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推理的两种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化学实验 逻辑推理 案例
逻辑方法是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根据现实材料按逻辑思维的规律、规则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方法。推理是从一个或者一些已知的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形式。推理或论证的作用就是预测、解释、说服和决定。预测是根据某些一般性原理推出某个未来事件将会以何种方式发生;解释是根据某些一般原理去说明某个个别事件为何会如此这般发生;说服是用论证把一些理由组织起来,以使对方和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决定是根据某些一般原理和当下的特殊情况作出行为上的决断: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通常我们进行推理时,前提和结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共同的意义内容,使得我们可以由前提想到、推出结论,正是这种共同的意义内容潜在地引导、控制着从前提到结论的思想流程。
逻辑推理方法是基本的科学方法,适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逻辑推理也适用于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逻辑方法就是依据中学化学的已有知识,借助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探究性设计和实验。进行合乎逻辑的探究性实验设计有利于化学新知识的产生、新概念建立和理解、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能力的提高。
下面就案例进行说明。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初中化学用双氧水或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催化,通过简单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在新老教材中,引出催化剂、催化作用两个概念都显得突然和欠缺逻辑性,缺少说服力,学生心存疑虑,学生心理始终处于愤悱状态而得不到满足。
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方法有两种:(1)定性定量分析实验推理方法。把反应后的反应物进行分离提纯,称量MnO质量,鉴定并称量KCl、HO,进行推理说明,然后引出催化作用、催化剂两个概念。这是很多教学参考资料介绍的常用的探究性实验方法,我在这里权且称之为定性定量分析实验推理方法。这种方法优点是以实验为依据,加之逻辑推理,有很强的说服力,科学合理,在教学中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这种方法也有时间长、操作复杂、课堂教学受到限制等缺点,这种方法可作为学生课外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进行。(2)实验逻辑推理方法。以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为例说明。取A试管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再加入适量双氧水,剧烈反应,收集检验生成的气体,证明是氧气。反应完毕后少静置一会儿,用吸管吸出上层清液放入B试管内,再往A试管里加入双氧水,则出现跟原来一样的反应现象,收集检验生成的气体仍然是氧气。说明A试管里加入的二氧化锰性质没有变化;再往B试管内加入二氧化锰,则没有发生变化,即无氧气放出,说明B试管内的清液已不是双氧水了,即原来A试管加入的双氧水发生变化生成了氧气,生成的清液按组成推理应该是水。整个实验的结果经过逻辑推理,显然是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性质和质量都没有变化,起催化双氧水分解的作用,为催化剂。同样的逻辑推理方法可以运用到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此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逻辑推理有力,结果合乎道理。能达到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
2.加热分解氯化铵实验逻辑推理方法
现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氮和氮的化合物里,有以氯化铵为例说明铵盐受热分解的演示实验。实验的内容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内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教材接着说是由于受热时,NHCl分解,生成NH和HCl;冷却时,NH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Cl。
反应式:NHCl=NH+HCl
NH+HCl=NHCl
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很鲜明,结论也是一定的,但没有严密充分的说服力。这时的高二学生都知道升华概念。依据上述的实验现象,学生很自然地有三种假设:(1)是教材上所述;(2)NHCl受热升华,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内壁上有白色NHCl固体附着;(3)NHCl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新的白色固体附着在试管上端的内壁上。
要对该实验进行逻辑推理设计,首先要检验生成物,假设生产物是NHCl,则取出该生产物少许配成溶液,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AgNO溶液和少许稀硝酸,有白色AgCl沉淀,则证明有Cl-存在;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说明该反应有NH放出,说明配成的溶液中有NH存在。结论是NHCl受热后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内壁上的白色固体仍是NH4Cl。这样的结论可以排除上述假设的第三种:NHCl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新的白色固体附着在试管上端的内壁上。
那么,试管底部的NHCl晶体受热转移到试管的上部,要么是第一种假设正确,要么是第二种假设正确。若是第一种假设正确,则可以在试管内检验到NH。因此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Cl晶体,加热时,在试管口放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结果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有NH存在(NHCl分解,生成NH和HCl,由于NH扩散能力比HCl大,因此可以在试管口检验到NH),推理说明第一种假设成立。
该实验的逻辑性设计与实验不但可以解决教师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求异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碳酸分解反应实验
初中化学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碳酸分解反应的简单演示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教师可以改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性实验,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随堂探究性实验。
用醋酸溶液及稀盐酸溶液点滴干燥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说明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性质。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是酸。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试管的水中,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二氧化碳水溶液,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具有酸的性质,该酸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的,即应该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该酸按组成推理应该是碳酸。
首先,要树立起立体观念,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做到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一个平面上,还要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要让他们动手做一些实物模型,如直线、平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通过对模型中点、直线和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自己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想象这些空间图形画在纸上是什么模样;同时要掌握画直观图的规则,掌握实线、虚线的使用方法,为正确地画图打好基础。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可从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简单的几何体画起,由对照模型画图逐步过渡到没有模型也能正确画出空间图形的直观图,而且能由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图形,在这个“想图、画图、识图”的过程中,不仅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其次,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与平面几何的研究方法类似,即依据公理,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这就要求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要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立体几何证明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错误:一个是由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差而导致证题思路上的错误,另一个是由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导致的证题书写上的错误。由此不难看出,要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必须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为此,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要重视看起来简单的那些基本概念、公理和定理,不仅要理解它们,还要熟练地记忆它们,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基础的题目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地书写证明过程,包括已知、求证、证明、作图等,证明过程要特别注意所运用的公理,定理的条件要摆够、摆准。另外,对课本上定理的证明必须熟记,掌握定理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渗透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还要充分运用“化归”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有什么联系。比如三垂线定理可以把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以把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再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面面距三者之间互相转化。又如异面直线可由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直线转化而得。只要把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旋转使它与原平行线确定的平面相交即可。异面直线还可由平面几何中的相交直线平移而得。只须把两条相交直线中的一条从原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中平行地拉出来,这个过程涉及到一个距离问题。事实上,整个平面几何所研究的点和直线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都可以用角和距离描述,当平面图形由于多加了一个“面”而转化为立体图形,出现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六种位置关系时,不难发现,我们仍然可以用角和距离来描述。
由于平面几何是立体几何的一部分,空间的点、线、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反过来,平面几何中的正确命题在立体几何中是否依然正确呢?当然不一定正确。如有三个直角的平面四边形一定是矩形,但有三个直角的空间四边形一定不是矩形,所以提醒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及立体几何本身各元素的位置关系的区别和联系,及时进行对比和总结,掌握转化的规律。
关键词:物理专业;高等数学;数学思想;教学
作者简介:唐果(195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 湘潭 411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JG2011A0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25-02
“高等数学”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各专业课程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高等数学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物理各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提供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1,2]数学严格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语言的简明性,使数学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独特功能。[3]因此,高等数学的任务除了为学生学习物理各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提供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之外,应该还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任务。而物理学中的问题,就是利用数学严密的推理、高度的抽象及空间想象建立模型,最终经过实践检验,求得其理论。[4]因此,培养物理专业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物理专业“高等数学”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如何在物理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数学思想简介
数学思想是数学产生以及数学发展过程中必须依赖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在谈论数学时,总要谈及到的独特素质。数学思想是由三种基本思想,即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组成。抽象思想是把外部世界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其素质表现为抽象能力强;推理思想是逻辑推理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其素质表现为逻辑能力强;模型思想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其素质表现为应用能力强。
数学中的抽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其中关系是重要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数学家用抽象的方法对事物进行研究,去掉感性的东西剩下的只有数量和关系。对于数学研究而言,线、角,或者其他的量,不是作为存在而是作为关系,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的基本概念,从而把现实生活中的与数学有关的东西引入数学的内部。这些基本概念包括数学的研究对象的定义,刻画对象之间关系的术语和符号,还包括刻画对象之间关系的运算方法。这种抽象是一种从感性具体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但这样的抽象只是第一次抽象。在此基础上,还能凭借想象和类比进行第二次抽象,其特点是符号化,得到那些并非直接来源于现实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比如实数和高维空间的概念,极限和四元数的运算。第二次抽象是此理性具体扩充到彼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数学并非仅仅研究那些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东西。
数学主要依赖的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集中表现是逻辑推理,人们通过推理,能够深刻地理解数学研究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可以用抽象了的术语和符号清晰地描述这种关系。所谓推理,是指一个命题判断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所谓推理有逻辑,是指所涉及的命题内涵之间具有某种传递性。在本质上,只存在两种形式的推理,一种是归纳推理,一种是演绎推理。人们通过推理形成各种命题、定理和运算法则。随着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数学逐渐形成各个分支,而且数学各个分支得到的结果之间却是相互协调的。为此,人们不能不为数学的这种整体一致性感到惊叹:数学似乎蕴含着类似真理那样的合理性。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所依赖的思想。数学模型使数学走出数学的世界,是构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通俗地说,数学模型借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数学模型的出发点不仅是数学,还包括现实世界中的那些将要讲述的东西。并且,研究手法也不是单向的,需要从数学和现实这两个出发点开始,规划研究路径、构建描述用语、验证研究结果、解释结果含义,从而得到与现实世界相容的、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结论。数学模型也必然有其适用范围,这个适用范围通常表现于模型的假设前提、模型的初始值、模型参数的某些限制。
由数学思想的概念可以看到,培养物理专业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就是要在物理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
二、提高物理专业学生数学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途径
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即数学思想,也就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下面结合笔者 长期物理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针对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物理专业学生数学思想谈谈体会和具体做法。
1.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高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论的素养
由于数学思想蕴含于高等数学的各部分内容之中,只有教师具有了较高的数学思想素质,才能挖掘出高等数学各部分内容之中的数学思想,才能做到在高等数学的讲授中,善于向学生传授这些思想以及寓数学思想于平时的教学中,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数学史和数学方法论的学习与研究。
2.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物理素质
由于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只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没有具体的描述对象,而物理中的概念和定理则有具休的描述对象,比如,向量在高等数学中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是在物理中则用来表示力、速度等具体的概念。另外,高等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定理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抽象出来的,例如:微积分就是牛顿在研究力学问题时首先提出,并为解决各种力学问题而日益丰富起来的。因此教师具有了较强的物理素质后,一方面与物理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以使用在实践中看得到的现象解释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物理实例引入高等数学的概念和定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师自身应加强物理知识的学习。
3.教师要善于将高等数学各部分内容中的数学思想挖掘并系统地分类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查阅其发生发展过程,把握住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来龙去脉,抓住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结合点,挖掘出蕴含于教材每章节中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做到统筹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和有要求地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
4.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设计数学思想教学
由于同一教学内容可以蕴含多种数学思想,而同一数学思想又分布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数学思想的教学。选择的原则为有利于学生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例如:在遇到反映推理数学思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特别是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其对物理现象熟悉和物理问题理解的特点,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支持学生从多角度以不同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在遇到反映抽象数学思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定理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抽象出来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该教学内容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使学生体验抽象数学思想的作用和巨大价值;或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由于抽象是从许多不同事物中提取的共同点,因此教师可以从许多领域收集既体现数学的本质,又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例子,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提炼一些最新的有趣的例子作为应用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提取共同点得出结论。在遇到反映模型数学思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由于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抽象和量化,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处理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或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设计出注重数学思想的剖析、数学技术的灵活性和数学理论的实用性的实验项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当遇到同一教学内容蕴含多种数学思想的情况,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5.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是一个反复认识、训练和运用的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蕴含在具体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开始只能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只有经过多次反复后,在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抽象、概括而形成理性认识,再在实践活动中反复检验和运用,才能加深这种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对每种数学思想的认识都是在反复理解和运用中形成的,其间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上升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将高等数学各个内容中的数学思想形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对于某一种数学思想而言,所串连的具体数学知识也必须形成自身的体系。由此明确每一种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数学思想的教育,并设计好对每种数学思想进行反复认识、训练和运用的过程。由于绪论课一般都要讲述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基本和主要的问题,研究的思想和与其他各章知识的联系等,教师可抓准时机在绪论中直接简述有关数学思想,而在复习课中则可顺势总结概括本章用到的数学思想,这也可以形成学生对数学思想系统的反复认识。
三、结束语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巧,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就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提高物理专业学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些认识、体会和具体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天培.提高物理系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初探[J].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87,(4):86-88.
[2]左东林,滑超伦.高等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J].淮阳教育研究,1994,(4):18-21.
作为科学探究过程,无论是科学家探究物理世界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都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与探究对象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可以总结为三种途径:实验归纳,理论分析,提出假说。
1. 实验归纳 实验归纳是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具体过程是,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事实,然后对这些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属性,再用归纳的方法,推知所有这类事物也具有这种本质属性。例如由一个物体,加在其上的外力变化几次,该物体的加速度也正比例的变化几次,推知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经典物理学中建立的物理规律常用实验归纳法。这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例如,欧姆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焦耳定律等,都是实验归纳的结果。
2. 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常见的有理论归纳和理论演绎两种。
(1)理论归纳。理论归纳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经归纳推理,推导出更普遍的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发展史中,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就是在动能、势能、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热量、焦耳定律等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建立起来的。
(2)理论演绎。理论演绎就是利用较一般的物理规律 , 经逻辑推理或数学推理,推导出特殊的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
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任务,语言和思维是相互结合、紧密相连的。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失去语言,思想就无法表达;只要进行思考,语言就会有所参与。同时,语言的存在有赖于思维,如果一个人停止了思维,其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儿童的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运用客观的事物和教具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儿童感知力的发展直接与其所接受的感性资料的量有关。很显然,被感知的事物越多,相对来说直觉也就越完整。所以我们应想办法让儿童的感性知识丰富起来,可以运用客观的事物也可以运用教具,这样有了具体形象,有助于他们进行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如在作文训练课上,教会学生在写作前首先根据中心列出提纲,要求提纲要条例清新、简明扼要;写“人”的作文时,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来描述,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重点词句,让学生领会其含义,从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事物的发展、联系、变化中,合乎逻辑地去理解语言文字。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
1.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
不管学生的想象的结果是多么的荒谬或者说不可实现,都不要从正面否定他们,首先,要认可他们,其次,提出不同的建议,给其讲解,让他们自己从中悟出道理。这样不仅不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也会从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2.延迟评价学生的回答
学生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回答时,不要急于进行批评,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分析答错的原因,然后进行更正。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的行为和意识,并加以支持和鼓励。如学习《骄傲的孔雀》一文,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美丽的孔雀都是骄傲的吗?”在他们心目中,孔雀是美丽的、善良的,它们并不是都那么骄傲。这种求异思维,反映了学生的探索学习精神。这时,教师应避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者教材内容中预定的答案来约束学生的思维。
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做出适当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用两段话描写了山上的景色,这时可以先让学生想一下,文章是写的双龙洞,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要写两段话描述山上的景色?接下来引导学生对每一句话进行仔细的阅读,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意识到,作者对山上景色的描写,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出双龙洞的美。学生明白了作者描写山上的景色原因,懂得了写游记的时候要从哪个方向出发,学会了要从游览处所具体景物下笔的道理。这样教学,学生们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活跃了思维。
三、重视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为抽象概括、分析综合能、逻辑推理。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已达到应有的基本学习方法。
分析综合——分析就是将思想中的事物进行分类或将事物的特征方面进行区分;而综合却是将思想中的事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关联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分析和综合这两种方法。交易一般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然后从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先对文章的整体意思有所理解领会主体意思,然后再将文章进行一部分一部分的讲解分析、综合,在了解每一部分的基础上回归到整体上来,达到全面完整的理解。通过有意识的分析——综合训练,从整体到部分。然后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有效的联系学习。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理解所学知识。
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时,让学生首先通过默读的方式归纳出这一段的主题大意(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找出文章每一句内容中所对应的景物(树木、积雪、小溪、河水和木排)。然后让学生理解文章是通过事物的特点作为写作顺序的内在联系。(积雪融化了才有小溪,小鹿才能在流水淙淙的溪边喝水,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小溪汇成河流才能运木排。这是从林内到林外,按事物的发展变化的顺序写的。每个事物又分别抓住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冰雪融化,小鹿散步、俯身喝水、欣赏影子,木排声势浩大往前进等特点来写的)。弄明白作者这篇文章索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小兴安岭的春天十分美丽),最后,细细揣摩作者每一句话,通过不短的阅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以同样方法进行文章其他自然段的学习。对自学情况老师进行检查,对于重点内容进行点拨。由于部分到整体,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景物的四季变化进行比较(同是树木,从春天枝新叶嫩,到夏天枝繁叶茂,从秋天落叶飘零,到冬天雪压枝头,各具特色;同是动物,从春天小鹿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到冬天黑熊躲进树洞,不耐烦地舔着脚掌盼春天,别有情趣),让学生总体理解,小兴安岭不仅景物四季变换非常美丽,而且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宝库。
逻辑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在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中,对逻辑推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儿童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的学习使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不短提高。通过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是学生很好的掌握语文教学中的新知识。由于学生的思维面有限,因此有些推理是不正确的,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推理中遇到的错误加以指出,交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推理结果。通过一段文章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几个段落,学习讲读文章后以同样方法已经阅读课文的学习。将对读写例句中的读写方法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学习,通过推理、判断等方法,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