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的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是我国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于加强。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并对其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进行一个完善的评价,其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1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
1.1 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加强。计算机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都会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个配套的设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本课程的配套综合实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设计,应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综合性题目必定会接触到众多的知识点、课程以及相关领域,这就需要学生在对其相关内容的掌握基础之上,还要不断的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拓展。
1.2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学生在面对教学课程设计时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对其问题进行清晰的思考,然后有步骤的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环节,最后回过头对其解决方法进行一个完整的验证,使其方法可行。与之同时,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都会计算机里的应用软件和算法进行使用,而这种使用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并且对学生的在计算机领域中的综合能力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
而且,课程设计的实现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地对计算机资料进行反复查阅,与此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在查阅的工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思考时,势必会对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想法,其中就会涌现一些创新的想法,同时在创新能力上学生将会得到培养和提高,逐渐形成了独立设计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环节
2.1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选题环节。在计算机教学中,选题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是首要环节,并且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制定题目时应该参考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来选择难以程度,既不能太简单而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拓展设计目标,提出创新方案;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课程设计,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在选择题目时,教师应该结合课程选择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题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其兴趣也会对整个教学课程设计造成质量上的影响,教师在课程设计的选题环节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相关领域上对计算机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提出相对比较新颖的教学课程设计题目,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的之前应该多于学生进行交流,并为学生计算机课程提出符合学生要求的题目,教师再对其提炼和丰富。
选定题目之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要求对设计好的课程进行大致描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给学生传达此题目的实际意义,还要预想此课程题目能够在学生中达到怎样的一个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题目上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2.2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环节。教师应该在学生实施课程设计过程中全程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面对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启发并且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为整个课程设计的实施安排好时间的分配。这里的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分为课程设计开始与课程设计要求的课时。在进行实践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的一个提高,因此,我们所熟知的课程设计大都安排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课以后。如果将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学生由于要备考,从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如果将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在开学,那么就会造成因为学习时间较短而没有达到之前预想的效果。根据相关经验得出,教师应该在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课程设计,因为刚刚经历完期末考试的学生,思维会比较集中,在放假前进行课程设计所达到的效果将会非常好。在对于课程设计中一些非综合性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进行非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并且有目的的让学生对还未授课到的内容进行自学。因此,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激发,还能够保证在以后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有充足的课时可以运用。如果课程设计的课时不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2.3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验收环节。教师在最后都会对学生课程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这个环节就是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验收环节。在学生实现了计算机课程设计题目的算法后,教师在对其算法进行可以科学的测试,并且还要向学生公布其测试的指标是什么、方法是什么。这个环节能够保证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测试评价,并且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研究和创新进行鼓励。比如学生在对特征进行检测和匹配的时候,教师给出了roc曲线,并要求学生合理的使用专业的测试图像集合与测试方法,并对其的面积及特征的正确匹配率进行计算,由此来对学生进行测试后的优缺点的一个客观评价,并鼓励学生使用新算法。
教师应该实行一种额外加分制度,对于那些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优秀解决方法的同学进行鼓励与额外的加分。然后,教师将学生课程设计出来的结果以及老师所给的评价与得分都在网上予以公布,并对所有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排名。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有些学生因为偷懒而去抄袭其他同学的结果,起到一个相互监督的作用,并且有效的保证了课程设计的延续性,并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3 结语
当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研究型教学思路,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加强课程设计,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以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课程设计框架,开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设计题目的兴趣,增加解决问题的渠道,以及执行客观的课程设计评价指标,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同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中,教师给出设计题目的工程背景或现实应用意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在课程设计完成之后,学生们可以通过统一的测试标准和平台客观评价自己的课程设计结果,使课程设计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申杰.计算机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6:66-68,82.
关键词:就业 工程项目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
本文所指的当今中职包含两层意思:从宏观经济角度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未来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和技能;在收入分配上,受过教育、有一技之长与未受教育、无一技之长的人群相比,工作效率和收入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别。从职业中学教育角度来看,国家允许职高学生通过3+证书考试进入高等学校进行深造,这对于当今中职的教学来说就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专业课教学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中等人才的需求,怎样才能实现中职学生通过3+证书进入普通高校深造的梦想。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做一个总结。
其实,当今中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其内在的要求也是教育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中职学生毕业出路不外乎就两条:一是掌握较硬的专业技能服务于社会;一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要实现这一目标,出路在于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上要求结合学科特点,灵活地将理论实践相结合,对于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应以老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地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置学生于中心地位,让学生能动性地去掌握,下面将进行分类阐述。
1、对于程序设计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的教法设计
这类学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包括VB、SQL数据库、网络原理等科目。因为这些学科比较强调编程的思想,语句的含义,而无具体的讲解如何应用,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学了VB有什么用?”其实对于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出奇,说明学生有思考,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科的学习效果。在这方面我通常就以同学们生活为实例进行教学,如:在VB教学中我就以同学们去超市买东西出去时的收费系统为例进行讲解。对其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单项多少钱输进电脑(用到VB里的输入语句),通过讲解累加技巧,显示出总金额(用到VB里的求和函数,输出语句),最后打印清单(用到VB里的PRINT,PRINTER语句)同时给学生讲解其软件的应用价值,告诉学生此类软件的开发时间和它的社会价值。这样同学既明白了VB的实践用途,又调动了学习兴趣。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得根据职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教学中,以实例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分析法组织教学:(1)首先让学生欣赏,观看具体软件;(2)学生讨论其软件功能;(3)学生分析其功能实现所用语句;(4)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分析能力并适当讲解一些软件分析技巧。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令学生学得新鲜,学有所用。
2、对于Office系列等操作性较强课程的教法设计
这类课程包括有WORD、EXCEL、FLASH、DREAM weaver、POWERPOINT等。这类课程的教学就要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古人曰:“学高为师,名师出高徒”。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独到的技艺,才能训练出精湛技艺的徒弟。在这类课程的学习阶段,首先不要追求创新,只要求掌握其技艺熟练,因为熟能生巧。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组织教学。
2.1创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OFFICE教学之前不是一贯地按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一些课堂纪律要求、作业要求,而是启发性地问同学们:“当今社会办公中(据家里有在外工作的人员介绍)必用什么软件?同学们在街上收到的那些五颜六色的传单、名片、在外张贴的广告、通知、工资表是用什么设计的?”同时我还以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要统计全校同学中19岁以上的人数,要计算全校同学的期末平均分、总分等,现在用你们掌握的方法要花多长时间?”同学们都说可能要几天,此时抓住同学们这种觉得工作难度大、时间长的心理,我告诉他们,用我们的EXCEL只要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以上功能。当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哇……哇”开了。也开始议论了,思维活跃了。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能够实现种种功能的好奇心、神秘感,都有一种寻根问底的心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动机,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性。
2.2确定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掌握技艺。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科的内在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上机实践,巩固技能操作,达到熟能生巧。充分利用上机时间相当重要,通常以下几步是不能少:(1)给学生布置上机任务,避免学生东碰一下西碰一下,最后什么都没掌握;(2)用广播教学对较难的操作进行示范;(3)要求学生在完成功能练习后再进行创意设计。如:我在WORD课的一节名片设计上机时安排:目的:设计一张名片。要求:用背景修饰,图文并排;创意:在完成功能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意设计;上交作品:每节上机一定要收看学生作品,并要及时评价。这样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发展了创新意识。
2.3加强启发和指导,合理评价学生作品。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有教的过程,也有学的过程,但就计算机软件发展速度,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有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安排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并及时检查学生自学作业,同时也适当地给予鼓励。如我在WORD教学中,对插入图片的处理部分让学生自学并上机做出自创效果上交。学生做出各具特色的效果,真是花样百出。此时绝不能放松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对做得好的要表扬,对做得较差的要肯定其成绩的同时进行纠正,弥补不足。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也可以总结出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ASP技术;网络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应用
1概述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成果,借助网络方式设计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课件下载,构建一个实时交互的虚拟教学平台,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观看教学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ASP技术进行了概述,并构建了一种基于ASP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希望能够为高校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有帮助作用。
2ASP技术相关内容
2.1概念
ASP,全称为“ActiveServerPages”,也被称为“动态服务器网页”,通常被简称为“ASP”。ASP其作为当前十分流行的动态网页技术,其之所以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以及广泛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所有执行结果格式都是标准的HTML。另外,这些程序的执行发生在网络服务端,因此其对于浏览器的要求较低,一般的浏览器就可以准确获取ASP执行结果[1]。
2.2技术优势
ASP其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ASP对开发工具要求较低,所有的开发工具都可以发展ASP;(2)ASP的语言相容性很高,其与任何ActiveXScript语言都能够相容;(3)安全性高,在查看网页原始代码的时候,只能看到HTML语言文件,无法看到原始的ASP程序;(4)ASP借助ODBC驱动程序可以轻松连接、操控数据库,而且,文本格式以及Excel格式文件也可以被ASP当成数据库;(5)以对象为基础,学习容易,可以通过ActiveX控件扩充其功能内容。
2.3工作原理
ASP的发展代表着Web技术的进步,ASP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服务器脚本环境运行,对WebServer后台数据库内容进行呈现,也可以进行创建以及编辑修改,最后以网页形式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呈现给用户。在完整的响应过程里,ASP本质属于动态网页,但是在客户端呈现给客户时,其基于WebServer获取的数据信息会以某个时刻的静态网页方式进行呈现,这样用户在浏览以及查询数据信息时会更加便捷。在客户端层面,其无需考虑浏览器是否能够接受Web页,因为WebServer已经完成所有工作,客户端浏览器只需要向WebServer发送HTTP请求,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后,WebServer会调用ASP进行回应,并执行ASP文件中的命令,包括到后台数据库对其数据信息进行读取、查询、编辑、修改、更新等,最后再把处理结果用HTML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3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开发技术
3.1静态网页制作
网络课程开发的大环境就是网页制作技术,在制作网页时通常采用Dreamweaver以及Frongpage两个软件,其中Dreamweaver是制作网页的主流软件,其作为具备网页制作、网站管理多功能的网页编辑器,对网页设计师来说是一套可视化网页开发软件,通过Dreamweaver可以制作出不受平台以及浏览器限制的动感网页[2]。另外,在制作网页时,还要借助Flash动画设计软件以及Fireworks图像处理软件。通过Flash动画制作可以设计出充满动感的网页,而通过Fireworks可以自由化导入图像Dreamweaver、Flash以及Fireworks3种软件也被称作网页制作三剑客。
3.2动态网页制作
ASP以及ADO是微软公司制作动态网页的动态网络和数据库技术,通过ASP以及ADO技术生成具有强大功能的Web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用户在一般的浏览器的基础上就可以实现查询以及存取网络数据库的数据。ASP以及ADO使得网页的灵活性、便利性更高,在Internet中进行数据信息的检索和传递也变得更加简单[3]。
3.3数据库
网络课程中会出现市场存取信息的情况,包括访问文献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数据库技术,设计者采用较多的一般是SQL以及MicrosoftAccess数据库。前者的功能在于建立不同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按照ANSI规定,AQL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SQL可以执行很多操作,包括数据库更新,提取数据信息等。当前,Oracle、MicrosoftSQLServer,Sybase,Access等主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都使用SQL语言。MicrosoftAccess程序较为复杂,但是其属于一种具备强大功能的数据库软件,其作为关系式数据库,里面包含了一系列表、行、列,每一行属于一个记录,每一列属于一个字段,每个字段都会有一个字段名,字段名在同一个表里不能相同。
3.4图片处理
在制作网络课程中,一定会用到图片处理技术,常用的图片处理技术主要是Photoshop,其具备图像扫描、图片编辑、图片制作、图像合成以及图像输入输出等多种功能。Photoshop被公认为当前最好的通用平面美术设计软件,其具备功能多样化、使用便利化、功能稳定化等特点,因此Photoshop是平面工具第一选择。
4基于ASP的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设计应用
4.1系统架构
采用传统的三层结构B/S模式建立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层是用户浏览器,其作为用户与整个系统的接口。浏览器把HTML代码转化成网页,网页的交互功能允许用户输入信息并提交给后台,之后提出处理请求[4]。第二层是Web服务器,其作为用户后台,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响应,通过ASO生成HTML代码,其中嵌入处理结果并提交给用户浏览器。Web服务器主要功能为存储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应用程序,并通过功能模块以及应用程序处理用户请求,完成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通过查询、修改、更新等操作,把处理结果呈现给用户。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其主要功能为协调不同Web服务器提交的SQL请求,实现数据库的管理。
4.2教学系统结构体系的构建
该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主要为了服务教学,因此,在结构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其呈现教材教学资源,还要扩展教学资源;不仅需要其辅助课堂教学还需要其在课外主导学生学习;另外,还需要其改变学生学习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防止过分依赖教师以及课堂学习;此外,还需要改网络系统具备管理功能,实现人员、课程资源等管理。基于ASP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结构主要包括3大模块: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管理.
4.3系统主要功能
(1)系统登录功能设计:在进行系统登录时,一共有学生、教师、管理员3种角色,每个角色对应不同的模块,因此其权限各不相同。(2)针对管理员角色的系统功能设计:在系统中,管理员具备最高权限,对于所有的系统用户其都可以进行管理,除此以外,其还具备管理作业、资源课件上传管理、公告等权限。(3)针对教师角色的系统功能设计:在系统中,教师应该具备管理课程、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生作业以及管理学生讨论模块的相应权限。(4)针对学生角色的功能设计:在系统中,学生应该具备查看公告、学习课程资源、提交作业、提出问题、上传/下载资源、讨论区交流、在线考试、查看考试结果等权限。
4.4数据库以及相关处理流程
在B/S架构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层属于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5]。为了确保数据库设计效果,需要把数据库的关系和性能进行规范化。在该网络教学系统中,教师、课程以及学生狗都是与用户应用逻辑关联的实体。当前,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功能模块已划分明确,为了确保用户能够最快捷达到用户请求,我们设计一套流程图来进行说明:首先,用户进行登录,系统对用户进行判断,如果错误,可以进入注册界面或者选择退出系统;如果正确,则根据数据库的用户角色和权限使用户进入相应界面,由此完成整个程序的执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领域的工作岗位也有着自身特殊的任职要求,因此,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的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但差异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相应的得到了推广,目前许多地区的中小学都已经普及了计算机教育,这就使得现今的许多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所普及的深度及广度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异尤为明显。这就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1.2教学水平偏低
一方面,现今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所采用的还是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是延续陈旧的以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方式,没有将学生的兴趣融入到教学当中,导致学生在被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成效很低。由于薪资待遇的影响,就职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水平大都不是很高,而且他们容易受以前就读院校的教学方法影响,将其生搬硬套地运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当中,未能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教材的更新上不够重视。教材虽然是死的,但是在学校教学条件方面有所欠缺的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教材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而就目前来看,对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创新快,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时间间隔短,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1]。如果还是沿用陈旧的教材向学生传授可能已经过时的知识,那这样的教学又有何意义呢?
1.3课程设置单一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仅仅教授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进行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拓展教学。在当下社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各领域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上也有各自的要求。但是,受办学能力、教师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很少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这就造成了学生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1.4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太过片面
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的最终评定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考试成绩评定,无论是在校期间的期末总结测试,还是学生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最主要还是依据考试成绩来定学生的优秀与否[2]。虽然成绩是表现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侧面,但并不足以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一定能适应计算机工作岗位的需求。
2.科学构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第一,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企业的需求转变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标准,将企业需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邀请计算机行业内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教育部门、科研单位等相关方面的人员参与到其中,运用多方面力量制定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具体的教学方案以及课程设置。
第二,对于设置的所有课程,其设置的目的必须是要明确,要有指导思想引导开展教学,针对具体的课程,其教学方案必须与教学目的紧密联系。当然,课程设置的目的本身是必须行之有效的,要通过上述多方面力量反复推敲,使之达到各方面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是为社会各个领域定向培养职业性的技术型人才。故此,学校应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合理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能力”不单单指的是专业操作能力,还包含了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突况的能力等等[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可以增设教学方向,并根据各个方向的特点添加教学课程,如:计算机硬件维修与保养、数据分析管理、软件研发、互联网通讯、影像制作等。注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在符合本专业特性的前提下,与其他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同时获取了适应其他领域工作需求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几个要注意的细节。首先,开展课程选取的教材要新颖,但不能脱离实际,要以计算机基础为重中之重,在学生由牢靠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拓展教学。其次,高职院校在聘请教师时要注意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教师既要能够为学生讲理论知识,又要能够进行示范操作,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做出指导。再次,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以兴趣为导师、以创新为动力自主学习。最后,在对学生进行结业考核方面,要通过对学生的本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测试以及单方面能力与交叉学科的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不能多方面看一门学科的成绩。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的现状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各地区间差异较大;教学水平偏低,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的滞后性两方面;课程的设置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太过片面,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注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真正的职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淑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