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店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据中国加盟网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加盟招商领域较2010年越发显得繁荣。在招商项目方面,投资额度高的项目也明显增加,项目的针对性也有了明显的方向。在创业者方面,有了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创业者。在创业者选取的行业方面,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不再是以前的跟风,创业者结合自身条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2011年国家倡导“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省市创业指导中心如春笋般先后建立,并结合各省市特点,均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更有一些小额创业贷款的扶持。既然国家已经在政策上给予了创业的土壤。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创业环境和监控到的数据趋势预估:未来五年内,将会是中国加盟招商领域的快速扩张期,同时也会是繁荣期。
2011年全年投资者地域分布:
新增创业者占前五位的分别是:浙江10.61%;山东8.33%;四川8.22%;江苏7.96%;广东6.48%;河南 6.14%;河北5.27%;湖南3.91%;湖北3.55%;辽宁3.48%。
浙江人创业所选择的行业更是多元化,对他们来说,什么挣钱,就做什么。他们有一种挣钱的天分,无论什么行业,他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找到利润点,产生利润。上至房地产,下至小卖部,小餐厅。都是他们可能选择的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见到温州口味的餐饮店。但更多的,应该是美容、足疗,按摩之类店面。浙江人在服装、鞋帽、小饰品行业的占有率也是远远超出其他省市。
山东人对加工、设备等实业的关注度是其他省市难以匹敌的,很多现在闻名海内的大型企业,只不过是从山东的一个小村出来的。山东的小作坊很多,目前很多全国连锁的餐饮店的设备很多出自山东。
2011年全年新增投资者预备投入资金情况:
2011年新增投资者投资额度分布比例中,投资额在1-10万元的新增投资者占主导地位,比例高达36.93%,由此可见中小额投资者较多。10-20万投资额的投资者占25.16%;20-50万投资额的投资者占16.65%;50-100万占11.74%;100万以上的占9.52%。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新增投资者1-10万的份额明显减少。50-100万投资意向的有了明显增加。
投资额1-10万元的项目依然占主流。这部分项目主要合适初创业者,初创业者一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资金少、资源少、经验欠缺,对创业往往感到很茫然。这部分项目一般有小吃店、便利店、服装店、饰品店、奶茶店、洗车等等;投资额10-20万的项目较上月有明显下降;投资额20-50万的项目也有一些下降;100万以上的项目主要是一些大品牌项目,这些项目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投资额大,回报率也相对比较高。
2011年全年新增投资者行业意向:
营销这个词听起来就是大思维,好的营销策略让很多企业成为赢家。的确,不管怎样的产品,首先你要会卖,没有营销,客户如何认知?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并不能构成消费的实际需求。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满足方式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亦即,消费者只有同时具备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两个要素,才能产生实际购买行为。
服装企业的营销也会因为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推出一些市场营销方式来增加市场的接受度。很多品牌商也以加盟商、商为资源进行各种公关活动。然而很多品牌商的营销推广活动对于推动终端门店业绩提升的方法却总是有一种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
服装商品的购买,有它特有的特点。比如,寻求与众不同、说得再好关键是适合自己、由于行业发展要想买任何服装商品可选择的空间都很大、货比三家、喜爱款式比喜爱品牌多、每一次购买服装都不喜欢重复等等。在此终端消费者的角度看待服装营销,莫过于服装商品的款式营销了。
服装款式营销是每一个经销商、每一个导购员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最容易马上提升业绩见效果的一种方式。说营销有点大了,但也不属于销售方法、促销的范畴!
款式组合营销
一个店铺中,商品各品类的结构不能以简单的品类结构比例来划分。很多经销商或者品牌商在规划自己的商品品类结构中,会根据自己的产品优势设定整盘货品的各品类的比例,以最大化地突出优势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但是有一关键点经常被忽略,那就是在不同品类中的各服装款式风格没有做比例的规划。很多品牌会推出一些系列款,通过系列阐述商品特点,这一点在产品推广方面有一定的清晰性,但是当作为消费者来讲一个系列中往往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经常去逛一家品牌专卖店,看似有很多款式,可是真正走下来发现就大概那么几个款式类型。
很多品牌在规划产品时缺乏针对顾客需要的产品款式规划,只规划了大类,没有规划小类,即使规划了小类,也没有规划服装款式风格的构成。要想抓住每一个进店的顾客,品牌商或经销商就必须有抓住不同风格类型的服装款式。
有人可能会讲,这不可能,千人千面,服装品牌要定位,怎么可能会满足所有的顾客喜欢的款式呢?作为服装款式组合营销,指的不是要做乱产品风格,而是充分考虑到你的品牌所吸引的人群进店后,在对服装商品选择的时候可以看到产品间的联系搭配、可以看到一种款式考虑不同体型需要的类似款、可以看到服装款式风格清晰的分类等等。对服装款式营销的运用,需要经营者对每一件服装款式的受众群有清晰的认知,才能通过款式的组合最大化的吸引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需要补充的是服装款式是可以分类的,不管是时装还是正装,了解了款式的分类方法才能做出合理的款式结构。就像是成熟高雅的女装针对35岁以上的女性,那么这种款式组合不仅尺码和版型要符合目标群体的需要,还要知道此类型的顾客在款式方面的变化宽度,然后在其中找出核心的款式元素进行分类比例的规划。这种细部的服装款式规划是一种最大化利用销售机会和销售资源的方法。
通过各种款式组合营销,可以实现扩大消费群需要、延伸消费群需要、拓宽目标消费年龄层需要、开发目标客户等种种目的。
款式营销不是一味地靠增加款式来吸引消费群,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服装款式做更科学的规划,从而以有限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的方法。
“时装”一定不会长期流行;长期流行的一定不是“时装”。一种服装款式如果为众人接受,便否定了服装原有的“新颖性”特点,这样,人们便会开始新的“猎奇”。如果流行的款式被大多数人放弃的话,那么该款式时装便进入了衰退期。
更新频率营销
一般来说,一种服装款式从流行到消失,过去若干年后还会以新的面目出现。这样,服装流行就呈现出周期特点。
每一个顾客对某一个品牌的光顾也许是偶然的,但品牌店铺的产品款式更新的频率会左右顾客逛店的频率。而逛店的频率增加,自然会增加销售机会。
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把握好消费者的特征根据自己的现金流设定比较合理的款式更新频率以及更新款式的类型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种服装款式只有为大多数目标顾客接受了,才能形成真正的流行。追随、模仿是流行的两个行为特点。只有少数人采用,无论如何是掀不起流行趋势的。根据以往的销售数据来设定款式的更新频率,这一点可以充分考虑到一个商圈区域的商品消化量。但是对于销售而言想要突破原来的销售业绩可能只有这一点是不够的。
款式更新频率对于消费者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拿女装为例,由于资金流和目标顾客的消费特征,经营者采用了主打品类风衣的款式更新为每周10个款,可以搭配的围巾每周20个款,这样的款式更新频率不但带动了风衣、围巾的连带销售,而且吸引了很多无意购买围巾的随机顾客,增加了风衣的销售机会。
款式更新频率要结合某一个品类的受众消费心理需要来设定的,而不是什么东西卖没了,就补上什么货。不管你经营的是什么服装品类都要充分考虑到款式更新频率的策略性。我们当前也看到很多服装店铺模式走快消路线的现象,这也是快消型品牌的盈利模式之一。
款式动态营销
款式动态营销指的是根据每天的销售状况,在补货不及时的状况下,通过陈列搭配组合,把需要推广的款式展现给顾客。这样的方式在很多店铺中都很常见。
这些属于陈列销售范畴,但是也一样有它的策略性。比如款式品类结合顾客走动动线的规划,比如结合款式时尚穿衣方式的品类衔接规划,比如老款新搭配的制造新货到货现象的规划等等。再比如针对每个季节一天的温度变化,变化陈列出样,引导穿衣方式等的陈列手法等等。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也许这种举动是因为爱登堡遇上了瓶颈,希望通过变化突破销售额”。但爱登堡常务副总经理李明欣的解释是:“首先,现代男人承受各种社会压力,日益劳顿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更愿意回归平常而简单的状态―家庭生活;其次,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单纯的物质购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雷同的商业模式、同质化的商品,让消费者很难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追求个性化;最后,中国市场消费观念趋于时尚化、年轻化,新一代消费群体正在慢慢变成社会的核心群体。爱登堡意识到品牌无形价值资产的可贵,一直在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就在柒牌、帝牌等男装品牌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底蕴,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大打“中华”牌的时候,爱登堡倡导的哲学观则是以英伦文化为价值根源,用体验营销演绎英伦新经典,为休闲装品类注入异样的活力。
英伦新经典文化
爱登堡的品牌文化如何与众不同?“爱登堡拥有英伦新经典国际文化、派克文化、家文化,这三种文化是有底蕴和根源的,一脉相承,与爱登堡的品牌定位、产品表现息息相关。”李明欣说。
经过重塑和升级,爱登堡将呈现出怎样的品牌形象?“品牌风格会更加鲜明。英伦文化既有古老、传统的一面,也有现代、嬉皮的一面。”李明欣说,“新经典是近年才流行的概念,它是在经典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元素,构成了爱登堡品牌文化的背景。”
“派克文化倡导的是敢于冒险的精神,人的一生要有很多冒险,尝试创新和休闲的体验。派克文化源于英国狩猎文化,上到皇室、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打猎。打猎的人要穿一种功能性服装,随身可以放子弹、野外用的刀具。正是这种打猎用的功能性服装,经过200多年演变,期间又融入军装的元素,最终发展成为经典的派克服装。如今英国人至少有一件这样的衣服,它不像时装随着流行趋势走,更多的是一种功能性的传承,其显著的风格是有立体口袋、肩章、金属扣、环形拉头、扣袢。从某种角度而言,派克已经衍生为一种独特的产品。”李明欣说,“2009年,爱登堡的‘派克装’在全国的销售额为8500多万元,尤其是北方市场贡献了70%的市场份额。”
除了品牌升级,推出“派克装”,爱登堡更注重品牌体验营销。“塑造家的感觉,源于消费者愿意接受体验经济模式,因为体验是创造消费难忘的经验,未来我们会增加女装、童装、家居用品。当你在试衣服的时候,旁边有衣柜、沙发、吊灯、杯子、台灯等,处处让你感受到家的氛围,如果你喜欢,连同这些家居用品都可以买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只为买衣服进入门店,这种吸引力会越来越小,只有让他们在购物的时候体验到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方式是他们向往的,这才有吸引力。所以无论家居用品还是服装,风格都要匹配。”关于店铺中服装与家居用品的比例,李明欣说,“在服装店,消费者感受最多的还是服装,因此,服装的比例大概为70%,家居用品占30%。不过具体数字还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战略模式而定。当然,这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也许需要几十年时间。我们现在是为体验经济提前做准备。”
“目前,国内男装的销售有三种趋势:一种是营造大卖场的模式,比如海澜之家、杰克琼斯;一种是一站式模式,像上海的热风;一种是生活馆模式,打造一种文化生活方式,营造家的感觉,比如爱登堡。”安杰智扬营销策划机构首席品牌顾问安杰说,“爱登堡进入内地以来,不断突破自我,但这样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服装的风格要跟上品类的趋势。”
“塑造家的文化,能与之共鸣的消费者不是年轻人,而是比较成熟、年龄在30~45岁的人,这类人对社会、家庭更加充满责任,他们的人生处在一个黄金期,时时刻刻充满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会伴有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产品定位上,要与之发展需求契合。”李明欣说,“目前男装品牌经历了模仿、创品牌、把产品系列化阶段。未来会面临品牌文化与个性化的竞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的功能划分会越来越细,不再是一件衣服既穿去上班,又去参加活动。”
创新经营模式
爱登堡塑造的英伦新经典文化要让消费者感受得到,吸引消费者驻足流连,还要在终端管理上下工夫。“中国男装品牌的差异性,不仅仅在文化上,还在终端表现上。随着不断发展,爱登堡未来会创新经营模式或者盈利模式,或许这正是爱登堡与竞争对手有显著区别之处。”李明欣说。
据李明欣介绍,作为源于境外的英伦新经典风格的品牌,爱登堡在拓展内地市场的过程中,见证了内地服装业的发展,其中一个转折点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些服装企业开始塑造品牌,走特许经营线路,也就是加盟模式。
为什么爱登堡要坚持走特许经营路线?李明欣说:“到2010年,爱登堡拓展内地市场已有19年了,因为我们是港资公司,之前发展内地市场的模式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地铺基础。目前爱登堡仍考虑地铺为主、百货业为辅的发展策略。虽然百货商场在内地是蛮重要的渠道,但是地铺相对百货商场更加灵活,它以租赁的形式,面积可控,不会随着百货商场的调整而变更位置,没有经营上的不稳定性。我们把爱登堡的英伦新经典文化融入到终端形象中,比如店铺内有休息区、衣橱、吊灯、台灯、落地灯、地毯、沙发、相框等,屋内的色调、材质有家的氛围,让消费者有温馨的购物体验,而不是单纯买东西。营造这种家的氛围,店铺要有很大的面积,而百货商场寸土寸金,讲究平均、效率原则,不是你要多大面积就给你多大面积。况且我们一贯坚持自己的价格策略,不会随着百货商场的店庆以及促销而打折。而且,在现金流方面,地铺也优于百货商场,账期没有那么长。”
“目前,内地本土服装企业存在的大部分问题,是由投资者管理团队引起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服装企业会给商定期做培训,但是同样会产生良莠不齐的现象。内地服装业,仍在沿用传统的制。最近这几年,服装管理才被产业链重视,随着历史的发展,会不断完善的。”李明欣说。
“加盟运作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扩大市场,缺点是有可能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而自主经营的好处是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便于品牌维护,使品牌更有竞争力,但扩张迅速没有加盟快。应该说这是服装市场的特性。”上海紫澜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计凯明说,“男装模式最大的问题是仿冒货品和串货。男装企业给商的价格一般为四至五折,在当地分销的时候,比如通过百货商场销售,有时候百货商场搞活动,促销力度大的话,以这样的折扣销售贴钱进去也不够,所以商才会以假乱真,不然就没有利润。再加上男装雷同性很强,品牌、款式没有特色,把商标拿掉,贴上另外一个商标,消费者根本没法知道。”
现在,宝丽坞在时尚女性人群中越来越流行。女性用户们从时尚网站、精品店里捕捉最新时尚潮流,然后上传到宝丽坞,归纳到自己的“合集”中,与他人分享,并接受他人评价。在这个全民追求时尚的年代,宝丽坞无疑会引领大众流行的趋势。
杰丝·李(JessLee)现在是这家网站的CEO。从小爱好漫画,对时尚超级敏感,出身斯坦福计算机系,并在谷歌担任过产品经理的她,现在正带领这家公司,走向社交购物网站巅峰。
从粉丝变身CEO
作为交互式时尚社交购物网站,宝丽坞很巧妙地将时尚感、话题性集于一身。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用户可以在上面咨询和回答有关时尚方面的问题,并DIY自己的服饰搭配“合集”,深得女性青睐。
现在宝丽坞每个月有2000万名访问用户。网站自2011年开始盈利,2012年收入翻番。有投资者如此评价这家网站的CEO杰丝·李,“她未来会成为硅谷最有领导力的女性之一。”
这名羽翼渐丰的女性创业家坦言,在创业的路途上,她经历了不下二十次失败。而她成为宝丽坞CEO的经历则非同寻常——请注意,我们并没有将她称之为宝丽坞的创始人,因为最开始,她只是醉心于这家网站的一名普通用户。
从用户变身CEO?这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另一版本吗?当然不是,2008年以前,杰丝·李就在Google工作,是梅耶尔的下属以及Google Maps的产品经理,还记得外界评价梅姐的工作作风吗?“工作狂”,一天只睡4个小时。梅耶尔那时候既是她的领导也是她的导师。她一直鼓励杰丝·李不要给自己设定边界,勇敢挑战自我。所以,不难想象,杰丝·李与她是同道中人。
2007年,朋友向杰丝·李介绍了当时还在发展早期的宝丽坞。她很快发现自己会长时间泡在这个网站上。再后来,她参加了网站上举办的“万圣节变装大赛”,她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合集”,把游戏里马里奥兄弟的套装和标志性绿红帽子加入了自己的设计,最后赢得了比赛。
这之后不久,杰丝·李发了一封长长的E-mail给网站的联合创始人萨德里:在这封信里,杰丝·李称赞宝丽坞为时尚版的照片分享网站。但这封邮件的内容更多的是杰丝·李对网站的抱怨,以及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她还希望网站推出图片旋转工具。
萨德里回忆,“那封邮件和我们之前收到的所有邮件都不一样,里面除了有整整两页纸的分析外,还特别细致地指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因为对这封邮件印象深刻,萨德里马上约杰丝·李在一家咖啡馆见面。说起来好笑,杰丝·李对萨德里的第一印象竟是:“这家伙能运营一个高端时尚网站?”不过,这两个人很快发现彼此存在诸多共同语言,并一见如故。
萨德里和杰丝·李可谓英雄见英雄。在创立宝丽坞之前,萨德里在雅虎工作,被认为是“巫师”一般的人物。他拥有19个软件以及用户界面相关的专利。过去的上司认为萨德里是“深刻的产品思考者,刚好,他也有能力实现自己想法。”
而自小在香港长大的杰丝·李,青少年时代便渴望自己能成为漫画家,但这个理想由于父母阻止而中断。但这并不妨碍她后来到斯坦福大学读书时,通过在eBay上拍卖绘制海报,来获得收入并支付学费。
现在,宝丽坞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她一圆小时候的梦想,她能够自主组合在网络上看到的日本风格的漫画。“那时我每晚在网站上花大概2到3个小时。”杰丝·李回忆。
不管怎样,在第一次访问宝丽坞的9个月后,杰丝·李正式成为了该网站的全职员工,并很快从产品经理升任为产品副总裁,最后成为荣誉联合创始人。
“对我来说,宝丽坞就是我所有兴趣爱好的完美融合:艺术,技术,还有时尚。”杰丝·李说。
宝丽坞之生财有道
杰丝·李每天的工作开始于加州山景城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开放的办公室,天花板上着横梁并且管道纵横,门厅巨大的几个英文单词,翻译过来是:取悦用户。不过这里,却有着在硅谷并不典型的女性员工比例和时尚气氛。
如果用一个词解释宝丽坞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无疑就是“众包”。消费者自己做创造者和裁判,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表他们的创意和点子。向社区人们展示他们最喜欢的产品,这样做的意义远超单纯时尚媒体或购物网站。
女人们爱宝丽坞,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你可以在上面咨询和回答有关时尚方面的问题,并可以DIY自己的服装。这个看似平常的服饰搭配网站,目前已经搜罗了上千万件来自各大网上商店的当季流行单品。
用户可以利用宝丽坞站内的服饰项目,也可以上传网站以外的服饰品图片,然后按自己的趣好,把服装饰品图片进行自由组合,成为一个“合集”,混搭出体现自我品味的服饰搭配。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为你的套装加上色调标签和文字标签,方便网友搜索、评分、分享和留言。宝丽坞里面的所有物品都是独立的,用户如果觉得某件物品不错甚至可以用对方的组合为基础进行增删,而且宝丽坞聪明的地方在于,用户对自己的设计自然会更加满意,而这就大大增强了购买欲。如果用户喜欢的话,可以直接按右边个别服饰组件的来源购买,宝丽坞会在交易额中收取—部分手续费。
杰丝·李说:现在在时尚圈有影响力的人都聚集在纽约或者洛杉矶的一些封闭的小圈子里。时尚仿佛成了他们的专用词汇。但有了宝丽坞,你就可以自己设计服装,自己发展粉丝。当你的设计在互联网上广受欢迎的时候,谁还在乎你是不是名人,或者你是不是住在明尼苏达的某个乡下。
她现在最爱跟用户分享的故事就是:德国的一对律师夫妇,开始辞去工作,经营自己的服装店。而德克萨斯州的一位单亲妈妈,则在照顾宝宝和父母的同时,通过宝丽坞设计珠宝与服装,并养活了自己。
取悦用户并帮助用户是宝丽坞的座右铭,也是宝丽坞的一贯方向。
她认为:宝丽坞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吸引女孩子的服装,更重要的是它的拼贴功能能够引发爱美用户的无限创造力!对此,宝丽坞的创意总监凯萨琳表示:“宝丽坞的使命就是实现时尚的全民自主化。”
正当消费者们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宝丽坞的时候,另一群人也开始关注宝丽坞。在广告商主动找到宝丽坞之前,他们从未考虑过要做广告。盖普(Gap)旗下一家鞋品专卖店Piperlime之所以找到宝丽坞。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网站有海量顾客来自宝丽坞,于是主动找到宝丽坞洽谈合作。
虽然是第一次谈广告,但她表现得异常成熟。杰丝·李向对方提议:“如果你愿意在我这儿买广告,那何不赞助一次以你们命名的比赛呢?”就这样,Piperlime向用户征集如何将他们的鞋子搭配进“合集”里,反响最好的一组获得250美元的购物券,最后活动大获成功。
慢慢的,杰丝·李开始发现,与自己接触的广告商越来越大,其中不乏像耐克这类广告大户。在意识到自己这方面经验可能略微不足后,她决定聘请专门的营销团队。
现在,各个时装品牌都开始慢慢觉察到宝丽坞的巨大影响力,并试图将宝丽坞作为品牌宣传的一个途径。2011年底,知名品牌蔻驰就在宝丽坞发起活动。让用户在定制的蔻驰手袋上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短短一周内收到了上万个参赛搭配作品。
蔻驰网络媒体部副经理说:“我们正寻求与各大网站有新的合作。主要目标就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渠道来最大程度的宣传我们的品牌。有些顾客在我们店内就指明要购买宝丽坞上的得奖设计商品。”吃惊于如此轰动的影响力,戴安冯夫斯汀宝在一个月后也与宝丽坞开展合作活动。
在品牌商们看来,宝丽坞的一切都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爱美”和学习交流时尚的个性。在这些用户群的基础上,举办一个创意比赛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今年早些时候,宝丽坞举办了一个设计比赛,参赛者受邀设计出最好的“美国鹰”春季创意套装。特等奖获得者将得到1000美元奖励,第一名和第二名则将得到礼品卡。
接着,宝丽坞又推出了时尚搜索引擎,用户通过访问宝丽坞,可以制作和分享时尚、美容等方面的信息和图片。宝丽坞的爬虫很强大,即便零售店改变了产品网页的链接,宝丽坞也能第一时间将链接更新为最新的网址。这促使各大时尚零售商开始关注自己的网站设计,像伊夫圣罗兰、蔻驰、维多利亚的秘密以及颇特等品牌都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置了宝丽坞链接。
发力“移动”时尚
2012年,宝丽坞推出了手机版本。通过iOS与安卓系统的宝丽坞App,用户可以做到和网站一样。在应用内进行时装、配饰的搜索浏览,同时还可以将喜欢的衣物在手机上进行搭配拼接,设计出有时尚感的图片。
为了让用户在看到陌生人好看的穿搭时能拍照并通过宝丽坞做图像识别得到类似衣物的答案反馈。杰丝·李计划在移动端的长期部署中加入图片识别的功能。这使得宝丽坞的应用在与同类型App竞争时更有吸引力,同时凭借在互联网上积累的庞大用户群,宝丽坞的App肯定会对它的竞争对手们带来冲击。
杰丝·李认为,宝丽坞最大优势在后端的算法,能快速锁定那些趋势性的拼接图片和单个衣物商品,将它们进行前置。而这些商品前置还会基于用户的喜好做更多的个性化推荐。
加之包宝丽坞本身就和一些品牌有有合作,其衣物素材都来自H&M等时尚品牌而不是来自互联网,所以宝丽坞还能支持应用内的购买。它的盈利模式除了广告外,还有对电商销售的抽成。作为时尚网站,它每个月会加入超过200万件有品牌或来自著名时装网站的商品。
2013年,杰丝·李决定将宝丽坞带进更加广阔的生活方式类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增加垂直女性时尚品牌之外,她们还将扩展包括婚礼、婴儿、室内设计还有男性时尚的板块。
世界知名收听率调查公司Arbitron在其的《新媒体世界中的广播》中声称,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转折不仅源于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更起因于受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其他形式的收听选择[1]。
由3G带来的网络宽带的改善及终端功能的丰富,手机已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业目前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截止2012年1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数已逼近10亿大关,其中3G用户群体2012年或将超过3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会再次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传统广播,因为本身占据份额不大,如今又要面临来自“第五媒体”、互联网等多方面冲击,它能否在夹缝中生存,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凤凰涅槃,获得突破和重生呢?本文作者将从广播发展的现状、转变传播方式、强化和网络的融合等方面说说拓展和延伸广播新闻生存空间的问题。
一、夹缝中生存的广播媒体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在中国拥有半个世纪历史和基础之后,随着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广播的“黄金时代”渐渐消失。但是并没有为此一蹶不振,广播本身具有的快速、及时、现场感强的特点,致使广播在新闻传播中拥有克敌致胜的重要砝码,成为广播记者提高自信心,赢得听众、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
传统广播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具备了权威的信息和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广播的作为喉舌作用决定了它在完成必要的宣传任务的前提下,拥有获得新闻、解读政策的政治优先权利。相对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而言,这是传统媒体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说广播媒体还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
可惜现实并不如理论宣传的那么完美,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很多地市级广播的新闻存在电视新闻广播用的现状,缺少快速性、不生动性、被动性等特点。
以衢州广播为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广播记者的观念缺乏更新。许多广播新闻稿,还是报章体的翻版,充其量加两段缺乏现场感的音响或采访录音,听起来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2.好题材没有策划,造成新闻的热点亮点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往往等报纸记者发现亮点后,再做空洞乏味的后续报道,缺少新意和创意。2011年7月31日衢州出现一幕65岁老人占祖亿勇救溺水孩童,而自己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同年11月10日衢江四小三位老师和一位服装店的店主联手救助两个孩子和一位母亲的动人故事。如果我们的广播记者平时能建立起“爆料”队伍的话,也许这么精彩的信息最早播报的应该是广播,很遗憾的是最美爷爷和最美老师的最早报道广播都滞后于报纸和电视。3.广播随着电视的出现,失去了“黄金时代”辉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老人,很少被人关注。久而久之,广播记者仅有的敏锐度和激情也被消磨了。4.广播队伍缺乏内行的管理者,对新闻敏感的把握迟钝。
尽管这样,传统广播还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所有媒体中唯一能伴随其他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一心二用”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在农村、学生、工人、司机中有较大占有率,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为人们所抵触。
(二)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的冲击和促进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是个彻底的“技术决定论者”,它早在40年前发出的判断,“媒介即讯息”,至今光茫依旧。在麦克卢汉的眼中,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与运用,都将极大地改变现有媒介的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传播方式[2]。
传统广播是一对多的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能够实现多对多的互动传播。这样传统的广播节目不仅可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播出,拓展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点播、下载等功能,真正实现三网融合。
现在很多省级以上广播媒体为了提升传播速度,扩展传播范围,纷纷和网络合作,建立专门的网站,实现互动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从2010年建立网络电台以来,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性就大大增强。
二、创新节目模式和转变传播方式,实现广播新突破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为传统广播拓展空间创造了机遇,因为“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充分借助碎片化、偶发性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建构起内容信息随机触发式的‘网状——链式传播新系统’”[3],它彻底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没有地域的约束,只要有网络,有信号,随时随地可以分享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难以统计和想象。
传统的广播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相比,传统广播新闻的信息量最多也只有在约定的节目时间范围内;而互联网等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却是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比尔?盖茨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4],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就会传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实现突破,在节目模式上以及传播方式上一定要有大手笔。
(一)从新奇特等方面创新节目模式,吸引听众参与互动
对于渐渐弱势的传统广播要重现展现往日风采,不能再停留在原有传播层面上,而是要不断创新,发挥音响和速度的优势,追求个性,吸引听众参与新闻互动,以淡化广播新闻“声过无痕”的特点,走品牌发展的路子。
新闻本身就是易碎品,特别是时政新闻,老百姓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对此要做好新闻,特别是目前的广播新闻,形式上一定要有创新。个人认为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在舆论引导强化时期,广播新闻要做好报道,题材选取很关键,以轻松为主。时政新闻因为套话,空话较多,主题又严肃,在这种情形下,既要做好宣传又要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在采编中,体裁一定要短而精、表现手法应该多元化,同时合理利用片头、片花、音乐和广告等元素,让听众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丰富的政策信息。
2.广播新闻要发挥声音优势,主持人播报时要以极具亲和力的方式向听众“说”新闻和新闻话题,其中可以加以简洁的评论,同时用点题的歌曲巧妙地穿插其中,作为呼应,让新闻节目听起来既有新闻性,又使音乐节目更具实用性。南京音乐台在这方面的创新就颇有心得,而且此类节目的收听率始终高居该台众多节目之首。可见广播新闻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乏应有的创新。
3.新闻的本土化也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方言播报曾一度在电视节目中红极一时,在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广播新闻很少有尝试的。假如将方言引用到广播节目中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老少听众参与,扩大受众群。因为方言的风趣幽默、由方言情景剧方式演绎的新闻事件、讲述的新闻故事的独特性,可以固定很大一部分听众群,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新闻,获取信息,同时提高广播的美誉度和收听率。
(二)扬传统广播声音优势,融合网络传播新技术
传统的广播因为时效强,传播快,受众目标明确,所以在新闻节目播出中,能较好感染听众情绪,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传统的广播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它在众多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原有的优势渐渐失去了魅力,特别是如今的手机报、网络广播等新媒体对传统广播带来极大挑战,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突出重围,必须要充分应用网络以及新技术,走优势互补的发展路子,拓宽发展思维,开辟新空间和新的听众群体。
1.重视网络传播,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的优势互补。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网上听广播已经不是神秘的问题,为此有人称网上广播为“在线广播”。网上广播其实就是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5]。网络广播也是一种流媒体技术,在众多的受众当中它之所以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广播新闻的宣教色彩浓厚,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较多,而网络广播虽然良莠不齐,因为它是来自众多网友传播的“大众信息”,大部分来自年轻的听友群和高端听众的信息,所以阐述的观点明确犀利,敢于直面问题的症结、难点,大胆地阐明事实说真话,由此给予传统广播新闻宣传以有力的冲击。所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一定要将自身拥有的音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
2.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开辟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利用当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丰富服务内容,开发更多的增值点。在新媒体平台中开办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如财经、科技、购物等,以小众化播出的模式,直接针对目标受众,开设风格迥异,有个性、有创新的栏目,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让更多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这样可以避免同类广播频道在传统平台中收听率低的尴尬境地。同时还可以依靠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吸引不同广告客户投放广告,赢得范围更广的客户群,从而缓解广告压力,有效地到达目标群体,以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取代单一的盈利方式。
3.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量身定做广播节目。新媒体的传播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应根据新媒体的自身特点进行安排,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量身定做节目。传统广播可以借助新媒体一些独有性垄断性资源,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平台平移,延伸和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继而从中获益。
总而言之,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是电子传播时代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广播新闻媒体来说,仅仅局限在原有的传统媒介发展空间上,或者是简单纯地将广播中播过的内容打包搬上新媒体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注意产业间的关联,从中找到突破,实现自身发展的优势拓展。(来源:今传媒 文/郑晓红,女,衢州广播电视总台主任记者,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编选:)
参考文献
[1] Radio in the New Media World[OL].Arbitron.com/ downloads /ils.pdf.
[2]栾轶玫.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进化的理论路径[J].今传媒,2005(10).
[3]中国新媒体网:新媒体—媒体的革命时代[OL].百度文库, wenku.baidu.com/view/9464794d2e3f5727a5e9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