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骨伤科重点

中医骨伤科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骨伤科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骨伤科重点

中医骨伤科重点范文第1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0205

国内刊号:42-1340/R

邮发代号:38-1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医骨伤科重点范文第2篇

[方法]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方面,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强调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能。

[结果]通过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中实践,效果非常理想,本课程总体评价优良率达97.7%,总评成绩优良率达66.7%,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以往历届学生。

[结论]有必要对以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梳理,在全校各专业学生《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2007年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通称新世纪二版)内容丰富、详实,把创伤急救和骨病编入其中,完善了中医伤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但随之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教材有了较大的扩充,而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减少,目前我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均为60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保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为此,我们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立项进行研究,并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教学内容

全体授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通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每位成员负责若干章节,根据教学大纲和我省临床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提出自己负责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补充的本章节的最新进展内容。课题负责人除分担若干章节外,还承担找出同一概念在不同章节的不同表达现象。

教师集体备课,每位成员根据上述承担的任务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集体讨论决定教学内容,确定第六章骨折为教学的重点,第十章骨病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需要纠正的在不同章节不同表达的概念,同时确定表达方式,如异常活动、骨擦音等;需要补充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如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等。经讨论决定后,每位教师授课时严格按上述决定执行。

2 教学方法

2.1 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将标本与模型带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前或课中将骨骼及软组织标本、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特定模型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摸、眼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印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清晰的将局部解剖、病因、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并结合动画,使学生看清了一些难以想象的教学内容,便于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的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但由于基础学科在一年级时已授完,而本课程需在三、四年级时开课,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联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将采用课前布置复习相关基础课内容,上课时进行适当的互动式提问与复习,再延伸到本课程内容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更适应本课程的学习,为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2.2 实践教学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将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1/3。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2.2.1 规范实验教学 实验课先让教师进行临床检查、复位手法、固定、手术器械等操作的示教,然后指导学生在模型上及学生相互间模拟临床操作,教师在一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阐明机理。最后教师进行抽查,检验该次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再次纠正错误动作。为了使实验课圆满完成,对一些特殊操作,如骨牵引、钢板、螺钉固定等,预先购置好实验材料,联系学院科教科、校设备科购买猪骨等,供学生使用。

2.2.2 开放示教室 让学生灵活支配自己的实践操作时间,并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感到疑惑的内容,通过观察、触摸标本与模型,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对所学内容深刻的理解。

2.2.3 组织医院见习 学生见习之前,教师在病房精心挑选典型病例,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阅读有关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病历书写和病案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对学生书写的病历和病案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点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和目前学科的最新进展。

3 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我们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28人参加调查,结果认为本课程总体评价优秀者83人(64.9%),良好者42人(32.8%),一般者3人(2.3%),差者0人(0%)。两专业共129学生,总评成绩90分以上者30人(23.3%),80~89分者56人(43.4%),80分以下者43人(33.3%),不及格者0人(0%)。

4 结语

中医骨伤科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副院长,福建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

早年大学毕业后,受福建省政府指派,师从福建省著名中医骨伤科林如高老中医,历经4年,尽得林老理伤正骨整脊手法真传。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骨伤疾病有深刻认识,在中医手法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曾多次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及政府要员诊治疑难病症,常有手到病除的疗效。作者自2009年师从王和鸣教授,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老师整脊手法的博大精深,现将老师的整脊手法经验整理如下。

脊柱及周围筋骨的损伤疾患是常见病,好发于经常伏案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在我国骨伤科门诊中颈肩痛或腰背痛的患者约占30~50%。整脊疗法是治疗脊柱病患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以手法为主的各种术式作用于脊柱及周围筋肉,影响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解除痉挛、纠正错位、松解粘连、消除水肿、解除嵌顿的作用,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其具有收效快、疗效好、运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但因手法种类众多,如何选择一套高效、安全的手法就一直成为骨伤科医生探索的课题。老师长期从事脊柱等疾病的研究,一贯注重整脊手法的总结与整理[1-4] ,1994年老师和张爱平讲师主编《多方位整脊疗法》,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用VCD的方式出版发行,之后,多次以论文的形式对多方位整脊手法、功能、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探讨和总结。

1手法分类

老师把手法归类为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和整脊被动类手法。施行整脊被动类手法前,先予患者施以理筋整脊基础类手法,放松痉挛肌肉和降低肌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类手法滑利关节、整复错位、解除压迫,最终起到多方位综合治疗效果。

1.1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老师在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的同时,根据脊柱与四肢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解剖特点及伤患病理,把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归纳为12种:触按、摩捋、推刮、拿捏、弹拨、揉搓、点穴、振颤、滚摇、扳旋、牵抖、叩击法。应用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在脊柱、四肢的相应部位,可起到整复关节错位,松弛筋肉挛缩或粘连,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既注重继承中医传统技法,又充分结合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在临证时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作为理筋整脊的基础手法,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岔气、闪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筋伤与腰脊疾患上,功效显著[5]。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1.2 整脊被动类手法整脊疗法一般以屈曲位居多,施术者通常不注意脊柱、椎间盘神经根、脊髓之间的解剖关系,盲目施行某种单一手法,疗效受到影响。老师在继承林如高老先生的经验同时,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辨证施术,详细叙述了36种整脊法的、手法和功用。通过整脊手法,迅速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系统,达到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目的[6]。

1.2.1颈部整脊法(1)牵颈摇头法,(2)揉颈旋头法,(3)快速旋颈法,(4)定点旋颈法,(5)双人旋颈法,(6)卡颈侧扳法,(7)扳颈拔伸法,(8)压肩旋颈法,(9)牵颈旋颈法,(10)卧位旋颈法。

1.2.2 胸部整脊法(11)按枕扩胸法,(12)定点旋胸法,(13)压臂顶胸法,(14)伸臂推背法,(15)拉肩扳胸法,(16)支点压胸法,(17)叠掌按压法。

1.2.3腰部整脊法(18)定点旋腰法,(19)扶肩旋腰法,(20)穿臂旋腰法,(21)单人旋腰法,(22)后伸旋腰法,(23)摇转侧倾法,(24)吸气侧倾法,(25)侧卧斜扳法,(26)俯卧旋腰法,(27)按腰提扳法,(28)握踝伸腰法,(29)屈髋分腿法,(30)屈髋旋腿法,(31)屈髋压肩法,(32)腰部牵抖法,(33)蹲位叠挤法,(34)后背晃抖法,(35)侧背晃抖法,(36)腰部踩法。

2 手法特点

2.1多方位、多。老师整脊手法制定有序,在遵循“动静结合”、“主动有序”、“刚柔适度”原则基础上,对颈椎、胸椎、腰椎各部疾患,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进行辨证辨型,同时,老师的手法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疾患,患者采用不同的,灵活应用。

患者采用端坐位:牵颈摇头法、揉颈旋头法、快速旋颈法、定点旋颈法、双人旋颈法、卡颈侧扳法、扳颈拔伸法、压肩旋颈法、牵颈旋颈法、按枕扩胸法、定点旋胸法、伸臂推背法、定点旋腰法、扶肩旋腰法、穿臂旋腰法、单人旋腰法、后伸旋腰法、摇转侧倾法、吸气侧倾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卧位旋颈法、支点压胸法、屈髋分腿法、屈髋旋腿法、屈髋压肩法。

患者采用半仰位:压臂顶胸法。

患者采用俯卧位:拉肩扳胸法、叠掌按压法、俯卧旋腰法、按腰提扳法、握踝伸腰法、腰部牵抖法、腰部踩法。

患者采用侧卧位:侧卧斜扳法。

患者采用立正位:后背晃抖法、侧背晃抖法。

患者采用蹲位:蹲位叠挤法。

2.2多支点。在老师总结的36种整脊手法中,每种手法都是以不同的支点进行旋转、牵抖、侧扳、提扳、顶胸、压胸、压肩、摇转、伸臂、伸腰、分腿、叠挤、晃抖、踩等手法,以达到松解肌肉痉挛、滑利关节、整复骨错缝的目的。如定点旋颈法、定点旋胸法、定点旋腰法,以拇指顶住有压痛的棘突为支点,进行旋颈、旋胸、旋腰;按枕扩胸法以膝顶于患者的胸背部为支点,在医者用两臂向后拉压患者两臂的同时,用力往上提拉,作扩胸运动;支点压胸法:以手背向上作支点,用力逐节下压;俯卧旋腰法:以患椎为支点,将下肢旋向后外侧,逐渐增加腰部旋转幅度。

2.3旋转手法为主。老师认为旋转手法是手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手法,在调整关节、松解粘连、解除嵌顿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他总结的10种颈部整脊手法中有7种使用了旋转手法,7种胸部整脊手法中有2种使用了旋转手法,19种腰部整脊手法中有7种使用了旋转手法。可见,老师的旋转手法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4因人而异。老师认为人有男女老少之别,证有虚实久暂之分,治疗部位有大小深浅之不同,且每个个体还有生长发育、生活环境和病理生理条件的不同,对手法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因而,手法的选用、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手法力量的轻重以及掌握治疗的重点等,都必须与治疗对象、病证虚实以及治疗部位联系起来,应因人、因病、因部位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3 临床应用

3.1颈椎病老师根据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颈部整脊手法。先采用理筋整脊基础手法施予颈项部腧穴及夹脊穴,调节颈部动力性平衡,然后采用不同的颈部整脊手法,调整颈部静力性平衡,两者协同作用,从而消除异常应力,纠正其力线,恢复其静态与动态平衡。老师认为旋转手法在颈椎病甚至颈部疾患治疗中功勋卓著,可起到以下作用:

(1)改变椎间孔面积,调整钩椎关节位置关系;(2)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滑膜嵌顿;(3)松解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粘连;(4)调整颈椎各组织应力分布,增强颈椎稳定性;(5)重建颈曲,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

3.2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师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活动度进行分型辨证,进而选用不同手法,前屈型患者采用前屈位整脊手法,如腰椎旋转复位法、卧位屈髋旋腰法及蹲位叠挤法等;后伸型患者选择后伸位整脊手法,如腰部后伸旋转法、摇转侧腰法、俯卧旋腰法、按腰提扳法、背伸晃抖法等;僵直型患者运用腰部中立旋转法、单人中立旋腰法及侧卧斜扳法等。老师认为在整个腰椎间盘突症的治疗过程中,紧紧抓住病程不同阶段的腰椎骨盆及整个脊柱的渐进性代偿性变化,当腰痛急性发作且疼痛剧烈时,由于腰肌反射性痉挛,前屈与后伸均受限,此时只能采用中立位手法治疗[7]。 3.3腰椎管狭窄症老师采用点穴按、双屈按压、双屈滚动三组合的屈曲位整脊手法治疗此类疾病。在病患局部施予放松手法,同时,根据腰椎解剖结合腰椎管狭窄症疾病特点,让患者在双侧膝髋屈曲下,施以腰部整脊手法,以扩大椎管有效空间,缓解临床压迫症状[8]。

3.4腰肌扭伤老师在理筋、点穴、松解等手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基础上,采用侧卧斜扳法或俯卧旋腰法或穿臂旋腰法或腰部牵抖法,以达到解除肌肉痉挛、整复骨错缝的目的。

3.5腰肌劳损、腰背筋膜炎老师采用三步治疗法治疗此类疾病。在物理疗法――磁疗、高频热疗法、生物陶瓷疗法和中药敷料电热保健带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基础上,运用理筋、点穴、松解等手法解除粘连。然后使用定点旋腰法或扶肩旋腰法或穿臂旋腰法,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的作用。

4小结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老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方位整脊手法,临证时他常强调以下几点:

4.1明确诊断,整体观念。老师常常叮嘱我们,在手法施行前,一定要密切结合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注重筋骨并重、内外兼治、调脊整曲的整体观临床思维,对病情有充分了解,如病位、损伤程度、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和骨折等。

4.2合适,态度沉着。老师施用手法时,总是先选择好合适的位置、步态、姿势,以有利于发力和持久操作,并避免自身劳损。同时,思想集中,态度从容沉着,他说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的要求:无论坐、俯卧、仰卧、侧卧、站立位,总是处在适当和放松状态。

4.3轻重适宜,心中有数。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对手法的操作步骤应心中有数,要注意局部的解剖结构和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过猛过重引起神经血管或关节结构的损伤,而加重病情。老师在手法运用中强调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做到轻重结合、刚柔相济。

4.4循序渐进,注意观察。老师手法操作循序渐进,做到熟练灵活,敏捷准确。在手法应用过程中,总是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其自我感觉,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手法强度, 以达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手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和鸣,刘俊宁.中医传统正骨在海外的影响――历史源流与现状[J].中医正骨,2009,21(2):F0002-F0002.

[2] 王和鸣,刘俊宁.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二)――在美洲、欧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9):58-60.

[3] 王和鸣,刘俊宁.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一)――在港台地区、亚洲、澳洲与非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8):68-70.

[4] 王和鸣.整脊疗法的源流与发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5):37-39.

[5] 王和鸣.理筋整脊基础手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1):33-36.

[6] 王和鸣.多方位整脊手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2):30-34.

[7] 王和鸣.多方位整脊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3,3(2):88-90.

[8] 葛继荣,王和鸣,余庆阳等.屈曲位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机理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5):24.

中医骨伤科重点范文第4篇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病的精英汇萃于此,该院名誉院长尚天裕以研究小夹板治疗骨折享誉于世;院长胡荫奇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在老一辈骨伤科专家的带领下,多年来,望京医院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闻名于国内外。

各种急慢性骨折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该院骨科通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专治各种骨折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及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该固定器和疗法被卫生部列入十年百项科研成果,向全国普及推广。该疗法治疗骨折不用开刀,仅通过贯穿骨骼的2至3枚骨圆针并用骨折复位固定器连结,固定于体外,即可牢固固定骨折直至愈合,而不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患者下肢伤后1至2周即可拄拐下地行走,生活自理,恢复近乎正常人的生活。由于这种疗法使骨折局部一直存在着生理性应力刺激,故骨折愈合快,骨痂质量好,而又不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还能使骨折愈合与关节活动的恢复同步进行。骨折愈合后拆除骨折复位固定器,拔除骨圆针,治疗即告结束,无须第二次手术,疗程大大缩短。此外,在治疗骨折经验的基础上,他们还创新性地应用小切口技术,结合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治疗四肢畸形(如“O”形腿、“X”形腿)、骨折畸形愈合,并研究开展肢体增高术。

该院骨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体滑脱症、脊柱外伤、颈椎病、脊柱相关疾病及各种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获得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技进步奖。他们采取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多数患者通过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中药理疗、离子导入、封闭(局部痛点、神经根、硬膜外等)、三维多功能电脑控制牵引复位等治疗,可使疾病症状缓解或消失。

被世界称为亚癌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是医学界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该院骨科根据中医理论,以三期辨证为基础,以中药汤剂及胶囊内治,配合手法、牵引等外治为主,结合中药制剂输液及必要的手术,同时配合免负重支架及髋关节功能训练,能较快消除症状,恢复关节功能,达到骨坏死修复与关节功能恢复齐头并进的效果。

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该院骨科采用一整套独具特色而疗效显著的治疗措施,如手法推拿、牵引、中药内服外敷、加研磨、理疗、关节冲洗、关节镜手术清理骨赘等方法,并系统指导功能锻炼,可迅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症状,恢复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达到98%以上。

拇外翻多发生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影响足部美观,造成行走不便。以往治疗采用大切口截骨,钢针或镙丝钉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需住院卧床3至4周。该院骨科创立了中西医结合小切口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该方法只用局部麻醉,采用小切口(不超过1厘米)手术,不作内固定,不缝合,不打石膏,愈合快,术后能下床活动。现已治愈2000多例患者,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一所三级中医综合性医院,该院在内科、针灸科、妇科等领域也具有较强优势,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老年病、胆囊炎胆石症、外阴白斑、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毒性角膜炎等病的治疗上也独具特色。

望京医院以“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用其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高超的医疗水平带给广大患者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6号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邮 编 :100102

中医骨伤科重点范文第5篇

推拿治疗学是一门专业性、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也是一门对理论与实践融合要求很高的临床学科。学生对推拿治疗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能力。课堂教学是临床实践教学的基础,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推拿治疗学中相关理论知识,那么他们在紧接下来的临床实践课上就会更加迷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科接班人更有利于推拿学科的发展,是每一位推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不断总结,现将这些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1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配课时

推拿治疗学中涉及到的临床病种较多,骨伤科、内科、妇科、五官科及儿科病症均有所涉及,但从推拿临床实际情况或者从各医院推拿科收治病种来看,骨伤科疾病尤其是其中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则是该科的主要病种,这些病人占就诊病人总数的70%以上,因此,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时就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些疾病的讲解上。因此,有必要跳出教学大纲重新安排课时。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以及小儿推拿中的泻泄、发热、疳积等临床常见病在课时安排上均会给予重点倾斜,而对于推拿科临床中内科与妇科中极为少见的病症如腹泻、月经不调等在课堂上可不必作为重点讲解。

除了上述的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课时外,笔者还根据学生对书本上每个病种不同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重新安排课时与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在学习推拿治疗学时就已经在其他相关学科中学习了内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病症的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等相关知识,如果教师仍在课堂上讲述这些内容,将是教学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因此,有必要减少或删去对这些内容的讲授,将这部分内容的课时扩充到推拿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治疗篇中去。

2 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推拿治疗疾病主要是依靠双手来进行的,对于外行人而言,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例如,推拿治疗引起的临床意外并不少见,不同的推拿医生对同一疾病或同一病人的治疗疗效可能相差甚远。因此,在推拿治疗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推拿临床思维习惯的培养主要是表现在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思路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诊断不明常常是引起推拿临床意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思路不明朗则是推拿临床疗效不好的直接原因。例如,笔者为了启发学生在诊断上的临床思维,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提问学生:一个以肩痛为主诉的前来推拿科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想到患者患有哪些病症的可能呢?笔者会启发学生:对于上述病例,在临床诊断时如按大多数临床医生的习惯与定势思维判断认为,凡来推拿科就诊的肩痛病人八九不离十就是肩周炎患者,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知道,临床上引起肩痛的病症较多,如:急性肺炎、胆囊炎、心脏疾病、糖尿病、肺癌及颈椎病、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肩痛,并通过临床病例的例证教学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启发其临床思维。

3 强调中医理论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

目前推拿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受到解剖学、生理学及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的影响较大,这些西医学知识的渗入在推动了推拿学发展的同时也淡化了传统中医理论对推拿学的指导意义。学生学习期间,通过对其它西医课程的学习,通过对教材中有关推拿学现代研究进展内容的学习,以及临床见习时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等方式,使得他们逐渐形成了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的西医学思维模式与习惯,如他们往往更喜欢用西医学知识去理解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远没有象学习《针灸学》、《中医内科学》那么有中医思维习惯。事实上,推拿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从其一产生就一直深深地根植于经络腧穴理论、脏象理论等传统中医理论。因此,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中医理论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讲授每一疾病、哪怕象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样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时,都应该把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渗透其中,使我们的教学课堂散发出中医气息、充满着中医氛围。

4 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引入和补充

教材作为教学和传授知识的载体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但由于限于篇幅,其中的有关某些疾病章节中的内容与临床实际需要相隔甚远,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遵循教材外,完全有理由和必要对推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与临床紧密相连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讲授。例如,对于推拿病房中收治最多的病种之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的治疗,单单讲授教材上的内容笔者认为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授课教师就应该增加有关各推拿流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要点、中药外治法及腰椎牵引疗法,以及西医的脱水消炎、改善微循环及止痛等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授,学生就有一定的了解,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作好准备。

5 不忽视对小儿推拿的教学

相对于成人推拿,目前小儿推拿的临床与科研均开展得不好,鉴于此现状,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忽视了小儿推拿的教学。笔者认为,忽视与丢弃小儿推拿而单靠成人推拿单足跛行的推拿学发展趋势绝不利于该学科的发展,教师应该从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本文在前述内容中强调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课时以突出骨伤科疾病尤其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这一教学重点,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小儿推拿的教学。历代推拿典籍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小儿推拿著作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小儿推拿在推拿学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临床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推拿对部分小儿病症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小儿推拿有时甚至能取得比成人推拿更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小儿推拿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小儿推拿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