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急救护理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日常工作范围为输液护理和急救护理[1]。急诊输液室常常有大量的患者,一旦患者病情突变,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因此,急救护理管理尤为重要,优良的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利于后续的治疗[3-4],本文选取20例,在本院进行急诊输液室治疗中出现病情突变现象的患者,进行其急救护理管理分析,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纳入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选患者为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出现病情突变的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男女比例为12∶8,年龄最小为4岁,年龄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值范围为(25.18±5.64)岁,其中,高热惊厥7例、患者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输液反应4例,低血糖2例。
1.2方法
针对所选的2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的急救护理管理。具体方法为:①高热惊厥7例:此类突发病情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其临床表现为体温≥35.5℃,出现呼吸短暂停止、紧咬牙关、四肢抽搐以及局部僵硬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调整,关注患者的衣着,对于衣服领口较近的患者,避免患者呼吸受阻,及时进行衣领的松解,注意患者的鼻腔与口腔组织是否被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为防止患者紧咬牙关伤害到自身,在患者的上牙与下牙之间放置牙垫,避免患者的牙齿受损;②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在发现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先兆时,及时采取平卧位,避免不必要的进行患者的搬动,稳定患者的情绪,为使患者心肌的供氧条件充分改善,给予患者吸氧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各个身体指标(如:心律值、脉搏值以及血压值等),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并且做好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备好各类所需专用药品。最后,按照医嘱,开展溶栓治疗;③输液反应4例: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寒战、体内温度值异常,寒战患者会出现肌肉组织的反射性活动,在之后还会出现高热现象,引起体内温度值的异常,对于该类患者除常规体温测量外,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出现症状针对性处理,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调整,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④低血糖2例:若患者进行空腹输液,易产生眩晕感,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多呈现的临床症状为脸色苍白、意识迟钝或模糊以及脉搏细弱等。对于该类患者先进行血糖的测定,协助患者采取平卧,并且给予患者供氧措施,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过敏史,对确诊为低血糖患者,给予患者温热糖水,结合病情适当给予患者静脉推注50%GS,其后,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值,保证患者相应症状缓解,直至保持正常水平。最后,着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水平,改善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护理环境,保持湿度适中,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防止患者烦躁情绪滋生。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态度和蔼,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护理氛围,并加强健康教育,在等待输液时,建立待输液区,向患者讲解输液常识、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健康知识,以便在出现病情突况时及时得到护理与治疗。
2结果
在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的出现病情突变患者20例中,在接受急救护理管理后,有19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5.00%。其中,18例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发患者表示满意,2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0%。
[关键词] 护理干预;护理质量;急诊抢救;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05-02
急诊科是矛盾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工作的随机性,常常在工作中患者骤增,旧患者尚未处理,新患者又不停出现,使护理任务繁重,再加上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高,存在着很大的护理风险和不安全隐患[1]。因此不断提升护理干预是重中之重,本文笔者选取200例患者,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探讨特殊的护理干预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6月本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00例患者,其中,男114例,女86例,年龄21~78岁,平均(56.72±10.31)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检查,包括环境、个人卫生、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等,按照医生指示给予护理,并根据常规的护理方式做好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各项护理工作。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护理干预:(1)术前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到疾病类型及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思想准备,消除其忧郁恐惧及焦虑情绪。(2)术后心理护理。及时把握患者心理变化,耐心与患者沟通,分散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使患者的情绪得到缓解。尊重患者,鼓励患者保持坚强的治疗意志。(3)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急救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完善急诊护理管理制度,设置专人负责急救药品、器材的维护、保养与管理,确保各类急救药品、器材数量充足、性能完好[2]。(4)找出引发护理纠纷的薄弱环节,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隐患,完善多途径、多渠道的信息反馈途径,如:通过调查患者、医生、驾驶员、其他部门人员、“120”指挥中心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缺陷控制,加强重点环节(患者的交接、患者检查、途中转运、医嘱查对、交接班)、重点人员(新护士、进修护士、实习生、轮转护士)、重点时段(夜班、交接班、节假日)、重点患者(急危、婴幼儿、三无人员)的管理[3]。(5)当发生护理服务失误时,护理人员主动、及时地实施护理补救措施(最好不让患者及家属感知到护士在实施服务补救)。在实施护理补救措施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理解、尊重,让其体会到医务人员在实施急诊服务过程中已经尽了最大努力[4]。(6)当护理服务失误发生后,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采取积极沟通而不要过多地同患者、家属争论,真诚地向患者及家属道歉,善待患者及家属;另外,阐明服务失误后解决问题需要的步骤,医患双方随时保持有效沟通,让患者及家属感知到服务补救的进展[5]。
1.3 观察比较指标
比较两组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数、患者投诉次数、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数、患者投诉次数较对照组少,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护理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尤其是急诊护理工作。危重症抢救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工作,只要有抢救工作存在,就必定存在护理安全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应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尽量减少服务失误的发生[6]。面对已经发生的护理服务失误,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心态实施预防性、及时、主动和多样性的护理服务补救。通过有效的护理服务补救,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可减少给患者和医院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笔者通过特殊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急诊护理不良事件数及患者投诉次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服务质量。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有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翁淑贞. 加强护理规范管理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25-1726.
[2] 郝淑华. 服务补救策略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2:181-183.
[3] 金丽慧. 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71-72.
[4] 潘惠仪,史瑞芬. 护士对护理服务补救的认知及运用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1,26(11):41-44.
[5] 罗丹.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1):115-116.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 电针 丙二醛 超氧化物岐化酶
THERAPITIC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ELECTRI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electric acupuncture on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and free radical level in brain tissue correlated with degree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in rats. Methods 53 Wister rats were pided into electric acupuncture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ts'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acute stage was induced by photochemistry method. Changes in contents of MDA and in activity of SOD in brain homogenate were observed at 3h and 24h.The degree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was examined by Zea Longa' law. Results After 3h the contents of MDA in brain ischemia tissue increased, and at 24h it increased by 3 time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MDA contents at 24h in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group dropped significantly from 4.02±0.31 mol·mL-1 to 2.01±0.54 mol·mL-1(P
Key words Cerebral ischemia model rats Electric acupuncture MDA SOD
急性脑卒中后尽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纠正脑组织缺氧、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促进神经生长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目前除了早期的药物治疗以外也在行针灸治疗。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以及分析脑组织自由基水平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脑缺血急性期应用电针治疗的机理和意义,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Wister雄性大鼠,12周,体重(250±50)g,二级动物。MDA、SOD测试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WFZ800-D3A型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G6805电子针灸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将53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2只、电针治疗组19只。根据缺血时间的不同,每组又随机分为3h和24h两组。
1.2.2 模型制备:采用光化学法[1]并略加改进,左侧颞部入路,牙科钻开直径5 mm的骨窗暴露大鼠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及嗅束至大脑下静脉间的一段MCA为光照部位。光照分二步,首先股静脉注入虎红B[15g·L-1(0.03g·kg-1)],持续光照MCA起始部10 min,再经股静脉注入半量15g·L-1的虎红B,再光照嗅束至大脑下静脉间的MCA段10 min,造模完成。正常对照组仅进行骨窗暴露。
1.2.3 治疗方法:将大鼠用脑立体定位仪固定,选取百会、水沟、内关、合谷、足三里穴,以32号毫针刺入,进针0.1~0.2 cm后连接至电子针灸仪的输出电极上,选用频率为30~50 Hz交替的等波幅的疏密波,刺激强度以大鼠肢体轻微颤动为宜。电针第一次实施在造模后1 h,此后1次/6 h,10 min/次。模型组:对造模成功的大鼠,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大鼠的抓取但不实施电针治疗。
1.2.4 MDA含量和SOD活性测定:术后3 h、24 h分别将断头置冰块上取脑并用冰冷的生理盐水冲洗,滤纸拭干,取病灶侧脑组织块1 g,称重剪碎加入生理盐水[1:9(W:V)]放入匀浆器碾磨,使组织充分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制备成10%组织匀浆液待测。MDA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DA)比色法,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32 nm处测定,单位:nmol·mL-1。SOD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单位:nu/mg蛋白(pro)。具体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5 脑缺血大鼠行为学观察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并按Zea Longa的6级评分法评分[2]:0分,无功能障碍;1分,不能伸展前肢;2分,向一侧旋转;3分,向一侧倾倒;4分,无自主活动伴意识抑制;5分,死亡。
1.3 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检验。
2 结果
2.1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模型组MDA含量在3h时已增多并持续上升,24 h其值达正常组3倍(P
2.2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的影响
从结果看,造模成功大鼠清醒后即有精神差、反应差、活动减少及前肢障碍等不良表现,手术对侧肢体肌力、肌张力下降,前肢出现腕、肘屈曲及肩内旋等偏瘫样改变。模型组有1只在2 h内、3只在24 h内死亡外,其余可见随着时间延长大鼠的症状逐渐加重,其中24 h时有5只大鼠完全不能站立。电针 表1电针对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模型组比较P<0.05. 组除1只在3h死亡外,其余大鼠在24 h时大部分能够伸展前肢,屈曲后肢,可以进行适量活动,反应较好。Zea Longa法量化评分可见24 h时电针组分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模型组Zea Longa法量化分值由3 h的(3.50± 0.53)上升为24 h的(4.67±0.50),说明功能缺损加重,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详细结果见表2。表2神经行为学障碍量化(Zea Longa法)计分表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同组前后比较P<0.05.
2.3 24 h Zea Longa法评分与脑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与MD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与SOD活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相关系数检验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已有大量的资料证明脑梗死后,自由基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是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氧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始动点[3,4]。本实验中观察到大鼠脑缺血后3h时MDA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上升,说明脑局灶性缺血形成后脑组织的破坏呈进行性发展,与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成平行关系。SOD活力下降与MDA含量增多有关。
针刺是利用针灸刺激腧穴激发机体生理潜能,通过机体内源性生理调节而防治疾病。本实验取百会穴为主穴。针刺百会以培本扶正、宣阳通督、醒神开窍;内关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的功能;足三里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5]。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各阶段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说明针灸具有内源性调节作用。电针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清除MDA生成,减少SOD的消耗,增强SOD的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歧化反应,从而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Zea Longa法量化评分显示电针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好于模型组,其缺损程度与MDA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呈正相关。降低氧自由基,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是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另一机理。
【参考文献】
[1] 施新猷,王四旺,顾为望,等.比较医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出版社,2005.582-583
[2] Zea Longa E,Weinstein Arlson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 Stroke 1989,20(1):84
[3] 张玉凤,张桂云,杨晓华.针刺透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7):58
【关键词】急诊手术;人性化护理;效果
随着医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在手术室已经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融入其中,让患者能够在心理、生理、精神等处于较舒适状态,接受手术治疗,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形象[1],本文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急诊手术患者88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急诊手术患者88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在17-62岁,平均年龄为43.5±5.6岁。手术类型分为:急性疾病手术49例;急性创伤手术39例。麻醉方式分为:局部的浸润麻醉27例;硬膜外麻醉30例;全身麻醉8例;腰硬联合麻醉9例;臂丛神经的阻止麻醉14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因是双盲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麻醉方式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环境:手术室内环境要保持整齐与清洁,温度保持在23°左右,湿度优质在50%,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新的环境氛围。②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进入手术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步骤及术中注意的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同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气与语调[2],同时要注意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慰,及时告知患者的手术进展情况,稳定家属的情绪,让其放心等候。③减少暴露部位:有些患者对隐私部位暴露时,会感到羞愧,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其解释,并告知很快将铺上无菌的敷料,注意对其外露部位的保暖,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④给予患者安慰:术中护理人员适当的给予患者的受压部位按摩,或用温和的语调与关切的目光表示出对其关心,让患者在心理上能够感受到安全与舒适感[3],能够以积极心理状态配合手术。⑤安全护送: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用温水将患者身体上血迹擦拭干净,为其盖上被子,并告知患者手术已经完成,同时预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至病房。⑥术后回访:术后第二天,手术室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术后的情况,以及有无灼伤或压伤等,询问其术中感受,并争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
1.3评价指标患者治疗结束后,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患者,由患者本人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每个项目下有满意与不满意两个小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也是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急诊手术的患者病情均比较危急,患者及其家属易有恐惧与紧张的不良心理表现,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有效缓解了不良情绪,提高了康复的速度[4]。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了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够让患者感受到体贴、细致、周到的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康复的速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瑛.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126-1127.
[2]王向平.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33):223.
【关键词】综合护理;常规护理;急诊输液;儿科;影响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抢救治疗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基于小儿各方面的发育尚未完善,并且儿科急诊具有发病急、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因而输液疗法逐渐成为了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但由于小儿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对小儿进行静脉输液的难度相当大。那么在对小儿输液护理中,除了要做好一般的输液护理外,还要根据其特性做好相应的特殊护理[2]。因此,本研究将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科急诊输液效果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需进行输液的急诊患儿共2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17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以协助本研究的开展。
1.1.2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儿男77例,女51例,年龄介于1-11岁不等,平均年龄(3.9±1.1)岁,经医生诊断后均需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发烧患儿47例,腹痛患儿33例,腹泻患儿30例,外伤患儿18例;而对照组患儿男71例,女46例,年龄介于2-13岁不等,平均年龄(4.1±1.5)岁,经医生诊断后同样需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发烧患儿45例,腹痛患儿30例,腹泻患儿27例,外伤患儿15例。另外,观察组受调查家属共135例,其中男36例,女99例,年龄介于25-36岁不等,平均年龄(29.3±3.5)岁;而对照组受调查家属共123例,其中男30例,女93例,年龄介于26-38岁不等,平均年龄(29.5±4.2)岁。可见两组患儿及其陪同看病家属在相关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者仅按照医嘱及相关规定对患儿进行接诊、输液及一般照料;而观察组急诊患儿则由我院专业的护理人员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措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3]:①当患儿进入急诊室后,护理者需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其家属,并且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交代病情的情况以及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患儿相应的安抚工作,有效缓解其焦虑感和紧张感。对于家属的询问,护理者还需要迅速反应,以使患儿及家属对输液产生信任感;②在进行输液时,首先需要为患儿营造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进行输液,并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疑虑。护理者在进行输液前还需要再三核对患儿的相关信息,采用熟练的穿刺技术帮助患儿调整合适的,待穿刺成功后,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输液渗漏,并经常对其进行巡视,以表示对患儿的关心,让人感觉更有亲近感;③在患儿输液结束后,需要有效指导家属甚至帮助患儿进行适当的按压止血,并以言语对其配合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护理者还需要认真细致的告知患儿及家属回家后的饮食康复相关知识,提醒其进行定期复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自疗意识,这对患儿的康复和今后的生活均具有积极的作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输液穿刺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1.2.2 评定方法
本研究对输液穿刺2次或者以上者视为重复穿刺;另外,患儿家属对输液满意度的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最后由相关护理人员汇总分析,共设置10个相关问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介于90-100分视为满意,介于75-89分视为良好,介于60-74分视为一般,小于60分视为差。总满意率=满意+良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输液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6.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4%,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7,P
表1 两组输液穿刺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重复穿刺率
观察组 128 123/96.09 5/3.91
对照组 117 94/80.34 23/19.66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临床满意度高达97.7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2%,两组间差异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χ2=9.845,P
表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总满意(例/%)
观察组 135 89 43 3 0 132/97.78
对照组 123 49 60 9 5 109/88.62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科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小儿的急诊输液护理等难度较大的处理方法,其不仅要求合理的治疗,更需要的是较好的输液环境和精神关怀[4]。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忽略了患儿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则旨在从身心两方面为患儿消除后顾之忧,某些时候,细心的关心和爱护甚至比治疗的过程更加重要[5]。因此,本研究采用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输液患儿及其家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法能显著提高儿科急诊输液的穿刺成功率,并且患儿家属的临床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东颖,谢鸿,何永莲.护理干预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69-72.
[2]何水芬.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0,48(29):60-61.
[3]汪继萍,何晓玲.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3,17(12):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