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社会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WHO统计显示,心理疾病在所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的排序中居第三位,另外,它也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龄大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有2339.73万人,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数量有706.83万人,占城乡空巢老人的31.21%。[1]空巢老人一直处在经济与心理双重压力的困境与矛盾中,尤其需要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更不理想,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的关注。

针对城市社区空巢问题,国内学者目前只是从社会问题和人口学的角度对空巢问题进行了关注,但尚缺乏针对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全面调查研究。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并且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介入其中,通过专业的助人方法以达到在老年工作事业上一个新的开端。因此,此研究在当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前瞻性意义,同时能为推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概念界定

(一)空巢老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有同样有其生命周期,遵循着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美国学者P.C.格里克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六个阶段。根据P.C.格里克的划分,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里的必经环节之一。但有人认为空巢家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之后,因求学、工作或者结婚等原因离开父母,留下一位或两位老人独自居住。广义的空巢家庭还包括无子女家庭和丧子家庭。根据配偶情况,还可将空巢家庭划分为:有配偶空巢家庭和无配偶空巢家庭(独居空巢)。空巢老人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具体到本文的研究对象城市空巢老人是指未同子女居住的老年人。

(二)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案主提供专业的服务。[2]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认知因素

城市中的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后,在身体各种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的同时,其原有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也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如果在观念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老人们不能很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就会导致其悲观失落情绪的产生,从而影响其自我评价。加之社会上一些不利于老年人的思想观念的存在,最终导致老年人觉得自己无用,长此以往,老人就会走向自我评价过低失去价值感的恶性循环之中,长期下去,老人会变得孤独、抑郁、消极,这对老人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2.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方面的问题

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些有着较强表达能力并善于与人沟通的老人,往往极易与子女或社区邻里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良好的家庭互动及和睦的邻里关系能促使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心理发展健全。与之相反,有些老人因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不能积极融入社区生活之中,甚至被排斥在群体之外,使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备受打击,加快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家庭因素

空巢家庭中子女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对父母的照顾和关怀,会使老人有一种被子女“遗弃”以及年轻时对子女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的感觉。城市老人退休后的普遍衰老感会使老人觉得家庭缺乏子女照顾,在自己生病时得不到子女的及时照顾是年老后的一种悲哀,从而无形中降低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被“遗弃”的意识以及生活热情降低的情况下,心理问题必然产生[3]。

(三)社区因素

当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还存在种种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养老机构少、环境差、设施简单等硬件条件严重不足,急需改善;二是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仅为老人提供一般生活层面上的照料服务,而精神层面的服务却很少,尤其是缺乏老人的临终关怀;三是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普遍缺乏。因此,大多数老人认为机构养老不是他们的最佳养老选择[4]。基于社区养老机构的现状,城市空巢老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意愿不大,宁肯独自居住在自己的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孤独寂寞无处排解。

(四)社会因素

中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张载的“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尊上老人[5]。中国传统文化把孝作为道德的根本,认为人学习做事,做官有为,都不过是为了光耀祖宗,孝敬父母。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也在老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对于那些受过传统教育的老人而言,这种观念更是普遍。而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人口、家庭、就业结构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的变化,求学或工作的子女大多离开父母,独留老人独自生活,这种情况下,如果老人不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接受子女不在身边的事实,就会导致其深深的失落感。

三、社会工作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介入

通过分析以上出现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进行介入:

1.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6]。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的身份仔细聆听老人的表述,感同身受的理解支持老人,与老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老人排解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面谈工作中还可以通过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综合运用理性情绪治疗、人在情境中、心理―社会治疗等方法促使空巢老人相信自己,进而帮助其重建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体系,增加他们对自身心理和外部环境的控制力,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使空巢老人在心理上产生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感。在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帮助下,老人自身也要积极转变角色,根据自身基本情况,调整自我期望值,放低姿态,主动适应老年生活,克服空巢心理。

2.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工作将空巢老人以及子女聚集在一起,然后与老人的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并为双方的沟通交流构架桥梁,促使双方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如:子女是为了学习或工作才致使老人独居在家的,老人的担忧也是因为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互动条件,对于缓解老人心里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社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发动社区居民通过自助互相帮助有困难的空巢老人,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使空巢老人能从社区中得到帮助,而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加强与社区机构的合作,多举行老人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户外活动,加强沟通,这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

四、结论

鉴于社会工作在救难、解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具体落实服务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社区都设有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分配专职的社工,能为本社区的空巢老人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服务。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内地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严重滞后,这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1.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5.

[3] 钟冬红.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

[4]孙露.空巢老人困境与社会支持体系建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诊实习护生;沟通技能的培训

护患沟通是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及家属在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流,是护理工作者的基本技能之一,有效的沟通不仅有助于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护理和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了解病人心理状况、解除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那么作为护患沟通的组成部分之一 ----护生与患者的沟通,也是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医务人员及实习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着患者对整个医院的印象,那么我们更应该作好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急诊实习护生与急诊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不仅对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有着推进作用,而且有助于其自身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为今后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急诊科的工作性质

首先要让护生了解急诊科的工作性质: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窗口,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其特点是病人流量大,且大多数病人为急、危、重症患者,因其发病急、病情重,心理压力又大,而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环境及就诊程序又不熟悉,极易引起不满情绪,若医务人员稍有不慎 就会加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并引发纠纷。因此,除了良好的就诊环境及合理的布局外,我们应该了解和理解病人不仅希望医务人员具备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及时解除病痛,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医务人员真诚的关心、合理的讲解、良好的言谈举止来解除他们的焦虑及因疾病给他们造成的恐慌。

2护患沟通的基础

2.1培养护生良好的素质

良好的职业、文化素质在护患沟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们护理的病人社会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因而对疾病的认识及理解也各异,为了更好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故首先应该培养实习护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以及过硬业务素质及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如组织护生学习人文知识及本院、本科室的先进护理工作者的事迹,通过事实教育、鼓舞他们,带教老师更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激励他们干一行,爱一行并定期举行业务学习及各种技能的培训、考核等。

2.2为护患沟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白衣天使”是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称谓,那么我们就应该像天使那样守护和关爱患者,因此,我们带教老师更应该培养护生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视病人为亲人,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这样病人才会信任你、尊重你,沟通起来才会顺利,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

3实习护生语言沟通技能的培训

3.1实行导师制带教

每一个实习护生都由专人带教,带教授课老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沟通技能及总结能力,并且能以身作则。要求给学生讲课时用普通话,说话亲切并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 ,用词优雅准确易懂,语调和蔼可亲,富有激情,把信任传送给实习护生;并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病案事例给学生讲解,调动她们的好奇心、兴趣;通过老师的示范,向实习护生作出表率,使得护生切身感受到语言表达艺术的魅力,从而自觉学习。

3.2发放问卷调查

问卷分二种,即①病人卷:让病人讲出实习护生与之沟通时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需求;②学生卷:让实习护

生讲出与病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所欠缺的部分,并及时予以总结和解决。

3.3情景式互动教学

作为教学医院,我们的护生层次不同:有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针对他们不同的教育背景,为他们设置各自的侧重点来进行培训。如本科生就要求他们跟病人沟通时能用自己较丰富的人文知识及专业知识与之交流,而大专生及中专生侧着重明了易懂的语言交流。在授课中设置情景:如让某同事充当病人,老师带着护生来收集病史,了解病人的病情、家庭、文化、等情况及进行护理操作等,这样既解除了同学面对模拟人训练时的枯燥、呆板,自问自答、语言生硬、过程简单等情形,也使得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作好示范:如仪表规范、面带微笑、举止端庄,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问候病人时不得叫只号可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称呼:如某老爷爷、大妈、大姐、小妹妹、小朋友等称谓以增进亲切感,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便于更好的与病人沟通。告知病人时语言简洁、明了易懂,与病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柔,注意倾听其感受并适时作合理恰当的讲解。如遇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时,应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清楚,请您稍等,我叫老师来回答您好么?在练习肌内注射时,可教护生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技巧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如:学生注射时除了询问其感受外还可问其学校的情况或个人爱好等,老人家可称赞其有福气,长寿等等;在练习静脉输液时,要求护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病人输液的注意事项、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如:这药不能输快了,因您的心脏功能不好等;在练习吸氧时,教会护生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讲解吸氧的益处及注意事项以求得病人的合作;如:介绍氧气的“四防”时,可明确的告知热、油、火、震动都可引起爆炸,但同时也要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在练习洗胃时,教会护生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同情理解病人并作好其家属的沟通,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以利于病人的抢救;在练习心电监护时,要求护生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用恰当亲切的语言解除病人的恐慌心理,如:在给病人上电极时,应用屏风遮挡,并告知病人别紧张,在医院里您就放心好了等;在练习伤口包扎时,动作轻柔、敏捷,同时鼓励安慰病人,并做恰当的解释也解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要求护生在每一项操作完毕后均应向病人道谢,谢谢他们的合作。在练习病人死亡向病人家属交代时,要求态度严肃,语气委婉、并表示安慰等。通过这种情景式互动教学增加了护生的学习兴趣,练习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3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的素质

带教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其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完善自我,在带教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作好表率 ,真真正正的为人师表,以便更好的培训实习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4总结

通过以上培训,使得实习护生对护患沟通有了自信心,并切身体会到语言表达艺术的魅力,从而促使她们自觉的去学习相关的人文、理论及心理学知识,并为今后顺利的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