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的历史背景

大学的历史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的历史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的历史背景

大学的历史背景范文第1篇

但是当我到达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时,我发现一拨既放松又友好的同学正在等我,如果这是平时上课的日子,这点儿他们可能都在学习呢。我们先去了王泽同学的土木工程系,当看到那个巨大的实验室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由得像我一样举起相机咔嚓,说实话他们以前也没来过这里呢。

王泽,22岁,土木工程专业

问:你会在这个巨大的实验室里建模型什么的吗?

答:这些实际上是测试材料强度和承重力的机器,它们估算作用于这些钢材和混凝土上的压力,比如地震或其他形式的压力,那儿有一个测试地下水管材料抗压性的仪器,我们系在全国排名前十。

问:国内基础设施抗压性的标准怎么样呢?

答:我听说是在国际领先的。

问:这些机器平时4点的时候会开着吗,它们会怎么响的呢?

答:您的意思是?

问:比如,会不会发出“嘣嘣嘣”的声音?

答:对,就跟这差不多。

问:你觉得这些机器美吗?

答:不觉得,工程师又不是艺术家。

问:好吧,你看着这个机器的时候,能理解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答:当然,一旦你理解了这些材料是干嘛用的就很简单了。这个机器哪里都能用上,桥梁、大楼,还有你的家。

我们到访的下一个系是商学院,王晓凡同学 ,22岁,她的专业是信息系统管理。

问:你可以给我看点什么呢?貌似商学专业特点很难用照片呈现。我们来的时候,你们中有人告诉我图书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最重要的地方,却总是没地儿自习。

答:是的,我们通常就是坐在教室里,没啥可看的,这是整个校园最无聊的教学楼了么?哦!说这个我可得小心,系主任刚刚走过去!

问:在商学院,我猜大家会把他看成“CEO”吧?从你们学院毕业的同学大部分会做什么?为大公司工作么?

答:什么都做。我现在正在学校人事部实习,帮他们做管理系统。

问:你以前是英语协会的主席,你们的英语都说得这么好,这里很多学生毕业后出国吗?

软件学院的田济源(采访那天正赶上他生日)说:是啊,相当部分是这样的,有20%吧?这里还有许多留学生,大部分来自欧洲,也有来自韩国和非洲的。我们因为是北京市市属高校,不像清华和北大那样有那么多留学生。我们学校北京生源的比例相当高,快70%了,但是我是从黑龙江来的。

问:你下午4点钟一般做什么呢?

答:我通常都在玩游戏。

问:你学了个好玩轻松的专业啊!

答:实际上游戏就是我的专业,所以我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玩游戏,这不是因为我玩游戏上瘾了或怎样。

问:哦,玩游戏上瘾在你的专业学习里算是个事儿吗?

答:当然,对我们来说,那可太糟糕了,所以我们学院的同学都会比较小心。前不久有个同学因为觉得压力太大整天沉迷游戏,最后不得不退学,大家还讨论过这事儿。

问:所以4点的时候如果你在玩游戏的话,很难讲是为了好玩还是为了学业?

答:也许两者都有吧。

我们走过艺术系,建筑系和外语系的大楼,在那里我们和侯安琪(22岁,来自广东)讨论社会学。

问:我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尤其它在中国的实践情况。学校有一些中国的社会学课程吗?你会读很多国外的社会学家的书吗?

答:是的,我们会读一些社会学著作比如皮埃尔·布迪厄的,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学在中国的历史大概也就50年吧,真正发展得比较好也就20多年。这是个非常有用的专业,毕业后的就业范围也很广:公司、学校、社会机构等等。你学所有的东西,当然,也可以换句话说,你没学任何东西。

问:你觉得自己毕业后会做什么呢?

答:如果要想既有时间又有自由,那就最好读个博士呆在研究机构里,或者干脆出国。所以我想我会选择(出国)那条路吧。我想要一份有自由时间的工作,那样我就有时间在我的重金属乐队里打鼓。

我们坐电梯上到10楼,那里有很多学生仍然在教室里干活。

林钰琼也来自广东,她说对建筑系的同学来说,教室门是永远开着的,因为他们经常要刷夜做设计。

问:好像你们是这个学校最忙的一群人啦。

答:对呀,建筑系的教室就是我们的生活空间,你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这儿。这里没有作息时间限制,有时候晚上12点宿舍门关了,我们就在教室里将就睡会儿。

问:睡着的时候会觉得雕塑和作品在你们身边晃悠么?

答:会呀,我们大都会把没完成的作品留在教室里。

问:真的?你们真辛苦啊!你们的设计灵感从哪里来呢?北京有哪些建筑是你们特别欣赏的?

答:呃……很多著名的国外建筑师的作品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会说是他们最好的作品,像扎哈·哈迪德设计的银河SOHO和雷姆·库哈斯设计的CCTV新大楼。

问:你们的奥林匹克体育馆怎么样?当然奥运会的时候你们还没上大学呢,现在已经有很多变化了。

大学的历史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 突显 阅读 汉英翻译 写作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34-02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题型作局部调整,其中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原单句汉译英被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后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这无疑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图形/背景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2 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

图形/背景理论最先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接着完型心理学家对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方式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人们通常会把焦点锁定在该物体上,而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衬托的部分,这就是凸显原则。因此,图形指的是认知概念或感知中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即为彰显图形而作为陪衬的那一部分[1]。完型心理学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这部分知觉场具有高度的结构,是人们所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看某一物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先看到图形,故称之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figure/ground segregation)[2]。

Rubin著名的“脸/花瓶幻觉”图(The face/vase illusion)证明了知觉凸显:

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以白色为背景,黑色部分很容易被看成一只花瓶;如果以黑色部分为背景,白色部分即可看成两个人的脸部侧面图。人们通常无法同时看到脸和花瓶,这就是图形与背景分离的特点。根据完型心理学的观点,图形的确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Priciple of Pragnanz),作为图形的物体一般是有完型特征的,小的,易动的或运动的。例如,当描述一幅画挂在墙上这样的情景时,我们总会把画作为图形,把墙当作参照点即背景,因为相对墙面来说,画的体积或者大小均要小些,这就解释了英语中为什么人们只会说:(1)The picture is on the wall或(2)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不用(3)The wall is under picture来表达上述场景呢?基于该问题,Talmy给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分别列举了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3]。匡芳涛和文旭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如下表所示:

在确定图形和背景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定义特征,联想特征只起辅助参考的作用[4]。如果在确定图形和背景过程中二者发生冲突时,联想特征应服从于定义特征。此外,在确定图形和背景过程中,也许有一个或几个联想特征同时起作用。上表的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有关图形和背景的语言现象。

3 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图形/背景理论与阅读理解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卢布姆曾经指出,“读者凭借自己具有的背景知识,通过语言活动达到对所读材料的理解,然后把信息应用到新情况和实际中去,再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进行综合和推论,最后对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态度进行评估。”由此可见,阅读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活动,而是一系列思维、判断、认知和理论等彼此关联的综合过程,其中背景知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者所具备的语言知识是基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越多,理解就会越深刻,越准确。例如,在理解(4)“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初读此句时,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理解老师(teacher)与粘土(clay)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这时,辅助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可以突显出原句中学生不明白的信息。根据《圣经》,人类是上帝用粘土创造出来的。上帝对着粘土吹一口气,它便获得了生命,人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了。此处作者把老师比作上帝,意思是老师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5]。从中可以看出,如果一个读者阅读文章时,没有与图形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理解将会是很困难或是不可能的。

阅读的目的是获得信息,尤其是不熟悉的信息,这便是图形部分,它体现的是读者与作者双向的思想交流。因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活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中交际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脱离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就会使理解变成误解。而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当学习者具有许多正确的信息作为背景,这样便有助于学习者突显出图形,从而达到对语言的处理和理解,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2 图形/背景理论与大学汉英翻译教学

在汉英翻译中,学生通常对选择何种句式,选择谁做主语而感到迷惑不解。这时,学生的译文就会带有很浓厚的“翻译腔”。根据图形/背景理论,在一个语言表达式中,主语通常就是图形,而背景则由宾语或状语体现出来,动词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起桥梁纽带作用。语言的形式反映了人们观察事物或事件时的视角和所强调的部分的不同,这个视角和所强调的部分就是在翻译教学中教会学生的切入点,这也是保证翻译使之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灵魂所在。

我们来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简单句:你买这部手机花了多少钱?学生翻译这个句子时,会有两种译文:(5)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phone? (6)How much did the phone cost you? 要确定哪一个译文更地道、更能体现汉语原句中的味道,我们需要来分析一下原句。看到原句时,读者在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买手机的人在柜台处把现金或信用卡递给售货员。在这个场景中,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就是买家拿出钱的部分,这便是该场景中的图形。确定图形之后, pay强调的是“支付”,由人即买家来支付这个动作;而cost强调的是“花费”,其主语是购买的商品。根据此番分析,译文(1)更能体现原句所描述的场景[6]。

图形/背景理论也可以运用在复合句的翻译教学中。我们先来看一个句子:当他在英国时,他遇见了他的一位故友。根据Talmy对复合句中的图形和背景的分析,图形是在时间的方位上可以变换的事件,具有相对性;背景是参考性的时间,在时间方位上相对固定,参照它可以确定图形的时间方位。在对该句进行翻译时,我们可以做如下分析:遇到故友是在英国期间,因此在时间上应该包含在英国期间,并且是后者的图形。根据Talmy的顺序原则,较早发生的事件通常会被作为背景,即从句;而较晚发生的事件则通常会被作为图形,即主句。因此,原句中,遇见故友最先引起译者注意力,成为图形;而“当他在英国时”这一部分由于其细节是模糊的,是尚未分化的,所以就成为了背景。最适合原文场景的译文也就自然浮现出来:(7)He met his old friend while he was in UK.而如果学生直接按照汉语的语序,不做任何分析直接生硬的翻译,很容易译成:(8)He was in UK while he met his old friend.然而根据较大的、在时间上可包容的事件作为背景,常出现在从句中;较小的、在时间上被包容的事件作为图形,常出现在主句中,我们发现句(8)这一译文无法为读者所接受。

3.3图形/背景理论与写作教学

写作是一种产出性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测量最准确,效度最高,能够测量出考生各个层次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和语法、语篇能力等,而且可以同时测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合适性。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写作时,往往在头脑里酝酿汉语的内容,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思考将要表达的东西,然后再把汉语的内容翻译成英语;同时,学生选用的句式比较单一,且缺乏连贯与衔接,在表达观点类型的文章里,学生最经常使用I, I think来开头,从而造成整篇文章都是在简单的罗列一些观点,这就使得文章没有主语的变化和注意焦点的变化,因此显得文章单调,内容贫乏。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所有的句式中,主语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情景中某些成分的突显程度决定的,由人观察某一事物的角度、过程、和注意力决定的。先来对比一下两种表达:(9)Jane has a very lovely dog. The dog was bought by her sister. It was very expensive. And it was one of her favorite pets. Unluckily, the dog was stolen one day. (10)Jane’s sister bought her a lovely dog, which was expensive. She regarded the dog as her baby. Unluckily, the dog was stolen one day.对比这两段表述,我们不难发现,表述(9)中一直以dog作为主语(图形),没有任何变化,行文死板,句式单调,重点不突出;而表述(10)更为流畅,作者的注意焦点不断的在dog和Jane之间转化,图形和背景在dog和Jane之间不断地转换,更好地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了文章作者表达的主题。因此,图形/背景理论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组织以及表达顺序的安排。正确把握好图形和背景的关系,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内容丰富[7]。

4 结语

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论述了图形和背景的一些基本特征,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阅读理解教学、汉英翻译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图形/背景理论对语言的研究,大大减弱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对应的任意性,对于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给外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阅读、翻译和写作教学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Ungerer, F.&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1996.

[2]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3]Talmy L. 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1) [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2000.

[4]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

[5]傅巧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综合模式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4).

[6]沈艳蕾.“图形-背景”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J].教育探索,2010,(7).

[7]朱厚敏.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

大学的历史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教学模式整合

引言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则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生源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特长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根据学生对语言掌握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与此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依照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一般说来,除特殊招生的专业且英语基础确实较差的学生外,其余学生至少应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并通过国家四级统考认证。

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独立学院,如果教学无视学生差异性的存在仍然沿用单一的、固定的自然班组织教学,沿用材、学、统一评价,无疑就会挫伤优秀学生的学习进取心、积极性,同时也会弱化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本文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实施分级教学,并提出了在分级教学背景下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1.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针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2Stephen D 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即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只有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1’层次。”该理论成为实施分级教学的精髓和理论基础。

2.我院分级教学模式及其利弊

由于我院的分级教学开展时间比较短暂,目前尚处在实验阶段,因此只对学院一个系的学生实施分级教学,根据学生入学考试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将该系学生分为A、B、C三级教学班,比例为1:4:1。为了使教学从一开始就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我院在对学生实行英语分级教学时,要求结合本院具体实际,设置相应的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分级教学目标,并采用不同的考评标准。

分级教学是体现差异教学、差异评价、动态过程管理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满足差异群体的要求,探索、挖掘学生个性差异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的优势在于:(1)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2)有利于师资合理配备;(3)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4)有利于推动成功素质教育。同时我院分级教学也体现出其不合理的因素:(1)学生心理受影响,加重学生的两级分化;(2)学生等级分明,教师教法单一;(3)考核机制不合理,不能调动积极性,等等。

那么,如何在分级教学的背景下最大化地发挥其优势而尽可能地消除不利因素,尤其是体现在教学方面的不利因素,下文笔者将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级别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分级教学的各个级别有其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此提高分级教学的效果,同时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3.分级教学背景下教学模式整合

3.1C班教学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

C级水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词汇和语法。词汇量短缺和语法知识混淆不清严重弱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应该把词汇教学明确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词汇应从理解和输出两个角度来教。理解能力的培养要依靠帮助学习者学会理解和记忆词项的策略来实现,输出能力的培养通过帮助学习者记忆少许主动词汇,从记忆中检索已学词项并在适当的上下文中使用它们的策略来实现,学习者越是到了高级阶段越是强调输出的重要性,这样也就越要在语义联想的网络中教词汇,使用语义场和语义栏方法特别有效”。Littlewood(1990)指出,教育的第一功能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外语教学上,就是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使其在实际的语言阅读和理解过程中省去大量的时间。因此,考虑到C级水平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需要,应将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作为该部分学生群体教学工作的重心。

3.2B班教学与语篇教学、交际教学。

B级水平学生一般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言天赋。针对这类学生的群体特征,我们主张课堂教学以提高阅读能力为契点,课文教学以“语篇教学”和“交际教学”为主体,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语言活动。因此,我们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B级水平学生群体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传授方法重于传授知识的思想指导下,学生较快地掌握了一些阅读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英语阅读理解力,并促进了听、说、写、译等能力的整体提高。交际教学法是以发展交际能力和训练语言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如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状态生动、方法灵活多样、与实际接近、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但是,交际教学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培养,相互兼顾。因此,针对B级水平的学生采用语篇教学和交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3A班教学与任务型教学、自主外语教学。

A级水平的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一般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语言天赋,拥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拥有一定的语言结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帮助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又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缺少外语语境而且学时又较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讲究有的放矢,形式上尽可能采用交互方式(interaction),如dialogue,pair work,group work,debate,storytelling,role play等。或者采用任务型教学,又称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习得,并达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工作更多地体现在分析解答重点、疑难点,组织部分交际活动和活动评估自我反思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全新的、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交际活动过程中,顺应学生自我表达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最终在大量的语言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总之,“任务型教学法”和“自主外语教学法”对于语言起点较高的学生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在很多人眼中,英语学习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同时,针对这类学生的群体特征,课程设置方面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如开设口语课、写作课、提前引入后续阶段教学内容,增开专业阅读、听说写译等选修课程。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分级教学的哪一个级别,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现代外语教学应把研究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即从研究教转为研究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就要关注、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变勤于学习为善于学习。

结语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和实际,认真研究外国各语言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再在实践中日臻完善。本文正是基于独立学院的分级教学实践,讨论在分级教学背景下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并运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2]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006.

[3]Littlewood W.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4]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5]李金玲.分级教学模式的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刘鸿.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研究,2007,(12).

[7]白芸.浅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利与弊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08.2:31.

大学的历史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英语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地学校迅速蔓延扩展。也正是因为网络教学的方式便捷、新颖,能吸引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与众高校的教学思想与发展模式相契合,在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中更是以高等院校占主要地位。对于英语这一门地域语言的学习科目来讲,通过自主的学习模式,不断地进行自我锻炼才是提升水平的关键。但是目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形不佳,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利用网络时代带来的丰富便捷的学习渠道优势,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网络时代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的状况

1.网络时代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但英语教学模式陈旧,缺乏自主性引导。网络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教学设施的水平,为英语教学课堂带来了更多趣味性因素,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取决于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部分教师的授课仍按照从前的照本宣科模式进行,仅仅将板书从黑板搬到了多媒体上,这样“换汤不换药”的教学,即便能引起学生短暂的兴趣,但对于英语的长久性学习也是功效甚微的。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利用率的引导工作,以免造成学习松懈的现象。对于英语这样需要自己勤奋练习的科目来说,更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不强,对网络的学习利用率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高校班级人数众多、课时较少,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而许多学生的自我监督力不强,课余时间难以投入很多到学习上。英语的学习,单纯依靠课堂的学习,显然是不利于英语水准的提升的。部分老师希望通过便利的网络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解疑,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够,推广困难。当然,大学生中也不乏英语的勤奋学习者,但是许多能自主学习英语的学生,动力来源主要是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日后就业等现实问题的压力。这一现象说明,目前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动力,并没有因为热爱英语,产生兴趣而学习,这也是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阻碍因素。

二、探析网络时代下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通过网络加强交流,创造一个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的学习,一个优秀的英语语言环境尤为重要。虽然众多高校大都有英语角、英语沙龙等一些社团的存在,但是高校社团大多维持时间不长,英语学习力度不够,也缺乏专业的英语引导,大学生英语学习缺乏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比如在学校的网络中形成一个英语平台,建设一个网络上的英语沙龙,所有的在校师生都可进去匿名交流。一方面网络便捷,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有老师的英语专业性作保障,匿名的网络交流也可避免原始形式中面对面不敢交流的尴尬,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引导。针对现在众高校中存在的多媒体应用与教学模式步调不一的情形,教师的教学模式急需改善。网络、多媒体对于教学的利用,不仅仅在于将课件传到大屏幕或网上供学生拷贝、学习,更应在于利用网络传播便捷、新颖的特性,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每一次新单元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依据课文提出几个研究性课题,注明研究要求,再让学生自由分组研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做成网络课件,下次上课时,即可分组讲述课件。其他学生可对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些疑问与见解,最后由老师对课件内容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一种引导,通过师生间课堂主讲人与听众的角色互换,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其自主研究能力。做成网络课件,除了是对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的一种引导,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对资料的整合能力,也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

3.确立短期目标,激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出良好的学习动力。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是迫于考级、考研或者一些工作等现实问题的压力,虽然这样的目标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其真正对英语的热爱程度不佳,没有足够的兴趣,英语学习很难长久的坚持。一个长远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断完成的短期目标作基础。因此,英语的学习正是需要学生确立出恰当的短期目标,这种短期目标实现后的愉悦感,正是英语学习兴趣的来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大学所强调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学生具备良好综合能力的基础。对于英语这门语言性学科来说,更加需要学习的自主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加大,这一点对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仍存在些许问题,自主能力有待提高。只有通过网络加强交流,创造一个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引导;确立短期目标,激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年第5期.

[2]李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李春艳.论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职责定位[M].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M].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大学的历史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听力 语音 背景知识 对策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各类考试中,听力往往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好多学生一谈到听力就紧张、无助,甚至谈听力“色变”。

英语听力研究大都集中在听力教学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研究学生英语听力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却很少。本论文将从学生角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语音对听力的影响;(2)背景知识(平时所接触信息)对听力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及工具

北京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09级135名同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同学英语水平、词汇量、对语音关注状况。问卷中使用沈昂创立的词汇测试方法调查同学词汇量;通过访谈,了解受调查者是否接触过系统的语音知识,平时接触哪类信息最多,及其对背景知识获得方法的态度。

调查过程

2011年4月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根据问卷回答情况,抽取15位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访谈。通过上学期英语成绩或上学期听力成绩,确定同学大致听力水平。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二、调查结果

1.语音

音位在语篇环境中会发生发音变化,构成篇章中的韵律单位。因此,变化后的发音一定程度上决定句意。如忽视语音变化,听力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从而影响理解。问卷调查受测试者是否认同“听英语过程中,我会注意到语调、连读、省音、失去爆破、弱化等语言现象”。

结果显示,29%同学会注意到单词发音变化,而37%忽略这些变化。听力中常出现连读、弱读、同化等音变现象,有些学生常把发生音变的熟悉的词语误认为生词,从而造成理解困难。

2.背景知识

提前了解背景知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图示模型,理论上讲,听力前了解背景知识利于听力理解。问卷中设计题目以验证这一推论。

首先了解受调查者是否认同以下两种说法:提前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对英语材料的理解;不同话题的材料会影响我听力理解。

根据统计结果,81.4%受调查者认为背景知识有助于听力理解,70.0%认为不同话题的材料会影响听力理解。

为了解受调查者平时接触信息与其所擅长听的材料是否一致,设置以下两题:

(1)你平时较关注或喜欢哪方面的书、报纸或杂志(如经济、政治、地理、音乐等)。

(2)对你来说,哪些话题的材料交易理解(如经济、政治、地理、音乐等)。

结果显示54.1%受调查者接触多的话题并非其擅长的听力话题,此结果不支持之前推论。

但通过访谈了解到,两题回答完全不一致的访谈对象中一位同学反应自己平时大多阅读中文娱乐杂志,虽了解一些国际大事,但不知道英文表达,即便材料涉及到这些事件,听到后也很难把中英文联系起来。另一位同学则认为,听力材料的话题范围很窄,自己了解很多电子科技方面的知识,但听力中很少遇到。

两题回答完全一致的访谈对象大多通过中文了解感兴趣的话题,但英语综合水平较之前者要高,能有效地将中英文信息联系起来。一位访谈对象说自己平时接触信息范围很广,听听力时如遇到接触过的信息,自然就能联系起来。

综合访谈内容及访谈对象英语水平可得出,虽然学生认为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但其英语水平和词汇量阻碍中英文信息之间的转换。造成54.1%受调查者给出不一致回答的另一原因可从84号受调查者回答中得出:其接触较多电子科技方面信息,而听力很少涉及此类话题。25号受调查者则证明,英语水平和词汇量达到一定标准时,中文输入同样可以为英语听力提供背景信息,从而提高听力理解。因此,虽54.1%受调查者接触最多的话题并非其最擅长的听力话题,这并不能“听力前了解背景知识利于理解听力材料”这一推论。

三、相应对策

1.语音

通过访谈得知,访谈对象均未受过专门的语音学习,授课老师也较少介绍相关知识。其中一位访谈对象反应,听听力时会“模模糊糊听到一些似曾相识的词,看到文本后才发现这些词自己认识”,只不过发音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问题在于这位同学并未意识到此类语音变化在英语中普遍存在,并能帮助其提高听题,因此未予以应有的重视。

根据访谈内容,提出以下对策,以解决学生听力中语音变化造成的障碍。

(1)设置语音课程。通过设置此课程,可系统地向同学教授听力中遇到的发音变化,帮助同学提高听力。语音课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而非其学术性。但非英语专业同学既要学专业课程,又要学英语,如果增加语音课,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2)非英语专业英语任课老师在授课内容中添加与语音变化的相关内容。此措施可克服措施(1)的缺点。但这会使英语课时变得较紧张,因此需任课老师有较强条理性,能够很有效安排课程进度。

2.背景知识

为了解适合同学获得背景知识的方法,问卷中设置了如下问题:

你认为通过哪种方式获得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合适(可多选):

A .课下自己搜索 B.阅读老师准备的材料 C.听老师上课讲解

D .听同学介绍E.其他

结果表明48.9%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搜索背景知识较合适,63.0%认为阅读老师准备的材料较合适,36.3%希望老师课上讲解,18.5%希望听同学介绍。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老师为同学提供获取背景信息的大方向。课下搜索和听同学介绍均可由学生自行操作。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老师准备的背景知识材料更具针对性,节省同学课下搜索信息的时间。但同时老师的材料有时信息不全,导致同学错误理解背景知识,在听力中造成错误理解音频材料。老师在准备背景知识材料时,应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把握好信息简洁性与全面性之间的平衡。

对于较复杂的背景知识,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消化。尽管36.3%同学认为老师课上讲较合适,但从大脑接受到刺激,到短时记忆被调到,存在时间间隔。根据访谈对象,听力之前刚接触相关背景信息,听力中一旦听到相关内容,便会立刻集中注意力回忆刚接收的信息,结果常错过后面内容,降低听力效率。因此建议老师避免介绍复杂的相关背景知识后,立刻进行听力练习。

四、结束语

语音和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有很大影响。关于语音,71%受调查者认识到词在篇章中发音变化对听力的影响。因此提供语音知识可有效克服与语音相关的听力障碍。关于背景知识,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相关信息。而老师信息来源广,能提供较有针对性的背景材料,因此老师的帮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