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师要始终树立课标意识
练习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为教师,心中要有课标,课标是教学的灵魂和方向,是练习的总指挥和统帅。只有在课标引领下,教师才能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适度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删,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起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二、把握练习课的高效评价标准
评价“练习课”是否高效,一看练习课的目的性是否合理高效,是为了澄清模糊认识,还是为了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技能;二看学生的活动是否高效,教师的归纳点拨是否高效;三看练习设计是否高效,是否有再现概念的填空训练,是否有辨析概念的选择训练,是否有归纳方法的原型训练,是否有应用方法的变式训练,是否有培养能力的中考真题训练,等等。
三、弄清练习课的课堂结构
练习课一般分为“课堂练习课”和“课外练习课”。 课堂练习课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课外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课堂巩固性的练习设计要做到以课本内容为主,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和改编。课外综合性练习可以适当增加习题的难度,引用一些课外内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进行综合训练。
四、掌握练习课的设计要求
高效教学的练习设计,一是设计练习形式,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练习;二是设计练习结构,要减少单项练习,加强系列练习,要减少复习练习,加强变式练习,要减少泛泛练习,加强针对练习;三是设计练习内容,包括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等。练习设计要做到“三有”:有“情趣”,学生学起来不容易产生消极和疲劳情绪;有“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有层次有梯度,环环相扣;有“价值”,达到以练促教、以练促学、以练明理导行的效果;有“提升”,通过练习、反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有所提升。
五、高效练习课的实践策略
(一)课堂练习的策略
1.合理的训练程序。
2.充分用好 “小栏目”。
3.精心设计单元测试题。
(二)课后作业的策略
1.交流思想型作业。思想交流是思想品德课作业的首要任务。思想交流型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
(1)感想体会型。提供背景材料或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材料或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谈自己的思想和体会。如在讲“自觉磨砺意志品质”时,我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设置了“无人监考”的一个场境,要求学生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演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具体、形象的表演时,认识到“无人监”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在检测学生的道德品质。
(2)理解认识型。就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谈谈自己对材料中所提问题的理解,就材料所反映的某一问题谈认识,在不背离材料所限范围及所学知识的前提下,鼓励理解和认识上的多角度、多层次。如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提观点的看法,或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等。
(3)看法建议型。这类作业练习要求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自己的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化建议。如:看课本上的图片:一位女生在照镜子时发出哀叹:我为什么不长得漂亮点?请谈谈你的看法等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帮助学生培养能力,拥有智慧,提高觉悟。
2.实践应用型作业。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属性,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归宿。此类作业要引导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加深认识,增强体验,形成信念,养成习惯。如在讲述八年级《相亲相爱一家人》时,可布置道德实践作业:①给父母写一封信;②给父母洗一次脚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③了解父母对你的期望,等等。通过作业,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了解,使父母与子女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充满信心。很多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后都谈了自己的感受,无意间拉近了距离。
我校始终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科研管理的核心。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认识到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成效,更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因此,高效课堂自然成了是素质教育的不二选择,是的现代化教育的必然方向。
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是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具有最高的教学目标达成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段途径让学生积极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情、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动和发展,真正成为课堂主人,从而快乐学习的体验,养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高效课堂无论采取什么模式,其每个环节的设计必都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本的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标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现将主要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重视课堂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各环节
1、通过预习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已习惯了倾听,多数学生习惯了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被动的去学,长期下来,多数学生已没有了主动思索、主动提问的意识,这样的课堂其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先学会预习,去“主动觅食”, 初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手段和方法。
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石,是课堂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而预习效率的高底则取决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编写的预习索引,学生根据“学案”有目的地展开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开始。 “学案”的质量决定着预习的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精心编写。“学案”要照顾学生的层次性,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根据本课题的难度灵活掌握预习的时间,容易课题的预习可放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难的课题可在前一节课上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充分预习,节约的时间使课堂的交流更充裕、更丰富。通过预习可使多数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如:通过阅读教材或材料,初步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实验,获得结论或提出问题;通过比较信息材料,发现规律;通过自学,能准确表达困难;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等。
2、通过展示交流策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展示纠错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我们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充分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的展示。展示可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展示,此环节充分利用“好”帮“差”的优势,解决一部分问题,讨论形成组内共性的问题,由学力一般的同学提交组间交流,再集中全班的智慧解决问题。交流是“高效课堂”的精华,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教”“帮”“带”,人人都是老师,个个皆为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课堂活动人次多,活动量大,针对性强,课堂效果提高。我们要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发言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鼓励学生交流自己预习的成果,敢于面对同学的“纠错”,在不断的交流争论中找到自信。如果遇到全班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冷场时,教师仍然不讲,在关键点上给以适当的点拨,启迪学生思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通过课堂合作策略,培养学生优良的团队精神
我们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合作的小团体,其中可包括学习能力较强、中等、一般、较差的同学各一对,小组成员有分工,有合作,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负责,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组内强者可以帮助和辅导弱者,同时弱者的思维中的亮点也会给强者以启迪,思维互补,共同提高。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要满足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让小组内的成员产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尝试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重视和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发挥在团队的作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合作,逐步形成主动合作意识,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合作和竞争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竞争的残酷和合作的乐趣,让他们身心逐步走向成熟,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
4、通过课堂反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反馈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率的检测,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和拓展。测试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教师通过课堂检测,检查课堂效果,反思后修改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延伸,让学生在“高效”中乐于主动学习
1、布置作业要精选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效”学习,必须有高效的作业。我们要求教师自己钻入“题海”,从中精选习题,让学生“有效”作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避免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切实减负增效。
2、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提高试卷质量
根据规定,我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学校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的原则和意图精心设计试卷,知识点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呈现,不随意拔高和降低,要求不出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试卷难度,从而让老师必须去研究课程标准,去研究中高考试题的出题技巧,去研究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考试的导向性去引导师生“高效”教学,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发展特长和爱好,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中发展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坚持开辟“第二课堂”,我校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同时,开辟第二课堂, 大力开展社团活动,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特长,陶冶学生情操。建立了跃动中心(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轻械操、艺术体操、田径等项目)、书画同盟(素描)、辰星点点(文学社)、轨迹(包括格物致知、化海遨游)、天籁(音乐)、弈道(象棋)、英语角、印学(篆刻)等社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一批具有专长的学生找到了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 地理高效课堂 建设方法 地理学科能力 提高途径
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是当前地理教学的新颖话题,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但笔者认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应建立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之上,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课堂是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的。围绕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提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地理高效课堂建设活动。最终确立的基本教学环节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自学质疑、小组互动探究、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启迪引领、训练拓展提升。我们也从学生活动、教师行为、教学效果三方面对高效课堂建立了评价体系,但我们始终认为学习效果、参与程度和活动质量只是高效课堂评价的显性指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是否得到全面提升才是检验地理课堂是否高效的真正标尺。
一、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地理认知能力的提高
提高地理认知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学会选择有效的方式去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料,在高效课堂中,这些信息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和取舍,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并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在实际学习中,特别是在高中必修三的学习中,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是最常用的方法,案例研究的过程正是学生认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教师要做的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意识,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情境材料,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在质疑探究过程中把问题引向深入。
二、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揭示事物的本质,形成对地理特征的科学认识。这一目标完成的关键就是互动探究。探究学习是可以充斥于整个课堂的。布鲁纳说过:“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一个互动探究的课堂上,教师应做的是:不间断地巡视各探究小组,在管好纪律的同时协助小组长激发组员的参与热情;调控课堂进度;适时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留心收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思考点拨之法;搞好及时性评价,促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提高
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和自然兼备的学科,在学习中给学生提供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众多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实践巩固知识,验证所学,融入社会。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农业、工业、城市区位选择原理掌握之后,必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此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农业用地状况、工厂布局状况或城市发展状况,分析其合理性或提出建设性的看法,其学习的效果远远不是“纸上谈兵”所能比拟的,学生如果能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科学地分析所见所闻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形成面向社会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要想在课堂上切实做好这一环节,教师就应该做到:以情境引领知识,把知识回归应用;引导各学习小组进入不同的应用领域,以便在交流时使学生延伸应用的广度;熟悉乡土地理,尽量使应用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地理高效课堂展现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实际是充斥于学生自学探究整个过程的。要想在自学中解决问题,要想在材料中得出规律和结论,就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要尝试自己或者是别人过去未想、未做的做法。创新就是另辟蹊径,就是打破常规,就是从不同于别人的视角切入,从不同于别人的途径走出。这种思维的闪现正是地理高效课堂最耀眼的火花。
高效课堂强调教师的启迪引领,而要想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就应注重启迪引领的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做的只是需要拨动学生的思维堵塞之处。要切实注意的是,启迪的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要遵循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原则,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五、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情感、态度适应及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测;激发兴趣;合作学习;选取材料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火正在全国燎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的共识,那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即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学生获得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发展的教学;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课前小测(复习旧知)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学生遗忘新知识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内容是先多后少,这就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新知,为此,我设置了课前5分钟的小测。小测以基础、重点知识为主,每次一道简答题或几道选择题(可用多媒体),要求学生直接把答案写在听写本上,或以小卷的形式进行小测,教师收齐批改或抽查批改,并打上分数或等级。通过课堂5分钟的小测,能起到以下作用:
1.能督促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旧知
2.能及时反馈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小测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
特别是小测完全正确的学生,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功感,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4.加深记忆
当小测完毕后,学生会很自觉地打开课本,迅速查找有没有答对,在短时间内找到出错的地方,这时印象最深,加强记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一种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各种学习兴趣的。
三、合作学习(解惑)
要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达到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目的,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以下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成员责任的培养
为了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可通过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对每个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并把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小组,使小组合作学习健康发展。构成个人责任的方式一般包括:角色互换、责任承包、随机提问、个别测试、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生做检查员(可轮流担当)、让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等。如,我在上课时会在小组内任命记录员、发言员等职务来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合作技能的培养
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合作的技能。所以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例如,我在讲习题课时,一般情况下是把选择题的答案更正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哪题不会,让会做的小组成员给不会做的讲解,我从旁指导并对讲题的学生适时地给予表扬,这样,会做的学生就有种自豪感,而不会做的学生也希望受到教师的表扬,争取下次能给其他学生讲。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挖掘了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合作。
3.合理进行小组评价
通过小组组员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和小组内部个体评价,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性,并把通过交流所获得的一些有益的经验形成书面文字,在不同小组之间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课后测评(巩固新知)
讲完新课后,用3~4分钟的时间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测评,哪怕是几道单选题,这样既能起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也能让我们了解这节课的得失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进行查漏补缺,但测试题的选取要遵循:(1)材料要“精”;(2)材料要“新”,材料的选择尽量与时政热点问题相联系。在选择材料上要想达到“精”“新”,那我们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首先,要想达到“精”,我们就要不断地对材料进行筛选、推敲。比如,某个材料被我放在了某节课的课件中,那么这个材料肯定是我搜集了我手头所有的资料,包括网络上的一些资源作为我的“候选材料”以后,在不断的斟酌、对比后才选择放在课件中的,虽然这样会很费时间、精力,但是我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其次,要想达到“新”,就要教师平时多关注时事,搜集身边的典型性的例子。比如,2014年《旅游法》出台后,课上我便以此作为背景材料,提出设问,让学生从社会发展,做文明游客的角度将法律与道德素质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融合起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我永远的追求。
关键词:高效课堂;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高中是最为重要的教学阶段。高中化学知识点庞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学生在具体学习中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应该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水平。
一、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束缚,倾向于灌输式地讲授方式,使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没有更新教学工具,仍然使用黑板教学,致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1]。
(二)师生缺乏互动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许多高中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点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以少数学生的回答代表了班级整体,从而完成师生互动。这种互动方式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只会浪费课堂的有效时间。
(三)学生难以集中
高中学生仍处在成长的叛逆期,天玩,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高中化学知识复杂,理论难度大,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大量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使课程内容更加深奥,学生难以集中。
二、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设计优秀教案。教案在高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当设计优秀教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在教案中要准备导学案和课件两个部分,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2]。
如教师在讲生活材料这一课时,首先应该在课前搜集相关的材料,如玻璃、塑料、金属等等,让学生把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辨认,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再次,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注意力有所分散,教师可以将材料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材料进行细致研究,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设计教案,教师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二)关注课堂过程。教师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应当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如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仍然存在问题,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讲课内容,确保教学任务有效完成。教师关注课堂过程,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比如,以上述的探索生活材料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对学生提问,如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在什么地方最为常见,这些材料具有什么特点等,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对班级进行分组,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三)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将理论照进现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教师应当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水平。
如在进行萃取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实验。学生经过加萃取剂、震荡萃取、静置分层和分液等步骤完成实验,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之后,教师还可以留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萃取有关的现象,如把牛奶倒入水中会出现分层等。
(四)进行反思评价。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设计中,课后的评价和反思也是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后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教师在下一次上课时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也应该进行反思评价。高中化学的实验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应当对教案进行完善,修改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关系着学科的教学质量。高中化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认真设计教学工作,通过设计优秀教案、关注课堂过程、进行化学实验和进行反思评价等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成云.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