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蔬菜环境污染原因
造成蔬菜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大环境的污染,而蔬菜生产环境污染的有毒物质,多数来自于工业和生活的“三废”,即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三废”排放而造成的污染,这些有毒的“三废”投入自然大循环后,即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污染蔬菜;其次是农药、肥料、灌溉水等污染,及产品采收后运输、保鲜及加工过程的再度污染等。
2 控防对策
2.1 坚持持续发展战略,重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优良的农业环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世界各国已组织实施新的持续发展战略,其实质就是要求人类在生产上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多利用少排放。纠正过去单纯依靠增加投入、加大消耗,掠夺式发展和破坏环境而增加产出的错误生产方式,要在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协调平衡,确保持续发展。发展蔬菜生产亦是如此,要坚持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蔬菜生产基地应严格杜绝工业“三废”排放,新建基地应避免工业污染,老菜地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同时,在发展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注意不破坏环境,减少和防止一切污染,并建设配套的“三废”净化处理设施。
2.2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蔬菜
绿色食品技术是我国于l990年率先倡导的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其中不含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和细菌含量须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而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一定量对人体无害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如化肥、非高毒性农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有机食品是以对环境和食品少污染、无污染的安全性要求为目的,生产过程要求应用有机农业技术,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易水溶肥料、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贮藏保鲜剂等,并经IFOAM认可授予有机产品标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目前国内和国际食品生产的方向。
2.3 建立专业化基地,实施规模生产
建立规范化的无污染蔬菜生产基地,是确保蔬菜安全生产的基础。除对现有菜地的工业污染源依法清理、改造与监控外,还要建设专业化无污染的蔬菜生产基地,或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蔬菜、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要求选择大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的地域;位置远离工矿区和住宅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繁衍;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等。“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还须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省、市级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检测,经审核认可后,方可列为“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
2.4 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防止农药与肥料污染
制定无污染蔬菜安全食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既是产品质量认定的依据、基础与保证,又是食品安全性生产的规范,是控制与防止蔬菜污染的主要措施。除制定无污染蔬菜食品标准外,还应制定配套的生产技术标准。其栽培与管理技术应以减少与防止环境污染为前提,采取相关技术,包括农药、肥料及其他农用物资的使用原则,严格控制农药与化肥使用,最大限度地控制与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严禁用污水灌溉和用污泥作肥,推广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等。
2.5 严格控制产品流通过程的二次污染
产品采收尽可能保持产品清洁卫生、无污染,保持蔬菜产品外观无病斑、无黄叶、无泥沙、无水分、无伤损。运输过程严防过重堆压、机械损伤,注意运输过程的通风和温、湿度控制,防止腐烂与霉变。贮藏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贮藏保鲜期间选用适当的贮藏保鲜方法和贮藏条件,防止产品污染或自然变质。如大蒜、洋葱等应在冷凉通风处贮藏;马铃薯应注意避光和冷凉;瓜类应注意温度控制并防止机械损伤。加工过程应照规定操作,防止添加剂、防腐剂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污染。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食品蔬菜的产品加工必须遵照相应的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
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推进措施;河北定兴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24-01
定兴县是蔬菜大县,但生产低端、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已成为制约蔬菜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推进蔬菜大县向蔬菜强县转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1 定兴县蔬菜生产现状
定兴县是国家菜篮子工程示范性,是全国蔬菜大县,是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约1.2 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0.8 hm2,蔬菜常年产量100万t,设施蔬菜产量逾60万t。涌现出了北庄头、龙华、石象等多个知名的生产基地,注册有隆华、昌利、昌明、石象等多个商标,其中“石象”蔬菜成为2013年河北省名牌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基地已达11个,产品达31种。蔬菜生产对促进农民增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推进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
2.1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定兴县发展蔬菜产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总指挥,县直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商务局、交通局、水利局、国土、科技局、质监局、工商局、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电力公司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县长兼任。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署,考核督导蔬菜产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保障[1]。
2.2 狠抓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乡村、包基地制度,每个蔬菜专业村、基地,明确1名技术人员负责帮扶。开通专家咨询服务热线,满足菜农需要。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专家为总顾问,与北京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随时获得技术支撑和前沿信息。
2.3 加大扶持力度
自2010年以来,定兴县被列为省级菜篮子示范县,每年省级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借此机会,县级附属配套近千万,用于扶持蔬菜产业发展,设立100万元的现代农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奖励。
2.4 推行标准化生产
制定和完善定兴县主要蔬菜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分发到村、基地,指导农户按规定操作,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2]。
2.5 抓好品牌建设
全县共注册昌明、隆华、石象、昌利、冀参等5个蔬菜商标。其中 “昌利”牌无公害蔬菜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石象”牌绿色蔬菜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
2.6 狠抓质量安全
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证了昌明、昌利2个无公害蔬菜基地、8个蔬菜产品;认证了龙华、石象、昌明、昌利、海华、三禾、贯鸿、庞各庄、天宫寺、北田、杨村乡南吴家庄11个绿色蔬菜基地,31个绿色蔬菜产品;认证了汇园、石象2个有机蔬菜基地,5个有机蔬菜产品。
3 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基地数量少,规模小
定兴县现有叫得响的基地只有北庄头、龙华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的基地面积较小。
3.2 重视程度低,协调联动差
推进蔬菜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但现实是,部分单位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各项技术措施以及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农户想发展,但致富无门。
3.3 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
现实蔬菜生产仍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虽然部分专业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但多名存实亡,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组织作用[3]。
3.4 技术服务手段差,服务水平低
培训条件落后,直观感觉差,培训效率低;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整体技术服务水平低。
3.5 缺乏品牌
品牌拉动效应不明显,产后附加值较低,高端市场占有份额不高。
4 推进蔬菜生产的措施
4.1 加强机构建设
理顺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分片区域站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技术力量。
4.2 加大资金扶持
一是加大对种植农户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在规模化生产上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土地流转的引导和支持,对流转大户予以资金补助,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效益[4]。四是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支持,保障日常经费支出,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大继续教育扶持,提高业务能力。五是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4.3 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完善服务制度。深入落实好技术下乡和蹲点包村制度。二是抓紧培养设施蔬菜技术骨干,全面提高定兴县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设施蔬菜种植效益。通过参观、考察、论证,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蔬菜品种、新技术,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和专家热线等形式,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4.4 加强品牌建设
一是加强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坚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依次推进的原则,加快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积极发展绿色和有机蔬菜;二是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切实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打响“昌利”蔬菜、“石象”“隆华”特菜等品牌,鼓励支持其他优势农产品注册商标,彻底改变蔬菜产品“上市无名、质量无证”的局面。
4.5 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政府公务网的作用,扩大网络覆盖面,加强与全国各大城市、主要农产品市场的网络联系,建立及时、便利、可靠的农产品信息发送和反馈系统,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安排生产等提供信息,为政府决策、市场开发、先进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等提供有效服务。二是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蔬菜加工和配送业,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参考文献
[1] 张真和.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04(1):1-3.
[2] 张真和,李建伟.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1):4-8.
关键词:南充;有机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2-0071-04
南充市是四川省的第二农业大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洁净的水土条件是南充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独特优势。
有机蔬菜产业作为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南充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有机蔬菜生产为突破口,目前,已经成为四川最重要的有机蔬菜产地,但在产业发展中也面临很多挑战。
1 南充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优越条件
1.1 优越的气候条件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和嘉陵江中游,是川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信息、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都、久负盛名的水果之州。南充市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左右,霜雪少,无霜期超过300 d,年日照时数1 200~
1 500 h,年降雨量1 100 mm,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发展蔬菜产业。
1.2 洁净水资源丰富
境内主要的河流有嘉陵江、西河、东河、枸溪河、白溪河、螺溪河、西充河,均属于长江流域。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00亿m3以上。我市工业企业以轻工业为主,污染小,但近年来河流和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自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以来,南充市共有8个县通过竞争立项入列,4 a来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上万亩。丰富的水资源总量、洁净的水源和完备的灌溉条件是南充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核心优势。
1.3 蔬菜产业基础良好
南充历来有蔬菜栽培的传统,在栽培制度和种植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南充蔬菜种植面积达13.3万hm2,2012年蔬菜总产量达300万t [1],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2010年8月,南充市成功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顺庆区、高坪区成功入选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9 333 hm2 [2]。虽然农村优质劳动力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有机蔬菜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较少,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能以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吸引优质劳动力,所以南充完全可以满足有机蔬菜生产的一般劳动力需求。
1.4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2013年南充市委、市政府已把蔬菜产业纳入“5+3”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编制了《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至2020年,全市将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hm2,改造原有蔬菜基地1.3万hm2。
2 南充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1 有机蔬菜产品基地认定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迅速
截止2012年7月,南充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2 666 hm2以上,经过专业认证的有机蔬菜品种达82个,共128个系列。2012年11月下旬,我市有机蔬菜生产重点县西充县在央视年度品牌城市盛典上被授予“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品牌称号。
目前,南充蔬菜基地的绿色防控率达100%,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2012年全市有7个县(市、区)列入四川省农业厅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示范县。2012年10月,全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会议上,我市西充县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集成技术,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肯定,标志着我市绿色防控工作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2.2 有机蔬菜销售网络初步建成
我市目前拥有48户规模以上的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生产的有机蔬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地,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有机蔬菜大多实行订单销售,成都、上海和港澳等地的大型超市和酒店与有机蔬菜企业签订合同,企业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栽植和有机栽培标准生产。目前南充已初步建成了立足成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有机食品销售网络。
3 南充有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土壤状况对有机蔬菜生产的影响
南充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冬季光照不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很大。地貌以丘陵为主,多数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薄[3]。菜地较分散,不利于土地平整、机械化耕作和集中育种,也影响了产地销售市场的形成和产品集中采收、处理、分级包装、销售。
3.2 资金引进难,基础设施配套薄弱
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依赖中央,地方财政投入不足,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保养维护不力的现象[4]。近年来,虽然南充中小型水利灌溉工程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部分菜地仍是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特别是小户菜农生产用水问题突出,抗灾减灾能力弱。
有机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物理和生物防治,灌溉和排水不利会降低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因而有机蔬菜对水利设施的要求更高。虽然目前大部分蔬菜基地都新建了配套的水利设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水利设施的兴建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的投入,来源单一,缺乏市场活力;其次,缺乏考核和验收标准,部分设施设计考虑不周全,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再次,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缺乏经验,维护经费没有保障。
3.3 优质劳动力资源短缺,生产效率低
有机蔬菜生产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机蔬菜生产是对现代常规农业的挑战,是劳动、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农业,有机生态工程涉及面更广,生产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需要掌握有机蔬菜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生产企业需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标准、技术、管理及销售在内的全方位培训,向他们灌输有机生产和生态工程的意识和知识,而这也正是从事传统蔬菜生产的本地农民非常缺乏的。
目前,南充有机蔬菜生产以露地栽培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5]。由于蔬菜生产周期长、产量不稳定,收益没有保障,同时农业从业人员工作不稳定,导致有机蔬菜生产企业不愿意也不敢在生产人员培训上投资,这也是目前南充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人员和优质劳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缺乏具规模的知名有机蔬菜龙头企业
目前,南充现代农业在众多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南充市的有机蔬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南充也成为四川省的有机蔬菜生产大市,但是南充有机蔬菜产业起步不久,还没有形成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有机蔬菜品牌,也缺乏规模较大、生产管理规范、经济效益显著的有机蔬菜生产龙头企业。
3.5 有机蔬菜生产的种植主体构成单一,活力不足
目前,南充从事有机蔬菜生产的主要是农业企业,他们资金实力相对比较雄厚,在规划有机蔬菜基地、由常规生产向有机基地转化的过程中,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但由于初期效益不理想,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部分企业自身动力不足,也受限于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活力不够,缺乏上进心和竞争力。
3.6 有机蔬菜生产供应产业链不健全,品牌建设滞后
现代农业是生产和市场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在有机蔬菜从生产到实现价值的各个环节中,种植虽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忽视了有机种苗培育、采收、修整、清洗、分拣、分级、包装、储运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目前,我市在有机蔬菜种植、采收、修整、清洗和分级包装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但受销售规模的限制,自动化的程度偏低。
我市有机蔬菜的销售大部分是订单生产,销售渠道单一,有机蔬菜的产地市场尚未形成,物流链条不够完善。我市有机蔬菜生产虽然走在四川省的前列,但是影响力还不够,在品牌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南充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4.1 大力引进领先农企投资,加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打造规模化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要扩大南充有机蔬菜的影响力,较大的栽培规模是基础。在蔬菜产业园区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应积极引进全国领先的有机蔬菜生产企业,推广先进的有机蔬菜规范化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推动现有蔬菜生产基地向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转化,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家投资有机蔬菜产业。
4.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产学研结合打造有机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健全适应有机蔬菜生产的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南充农科院的科研技术优势[6],为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和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推动科研单位加快研发适应本地的有机蔬菜新品种,建立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繁育基地,解决我市扩大有机蔬菜生产规模后的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不足的问题。有机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核心技术之一,要依托科研单位和基层农技单位,因地制宜地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只有解决了有机种苗、病虫害有机防治、有机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等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机蔬菜产业生产的大面积推广。
4.3 规范有机蔬菜生产流程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有机蔬菜有别于一般蔬菜生产,严格的隔离制度、病虫害防治规范、生物农药管理、产品田间管理跟踪记录、人员操作规程,使有机蔬菜生产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大大高于常规蔬菜种植。质量是有机蔬菜产品的生命,只有拥有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有机蔬菜的质量和生产有序进行。
引进先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带来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体系,是让我市有机蔬菜生产再上一个台阶的捷径;组织技术人员到国内甚至到世界领先的有机农业企业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病虫害防控知识,建立和先进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和销售联系。
4.4 加强有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有机蔬菜生产对菜地的排灌设施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认真规划、合理设计、严格施工、定期维护。要改变过去一锤子买卖的建设模式,将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纳入建设规划,严格验收标准,保证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
4.5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培育明星企业,打造“有机南充”城市名片
有机蔬菜产业作为新兴的高附加值产业,不仅对南充农村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供应有着重要意义,在安全食品逐渐成为“奢侈品”的今天,对于树立南充的城市形象也起着正面作用。根据我市技术人员、劳动力和资金条件,培养适宜规模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打造有机蔬菜领域的名牌产品,发展市场接受、效益突出的特色有机产品,逐步提升南充作为有机食品城的城市形象,将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成南充农业的亮点和农民的增收点。
4.6 加强质量监管,保障有机蔬菜质量安全
有机蔬菜质量第一,特别是供港和出口的产品,销地检测十分严格,对质量的控制应注意:第一,有机菜地转化时期,不能一刀切,要通过物理、生物防控结合科学的耕作,防止有机认证后的正式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肥力;第二,认证后的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有机蔬菜生产标准,防治病虫害和使用有机肥料;第三,严格购买有机种苗、合格生物农药,按照科学的用药方法防治病虫害,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第四,逐步强化有机蔬菜标识和可追溯制,不定期进行有机蔬菜农残抽查和田间突击检查。
4.7 强化销售体系、物流体系和产品信息化体系建设
目前,有机蔬菜的销售主要依靠订单模式来完成,当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产地销售市场的完善对蔬菜的销售也显得至关重要。南充不仅要成为有机蔬菜生产大市,更要成为四川的有机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就需要集中规划有机基地,健全产地批发市场硬件设施,建立产品信息化系统,因地制宜建设冷藏保鲜库,努力提高流通效率,吸引周围甚至全省的有机产品都到南充来交易。
5 展望
总体看来,南充的有机蔬菜生产设施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5],虽然面临诸多的挑战,但有南充市庞大的蔬菜消费市场作支撑,同时在供港蔬菜和有机蔬菜出口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何震,汪洪琼.南充发展专业蔬菜基地的思考[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4):49-50.
[2] 邓万祥,吴书秀.四川南充:在西部大地上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N].中国贸易报,2011-3-15(15).
[3] 邹平.四川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02-306.
[4] 邱亚明.四川南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21-23.
[5] 蔡宝成,黎德富,何昭蓉,等.农业规模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省南充市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9(6):109-112.
[6] 蒲春雷.对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村科技,2012(5):53-55.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Organic Vegetable Industry in Nanchong City of Sichuan
XIANG Chengyong, YANG Peng, LIN Bangmin
( Nanch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ichuan 637000 )
关键词 蔬菜;双茬栽培模式;效益;河北围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91-01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脉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50~2 067 m,无霜期80~130 d,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近几年围场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河北蔬菜之乡”、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之一、河北省57个全国蔬菜重点县之一,2008年12月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围场胡萝卜”农业部批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蔬菜占地面积1.59万hm2,播种面积1.83万hm2(其中,含0.23万hm2复种面积),总产量91 t,总产值5.65亿元,总效益2.82亿元,为农户提供人均纯收入842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7.4%。其中,设施蔬菜0.255万hm2(日光温室0.063万hm2,塑料大棚0.059万hm2,食用菌棚0.01万hm2,中小拱棚0.123万hm2),设施蔬菜总产量19.15万t,产值1.91亿元,效益1.15亿元,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2大类138个品种。结球类和叶菜类采取设施与露地相结合的栽培方式成为接坝地区蔬菜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
1 三丰标准园温室加露地栽培
2011年,三丰露地蔬菜标准园,利用日光温室1.12 hm2,育苗面积11 172.25 m2,采用轻基质为栽培载体连体纸杯集约化育苗,集中培育、统一供应优质适龄壮苗[1-2],园内178.67 hm2种植面积,除32.13 hm2胡萝卜直播外,146.53 hm2需要育苗的蔬菜100%采用集约化育苗,再采用地面覆盖定植栽培,标准园蔬菜平均产量达到75 t/hm2,较2010年增加产量7 500 kg/hm2,效益4.5万元/hm2,增加技术经济效益1.8万元/hm2,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321.6万元以上,使农药用量减少34%,节本增效27.15%。
2 洁农标准园温室加冷棚加露地栽培
2012年,洁农设施蔬菜标准园,20 hm2棚室平均产量达到123 t/hm2,产值达19.284万元/hm2,增加技术经济效益14.784万元/hm2,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295.68万元。48 hm2露地蔬菜平均产量达72.42 t/hm2,产值115 872元/hm2,增加技术经济效益85 872元/hm2,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412.9万元。68 hm2园区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708.58万元,节本增效16.68%。同时,标准园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节水栽培、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可以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物化和人力投入,减少农药用量34.2%[3-5]。
3 设施育苗露地栽培
郭家湾乡郭家湾村于明清,于2013年进行温室育苗,20 hm2葱头平均产量47.01 t/hm2,按1.6元/kg销售,平均效益5.736万元/hm2。3月12日育苗,5月10日定植,10上旬至中旬上市,总效益174.7万元。腰栈乡边墙山村朱清,前茬4月5日进行白菜温室育苗,5月12日地面覆盖定植,7月上中旬上市;第2茬在6月22日左右进行甘蓝育苗,前茬收获后及时整地定苗,双茬菜白菜平均产量90 t/hm2,效益4.686万元/hm2,甘蓝平均产量45 t/hm2,效益4.273 5万元/hm2,合计均纯效益8.959 5万元/hm2。1.77 hm2纯收入达15.8万元。
4 设施与露地结合栽培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
围场年均0.33万hm2茄果类、葱蒜类通过设施育苗,地面覆盖一茬栽培或大棚春提早、秋延后及露地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即温室内提早50~60 d育苗,而后把壮苗定植在大棚内或露地生产,可以在125 d的无霜期内,生产190 d的蔬菜,选择优良、中熟的黄瓜、辣椒、西瓜、甜瓜、番茄5种蔬菜,按市场需求育苗生产,产品正值市场8、9月淡季,收益较好。
年均0.53万hm2叶菜类设施育苗,双茬栽培,共有25种栽培模式,即第1茬提早35 d育苗,第2茬在前茬收获结束提前25 d育苗,可以在125 d的无霜期内,生产190 d的蔬菜,选择优良、早熟的甘蓝、白菜、菜花、娃娃菜、接球生菜5种蔬菜按市场需求随机组合:白菜—白菜、白菜—甘蓝、白菜—菜花、白菜—娃娃菜、白菜—生菜、甘蓝—甘蓝、甘蓝—白菜、甘蓝—菜花、甘蓝—娃娃菜、甘蓝—生菜、菜花—白菜、菜花—甘蓝、菜花—菜花、菜花—娃娃菜、菜花—生菜、娃娃菜—白菜、娃娃菜—甘蓝、娃娃菜—菜花、娃娃菜—娃娃菜、娃娃菜—生菜、生菜—白菜、生菜—甘蓝、生菜—菜花、生菜—娃娃菜、生菜—生菜,几年来,基本上是后茬收回全年成本,前茬是纯效益。
5 参考文献
[1] 苗增建,朱莉华.青藏高原露地娃娃菜-芹菜复种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3(5):51-52.
[2] 姜伟锋.大头菜—雪菜—大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89.
[3] 张春生.有机蔬菜生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9(5):116-118.
关键词:蔬菜种植技术;农业科技;农业技术
绿色蔬菜是当前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对于食用蔬菜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绿色蔬菜,是指蔬菜中没有任何毒害物质,将难以避免的毒害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从而保证蔬菜食用的安全性。
1.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概况
1.1蔬菜种植环境的合理选择
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是保证绿色蔬菜健康成长的基础。为此需要高度重视蔬菜种植环境,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其一,蔬菜种植区域的选择,以偏离居民区域、污染区域、公路交通干线、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区域的区域为基本原则,保证种植环境不会受到污染。其二,选择适合绿色蔬菜生长的土壤,以抗虫性强,营养丰富的优质土壤为佳,以保证土地具备良好的完整性。其三,合理组织布局绿色蔬菜种植区域与普通作物种植之间的界限,最好选择山丘,河流等自然分界点,或者采用物理手段去进行规划,以保证蔬菜种植具备良好的环境。
1.2蔬菜种苗类别的科学确定
绿色蔬菜种子的界定还没有形成定论。依据实际的种植经验来看,选择国家认可的绿色蔬菜种苗和种子,或者选择农家自己保存没有经过有毒害物质感染的常规种子。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蔬菜种子的管理和控制,最好经过晒干、筛选和消毒,以保证绿色蔬菜种植无污染。最后,结合蔬菜的特定以及地区气候特征,合理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以保证绿色蔬菜种子的顺利成长。
1.3蔬菜栽培管理方式的调整
绿色蔬菜在栽培过程中,其管理方式也应该进行调整和改善:(1)以倒茬轮作的方式进行,同样的蔬菜不适宜在同样的土地上进行连种,即使连种也应该将其控制在两茬以内。(2)在收货前茬蔬菜的时候,应该将病残体处理干净,避免留在原来的土地上。(3)严格依照时节,以嫁接换根,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种子和苗床处理工作,以便达到比较理想的栽培效益。
1.4施肥耕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施肥,是保证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在进行绿色蔬菜种植的过程中,施肥耕作应该注意以下基本问题:(1)以无公害有机肥为主,附加适当的其它类型肥料,以保证土壤的肥力是适合植物生长的。(2)尽可能使用有认证的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肥。(3)积极将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运用到生态保护中去,保证耕作深度,实现熟土层厚度的不断增加。
1.5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病虫害
绿色蔬菜种植,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去应对病虫害,这是保证蔬菜种植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依照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或者对于非化学药剂进行种子种苗的处理,以达到壮苗的效果。其二,以嫁接、轮作、间作的方式,打乱虫卵和病原菌的生长规律,降低其数量,使得蔬菜的病虫危害不断降低,从而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其三,强化科学管理,以秋季深翻土壤,夏季曝晒,高温灌水等方式去杀死害虫,使得空气和土壤湿度保持在理想状态,这对于预防病虫害也是很有帮助的。其四,使用无公害的药物,对于病虫害进行处理,以保证蔬菜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
2.制约蔬菜种植技术变革的因素
2.1农业生产规模因素
从理论上来讲,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的实现过程并不简单,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背景下,农村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并且分布很不均匀,不仅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处于低下水平。这在客观上也抑制了农民对于绿色农业技术的需求。简单来讲,分散化的绿色农业技术并不能给予农民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民的激励作用不大,农户为了争取农业资源,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有着很大的随意性,这也对于绿色农业技术的发展构成了危害。
2.2农产品监测因素
绿色农产品监测体系的完整与否,不仅仅关系到绿色农产品价值体系,也关系到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实现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要对千千万万的绿色农业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业产品进行检测,不仅仅需要大量的监督检测成本,而且也难以切实地实行下去。因此,监测工作还是需要从生产资料供应、购销环节去进行,发挥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对农民采用绿色农业技术进行监测,才是可行的。实际上我国绿色农产品的监测体系很不健全,形式化倾向严重,加上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绿色农产品有质无价,这也不利于农业采用绿色农业技术。
2.3产品种植习惯因素
农户农产品种植习惯是影响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和变革的关键性因素。结合实际调查发现,在使用无害化蔬菜种植技术和传统高毒农药之间进行选择,多数情况下农户还会选择原来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讲,农户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收入,食品的安全性往往不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另外一方面来讲,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更改和调整的内容多样化,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农民往往也不愿意去进行尝试。
2.4蔬菜种植理论因素
绿色农业技术的供给不足,蔬菜种植理论不全,也是影响蔬菜种植技术变革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缺乏稳定的蔬菜种植技术研究经费,科研机构也因此而难以大力地在此方面开展研究;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存在很多的障碍:推广经费不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性不强,推广工作管理混乱,激励性政策不全,都难以保证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效益。
3.蔬菜种植技术的变革策略
如果上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长期存在,势必会成为影响我国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正视目前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变革的视角去审视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
3.1推动农业经营朝着规模化发展
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的发展和进步,是蔬菜种植技术推广的良好背景,而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提是农地产权制度的调整和改善。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效能,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其一,积极实现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为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其二,树立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观念,强化教育和宣传,使得农户意识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能够给其带来比较客观的收益,从而慢慢去改变自身的种植结构。其三,强化农地交易市场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农地进行流转和租赁,使得农地产权进入规程化的发展阶段。当农业朝着规模化发展和进步,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改革也变得越来越有益,无论是技术变革资源利用率,还是农业经营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3.2建立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
由于农产品质量信息具有准公共品的特点,可用于信息收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绿色农产品信息管理的作用,不断建立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认证制度,使得绿色农产品进入到市场监管的状态。对于消费者来讲,可以因为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的存在,更加容易去信任绿色蔬菜产品,对于绿色蔬菜技术使用者来讲,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结合我国绿色蔬菜种植现状,从技术体系构建的角度建立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将其推广到全国范围中去;积极构建健全的绿色蔬菜技术监测组织部门,培养专业化的检测人才,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项工作的切实开展;注重先进监测技术的使用,构建信息化平台,保证绿色蔬菜技术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
3.3形成夯实绿色蔬菜技术研究体系
针对于现阶段绿色蔬菜技术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对于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研究和开发进行直接投资,建立健全稳定的专利制度,税收制度,以保证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具备稳定的资本消耗。其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研发工作,以避免政府对于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投资不足的问题。其三,引导众多的学者和专家参与到绿色蔬菜技术研究工作中去,对于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丰厚的奖励,由此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当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体系得以健全,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往往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融合,往往可以引导我国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3.4构建完善的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体系
针对于目前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体系不全的问题,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是很有必要的:(1)政府强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支持,从财政和政策等方面,为推广机构的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2)积极实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制度的建立,保证各项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是符合规定的,是有利于农民增收的。(3)注重培养专业化的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队伍,不断提高其素质和技能,使得其成为推广新技术的能手,以保证能够切实地将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纳入到农业生产环节中去。(4)注重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形成长期高效的绿色监测,保证可以随时对绿色蔬菜种植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3.5不断发挥涉农企业技术推广作用
所谓涉农企业是指与农业生产者发生联系的,以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为业务的企业,其是农业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枢纽,是实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政府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变革过程中去,给予其适当的政府政策优惠,以激发其参与技术变革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涉农企业积极开展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引导其积极进行技术推广,以保证蔬菜种植技术能够切实地成为引导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最后,发挥涉农企业在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加工和赊销环节中推广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作用,实现企业产品形象的树立,使得千万农户开始慢慢接受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全的绿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