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稻生产不仅要依靠科技,还要合理地防治病虫的危害。选用良好的水稻品种,对当地常见的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因此,加强水稻前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使当地水稻的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片面注重虫害的防治,忽视病害的防治
由于农户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对水稻的病虫害理解不到位;加之病害对水稻的危害在前期,防治效果不太明显,但是虫害对水稻的危害显而易见,例如褐飞虱能直接造成“冒穿”、螟虫可导致蔬菜的“枯心”等。因此,农户偏重防治后期的虫害,忽视了前期的病害,造成经济损失。
1.2病虫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南方的气候比较湿润、温暖,很适合一些害虫的生存、繁殖。当害虫发生次数多了以后,不管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的害虫,在当地1年中发生的次数会增加至4~6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水稻面积减少,但是病虫害的迁入量却大大增加,加重了水稻的危害。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螟虫、稻飞虱、赤斑泡沫叶蝉、稻纵卷叶螟等,生长期长,分布广泛,对水稻的危害性较为严重。
1.3防治技术落后
防治技术的落后会直接导致防治效果差。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或妇女,由于文化程度低,所使用的农药机械并不先进,多数农户仍然使用粗点喷雾,喷射效果较差,直接影响了防治效果。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合理处理水稻种子
处理水稻种子能有效地避免作物土传、种传部分病害以及地下害虫侵袭[1-2]。常见的方法有:使用16%的恶线清可湿性粉剂(主要成分是使百克与杀螟丹)和5%的灭菌成可湿性粉剂加水浸泡水稻种子,浸种3~4 d。水稻种子放进药液时要不断上下翻动,在浸泡之后直接催芽播种,不需要淘洗种子。这样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以及水稻的白叶枯病等相关的病害。起到方便、安全、高效、经济的作用,也能真正确保水稻出苗的整齐、齐全、均匀、健壮,是获得丰收的重要保障。
2.2加强信息交流和监测
一是在病虫害发生前期就要及时作出反应。对一系列重大的病虫害要加强监测力度,并清楚地掌握其动态,准确预测报道。二是加强对外源性病虫害的信息沟通,随时做好当地的预防工作。三是及时精准地将消息发放到每家每户,保持实效性和准确性。争取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种有效药物进行防治。
2.3加大防控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治理,以水稻的基本生态为主,利用水稻品种的抗性、栽培的避虫技术以及利用相关天敌和物理性诱杀技术等综合措施,从而尽量降低农药使用率以及提升防治的质量[3]。二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对其防治技术和策略进行科学调整。例如,“稻飞虱”的治疗:该虫主要是在每年7月对水稻进行危害,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的叶鞘和叶片内汲取其营养,该虫具有隐蔽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因而在大风雨之后应加强调查和治理,使用25%扑虱灵25~30 d,其安全间隔期为14 d;或者用25%速灭威1.8 kg/hm2,或10%大功臣150~225 g/hm2混合750 kg水进行喷雾,还可以使用生物农药绿晶 1 000~1 500倍液喷雾。又如稻纵卷叶螟:该害虫具有远距离迁徙的特点,在1年中发生较为完整的世代应该有5代,发生6代的是少数。通常情况下,每1代都会有3~4个蛾峰,给防治带来了困难,主要是在该虫的卵孵盛期进行施药,也就是在蛾高峰后的7~10 d施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药有5%凯强水分散粒剂180 g/hm2,或30%大名乳油1 200~1 500 mL/hm2,或5%凯强120 g/hm2+20%锐通900 mL/hm2,对水450~750 kg进行喷雾。三是农药要定时更换使用,这样不仅能延缓害虫的抗药性速度,而且还能延长水稻的使用寿命。
2.4利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一些研究部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自然技术和措施、研制一些生物类的农药,从而取代毒性较高的化学药物,可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雌雄害虫的,从而更好地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物理防治主要包括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对部分害虫进行处理,使其害虫的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加之灯光、颜杀,以及气体和温度的处理等,都会成为无公害的防治手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物理辐射或者是化学不育技术预计会是将来害虫防治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
3参考文献
[1] 陈娟,马国胜,王杰,等.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及施药技术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4):25-26.
[2] 何晓波.水稻中期主要病虫害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0(6):48-49.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94
1 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1 常发性虫害危害变轻
近几年机收、机耕面积的逐年扩大,气候等因素,稻螟虫的越冬基数明显减少,特别是二化螟,2002年以前每667m2残留基数均在2000头以上,2014年越冬基数平均降到了500头以下。
1.2 迁飞性害虫
迁入频繁,峰次多,数量大,时期长,且时早、时迟、无规律性。
1.3 病害危害逐渐加重
由于本地在防治上存在着重虫轻病,特别是水稻纹枯病,病源基数相当大,危害越来越重,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1.4 白叶枯病前几年由于品种更新
发生较轻,近2a来,由于品种抗性退化,气候等原因,在一些地方又有所发生且范围逐渐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
1.5 次要病虫危害逐渐加重
水稻矮s病近2a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损失较重;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一些地方较重,恶苗病以前在固始县主要苗期出现危害。
1.6 危险性病虫传入几率大大增加
给固始县水稻生产带来较大威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目前在固始县相邻安徽、湖北等地均有较重发生。
2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
2.1 二化螟俗称蛀心虫
以幼虫蛀食水稻幼嫩组织,危害分蘖期的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俗称剥皮死和抽心死),危害稻穗和抽心期的水稻,造成死孕穗或白穗,危害乳熟期的水稻,造成虫伤株,被害严重时容易造成倒伏。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利于幼虫侵入,一般侵入率高达55%以上,此时期与螟卵孵化高峰期吻合的程度愈高危害愈重。越冬转化率一般在80%以上,越冬死亡率在20%以下,且越冬场所广泛,二化螟属于一代多发型,夏季高温或冷凉对二化螟的发生期影响不明显,常年发生期相对较稳定。
2.2 三代螟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危害水稻。苗期被害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和抽穗期被害造成死孕穗和白穗。一般可减产15%~20%,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气候与水稻栽培制度,都影响三化螟的发生量。但是栽培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一般在8月上旬末卵孵化前能够齐穗的稻田,都能避开三化螟第3代幼虫的危害。此外,凉夏条件3代的发生期明显推迟,盛夏高温发生期提前。
2.3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虫卵孵化后,初生幼虫向叶片正面上部爬行,在叶片上部距叶茎1/3~1/4的位置吐死卷叶,最初用1~2根丝卷叶,然后边向上取食边吐丝卷叶,幼虫3龄时转向下边取食边吐丝卷叶,最终形成白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受气温和雨湿条件的影响。高温干旱,幼虫成活率显著降低;雨日多、雨量大,最适宜其发生危害。
2.4 稻飞虱,又称稻虱、蠓虫
稻飞虱以成虫、若虫均可危害,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消耗稻株营养,并分泌有毒物引起稻株中毒萎缩。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水稻茎杆和叶鞘组织,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受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常变黑发臭,以致整株枯死。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后,稻叶发黄,生长低矮,形成“黄塘”,影响抽穗和结实率,到乳熟期严重受害而呈点片枯黄、倒伏,造成千粒重下降,甚至颗粒无收。
2.5 稻曲病
发生后可在稻穗上明显地看到一颗颗近似玉米粒一样大小的墨绿色粉包。发病轻的每穗有病粒1~5个,重的可达数10粒,不仅造成减产,而且病菌孢子污染谷粒和稻草,降低其食用或饲用价值。
2.6 稻瘟病
俗称“稻热病”、“火烧病”、“吊颈瘟”在水稻全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时期在水稻苗期和穗期,危害秧苗、叶片、节和穗等。
3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3.1 加强植物检疫,选择无疫区生产的优质稻种
3.2 农业防治技术
破坏越冬场所,降低病虫基数;处理带病虫稻草:将上年残留的稻作高温密闭堆肥处理,可杀死残留的病原菌和越冬害虫;合理施肥灌水,栽培防病:合理定植,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避免长期深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切忌水稻生长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以降低田间湿度和水稻游离氨基酸含量,减轻病害发生。
3.3 物理防治技术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卷叶螟、飞虱等害虫;阻隔。20d以上无色防虫网覆盖秧池。
3.4 合理、安全用药防治
种子处理:25%咪酰胺乳油(使百克)3000~4000倍液,浸种48~60h,不催芽直接播种,可以预防真菌性病害;秧田防治;大田防治。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防治对策;豫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30-02
水稻是豫南地区大宗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7 hm2左右,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0%。因此,水稻的丰欠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水稻病虫害一直是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为此,笔者对豫南水稻主产区进行深入调查,并结合近几年防治实践,探索豫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1-2]。
1 豫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害虫越冬基数、作物品种布局、气象预报及历年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豫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块重发,发生特点是前、中期病害重,后期虫害重。
1.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呈中等偏重发生,部分田块重发生。稻纹枯病是一种与高温、高湿关系比较密切的病害,一般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可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抽穗不结实,严重田块减产达50%以上,豫南地区是纹枯病的常发区,田间菌源量充足,加上7―8月气候条件适宜该病发生流行。
1.2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中度发生,局部中度偏重发生。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危害性很重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叶片干枯,严重者不能抽穗,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60%,甚至无收。豫南地区水稻主推品种D优、两优、Y优等系列籼稻对白叶枯病没有明显抗性,加上当地菌源充足及7―8月气候条件适宜,对该病的发生扩展有利,若7月下旬以后遇上3 d以上的连阴雨或大暴雨高湿天气势必会导致水稻白叶枯病的大流行。
1.3 稻瘟病
稻瘟病中等发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水稻分蘖到抽穗期间如遇上3 d以上阴雨天气,该病就有可能流行发生。
1.4 稻曲病
稻曲病又名“绿黑穗病”、“谷花病”,一般晚稻发生重。属中度偏重发生,该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水稻齐穗期前后若遇上3 d以上连阴雨天,则很可能流行。此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病稻谷对人、畜都有一定的危害。
1.5 胡麻叶斑病
胡麻叶斑病中等偏轻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病菌丝体直接侵入细苗,或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至水稻植株上,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以叶片发生较为普遍。若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位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早期呈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秕谷,若田间缺水缺肥或偏施氮肥,或是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则会加重胡麻叶斑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3]。
1.6 水稻普通矮缩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中等偏轻发生,局部重发,该病是由黑尾叶蝉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严重地块减产20%~30%,在分蘖期发病,分蘖增多,呈丛状,叶片短且挺直,叶片上有明显与叶脉平行的点状虚线,一般不能抽穗,病株比正常株矮22~35 cm,叶色浓绿,易于辨认。在孕穗期发病,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包颈穗,即使能抽穗,也不结实,对产量有极大影响。
1.7 二化螟
水稻二化螟一、二代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三生较少,只是个别田块发生。一、二代幼虫危害形成枯心苗,若不及时防治,危害率一般在4%~6%,重者达10%以上。三代幼虫的危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一般白穗率在5%,重者达30%以上,造成水稻减产十分严重。
1.8 三化螟
水稻三化螟一代轻发,二代中发,三代偏重发生,一、二代虫危害形成枯心苗,若不及时防治,危害率一般在5%~7%,重者达12%以上。三代幼虫的危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一般白穗率在5%,重者达30%以上。
1.9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中度偏重发生,局部重发,是一种由南方迁飞来的害虫,降雨量大,雨天多的年份迁入的蛾量多,在豫南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第二、三代危害最重,第二代幼虫发生在7月上、中旬,危害早栽稻,第三生在8月上、中旬,在大面积的麦茬稻上危害,在孕穗或抽穗期危害叶片后,千粒重降低,大发生时稻叶一片枯白,甚至不能抽穗,一般减产10%,重者达50%以上。
1.10 稻飞虱
稻飞虱呈中度偏重发生、局部重发,也是一种由南方迁飞来的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取食吸收营养液,被害稻茎下部变成黑褐色斑点,以致倒伏、枯死,抽穗后被害,千粒重减轻,秕谷率增加,造成水稻严重减产。一般降雨量大,雨天多的年份,在7月上、中旬陆续迁入豫南地区。
2 防治对策
了解到水稻各种病害、虫害的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就可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常常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2.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选用高产抗病,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2)合理施肥。要科学施肥,氮、磷、钾、微肥多元素平衡配方施肥,氮肥应前重、中补、后轻。通过合理施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性。
(3)科学管水,要求薄水插秧,浅水分蘖,分蘖足苗时晒田,孕穗打苞期,小水勤灌,齐穗后干湿交替直至成熟,后期不能早断水,以保活熟。
(4)处理病源。处理种子、病株和病草。插种前,用药剂浸种,消灭种子上的菌源。如在田间发现生病的植株,将其拔除带出田块集中处理,或将生病的稻草晒干点燃进行集中焚毁[4]。
2.2 化学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采取治病虫的植保方针进行综合防治。
(1)防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末期,遇上高温、高湿天气,用20%井冈霉素375 g/hm2对水750 kg/hm2,田间喷雾以喷粗雾为好,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
(2)防治白叶枯病。7月下旬,若雨水较多,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3 000~3 750 g/hm2对水750~900 kg/hm2在发病初期田间喷雾,有条件的施稻草木灰和混合粉(草木灰3份,石灰2份)375~450 kg/hm2,视病情的发展,每5~7 d喷1次药,连续防治2~3次。
(3)防治稻瘟病。在水稻分蘖至抽穗期间如遇上3 d以上阴雨天气,用40%稻瘟净乳剂600倍液田间喷雾,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40%灭病威胶悬剂3 kg/hm2加水450 kg/hm2喷雾。
(4)防治稻曲病。水稻孕穗后期至齐穗期前后,若遇3 d以上连阴雨天气,立即用20%粉锈宁1 125 m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250 g/hm2对水900 kg/hm2均匀喷雾。
(5)防治二化螟。用18%杀虫双水剂3 750~4 500 mL/hm2,或90%可湿性杀虫单原粉900~1 050 g/hm2,对水900 kg/hm2,田间喷雾。
(6)防治三化螟。用18%杀虫双水剂4 500 mL/hm2,或20%三唑磷2 250 g/hm2对水900 kg/hm2田间喷雾。
(7)防治稻纵卷叶螟。用90%晶体敌百虫粉1 500 g/hm2加40%辛硫磷乳油750 mL/hm2,对水900 kg/hm2叶面喷雾,或用18%杀虫双水剂3 750 mL/hm2对水750~900 kg/hm2叶面喷雾。
总之,近年来,豫南地区水稻各种病虫害,由于防治及时,发生程度较劲,造成损失小,使部分群众产生松懈情绪,进入6月以后,即进入汛期,要密切关注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进入7月以后,若降水量增加,常发区、老病区及沿淮稻区各类病虫害极有可能暴发流行。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发现一点治一片,发现一片治全田,坚决控制各种病虫害蔓延危害,确保豫南地区裟的增产丰收,以便实现豫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5-6]。
3 参考文献
[1] 张先华.豫南优质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4):73-74.
[2] 陈巍峙,黄华,张建.豫南稻区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2006(10):53.
[3] 胡文全.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河南农业,2006(4):25.
[4] 赵晓宇,李洋.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北方水稻,2010(5):54-55.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1 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
1.1 水稻稻瘟病
引起稻瘟病的常见原因有三个:稻田干旱、长期灌深水、氮肥施用过度等。特别是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最易染病。该病包括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因此,要尽早预防,可选择破口期与齐穗期进行。
防治方法:①浸种:使用1%的石灰水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将种子浸入24h;②稀释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根据1:500的比例稀释,再把稻秧浸入其中约0.5min后取出进行栽插。防治水稻叶瘟病通常可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洒,用量为450g/hm2。
1.2 水稻纹枯病
引起该病的主要诱因包括密植、灌水过度、氮肥施用过度等。通常,该病的高发期在水稻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尤其是抽穗期前后最易发病。该病主要在叶鞘与叶片发病,但严重时也会侵害穗部及茎秆。
防治方法:应以肥水管理为主,种植时保证基肥足量,抽穗时注意追肥。施肥过程中合理搭配氮、磷、钾、锌肥的比例。施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过早或过迟都不可取,通常选在拔节期后、抽穗期前。常用药剂为:5%井冈霉素水剂2250mL/ 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mL/hm2。兑水稀释后喷雾,用量为750-1050kg/hm2。另外,还可以利用草木灰加水浸泡一昼夜后,过滤处理后喷雾,草木灰与水的比例为225-300kg/hm2:1500kg。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水稻孕穗期到齐穗期,对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1.3 白叶枯病
该病又称为火烧苗。它的传播速度迅速。尽管国内大部分稻区还未出现此病,但它仍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的重要对象。该病主要在水稻的叶尖与叶缘处发生,呈绿色或暗绿色病斑。病斑有明显的界限性,顺着中脉或叶缘进行扩展。染病后叶片枯死呈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叶枯病。此病在苗期出现,分蘖期进一步发展。抽穗期之后是此病的高发期。
防治方法:①挑选无病稻种,最好为专门的抗白叶枯病的品种;②浸种:利用1%石灰水过滤后将稻种放入,温度保持在25℃,时间为3-4日。要求稻种应在水面下约10-12cm。注意,不可随意搅动水面,防止破坏石灰水膜,减弱消毒功能。③分蘖肥和穗肥不可施用太多。遵循“浅水勤灌、适时烤田”的原则,保证水稻健壮生长。
2 主要虫害与防治措施
2.1 稻螟虫
在水稻分蘖期易发此虫害,导致枯鞘后,稻螟虫会将心叶咬断,引起枯苗;若在孕穗,抽穗期发生此虫害,易导致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方法:选用0.2%高渗甲维盐,40-60ml/亩,也可施用5%锐劲特,30ml/亩,也可施用20%三唑磷,80~100ml/亩。
2.2 稻飞虱、叶蝉
这两种害虫的体形都偏小,常混合发生,对水稻产量有严重的影响。通常减产量超过10%,大发生年份减产量约为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选用22%蚜虱灵,用量为10g/亩,也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兑水,二者比例为100ml:60kg,采用喷雾方式。
2.3 稻纵卷叶螟
防治方法:选用18%杀虫双水剂,用量为200-250ml/亩,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加水稀释使用,药剂与水的比例为100g:50kg。通常选在傍晚喷雾。防治此种害虫的常用药剂还包括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单、Bt复配剂等。防治标准为分蘖100~120头/百穴,穗60~80/百穴。
3 综合防治的主要事项
3.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控职责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获得政府的重视,形成以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面部署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防控职责加以明确,逐级落实,确保监测预警的到位、及时,避免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而最终酿成严重的病虫害。
3.2 加强监测预警,完善病虫害的监测网络
首先,要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根据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史,构建相应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网络。然后,要及时预警,利用多种渠道相关的虫害预警资讯及防治对策。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必须及时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的相关信息,用以指导该区域内的统防统治工作。
3.3 加强宣传培训,做到群防群控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队伍稳定性较差,加上不少农技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业务能力偏低,不熟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技术。另外,随着水稻生产在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减少,农民对水稻的生产积极性也日益降低。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水稻病虫害的防控知识。比如,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现场讲座、田间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群众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学习防治方法。这样,让他们树立科学防治的理念,掌握合理用药的技术,达到群防群控、科学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南昌县 水稻病虫害 适期防治 生物农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049-01
最近几年,南昌县中晚稻病虫灾害严重,为有效减少损失,确保水稻生长安全,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部署做好水稻分蘖期病虫害防控工作。当地二化螟发生形势十分严峻,已在部分晚稻田造成严重为害,纹枯病呈重发态势,病情发展迅速。另外,受栽培方式、管理技术及天气条件影响,中晚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在少数田块造成明显危害。就此农业部门制定多项措施,确保水稻病虫害防治及时到位。制定并了《南昌县病虫情报》,提醒农户在8月8日~10日对晚稻田主治二化螟、稻飞虱,挑治稻纵卷叶螟(百丛新苞25个以上的田块),一晚田及早栽二晚田还需兼治纹枯病,并对病虫情报及其防治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切实提升了当地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
1 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方法分析
最近几年,水稻二化螟、稻瘟病、黑条矮缩病呈现严重发病趋势,针对这些病虫害需要我们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防治,真正做到病虫害防治实施时期。
1.1 水稻二化螟适期防治方法
在南昌县,对水稻危害最为严重的二化螟二代二化螟。第二代二化螟发病比较复杂。一般在6月19日~22日灯下又见一明显盛蛾高峰,峰日蛾量多的63只。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最佳时期是6月29日~7月1日,一般每隔七天防治一次。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以选择使用使用16%锐卷90克,或25%卷净100克或40%螟刎90克,或14.1%稻纵毙100克,或25%卷白绿80克,或95%润田丹30~60克,或25%切卷100克,或10%卷杀70~100克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1.2 水稻稻瘟病适期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在秧苗处于叶前期进行防治。对叶瘟病的预防和治疗,最佳时期应该选择在水稻分蘖旺盛时期,当田间持续出现病斑后应该加紧防治。对于穗瘟病的防治应该在水稻破口到齐穗这段时间进进行药物防治。对于水稻叶瘟病要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上述药剂也可添加40mg/kg春雷霉素或加展着剂效果更好。叶温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适期防治方法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水稻分蘖前的苗期发病,拔节之后不容易感病。最容易感病的时期为秧苗2~6叶时期。水稻苗期和分蘖前期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后,大田基本绝收,在拔节期或者孕穗期发病,水稻产量侵染时期先后造成损失30~10%左右。随着田间病毒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田间发病会逐年加重,其中中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苗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稻田,杂交水稻发病重于常规水稻。田间发病程度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发病严重程度取决于白背飞虱的迁入量。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应该做好苗期防治工作,可以选择使用每亩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毫升(抗病毒)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加10%醚菊酯悬浮剂50毫升(防飞虱)进行防治,或者选择使用每亩用25%吡蚜酮WP 16~24克或10%吡虫啉WP40~60克或25%噻嗪酮WP50克,对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2 水稻病虫害生物农药应用分析
首先,水稻病虫害应用生物农药。水稻病虫害防治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专业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突出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大力推广综合治理技术,积极推进专业防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保障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对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可以选择使用苏云金杆菌,甲维盐、吡蚜酮,BL菌类等。在四月下旬可以选择使用上述生物农药对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进行防治。在五月下旬到七月上旬可以选择使用井岗枯芽菌、锐劲特、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八月下旬可以选择使用苏云金杆菌,甲维盐、吡蚜酮,BL菌类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亩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Bt)100~200克,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亩用2%春雷霉素水剂80~100毫升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20克,防治稻瘟病。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井・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克,防治纹枯病;其次,做好水稻病虫害生物农药推广工作。生物农药应用到水稻病虫害防治中,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用药技术,而在选择农药和使用农药过程中更加科学,极大的降低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并且还降低了农民群众在农药方面的经济投入,对周围土壤和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生物农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生物农药的防治水平,切实提升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在今后的水稻生产过程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对实现水稻生产的绿色无公害有着极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