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技工院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Computer Network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 Technicians

Institute

Ma Wenjing

(Zhengzhou Commercial Technician College,Zhengzhou450121,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mechanic schools for professional computer network set up status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computer networks,and thu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and employment problems,and propose suggestions personnel training,to develop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curriculum,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education,strength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ttention to teaching staff.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 major;Technicians institute;Training mode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技术渗透于国民经济及全社会的各个领域。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在这种大环境的趋势下,全国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但现状是大部分技工院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毕业生缺乏良好的工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网络化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技工院校如何根据就业调整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更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网络化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

在过去的十年间,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人数呈现出连年高速的增长态势,计算机网络在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中日趋重要。由此,社会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来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人才迎来了一个“牛市”。就业岗位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架构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数据恢复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等。本文主要针对网络化社会对技工院校培养的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来论述培养目标和模式。

二、技工院校网络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复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技工院校生源来源复杂,多以初高中毕业,未能顺利升入上级学府的学生为主。这类群体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是缺乏自信心,大部分同学存在怀疑自己,存在“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的悲观情绪。其次缺乏学习兴趣,因为自卑,考试失利,使得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都不愿意学习,尤其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但同时,技工院校的学生又大都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强。过早的社会生活,使得这类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于学习实践技能这一块,有极高的热情。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生源问题,来合理调整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方向。

(二)教学设备、实训场所的限制

在写本文之前,笔者就网络设备及实训基地等方面的问题咨询并实地考察了多家兄弟院校,就目前为止,大部分技工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或相关专业都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配套。在很多人的思想里,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仅仅需要的是计算机机房等简单的电脑设备,殊不知,该专业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调试工具,网络连接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硬件设施达不到,也是目前制约计算机网络专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很多技术实力雄厚的人才大部分选择国内外一流的企业或国家政府部门任职,技工院校由于其能提供的薪资待遇有限,往往不能吸纳优秀的网络人才来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导致了在技工院校中,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的现状。

三、更新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学生特点、就业单位需求,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加大实验课程

首先,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准确定位。在我国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工人,而不是做科研的高端型人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毕业生到岗后,经过短时间的培训,能很快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去。这就需要院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加大实验课程力度,开发实验课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其实要结合就业,经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就业单位对技工院校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网络组建布线人员、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网站建设维护人员等。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院方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优化课程设置,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人才,网站建设维护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接受能有效促进就业的课程。

(二)更新教学设备,实训场所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培养,院方首先要提供的便是实训场所的支持,教学设备的采购,首先,基础的计算机机房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专业的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该实验室应提供满足网络设计、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应用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和配置网络的需求。

(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

众所周知,德国的技工教育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推广。近年来,我国的技工教育也在不断学习这种先进理念,大力推广校企合作。计算机网路专业更应该“请进来”、“走出去”。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为企业培养定向班或者定期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加大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师资为我们学生进行培训,可以部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作为独立个体,教学能力和实训能力有限,将学生直接送到单位去实习,通过实地操作,更能切实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四)加强教师培训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中职网络管理专业教育是网络管理专业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网络管理行业培养了面向网络管理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网络管理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职网络管理专业教育越来越需要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目前,中职网络管理教育的确存在着与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如教育理念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缺乏激励机制和创新思维等,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较好适应网络管理行业发展的需求。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集中于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计算机广域网技术、网络互连、Internet技术,Internet和Intranet等。目前,我国中职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育思想明显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学体系,而中职却缺少不断更新教学体系的教育思想,这使得课堂教学往往出现理论脱离实践的现状,所以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应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而国内关于中职网络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虽然有一些期刊和论著,但大多是关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方面的,而结合中职特色针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的也只是提出一些改进的观点、建议及构想,系统性的体系建设与研究还只是寥寥。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教学是为推动计算机网络管理业发展进步提供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国内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对于创新课堂教学的实践运用较少,对创新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途径及培养方式经验不足。以省内其他中职院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借鉴,探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在业务上既具备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掌握处理市场情报分析和时尚流行信息的能力,又能在企业的变革中有发展潜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质,还能适应市场实际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中职网络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中职网络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中职课堂教学文化的传统问题,即重课堂理论、轻实训实践。第二是中职的老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即老师缺乏某一学科的知识,学生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第三是中职当前的课堂教学体制问题,即课堂教学普遍以老师为主,学生属于被动型学习,这使得教学过程老师难以把握切合点,导致教学水平较差。

 

2.缺乏激励机制和创新思维

 

缺乏激励机制和课堂的教学思维,主要原因是老师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激励和引导,课堂教学的激励机制流于形式,创新跟不上社会进步。这种教学导致网络管理专业的学生形成许多不好的地方,包括学习管理不规范,专业方向不明,课程定位不准。

 

3.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网络管理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三年制专业最后一年全部为毕业实习,有的学校甚至把重要的实验类专业课放在第四学期,没有充分考虑到网络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学生来说,往往难以静下心刻苦学习,恰逢此时,用人单位招聘等随之而来。

 

4.缺乏专兼结合的双师体系

 

双师体系能够带动中职教师教学的动力,而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缺乏专兼结合的双师体系,主要是因为中职教学的专业教育比较稳固,网络管理专业的兼师是很难达到教学需求的。另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职教师已然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专业教育理念相悖。

 

三、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

 

1.教育理念

 

(1)“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中职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核心,秉承“诚信、敬业、创新、和谐”宗旨,充分利用各教育优势资源,大力进行教学创新,不断研发和推广应用教育建设的成套技术,致力于为教育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拓展教学范围和深度,实现网络管理专业课程快速、健康发展。坚持教学创新,立足国际教育前沿技术,研究开发成套教学方案,实现国家教育目标。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中职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应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办职业教育为核心目的,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标准。因此,中职网络管理专业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完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第一、专业课程的设置的供求情况;第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第三、中职的竞争优势。当然,以上三点的可行性建立在对中职专业课程具有客观准确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而评价体系的建立又依赖于中职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判断。

 

(3)“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面对“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中职网络管理专业教育首先应做到大力开展教学创新,跟踪国内外职业教育技术最新动态及教学内容需求,增加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投入,确保网络管理专业课程同类课程始终走在国内前列,以课程培育和开拓教学内容,逐步建立教学资源,将网络管理专业课程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课程。

 

2.教学定位

 

结合计算机网络管理行业的社会需求,中职的课堂教学应对就业发展及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整合,教学定位应以网络管理产业服务与管理所涵盖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能从事网络管理产业企业管理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优秀高技能人才规格为对称,毕业后经过短时间一线服务岗位的实践锻炼,能够胜任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产业各主要业务部门基层管理工作的领班、主管人员及部门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

 

3.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需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建立以发展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体系的课程结构,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职业岗位群的岗位工作要求和典型工作过程系统设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整合课程资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在具体课程建设上,要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达到课程体系的一致性。首先,要明确每一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素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要明确每一门课程与课程体系之间保持一致,每门课程与每门课程之间要与教学计划相协调,课程内的项目教学之间与课程内容相衔接,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第三,要进行课程内容整合,需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形成较好的专业管理与服务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从而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实行“课证结合”多证书制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将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融合在一起,即学生在学校学习单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资格证书,如中国计算机网络管理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等,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可以获得多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能力,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相关建议

 

1.改革课程结构,重构以培养网络管理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设置以培养网络管理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重点应该放在必修课上,如综合布线和网络操作基础。课程结构应着重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相关公选课。同时,改变考试制度,严格遵循重修免修制,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转专业。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应遵循教育理念,并执行学习成绩奖惩制度,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添加动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创新意识

 

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尚算不足。因此,中职需根据社会的变革,形成不断更新的人才引进与建设,并为其进行培训。在提高了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后,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应秉承创新,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对中职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技术进行提高。进而加强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师德建设、教风建设、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从而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体系。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中职优化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助跑者,它能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促进专业创新性教学体系的建设。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初步制定一套网络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就业指导方案,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并推动学生职业角色的转变。这主要是针对于中职的特色,实施“双层次、多方向、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中职网络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就业指导体系,包括人才就业指导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网络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

 

五、结论

 

遵循“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构建当地中职网络管理专业创新课堂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从而培养符合当地市场及企业需求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创新型网络管理专业人才。以下是课堂教学的建议: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规格,完善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2.改革课程结构,重构以培养技术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创新意识;四、从当地企业需求出发,工学结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施“双层次、多方向、分阶段”的教学模式;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形成实践教学、生产应用、岗位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中职网络管理专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网络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围绕专业创新、课堂教学这个中心,分析当地的中职网络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地区市场实际需求,实施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当地地区的中职学校应主动适应网络管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课堂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大胆进行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实用性、创新型、应用性及职业素养强的网络管理专业人才。本文综合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对现代网络管理专业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来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有正面的帮助,可作为后期研究该领域的参考依据。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6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中职学校也在不断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素质的提高,进而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中职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加适宜学生学习,对学生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技能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笔者将根据当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中职学校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当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计算机网络具有高速、高质、高信息量等特点,所以计算机网络行业得到高速地发展,尤其是国家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程度与投入,更加促进了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行业高度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数量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根据调查显示,未来十年,我国每年至少需要上百万IT人才,其中计算机人才需求在40万以上。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今后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到2010年,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人数将达到9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在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上,主要倾向于人才需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静态与动态网页制作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网站的建立、、维护与管理能力等。这样的人才将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通过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完成对岗位工作的创新。

二、中职学校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找到适宜的工作,并发挥自身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人数增加,增大了就业难度,出现就业结构失衡状况;中职学校在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方面,对市场的调查不详细,致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不准确,使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就业方向,同时一些企业又招聘不到专业人才,造成供求关系的错位与失衡。

(二)创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第一,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我国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促使着中职学校不断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宜市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此,在创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必须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将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就业紧密相连,对市场具体岗位在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做到了如指掌,充分体现与时俱进思想,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才能够使课程的设置更有指向性,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加具有实效性与目的性,进而有效地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目前,较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计算机技术通用模块、网络组建技术模块、网络工程模块、网络安全管理模以及网络编程模块。

第二,创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中职学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可以将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相联系,加强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的力度,并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按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要求重组教学内容,创新项目教学法,增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实训课程,使学生在项目实训中,发展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素质。

第三,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应该以职业面向为基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注意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构建与专业能力的发展都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另外,紧密联系学校与企业,还可以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提高,为企业输送更多适宜市场发展的、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是以培养实用型计算机人才为目标的,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视,以当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指导,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职学校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书红,杨莉.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2]魏武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3]李圣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开发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实践专家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28-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日趋系统性与完善性。尤其对于新开办专业来说,如何确定该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授课前后顺序如何、每门课程需要放置哪些授课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学时分配,都成为困扰专业负责人的一大难题。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为课程设置、课程内教学任务选择以及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想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最好的途径就是“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对于国内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与市场接轨并成功就业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业导向”。

想要实现就业导向,对于高校来说也面临着“与市场与企业脱轨”的严峻现状。目前,高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来源于传统教学,或者参考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课。但是,据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明显感觉到动手能力不足,无法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期后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为什么出现上述状况?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在开课前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不了解企业目前的真实项目有哪些,更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所以,各专业要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探讨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实现教学与就业的真正接轨。

一、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1.确立会议目的与指导思想,制定会议方案

2.确定主持人

主持人应熟悉众多不同职业岗位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流程;应具备一定的耐心、组织协调以及决策能力;应掌握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善于提问(比如针对工作分析,要具体问:这个岗位实际需要做什么?在你们单位这一工种的技术员做什么)。

3.确定记录员

最好选择本专业的教师担任记录员,因为他能够熟悉专业现状,并了解常用的专业术语,要求记录员文字记录速度快、头脑灵活,思路清晰。

4.挑选实践技术专家

实践专家研讨会的主要参加者除了专业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以外,还应该有6-10名企业实践专家。实践专家的选择标准是:

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优秀技术工人和技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基层部门负责人。

②所服务的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国有、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等)单位,企业规模有别,不能一味选择大公司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专家,也要兼顾小公司的员工,这样能够采集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5.录像工作人员:全程录像,为课程建设准备素材和佐证材料。

6.材料的准备

首先确定研讨会会议室,会前写好座位名牌,按会议室布置规则摆放座位名牌。准备好白板、白纸、录音笔、横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材料袋(内含会议日程、相应表格、填表说明和典型案例等)。

二、确定主要就业岗位

经过问卷调查或者语言沟通等方式,向参会的企业专家调研主要就业岗位。经过系统而全面的调研,无论公司规模大小,招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均主要面向以下几个就业岗位:网络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网络综合布线、办公室职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员。依据就业岗位又确定了“网络工程”与“网站建设与管理”两个专业(技能)方向。

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上述就业岗位,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每个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

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经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整合,确定了课程名称。

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

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所有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介绍如下:

子任务1.组装与调试计算机

职业能力1:能够组装计算机;

职业能力2:能够安装计算机各类操作系统;

职业能力3:能够进行新机兼容性调试。

子任务2.维护计算机软硬件

职业能力1:能够检测和维修计算机硬件故障;

职业能力2:学会软件更新的操作;

职业能力3:能够维护操作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的子任务即是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需要实践和学习的两个项目,而这里的职业[dylW.net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能力即是该项目的能力目标。描述职业能力的语言有较为规范的要求,比如“能够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学会哪些技能”。

工作任务分析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

经过对各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归类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拓展训练五大系列的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培养与时俱进的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制定素质拓展教学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岗位迁移发展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业多年来积累的微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融合

0.前言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

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如何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减缓交通的拥堵,这是新时期交通的重要课题,也是新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面向智能交通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教育服从社会需要的现实背景。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紧贴交通产业链发展,打造专业建设平台”,努力构建富有交通特色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体系;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研究面向智能交通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是适应社会大环镜的发展及学院建设交通特色院校的主旋律的必然之路;计算机网络专业迫切需要找到与交通行业信息化融合的方向,从而在与省内其他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招生竟争中建立专业优势,锲入智能交通领域是最佳选择;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编程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技术,但如何使三者更紧密的融合并且在新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出来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1.目前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

交通行业急需的是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研究、开发、生产、维护、管理、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应具有宽厚的交通行业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等;面对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以及在更新工艺和更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其专业知识特长,正确处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直接面向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交通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在课程体系表现出与企业社会要求不相适应,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和专业面窄、课程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毕业生技能与智能交通职业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吻合度低的问题,尤其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差距较大。从中华人才网的“ChinaH R职场人气排行榜”来看,智能交通类职位需求持续旺盛。而目前的现实就业状况是许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并不是计算机网络类岗位,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实际岗位中的大部分从业人员又不是具备智能交通基础专业知识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的,需要到企业以后花相当长时间从零开始培训,专业与职业不能衔接。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在原有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智能交通相关内容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上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大类,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宏观方面,以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具体课程融入智能交通相关知识等微观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由点到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

2.1课程结构的改革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要素及其相互形成的比重关系。“以面向交通行业就业导向”的课程结构要以模块组合为基础。其基本思想是该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本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学习对应岗位所属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根据岗位性质分为四个专业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方向。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合企业生产过程的各种能力包括操作、服务、管理能力等,通过教与学的过程,通过能力分析确定教学模块,使学生适合岗位要求。融入智能交通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在分析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培养模块的,同时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安排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能力分析将职业中的岗位能力细化,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必备能力分析来设置课程单元,将处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学习,增强针对性。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不断更新的交通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软件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2.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业务规格的着眼点。高等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向岗位能力为基础转变,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教育转变。智能交通的基础知识: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出行者信息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智能公共交通、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车载系统与导航、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化、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技术。其中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化车载系统与导航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选修课,增加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感性认识;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传感器技术、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知识可以跟计算机专业现有课程相融合,如果现有教材不能满足融合智能交通知识的要求,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编制校本教材。出行者信息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智能公共交通、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可以融入到现有的C#,SQLSEVER 课程的课后作业以及实训周项目中去,使学生学会软件编程技巧的同时熟悉智能交通系统的各个应用系统的功能和架构。

2.3 公共基础课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

智能交通系统的知识也可以融合到公共基础课的基本教学中,比如说大学英语,可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用智能交通系统的英文素材;高等数学和概率论则可以把一些智能交通工程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例题中去。

3.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种整体性体现在:(1)跨行业特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复杂巨型系统工程,从而造成复杂的行业间协调问题。(2)技术领域复杂特点。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的成果,需要众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3)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参与,恰当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担是系统有效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要想对智能交通系统有深刻的了解,使毕业生到智能交通企事业单位实习阶段就能顶岗作业,必须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保证,计算机网络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采用定向选拔、集中办班、定向培养、定点实训、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重点为智能交通企事业单位定制一线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工作任务分析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研究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由智能交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研究对象,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研究、提炼,并明确生产实践中典型工作任务及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并贯穿于学习领域和学习情景之中,这样的课程才具有针对性。有了合作企业,学生能将实践与工程实习和就业联系起来,真正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