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救技术及护理

急救技术及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救技术及护理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肺复苏技术 护理 进展

呼吸、心跳骤停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的最有效的技术。给予基本及高级生命支持,它能保护和恢复患者大脑功能,能维持较长的生存时间[1]。因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在循环停止后4~6min即发生严重损伤,甚至不能恢复[2]。现对CPR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CPR标准的发展

公元前 800年,B lisha用口对口通气挽救濒临死亡的孩子,被公认是CPR的早期雏形[3],1958年美国医生Peter Sa far进一步证实和提出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有确实、可靠的复苏效果。1960年Kou w enhoven等认为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加上电击除颤构建了现代CPR的基本内容[4]。CPR技术的标准化始于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颁布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20世纪80年代以基础生命支持(BLS)、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和持续生命支持(PLS) 的CPCR全过程已被广泛采用[5]。1999年制定了第一个国际心肺复苏和急诊心血管监护( ECC )指南。2005年初LCOR和AHA重新修订了CPR和ECC的推荐方案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出版(以下简称:新指南),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形成[6]。

2 CPR流程进展

新指南强调: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最高的是有目击者,获得现场急救者A-B-C顺序中,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设备等过程延误胸外按压,更改为C-A-B顺序可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因通气而延误的时间能尽量缩短。(1)CPR的初始部分是胸外心脏按压和早期除颤[7]。(2)快速评估:简化BLS流程,删除“看、听和感觉”程序[8]。判断在10s内完成。开始CPR 即给予30次胸外按压。新指南特别强调:到达急救现场,医生立即行胸外按压,护士立即开放气道,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2次人工呼吸,鼓励更多的目击者行CPR,有利提高存活率。(3)减少中断按压时间:2005年指南强调不间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及按压的频率和强度,100次/min为目标[9]。简化和更新了复苏方法和流程, 取消无明显指征的护理配合措施[10]。(4)新指南强调:护士在院前CPR时注意几点:①仅需辨别病人的反应,不要因评估而延误CPR,判断在10s内完成。②立即呼叫或呼叫与按压同时进行:迅速、用力、反复胸外按压。③统一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不因反复气管插管而影响胸外按压,每2min轮换急救人员1次,中断时间不能大于10s。④在不影响按压前提下尽早行ECG监测,不因评估分析 ECG 而延误按压。⑤仅电击1次,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5次30/2按压通气比后评估 ECG,不因分析心律失常而延误按压和除颤。⑥尽早开通人工气道、静脉通道。

3 早期除颤

死于院外心脏骤停:每年美国有25万人,我国为178万人[11]。理想的除颤时间是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2min内进行。每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心脏骤停1min内给予CPR或电击除颤的对照研究表明,前者存活率40%~60%,而后者达90%[12]。每次除颤能量为360J,不成功可进行2min CPR后再次除颤[13]。

4 CPR给药途径选择

CPR有效给药途径代表药物进入中心循环产生效果的时间。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器官内给药是CPC时有效给药的常见途径。选择近心端的如颈外静脉、颈静脉、上肢静脉[12]等静脉通路,在1min内开放2条静脉通道并连接3通管最为常用,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达100%。黄瀛[14]认为:心脏停跳或血压过低穿刺有困难,在上肢或颈外静脉穿刺,利于药物尽快发挥作用,外周静脉给药后,立即推注20ml液体,使药物快速推入中央循环,护士操作熟练院外急救可迅速完成。孙丽等[15]采用:三中点法快速锁骨下静脉穿刺取得良好效果。因锁骨下静脉位置易固定,穿刺易成功,导管不影响活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故被经常采用。中心静脉通路给药直接进入中央循环,发挥作用快,起到快速补液扩容、还为心脏起博预留通路。专家认为:经外周静脉给药有一定时间延迟,需要1~2min到达中心循环,但不需要中断CPR。建议外周静脉用于补液输血等,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则经深静脉通道给予,除可以迅速发挥作用,还可以预防穿刺部位渗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浅静脉穿剌困难时直接进行中心静脉、深静脉穿剌(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罗丽敏等[16]认为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可经气管给药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能快速有效地吸收,效果好。一般气管内给药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为静脉给药量的2-2.5倍。

5 CPR中的安全防护

急救现场存在疾病传播风险。不应采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式,可使用其它的通气方法如口咽通气管、活瓣面罩等器械通气,接触体液、血液时戴乳胶手套等。

6 CPR的护理重点

CPR护理重点强调[17](1)监测意识、瞳孔、尿量、心电监护的变化,及时发现危险心律失象,使用脱水剂时要特别注意血压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抽搐。(2)脑部复苏护理:CPR内5min给予大脑降温,亚低温(34~35°)治疗中注意体温的监测及预后评估:观察有无寒战及听觉、痛觉及四肢的活动情况。

7 结语

呼吸、心跳骤停约75%死于院前,40%死于发病后15min内,30%死于发病后2h,及时有效的CP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18]。目前我国海南省于2010年开创了首次将AED公共化安装和急救培训立法[19]。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首都机场和奥运场馆配备了数百台除颤仪,使心脏骤停在5分钟内得到急救。加强公众CPR技术培训,提倡目击者现场急救,是提高CPR成功率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崔乃杰,冰.心肺脑复苏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629.

[2]王一镗.急诊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29-131.

[3]祝益民.儿科高级生命支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1):19-21

[4]沈洪,王一镗.中国心肺复苏的发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 21(9):2273-2275

[5]李百强,孙海晨,钱晓明等.不同指南指导下成功心肺脑复49例回顾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2):761-763.

[6] 季宪飞(译),李春盛(校). 2005~2010年复苏科学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0,11(19):5版

[7]季宪飞(译),李春盛(校).心肺复苏的流程及现场救治变化要点[J].中国社区医师,2010,11(19):6版

[8] Mary Fran Hazinski,RN,MSN.《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M].《循环》,2008,10.18:7

[9]叶敏,张玉梅.心肺复苏1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34-39.

[10]许艳.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应用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 6(1):24-26

[11] -[19]姚津剑,黄航,吕传柱.AED的应用和急救知识普及的立法[J].院前急救,2010,12(1):4-12

[12]蒋健.世纪之交心肺复苏回顾与展望[J].世界医学杂志,2006,1(1):14-16.

[13]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2005).AHA Guedelines for CPR&ECC[J].Circulation,2005,112(24 Supplement):13.

[14]黄瀛.心肺复苏建立有效给药途径的护理技术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19):2945-2946

[15]孙丽,孙玉荣,时启标,等.三中点法快速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肺复苏中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69.

[16]罗丽敏,周丽娜.护士在心肺复苏中的配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9):1822-1823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第2篇

临床资料

2010年1~7月院前急救患者997例,男605例,女392例。年龄60~90岁550例(55.2%),1~59岁447例(44.8%),急诊患者645例(64.7%),急救患者352例(35.3%)。

护理措施

急救车内环境舒适护理:舒适环境,可靠医疗设备,满足患者生理舒适的需求。急救车内配备空调,根据季节调节舒适的温度,使车内空气清鲜,通风良好,床单清洁、平整,被褥整洁、轻柔。放置污物桶,大小便坐便器,塑料袋(患者及家属晕车呕吐时用),牢固担架和便于搬运过床软担架,氧气装置。每天有专班检查车内配备急救药品、仪器及器械,清洁、消毒,采用紫外线灯消毒30~60分钟。物品摆放有序,车内清洁、整洁。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110例做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手术室应用风险管理之前的患者病例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男64例,女46例,年龄11~75岁,平均(421±63)岁,普外科手术41例,妇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28例,其他手术9例。对照组患者男62例,女48例,年龄9~78岁,平均(412±57)岁,普外科手术39例,妇科手术31例,骨科手术32例,其他手术8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2] 统计患者临床资料例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切口感染、意外伤害、操作不当、准备失误和记录错误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室意外总发生率。同时统计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纠纷的次数与投诉次数,统计纠纷与投诉的总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455%,两组相比观察组显著降低(P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纠纷与投诉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纠纷1例(091%)、投诉2例(182%),对照组发生纠纷4例(364%)、投诉6例(545%),两组相比,观察组纠纷与投诉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

防范护理纠纷的对策。医院重视护理工作,深化护理改革,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严格规章制度,加大护理质量管理力度,落实“以患者为中心”[3]。

采取有效措施,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点确保护理安全,抓住重点,严格按章办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落实分级护理,加强危重患者的观察及抢救。抓住薄弱环节,对新上岗人员一律经脱产班培训合格后方能单独值班,对实习进修人员严格带教,对物品、药品、器械做到定量定位专人管理。狠抓“三基”训练,进行定期考试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首先要改变旧的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内容不是单纯治疗躯体的疾病,而且要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展“六个一”的服务,即一声带有微笑的问候、一束鲜花、一杯热茶、一块手帕、一张祝愿卡、一张出院联系卡,并且还开展基础护理服务、超值服务、期望服务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将患者放到第一和最高的位置,建立相互理解的新型护患关系。尤其开展整体护理后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及学习意识,克服了护理依赖性,摆脱了从属医疗性,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的能力,工作有了成就感、积极性、主动性。

护理是整体性很强的工作,护理系统内的运作要求协调、稳定有序和环环相扣。护理工作有较强的技术眭、服务性、连续性,且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分工细致,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必须发挥和调动远有目标,近有规划和计划,每季有安排,每月有重点,年终有总结,各项工作分解量化、责任到人、有布置、有检查、抓落实。坚持每周1次护理行政查房,每周2次护士长夜查房。另外要保证护理质量,每月进行小检查,每季度进行大检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使护理系列各项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护士长手册,各种记录完整、真实、准确,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护理管理标准化,达到健全护理管理体系以及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建立护理质量监控制度,制订质量标准及监测措施,逐级签订任职目标责任书,并实施护理技术管理标准化,统一医院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提高护理人员的“三基”水平,熟悉急救技术,开展护理新业务,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尽职尽责、严格自律、自觉坚持各项标准,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之中去,使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5种表格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均保持在最佳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刘清军.现代手术室护理纠纷及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3941.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93-01 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颅而使颅骨、脑膜、脑组织等发生机械形变,主要有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由于交通事故、工地事故以及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加,颅脑损伤的急救以及护理也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必须及时迅速的安排合理的手术,因为这是颅脑损伤急救成功的关键[1];有人提出最佳的抢救时间是1小时以内[2],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或者死亡。现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进行观察研究,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岁。病因:交通事故42例,工地事故5例,暴力事件9例,患者的头颅CT检查显示,患者的最佳急救方式是手术急救。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一般的术后护理和我院改进后的术后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及疾病类型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急救:按照正确的急救程序急救。首先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开放患者的气道,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利用冰帽以及相关的药物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进行CT、血常规、MRI等的常规检查。专家、医生进行会诊,判断出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做出最佳的手术安排,并手术抢救。非手术患者则进入监护室或病房进行其他治疗

对照组在手术后进行一般的颅脑损伤术后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规范护理方法。具体步骤:①对于颅骨骨折的患者:防止颅内感染,禁止做一些易引起感染的行为如从眼、鼻滴药等;按医嘱服用相关的抗生素类药物;密切观察是否有颅内感染现象等。保持特定的,以加速外漏通道的闭合,并且密切关注病情的进展及是否有并发症等。②对于颅内血肿:首先监测患者的病情:利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进行意识评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神经系统病症如瞳孔变化、锥体束征等;观察有无剧烈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对于昏迷患者应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泌尿系统的清洁,防止感染;保持正确的(头部抬高30°);注意患者的营养;要密切关注头部引流管内容物的颜色及量的多少,如有异常马上上报医生;对于需要的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温度是医学界低温分级[3]的后两个等级。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的数据结果采用χ2检验。P< 0.05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的结果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缩短,死亡率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下降(P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项目住院时间(d)死亡率并发症颅内高压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对照组20±77(25.0%)10(35.7%)12(42.8%)6(21.4%)观察组15±45(17.9%)6(21.4%)8(28.6%)4(14.3%)P

随着交通事故、工地事故发生率的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有并发症发生,但是护理得当就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之间,如上述结果所示。颅脑伤后的颅内高压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护理中正确的(头部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保持供氧充足;降低体温(如亚低温治疗)都能够降低患者的颅内高压,从而降低颅内高压的发生率。 在疾病的早期可能会因为颅内压升高导致低氧血症,进而影响体内的代谢活动,护理措施中注意呼吸道的清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患者昏迷时进行机械通气,要求氧分压≥13.2kPa直到代谢正常,以保持患者的血氧正常,避免出现低氧血症。肺部感染是疾病晚期的主要死亡原因,患者因为意识模糊,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机械通气后极易引起肺部的感染,护理方法中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检测患者的肺部情况,适当的翻身并扣背等操作能够减少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相应的死亡率也显著下降,并且也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

总之改进后的护理方法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但是在颅脑损伤发生后的1个小时内为抢救的黄金时间,超过6个小时为死亡时间,所以在1个小时内迅速做好急救的安排相当重要。但是我院在急救这段时间还有待改进以求更低的死亡率和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谭海.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4 ) :430 - 431.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理纠纷;应对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质量的关注度也日渐提升,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业务面广,技术性高,无菌操作严格等特点,也是接受急诊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线,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所担负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稍有疏忽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使医疗护理纠纷逐渐上升[1-2]。如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发生护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保证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是护理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3]。为此,我院将近年来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于指导护理管理工作,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手术室护理及原因分析

1.1 手术室常规护理缺陷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致残甚至致死。表现为:接错患者或放错手术间,手术安置不当,方向有误,器械准备不当,不全,用物与手术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清点有误,仪器使用不当,查对有误,及护送不当。手术发展和配合之间的差距,。业务不熟,由于这些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医疗事故,也是患者投诉的原因。

1.2 手术室医护方面护理工作作风不严谨,护理人员忽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注意事项的解释,或在工作场所谈笑,导致患者对护理安全质量产生质疑,患者感觉不被尊重和理解将成为护理纠纷的导火线。另外就是职责不清,护士承担着如器材的领取、财务核算等非护理性工作,影响护理质量,降低了安全系数。环境方面,手术室内呼吸机、吸引器、电刀和消毒机等噪音,不仅增强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手机在手术室的使用,对患者及医疗仪器设备均会造成不良影响,它也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种潜在因素。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劳累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极易出现不安全隐患。

2护理纠纷

2.1患者的医疗知识和心理问题患者知识水平和经验决定了他们对医疗护理行为的理解程度,当手术结果与患者预期目标不符合或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抢救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患者及家属就对医护质量产生怀疑,指责医生护士不负责任,观察不及时不细致,提出一系列让医院尴尬头痛的问题,继而引发医患纠纷。

2.2医疗收费我院所诊治的主要是山区和周边的农民及厂区这一特殊群体,由于患者经济能力有限,住院手术花费较大,还好大多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自费的少数,有个别的费用还需患者自理,患者及家属就会把所有的责任归护士身上,总认为医院收费太高而怀疑乱收费,而诱发护患纠纷。

2.3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术对患者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感到害怕和恐惧,有的担心疾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担心预后及后续影响,担心住院对家庭照顾,子女和老人带来不便,担心费用及对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的未知,个别护士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患者及陪护人员提出问题时,有的护士缺乏耐心,语气生硬,不注重谈话技巧,对患者的病情关心不够,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耐心细致的解释,即使工作不到位时也没有向患者及家属道歉。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

3应对措施

3.1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手术室的每一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紧迫性、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综合性技术性强、因此,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落实好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护理安全讨论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心,落实三人查对器械签名制度,即巡回护士-器械护士-二助医生。各种抢救物品及器械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专人管理,定位置放置,定物品数量,定期检查消毒,保持性能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急救物品一般不外借。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如发生护理纠纷,取消优秀护士评定,采取一票否决。

3.2加强护理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三基培训和考核,加强业务学习,强化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技能,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及参加学术交流会,加强护士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开展、疑难、重大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术前讨论和术后总结,对新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全员培训,做到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手术室清洁,消毒和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护理工作差错及失误的发生,确保手术护理安全。

3.3强化人性化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即辛苦又琐碎,需经常倒班和加班,同时还承担者巨大的医疗风险的压力。根据手术情况,制定相对弹性工作制。排班时可将不同业务水平、年龄、性格、学历的人员适当搭配,达到同班人员互补效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

3.4严格收费标准当患者对医疗收费产生误解时应耐心解释,如实告知患者治疗疾病所应当承担的费用、及其计算依据,使其了解收费标准和依据,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护理价值,消除患者因费用而对医护人员的不满。

3.5患者和家属方面健康教育是履行告知义务的一个主要内容。保护患者,减轻心理痛苦,创造舒适环境,减少外界对视、听、触觉、感觉器官的刺激。在护理中注意语言温和、亲切友善,实现护患沟通,做到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使患者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提高了预防能力,又体现对患者尊重,增加了对护士信任度,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同时应及时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有效利用家庭在患者治疗中的有效资源。

4讨论

随着我国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4]。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医源性问题的发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得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手术室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我科自2013年12月采取积极措施以来取得良好效果,护士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性增强,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高质量的护理取信于患者,使护患关系融洽,至今未发生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达99%。促进我科护理质量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Lixia X, Weilian J, Li J.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alleviating burnout and behavioral expectations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11, 29: 041.

[2] YAO X, XU Y. Difficulti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n Emergency Patients[J]. Clinical Medical & Engineering, 2011, 7: 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