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质科技;设备;经济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得到飞速的发展。尤其对于起步较晚的地质科技来说,目前的地质产业链紧紧依托科技进步,发展和壮大了地质行业的生产设备、产品科技含量、工作效率。地质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和制约,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断开展以及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在地质科技的诸多领域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些关键的科技进步,诸如钻探钻头的研发已居于世界前列。在政府的调控中,紧密维系好地质科技、工作效率、地质科技产品、经济发展等的内在循环制约关系,这些都将给地质行业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二、基于地质科技进步的经济发展
地质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行业的发展中紧紧依托于新的科技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技的进步是我国地质行业发展的关键点。地质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地质科技产品的研发、地质勘探设备的发明,传统的诸多生产设备依托科技创新得到本质的改善。这些从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一)地质科技的知识产品的创新发展,对设备创新与改善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在进行全面的地质科技论述之前,首先提出人才的培养是这些科技进步的基础。以高校培养为契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地质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诸如地质大学、地质科研机构等为地质科技提供了丰富的高科技知识产品。因此,对于地质科技进步而言,地质人才的培养是进步的基石。对地质人员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大其对于世界新兴地质科技的了解与研究,这将增大科技人员的科研思路和对地质科技知识的全面了解;提高地质人才的工作效率与科研能力是地质科技本质提升的关键,其有效的科研性可以很大地完善地质行业的诸多领域,而且研发的科技产品具有实际的实用性是科技效果的关键。
基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地质科技领域的科技产品得到发展迅速,这些科技产品为地质产业提供了高效率工作,极大地优化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国土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在关键领域进行有效的地质科技创新显得尤为的重要。高科技的生产设备的使用可以很好的缓解大幅度的人员调配和复杂多变的地质勘探资料,诸如目前使用广泛的数字填图法,该种新技术就是基于我国的国土资源情况,结合复杂的地质分布和结构来加快资源勘探数据处理,这样不仅很好的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设备资金等的使用,而且对于传统人力处理的方式来说,提高了行业中勘探数据资源的处理效率。在地质科技中,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的开采设备创新是地质科技进步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国在对于能源诸如矿产和石油的开采之中,就大力的依托设备的不断创新来增加我国地质行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实际价值。
关于科技产品的在各领域的实际价值,具体地结合能源资源的开发来说,依托地质科技产品,可以很大地缩短资源的勘探日期。尤其在对于矿产和油田的勘探来说,勘探的效率就是地质的生命。鉴于钻探领域是地质科技的特殊地位,现在就针对地质钻探技术领域对此点展开补充论述,阐述我国在设备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和前景方向,并在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1.基础设备的制造技术相对成熟。地质钻探技术是地质勘探的基础,也是地质科技发展的前沿。就我国目前该领域的发展看,其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在钻头、钻探机等关键的技术设备上都有自己的科技研发,尤其是钻头的技术非常的成熟。基于高聚合金刚石的PDC钻头、高强度的钻杆等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其实不仅在设备性能和质量上有较大的优越性,而且在设备的研发过程中,能够很好整合优质的设备工具,研发制造出自动化的可靠钻探机,这些性能优越的设备对于我国稀缺资源诸如矿产和石油资源的开采十分的关键。从我国目前在地质科技领域的发展看,将加大对恶劣地质环境下的资源开采,本质上改善传统地质开采中消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因此,这些设备的科技创新都是我国地质科技进步的真实反映,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地质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地质产业越来越朝着环保节能型的模式发展。
2.设备的使用性和实用性增强。由于我国地质结构的复杂性,这对于钻探科技的研发带来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对于不同地质的实际情况,依托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地质钻探,可以极大地优化地质钻探技术和经济发展,对于地质钻探技术的科技创新是决定地质产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在该领域,国外的科技程度比较的高,而且实施效果明显,诸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就依托地质科技的技术进步对金刚石的钻探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钻探。这些都给我国在地质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研究方向。对于我国近年加大了对海洋资源和西部资源的开发,对地质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海洋的开发,对深海进行钻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石油资源的重点。有效的钻探设备可以极大的对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的能源产业和战略储备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西部的开发,西部的地理环境比较的恶劣,诸如高山、冻土、沙漠的资源勘探就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在对于冻土结构的地质勘探时,需要依托有别与普通钻头的高刚性的钻头才能进行有效的地质勘探和开采。
3.设备能够依托地质结构进行科学的配置。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设备的装配。对不同的地质结构进行科学的配置,以适应当今地质行业的发展模式。在传统上,忽视了钻探机的参数等关键因素的影响,经常造成钻探机型与实际地质不相符合的情况,很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和设备经费,不适合当今的经济发展。现在,依托钻探产业的发展和数据反馈,钻机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回转冲击的机械设备。该种设备在钻具、钻机和地质结构上要求极大地相吻合,根据一定的地质资料,选择合理功率的钻机和相应刚度的钻具,,尤其在对于钻具的选择上特别的讲究,要设计好合理的回旋扭矩,已形成最大的钻探力度。基于这些,这种设备可以的对岩石进行有效的破碎,而且基于回转冲击机强大的回转扭矩力可以很好地对不同结构的地质达到钻孔的效果。这样可以缩短勘探的时间,对于一些金、铜等金属的勘探,勘探周期的长短对于其经济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该种设备对于西部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业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的能源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复杂多变的地质结构之中,这
种设备的科技进步可以加速对该地区的资源开采和保护,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了不必要的小规模的开采造成的资源破坏。所以设备的完善和创新对资源合理开发和最大的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些都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4.设备生产的标准化发展方向。自动化模式的地质设备对于地质行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但在我国目前的地质行业中还未形成统一的设备标准,设备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地质科技中关于设备通用化的进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未来的科技重点应该往钻探设备的轻便、易于组装的方向发展。在对于大型的地质勘探和开采时,运用大型的液压为动力的模式进行高效和节能环保的地质勘探和开采。在液压系统领域,我国依托国外先进的液压元件再整合国内较好的钻机设备,从而科技创新的延长设备的实际工作效率和可靠性,这样不仅为整合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而且不仅很好的减少了一味地技术引进造成的垄断,而带来的技术和设备经费的运算增多,而且拥有了自己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据不完全统计,该项技术的发展每年节省的技术和设备资金就达几个亿,设备的科学性的效果非常。
纵观上述几点,可以看到:基于地质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地质勘探设备的完善和创新,极大地优化了地质资源的人力资源和能源资源。其节省了传统设备下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复杂地域的人员调配;对于恶劣条件下的地质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些都直接给我国的地质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在地质科技进步的进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合理化设备,将给社会的诸多产业链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二)基于地质科技的地质科技产品、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从实际的情况看,其几者是循环影响的关系。地质科技为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地质科技产品,产品的质量将对经济建设等诸多产业链带来影响,社会产业得到极大地发展,政府和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的地质科技。就这样形成循环往复的机制,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错或脱轨都会造成地质科技的中断。因此,让三者协调共进,对于地质科技进步而言是十分的关键。对于地质科技领域,国家加大了科研奖励政策来巩固地质科技。目前,国家单独设立地质科技奖来支持地质领域的科技创新,设置了比较完善的奖励机制。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在地质科技上的研究氛围,一批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拘囿于纯理论阶段,而且研究成果越来越趋于实用性,而且诸多的研究成果已运用于实际的生产之中。由此可见,国家也在大力的巩固和完善三者的循环产业链,从源头上巩固了整个链的基础。从而为社会创造极大地经济效益。
(三)在地质科技的进步当中,就对(二)中关于科技产品的质量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因素,展开具体论述。这一块对于城市化建设、能源资源,还有诸如隧道、地铁的建设非常的关键。有效的地质科技产品可以为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诸如在对于城市的建设中,面临的阻碍因素非常的多,其中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建设的稳定性非常的重要。这一点对于诸如矿产和石油等能源产业来说尤为重要。在矿产最初的开采中得到的仅仅是金属物质,再到后来的深加工中得到金属混合物;成品油在由原油的生成过程之中都是离不开地质产品。从而,地质科技产品的质量对于这一能源产业链起着制约的作用。地质科技的质量提高可以极大地提升整个矿业和石油产业链的工作效率,促进该领域的诸多环节的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依托可靠的地质科技产品是其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该领域的勘探和开采。在对于其勘探之中,采用了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的技术模式。该种创新科技技术依托高分辨率层序地质学,结合地质、地震等一体化的多元地质勘探技术。该种创新技术在对于松辽盆地的老油田进行残余资源的精细勘探。很大程度上了为资源的充分开采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完全符合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容。
这些地质科技产品不仅对于企业生产关系重大,而且对于城市的经济建设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对于重大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诸如铁路、隧道、地铁的修建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形成的诸多产业链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平台。在城市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之中,其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诸如三峡大坝和青藏铁路的建设之中,就尽量的依托地质科技产品来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在对于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大型高楼的建设需要依靠足够的地质承受能力。因此,对于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的检测调查和勘探是非常关键的;在对于诸如三峡大坝等的建设时,需要精准的地质调查报告和详细的地质预防灾害的预案。因为这些大型水利工程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地质质量,将造成重大的经济和人员伤亡;随着我国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铁路和公路网的建设加快。对实施公路的路线的选址是建设的关键,其需要依托地质机构详细的地质调查报告。而且基于铁路和公路的建设比较的特殊,其跨越的地理结构一般都比较的复杂,这就更需要做好建设前的地质调查工作,为公路和铁路在建设之前做好充分的预警机制,避开不必要的损害,诸如在对于世界最高铁路青藏铁路的修建中,就紧紧依托完全自主的地质科技产品,创奇迹的建设成青藏铁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工商管理;重要性;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市场环境竞争形势愈发激烈,各大企业都在积极推动自身体制改革优化,尤其是在工商管理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过程中,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控,可以确保企业的市场经济项目运作。但是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进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企业相关领导部门对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工商管理中运用科技创新的职能和效用。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一)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各个行业的运营机制也在日益转变,企业想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对工商管理系统进行科技创新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综合科技创新的各项优势,提高企业对其重视程度,积极促进整体管理控制和企业运营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加强企业项目中科技创新含量,向科技型方向转化,规范项目管理和标准要求之间的系统化流传,从根源上实现项目运行和技术转化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能确保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企业工商管理系统,科技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从传统工商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化工商管理模式,符合市场经济形势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领导阶层对项目运行和企业管理的认知程度,以创新意识的思维模式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战略发展目标。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增加科技创新程度,为企业积蓄发展动力和创新潜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所以,企业领导阶层要对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进行综合性评价性监督,增加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体现出科技创新的特点,完善企业整体管理系统的构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能优化企业管理控制模式
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得益于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运用,企业要有机地把工商管理系统与科技创新产业相结合,转变传统管理控制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和科技化。管理职能和成效提升有利于规避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也可以保证企业效益的长远性发展。
三、完善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增加对其重视程度
企业工商管理系统的成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自身的整体运营实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出与市场需求的符合程度。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企业项目运营中科技创新的含量,提升科技创新地位,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控制的成效性有明显作用。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上层管理部门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直接影响基层项目管理的运行。提升企业管理控制阶层对科技创新的认知,转变落后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模式,积极构建符合市场需求与经济形势要求的管理模式。
(二)利用科技创新持续优化企业工商管理系统
任何一个企业的良好运转离不开管理系统的合理性与完善性,经济形势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不断随市场形势持续优化。近年来,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和项目结构在不断发生转变,根源在于科技创新的引入,增加了管理系统的科技性与时效性。科技创新代表了先进化技术与开拓性的思维方法,企业积极加快对科技创新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有助于提升管理控制水平与企业竞争实力。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对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项目升级更新,确保企业运行框架和发展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建设创新型团队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样离不开高端专业人才的引导。因此,企业要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建立一支具备科技创新型能力和意识的高水平管理团队,主要对企业项目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对企业管理控制模式不断改革优化。团队建设要提高员工对科技创新的认知程度,着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项目经验的掌握,确保创建的团队符合企业管理阶层的实际需求。
(四)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市场经济形势所淘汰,总结经验不难看出,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是符合当前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需要企业管理阶层充分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培养科技创新理念和思想,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作用,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形势,理清科技创新与工商管理之间的关系,加快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控制系统化进程。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加大领导阶层对其重视程度,建立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型团队,将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鹏,许恒源.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2015(47):122-122.
[2]傅宏.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3):137-137.
[3]宋美静.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J].经贸实践,2016,5:110.
会议围绕“科协、科技社团的法律地位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国策”、“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科技治理”、“科技与人权”等主题开展研讨,经会前广泛征集论文,共评出会议交流论文50余篇。据了解,国内以“宪法与科技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尚不多见,会议现场评议人的精彩评议、提问者的犀利问题和报告人的睿智回应让与会者享受到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与会学者针对促进宪法与科技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
会议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李焕新主持,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朱占同,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冯元,福建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杜力夫,广东商学院副校长杜承铭等在会上致辞。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5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
李焕新在会上致辞时强调,宪法与科技发展是日益热门的话题,从宏观层面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立法手段激励科技创新和发展是当今法制研究热点,亟需加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他指出在不久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就是明显的例证。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院长邓世豹教授在《论发展科学技术基本国策的实现》的报告中提出,“根本性”、“国家性”和“宪法性”是基本国策的特征和判断标准。发展科学技术是宪法中明确的基本国策,由此产生相应的国家职责,指导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他认为,要落实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基本国策的宪法规定,实现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杜力夫教授在《论科技创新的基础》报告中以“李约瑟问题”和“钱学森问题”为切入点,研究论证建立科技创新体制与健全制度的关系,并提出完善的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厦门大学法学院周刚志教授在《论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之构建》的报告中论述,发展科技是政府重要的宪法职责,科技竞争力是法治国家的合法性源泉,也科技立宪的逻辑基础,科学与宪法的共生共进,构成了“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基点。
关键词:人才培养 科研院所 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增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科技人才对于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各种方式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维持一家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那么,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我们在搞科研开发项目的同时,在提升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如何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
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钱学森先生曾有过一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先生说:“中国还没有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可以说,钱老对当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点了中肯的一笔。我们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然而大部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正如钱老所说,只为成绩好,没有敢于突破的精神。科技体系的建设尤为注重创新,如果没有创新驱动,我们只能望洋兴叹,望先进国家之项背了。近些年来,各地方科研院所在引进人才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人事政策号召,积极引进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科研队伍。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也引进了一批适合我所长期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每年我们会根据上级人事部门公开招聘计划,上报专业人才需求,形成我们“量身定做”的一套招聘方案。譬如我们会结合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招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进来,为其提供实习机会,考察他们是否适合我们岗位。而且会重点考察实习生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是否有能力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以此来判定该实习生是否符合单位的用人需求。
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如何去培养人才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人才观,并不一定要拿多高的学历、发表多少篇论文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个既能把科研开发工作搞好,又能做好管理的人才是我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黑龙江省科学院非常重视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科学院设有专门的青年创新基金项目,定期举办“TRIZ”杯创新大赛、青年科技论文大赛等活动,培养年轻人的学习能力,为其创造机会尽情施展他们的才华。同时鼓励年轻的科技人员继续深造,我院的“春苗”计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单位先后派出两批“春苗”赴加拿大进行交流学习,还要派多名青年科研人员赴马来西亚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我们鼓励青年在重要岗位上勤于锻炼,以提高其管理能力。我省科学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都在于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科研事业做好后备生力军。
3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如何使用人才
取他人之所长为己用是我单位培育科技人才历来奉行的基本原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在用人方面能否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关键在于单位善不善于发现人才,能否合理分配人员和岗位。“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能施展才能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坐那个位置。”有为才有位,说的就是这一点。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一定要将专业人才分配到合适的位置,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那么我们的整个科研团队就会汇集所有的正能量,为地方乃至全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针对以上的论述,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深化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支持省属科研院所建立创新绩效评价机制。鼓励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进入科研队伍,在人事和收入分配上予以倾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开发环境。省属科研院所可以建立相应的创新绩效评价机制,对于项目鉴定,创新可以作为一项考核参数,以提高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积极性。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地方科研院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政府搭台、院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第三,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坚持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不断完善激励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尽最大力量为科技人才在社会上创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舞台。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要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做好他们的研究,发挥他们的才干,还要有上乘的人品,坐得住冷板凳,不要为各种浮躁的气氛所干扰,专心做好科研,只有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才能保证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涂元季.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N].人民日报文化版,2009(11).
关键词: 自我效能 科技创新 职校生
一、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理论
1.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及本质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关于行为技能或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关于行为反应的产出或表现过程”的中介过程的理论阐释。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是否具有在从事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达到指定操作表现目的能力的判断。这与一个人具有的技能水平无关,而与对一个人具有的技能可以做什么的判断有关。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它与“习得无助感”(sense of learned helpless)形成截然的对照。自我效能感促使诸如认知的、社会的和行为的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并用其生成的能力调节技能的实施,有效的行为操作需要技能与自我效能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感知的自我效能内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己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信念有近似认知的、动机的及情感的功能,都是人类行为操作中的强大力量,它在控制与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班杜拉(1986)及其他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四种因素。
一是替代性经验。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模仿以后获得的间接经验是自我效能感产生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人看到他的榜样遭受到失败,特别是付出很多努力以后的失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随之降低。如果情况相反的话,榜样的成功则会极大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提高,尤其当个体与榜样的情况相近时。同时,当个体对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没有确定的判断依据时,这种来自于榜样的间接经验影响力将是非常大的。
二是个体的成败经验。因为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实践直接得到的,因此一般会对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产生最大化影响。通常来说,经常反复的失败会使个体情绪沮丧,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而成功的经验则会使个体自我认知提高,从而促进自我效能感提高。不断的失败或成功带来的体验及经验会使人体逐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三是情绪和生理状态。和谐淡定的情绪和健康的身心反应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大有帮助。反之,一个人长期紧张、忧虑、疲劳、烦恼和不良的身心反应都会带来情绪低落,从而导致降低个体自我效能感。
四是言语劝导。言语劝导就是说服人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这种方法被广泛地使用。言语劝导要取得很好的价值,关键在于看它能不能切合实际,如果言语劝导是在有着直接经验或者替代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话,那么效果就会显得更好。而空洞的言语,特别那种缺乏事实依据的劝导作用不大,很难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言语劝说效果和受劝说者的自身条件相关,如他的身份、专业和地位等因素。
二、职校生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1.科技创新的内涵
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把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称之为创新,也就是把以前没有过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融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生产体系。在他看来,实现科技创新,引进新组合是企业家也就是资本主义“灵魂”的职能所在。经济要不断发展,资本就要不断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因此,创新是“一种新知识或技术在人类生产中的应用并使生产力获得结构性改变的过程”,创新包括“知识和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指主体在科学思想指引下,把科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的概念,按照主体角度划分,科技创新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体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组织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从职校生个体创新能力培养这个角度加以论述。
2.职校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职校生作为中国劳动者的中坚力量,必将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提供新时代的高素质基层劳动者,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要更好地开发职校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首先,广大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型期,年龄介于17~20岁,正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同时是思维最为敏捷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对职校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创新教学,把创新能力融入平常学习当中,必然会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提升个体科技创新能力,学生一定会终生受益。
其次,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职校生在我国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众多职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将成为工厂或企业中一线的操作工等。在此类工作中,如果工人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劳动强度,如果职校生具备了适当的创新能力,在其以后工作当中,就可以把这种能力用于工作中的创新,这样既可以减轻个体的劳动强度,提高收入水平,同时又可以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可以通过一线工人的科技创新促进企业集约化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良性发展。
最后,大部分职校生在毕业之后不会像普通中学生那样继续求学深造,而是很快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层力量,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而职校生到劳动主力军的转变时间是不长的,一般在3~5年之间,所以职校生的创新教育时间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实施。
三、自我效能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界重视,该理论是学习动机理论的一次重要发展,其对职校生的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在职校生中开展科技创业教育要遵循职校生自身特点的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
首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是科技创新教育成功的保证。当个人主体性思想得到确立,个体对教育的认知就提升了很高层次,从过去服从、被动适应转变为自主、超越的境界,教学管理不再是一种呆板的约束行为,而是帮助个体积极探索、认识、发展的手段。个体的积极探索正是科技创新的基本动力,因此主体性原则运用得当可以很大程度激发职校生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对于职校生的科技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个性化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方面,科技创新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个性自由发展,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引导个体独特性发展,同时为个体提供多样化选择和资源。个性化教育原则主要体现在因人施教、课程体系特色化、教学管理差异化等方面。
最后是开放性原则。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开放性原则是重要的,只有开放,才能使本系统与外界进行有效的能量、信息、物质等各类因素交换,从而促进职校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当中运用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要把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特点的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里;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方法,实现方法科学化和优化;三是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个性特长。
2.基本方法
首先要创造出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条件,过去学习实践经验是个体自我效能感产生的主要基础,过去经常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以后学习的信心;职校生在过去经历中会有很多失败阴影,因此对自我效能感的体验是比较低的,因此对科技创新缺乏足够信心,所以科技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步骤学习,一步步取得成功,积小成功为大成功提高职校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科技创新教学效果。
其次提供积极的反馈与评价,人是通过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认知自己的。积极的社会评论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在科技创新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予以纠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不断强化他们对成功的感受。当学生完成创新任务时,教师公开表扬,为学生提供积极反馈。不要轻易否定那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只会导致信心进一步丧失,降低自我效能感。即便分析失败的原因时,也应采用鼓励性语言,而不是简单的训斥,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
再次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科技创新教学中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包括教学教师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教师如能通过努力做出很好的科研结果,无疑是对整个集团的巨大鼓励。榜样的成功可以更好地促使其他同学完成任务,自我效能感得到加强。除此之外,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科技创新教学分组时可采用差异搭配的方法。即根据学生不同特性,将性别、学习成绩、创新能力、性格等不同学生分在一起。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会成为同一小组内的榜样,其他组员看到有可比性的同组成员的成功示范后,就会减少心理障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增强。
最后帮助职校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严重束缚。职校生本来在学习上成功经验并不多,缺少积极乐观的情绪,职校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需要多方面努力,诸如在任务设置、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的个人修养及班主任等思想工作者的引导上,加强职校生对学习、对科技创新抱有积极乐观的情绪,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自我效能感在科技创新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