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良资产的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09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1 我国目前银行业盈利现状
1.1 资产规模继续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都处于不断上升状态,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72.3万亿元,比2013年上涨了21万亿元,上涨幅度13.87%。较2013年而言,上升幅度呈现放缓趋势。
1.2 经营利润继续增长,但增速缓慢
截至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 548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增幅从2011年的36.33%,经历2012年的18.96%、2013年的14.48%降至2014年9.6%,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利润增长幅度的降低与银行业2014年拨备的大量计提有关,截至2015年4月2日,已经公布的10家上市公司年报,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6%,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2014年同样保持着高盈利状态。
1.3 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 426亿元,比年初增长2 505亿元,增长比率达到29.73%。就拨备覆盖率来看,2014年4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3.66%、262.88%、247.15%、232.06%,比2013年同期282.7%、287.03%、292.5%、291.95%的拨备覆盖率均有所下降。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增加与2014年经济的下行有重大关联,银行作为与实体经济高度关联的行业,2014年实体经济潜在风险的暴露无疑增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降低,表明利润风险的加大,但根据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办法》提出的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监管指标,我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依旧保持总体稳定的状态。
2 营利模式分析
作为一个利率管制的国家,中国的商业银行管制更加严格。银行主要依靠资金储蓄和贷款利差实现营业利润。我国银行盈利能力模型可以简化为:银行利润=资金规模量×资金的边际利差+中间业务收入。
资金规模量、边际利差、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业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下面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对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2.1 信贷规模同比例扩增
从表1数据不难看出,银行贷款与存款分别是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银行的高速增长以资产的大规模扩张为后盾。资产负债规模几乎同比例上升,存贷规模也几乎处于同比例增长。信贷规模的扩张使银行通过存贷利差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存贷比为74.46%,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银行将取得的存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贷款赚取利差从而实现收益的盈利模式急需改变。
2.2 高额利差是支持净利息收入主要来源
在我国,银行依靠资金量扩张通过高利差来实现盈利,在净利差主导的模式下,银行吸收低利率的存款并以高于存款利率的高利率放贷出去,以简单的操作模式带来高额利润。由于大客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给银行带来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存贷规模在上文已分析,下面主要对浦发银行利差呈现的缩小趋势与高于国际同业水平进行分析。
2.2.1 利差有缩小趋势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浦发银行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反应了银行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逐年增强。从2011年来5年净利息收益率呈现每年走低的趋势,净利差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由多重原因造成,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2012年国家中央银行首次实行不对称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3年国家实行连续两次下调5年以上国家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的货币政策为“两次定向降准,扶持三农,一次不对称降息”。2012年以来,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加大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有效缓解了存贷关系紧张的局面,银行的利差也相应缩小。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客户议价能力上升。随着市场的开放,不光国内银行竞争激烈,国外银行也参与进来,客户拥有更多选择,因此议价能力也逐渐增强,贷款利率不再完全受银行掌控,因此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
2.2.2 利差高于国际同业水平
我国银行业平均利差水平近年来始终徘徊在3%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利差在1%到2%之间波动,过高的利差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高利差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前些年,国家为控制通胀,通常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存款利率没有变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银行继续以较低利率吸收存款,而准备金的提高使放贷数量减少,实体企业对贷款的竞争使得供求关系不平衡,贷款利率逐渐上升,其结果就是银行继续以约3%的低利率吸收存款却以6%的高利率放贷,致使利差水平持续走高。而2012年、2014年国家两次不对称降息对银行的利差有降低作用,也对释放市场流动性起了良好作用。
其二是我国没有完全开放的利率市场。1999年,国家通过提高存贷利差来帮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消化长期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通过净利差扩大利润水平,从而冲销银行巨额坏账,帮助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不得不说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国有银行重组上市的逐渐深入,高利差政策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市场,导致利差水平居高不下,任凭外面狂风暴雨,银行业依然旱涝保收。
2.3 从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在成熟的金融系统中,中间业务占有比例较高,存贷业务相对较低。如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仅占20%的比重。我国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下,中间业 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浦发银行2014年中间业务所占比重仅有20.29%。但模式转型也已初见端倪。其一,中间业务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浦发银行非利息总收入共增长101.6亿元,同比增长68.47%;中间业务的增速均高于存贷款净利息收入的增速。其二,中间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提升。
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盈利模式。
3.1 传统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
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同时也应注意,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应加速拓宽主营业务,寻找新的盈利点,与国际接轨,以更好地面对市场风险。
3.2 非利差盈利模式
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通过非利差模式盈利。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存贷利率相差极小,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主要依靠非利差盈利模式,以发展零售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和中间业务为主打。非利差盈利模式不需要占用过多资本,通过加强市场细分,加大品牌建设,推出各种银行产品,突出各类银行的特色服务内容。非利差盈利模式下银行业务多样化,包含业务顾问、金融中介、综合等。银行注重形成比较全面的金融集团,从而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4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环境
4.1 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尽管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依然存在于我国银行体系中,但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允许商业银行从事部分证券市场相关业务;2010年,银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进上市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银行子公司试点改革与证券化试点的推行,国家在一定风险水平下,逐步放宽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政策的不断出台,混业经营代替分业经营也将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创新与研发,拓展业务范围。
4.2 持续提高的经营效率
西方媒体曾一度称我国的商业银行为“技术性破产”,但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外资、上市、资产剥离、政府注资等措施实现成功改革,至今成为资产质量优良的商业银行。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总体处于逐渐提高的状态,虽然2014年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导致资本利润率下降,但不良贷款率还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总体而言,经营效率的提高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4.3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电子产品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开展网上交易,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又替代了大部分的银行柜台业务,为银行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经营成本。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拓宽销售渠道,是银行业盈利的重要渠道。我国银行业的暴利产生于一个特殊的经济环境,即我国的利率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保护政策使我国银行存贷利差比国外银行高出2个百分点,高额利差成为银行盈利的最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的开放、利率逐渐市场化对利差的影响、金融托媒对银行业务空间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影响以及不良资产逐渐暴露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均给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各界都拭目以待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乔桂明,吴刘杰.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2]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
“速度情结”难以为继
未来,不良资产增速仍将持续上升,这无论对于金融还是实体经济来说,都是不好的事情。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去杠杆和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金融风险爆发不可避免,不良资产将持续上升。
“截至2015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7季度上升,且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0季度上升。”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6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随着经济增速从2011年的9.5%下降至2015年的7%左右,银行业利润增速就从2011年的39.3%陡然下降至2015年的2.3%,而不良贷款却从1.05万亿元上升至1.95万亿元,“这表明,‘速度情结’再也难以为继,经营困难、风险加大使得银行业转型压力日益凸显”。
更可怕的是,真实的不良资产规模或许比这些能够统计出的数据更加惊人。很多“悲观”的业内人士都表示,未来这一体量会继续增加。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从实体经济到金融行业,从传统企业到创业型公司,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近十年未遇的寒潮。严重的产能过剩,已经把一些行业逼到了全行业亏损的悬崖边上,僵尸企业的比例超过15%。”包之网创始人兼CEO张洛夫向《经济》记者分析称,2016年,经济将会继续下行,并且国家政策继续处在一个去泡沫化的阶段,市场上的P2P、私募等兑付危机将继续向峰值逼近,兑付危机或将进入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所以不良资产存量会继续增加。
同时,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通过对62位商业银行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升势尚未见顶,不良贷款率上升还会持续4-6个季度。
对此,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臧景范向《经济》记者介绍称,银行不良贷款整体攀升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区域性特征。“截至2015年三季度,浙江、山东等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过千亿,内蒙古、浙江、江西、山东等地不良贷款率突破2%。从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虽然银行对这些行业已实施严格的名单制管理,但存量不良资产化解面临着巨大困难。”
“银行不良率确实一直处在上升阶段,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还是因为当前宏观经济面的下行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经济》记者表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称,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落后产业结构将会被淘汰,由此会产生很多产能过剩行业,“这些行业在过去往往牵涉到与当地银行的巨额信贷,会导致更多不良贷款高企的隐忧”。
AMC的黄金时代
面对不良资产增长率的飙升,银行不开心,企业不开心,但对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却是一个黄金期。
“随着今年去产能、去库存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银行业未来还将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问题,对这类资产管理机构(AMC)的需求会增长。”曾刚表示。
组建AMC来管理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和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共同作用下,4家国务院直属的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即: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
从当前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看,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而在当前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上,不仅有四大AMC巨头。随着2014年银监会开始批准地方可以成立类似资产管理公司,地方纷纷筹建地方AMC,目前已经超过20家。
尽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陆续获批,市场主体越来越多,但臧景范认为,不良资产市场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制度尚不完善。
这就给一些民间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目前来看,这个市场非常大,但是相对来讲,处置方式比较单一,2016年不良资产体量将持续攀升,类似于证券化这样的实践,虽然已经开始进行小范围内的尝试,但短时间内全国性重启的概率并不高。”在张洛夫看来,不远的未来,不良资产将逐步走上发展空间大、利润可观、投资火热的道路。
事实上,从2014年起,不少民间机构甚至是上市公司开始意识到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一旦银行因为不良资产体量的提升希望迅速把这些资产出表,那么这个市场的空间无疑很大。
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来看,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收益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取得不良资产时的折扣收益、房产等质押物价值增长收益、兼并重组等整合收益以及税收优惠收益四大部分。
不仅是上市公司,还有民间的主体,都在盯着这块市场。如果银行也因为不良资产率的提升希望把这些资产出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的机会,而一些投资人也看中了这些新生力量,积极布局。
“吃老本”是不行的
对于资产公司来说,经济下行是一个躲不开的挑战。
“不良‘双升’趋势可能要滞后一年或者一年半”,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胡建忠向《经济》记者分析称,在经济下行期,不良资产处置有困难,不良资产的买家会减少,不良资产的价值也存在贬损可能性。
但困难总是与办法相应存在。“资产公司有全周期配置资产的功能,在经济下行期收购不良资产,通过并购重组和精细化提升的办法处置一部分不良资产,而把大部分收购的不良资产放到经济上行期去处置,从而熨平周期波动。”胡建忠说。
“重点关注其中有重组价值的,使其价值提升以后就退出,减轻成本压力。剩下的资产我们有处置机会就处置,没有处置机会使它进入经济顺周期以后再处置。”胡建忠表示,在经济下行期间,不良资产的供给会增多,不良资产的价格会下降,成本也会降低。
不良资产最大的问题是瑕疵,最大的闪光点也是瑕疵,在不同的风险偏好和不同的投资偏好的投资者手里,不良资产价值的理解和价值的实现都不一样。在胡建忠看来,没有卖不掉的东西,只有卖不掉的价格。“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欠了银行50亿贷款,假如AMC用10亿收下,用10亿的尺码来看就是好企业,进入的成本很低,这是一个优势。”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方式也将是不同的。在胡建忠看来,AMC 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打包转让变成了并购重组,发挥综合性金融的并购重组手段。“对于还有前途但目前问题很大面临破产清算的企业,AMC采取破产重整和债务重整的办法来解决;对于阶段性现金流短缺的企业,采取债务重组和股权重组的方式来解决;对于朝阳企业则采取股权投资和资产重组的办法。”
基于此,AMC可以通过对企业间的应收账款进行收购和重组,改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债权不良状况,促进流动性改善,防止企业之间的债务风险传递到银行系统中去。
同时,不良资产的处置环境已然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新时期不良资产风险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化解难度加大。不良资产已经不是简单的转卖,而是经过分类整理加工。
“要化解经济新常态下的不良资产风险,‘吃老本’是不行的,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理念,推动不良资产经营业务转型升级。”臧景范表示,未来不良资产的处置思路和方式都要有相应的变化。
“不良资产的形成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且着眼于企业的低效和有重整需求的资产,能够通过多元化业务平台,提供综合性的金融解决方案。”臧景范说。
四大AMC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在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集团转变布局,谋求银行牌照。
“拿银行牌照不是为了‘办银行’,而是意在通过商业银行整合集团客户资源,发挥协同优势。”臧景范表示,银行掌握了企业账户就掌握了企业的现金流,能最早感知到企业经营的变化,便于资产管理公司做好风险控制。
“互联网+”思维的渗透
民间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银行把不良资产出表的愿望比较强,不良资产的量级也比较大,政策部门也在鼓励民间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处置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民间机构是对整个行业的有益补充,有望把原有的不良资产产业进行升级。”张洛夫表示。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却是万能的。在民间不良资产市场,已经有人在对这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的形式进行探索。
“不良资产本身受到非常复杂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处置方式中,得不到非常高效、高质、专业的处置,随着经济的发展,不良资产不仅在数量上激增,同时也更具有复杂的特性。只有充分利用新的时代技术、手段才能消化掉日益增加的不良资产。”在张洛夫看来,互联网、大数据是这一时代最前沿的技术体现,互联网的信息互通、无缝连接、资源整合的理念和能力影响了整个经济领域,同时也可以被不良资产所用。
互联网的全覆盖与大数据搜集整合,可以实现不良资产持有者与处置方直接进行快速、无障碍的匹配,以及及时的洽谈、合作等。“互联网思维的免费服务与增值收益的思维模式,同样可以在不良资产处置服务中得到实现。通过不良资产综合服务平台,就可以覆盖不良资产全产业链条,让用户充分享有互联网免费红利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求得到增值服务,这必将是不良资产处置的未来必经之路。”张洛夫分析称。
尽管这些民间机构的手中并没有拿到一个“牌照”,但对于这些有“互联网+”思维光环加持的机构来说,牌照并不重要。搜赖网联合创始人贺国旺向《经济》记者表示,整个中国不良资产行业里的牌照实际上只存在于不良资产处置的中间环节,才需要有牌照。“如果拿到这个牌照可能会有好处:能够在收购环节上获得极大的方便性,可以直接从银行手上去拿不良资产,获得地域性的垄断资质,相当于不良资产在某个省级区域里面的批发商。但无论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全国性的牌照,还是省级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地方性的牌照,对整个不良资产行业来说,未必就是一种必须的牌照。”
在贺国旺看来,要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得特别好,最主要的是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信息更加对称,很多参与主体其实对某一类信息都有很强的需求,希望大家对这些事情有一个共同的了解;二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把相关主体聚合到一块,大家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共同提高行业的效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甚至能让大部分的参与主体受益。”
但不论怎么说,“互联网+”都只能是一个工具,如何真正把不良资产处置掉才是真本事。
“不良资产情况特别复杂,有很多不良资产很难处置,需要时间、方法和手段,这不是一个技术和经验的问题。如果债务人确实没有清偿能力,那么这种不良资产就很难处置。”张洛夫表示,对于这种情况,创新营销介入的方式就很必要,要考虑如何让不良资产持有者与处置机构得到高效、高质而且免费的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必要且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如专家咨询、风险测评、定制处置等。“如果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不良资产问题,就可以在对这些资产处置之前帮助这些企业解决问题,从最早的阶段避免难以处置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据《经济》记者了解发现,目前在“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除了综合服务平台,还有一类就是催收平台。这种催收平台试图探索最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催收方式。
“对于小额债务,现在一种催收方式就是电话催收,这是有策略的,要找到最佳的时间点和话述方式。大额债务也是类似的。在催收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属地催收。”资产360创始人叶海涛向《经济》记者表示,对于这个行业来说,现在最难的是判断资产价值的能力。
那么对于这些机构来讲,他们所看见的不良资产处置的盈利来源究竟在哪里?
“不良资产的利益来源一定是资产持有者。因为在处置的过程中,被处置资产必然要被议价,无论是处置机构直接收取的佣金还是服务方的服务费,最终都是来源于该笔资产的贬值部分。”张洛夫表示,这个行业的盈利来源就是对不良风险以及价值判断的博弈。
对此,贺国旺表示,如果“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把以下3个要素配齐,那盈利模式就比较清晰了。“一是数据因素;二是信息因素;三是资金因素。”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防范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主体风险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国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中加之内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导致银行价值遭受贬损或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性质,导致其经营中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较高风险,包括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缘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视或得不到根治不断积累和加深在外界风险环境的刺激下就可能发生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明确分类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通常可相互转化。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内部管理不善,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现象普遍甚至出现挪用公款、携款外逃现象:三是存款准备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挤提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四是贷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贷款到期时违约.或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客户可根据银行活动的一些指标体系初步判断.预警银行风险,减小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多样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银行风险的内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环境因素银行个体一般难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发出的信号调整经营策略。概括起来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要有
1.资本金比率低御险能力弱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风险并不突出,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金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巴塞尔协议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强行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2002年资本净额为188179亿元,虽然比2001年的1827.90亿元略有增加,但由于加权风资产总额由2201020’fZ,元增加到2309861亿元,因此资本充足率由830%降低到815%: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由2001年的576%下降为2002年的554%。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储备注资中行和建行:6月,建行和中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分别向信达公司移交不良贷款1298亿元和1498亿元。这是政府使建行和中行上市达到8%资本金充足率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注资。另外,银行自身的利润留存则由于盈利水平低下而难有作为。在资本金补充不力的情况下,资本金的消耗与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的贬值等。
2内部管理不善.防险意识差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积累的结果,管理不善主要体现为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来看,银行”重贷轻管”“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缺乏动态的跟踪监测。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内部授权授信制度、贷款审核审批制度.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签发制度等形同虚设.难于有效执行。甚至某些职员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利用职权挪用公款,甚至携款外逃。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
3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比重较小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利润来源单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相似性的特点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发达。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小。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导致恶性循环银行为达到业绩要求,往往发放大量放贷争取客户.放松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多.为银行风险埋下了隐患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利率管制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途径
1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应当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转换的主要方向。股份制改革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能够有效理顺国有产权关系,重新定位其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国家作为大股东只能以股东身份发挥作用.真正实行政银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集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单一和资本金匮乏问题。同时.银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规模内尝试参与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清除违规操作滋生的土壤。包括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在丰富的业务数据、科学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基础上.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和监测等四个部分。目前,许多外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新一代风险测量模型.风险管理部每天用风险价值VARN算市场风险.跟踪信用风险.分析收益与业务量的关系.计算边际收益和违约概率.并据此确定准备金数额和配置经济资本。加入WTO后.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银行风险敞口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到整体的风险管理范畴,加以全盘统一规划,从组织、技术、人员上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
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盈利模式
关键词 民生盈利能力 盈利指标
一、引言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分子,自然也无法置身之外,尽管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而银行业的发展也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议题。作为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而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决定银行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银行必须迎合时代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
二、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近年来随着外资银行本地化发展进程加快,互联网巨头入侵金融业以及同行业竞争加剧,银行业的经营难度一步步增大。
国内学者苏桂福(2015)以中国民生盈利能力为研究对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比分析其他商业银行的相关指标,提出民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盈利能力;唐永浩(2010)指出了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以下问题:收入结构不合理,利息收入占比过重,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
国外研究者Smirlock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发现资本的市场覆盖规模和银行的收益之间大体呈正相关态势;AliAwdeh将国内外银行进行分组比较,发现国内银行盈利能力不如国外银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资银行更加注重市场因素。
三、民生盈利能力
(一)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是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了多少净利润,反映商业银行运用资产获利的能力,受资产周转率和利润率的共同影响,而利润率则反映一个银行对费用控制能力。
相比行业均值,民生盈利能力暂时领先,但是相比国有商业银行,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民生的资产收益率上下波动,11年增长幅度达到了29.73%,这源于11年利润总额增长了60.63%,其中非利息净收入增长了97.27%,但2013 ~ 2015年总资产收益率呈递减的态势,这是因为民生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利润总额增长极小。
(二)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本的比例,反映银行资本盈利能力,资本收益率受到总资产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的共同影响。资产收益率相对稳定时,银行可以适当利用财务杠杆提升股东权益的报酬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民生资本收益率在2010~2012年上升,主要是因为资产收益率的上升,也说明民生的盈利能力在提升,而在2013年出现下滑,主要是因为权益乘数在减弱,说明民生的盈利能力在下降,权益乘数地减小也意味着杠杆作用进一步减弱,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上升,银行的安全性就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三)支出效益指标
成本收入比为业务及管理费和营业收入之比,收入利率为营业利润和营业收入之比,支出利润率为营业利润和营业支出之比,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商业银行一定的业务及管理费用和支出的获利能力。
纵向来看,民生的这三个指标比在2013年之后均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同行竞争加剧以及网商、电子金融的崛起,银行的利润空间被挤压,整个银行业一片哗然;横向来看,民生收入利润率总体上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值,相比兴业等标杆银行及工商等国有商业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民生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指标对民生盈利能力的现状展开了研究,可以看出民生的整体盈利水平是比较好的,利润也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但数据显示13年后利润增长逐渐放缓,除了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外,还有以下问题:
(一)非利息收入过低
民生的主要收入来自存贷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小,而国外银行的收入来源多元化,表外业务较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虽然近5年来民生的存贷利差收入占比不断下降,但还是要继续调整收入结构和业务结构,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多元化结构转变。
(二)营业支出过多
随着营业收入的不断增多,民生的营业支出也不断增加,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而其营业支出的主要方面就是业务及管理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机构网点人员带来的业务及管理费用等支出太多,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影响着金融业,导致民生近几年不良资产,资产减值等也不断增加,还有所得税的影响导致了民生的净利润很少。
(三)营业收入增长缓慢
2012~2013年民生的营业收入、支出增长率均在下滑,但是营业收入增长率的下滑幅度远大于营业支出,并且在2013~2015年民生的营业支出增长率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这说明近年来民生的营业支出大幅增加,相比之下营业收入的增加逐渐萎缩。
五、结论和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银行业必须积极改革创新,实现向低资本消耗业务、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转型,和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以上分析,民生还可以从这几方面改进:
(一)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面对新形势,民生应该加快调整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步伐,促进银行盈利能力多元化。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但也要注意控制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时要利用好互联网,借助网上银行较低的运营成本和全方位的服务以及广泛的客户群体,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二)减少营业支出
控制业务及管理费用缩减成本;同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降低不良贷款率,加强贷款对象的检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资产的管理和运用,提高效益,减少资产减值损失。
(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银行、企业与政府三方共同促进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民生还应该把握好国家政策的趋势走向,例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应对机制;同时还应该积极地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交流,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做好相应准备。
(作者单位为郑州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余莉娟,郑州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 贾建军.银行会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这一过程首先要通过资产组合机制来实现,即构建证券化资产池。然而对于企业来讲,并非所有资产都能满足证券化资产的要求,入池资产应选择那些未来现金流量稳定、风险较小的资产,而那些依据法律规定、或相关当事人约定、或依其性质不能流通和转让的资产,不能进入资产池。同时资产证券化期限应当与基础资产现金流量相匹配,符合分散风险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要求。因而尽管企业优良资产和不良资产均可以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进入资产池,但资产证券化前期仍应从优良资产做起,并在资本市场树立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的良好形象。
1 基础资产结构、质量及盈利模式分析
可证券化资产的实质就是能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收益的流动性较差的现金流,因而对入池资产的结构、质量、盈利模式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分析基础资产既是资产证券化的出发点,也是支持整个过程的基础,资产池的质量决定着发行利率高低、发行额度大小、发行期限、发行成本和审批的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以信达投资为例(见表1),构建证券化资产池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框定资产池总体目标特征。截至2010年末,信达投资资产总额109亿元。按资产属性划分为应收款、现金、股票投资、房产、股权投资等五大类,分为36亿元、7亿元、7亿元、16亿元、43亿元,分别占总资产的34%、6%、6%、14%、40%。其中26亿元应收款年收益率约7.5%、股票浮盈约6亿元,房产年租金约1亿元(信达大厦0.8亿元);按资产盈利性划分,分为盈利资产和非盈利资产两类,分为75亿元、34亿元、分占总资产的69%、31%。根据信达投资当前的资产配置情况,考虑现金流总体预期期限、金额规模、资产类、风险水平、行业构成、地区分布等,仅有商业地产符合证券化入池资产要求。
其次,设定筛选标准,选择备选资产。根据资产池总体目标特征,所选资产剩余期限不应超过资产池总体预定期限,且考虑到资产池的分散性和管理成本,每笔资产金额有上下限。经分析信达投资大多数资产不符合证券化资产人池要求,仅有信达大厦一项资产符合入池条件,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预期现金流收入稳定。年固定租金收入约0.8亿元,不仅可满足合同规定期限内的利息支付,而且有足够的现金积累满足证券到期偿付本金。
(2)具有同质性。由于信达大厦仅一项资产,因而在现金流结构、违约风险、到期日结构、收益水平等方面具备一致性,并且缺乏流动性,
(3)权属清晰。信达大厦权属清晰,主要控制因素被锁定,租户也相对稳定,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具备,不确定性低。
(4)风险可控,在对基础资料、资金支付方违约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项目运营风险等进行分析后,资产风险可控。
(5)规模合适。由于信达大厦为单一资产,规模偏小,势必影响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流动性和提高融资成本。经初步分析,可框定资产池规模为信达大厦评估值14亿元。
最后,从备选资产中挑选组合,构成资产池,若为多项资产组合,可通过科学组合达到分散单个资产特定风险的目的,将具有风险负相关性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实现内部对冲风险,从而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水平。
鉴于上述情况,需要假设两个前提,即确定信达大厦未来五年租金收益权4亿元;本金和利息偿还期为每年年末支付。经初步测算,证券化发行规模计算结果如下:
第一,资产池平均期限为五年,即证券发行期限为五年期。
第二,支付年化利率水平应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测算,支付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为4%。
第三,证券发行总量为3.8亿元,即资产池本金余额。
若为多个资产组合,还可根据对资产池现金流的测算,将证券分为优先A档、优先B档及次级档三个档次。其中A档为固定利率、B档为浮动利率(按年浮动,浮动基准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次级档为无票息证券。预计优先A档证券评级为AAA,优先B档证券评级为A,次级档证券暂不评级。三个档次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可分为不同年份。同时由中介机构通过计算预期损失,对人池资产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最终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对信用提高度的要求,给予有限A档资产支持证券的预定评级为AAA级,优先B档资产支持证券为A级。为真实衡量资产池绩效及便于不同资产池的比较,可利用超额利差进行分析。当超额利差低于某一百分比时,显示资产池内资产品质恶化,有必要更换入池资产、或提高外部信用增级。若更进一步恶化,则需激活某些防卫机制以保护投资人利益。
2 构建资产池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达投资多数资产投资回报率低于10%,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支撑,且这些资产处置难度大,资产流动性也较差,大部分资产不符合构建资产池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难以满足证券化资产“规模化”、“同质化”标准
构建资产池规模化原则上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资产池”要有一定规模;另一方面管理资产亦符合“规模化”原则要求,截至2011年6月末,公司本部资产总额109亿元,其中流动资产43亿元,占39%,主要由对所属公司借款和货币资金构成;非流动资产66亿元,占比61%,主要由长期股权投资约43亿元(其中信达地产约25亿元)、投资性房地产约11.5亿元(其中信达大厦约7亿元)、股票市值(约9亿元)等构成,除信达大厦等部分优质资产外,大部分资产不满足构建资产池的要求,不具有同质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难以满足构建资产池“预期现金流收入稳定”要求
预期现金流收入稳定同样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要求基础资产有较强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基础资产形成的收益不能仅仅体现在账面上,而是必须能够实实在在地形成现金流入,信达投资固化资产(即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的是投资类、酒店类、物业类企业及信达地产等,这部分企业存在行业差大、整体收益率偏低、现金流不充足等问题,达不到资产证券化对资产现金流的要求;在投资性房地产中。除了信达大厦每年
能维持约0.8亿元现金流收入外,其他房产多为总公司及各分公司使用,年租金流入约0.2亿元,明显满足不了证券化资产的要求。
难以满足构建“资产池”战略定位及业务特征要求
目前,公司战略定位是以房地产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以指定投资(包括财务性投资、战略性投资)和受托业务为重要业务补充,着力打造集团内房地产资产管理平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一个关键是夯实“一二级联动”盈利模式,以“项目获取――项目孵化――项目退出”形式把盈利模式做实、做好、做出特色。然而项目获取主要是总公司项下与不良股权和债权相关的房地产资产,项目退出方式则以转让给信达地产为主。由此给信达投资带来两方面不利影响,也加大了资产证券化的难度,一方面加剧了公司资产固化程度。主要是总公司项下的房地产类不良资产包均存在产权瑕疵多、交易结构复杂、法律纠纷严重、经济效益低、处置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同时房地产行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因而公司资金长期、大量沉淀在项目,难以快速回笼,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难以与信达地产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信达地产没有足够资金收购一级土地整备项目。同时信达投资运作一级土地整备项目也很难与信达地产储备土地步调一致,并且项目转让难以贡献持续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
3 构建资产池的建议和措施
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服务于企业发展,不仅能够通过融资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而且也能够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产质量等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进行多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
一方面,要始终坚持走集团协同道路,找准信达投资在集团系统的定位,实现存量和增量资源的梯次开发和充分挖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业务开拓力度,利用总公司上市契机,发挥集团协同机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定出一条符合信达投资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培育、涵养和输送一批有价值的资产项目,形成公司稳定的盈利来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明确主营业务
尽管公司定位于集团房地产资产管理平台,但由于同业竞争问题,已不得再经营与房地产及商业地产等相关的业务。实际上这种定位给公司造成了生存和发展的两难困境,目前所持有的优质商业地产项目不能满足资产证券化要求,需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主业,或者经营一批有稳定现金流入及高收益的商业地产项目,形成规模化效应,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滚动融资,持续发展。由此一方面获得充裕资金进行大规模并购,然后再利用商业地产证券化融资,形成良性滚动循环:另一方面可将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同时衍生和培育出物业管理板块,保留资产服务权,赚取服务费。或者进行贴务性投资,根据投资品种予以资产证券化,通过“投资―证券化―再投资―再证券化”路径,确保企业资本快速扩张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