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制造;管理会计;创新

一、研究背景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占主体地位,即是立国之根本、兴国之利器、强国之基石。在创新驱动下,许多新的生产方式、新产品、新形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应势而生。“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制造业的优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智能制造内涵包括:一方面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减缓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以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的效率的目标;另一方面其体现“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需求,奠定了“新经济”桥梁的基础。管理会计为了与“智能制造”相适应,应实施“智能管理”,依靠“人工智能”大力提升其处理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能力;充分理解管理对象异质性,有效、合理配置智能化管理工具,最大限度发挥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的功能。

二、智能制造下的管理会计

(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复杂多变的企业组织关系。要求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不断通过优化升级产销流程,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同时重视企业价值增长的战略空间、管理过程、控制绩效,加大在不同战略选择下的成本管控力度,力求实现企业成本最小化和企业效益最佳化的最终目的。

(二)根据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有效、合理配置生产计划并掌控生产进度,深化产品生产的可视性。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媒介,工业机器、设备、存储系统及运营资源紧密连接在一起,充分发挥了良好的信息集成功能,并依赖于开放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将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实现管理会计“管理控制”与“信息支持”活动的横纵双向沟通与交流,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有机结合、敏捷快速运作。

(三)影响管理会计的价值增值目标。1.从企业的外部环境看,持续不断的推进智能制造,对降低智能设备等的成本费用有促进意义,零成本社会的内在属性在智能化设备的配套环境中也得到了体现。2.从企业的内部环境看,通过改革智能化管理会计的供给端结构,充分利用外部廉价的制造能力,将企业的固定成本转为可变成本,极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管理会计工具创新

智能制造是一个商业生态圈系统,由智能设备、智能工厂和智慧员工构成,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境特征,创新管理会计工具可从智能制造与新经济的结合、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程度上进行。

(一)约束理论(TOC),每一个组织的发展都会受到来自不同约束条件的限定及制约。智能制造业绩高低主要是从完工效益、存货和营业费用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根据约束理论,实现“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移动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有形成本要素与无形成本要素。当前,依靠管理会计的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的内在需求便是充分发挥无形成本的内在潜力。

(二)适时生产制(JIT),智能制造能使适时生产制进一步拓宽。适时生产制是作为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追求消除一切只增加成本而不向产品增加价值的过程。依靠价值链与供应链中的智能化成本管理,使企业线上与线下的经营活动紧密连接,使管理会计工具由时间驱动向时间与空间双驱动的融合创新方向发展。

(三)持续改善(Kaizen),智能制造对企业产生持续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员工的努力、民主参与意识的高低等进行主动的沟通和调整,利于提高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效率与效果。实现智能制造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企业的成本或利润不仅仅是“数量”的要求,更是对“质量”的规范。

(四)精益成本管理(LCM),智能制造自身就是一种精益成本管理的过程。通过建立一种交互用户的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升级,不仅为用户提供全流程个性化体验,而且能实现企业的价值的增值。

(五)业务流程再造(BPR),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可能会引起激进式的流程变迁。伴随现代科技的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是十分重要的自动化工具。广泛运用工业机器人,不但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且对人身安全的保证、劳动环境优化、劳动强度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材料消耗的减少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具有非常意义。智能制造的业务流程再造是实现“互联网+”与新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的一种新兴工具。

(六)平衡计分卡(BSC),智能制造与平衡计分卡的结合有两个重要的优点。一个是能增强管理会计的战略导向性,另一个是能够促使企业的前景理论与平衡计分卡执行力的紧密融合。智能化平衡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基本平衡,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实现结果与制约因素的平衡;二是具体平衡,具体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实体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的平衡、链式整合链与网式整合链的平衡、内外群体的平衡、经营中的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学习与创新中的东方古典哲学与西方精细化管理的平衡。

(七)作业成本法(ABC),智能制造将从根本上对作业活动实现变革。智能作业管理能提供更加完整的成本核算信息,凭借合作联盟网站等网络式竞争平台,增强企业内外作业活动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服务,合作建立起产业作业链与技术联盟,形成网络集聚,扩大与拓展智能化作业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参考文献:

[1]姜红德.智能制造[J].中国信息化,2016.

[2]彭新启.智能制造面面观[J].船舶经济贸易,2016.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先进性、广泛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并探讨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制造技术 柔性 集成 智能

制造技术的水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国力。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与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管理等多领域的先进成果融合而成的高新技术,它代表着当今制造技术中的最高水平,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需要的重要支撑。

1、先进制造技术、内涵及特点

1.1 先进制造技术及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AMT内涵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而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外延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技术体系,不是固定模式,它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不能简单地理解就是CAD、CAM、FMS、CIMS等具体技术。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先进性:AMT的核心和基础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工艺),它从传统制造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制造中的应用。

(2)广泛性:AMT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而是将其综合运用于制造的全过程,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

(3)实用性:AMT有明确的需求导向特征,不是以追求技术的高新度为目的,而是注重产生最好的实践效果,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综合实力为目标。

(4)集成性:AMT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可称为“制造工程”。

(5)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AMT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AMT是可以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6)动态性:它不断地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将其渗透到制造系统各个环节和制造活动的整个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2、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传统制造技术向高效化、敏捷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2.1.1 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机械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等传统工艺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量大面广、经济实用的制造技术,对其优化和革新具有重大技术经济效益。随着精度补偿、应用软件、自动控制、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的发展,工艺装备在数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生产自动化,作业柔性化、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多轴联动加工中心,装配作业集成机床、虚拟轴机床、快速成型等新型加工设备不断涌现。

2.1.2 向敏捷化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表现为竞争全球化,需求多样化,产品生产朝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对制造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和产品一次制造成功的要求日益提高。现代的产品设计正由手工绘图方式向计算机绘图方式方向发展,由满足单个构件要求的设计向对整个制造系统功能的综合设计、将设计与制造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综合的并行设计、基于网络的远程设计方向发展。面向制造、装配、检测的设计将利用并行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到从产品概念设计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有关问题;在计算机建模仿真基础上扩展的虚拟制造技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适时地、并行地、协同地“虚拟”出产品未来的制造全过程及其产品性能、可制造性等相关因素,从而更经济、更快捷、更柔性地组织生产和优化布局,以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完善产品设计质量的目的。因此,面向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及CAD/CAM/CAPP一体化技术等敏捷设计制造技术与系统将在今后若干年内得到长足发展。

2.1.3 向清洁化方向发展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绿色制造”及“清洁生产”。我国制定的《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明确了大力发展清洁绿色的精密成型与加工制造技术,实现少或无切削的塑性成型技术、“干净”成型技术等将成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制造技术。

2.2 先进制造技术向精密化、多样化、复合化方向发展

2.2.1 向精密化方向发展

加工技术向高精度发展是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微型机械的微细和超微细加工等精密工程是当今也是未来制造技术的基础,其中纳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型机械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加工、超精密磨削加工和研磨加工、超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和超精密加工装备制造技术四个领域。

2.2.2 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制造业对新型或特种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大型、复杂零件的需要,发达国家正大力研究与开发各种原理不同、方法各异的加工与成型方法,如超塑性材料的等温锻造、复杂精密零件的电铸加工以及特殊环境和极限条件下的真空焊接、水下切割等。据统计,目前在机械制造中采用的成型工艺已达500种以上,特种成型工艺也是有百余种。

2.2.3 向复合化方向发展

由于材料的加工难度越来越大,工件形状越来越复杂,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外正在研究多种能量的复合加工方法以及常规加工与特种加工的组合加工工艺。如在切削区引入声、光、电、磁等能量后,可形成超声振动切削、激光辅助切削、导电加热切削、磁性切削等复合加工工艺。

利用特种加工易于实现自动化、自适应控制的特点,特种加工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超大型、超微型、超精密特种加工机床和加工中心。如激光加工中心能将切割、打孔、焊接、表面处理等不同加工工序集成在一起,能加工多种材料和多种规格、形状的零件,并能实现多维度的智能化控制。

2.3 制造系统向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范文第3篇

 

一、工业4.0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计划,美国制造业产生了“工业互联网”概念,我国也于2015年5月推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除此以外,日本、韩国、法国也不甘落后,分别推出“再兴战略”,“新增动力战略”和“新工业技术法国”方案。工业4.0概念,正在引发全球性的关注。

 

德国2013年4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认为:在制造业领域,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将工业革命分为四个阶段。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简单智能化,而目前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深度网络化为重要特征的。推动工业4.0的原动力是互联网。工业4.0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工业4.0时代,虚拟世界将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智能工厂的定制通过App完成,到那时,我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将彻底被颠覆。

 

德国工业4.0,不仅为中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而且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不谋而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点是智能制造。连接,是工业4.0不变的主题词,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也是从互联开始的。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制造业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产品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互联和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搭建智能网络的基础上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在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使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

 

工业4.0的核心是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及智能工厂可以自由地、动态地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这是工业4.0区别于工业3.0的重要特征。

 

工业4.0是数据。数据是区别于传统工业生产体系的本质特征。在工业4.0时代,制造企业的数据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所有的生产装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数据又可分为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和外部数据。通过对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供应链环节上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改进和优化供应链。利用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的变化,可以动态调整优化生产、库存的节奏和规模。此外,基于实时感知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能源效率。

 

工业4.0是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

 

第一是技术创新。未来工业4.0的技术创新在三条轨道上进行,一是新型传感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在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演进,并为新技术在其他行业的不断融合渗透奠定技术基础。二是传统工业在信息化创新环境中,不断优化创新流程、创新手段和创新模式,在现有的技术路线上不断演进。三是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它既包括信息物理空间(CPS)、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综合集成技术,也包括集成工业软硬件的各种嵌入式系统、虚拟制造、工业应用电子等单项技术突破。

 

第二是产品创新。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入工业装备中,推动着工业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传统的汽车、船舶、家居的智能化创新步伐加快,如汽车正进入“全面感知+可靠通信+智能驾驶”的新时代,万物互联(IOE)时代正在到来。另一方面,制造装备从单机智能化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演进,提供工厂级的系统化、集成化、成套化的生产装备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第三是模式创新。工业4.0将发展出全新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在生产模式层面,工业4.0对传统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从过去的“人脑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转变为“机器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

 

第四是业态创新。伴随信息等技术升级应用,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将会发展成为新的业态。进一步来讲,在新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会形成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就目前来看,工业云服务、工业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应用都有可能成为或者催生出一些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与服务融合的趋势,使得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新体系。

 

第五是组织创新。在工业4.0时代,很多企业将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组织再造,现有的组织体系将会被改变,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组织模式将会出现。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将会加快普及,进一步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企业组织管理创新,也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内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大原则、四大核心要素、四个管理域中都涉及如何围绕企业获取可续的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

 

二、温州企业对接工业4.0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小商品制造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抢占全国市场,创造了温州制造业的辉煌。如今温州电气、服饰、鞋业、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制造实力与规模。

 

温州制造能否走上工业4.0快车道,重现过去的辉煌,摆在了市政府和各企业的面前。正值市政府重振温州实体经济,打造时尚产业,转型温州制造发展之路时刻,迎来了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机遇。据悉,在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跃迁的路上,温州民企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拥抱工业4.0的急先锋,他们结合企业自身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化制造路径,成效初显。

 

乐清康泰电器是一家集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于一体的电子企业,经由市科技局、温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牵线,与台湾管顾钜群联盟和华宇企业管理公司开展合作,进行生产线的诊断与优化,改善电气设备、车间管理,达到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管理,获得了“施耐德供货商大奖”。

 

报喜鸟服饰从2014年开始布局工业4.0智能化生产,通过近一年的规划、实施、试运行,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已经改造完成,通过工业4.0智能化生产,克服服装个性化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的瓶颈,率先实现“个性化缝制不降低品质,单件流不降低效率”这一服装定制的最高生产目标。接下来,报喜鸟将以工业4.0智能化生产为支撑,打破个性定制难以规模生产的瓶颈,做深全品类个性化定制领域。计划到2017年,定制将占公司自有品牌总销售额的50%。

 

然而,由于温州的制造业大型企业少,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工业制造技术在工业2.0-3.0的阶段上。在走向工业4.0的路上,仍有许多制约条件。

 

1.温州企业工业设备大多数处于中低端技术水平,需要完成自动化改造,达到工业3.0阶段,才向工业4.0智能化冲刺。工业设备技术条件仍待提高,工业技术基础薄弱制约企业发展。

 

2.工业4.0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除了大型企业有一定高级人才聚集之外,中小企业人才普遍不足。人才招聘困难,聚集困难,流失容易,是中小型企业的通病,不管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高级技能人才,中小型企业普遍短缺,这是掣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技术设备需要升级换代,技改资金如何融资又是一个难题。中小企业资本金大多带有沾亲带故因素聚集的、家族式的居多。虽然资金的聚集比较容易,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但是聚集带有很大的排外性,一般只限于家族成员入股,不利于扩大化再生产,不利于企业设备升级换代。

 

4.从目前看,许多中小型企业主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工业4.0的认识只略有知晓,认为目前还用不上。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工业4.0状况。企业界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不足仍然存在,舆论宣传不够,行业协会理论水平不足,无力引导企业了解,掌握工业4.0知识。

 

三、温州发展工业4.0的建议

 

虽然,制约温州工业4.0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设备先进性不高,高级别人才不足,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局限性及中小型企业主的认识不足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建议如下:

 

1.高级人才引进企业实行两条腿走路,即直接引入企业。另一种是引进人才有难度。我们不妨远程聘用,即高级人才可以不在企业办公室上班,却时时在办公的电脑上。人员在国内国外都如在工厂一样,通过互联网就象上班一样解决企业的技术、管理、设计、方案、问题等等,使受聘人员身在家庭心在工厂。为愿意受聘用但又不愿意来温州的人才找到解决办法。

 

2.政府牵头建立以高校为依托,温州龙头企业参股的科研中心,负责温州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既可解决中小企业人才不足,资金紧缺的局面,又能为温州在知识产权研发领域开创成果。

 

3.普通高校毕业生学非所用严重。高技能高技工人才短缺,亟需培养。温州高校应该多招技能技工专业,对准温州支柱产业,为企业输送人才。

 

4.出台鼓励企业股份向高管和职工扩张以及允许向职工集资政策,使企业走出家族内部集资的藩篱。引进企业高管、职工的股金,以及债券集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5.成立温州工业4.0指导委员会,实施政府发展计划,制定计划进程,指导分析企业具体方案,解答企业管理技术疑难。

 

6.根据市十三五规划,制定温州工业4.0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近期行动纲领,以及温州五大支柱产业的特点,制定优先发展产业和重点扶持的产业,支柱产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潮流,制定企业工业4.0具体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制造技术;特征;趋势

摘要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随着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等新兴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技术应运而生,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造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想在新一轮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制造技术。

一、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

随着通讯和网络的发展,全球性的贸易壁垒正在逐步消失,制造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整个生产过程、跨多个学科且高度复杂的集成技术。制造的概念和内涵得到大大扩展,它是一种涵盖面很广的广义制造概念,是“大过程”、“大制造”,包括光、机、电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设计,通用产品和高精尖产品的制造以及材料制备;不仅包括机械加工方法,而且还包括高能束加工方法、硅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它不但包括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制造过程,而且还涉及产品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产品的选型决策、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报废产品的处理以及产品的疲劳强度和全寿命过程的预估等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制造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它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为紧密,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多方位立体发展的模式。一方面,制造技术为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提供观察、实验、检测、制造的装备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信息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最新成果也会应用于制造业,进一步丰富制造科学的内容,同时,它们的发展也给制造业不断提出新的使命和挑战,从而促进制造科学的进一步提高。制造生产模式对制造过程、制造系统和产品的优质将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制造生产模式是管理科学、社会人文科学与制造科学的交叉、融汇和发展而成的结果,有着统率生产过程、加速高新技术的发展、决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改变着制造的面貌,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制造科学形成的客观条件。信息这一要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宝贵的竞争要素。制造技术不仅加工、处理信息,而且将制造信息录制、物化在原材料上,提高其信息含量,使之转化为产品。现代制造业,尤其高科技、深加工企业,其主要投入已不再是材料和能源,而是信息和知识;其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实际上也是某种形式的信息,即产品信息和制造信息。未来的产品一般应是基于信息或知识的产品。未来的制造技术将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信息技术将贯穿整个制造业。

二、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制造业日趋全球化,先进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总的来看,纳米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可持续制造技术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进入纳米尺度,从宏观转向微观扩展。纳米技术和纳米制造技术是当前竞相研究的最前沿领域,它将使人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更大的改观。纳米技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纳米测量技术和纳米机械学等。纳米技术对制造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传统制造方法、制造工艺与手段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纳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微型系统制造技术的发展。微型系统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微/纳米尺度上相融合的产物,发展极其迅速,有可能对世界各国的科技、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其覆盖领域十分广泛,从1959年科学家提出微型机械的设想,到第一个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以及微型齿轮、微型齿轮泵、微型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硅微型静电电机、微型加速度计,直至2000年重仅200多克的微卫星上天,微型系统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青睐,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制造技术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日益紧密,全球产业结构进入大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严酷,人们对于产品的个性化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逐步缩短我国在制造领域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进入21世纪,用户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对企业和产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产品的交货时间、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和上市时间,甚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显著缩短 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对市场的响应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交货,开发出新产品并打入市场,并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之内提供最好的服务,谁就能够占领市场。同时,原来对于产品质量、成本要求的内涵也有所改变,质量除了指对产品本身的性能、功能、外观、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指如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之内全面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包括各种服务,顾客对产品及其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成本也不是指单一的产品制造和销售成本,而且是指包括产品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及报废后的处理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为了降低成本,要求企业的产品和制造系统均具有高度的柔性,以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系统集成 光电子技术 应用特点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内涵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是指运用电子技术来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电子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己经涉及到了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微电子器件制造业、视频音频产品、信息应用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网络建设等多个产业,逐渐得到了各领域行业的重视。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发展特征,己经在计算机网络上得到多方面应用,主要应用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集约化。可以说,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智能是通过科学研究而建立的,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的思维活动、感觉行为进行适当模拟,并对相关信息开展集约化逻辑分析和综合处理。

二是网络数字化。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中,网络逐渐成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以其高清晰的数字处理技术,通过网络化运行,对信息资源进行互动交流共享,使网络数字化得到了实现。

三是高效快捷化。可以说,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快捷。在整合存储各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使各种管理都能实现高效快捷化。

三、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技术力量比较缺乏

当前,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这些

技术人才多是单一型,从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比较单一,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在我国十分少见。与此同时,这些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相对低端,高端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2.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难题是发展环境资源的严重紧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等多个方面。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降,同时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所以,要着力为电子信息技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能力水平,全面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进步。

3.产业机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够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

产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正是因为产业机构不合理,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升级。只有着

力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设置,按照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构建起完备科学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才能真正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健康发展。

四、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系统集成发展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系统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电子信息硬件产品核心,集成电路在应用范围上十分广阔,包括计算机的C即、各种工C卡,都要运用集成电路。可以说,集成电路技术是我国高科技成果的代表,在世界经济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系统集成电路产品的芯片面积变大,集成度也逐渐变高,但尺寸越来越小,系统日益完善。估计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系统集成电路主要发展趋势就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2.光电子技术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经历了光电子学和电子学两个发展阶段,己经逐步进入光电子技术发展时期,这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性发展。光电子技术正逐渐衍生出两门学科,分别是能量光子学、信息光子学,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有的规律,能量光子学和信息光子学两个学科不断进步发展,正在逐步推动建立现代光电子信息产业与光电子交叉学科的形成,这在规模和扩大速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3.个性化业务发展

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就是高性能、大容量、多业务,逐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随着IP业务的持续增长,未来网络技术必将以超高速因特网为发展重点。我国的第一代因特网数据比较单一,第二代因特网了将融合语音、影响及数据等,正逐渐取代第一代英特网。可以说,由于DWDM的广泛采用,网络传输的成本大幅降低,用户实现了无线宽带与多媒体的实时通信。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技术正逐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电子信息技术容易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其技术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充分认清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内涵,把握好智能集约化、网络数字化、高效快捷化等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进一步正视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技术力量比较缺乏、发展环境资源紧缺、产业机构不够合理等诸多问题,真正明晰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发展、光电子技术发展、个性化业务发展的趋势,就一定能够促进电子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和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