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是指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少数特定的机构投资者或富有个人募集资金而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在我国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宏观经济背景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它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日渐成熟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发展壮大的,私募基金的产生是市场需求与供给共同推动的结果。

纵观我国私募基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1993~1995年为我国私募基金萌芽阶段,出现私募基金的雏形,这个阶段由于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由经纪业务转变为承销业务,需要定向引进大客户,形成信任关系,便开始接受委托代为理财,形成了最初意义上的私募基金;1996~1998年为我国私募基金形成阶段,此阶段产生的地下基金更接近于严格意义上的私募基金,众多上市公司将闲置的资金交由证券公司管理,出现了众多以委托理财方式设立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1999~2000年可以称为我国私募基金盲目发展阶段,私募基金的规模急剧上升,出现了多种不规范的“小作坊”,其中很多私募基金以操纵股价等违规操作的手法取得利润;2001年以后是我国私募基金逐步规范、调整阶段。自2001年6月出台国有股减持政策后,股市持续暴跌,私募基金也同时遭遇重创,纷纷逃离股市。2005年6月后,市场环境逐渐好转,私募基金再次如雨后春笋般顽强地生长起来,其操作和管理也更趋规范化,操作风格也有单一的坐庄跟庄发展为多种不同风格。2005年12月2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李建军的国内首份《中国地下金融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当时地下金融规模高达8,000亿元,其中私募基金占到6,000~7,000亿元。2006年以来的一轮大牛市行情中,私募基金风生水起,总规模或超万亿。可见,我国私募基金的规模是惊人的,其在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当前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法律缺失导致市场非正常发展。对于采用以公司形式设立的私募基金,其面临的最大的法律障碍就是双重征税的问题。根据《公司法》规定,既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又要对公司个人所得征收所得税,这无疑大大加重了私募基金的税负。此外,较高的管理成本和繁杂的投资者变更手续也使得目前这类私募很难有较大发展。

对于民间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私募基金”,其最大障碍就是合法化的问题。目前,它们大都处于相关法律空白的状态,这表现为多方面的问题:第一,资金来源复杂,部分投资主体不合格,甚至有非法资金流入。第二,缺乏对自然人投资者的准入资格限制。第三,目前的私募基金普遍承诺过高的保底收益,加大了其运作风险。第四,由于缺乏监管和信用体系薄弱,私募基金经理侵占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2、市场环境不完善导致市场风险不可控。我国证券市场从诞生到现在不过十多年的历史,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还远远无法相提并论。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私募基金的发展。一方面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不具备长线投资价值。虽然近年来随着市场牛市的发展,已有不少较优质企业登陆A股,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也陆续回归国内市场,但总的来看,目前的上市公司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和做空机制的缺乏,使得私募基金缺少避险工具,盈利模式单一,只能靠天吃饭。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三种基本类型:投机型、投资型和套利型。而由于我国市场的先天不足、制度缺陷,使得私募基金只能依靠股价的上涨来盈利。当市场形势比较好时,私募基金往往能获得较大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而一旦市场步入熊市,多数私募基金则会离场,甚至爆仓身亡。

三、对规范化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的政策建议

1、完善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立法。我国现行法律一直没有对私募基金做出任何直接的规定,许多相关法律对私募基金的问题也总是避而不答。虽然法律的制定总是有滞后性,但随着私募基金整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其进行立法已显得必要而紧迫。

首先,建立我国私募基金市场准入制度。由于我国信用机制不健全、投资者整体不够成熟、新兴市场风险更高等原因,我国应适当提高私募基金准入的门槛,建立严格的私募基金准入制度,并且对其设立采取登记备案制度。在私募基金主体的市场准入条件上,一是要对合格投资者的条件和范围作出认定;二是对合格管理人的条件作出认定。

其次,应规范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在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上,相关法律应明确其必须以“非公开”的方式进行募集。限制公开做广告,禁止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以及一切公开宣传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招募广告。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避免私募基金公募化,避免私募基金从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公众投资者处募集资金。

再次,应规范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私募基金除了有官方背景的券商集合投资理财计划和信托型私募基金外,大量的民间私募基本都是以契约型作为其组织形式。本人建议可以采取国外私募基金的主流形式有限合伙型,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基金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好地克服了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因此应鼓励并引导私募基金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2、应加强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监管。第一,要明确私募基金的监管机构,组建全国私募基金业协会,使之发挥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职能。采用以证监会为主、私募基金行业协会以及基金托管人为辅的监管模式;第二,建立私募基金的备案制度,为了便于监管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控制私募基金投资风险的社会影响,可以借鉴2004年美国SEC对私募基金备案规定,要求我国投资者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一定规模的私募基金在相关监管机构备案;第三,对于我国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上,我国应对其进行立法监管。目前,私募基金投资者的资金大多数是合法资金,但也有违规资金。对资金来源合法性的审查责任应交由监管机构,在私募基金备案登记时对其资金来源进行审核;第四,规范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揭示以控制其风险。我国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方式可以采用国际已经普遍承认的披露方式和原则,即既要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又要在信息披露频率上给予相对宽松的政策。

3、改善我国私募基金投资环境。要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良性发展,除了应在其相关立法上予以规范外,还应该从改善我国私募基金的外部投资环境入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等诸多问题,使得私募基金没有良好的生存土壤。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从而改善私募基金的生存环境,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引导上市公司扩大分红比例。2007年政府的印花税收入达到创记录的2,000亿元,再加上交给证券公司的佣金,使得交易成本远远高过上年上市公司的分红,从而使股市成为一个负和的市场。这样的状况,有可能助长市场的投机风气,反映在股价上就是价格走势极不稳健,容易暴涨暴跌,从而股市难以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型的市场。对于私募基金而言,这样的生存土壤会使得其具有操纵股价的倾向,业内的投机风气难以改变。

第二,发展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并适时推出做空机制。目前,我国私募基金一遇到股市步入熊市立即出现难以生存的局面,从未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处境。我们应借鉴国外对冲基金成功的发展经验,尽早推出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为私募基金提供避险工具,使其具备更多的盈利模式和更顽强的生命力。

第三,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经验,考虑在主板市场里的部分板块和即将推出的创业板里试行引进做市商交易制度,与现有的竞价交易制度相结合。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募集的基金,它是相对公募基金而言的。由于它的募集对象很有限,因此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不像公募基金一样严格。

提及“私募”,大多数人的反应是

――神秘。

他们是地下的、隐匿的、非法融资、地下钱庄,

种种莫衷一是的形容词加诸其身,

更专业一些的误读来自于业内,

私募基金必然是某次股价飙升的幕后庄股。

但当我们深入这个群体,会发现许多的不可思议。

他们中大多数居然崇尚价值投资。

他们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他们投资委员会的人数不比公募基金的少。

他们的客户更加忠诚。

甚至,他们也是普通人。

《钱经》此次将会带着大家游历他们的世界,

细述你所不知道的私募基金。

对不起,市面无货

张曦元

私募基金并非人人都可以投资,它只对能够承受风险的一小部分人,从这个角度,“私募”不属于寻常百姓家。在中国,私募基金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正名,并没有规定硬性的投资金额,以致于有些并不适合投资私募基金的人也涉足其中,德隆牵扯出来的投资受害者仍历历在目。

“私募基金并非人人都可以投资,它只对能够承受风险的一小部分人”,一位海外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深人士如此向记者解释,在他所管理的数支私募基金中,一支投资于印尼某油气公司的股权基金因为投资标的的如期上市而获得160%的投资收益。对于”私募基金和客户的关系”,他深有感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私募基金的唯一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发行方式。它是由私募基金自己的特点决定的,而非监管层或者别的什么人。你很难去大街上随便找一些客户让他们买私募基金,我们只找合适的人去推荐,当然,这种推荐也是建立在深入的沟通上,成熟市场上的私募基金推广只有一条准则,那就是,别把产品卖给不适当的客户。”

私募基金在国外的标准定义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募集的基金,它是相对公募基金而言的。由于它的募集对象很有限,因此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不像公募基金一样严格。

但在中国,私募基金一度被误认为是券商委托理财的又一个名字。的确如此,05年德隆系的轰塌也让这偏隅一角的存在昭然于世,内部的操作混乱不堪、风险超乎想象,而至此牵连的众多散户更是损失惨重。根据中央财大金融学院的李建军教授估计,截至04年底,中国私募基金规模可能是7000亿,其中40%到50%是券商的委托理财。曾深入这个群体调查的李教授对此深有感触:里面大部分都是散户的钱,由着券商投资部的几个人操作,谁都不知道里面到底怎样。

但是,尚未得到“名份”的私募基金却并没有因“正规军”的急速发展而萧条,反而是在公募基金普遍业绩的衬托之下,以其独有的市场竞争力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私募基金奇闻秘事

具有历史意义的2006年

“嘿,真的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2006上半年,沪深股市大涨,让股市投资者扬眉吐气。对于私募基金部落来讲,这轮令人难忘的久旱逢甘霖的行情,其意义不亚于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宁格勒保卫战。

2005年底,就有私募基金的精英人物认为:当时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也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就是投资于股市。不过,此时绝大多数熟悉中国股市前几年状况的人们已经无法相信这个判断,因为人们已经被前几年的大熊市跌怕了,甚至连一些券商的高级管理人员都在怀疑中国股市的前途,“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论调可不是少数人观点。

股市是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看见大机会的市场。事实印证了私募精英的敏锐看法。短短的半年时间,沪市指数由1000点涨到1700点,抓住机遇的英杰们赚的盆满钵溢。在这轮行情中,精英私募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达到了200%以上,部分精英人物在这半年中的个人收入更是比此前的一辈子还要多上了许多。

2006年的股市给予了耐心的坚韧者以丰厚的回报,也再次证明了华尔街的经典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

在这次丰厚的回报来临前,中国的私募基金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在2001年时全国有影响有规模的私募基金,也就是规模在五亿元以上的私募基金超过百支,经过此后四年的大浪淘沙,2005年底,全国剩下的能够正常运营的精英级私募基金已经不到那时的十分之一了。但就是这十分之一的精英终于笑到了最后。

私募基金的顽强生命史

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

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的一种集合投资。

国内主要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下面四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1993-1995年

1993年之前,沪深交易所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该时期政策法规禁止法人机构购买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这造成了全国的投资高手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此前这些个人投资高手在原始股的认购上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1993年,政策法规开始允许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买卖二级市场股票,为了解决自营技术与自营责任的问题,一些负责自营的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之与部分职业大户形成了二级市场的联盟,最为典型的是部分民营机构在一些大券商的扶持下高速发展壮大。战场上形成的友谊最珍贵,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互惠互利的信任关系,而部分大券商和信托公司的角色亦转换成人,把部分大客户的资金中介交与私募基金进行投资。此时,市场上的最活跃股票基本上由私募基金创造,比如说1994年逆势暴涨的牛股苏常柴与界龙实业。

在这个阶段中,海南的信托公司,沪深两地的股评家,辽宁、河南、浙江、广东地区的券商,以及当时异常红火的武汉交易中心对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阶段:1996-1998年

此时爆发了中国股市第一次参与群体比较广泛的大牛市,证券公司的职业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新股扩容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阶段,一级市场也非常活跃,新上市公司有大量的闲置募集资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许多证券公司开始了资产管理业务,其主要客户群体是其作为主成销商的上市公司。部分有大资金关系的民营机构也开始了以认购新股获利为主的证券业务,这种风险收益也吸引了大量的银行资金。

相对来讲,这个阶段是机构投资者获利最为容易的时间段,但是由于证券公司自营盘的逐渐独立以及大户透资已经成为不可能。缺乏融资渠道的许多私募基金想出了新的办法,高息揽储,也就是用较高的利息吸引民间资金储蓄。由于资金成本较高,因而在这个时间段,二级市场出现了许多长线大黑马,比如说德隆系的合金投资,以及港澳系的深科技。

这个时间段是中国私募基金发展最快的时间段,认购新股与资产重组已经成为了某些精英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中国的最大规模的私募基金群体,比如说德隆国际等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发展起来的。同时一些香港形式的私募基金也开始较大规模的进入内地运营。

北京股民王庆至今还很怀念那一段时光。他说,那时不管什么股,只要有庄就肯定能涨。当时小盘股很活跃,每年都有大牛股出现,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则”上海本地股有强庄入驻”的消息让他那年的资金翻了两番。

第三阶段:1999年中-2000年

这个时候的中国的证券业已经由人们认识模糊的灰色行业发展到大家向往的金色行业。由于在此前的新股大扩容中,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政策也因此发生巨大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放开此严格限制的三类企业入市限制,制造了2000年的行情;另一方面对银行所属的非金融机构以及混乱的信托、租赁进行坚决的清理。

对于非金融机构的清理导致了一股金融人才的创业热,投资管理公司与证券工作室在全国大量的出现,大量证券公司从业人员跳槽出来自己做业务,凭着已有专业知识和客户营销背景,形成了一呼百应的局面。这个时候,有些著名的股评家在全国的证券营业部开设的工作室甚至接近了百家的数量;中科系的资金规模甚至达到了数百亿。

市场的大牛股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私募基金的资本控制力达到了顶峰。沪深两市股本拆细前唯一的一只从低价涨到100元以上的亿安科技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浪漫诗诗人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吕梁甚至有把中科创业炒到1000元以上的想法。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进入逐步规范、调整阶段,中国股市二级市场的第一次大股灾爆发期。

这是一次通杀性质的系统风险,就连有着强大地方政府支持的著名大券商都无法抵御,二级市场上券商自营盘的旗帜南方证券与华夏证券也因此倒下。中小投资者的处境更是惨烈,一位退休老工人在营业部看到自己的股票连续跌停后,心里异常难受的回到家,在躺在床上休息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股市下跌最惨烈的时候,股民戏称如果《同一首歌》走进沪深股市,开场的第一支歌应该是《套你一万年》。

这次股灾对中国的私募基金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几乎90%的私募基金处于树倒猢狲散的状况,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仅存少量有着独立的不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和综合资源强大的私募基金在继续运营。不过,股市就是这样:在欢乐中死亡,在绝望中新生。2006年的大行情又使得许多已经离开私募行业的人又重抄旧业,一些咨询机构的骨干人员也开始小规模的私募运作,更有少数的公募基金人员也开始了私募生涯。

精英私募基金的生存运作方式

与金庸小说中的武林人物一样,江湖中人物很多,最高手也就那么几个。在全国,号称私募,或者类似私募的人很多,但是全国真正的能够称为精英私募基金的高手也就是那么十个左右。所谓精英私募基金,有三个明显的标志:

■普遍有一个有号召力的有经典成功案例的操盘手,该操盘手在国内资金圈内已经有良好的信誉口碑以及有很好的实战能力;

■在国内证券圈内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和信息渠道,其盈利模式是一般的操盘手难以复制的;

■有足够的互相信任的合作伙伴,一旦有良好的市场套利机会或者成熟的实战方案,就能立刻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规模,精英私募基金的关键点是盈利方案的制定,而不是资金的寻找。判别私募基金的强弱,并不只是用台前的露脸频率来衡量,而是用到底是基金求资金抑或是资金求基金来衡量。

项目运作

与公募基金的公司运作制不同,最优秀的的私募基金都是以项目的形式聚集资金的。一个精英操盘手发现了一个好项目,把这个项目做成运作计划,然后开始募集资金。该项目募集的资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核心资金,这部分有最低的规模要求,盈利提成根据项目的质量来确定;另一部分是更风资金,这部分资金多多益善,少了也没有关系,1000万以下的规模利润提成一般是30%左右。

精英私募基金对于项目的要求是很高,通常建立在盲点套利与最优套利的基础上,那些合作客户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可不是大家熟悉的那些价值投资就能糊弄的。今年上半年,京城私募基金最成功的几个项目都是无风险套利项目。

比如说,在2006年7月份丝绸股份的股价一度跌到了3.22元,而丝绸股份的股改承偌有两个关键条款,第一是股改一年时的股价如果低于3.5元,大股东承偌以3.5元的价格收购,第二是股改一年时的股价如果高于3.5元,大股东承偌追加送股。同时丝绸转债的强制回购条款是丝绸股份的市价连续保持在3.9元上方连续30个交易日。

私募精英认为当时价格的丝绸股份存在必然性机会,就把该股做成了一份无风险高效率的完美套利计划。在募集私募资金的时候,一些山西的煤老板和国企的总裁问该项计划基金存在什么风险?私募精英回答说:该项计划利润实施时间为半年以内,最大的风险有两个:第一个是我们资金投入市场后,大盘便出现了无法想象的大跌,在别人亏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咱们基金只赚了10%;第二项风险是咱们的资金还没准备好,项目中的股票就涨停了,以至咱们错过这次机会。

该项目基金的最后存续时间为一个月,在大盘背景相对不理想的情况下的无风险短线受益为38%。而此前该私募基金已经在农产品与大冶特钢这两只股票上获得了更丰厚的无风险收益。对于精英私募精英和他们的合作伙伴来讲,正是由于这一个个内涵深厚的私募战斗方案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已经有许多年了。

以盈利模式共存

另一种精英私募基金是以盈利模式的方式的存在着,这种私募基金的发起源不是针对某一只股票的具体方案,而是一种盈利模式。只要这种盈利模式有效,基金就继续存续下去,一旦盈利模式失效就解散基金或者把基金转向一种新的基金投资人能够认可的盈利模式。今年上半年,精英私募基金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针对上市公司股改而出现的股价短线连续暴涨机会。其关键点有二:一是针对股改方案公布时的连续涨停方案,比如说宏源证券因此出现了连续的7个涨停;二是针对股改公司对价后的第一天复牌的重新股价定位,这一天股价不受涨跌停板的限制,股价可以一天实现暴涨,比如说锌业股份复牌第一天的涨幅达到了90%左右。事实证明这种盈利模式吸引了大量的跟风盘,因而效率是比较高的,短线利润也是超额的。

理财俱乐部

还有一种精英私募基金是以理财俱乐部的形势存在,这种私募基金主要存在于南方的上海,深圳和云南等地。这种私募基金的运营方式与人们熟悉的方式比较类似,及基金发起人设计了自己一贯熟悉的中线套利方案,自己首先投入一部分核心资金,然后再用这部分资金抵押融资。然后再以俱乐部的形式吸收大户锁仓盘。私募基金一方面可以通过锁仓盘获得利润提成,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跟风盘的锁定股价与推升股价的额外动力。最近几年,中国龙俱乐部重点投资的长安汽车与天威保变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私募圈内八卦

花荣

“正邪两立”

与中国公募基金相似于垄断的国企运营相比,精英私募基金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具体的例子可能更能说明问题:

公募基金多数是学院派。

他们的投资思维是大众教材思维的,他们更认可股市中的白马,习惯于跟风被动思维,公募积金永远是重仓持股;精英私募基金多数是从投机队伍中杀出来的,他们在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证券知识的前提下,更认可自己独树一帜的盲点套利与最优套利理论,他们习惯于找寻股市中的黑马股,操作习惯于提前半拍与主动性投资,空仓的时间也比较多。

公募基金经理多数有着比较高的学历。

大多数年纪比较轻,二、三十岁的帅哥比较多,知识比较渊博,注重行业排名。精英私募基金操盘手学历不高,基本上都是高中学历,即使有些人的学历比较高,那也是买的。老狐狸们普遍四、五十岁,阅历非常复杂,走过千山万水,注重标新立异。多次参与两者的研讨会,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在公募圈内笔者是学历最低的,在私募圈内学历最高的。

公募基金经理在生活中还是打工思维。

一次笔者与一位基金经理一起吃饭,在吃饭时他听说公司领导马上要坐飞机来京,吓的饭都不敢吃了,立刻跑到机场去接。但是公募基金经理输钱了可以换个岗位继续干。而私募精英常年有亿万富翁轮番的巴结着,享受着合法的各种高级礼品贿赂,还包括当红的歌星或影星的美人计。但是私募精英输钱了就只有改行了。

在公募基金公司,销售能力重于实战能力。

在困难时期公司所有原工都有销售基金的压力,公募基金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四大银行,保险公司,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以及社区里的老头子和老太太。在精英私募基金看来,其生存的核心就是多赚钱,只要多赚钱创造了奇迹就不愁吸引不了更多的忠诚客户。精英私募基金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房地产商,山西煤商,浙江民企,外贸国企,台资企业,IT网络企业,券商和咨询机构的客户,官僚民企以及体育娱乐明星。

公募基金经理经常参加的研讨会通常是由券商召集。

与会的记者非常的多,会上主要是领导讲话,研讨后市大盘涨跌的具体目标,读研究报告讲故事。会议一般选择在名胜风景区,大家在一起吃会议餐,除了观光之外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精英私募基金通常是自己圈内举办的,谢绝记者参加,没有担保人一般生人也难以参加。会上主要是交流新盈利模式,寻求合作发动行情的可能,介绍新的资金客户。

私募的不可思议

张曦元 李江南

很难白描这个行业,它实在复杂多变。诚如上文言,

这个市场是无数英雄的智慧与血浇灌出来的。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它与你的想象不太一样,比如,私募基金只以赢利为己任,

优于比较标准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不少投资者弃公募

而择私募的理由之一。

风险多高算高?

9月22日,全球对冲基金大鳄Amaranth(在希腊文中,Amaranth意味着“永不凋谢的花朵”)宣布由于一个明星交易员的错误决定,导致60亿美元的巨亏,而60亿的蒸发只发生在短短数天。巨亏的原因非常简单,一个对天然气走势过于自信的交易员――固执让他在05年赢得了明星头衔,当年,美国南部遭受的多场飓风使得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

私募基金的投资风险有多大?谁都没法回答。最惨烈的莫过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1998年9月投资失败,财务杠杆比率高达56.8倍,而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1.5万亿美元的衍生交易仓,总杠杆比率高达568倍。

如果把问题转换成“私募基金经理怎么样才算成功”,那就简单得多。

熟悉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会对每一支基金的比照标准非常有兴趣――这是评价一个公募基金经理好坏的标准,这个标准可能是某个市场的指数,也可能是不同指数的配比(比如,30%×上证指数+70%×债券指数)。如果看到基金的表现压在基准红线的上方,投资者都会暗自欣喜,这说明基金运作不错。

但在任何一位私募基金眼中,他的比照标准是亏损线。也就是说,公募基金只要战胜大盘――无论赚钱或者赔钱,而私募基金却要力争绝对正收益。正因为”绝对正收益”的目标,私募基金必须另辟蹊径来寻找超额回报的机会。

国内很多私募基金都会承诺保本保收益。在利益分配上,私募基金大多会按产品实际收益来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分配方式是:如果收益在10%以上,则全部是客户的收益;如果收益在20%以上,则基金与客户三七开;如果收益在50%以上,则基金七成客户占三成;收益在100%以上的部分,全部归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规模超过1个亿的私募基金比比皆是,不少今年收益都在100%以上了,做得比较好拿到上千万收入的私募基金操盘手大有人在。

被逼出国境的对冲基金

孙先生的理想是做中国第一支对冲基金,但他面临的选择是:要做对冲只能走出去。

前文提到,成熟市场中私募基金绝大多数都以对冲的形式存在。在美国,较为著名的对冲基金及经理有:索罗斯、朱利安・罗伯逊、Tudor Jones、Steinhardt、Gabelli and Kouner。在欧洲方面有Arrall Buchanan及Odey等。其中最著名的量子基金投资于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这些基金可能只有几十亿美元的资产,但由于其在需要时可通过杠杆融资等手段取得相当于几百亿甚至上干亿资金的投资效应,因而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

而我们熟知的曾经最著名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老虎基金、长期资本公司都已经”香消玉殒”,投机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性勿庸置疑。

记者有幸采访到一位正在筹划注册对冲基金的私募基金经理孙先生,孙先生在日本也设有一家分公司,在当地募集资金进行投资,主要投资于外汇、期货和股票市场。

《钱经》:为什么会选择在国外设立对冲基金?

孙:最关键的是,国内法律不允许、也没有足够的工具实现对冲。而对冲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理念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风险能降到最低。我很难因为手中的工具不全而舍弃这么好的投资方式。首先,任何一个单一市场,无论是股票、期货还是商品,都具有系统风险,如果我能把资金分散在不同的市场,就可以规避掉很多风险。其二,我选择外汇市场作为我的主战场是因为外汇市场是国际市场,它不可操作,实力再大的财团都不可能左右货币的价格。我个人觉得外汇是所有投资里最复杂的,索罗斯就自己管理旗下基金的外汇投资部。

《钱经》:对冲在我们看来都复杂无比,是否能解释一下对冲基金的基本运作。

孙: 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而我们也会有专门的部门来为一些民营机构提供外汇的避险。当然,这算是基金之外的业务。

《钱经》:您最近的一些操作是怎么样的?

孙:首先要知道这个概念,对冲就是买进一个强势的东西,卖出一个弱势的东西。比如现在市场上的铜和大豆,理论上说,铜这类硬商品的保值性要比大豆这种软商品好,因为硬商品的储存比软商品强,一般来说,硬商品的涨幅会比软商品的大。那我对冲的过程可以是买入硬商品抛出软商品。再比如,黄金和铜,一个是贵金属一个是贱金属,在这一波有色金属的行情里,铜是领涨商品,超过镍和黄金这类贵金属的代表商品。那么,在操作上就可以买进贱金属,卖出贵金属。

《钱经》:您的资金安排是怎么样的?

孙:我会将30%的资金投资于外汇市场,70%的资金投资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外汇和期货市场的盈利再投资于证券市场。我的投资理念是把风险降低到最下,投资分成3-5个组合,按照潜水艇的隔水仓设计,哪怕几个舱进水,整个潜艇还能正常运作。我始终相信“小胜”的细水长流,所以我一般是拿盈利去搏,把亏损降低到最小。

《钱经》:日本的投资者和国内的投资者有什么区别?

孙:因为我们主要做外汇操作,我会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中国人完全没有外汇风险意识,上下几个点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味着自己的钱多了或者少了,我们毕竟还是个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而在日本,当地投资者对此非常敏感,也会有很强的避险需求,我们在日本的客户基础非常好,他们的投资观念更成熟一些。

《钱经》:他们为什么要信任一家国外公司呢?

孙:业绩。当然是业绩,过往的业绩表现是我们最好的市场推广。

人本私募

难道说私募基金更有人情味?的确,因为它的核心都与人有关。一支优秀的私募基金必定有优秀的基金经理以及情投意合的客户。

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陈先生和一些朋友经营着一支规模不大的私募基金。这支千万量级的基金成立于2004年底,在市场并不太好的2004年,陈先生三个月赚到了19%,而之后的2005年底到今年年中收益率为40.5%,陈先生坦言:”业绩算是很一般的了。因为主要是我和另外一个朋友一起运作基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明年肯定会更好。”陈先生一直强调”志同道合”,如果换一种理解方式,就是私募基金的精髓所在――人。

陈先生坦言:私募基金备受诟病的原因可能有几点:钱来路不明,或者就是盈利模式不阳光。很显然,现在的私募基金正在逐步变成熟。我认为私募基金的魅力所在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为共同的一件事努力,这里有其他工作难以给予的成就感。

记得2001年初,一个有背景的老板拿出几个亿来做私募基金,当时招募了很多业内的高手,但基金却一直赔钱,至到2005年12月,已经亏掉2个亿,股东们实在受不了了就在黎明的前夜收手,谁知错过了扳回的机会。像这种惨烈的故事股市上比比皆是。原因很简单,不是高手不高,而是股东不懂股票指手画脚,不甘听从的分析师操盘手纷纷走避,我们大多有这么个信条――不因为钱而改变投资理念。

对于客户发掘,陈先生自有一套想法:谁都想做大规模。但是我们切切不能乱找客户,如果和客户的理念不一致,很难有长久的合作。有的朋友找我说有一笔钱三个月不用,让我帮着操作。我回绝的理由是,我做的是一项长期投资,你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能投资,我劝你去买点货币市场基金吧。

价值投资的另类拥趸

“最好的私募基金都是做价值投资的,炒新股的做法已经不能代表私募基金的主流了。”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平静的陈述这个事实。

大部分人都已经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股市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市场转折期,赚到钱的投资者获得的是制度变革带来的超额收益,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市场稳定发展阶段。制度变革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日益减弱,这也是”价值投资”备受追捧的原因。现在很少能钻在政策的”空子”,靠消息打天下。事实上,获利正变得困难,而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比拼的是价值挖掘的实力。

在一家私募基金的办公所在地,记者看到墙上贴满了小贴画,一条时间轴贯穿其中,贴画的内容各式各样,有奥运福娃,有金字塔,他们解释说:“这是将来的会发生的大事件,比如2008奥运、2010年人口红利减少,这些小贴画会提示我们对投资的长期方向把握。”

另一家私募基金操盘手A先生认为,市场的墨菲定律――永远有80%投资者亏损的法则说明,成功的投资者永远不要和人群站在一起,这类私募基金开始信奉企业的内在价值,他们相信,从长期衡量,企业的股价一定会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要寻找在不同行业里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存活下来,并且有比较高的成功确定性的企业。

G中金是这家私募基金较为出色的一次操作。A先生说:”中金岭南拥有亚洲产能最大的凡口铅锌矿,铅锌精矿开采能力居全国第一,拥有的凡口铅锌矿的铅锌储量在国内排名仅次于云南兰坪,而品位则位居国内铅锌矿之首,是国内综合质量最优的铅锌矿。我们注意到,2005年国际原材料市场开始上涨,公司主产品铅、锌、银的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但这并没有同步反映在股价上。”从2006年初开始,A先生开始买入G中金,当时价格仅为6元左右,”我们资金量并不大,当时只有几千万,因此冲击成本不高。”到现在,G中金在10送2转增2后,价格在18元多,复权24元,上涨了300%!

A先生把自己的理念称为沙里淘金,”我从不去预测大盘,点数如何对我是没有意义的,市场有的是机会,我只关心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还没被市场发现的投资机会。”

在业内极具知名度的赤子之心基金经理赵丹阳曾经向媒体表示,该基金关注并投资张裕B股,已经有三年了,他本人不但曾经到该公司实地调研,还对具体产品的销售进行过调查。”张裕在中国有百年品牌,这是一种稀缺资源,质地相当好;而作为消费品行业,在国际上的估值相当高,消费升级和价格的提升,都会提高这类公司的价值。从三年前的5元多到现在的21元,张裕B股上涨了近三倍,而赤字之心基金三年的收益率在280%左右。

于是有人总结,经过四年熊市还能活下来的私募基金都深深体会到了价值投资的好处。

这里也有公司治理

私募基金缺的不是赚钱能力,而是治理结构。你相信吗?

在以往的印象中,私募基金无非是几位武林高手、几台电脑、一间小屋。但一些私募基金严密的组织结构与记者构想中的”作坊运作”大相径庭。一位来自上海的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解释分析师和操盘手的区别:分析师确定大方向,好比去吃饭,分析师说今天去全聚德吃烤鸭,并且是王府井分店。操盘手按图索骥到了这家店,他能决定的是选择坐哪个位置,在晚餐时间买哪种价格的鸭子。这位私募基金经理下面有二十多位操盘手,几位被他称为”很有悟性”的分析师,他负责整个投资方向的把控。在一次七个月的示范账户中,这支基金取得了450%的收益。

看上去,这更像是公募基金的缩小版。唯一让他头疼的是:赚钱很容易,才发现组织结构才是最重要的。原来他所管理的这支基金刚成立不久,业绩不错吸引来了一批投资人,但麻烦在于――核算,因为没有具有公信力的核算机构,投资人的疑问不少,大多数人反复强调的问题是:我投五百万,他才投一百万,你怎么保证投资收益是按照五比一分配的。一般规模比较小的私募基金因为找不到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信托公司(成本比较高)代为托管都是自己核算。“有时候也会出错,上个月我正在看投资报告,突然接到他们的电话说计算上出了问题”,投资人王女士表示理解:“因为我的钱也不多,是和很多投资人的钱混在一起操作的,而且又投资A股又投资H股,计算肯定很麻烦,主要不出大的纰漏,我觉得都可以接受,反正大家都是朋友。”

专户理财实战手册

侯积良

汪小姐一直理财的个中高手――基金、信托产品都让她赚了不少。“我不知道这次是不是个投资机会”,汪小姐突然觉得自己要好好补上私募基金这堂课。

汪小姐相熟的一位操盘手小张决定自立门户,承诺给汪小姐10%的收益率,让汪拿50万出来给他操作。小张说没必要担心钱的安全,“你在证券公司开个户,只是把交易密码告诉我,我只负责帮你操作,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对账单,我买了哪些股票卖了哪些股票你都一目了然。”汪小姐是出版社的金牌编辑,50万对她来说算是家庭资产中的十分之一,而汪小姐和小张也认识了七八年,小张的实在可信也是汪小姐欣赏他的原因之一。汪小姐现在考虑的是:一边是10%的保底收益和熟人理财一边是自己不知道的风险,万一……

当然,谁都想找个专家专门打理自己的财产――这也是私募基金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专户理财。

专户投资从其私下交托给专业人进行投资的角度来讲具有私募基金的性质。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专户投资将会担当起私募基金的角色而长期存在,由于专户投资还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特点,所以即使私募基金阳光化并普遍存在时,这种投资方式仍然会继续长久存在。

但要找到可以依托的专家也并非易事。下文将为读者指点迷津。

专家理财方式

专家理财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基金,此外还有券商集合理财、个人或公司的专户理财。

目前,最规范的专家理财方式是公募共同基金,但由于基金规模较大,普通投资者只是基金投资者中的极少部分,无法接触到投资经理,因而很难真正了解到某只基金的操作情况。一些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是公募基金的一个劣势。

另外,基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基金的基金(FOF),选择一家基金的难度并不亚于选择一支好的股票。虽然目前也有第三方理财专家(理财师)为你出谋划策,但理财师要从基金销售中收取佣金,其利益与基金管理公司相一致,而不是在投资者一边,所以其可信度显而易见。即使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财师其主要工作是开发市场,主要精力是交往客户,其推荐的专业性又如何能有保障呢?在此,我无意贬低理财师的作用,只是国内的理财师行业正处于“初级阶段”,职业道德高、专业能力强的理财师的确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此外理财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客户合理配置资产,而不是帮助客户在具体的方式上选择专业、称职的投资咨询或机构。

私募理财的优势

私募基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以各种形式始终存在。其中越来越被大众普遍认可的私募性质的投资方式就是专户投资,人们通常称之为“专户理财”。相较于前文中按项目制运作的上十亿的私募基金,专户理财的起点比较低,门槛一般为几十万。

券商集合理财与公募共同基金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一种新产品,其优势和劣势还有待观察。投资者在选择时应以谨慎为主。

在国外的证券市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私募基金数量繁多,信用相对较好,投资风格独特,收费标准各异,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投资保障。许多私募基金几十年都保持非常稳定的平均年收益,也吸引了十分稳定的客户群。不少的客户一生都追随一个基金公司并且获得了较为客观的、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

私募基金所以有出众的表现主要原因在于基金经理的利益与基金的业绩长期相关,而基金的利益又与投资者的利益密不可分。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所致:一是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多数是基金发起人,因而基金管理人不会像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那样有被领导“炒鱿鱼”的压力。二是许多私募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的分成,而不像多数公募基金那样无论盈亏都要按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如果挣不到钱,基金管理人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其信用也会受到投资者的怀疑,所以基金公司的利益与客户的收益是密切相关的。当然相对健全的管理的监督机制以及完善的证券市场也是国外私募基金发展较快、投资收益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比而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私募基金尚没有合法化和阳光化,但私募基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以各种形式始终存在。其中越来越被大众普遍认可的私募性质的投资方式就是专户投资(人们通常称之为“专户理财”)。

专户打理

在文章开头的故事中,操盘手小张向汪小姐提出的建议就是典型的专户理财的操作。投资人以自己的名义开户,将交易密码给专业投资人,让其代为操作。

专户理财是指投资者以自己的名义向深沪证券交易所申请登记,获取股东卡,并持股东卡、身份证、银行卡等相关资料或证件,以自己的名义在证券经纪公司开立独立的进行股票交易的账户,然后把交易账号和交易密码交给专业的投资人(机构或个人)进行投资操作的投资方式。其中专业人的收益主要来自客户的投资收益分成。

专户投资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特点:

资金安全有保障。

投资者的投资资金的存入过程是首先把钱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然后再把资金转入自己的股票账户进行投资。资金的取出则需要通过相反的操作过程,即首先把资金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然后再通过银行卡或存折把资金取出。银行账户和密码都有投资者自己保存,而人只有股票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只有买卖股票的权利而没有存取资金的权利,所以,采用这种投资方式,人不可能把资金转走或挪用,投资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是绝对有保障的,投资者无需担心资金的安全信用。

独立账户,结算简单。

由于采用自己的独立账户,不与任何其它资金混淆,所有的操作纪录又均可在证券公司备查,所以不易发生结算纠纷。开始合作时,投资者只要告知账户名和密码;终止合作时,在完成结算后,投资者只要更改密码即可保证账户的安全,操作简便易行。

关键在于如何善用专户理财

专户投资虽然优势明显,但同样存在不少问题,投资者必须提前考虑周全方可保证投资的成功。

签订合作协议。

首先要记住的是,投资作为一种借助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的方式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所以投资者和人之间签订一份周全的合作合同或协议,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界定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合约,空口无凭,以后出现纠纷时,投资者的权益往往受到损害,这种事例已经是比比界是,屡见不鲜了。投资者对此决不可只凭信任行事,“先小人,后君子”是投资安全的保障。合同或协议的最主要方面是内容要周全、清晰。过于简单、不公平或条款不清的协议等于没有协议。

风险由谁承担?

证券投资的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对风险责任和收益分配的界定肯定是协议的一项主要内容。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主要具有三种合作方式:人不承担投资风险,利润收取15%-30%;人承担部分风险比如50%,同时也享有相应部分的收益;人承担全部风险,利润收取50%以上。

在人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由于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承担,而到底会产生多大的风险投资者又无法加于判断,所以投资者可以事先确定一个最大风险额,当资金亏损到达高限时,投资者有权随时终止协议。有时,资金亏损虽没有达到最大亏损额,但长时间没有盈利时,也应当有提前终止的权利。总之,投资者在自己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应当有权提出终止协议。另外,投资者人不能更改操作密码,以便投资者随时监控账户盈亏情况。

在人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合作的期限问题。由于人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的风险,所以当账户出现亏损但合作期限尚未到期时,投资者不能单方面终止协议,也就是说,投资的期限是相对固定不变的,除非投资者自己原意承担此时的投资风险。所以,在投资之前,投资者应事先想好在投资期限内不动用资金,否则可能造成本金的损失。当然在处于盈利的状态时,如果投资者要求提前终止协议时,可以进行利润分割后终止。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人承诺承担部分或全部风险时,要弄清楚是信用承诺还是资金担保。有不少人口头或书面承诺承担风险,但是协议到期出现亏损时,投资者不能或长期不能得到补偿,这是投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多数纠纷也是由此而起,投资者不可不查。相比而言,现金担保的方式要安全的多,主要方式是人也在投资者开户的券商处开立一个账户,并用其中的资金作为担保,同时投资者、人和券商签订一份三方监管协议,但此种方式已被国家有关部门禁止,所以已不再受法律保护。现在适用较多的仍然是类似的并列账户的方式,由券商或中间人负责监管或执行。总之,关于投资人承担风险的信用问题必须提前加以认真考虑。

清算方式要明确。

何时可以终止或提前终止协议,协议到期或中途结算时在多长时间结清资金等问题也要在协议中表明。再有,结算或到期结算后,若继续合作,一定要重新签订协议,且不可嫌麻烦或认为已经合作一段时间了,有了信任度而不再签订协议。

如何找到真正的投资专家?

1.名人不一定是专家。2.不要被高回报陷阱所迷惑。3.交割单不能证明一切。

4.把握正确的操作理念。5.合作方式要厘清。6.有比较才有鉴别。

如前所述,让投资专家为自己投资比自己亲自操刀取胜的把握无疑要大的多。与投资专家合作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除非你自己改变职业,通过长期的学习、投资,让自己成为投资专家。但是,许多投资者如同有病乱投医一样,不知谁是专家。一位投资者曾5次把账户交给所谓的专家,但5次亏损,结果令其伤心至极,再也不敢轻信他人。可以说,绝大数愿意与投资专家合作的投资者都不吝啬把投资收益的一部分支付给人,但问题是他们都抱怨难于找到理想的人。

其实,要找寻觅像巴菲特、索罗斯那样的投资专家的确很难,但要找到能为自己挣钱的投资专家还是有可能的,关键是自己要评判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并没有专家理财的观念,认为自己就能做投资,所以他们往往把精力和时间花在研究投资上,等投资失败后才想起借助专家的力量,于时盲目找人并轻率地把账户交给他人操作,结果投资同样蒙受损失。正确的做法是,作为投资者要花精力思考怎样寻找和判断真正的专家。

以下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有关判断投资专家能力的问题,提出来供投资者参考。

名人不一定是专家

电视、报纸或网站等媒体上的名人最容易被投资者奉为专家,但名人的确不一定是专家。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不要被高回报陷阱所迷惑

高回报、高风险,其结果是高不确定性。真正的投资人寻求的是长期、稳定的回报而不是高回报。如果你把证券投资看成是一项专业的投资,并期望获得合理的回报,你会发现它是一项很好的投资;但如果你期待30%以上的回报,你最好赶快远离他。

交割单不能证明一切

人常常拿出诱人的交割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作为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几点:一是交割单的期限是否足够长。掐头去尾的、只反映某一时期或大盘处于上升阶段时的交割单有什么参考价值呢?二是是否有许多不同账户但同时操作内容或操作风格相同的操作记录单,单一的、好看的交割并不难找,当然也不说明任何问题。三是别忘了考证交割单的真伪。

把握正确的操作理念

如果把证券投资看作是一项专业的投资并期望获得合理的回报,其投资的原理与实业投资并无二致。所以在选择和判断“专家”的水平时,不要看其过去的业绩,更要知道他们是如何实现的,要通过认真的沟通,仔细了解和考虑“专家”们的投资思路。有实业投资经验的人更容易判断出其投资理念是否合理。不合常理、前后矛盾以及夸大其辞的投资思路肯定是有问题的。

合作方式要厘清

有些投资人以操作方便、券商信用好、下单软件稳定等种种理由为借口,要求与之合作的投资者把账户转至人指定的营业部进行操作。这种情况多数属于人在指定的券商处收取交易佣金。也就是说,无论投资者是否盈利,人都会通过交易获取一定的收益,从而为人炒单提供了可能。换言之,人和投资者的利益表面上是一致的,便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或者说两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投资者对此一定要有所觉察,对这样的专家更要提高警惕。

有比较才有鉴别

虽然说真正的专家是可遇不可求,但只要有心并非难不可及。多跑几家证券公司、多找一些人去问、多找一些“专家”去谈,必定能有所收获。其实,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己的综合能力、证券或其他方面的投资经验以及社会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联,也就是说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相当的难度。但如同久病成医的道理一样,只有多与各种“专家”沟通,通过各个方面的比较最终一定找到理想的合作人。

综上所述,找投资专家投资肯定是明智之举,也可以获得理念的投资回报,但投资者要做的是,除了要有专业投资的观念外,更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和研究与专家合作的方式,以及如何选择真正的专业人士。

一位母亲的渴望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钱眼太太(Mrs Moneypenny) 译者/张征

这或许是个新的商业创意,是个把“成本中心”们转变成“利润中心”的法子:抚养举止得体、讨人喜欢的孩子,然后把他们租给没有儿女,但需要有人作为子女在社交场合陪同的人。是不是?

人不同,渴望也不同。

本月晚些时候,我会和“成本中心1号”一起去苏格兰,进行我们一年一度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朝圣之旅。去年,与我们一同前往的是“成本中心1号”的一位同校好友。带上他与其说是负担,还不如说是荣幸。作为家长,我渴望拥有像这个孩子一样的子女――所有科目全优,15人制橄榄球赛头号队员,11人制板球赛头号队员。最令人叫绝的是,他对时事有兴趣也十分了解,并且极有礼貌,是个家务活的好帮手。再加上用钱不大手大脚,每天准时起床,而且换洗的衣服扔到洗衣篮里而不是地板上。我几乎都想付钱给他父母让他和我们一起去了。

这或许是个新的商业创意,是个把“成本中心”们转变成“利润中心”的法子:抚养举止得体、讨人喜欢的孩子,然后把他们租给没有儿女,但需要有人作为子女在社交场合陪同的人。是不是?

鉴于“成本中心1号”的朋友是他父母的第二个如此优秀的孩子(他有一个同样多才多艺、讨人喜欢的姐姐,马上就要进牛津了),我们应当叫他“利润中心2号”。今年“利润中心2号”和我们一起去了圣托佩,那里我们有几个来自美国的留宿客人,他们对英国的教育体系不熟悉。“成本中心1号”试图向我和他们解释,为什么他认为他认识的一个女孩比他的智商要低一点。“妈,”他说,“她只选了一门自然科学课程。”

解释一下。很早以前我们上学时,16岁时要参加被称为“O-levels”(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的前称)的考试。为了这次考试,我们大部分人要学习三门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并且分别通过各科测验。现在,即便是“成本中心1号”上的那种学费贵得出奇的教育机构,大多数学生(包括他)也只要完成每个学科三分之二的课程大纲,参加3个打了折扣的考试,然后得到3x2/3――也就是两个考试学分:双理科学分。作为一名超级明星,“利润中心2号”用功修读了额外课程,完成了所有3门自然学科的全部内容。我最近才认识到,学完三分之一的课程大纲,并参加三门大打折扣的考试,并非没有可能――比如上面所说的选单科自然科学课程的女生。

我的美国客人专心致志地听着。“我是这样理解的,”客人中的丈夫说道,“‘利润中心2号’学的是自然科学,‘成本中心1号’学的是‘低盐自然科学’,而这位女生学的是‘低盐脱咖啡因自然科学’。”他说得真对。

“成本中心1号”又放假了,现正在葡萄牙度假,跟三个校友合租了一套公寓,租期一周。我们让他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独自去度假,许多人都感到震惊。我的最新女友(简称NG)是澳大利亚人,在基金管理业工作。她对房东只要了300英镑押金感到更加震惊。“大概是房间里没有平板电视或玻璃器具,”她如是评论道。

NG的同事中既有传统的做多型基金经理,也有一些对冲基金经理。在人们的想象中,后者现在更风光一些。我问她,如果做多型基金经理立志转做对冲基金,她怎么办?显然,她会让他们做一年虚拟对冲基金,然后看看表现如何。如果做得好,那他们就有机会。NG同样也把这项志向测验应用在家里。她家最近为小女儿买了一条小狗作为宠物。女儿一年前就向她要一只宠物。她回答说可以,但条件是她要先养一年“虚拟”宠物,读一些关于照顾宠物的书,并为母亲写一个关于养狗的方案。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养老地产 融资模式 基金 投资信托

过去10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高房价、秩序混乱、和大批量的地产项目建设引发了全世界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危机的恐慌。我国早已将房地产行业列为八个不鼓励扶持的行业之首,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举步维艰。这使得养老地产的研究和开发与积极进行社区养老房屋建设的国策方针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普通的开发贷已经不能够满足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运营和维护,引入社会资本是大势所趋。

一、私募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PE)是指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考虑到私募股权退出机制的因素,最优化的资金融资方式并非私募股权投资,但该方案仍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融资手段。私募股权的投资可以解决部分因前期资金状况不良,但开发模式优良及前景广阔的养老地产项目。

养老地产开发商通过养老金、私募股权投资以及自有资金的整合,对养老房地产进行项目开发,开发完成后可以通过部分销售的形式回笼部分资金,同时也可以发行REITs的方式实现项目的滚动开发。自身留有的项目可以转入运营阶段,通过养老服务、分时度假、商业租赁和物业管理相结合,实现可持续经营。

二、养老产业基金

我国房地产产业基金严格来讲也是私募的,实际上是投资公司的形式,由专业的人员或专业的公司运作管理的资金。在房地产的开发、经营、销售等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及在不同的房地产公司与项目中进行投资的集合投资制度。由于我国将房地产企业列为八个不鼓励支持的行业,众多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时遇到了艰难的融资困境,房地产产业基金凭借安全性、规范性、便捷性及稳定性成为了解决该项问题的首选。

根据戴德梁行的调查数据,2010年人民币房地产基金的规模急剧增长,由年初的1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1年1月份的500亿元。在我国的地产市场上已经运作着大量包括海外房地产产业基金在内的多支产品,如亚洲物业集团(SAP)、荷兰ING旗下的中国房地产基金、新加坡嘉德旗下的嘉茂基金、碧桂园地产基金和嘉实基金等。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

房地产投资信托(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s), 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来募集大众投资者的资金以形成基金,由专业的投资机构经营房地产及相关业务,最后将绝大部分的投资收益定期分配给投资者的集合投资制度,是除房地产产业基金之外的第二大类型的重要投融资工具。因为是吸纳了大量的散户投资者,所以该类产品的成本利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借款利率相比地产基金来说要高出很多,目前市场上,信托接待利率达到了15%左右。为了降低融资成本以及降低投资风险,在成熟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市场上,融资的主体更加倾向吸纳来自政府公共机构、养老金、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会和富有人群。

四、保险资金的利用

据统计,我国保险资金的资产总量已经超过万亿元,如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一样,这一庞大而低成本的资金仍然未被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利用。各国政府对保险资金的运用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不尽相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政府普遍注重维护市场本身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尽量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赋予保险公司足够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空间和抉择的主动权。为了控制风险,多数国家或经济体的《保险法》对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设置了比例上限。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比例大体在10%-20%之间,这些保险资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投资于房地产领域。

间接的投资方式如上述所提到的REITs、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MBS)、购买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债权或股票等。在我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只允许有10%的资产总量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支配,这样的投资区间仅相当于美国投资房地产领域的投资百分比。2006年3月国家出台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来看,虽然没有将房地产列入可投资范围,但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领域已原则上获批。时过八年,虽然投资的资金总量和项目数量仍然相对偏少,但泰康保险,平安集团、中保集团以及中国人寿已近陆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投资于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中国人寿和泰康保险也已经实质性地进入到养老地产投资热潮中去。在整体房产企业融资吃紧的情况下,我国保险资金适度介入房地产领域是必要而又可取的选择。

五、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渐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关注催生了人们对“养老、养生地产”的热衷,无疑养老地产的市场需求是不可抑制的。但养老地产的优势与挑战是并存的,由于这一产业还属于探索阶段,养老地产的发展尚处于困境。由于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与消费对象的特殊性,融资方式显得至关重要,以上四种融资方式或将成为目前养老地产项目最热衷的手段,如何选择一种或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将成为养老地产项目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盖国凤,丁莉,邓湘雪.中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研究综述[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2).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在今日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这个以帮助企业为目的的风险投资,随着2004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逐渐成为私募界一颗闪亮的明星。而大家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仅限于知道,其内涵与其他各类基金的区别鲜有了解。研究PE独特的运营模式和黄金价值链,探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问题对发展中国私募股权,完善金融市场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PE);运营模式;存在问题

一、私募股权基金概述

(一)投资基金分类

我们在这可以根据投资基金的分类来理解私募股权基金。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赎回或增加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2)根据经营目标和投资目标的不同划分为成长型和收入型基金。(3)按照组织形式不同分为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合伙型投资基金。(4)按照投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混合型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上市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等。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股权。(5)根据证券市场特点划分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就是向社会公众公开营销募集资金。私募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由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基金投资人按约定或按其出资比例享受投资收益和承担投资风险。

国际上流行的对冲基金,是投资基金管理的一种模式,属于免责市场产品,用于套利或避险,由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通常被归为证券投资基金类,募集方式大多以私募为主。

(二)私募股权基金及其特点

传统定义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对象一般是非上市企业的股权,而当今的私募股权基金涵盖范围已相当广泛,部分PE基金也可对已上市公司股权进行投资(PIPE)以及进行股权、债权混合型投资。国外独立PE机构有黑石集团、KKR、凯雷投资集团等,国内独立PE有联想控股的弘毅投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等。

整个基金运作的特点:(1)采取一种特殊的股份制度——有限合伙制,投资人LP为有限合伙人,管理人GP为普通合伙人提供劳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PE具有较小的外部特性,不收外部条件约束,只在于投资对象的盈利性。(3)因为为实体企业项目做投资,所以PE必须具有灵活有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完善项目。(4)强调投资对象长期的成长,从而在远期获得大收益。(5)具有独特的盈利模式,较少运用金融杠杆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仅承担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所在行业风险及地域风险等。

二、PE的运营模式及黄金价值链的形成

PE的盈利模式非常独特,结合了实体企业的利润管道模式和一桶金模式,选中一个企业,通过对目标企业带有战略投资初衷的长期利润管道投资到最后的退出一次性较高盈利,它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黄金价值链。一个完整的项目投资由六个流程组成,分别是前期的融资选项,中期的投资管理,和后期的退出分配。

(一)融资源头大机构,选项是关键

PE中负责融资的管理人把机构投资者作为融资的首要目标,它们是没有所属PE机构的金融巨头、投资银行、跨国公司、富裕个人,甚至是政府资金、养老金等,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其投资地域的机构。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相应的监管架构,大量资金来源于海外。

选择项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考验战略投资者的。因为四大私募股权的投资主力集聚资本市场,加剧了项目竞争,所以PE在寻找优质项目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般通常会采用三种方式来选择项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者同时开展。第三种优点突出,战略投资者一边从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开始,全面了解细分市场、利润水平、竞争者等行业基本面直到找到下游企业;另一边又从二三线城市着手,关注有才能的领导者,有价值的中小企业从而建立各类关系网乃至整个行业。

寻得项目之后需要详尽企业资料,调查评估。结合资产、财务、项目评估等的方法全面考察此企业在行业、商业模式和团队这三大方面的能力及潜在竞争力是项目选择的关键。

(二)投资、管理围绕企业最需要

投资才是价值链中真正实现投资收益的开始,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投资类型、投资规模、投资策略、投资阶段。投资可以是股权也可以是债权,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次级贷款,购买可转换票据、优先股,使得风险均衡。无论是分散投资还是联合投资,无论是渐进投资还是组合投资,最主要的是投资企业最需要的。

很多PE一味追求企业上市好让他们兜售股票增值过度包装企业粉饰报表,很少关注企业实际价值的提高。PE应该考察目标企业的需求,用管理精英们的方法和关系网为企业取得新技术设备、打通供销渠道。另一方面PE对目标企业管理层也有其独特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安费诺收购案中,KKR对管理层主要通过认股权方式进行激励。而蒙牛乳业香港上市案中,披露出一条协议:若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内,蒙牛每股赢利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摩根斯坦利等三家机构投资者会将最多7830万股(相当于蒙牛7.8%的股份)转让给蒙牛管理层,反之则管理层则让出股份。这是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共同体现。

(三)双赢的退出和分配

KKR的创始合伙人克拉维斯曾经说过:“当我投资的时候你先别忙着赞美我,傻瓜也可以收购公司,等到卖掉的时候再来祝贺我吧。”这话完全说明了无论结果是双赢还是单赢,PE要的都是赢。PE通过四种渠道退出,四种方式对应四种投资结果,好的就上市,次之就通过二级市场或兼并收购是出售股份,再次之就协议通过企业的管理层回购,最差是破产清算。

最后的收益分配是在管理人GP和投资人LP之间分配,GP除了有附带权益外还有1.5%~2.5%作为管理费,此外目标企业的管理层也会获得可观的收益。

三、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存在问题

1985年中创公司的成立拉开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序幕,2004年中国大牛市,VC/PE支持企业成功上市带来无数财富效应,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私募股权基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股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资金规模增长迅速和监管部门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本土私募股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影响了价值链的增值效率

较以前的外资独大,本土投资机构近年发展迅速,但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够专业,影响了价值链的增值效率。PE和目标企业都有问题,PE的问题在于可改善的自身管理方式,和短期不能改善的人才的缺乏和关系网络的贫瘠;目标企业的问题在于对PE仅限于提供资金层面的认识。

在提高PE自身管理方式上,投资人要理清重点,抓住快速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如果是针对创业企业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升;财务对内、对外透明度和系统性的增强;后续并购活动的开展。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比较重视的政府关系也必须关注加强。

人才缺乏直接的影响了本土PE的管理服务水平,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专业技能很强的“以人为本"的商业投资,最大的资源就是那些有眼光、有经验的投资管理人。而目前国内的从业人员要么就是从别的行业转过来,要么就是从海外归来。这两者会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上各自遇到问题,所以发展和培养本土的股权投资专业人才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从高校开始专门学习相关知识,到社会中实践锻炼,这才是人才的培养之道。

(二)大部分本土PE筹资难

当前中国GP在设立人民币基金过程中,除了有影响力的资金雄厚的机构外,其他独立本土投资机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筹资很困难。从一开始的筹资热到筹资难,说明PE在资本市场上的认可度仍然不高,也说明了本土PE自身实力不高。国外PE的资金来源都是政府企业养老基金,而我国的本土PE,国家社保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对大多数GP都是可望不可即,各类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他们也有自己的附属PE机构。我们必须让投资人意识到这是有利可图的战略性成长型投资,认识到PE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信誉度,帮助中小企业得到发展,从而体现和增强自身实力。

(三)投资者和项目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立法监管问题

投资者和项目存在信息不对称,很多LP无法得知基金项目投资的动态,PE自身机构的信息不透明,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LP的投资风险,也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07年《合伙企业法》的修改更推动了PE机构的发展,但是与《公司法》有着明显的冲突,立法规范机构在保障投资人利益的同时需注意调和各方面监管的不统一。

在今年2013年2月公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对私募行业的私募管理人,投资人和相关登记记录等做了明确的限制,第三十六条,非公开募集资金,以进行证券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公司或者合伙企业,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其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的登记、合格投资者的认定、业务规范等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办法。说明了PE机构或将纳入证监会监管范围,即使现在不完全是,也是政府监管大势所趋。下表为2013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管理人和投资人资格的限制条目。

这使多年来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私募行业尤其是私募股权行业逐渐透明化。不仅保护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中小私募股权筹资,透明度的提高缩小了投资人与管理人、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差距,但具体到项目还得做出规定完善,一方面有利于项目的择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项目的有效性实施。

私募管理人资格合格投资者的资格

实缴资本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总体要求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所投资私募基金风险能力

管理规模符合投资于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债券、基金份额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规模累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自然人投资者(三项条件中的任一条件)

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200万元人币

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

最近3年家庭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

人员资格登记的管理人需要两名持牌负责人人以及一名合规风控负责人。持牌负责人资格由协会认定。公司、企业等机构投资者需满足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四)一味以利益最大化IPO形式退出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IPO、股权转让和并购,其中IPO形式退出160笔,股权转让方式退出5笔以及并购退出2笔。理论上来说实现被投资企业的发展和资本积累从而使其上市,是最好的退出方式,但实则不然。最需要PE资助的中小企业,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发展资金的帮助和一些治理方法的改善,负担不了高额的管理费用,更对上市望尘莫及,IPO往往不合实际,抱着以上市为目的的PE就会忽视这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可以选择优质的投资管理者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保持企业的良好发展,如果被投资企业资本金充足可以选择回购和管理层收购的方式退出。

而对大企业,由于我国上市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以往很多股权投资者都通过将企业在海外上市来实现退出,比如蒙牛、当当、新浪、无锡尚德等知名企业。资金的外流和海外公司的控股,对企业有着很高的风险,企业本身也没有得到价值的提升,也使本国居民不能享受到企业增值所带来的利益,海外上市后续也不利于我国企业的融资。

参考文献:

[1]彭夯.私募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郭恩才.解密私募股权基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要智琴.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4]韩微文.PE如何脱颖而出[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7)

[5]毛燕琼.当前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七大问题[J].商业研究,2011(5)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合伙制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073-02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由专业投资机构运作的以企业的非公开交易股权为投资对象的一种风险投资模式。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之一,但由于制度层面缺乏支撑,政府在此类风险投资活动中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和责任,而民间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活跃度并不高。当前,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培育市场化投资主体,建立对民营企业的风险投资方式意义深远。一方面,有利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求资本增值的新渠道。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核心价值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Fund)是指专业投资机构作为发起人向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并投资于企业私人股权的金融投资活动。私人股权(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指私人公司(Private Firm)的非公开交易股权。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公开股权(Public Equity),即上市公司的公开交易股权。从股权投资方式看,股权投资可以分为公开股权交易和非公开股权交易两种形式,也就是股票发行上市和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增值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成长溢价和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

相对于传统的产业投资来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新型的投资理念。第一,它不是利用自有资本来投资,而是通过非公开募集资金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聚集规模巨大的资本,有利于发挥资本的规模效应。第二,它的投资对象是企业,投资前要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投资企业后还要对企业进行重组和改造,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第三,它的投资标的是企业的非公开交易股权,与公开上市交易相比,与企业私下协商达成的股权交易方式具有较低地融资成本、适度地信息披露和宽松的监管方式等优势。第四,它购入股权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在股权市场上转让持股而获利,具有较长周期持股的特点。第五,它的投资策略讲究的是投资组合的概念,其盈利性取决于一揽子投资计划和投资组合项目的盈利情况。由此可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体现了集合投资、专家理财、长期价值、合作共赢等多重投资理念和价值主张。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制度安排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离不开三个主体,即出资者、管理者和受资企业。其中,出资者负责提供货币资本,管理者负责提供人力资本,受资企业负责提供股权资本。如果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个制度体系来理解,投资制度就是致力于解决三个根本性问题。首先是出资者的保护和收益问题,投资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资本安全,出资者得有优先权。其次是出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既要保证管理者的管理优势,也要使出资者在重大事项上有控制权。最后是解决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问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采取的是机构投资方式,而机构投资方式产生了双层的契约关系,即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签订的认购或合伙协议,以及基金组织与受资企业之间签订的投资协议。这些协议约定了投资者、基金组织以及受资企业三个主体间的生产关系和责权利制度,实际上也解决了上述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主流的PE基金组织形式采取的是有限合伙制。出资者称为合伙人,包括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简称GP)和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简称LP)。GP作为基金的发起人承担管理责任,LP负责出资和监督。在保护投资者方面,GP与LP之间签订的合伙协议规定PE基金有固定期限,基金到期时需将本金和回报还给LP;在角色定位方面,GP要有一定出资,同时要投入其人力资本负责管理和运营基金,对PE基金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而LP只以其投资额为限对PE基金承担有限责任;在激励和约束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采取的是双重激励模式。首先,LP按合伙协议给予基金经理利益分享激励,GP按照所管理的基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收取年度管理费以及按照基金净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业绩分成。其次,基金管理公司与受资企业签订的投资协议对未来的投资交易达成约定,除约定投资者对受资企业的估值和计划投资金额外,还包括被投资企业应负的主要义务和投资者要求得到的主要权利,以及投资交易达成的前提条件等内容。在基金资本退出时,对于受资企业的价值增值分配,不是简单的按资本投入比例分配,而是经由激励约束功能很强的对赌协议做出安排。

三、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导向

我国PE基金市场最早是由外资基金主导的,2006年之后,在政府鼓励和推动下本土基金开始崛起,一些中央企业和国有资本迅速跟进,进入PE基金行业。2007年6月1日《合伙企业法》出台了,给予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法成立、续存的法律依据。2007年之后,第一批合伙制的基金PE开始出现,民间资本开始在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当前国内PE基金已形成外资、国资、民资三分天下的局面:一是外资机构在国内设立的外资基金,像JP摩根、高盛、KKR、Blackstone等国际投资机构已在国内纷纷设立基金;二是政府牵头设立的国有基金,如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山西能源基金、广东核电产业基金等;三是民间资本自发设立的民营基金,如九鼎投资、宏福股权基金等。

当前社会各界关于本土PE基金发展方向问题存有不少争议,主要集中在政府的角色和定位问题上。在本土PE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有一条发展路径是由政府发动国有资本参与PE基金投资。支持的一方认为,政府应当介入国内PE基金市场的发展,主要理由有产业政策的需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及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等。而反对的一方则认为,PE基金市场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政府在没有透明或一致的原则下根据政府意愿实行补助或限制,是对市场的不恰当介入。这两派观点实际上是对本土PE基金未来发展导向的争论。

客观地看,政府对PE基金行业过多介入和干预将给PE基金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如下隐忧:一是以财政资金扶持,会形成资源的不均衡,从而影响PE基金市场的公平竞争;二是财政资金不适合高风险项目的投资,这会使政府承担过多的风险责任;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风险投资行业的管理模式存在冲突;四是政策性基金的定位和盈利模式问题较为模糊,如果定位是盈利的,会形成与民争利的局面,而如果定位是不盈利的,则国有资产的考核目标又无法实现。国际上的风险投资实践表明,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化资金。在风险投资领域,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带动民间投资,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PE基金市场化运作思路

PE基金市场化运作的特点是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受资企业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由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来维系,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在制度化的市场下进行自觉的逐利活动。当前,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PE基金行业的制度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解决PE基金市场化运作环节所存在的现实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以激发其制度优势和内在活力。

(一)深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四大以来已形成许多基本改革理论和共识,如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一般性竞争领域不要与民争利。当前必须深化改革,包括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在改革中要打破各种垄断,真正实现各种经济成份的平等准入、公平竞争,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在机制设计上要给予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特别是民资工基金以更多的投资机会。

(二)完善监管规则

政府的职责应当是明确PE基金行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尽早出台能够规范统一市场的监管规则,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切实保障投融资双方的权益。PE基金市场化进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违规、违法的问题,比如打着PE旗号进行非法集资。有的PE基金机构没有重视PE股权投资的长期价值和资本运作,而是热衷于短期的投机行为。政府应该尽快的研究、关注这些问题,从制度上区分私募股权投资和非法集资的区别,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推出整体的监管规则,使PE基金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