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类学研究意义

人类学研究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类学研究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类学研究意义

人类学研究意义范文第1篇

英国人威廉·莫里斯领导“工艺美术运动”的本意是“手工艺的复兴”,最终却衍变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柳宗悦倡导的日本民艺运动,更多地带来了手工艺品的量化;德国工业联盟和包豪斯所追求的“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未完的命题。工艺美术作为黑格尔所说的“次要艺术”,在机械文明和城市化进程中,似乎很难通过其“亲切温润之美”,“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

几千年来,历代能工巧匠及其匠心独运的传统工艺大多依靠师徒口传,工艺美术作为延续文化记忆和文化想象的造物形式,对它的理论研究不但在当今学术界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向,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发挥出其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呈现的价值和尊严,也就更难以被推动为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艺术本原的思考。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作为延续历史最长的一种民族艺术与文化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面临的问题和理论求解的复杂性也是其他艺术领域所无法相比的。

虽然我们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传统积累丰富,但与积淀丰厚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相比,理论研究仍然显得单薄,甚至对于工艺和设计的理论区分都存在着解释的模糊性,对于理论的失语,杭间教授在《手工艺的“新美学”释义》一文中指出:“当代主流社会强调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思想属性,这样做本质上是片面和‘功利’的,因此传承人被宣布保护后接下来如何做,无人知晓。”在如此的设问之下,杭间教授进一步指出了“强调微观的、实证的、调查的、小中见大的研究”对工艺美术研究的重要性。

更有研究者认为,传统工艺美术更加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和条件,并遗憾于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对传媒、影视、动画等已然市场化的艺术门类的青睐。我们可以认为,工艺美术作为活着的传统既被认为和国家、地域、族群的文化表象形式有关,又可能是现代性及后现代性的得已建构的文化产品。即使如此,笔者仍然认为,虽然理解社会的现代性,物质文化与都市消费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侧面,但是与贴近实务的业界前沿问题的解决相比,完成中国工艺美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在理论方面的建设显然更为重要。相对于设计美学研究的“高空作业”和工艺美术研究的“在地生根”,我们也许更需要一种“在路上”的行走方式。

实际上,我国的工艺美术研究领域除了关注其艺术本体的艺术学研究范式之外,也出现了将工艺美术视其为子系统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范式。文化人类学对艺术学、民俗学包括工艺美术等相关领域的辐射,最终促成了路径指向不同但却可以同归一途的“艺术人类学”生成。复旦大学郑元者教授在其《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一文中指出:“事实上,从史前艺术演化至今,人类艺术总是与特定的生活状况,生活经验、生命感受和生存理解直接相关,从而在最大的情境性上呈现出复杂的观念、动机,目的和行为,表达多维的功能和价值意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原在性东西的思考,发现其原初意义的审美品格和文化符号背后的隐喻,是工艺美术研究应该承担的责任。工艺美术应该成为大工业时代背景下探索人与社会,传统以及未来之间关系的中介物。工艺美术的时代价值不应该只关注艺术品和其现象本身,不应该为工艺而工艺,而应当关注其所产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并通过对艺术品、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各种艺术实践、审美活动的民族志描述,进而探讨或揭示其中蕴含着的文化意涵。

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活化石”,艺术人人类学在包括传统和现代工艺美术在内的诸多专题领域,均相继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为新兴的学术领域,其文本框架不是古典人类学的模型,而是现代人类学的哲学进路。不是对“小型社会”的艺术现象的基本描述,而是对艺术与人类存在关系进行的思辨与阐释。从当代人类学的视角激活工艺美术研究,让工艺美术成为“流动的水”,同时让工艺美术研究进驻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平台,从而促成学科间的交叉互渗,增强各自的伸展活性。

工艺美术的艺术人类学方法研究,不仅仅意味着研究者身处研究对象的实体空间,更意味着精神性的“在场”。在研究方法上,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以实证性的田野工作为基础来展开,强调艺术活动及艺术品生产过程的个案及其具体细节的重要性。这种集考证、归纳与文化阐述为一体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实证主义艺术学研究将艺术活动量表化以及忽视艺术创作内在体验的研究倾向,以富含活性的观点考察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并从工艺美术资料中获得关系到民族大文化的历史信息,让文化得以传承和再生。

人类学研究意义范文第2篇

人类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系谱分析。用于研究决定人类性状或疾病的基因的传递规律。数理统计。通过群体的调查和系谱分析并将获得的资料经过数学处理,可以测定人类某些性状或疾病基因的分布频率。细胞遗传学方法。医学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为人类遗传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体细胞遗传学方法。在人类基因定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常应用于肿瘤遗传学的研究。生物化学方法。层析、电泳、色谱分析 、同位素示踪等被广泛应用于先天性代谢缺陷、血红蛋白异常和各种综合征的研究。免疫学方法。人类体细胞免疫学特性的研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同种异体脏器的移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可揭示它与某些遗传性疾病发生的关联。并为阐明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来源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双生儿法。通过双生儿之间的异同对比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表型的相对效应的方法,它是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的经典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类学研究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室 艺术类 人才培养

一、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一些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学基本上是纯艺术类高等教育的翻版,导致了与独立学院本身肩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前提背离。主要体现在:

1.教学手法单一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师资基本是艺术院校毕业出身,其教学模式一直模仿借鉴于纯艺术类高等教育的模式,思想观念上偏重于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形成了以唯艺术形式为美的思想意识,冲淡了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教学基本上也都延续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大多数属于被动的接受者,作业上也主要以迎合老师的口味、教学风格为目标。学生所接受的基本教育也只是以造型为基本内容的表现手法,主要精力都投放在效果图式的技术处理上,这样就无法体现设计上的艺术、技术、经济三者统一的原则,导致了艺术教育培养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

2.实践教学场所严重缺乏

随着艺考热和扩招,艺术类学生大幅度增加,但与之配套的艺术类实验室资源相对有限,学生只有在相关课程开设期间,才得以有限的使用实验室资源,最终还是教学脱离实践、脱离生活。学生就业后对企业内的一系列实际项目的操作,仅凭在校学习期间仅有的几学时实际操作经验,显得杯水车薪。学校实验室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理应是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却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这种现象折射出现在我们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学教育体制的严重缺陷。

3.班级化的小班教学形式导致理念与指导的延续难以保障

班级化小班教学的形式,使学生与教师都要经常面对不同的对象,专业教学的指导与理念的延续难以保障,往往导致学生与教师都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不能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化辅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对通化教育感到乏味、降低兴趣继续学习。

艺术类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和新的概念变成现实,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因此,就需要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了解和熟悉生产过程、营销方式等,除了能熟练地运用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如草图、方案、效果图、工程图、模型等)表达设计意图外,还应参与实际的生产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实践操作中将一些抽象的理论放在实践中解决,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同时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摆脱纯艺术类高等教育的模式,使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得以彰显,其教学能有效地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或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一种由教师通过承接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以实践操作的形式把项目融到教学中去假题真做,同时以工作室为平台,将教学内容、实践操作、实验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封闭式固定模式教学转化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教学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这样使得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形成教学、科研、实践和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任务

1.功能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使教学与实践更紧密关联,是融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工作室既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场所,又能够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练兵场,同时也为学校形成新的对外联系的窗口,通过这处窗口为社会服务。

2.任务

(1)打造平台为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服务;

(2)加强教师在相关专业方向上的研究、充实理论基础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优化大学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

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开放式的教学,淡化“教室”的概念

工作室是面对市场开放式的,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变为面向符合现代实用技术的市场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课堂不再只是教室、而是延伸到了图书馆、网络乃至市场需求,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学生有更多的自和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既成的结论与事实,而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的东西。加强了教学与市场的联系,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

2.项目式教学,淡化“课程”的概念

目前的专业教学体系,较为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其缺陷在于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强,教学的吸引力不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是以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而且项目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突破了单一课程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开放性的,不依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它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延伸和深化,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较强的综合性,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每一位学生都会认真地搜集资料,深入思考,精心准备,有利于创新突破。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探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它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使教师直正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因而有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使双方的专业技术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借鉴师傅带徒弟的言传身教之法,增强教学互动,通过示范性组织教学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使学生能够有次序、有目的和比较系统地学习,即把基础内容和动态内容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很多教师一直从事一线教育,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包括对新设备、新工艺的认识,集成化生产的管理,各种工艺流程的正、负面影响,以及产品开发、品牌企划等方面的经验。工作室的项目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很多教师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专业综合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4.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

在完成工作室项目时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使学生在校期间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真理、领悟人生,并在此基础上改造与构建自我。因此,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力提高和素养养成的过程,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磨练,学生毕业时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从而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5.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工作室建立起教学与市场的桥梁,是产学与企业合作的纽带,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合作。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勤工俭学,起到助学的效果。

6.稳定教师队伍

工作室通过社会实践而增加利润回报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水平及资金积累,对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一定的作用,并能利用创收改善教学环境,增加与社会的联系。如果管理有序,就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工作室的管理模式

1.工作室行政管理形式:系――工作室――教师个人负责制

所在系在学科建设上负责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大纲、计划、考核指标、聘任责任教师组建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专业研究方向、组织教学、组织课题实施、对外合作等,工作室的责任人对系负责。

2.工作室的创收管理

对工作室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由系级作为行政主管单位与工作室签定一个要求工作室的教学、科研、实践、成果等的各方面完成的指标,把所有对外为企业、社会服务的设计、制作的项目纳入科研的管理范畴,采取一种较为宽松的经济管理运作模式,项目的资金绝大部分由工作室自己支配。系级根据拟定的项目进行评估、考核,并根据结果从工作室上缴的管理费用中奖励完成的指标较好的工作室。对工作室的鼓励和鞭策,形成良性的竞争运作机制。

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方式

工作室区别于实验室,是以教师个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为特色的,能够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专业钻研能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在无项目的情况下也可以模拟运行。其运行方式大致有两种:

1.课外运行方式

教师承接项目后即为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挑选项目组成员,共同带领学生进行项目运作。每个导师负责一个学生小组,或学生小组选择对应的导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综合技能训练,进行专业信息传达、职业认知辅导、就业指导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上岗准备。

2.与课程结合的运行方式

人类学研究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元认知策略 视频英语教学 艺术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 元认知策略的研究

“元认知”概念是认知心理学家Flavel首先提出的。他(1979)指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方面。“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认知策略三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策略”指的是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监控、调节和评价,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只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的元认知意识,就能自主地根据学习过程制定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对策略进行调控和评价,适时对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

随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肯定了元认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潜力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Brown等(1983)的研究数据显示,学习者或多或少都会运用策略,而优劣的区别在于其能否通过自我评价和调整来灵活地运用策略。文秋芳(1996)发现,优秀生和差生的区别在于前者善于对自己学习策略的成效进行评价和反省。大量研究均表明,优秀生和差生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元认知水平的差异。

2 视频英语教学研究

视频英语教材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无穷语言魅力的好教材,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帮助甚大。视频英语教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由于其拥有的以下特点,使其成为英语教学多样化、兴趣化的实施手段。具有的特点包括:真实性;简洁性;生动性;富于感彩和感染力。但其潜在的教育教学价值还远远未被发现,具体体现在:(1)语言知识层面上的教学价值与意义;(2)语言应用层面上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国内外目前针对视频英语教学的研究非常少,仅有几篇小品文谈及视频英语教学的作用。而针对活泼、富有创造力的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的视频英语教学研究目前还未见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首先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其次,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分析,理清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元认知策略理论和视频英语教学以及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研究等方面的信息,找出各理论之间的联系;再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就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元认知策略意识等话题做研究;最后,通过教学实验,总结研究结果。

3 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本次实证研究为期一年半,研究对象是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2009级艺术类大学生。所采用的是《新通用大学英语》系列教程,其中每课包含了采自“Top Notch”的精彩视频英语教程。通过研究发现,以元认知策略协调艺术类大学生视频英语教学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英语学习是一项复杂的问题解决型活动,要实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质性投入,对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和元认知意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特别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研究者们调查发现,66%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缺乏自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和评估学习的经历,学习过程中也缺乏策略意识和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了解,而艺术类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和方法,不知道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改进英语学习,更谈不上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相当部分学生的高考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方玲玲、周榕,2005)。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是导致其语言应用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的执行性和管理性密切相关,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从而保证英语教学更有效地进行。

艺术类学生与其他大学生有着诸多不同之处,他们之前由于专攻艺术而在英语科目上相对落后,但是艺术类大学生富有创造力、活泼好动、好表现且模仿力极强,因此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艺术类学生视频英语教学中,激发了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在掌握元认知策略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在有趣的、多样化的英语学习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时间有限,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学生口语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写作方面的能力是否也可以通过视频材料来提高呢?这也是不甚明确的地方,值得进一步探寻。

4.1 用元认知策略的精髓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特有的创造力

正如前文所言,艺术类学生富有创造力、活泼好动、好表现且模仿力极强,因此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艺术类学生视频英语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事实上,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表现力好得出乎意料之外。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模仿过程中,学生们遵循原视频精华之外,往往会有额外添加的语言效果。达到了灵活学习语言的目的。

4.2 将视频材料有声有色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英语教学材料往往是书面形式的,最多加以图片增添色彩,往往满足不了艺术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原本头脑里充满色彩的艺术类学生拘泥于干巴巴的无声材料中,无异于扼杀他们的天赋。而利用精心编制的视频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最好不过了。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在模仿视频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现能力得以极大的提高。

4.3 艺术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艺术类大学生视频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有着直接的效果。可以肯定的是模仿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最后部分学生能自觉发现口语表达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然而,其它诸如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等,是否能通过视频英语教学来提高,还需进一步研究。

L鼙疚南怠霸现呗岳砺巯乱帐趵嘌悠涤⒂锝萄а芯俊毖芯砍晒;鹣钅勘嗪牛?010KY003

参考文献

[1] 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116, 127.

[2] Flavell,J.H. Metacognitive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 (10):906-911.

人类学研究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佛教仪式音乐;文化人类学;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25-02

佛教中的音乐是中国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魏晋时期,佛教梵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与中国各地不同的世俗音乐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形成了主要的三大佛教音乐派系:南传佛教音乐、藏传佛教音乐和汉传佛教音乐。地处浙江东部的宁波自古就有“东南佛国”之称,有着浙东“四大丛林”之称的全国闻名的佛教寺院: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禅寺等。自宋代以来,宁波佛教又形成了以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共融的“江东佛教”风格。

佛教历来看重用音乐“宣唱法理,开导众心”,在慧皎的《高僧传》中,他形容佛教中的音乐是:“玄师梵唱,赤雁爱而不移;比丘流响,青鸟悦而忘翥。昙凭动韵,犹令象马蜷局;僧辩折调,尚使鸿鹤停飞。”《醒心琴谱》:“南宋普庵禅师所作。佛教咒语也,有荡涤邪秽,安心怀护之妙。原曲为梵呗之歌,后谱入琴曲。其音节清净平和,自然安稳,为静虑涤心之妙曲。”这些都说明音乐在为佛教教义服务和在渲染佛教仪式的气氛时“宣唱法理,开导众心”的作用。

一、对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的详实采录

笔者采录了2014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宁波天童寺僧众举行的瑜伽焰口仪式实况,对仪式中的音乐进行了现场录像和记录,仪式使用文本为《瑜伽焰口》,音乐以声乐为主要吟诵方式,使用的乐器有:小木鱼、铛、铪、引磬、小鼓、大鼓等。瑜伽焰口仪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7:30仪式开始,主位金刚上师站于法堂中间,手持如意,斋主站于两旁,起腔唱《戒定真香》。17:45起唱“观音”念心经“供养咒”,大众师附合,金刚上师上香礼拜,斋主依次上香礼拜,念完唱“南无阿弥陀佛”。

18:00大众师绕行于四生六道坛、孤魂坛、至亡灵坛,金刚上师斋主依次上香、问讯。敲维那的法师起腔唱《莲池》,念“弥陀经”,唱《供养咒》《弥陀》,斋主礼拜。

18:20念完回主坛,由第二位法师颂,诵完偈文后,众僧唱诵《杨枝净水》,金刚上师、斋主依次上香礼拜,金刚上师行十方礼,斋主随礼,众法师互相行礼,礼毕登金刚座,戴毗卢帽,奏鼓段。

18:40《瑜伽焰口施食要集》开始,引磬和鼓声,众人唱诵《吉祥会启甘露门》,众斋主在香灯师引领下礼拜。

18:50第一金刚上师直颂“此一瓣香至收来在一微尘”,众师唱诵《佛面犹如净满月》。

19:00金刚上师诵“五方玉佛大威神,结界降魔偏刹尘”(众和),金刚上师登宝位,边颂“准提咒”边手持五佛冠,至额前正反顶礼,礼毕放回桌上,众僧唱念《稽首皈依苏悉帝》。金刚上师呼“毗卢如来”,众师起立和诵(鼓和引磬齐鸣伴奏),后唱诵《五方佛》。

19:25众师诵《大悲咒》一遍,唱“南无甘露五菩萨三遍。金刚上师摇铃,唱诵“我今振铃语,声遍十方处”,至“十二因缘咒”。

19:40上师三宝真言,众师唱诵《方便自性》,接唱诵《音乐咒》,金刚上师念“施食文”,念毕众师齐念“偈云”,金刚上师拍惊堂木,此时钟、鼓、木鱼、引磬齐鸣。

19:50金刚上师诵“三宝文”,大众师齐唱《志心信礼》,结印,维那师唱《音乐咒》,大众师和,此时,木鱼、钟、鼓齐鸣。

19:55金刚上师拍惊堂木念《皈依三宝》唱诵完毕,众人起立,钟、鼓、铃、木鱼齐鸣,奉请三宝,金刚上师手持檀香唱《香花吟》,众师唱《香花清》,金刚上师请圣,金刚上师唱诵《启告十方》,大众师齐唱《十方一切刹》至“普供养菩萨莫诃萨”,金刚上师念《萨荔多文》,诵毕金刚上师摘冠,念:“南无阿弥陀佛”,下座唱诵《回向》,大众齐唱:“施食功德殊胜行,无边声符皆回向,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斋主同金刚上师礼拜,仪式结束。

以上仪式的全过程共运用二十八首唱诵:《戒定真香》、《天厨妙供》、《观音》、《弥陀》、《莲池》、《千华眙上卢舍那佛》、《杨枝净水》、《吉祥会启甘露门》、《五方佛》、《香盖》、《稽首皈依苏悉帝》、《礼请诸圣贤》、《嘛呢哞》、《十二因缘》、《志心信礼》、《方便自性》、《安曼怛》、《音乐咒》、《萨哩执稹贰《谛想清净》、《音乐咒》、《十方一切刹》、《以此振铃申召请》、《我今奉献甘露食》、《一心召请》、《六趣偈》、《稽首皈依雄》、《回向》,音乐贯穿到整个瑜伽焰口仪式的过程之中。瑜伽焰口仪式中的音乐即在祭奠亡灵、消灾祈福等仪式中运用的音乐,是信徒自我修练的一种途径。法师和信徒在演奏仪式音乐、唱诵仪式音乐时关注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起伏,控制自己的内心回归淡泊、平静的状态。从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的曲调、旋律特点中可以看出为了迎合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仪式音乐大量吸收了宁波本地民间音乐素材。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民间化、世俗化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佛教教理教义,这种佛教音乐观念是佛教普渡众生思想渗透到世俗社会中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佛教音乐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的体现

(一)佛教音乐培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从事音乐活动主要是为了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不断地从生活中感受美好事物所形成的音乐体验。佛教中的音乐同样也是帮助信徒们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摈弃信徒在生活、工作中所产生的恶念,激发信徒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和积极人生状态的向往,引领信徒摆脱生活困境和内心痛苦,达到内心安详平和的人生状态。

(二)佛教仪式中的音乐对信徒积极心理的支撑作用

在佛教仪式上,音乐是用来渲染整个佛教仪式气氛、营造佛教的神秘感和庄严神圣氛围的。参加佛教仪式的信徒们置身在神秘庄严的佛教音乐的仪式法会上,使他们的心灵从烦躁不安和欲求不满的现实社会中转换到安静祥和、庄严肃穆的精神体验,借助音乐使信徒感受神灵,实现与神灵的交流互动等,使信徒通过佛教音乐营造的氛围了解人生、认识人生和顿悟人生,从而影响信徒对不良行为的有效控制能力,支撑健康乐观积极的人生心理状态。

(三)佛教音乐传播和谐人生观念

佛教音乐中传递着佛教的教理教义,佛教教义主张众生平等,用慈悲、宽容的胸怀对待他人,无论这个人是你的亲人、爱人、仇人或者陌生的人,提倡信徒遵守社会规范和次序,尊重和敬畏生命,主张人们和平共处,培养信徒的仁爱之心,将这种仁爱传递到家庭、单位和社会上的陌生人之中,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社会环境,同时通过唱诵使信徒更容易了解和记住佛教的教理教义,将佛教众生平等、弃恶从善的思想灌输给每一位佛教信徒,并通过信徒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来实现佛教的思想,进而通过共同的追求和信仰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梁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传(卷四)[A].大正藏(第50册)[C].石家庄:河北省佛教协会,2005.33.

[2]张悦鸣.天童禅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3]杨秋悦.瑜伽焰口仪式与仪式音乐[J].乐府新声,2012(02).

作者简介:

朱惠娟(1979-),女,安徽省淮南市人,硕士,宁波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