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互联网分析

移动互联网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互联网分析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1篇

我国移动互联网规模

首次突破千亿元

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实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9月,全球独立移动设备用户达36.5亿,超过全球总人口50%,并且活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保持20%以上增长。全球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3200PB,是2011年的5倍有余,智能手机上网流量保持2倍以上增长。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参与者不断丰富和壮大、跨界融合成为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不同国家发展程度千差万别、生态体系竞争成为竞争的主流形态等特征。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得到了主要国家政府和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高度重视,纷纷制订新战略,抢占新高地。2014年,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努力占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开始在产业互联网、健康医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制订国家级政策。

2014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手机用户上网使用率首次超过PC端使用率等都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出国有品牌设备的市场份额大幅增加、新生代用户力量持续崛起、移动电商等应用价值提升等特征。我国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引领作用增强,并且正在成为产业跨界、创新驱动和大众创业的重要工具。我国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战略部署。在国家层面,除了近期可能出台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我国已在移动芯片、云计算、移动即时通信、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等领域进行布局;地方层面,湖南省成为国内首个明确出台以移动互联网为独立产业发展规划的省份,浙江省率先在信息经济领域发力、广东省的云计算发展规划和贵州省的大数据发展规划,都体现了各省份正从不同侧面借力移动互联网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巨头向其他行业渗透与整合的能力显著增强。微软从被动转型到移动优先,多举措加快“移动+云”战略;谷歌旨在提升安卓生态圈活力,向广阔领域延伸影响力;苹果进一步完善iOS生态体系,在智能设备领域广泛蓄力;Facebook转战移动社交,继续保持社交优势;百度打造开放智能平台,强化多元化移动应用体验;阿里布局O2O市场,跨界收购完善生态体系;腾讯完善移动社交平台,强化全生态开放式创新;小米打造硬件生态体系,互联网思维延伸至多元化终端。

移动互联网创新更添新活力,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行动奠定坚实基础、开创广阔空间。

2014年,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的爆发拓展了智能硬件的范围与深度。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比2013年翻了两倍多,2015年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有望加快释放市场需求。谷歌以32亿美元高价收购Nest,开启了巨头对智能家居市场的渗透,苹果、三星先后推出智能家居平台,我国海尔、美的、格力等全线家电巨头纷纷布局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支撑点,由ICT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主导,智能汽车正在形成从上游的操作系统、芯片、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到中下游的软硬件集成、整车集成和运营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整车企业和ICT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表现尤为积极。

2014年,租车服务、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在线教育等新兴垂直应用领域成为众多巨头竞争的新战场,迅速形成市场,改变用户习惯,转变经营组织方式,加速产业跨界与重塑。打车应用从出租车领域向专车领域延伸,微信平台生长出的微信支付、微信红包正在重新定义互联网金融,特斯拉、罗尔斯·罗伊斯等成功案例正在具体化工业互联网,慕课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在线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开创了商业模式新类型。海尔的“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战略凸显了企业组织的去中心化,iOS操作系统和安卓操作系统以核心优势构建产业生态圈,制造商、互联网企业、芯片企业和运营商纷纷跨界拓展新领域新业态,智能产品正在建立市场反馈创新等模式。

移动互联网仍然是资本市场最受青睐的领域之一。2014年,移动互联网领域再次掀起并购浪潮,我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再创32年最高纪录,而移动互联网成为新一轮并购浪潮的重要推动力和投资领域,呈现出龙头企业加速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布局、跨界并购推进融合发展、新兴领域布局逐渐加快等新特征。

移动互联网仍将

保持高速增长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营销;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13.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00-2

1 移动互联网消费者的界定

广义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是指通过手机参与营销活动的所有手机用户。狭义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是指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等移动终端进行消费行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析移动互联网消费,首先需要确定中国的手机用户,当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接近13亿,可以说移动营销的非常市场巨大;但是,移动营销的重点关注的是智能手机的用户,当前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近11亿人;同时移动营销的主要营销对象是智能手机用户中的移动网络用户,即用智能手机用户上网参与营销活动的人群,这部分现在将近10亿。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就是从移动互联网用户转化而来。如图1所示。

2 移动互联网AISAS营销模式

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推广企业或个人的价值,包括产品的顾客价值,企业的品牌以及企业的文化。前提是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转化率。具体流程如图2。

首先移动营销面向智能手机用户进行价值推广,促其实现向移动网络用户及使用移动客户端各种应用程序的用户的转化,进而移动网络用户会转化为企业相关营销内容的关注者,实现Attention;其次,关注者的持续关注,产生兴趣同时采取搜索行为,促其成为企业的营销内容的粉丝,本阶段实现了Intrerst和Search;再者,关注者一旦转化为粉丝,将采取购买行为,实现Action;最后,这些购买者将成为继续传播者,为企业的营销进行免费的口碑传播,实现Share,这些良好的口碑将进一步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乃至智能手机的用户,促其实现层层转化最终成为新的消费者。

3 三类消费者市场特征比较

当前,大家一般将传统的市场营销称为营销1.0,网络营销称为营销2.0,移动营销称为营销3.0,结合传统市场营销理论,本文将营销1.0消费者市场、营销2.0消费者市场和营销3.0消费者市场三者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如图3。

从上图可以看出,与传统消费者、互联网消费者相比,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在其消费的非营利性、非专业性、层次性三方面表现的强度更小,说明移动互联网消费者除了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之外,还扮演着经营者,同时由于移动网络的便捷性,使其对于产品更加了解;同时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在消费方面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替代性,由于比价的便利,对于产品的价格更加敏感;购买的便利性导致其购买的流动性更大,购买力的流动性更强。将相关特点进行赋值比较,得出如图4结果。

4 移动互联网消费新特点

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表现新的特点:

①购买目的,在移动互联网下,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更加多样化,受影响因素更多元化,除了受到传统营销中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营销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还受到社交网络群体的影响。

②购买者由中间向两极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下,购买更加便利,智能手机的使用除了中青年人这些中坚力量外,更向老年、少年乃至幼年的消费群体渗透,其结果消费者也呈这样的发展。

③消费品更加多样。首先,移动互联网下,各种基于消费者应用APP大量出现,同时如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平台使得产品的销售更加多样,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呈现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其次,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和多变,客观上刺激了消费品的供应呈现多样化。

④购买方式更加灵活。首先,消费者的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购买。其次,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化,在移动互联网下,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支付方式有信用卡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所以这些便利性更加刺激了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消费。

参 考 文 献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视听新应用 监管

中图分类号:TP39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95-01

1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与监管难点

1.1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

我国现有针对移动互联网视听的有关法律包括《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相关管理部门对移动互联网服务中间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依据。如今,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的安全性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对不安全、不合法以及违规传播的节目进行了净化。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APP之所以能够在移动终端上得到快速的普及,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安卓与IOS平台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将软件的适应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针对移动终端进行的应用软件开发。APP应用采用是私有的传输协议与自定义封装格式,如乐视、优酷手机客户端等,而部分APP应用则采用了P2P技术来加速视频下载,如百度影音、快播等。正是由于APP模式的变化,导致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难度不断增加。

1.2 监管难点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的难点在于,一是内容的监管,二是终端技术的监管。一方面,智能互联网终端操作系统大部分为境外厂商,其应用服务平台、商店与运营主体在国外,如苹果应用商店及其机构的应用程序,境内用户就能够经下载收听收看境外节目,这种节目内容上的监管为我国相关管理机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在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对有害节目进行评比,但是这种监管方法对移动互联网并不适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在表现形式与实现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智能操作系统多样化,各应用都在自身的应用技术系统中运行,甚至部分智能操作系统为封闭运营,如IOS系统。

2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路线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涉及到法规、技术、组织与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合理监管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有效监管的基础。对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监管主要是基于主动发现的监管技术体系,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的采集与资源发现技术来对网络上视听节目的传播轨迹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与处理。从移动互联网网络结构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核心的,属于开放式电信网络,能够为网络用户同时提供数据、语音、音频与视频的服务。从网络层级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底层为通信硬件与计算,然后为操作系统;在接入层,则是以IP协议为主,同时接入多种无线接入模式;再上层则为应用层/业务层,为开放的API;顶层为各类型的APP应用。从网络拓扑来看,移动互联网既涉及开放的互联网,同时也涉及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不是端到端的信息,而是公众信息,因此对其内容应加强监管。

根据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来看APP视听新应用的监管路线可以从基于移动客户端的视听节目传播、基于社交媒体应用的视听节目传播入手。

3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

3.1 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监管技术

(1)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视听监管的基础在于监管数据的获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层有着多种无线接入方式,而在顶层则具有各种形式的APP应用。为实现监管数据的有效获取,可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重点面向移动APP应用和社交媒体等进行主动式的搜索采集。对Android、AppStore等应用程序进行发现与跟踪,特别是与视听有关的应用。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进行协议的分析,获得该APP的传输协议、封装格式、服务接口等,实现对APP的针对性自动发现与模拟采集。

(2)建立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对APP协议分析发现,主要的视频APP服务涉及的数据接口有首页推荐、节目表信息、分类列表、节目搜索与下载等,并且各网站间视频服务流程基本相似,只在视频内容与提供接口数据上有所不同,为此可进行视频内容服务模型与流程的抽象化,建立起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来对各种类型视频APP数据进行采集。

3.2 社交媒体应用传播监管技术

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使之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视听传播的新型与热么的渠道。尽管其本身由于技术限制无法进行视频节目的直接上传,但是其高效的传播效率使通过微博与微信传播视频节目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微博采集系统的采集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开放API的采集和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但在微博采集中用户自动登录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面对微博采集后的海量数据就需要采用成熟的文本布局方法来对微博数据进行分类与聚类,并分析传播路径。

聚类技术属于微博消息话题检测的技术基础,由于微博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新词汇,而普通的基于固定词典的中文分词并不能对这些词语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进行新词识别模型的设计,从而提高微博数据分析效果。同时对微博、微信中的视频节目的地址采取一定模式来予以管理,如新浪微博经网站实施的服务,进而通过模式识别对其中的视频节目进行有效的发现。

4 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用不断扩大的环境下,在为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对视听新应用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困难。为此,加大监管技术的研究,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促进网络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文涛,张韬.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9).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缺陷;应对措施

据最新福布斯榜单显示,互联网业已经成为利润最大的行业之一。互联网在短短几十年间不断发展融合,滋生出全新的形式,移动互联网便是其中之一。移动互联网主要由网络、终端与业务/应用三部分组成,具有固定互联网的部分优势,同时比固定互联网更具随时性和简易操作性,因而其发展前景可观。然而世界并非静态的,万事万物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取得发展的机会,移动互联网也只有持续发展,改变其中的缺陷才能利于长久。

1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缺陷

1.1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模式需要创新

移动互联网的最佳状态即移动设备与互联网双方的最佳状态,需要二者的不断地互补与融合,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单纯借助智能终端是不足够的。为达到移动互联网的最优化,需要业务的创新,而当前我国在此方面并不乐观。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中业务渗透率过低,且欧美、日韩国家中使用SNS等较高级应用业务居多,而我国的业务使用率中则是以浏览网页、图铃下载等较低端业务为主。同时,我国的业务模式较为传统,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之际,业务的创新尚需加强。

1.2 移动互联网的无线网络成本较高

3G业务在国内外已经有十年左右的历史,而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可以说是在移动终端出现之后。移动智能终端改变了用户乃至世界,给用户带来了新鲜的体验,丰富了用户的生活。尤其是伴随iPhone系列手机的出现,数据流量的使用显示出激增的势态,几乎占据全部网络数据流量使用的近半成之多。数据迅猛增长的同时,网络出现数据拥堵等问题,至此设备商与运营商投入到对此整顿的队列中,而究其根本大部分问题均因成本较高所致。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需要成本更低的无线技术。

1.3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面临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传统商业模式为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来赚取广告费用。当3G、4G网络出现之后,网络的形式较传统有诸多方面的变化,3G或4G网络与移动互联网相互借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与此同时移动终端技术已经明显进步,且网络技术持续高速发展,用户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而显然,原有的商业模式已经面临冲击,再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与期待。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改变已成时代的必然要求。

1.4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并不理想

世界上难求绝对的事物,并无绝对的好与绝对的不好,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地进步、发展为人们乃至世界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其带来的安全问题急需关注。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的手机网民约占全部网民的6成以上,以苹果、安卓等软件系统使用居多。伴随网络技术的提高,产生越来越多的新型应用软件,用户在或娱乐或学习或消遣中充斥着安全隐患。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患“遍布”其网络、应用与终端三项主要要素中,具体又细化为诈骗信息、诈骗电话、恶意软件等形式。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对用户存在诸多隐患,轻则是钱财的损失,重则可能发生人身的伤亡。

2 移动互联网的缺陷应对即发展趋势分析

2.1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及终端有待提高

移动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关键在于二者之间的互补性。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组成之一的智能终端,期间涉及到移动计算、存储、显示、感应与操作等多种技术。一定程度上,移动智能终端的提升是移动互联网长远发展的关键,而智能终端的提升在于其技术的提升。近年来销量最好的手机当苹果系列手机莫属,一方面其简洁而大方的外形吸引了大批用户,另一方面其强大的功能不失专业性,无论是CPU速度、显示分辨率还是电池使用时间等等都可处于行业之首。

2.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将与行业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将与行业融合,逐渐趋于一体,主要致力于“四化”特征,即信息化、娱乐化、商务化与行业化。信息化主要体现为通信类业务自最初的文字方式扩散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微博和移动广告等业务由此而来。娱乐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很高的配比,基于此移动互联网将更多地显示娱乐化的特点,通过手机游戏、手机音乐等多种形式丰富用户的生活。商业化即移动互联网将更注重与工作、购物等商业模式的联系,与此相关的软件如手机办公软件、手机理财软件、手机支付软件等等。行业化体现为移动互联网将涉猎更多的领域,并使各行业间的价值链趋于统一。

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技术应与时俱进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是其核心组成,想适应时展就必须要善于发现新型的业务模式。风靡一时的诺基亚手机,其破产并非因其技术不好,而更主要的是它没有与顺应时代,为避免类似的状况出现,移动互联网的各项发展均应与时俱进,应持续关注时下热点,并对其进行借鉴与创新,以为用户提供更好而更新颖的业务。

2.4 移动互联网将更关注用户的体验

移动互联网也可作为一种销售,出售的是其高端的技术,而其用户便是其消费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盈取更高的价值,因而对其而言关注其消费者是有必要且非常有必要的。移动互联网应更多地贴近用户,以用户为主导,给用户更为充分的体验机会,并将客户的意见与建议汇总,应用于新的产品中。对此,苹果手机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子。

3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已经步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其高速的发展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为人们的未来生活构造出无数种可能,同时它也有了无数种商业模式的可能性,而所有的模式的共同追求都包括却不限于提升用户群和用户粘性以及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同时,移动互联网将扩展其价值链,与不同领域有更多更密切的合作,并以全球化为大的导向而为各个国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J].电信科学,2011(S1).

[2]程子阳.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12(5).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5篇

先来看看移动内容分发的现状。

一、从单一市场到多元化渠道:

苹果用App Store模式彻底颠覆了运营商在移动端的控制权,掌控了iOS应用生态。后来者居上的Android系统则因为开放给了第三方分发渠道机会,官方Play倒成为小众。

由于免费是趋势,App市场性质正在弱化,分发形式多元化发展。用户下载安装App的渠道,除了最为常见的应用市场外,还有桌面助手、手机浏览器、手机管理软件,也有围绕应用的发现、点评、分享类工具。

用户“被安装应用”的渠道也不容小觑,预装。用户购买手机抑或重装系统后被内置的应用,往往超过30个甚至更多。预装者不管用户是否需要,有推广需求便会将应用“塞”进手机。预装渠道有手机厂商、ROM厂商、运营商、终端卖场,连电商网站也可能把手机拿来刷一刷,装几个。有时候后预装的还将别人预装的抹掉,应用要活着到用户手里不容易。

应用分发渠道多元化发展,但应用分发能力依然供不应求。水太多,闸门很多,但是很窄。App的数量级已经达到百万级别。DCCI报告显示安卓用户平均安装应用为29个。应用数量和用户消费应用能力的矛盾使得App获取用户成本奇高。据说《我叫MT》这款游戏平均获取每个用户就要花费5元人民币。

这还不是最高的。除了线上下载渠道、线下预装渠道外,还有面对面的推广渠道。咖啡厅的App推广、机场附近的打车App推广,甚至通过垃圾短信或iMessage推广,都拉高了App获取成本。

二、从单一内容到综合体系:

应用分发已经从单一渠道转向综合体系。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场景的用户,有不同的内容获取需求和应用获取方式。

各大应用分发商纷纷向其他领域渗透,交叉含有论坛、PC助手、搜索、手机助手等。360做了雷电搜索,增加了电子书、壁纸、音乐等内容。百度搜索则扩展到手机助手,收购91无线。

App面向的设备也从智能手机逐步细分到手机市场、平板市场和TV市场。不出所料Glass、Watch市场不久将会面世。

从用户分发转向预装分发。百度、阿里和腾讯纷纷推出自有的ROM。百度还收购了创新工场孵化的点心OS,投资了刷机软件卓大师,腾讯收购了刷机精灵。似乎这还不够,巨头们都曾尝试合推手机或自主品牌手机,例如360便有特供机策略,想从硬件层面来掌控分发能力。

三、从本地App到多重分发形态:

移动互联网的一切都是碎片化的,包括内容形态。

通常说App是指Native App。高频需求例如微信、微博、游戏等,使用原生App更方便。这既是习惯使然,也因为原生App对手机系统有更高的调用权限,更加个性化的功能定制,还有离线数据支持的优势。

原生App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个李彦宏已经炮轰过了,App被发现很难,要保持活跃更难。信息孤岛导致内容无法被检索,开发成本高,App数量仍然保持在百万级别的水平。PC网站的数量超过6亿,还有很多网站以及传统企业没有App。

互联网是长尾效应明显的地方之一。搜索引擎的冷门搜索词,电商的长尾商品,广告客户的中小企业。但长尾效应在Native App的体系里并不能发挥出来,“马太效应”显著,用户注意力、时长、流量、下载量,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奔向了明星App。

WEB仍然有价值。它的优势是开发成本低,一次开发多处移植,适配由浏览器来做。应用、数据和计算一切都走向云端是未来的趋势。但受制于移动网络环境、HTML5技术,WEB要普及依然有个过程。乔布斯也说过:“Web是未来,虽然现阶段Native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如果现在的开发者不有效的利用Web技术,那他就落伍了。但如果过分依赖Web,完全不用Native那也未必就是好事。”

WEB App的流量和时长增长已经很缓慢。但依然占据整体时长的20%左右。因此WEB内容的分发不容忽视,渠道只有一个:浏览器。

第三大类重要的应用形态国外叫做Hybrid App(混血App或杂交App)。由一款平台级的App调用浏览器内核嵌入Web内容,结合附属功能使用过程与App相似,还具备语音互动、搜索、自定义菜单、账号体系等功能。代表有微信公众账号、轻应用。要成为Hybrid App,最基本的一点便是自身已经是超级App,拥有海量用户才谈能去帮第三方分发内容。

四、移动端内容分发格局态势

现在梳理下谁掌握这些渠道,由于角逐者太多篇幅有限,这里只列举市场份额上较为知名的。

Native App用户端分发:

苹果虽然有越狱现象,但主要分发渠道还是App Store;WP系统暂时忽略。安卓的用DCCI最近的一张图看明白,数据是今年二季度的。

1、互联网公司、第三方创业公司、终端厂商和运营商应用市场四大类。手机厂商出厂就内置了应用市场,运营商则是定制机预装或者销售渠道预装。虽然终端商和运营商份额小一些,但是分发能力却很强。他们直接将应用塞到系统,一部分用户还无法卸载;同时还把自己的应用市场塞进去,持续分发。

2、百度自有份额7.04%,加上收购的91的,以及91的安卓市场,份额为24.1%,位居第一;360份额为13.79%位居第二位;其次是豌豆荚10.12%位居第三位。后续依次是腾讯、Google、三星、小米等。小米的位置值得注意。

3、左边依赖右边,别看互联网公司的分发能力强,但很多时候还是要依赖终端厂商或者运营商的渠道。越到底层(系统、硬件)控制力越强,越靠近用户(卖场)影响力越强。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总想着自己做系统、做硬件的一个原因。

Native App预装分发:

刷机工具:卓大师(百度战略投资,据说小米要收购)、刷机精灵(腾讯收购)、甜椒刷机(百度、腾讯有接洽但最终未谈妥)

定制ROM:MIUI、点心OS(百度收购)、百度云ROM、阿里云ROM、TITA(腾讯)、乐蛙、锤子

智能手机:三星、苹果、小米、HTC、联想

Web App分发:

浏览器:安卓自带浏览器、UC浏览器、QQ浏览器

Hybrid(杂交)App分发:

微信月活跃用户过亿,百度搜索App月活跃用户过亿,不过百度轻应用刚启动,暂时分发能力可以不计。

分发能力排行:

移动端分发能力阵营已经分清,寡头远未成形,豌豆荚成为变数。

在Native App方面,百度在收购91无线后跻身第一,超过第二名360一截。

搜索引擎是天生的分发渠道,收购91之后,百度形成移动搜索、应用分发的“双引擎模式”,使其成为国内最大的应用渠道。而360则是PC端导入,移动端协同,雷电搜索则是探索。

第三名并非互联网巨头,而是创新工场孵化的豌豆荚担任。这是豌豆荚的荣耀也是机会。百度、360和豌豆荚进入应用分发第一阵营。

若腾讯获得豌豆荚,将与360争夺第二。如果360获得豌豆荚则将威胁百度第一的地位。阿里购入豌豆荚还是只能屈居360之后做老三。阿里巴巴似乎对Native应用分发并无兴趣,只有份额微乎其微的阿里云ROM友情出镜了下。阿里购买了同是创新工场孵化的友盟,以支撑自己的数据战略,友盟是数据服务,不是渠道。

而且不是巨头想买就能买。豌豆荚王俊煜在91无线被收购后,第一时间便表态:所以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量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5月份有传闻说联想乐商店将收购“豌豆荚”,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应该不会委屈在一个纯硬件商之下,豌豆荚Q2已实现盈亏平衡,这绝对是一个良性资产。

百度的分发能力依然只占两成,整个市场并未成熟,百度、360和腾讯均在应用市场、桌面助手、搜索引擎、手机助手、刷机软件、ROM、终端进行多层次的准备。谁将成为Native App分发的寡头尚不明朗,豌豆荚是最大的“变量”。

如果乔布斯的话应验,未来的移动分发谁主沉浮?

“Web是未来”,如果乔布斯的预测正确,移动分发能力又是另外一个局势了。Google、UC和腾讯凭借浏览器优势掌握WEB内容的入口。腾讯另外一大优势是基于微信的Hybrid App。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在Native App分发已经第一时,还要大力推进轻应用的原因。轻应用是一种Hybrid(杂交)App,也属于Web App。轻应用是否成功还有待验证,百度需要提升浏览器的份额。

360浏览器虽然在PC端拥有仅次于IE的份额,也有安全、极速、世界之窗不同定位的产品卡位,但移动端浏览器份额依然未能进入第一阵营。我记得周鸿祎曾表示过看衰手机浏览器。对Hybrid App,360暂时也未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