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互联网与教育链接的模式――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顾名思义就是线上对线下。这是传统意义上互联网链接教育的模式,而我们正在努力尝试将线上与线下共存的模式转变为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3O模式即Online Offline one三者的融合,是指天网、地网和人网的融合。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从而达成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也是今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二、搭建O2O平台,打造安华智慧教育
我们安华幼儿园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打造智慧教育。
1.运用互联网,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
(1)打通微信、QQ沟通渠道,助力教师共成长
教师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同时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灵活,也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保障。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比如:
?S微客教研学习沙龙:以微沟通为例,研训负责人利用网络平台定时邀请相关客人进行在线研讨、碰撞、学习的一种自由组织形式。
?S网络(协同备课・每时美课)
一邀:主备人并发起协同备课邀请。
二说: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倾听、思考、在线批注。
三论:就有疑问处、有异议处开展峰会式的讨论。
四批:线下研讨后,备课组成员带着思考,继续借助在线批注的方式完成对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
五合:完成“线上线下”的研讨后,主备人“一键整合”大家的批注。
六改:备课组成员对教案进行个人加减。
在操作过程别强调三个“+”:
线上批注+线下峰会;智慧共享+个性修改;研讨热度+留痕对比。
(2)移动学习,有效提升教师研训实效
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以名师智慧空间站、名师工作室、云端在线、下城区学前教育研训空间微信公众服务号、远程网络教学等媒介为载体,实时掌握最新的教研工作动态,通过网络学习和专家的引领提升教科研专业水平。(如俞春晓、汪劲秋名师工作室)
2.运用互联网,唤醒每一位家长的育儿智慧
现在读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很大一部分都是“80后”“90后”这
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都表示出了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我们开设幼儿园网站、公众微信号,开通校讯通。在与家长的互动中,网站和公众号比较单一,信息量与互动性不够,由原来单一的新闻模式转为多功能模式,内容设定了“微课堂”,进行育儿知识视频教育、好书推荐、园报信息、亲子旅行、奖励红包、服务窗口和点赞加分等。
3.通过互联网,激发每个孩子自主快乐的智慧学习
幼儿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幼儿挣到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让老师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也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留出了时间和空间。比如,我们正在开展的安全教育平台,从学校授课―幼儿观看视频―回家反馈作业―教师评价,这种模式体现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使幼儿的教育变得更加灵活、机动、有效。
(2)微型课堂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
保定市前进小学刘丽芹
在这寒意犹存,春天临近的日子里,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我有幸参加了互联网+基于实践情景下的“研训教”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培活动。本次线下开班典礼教育专家学者和我区骨干教师,教研员和教学领导在复兴路小学报告厅齐聚一堂,聆听国培各位专家学者们为学员们带来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盛宴,他们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时代最新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各位国培学员。对一线教师和教学领导干部今后的课堂教育工作实践等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谓一场春日里的及时雨。我们在忙碌中快乐着,在学习中收获着,在交流中感动着,培训不仅全面而且细致,形式多样,感谢专家的讲座使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的教育理论,促进了我对教学的反思,回顾自己20年的教学生涯,感触颇多,现把我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思想灵魂、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礼。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懂得教育,还要善于实施教育,善于将崇高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理想满怀深情地落实到坚实平易的教育实践之中,善于将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遵循与把握体现在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生活之中。所谓“善教”,无疑应当追求上乘的教学境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一个以人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个体生命觉醒并迈上自我成长之路的过程。在这让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一位善教的教师,无疑是一位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是一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是一位向往和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教师。
二、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经过专家精辟的讲解和同仁的讨论,我不仅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在信息快迅速交替的今天,走在时代前沿,接受最新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同时,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课堂问题的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的评价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比如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进行课堂拓展、如何总结课堂所学等等。
三、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小学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
课程改革,作为中国教育界的历史性壮举,符合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部把现代信息技术课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学科,重要且关键。《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已成为笔者潜心探索研究的主题。而作为基础的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犹为重要和紧迫。在近五年的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不断地尝试、总结。现就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四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圣诞贺卡,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样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笔者适时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贺卡是利用笔者的画图软件来制作完成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脑筋,发挥自由的想象,老师相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漂亮。”学生们个个迫不及待地开始想动手操作。这样的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又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开放性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其内容是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但由于农村小学,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就是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机的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愿意动手操作,或者接受能力不强,对教师的授课听不明白,这就给笔者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就会无事可做,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接受不了。例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五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还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无疑又给教师对课堂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纪律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在从事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笔者在教学中观察发现学得好的学生,并注意培养,让他们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和老师分配的任务去帮助那些操作上有困难和操作不当的同学,起到一个小老师的作用。由于同学之间语言贴近、易于沟通,使得所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掌握了课堂知识。笔者发现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农村小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多是两人一台电脑。上课时,如同学间不加强合作,配合地学习,将会使更多的同学无从着手,坐在那里叽叽喳喳,使得有机会学的、想学的同学也无心、无从着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小组合作学习赋予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不讲话了,学习认真了,参与操作了,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这门新学科,起步比较晚,并且与其他的学科不同之处在于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动手去试,不要怕,只有动手去做了,才会有机会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己摸索,从而实现他们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更进一步地让知识牢固地印在脑海中。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在画图中有“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以后在Word中遇到同样的复制、粘贴的问题,教师只要口头提示一下,学生就可以根据在画图中学到的知识来操作。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整合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做好xxxx年春季复学后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迟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校课堂学习。
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如何衔接?
在开学复课之初,通过调查、作业检查、评测、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诊断线上教育教学效果。建立并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分年级、分班级、分学科对每一个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建立学习档案,教师科学、准确把握学情,以利线下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找准知识遗漏点、能力欠缺点、习惯不足点、发展最近点等,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克服学习困难。
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
学校要根据线上教育教学中年级、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校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在摸清任课班级、学生线上学情的基础上完善学科教学计划,耐心释疑解惑,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采取必要的补缺补差补弱措施,做到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难易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学有所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营造宽松和谐的线下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丰富多样形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学生在学习、生活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不是线上教学才有的,但线上教学可能会产生新的差距与差异,准确把握学生在线上教育教学中的表现是保障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开学复课之初,任课教师要与家长、学生一起全面分析线上学习情况,教育教学精准施策,保障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因故未能参加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学困生等要实施“一生一策”,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基本达标。
学校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切实增强毕业年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努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视对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及时加强考试升学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有效缓解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任务,要及时对学生返校复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认真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复学工作,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出现新的辍学。
继续推进家校共育
开学后,学校、教师、家长客观总结线上教育教学期间家校共育的经验与教训,保持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有针对性指导家长树立并践行正确家庭教育观、全面育人观,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居家、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情绪与状态,做好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之间的衔接,尤其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的调整和优化,尽快适应线下教育教学。
加强对线上教学研究,开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新天地。在教学教育教研等管理上有新思维,在家校共育内容、方式、观念上有新突破,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新拓展,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上有新办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新方向,在学生学习样态上有新变革,在学情精准分析上有新路径,在个性化教学上有新策略,在育人质量提升上有新范式。
学校要落实好主管、主体责任,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科一策”“一人一案”,统筹制定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细化指导,有效引导,及时评估本地本校学生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成效,确保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指导有方、衔接有招、落实有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篇五
学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方案疫情缓解开学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
线上教学是当前防控疫情延期开学期间的一项特殊应急措施。没有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实施“零起点”教学;
已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认真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对在重点疫情国家或地区不能按时返校或尚在隔离期的学生,将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习;
返校后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程。
学校制定针对性强的摸底调研计划开学返校后各校将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逐一摸底和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衔接。
各学校立即做好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检测的各项准备,原则上开学后周内完成检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形成报告,以便对线上教学内容查漏补缺,及时调查开学后教学进度。
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再者,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PAD;SPOC;混合教学;教育史
伴随着高校新一轮教学改革,MOOC、OBE、SPOC以及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和对分课堂分别作为线上线下教学的代表而备受关注。对分课堂,即教学过程由传授、吸收和讨论三环节组成,简称PAD[1]。对分课堂整合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大理念形成的中国本土化课堂教学,自2014年张学新教授创设至今,其教学成效已获得普遍认可。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即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简称SPOC,2013年由加州大学ArmandoFox教授提出,旨在将MOOC资源与课堂面授相结合,Small和Private对应MOOC的Massive和Open,需要设置人数和课程准入条件,很适合高校教学。为突破高校理论课灌输色彩浓厚的讲授法,积极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构建了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在PAD教学过程中嵌入SPOC,无论线上学习还是线下教学都将师生职责对分,使线上线下师生活动交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教育史课程中的构建
教育史是师范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培养师范生树立辨证的唯物史观,增进自身人文素养以及养成以史鉴今的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培养方案,中外教育史两门课程分别在大二上下两个学期开设,每学期16周,每周4课时。改革之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沉闷枯燥。为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将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结合该课程重新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五个步骤。
(一)线上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在课程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托超星平台,建设教育史“校本化”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体系划分为不同专题并碎片化为94个微视频,包括《中国教育史》11个专题41个视频,《外国教育史》12个专题53个视频,每个视频5~30min。录课视频与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PPT、讨论题、章节作业以及相关的音像视频、学术论文等一同在平台。
(二)线上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点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学习结束后,完成章节作业并提交,形成对学习内容初步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笔记,对不理解地方要在笔记中标注,然后将学习笔记拍照上传,为教师线下讲授提供依据。
(三)线下教师讲授
线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师根据课程学习要求和学生自学笔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具体讲授。既要照顾到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作用,通过穿插提问、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前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以巩固内化学习内容。
(四)线下讨论交流
线下课堂教师还有两个教学任务:一是针对学生线上自学和线下听讲中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汇报分享成果,并据此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帮助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是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其学术视野。线下互动学习结束后,在线上给学生布置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根据一个完整教学过程中的所学所思进行回帖。(五)线上线下综合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将学习过程中的线上SPOC学习任务完成度、章节作业、论坛活跃度、单元测试成绩和线下课堂表现,分组任务完成度,期末考试成绩等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平时成绩合计占比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力求从多维度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业成绩。
二、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以L学院教育学专业2017、2018、2019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学生在年龄、学业成绩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进行后续分组教学实践对比分析。
(二)教学实施
在中外教育史教学中,选取2018级、201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将实施传统讲授法的2017级教育学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王炳照主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和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作为授课教材,授课教师、授课学期、学时均一致。课程结束后,通过期末考试进行学业成绩评价,题型、题量和难易度相当;同时,分别向两组学生发放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来验证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教学结果
1.学业成绩将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换算成综合成绩,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比较,见图1所示。图1 《教育史》期末综合成绩由数据可知,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其中,中国教育史:采用混合教学法的2019级与对照组总评成绩差异显著(t=-2.594,P<0.05);外国教育史:实施混合教学法的2018级(t=-8.4048,P<0.001)、2019级(t=-5.963,P<0.001)学生的总评成绩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2.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程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与表2所示。(1)学习效果在学习效果总体方面,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5.272,p<0.001),实验组学习效果得分(M=4.08)高于对照组(M=3.58)。在各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且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教学满意度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总体得分(M=4.36)中等偏上,说明学生对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应用于教育史的教学满意度总体感知水平较高,其下属六个维度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教师素养在实验组(M=4.54)和对照组(M=4.11)得分相差最少且改革前后均在各维度中得分最高,反映学生对该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认可度较高。学生关于学习平台满意度分值相差最大,说明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后,学习平台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其他维度相比得分最低,说明在学习平台的设计、维护运行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基于PAD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总结与思考
(一)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成效
第一,联通式学习和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学和谐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教育史的教学,以超星平台为线上外部支持,深度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方式进行连通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学习任务、布置作业更加便捷,学生可在网络平台上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使整个教与学能够和谐地展开[2],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由于该教学模式更侧重过程性评价,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平时的学习动机,改变了过去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现象,综合成绩显著提高。第二,师生双边活动推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大大提升教学满意度。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用理性和温和的方式将在线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主学习。研究表明,该教学较好地融合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的优点,既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安排线上学习,又保障了学生线下互动式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满意度。第三,教、导、学、思共同助力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增强学习效果。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将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相联系,改变了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式教学结构,形成“教师带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难点点拨,学生思考领悟”的教学过程,既缓解了单一自主学习导致的学生负担过重,也避免了纯粹课堂教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由于有了线上自学的基础,学生在线下学习时,参与课堂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实践证实,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目的性听讲、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通过分组任务、小组讨论等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学生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既有利于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也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3]。
(二)不足与努力方向
尽管这一混合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缺乏线上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及时完成SPOC任务,影响了线下教学效果;线上教学资源相对贫乏,难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教师平台操作不够熟练,许多功能尚未被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建设适于大学生在线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等都将直接关系到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体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进一步检验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不断探索,积极总结教学规律,将该教学模式在高校理论课进行逐渐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月.“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系统思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7-8.
[2]张丹丹.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