教育称之为“Liberal eduation”,意即“文科教育”。“liberal”一词来源于词干“Liber”,意思是自由。文科教育也就是自由教育或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文主义的教育仍代表着欧洲和美国教育的主要方向。但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古典人文教育被学校的职业教育所取代。在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学校教育被工业化和模式化。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型知识人才,学校把教育组织成一种类似工业生产的过程,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育技术、统一的教育程度;把受教育者“制造成”标准的“教育商品”。在这种教育中,学生被当作要加工的零件,没有独立的人格、个性,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被压抑、被窒息,人的同情心和道德感得不到启迪。学生的理想是获取一张文凭――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符号和资格,以便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兴盛了数千年的人文主义教育终于走向衰落。

李岚清副总理在《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一文中曾经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我们一个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教育部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是在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也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人文学科教育是其它学科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其它学科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我国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针对我国大学过分强调科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现象,提出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他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有宝贵的科学基础与珍璞;而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科学。由此可见,科学教育应该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相通相融则利,相割相离则弊。杨叔子先生还曾经指出:“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

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人文品格等多方面内容。我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受到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蔓延,人生价值取向模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正逐渐失衡。人们呼吁在人格独立、自由、民主、公平的现代意识基础上建立起包含传统的仁爱、信义、谦让精神的新时代人文精神。对此,英语教育要通过对英语课文的文化分析和鉴赏,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可实现的人文气质,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克服诸如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差;语言行为粗俗,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人文素质差等不足。语言是承载人文信息最丰厚的载体,英语课程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效的教育资源,加上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和受重视程度之高,使我国的英语教育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

但是现实状况确实令人担忧。笔者从2004年开始承担本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包括文科的商贸、文法专业,也包括理科的电信、机电、建筑专业。04级学生大多生于80年代前期,感觉文理专业的分水岭在他们身上体现不明显,当然,也还是有区别的。比如04级我教的生科城建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就很狭小,他们上大学英语课的唯一目的就是过级,而国贸和工商专业的学生思维就偏向开放和多元化,兴趣较为广泛,师生沟通也颇为顺利,教学互动相长。

而到了06级,学生生于80年代后,中学时代的文理科分班的痕迹在大学英语学习上就区分非常明显。就拿笔者带的两个班级来看,一个是文法班包括旅游管理和法律专业,一个是城建班包括工程造价和给排水专业。顺应学校大力提倡学生过级的号召,加上笔者一直希望大学英语课堂不同于外面的培训班,应该包含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拓展。因此,在上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和四级专项技能的同时,笔者还在大一的英语课堂上加入时事新闻英语和地道的原创英语听力材料。在没有直接的四级压力下,文法班的反应是积极配合老师的课程安排,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也逐渐开阔视野,培养对哲学、经济、历史和地理的兴趣。与他们的交流很顺利,他们对周围的事务的评价也很多元客观。而城建班的反应是不公开表示好恶,他们也会盯着课本,也会完成老师布置的部分作业。但是沉默,只有极为少数的个别学生会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开始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历史宗教什么的,对周围事务的评价比较主观,班级里面的男生之间甚至经常出现正面冲突。

到了大二,面临四级直接的压力,师生共同努力。笔者在两个班级使用的是一样的四级强化方法和材料,几乎可以说是复制课程。因为时间紧迫,复习安排日程满,笔者除了偶尔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和及时扫清心理障碍外,没有过多地了解他们的课外生活。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全力投入紧张的四级准备中。四级考试结束后,文法班的过级率是40%,而城建班18.2%。到了第四个学期,也就是大二下学期,这两个班学生的差异就更加明显。这个时候笔者主要安排的是学纲要求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的第三册,还贯穿了许多的世界地理、文化和历史知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掌握应有的英语技能。这个时候的文法班级集体跟老师关系更加融洽,已经过级的学生会在课外积极准备自己想过的六级,课内更加主动配合老师的课程安排,积极参与听说训练,当老师提到世界文明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时,他们居然已经可以跟老师分庭抗礼,甚至提出质疑之类的观点,很显然他们已经在大量阅读有关的资料。没有过级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学习劲头更足,并且有更强的信心。笔者越来越喜欢上这个班的课,他们部分甚至可以和老师一起欣赏课文中出现的优美语言和语言背后的优雅内涵。而在那个城建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课堂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对老师提出的任何四级之外的东西持敌视态度,认为他们就为了那个四级分数来的,老师应该无时无刻不给他们讲试卷、题型和解题技巧,尽管上个学期已经悉数尽教,但是一旦老师拿起卷子讲的时候,他们又觉得书上的内容很重要,讲课本的时候,他们又觉得那太浪费时间,总之,他们到现在还很迷茫,不知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弄得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很累,甚至连圣经不知何物,更别说是哪两部,给出的理由就是那东西有必要了解吗?令笔者瞠目结舌的是他们对中国本土的文化地理也关注甚少,对于他们好像没有任何关系。不单单是笔者的班级这样,其他同事在一起的时候也大多表示纯理科,特别是城建方面专业的学生对英语课堂漠然,却又信誓旦旦要过四级,对除了建筑公式和混凝土方计算之外的东西鲜有兴趣,知之甚少。

受中小学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极度贫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他们缺乏在本民族文化熏陶下所应具备的文化气质和品格,这种重器轻道,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状况如不改变,他们将难以担负2l世纪弘扬中华文明的时代责任。因此,理工科学生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条件,积极寻找有效的途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当前对大学英语改革的呼声正高,对素质教育的呼吁也是层出不穷,笔者窃认为,如何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至少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于福清,李卫民,赵晓芳.从思维的视角谈大学新生应知的英语特性[J].教育与职业,2005,(21):79-80.

[2]曹旺儒.大学英语教学在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