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作为音乐治疗方式的一种,具有实施对象广泛、实施过程简单、实时效果明显等特点,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压力应对不良、大学生情绪调节失常、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等状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拓宽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高校的影响范围,构建接受式音乐治疗在高校运用的体系。
关键词 接受式音乐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7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接受式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与运用”(编号:14QN65)的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化、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由此导致的各类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努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成为高等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以语言为媒介,突出强调人自身的理性作用,主要通过纠正来访者头脑中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来改变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即“认知决定情绪”,但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情绪易波动的大学生,这种心理治疗方式有时会出现“道理都明白,但是很难控制自己情绪”的情况。而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式,以大学生普遍接受和喜爱的音乐为媒介,直接作用于情绪,并通过改变情绪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进而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或者引起人的身心变化,即“认知决定情绪”,成为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补充方式。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分为接受式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和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和创造式音乐治疗四大类,笔者结合几年的实践经验,重点探索了接受式音乐治疗的优势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并就如何更好的发挥其效果提出建议与思考。
一、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布鲁夏(Kenneth Bruscia)博士对接受式音乐治疗的定义为:在接受式的体验中,来访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语言的方式、非语言的方式或者通过其他媒介对音乐产生反应。通俗的讲,是指在治疗中采用聆听音乐的方式对来访者进行干预。相比其他几类音乐治疗方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实施对象广泛,不需要学生接受音乐培训或具有音乐知识,只要学生喜欢音乐即可实施。据相关调查统计,100%的学生都不反感听音乐,91%的同学喜欢听音乐,42%的同学是音乐的狂热爱好者。由此可见,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种治疗的方式。
2.实施过程简单。不要求学生参与音乐演唱、演奏甚至是创作活动,主要聆听各种音乐和歌曲,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音乐体验来实现治疗的目的。
3.实施效果明显。不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具有主动性,即使在聆听的过程中,也能被音乐的美所感染,在无意识中把痛苦消极的创伤体验转化为积极深刻的人生体验。由此可见,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较为广泛的运用空间。
二、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对于大学生压力应对不良的运用。压力也称应激,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大学生处在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但现实纷繁复杂,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冲突,给学生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陡增了压力。针对此情况,可以采取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来给心理减压。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治疗是指来访者在治疗师的语言引导下进行音乐想象,所有想象的方向和内容由治疗师进行控制。
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治疗大学生压力应对不良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音乐肌肉放松训练。首先让学生选择舒适的方式坐下或躺下,接着播放音乐,音乐倾向于选择没有完整的音乐结构和发展,只是一些简单的旋律碎片,没有明确和完整的情绪表达,只是听后让人感到放松和宁静的音乐,同时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放松,以达到躯体放松的目的;第二阶段:语言引导音乐想象。治疗师用语言进行引导,引导对方按照治疗师给予的内容想象。内容多为美好的大自然景象,如欣赏湖边的美景、呼吸草原的新鲜空气、享受和煦的海风等。
2.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对于大学生情绪调节失常的运用。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的体验。大学生因其特有的心理和年龄阶段,使得他们的情绪具有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冲动性与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尤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外界刺激下,大学生更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半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来调节情绪。半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是指用积极美好的音乐以及语言干预的技巧,引发和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美好的体验,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与之前提到的指导性音乐想象区别在于,并不对学生的想象内容和意象进行指导和控制,而是跟随学生的想象内容并推动其发展,目标是强化和发展其内部积极资源和积极体验。
半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治疗大学生情绪调节失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内心的安全岛。治疗师选择播放美好、平静、温暖的音乐,并配上一些音效,帮助出现低落、紧张、焦虑和恐惧不安等症状的人稳定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内心安全感。第二阶段:强化积极资源。治疗师可以选择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首选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帮助学生找寻积极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通过音乐的渲染和语言的引导进行强化和放大,增加学生自我价值感。
3.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运用。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并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产生影响的互动过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着很强的人际交往需求,但往往在具体的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扰,如因为恐惧、自尊或者自卑心理不愿交往,因为个性问题不善交际或缺乏交往技巧等。针对此情况,可以采取歌曲讨论技术来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歌曲讨论技术是指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聆听歌曲(或乐曲),然后就音乐所传达的内容、情感、体验和记忆进行交流和探索。
歌曲讨论技术在治疗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主要采用团体治疗的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支持层次的歌曲讨论。治疗师与团队成员共同分享各自喜爱的歌曲或乐曲的音乐之美,交流音乐所带来的情绪或者审美感受。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就音乐而谈音乐,不涉及音乐之外的内容。这种形式的音乐分享,相对简单和轻松,不会让人在交流中感到不安和威胁,因此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的开放自我的内心,参与到人际互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团体凝聚力。第二阶段:认知行为的歌曲讨论。治疗师利用对歌曲中歌词的讨论来引发来访者对思想、观念、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等认知方面的表达和思考。歌曲与乐曲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有音乐之外还有歌词,是音乐和文字的完美结合。一个人喜欢一首乐曲有可能是喜欢它的音乐内涵,或者是认同它的思想内涵,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几乎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歌曲,尤其是大学生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团队成员通过对歌曲中歌词的讨论能了解和交流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不同观念之间的成员思想交流和互动,达到积极观念的成员引导消极观念的成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1.拓宽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高校的影响范围。接受式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心理健康疗法,应借助学校教育资源将进行推广。①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营造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开展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奠定基础。②利用和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结合音乐与心理学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和《音乐鉴赏》等课程中增加《接受式音乐治疗与人际交往》、《接受式音乐治疗与心理调适》等章节的讲授;③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网、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开设在线音乐视听和指导的服务,提供各类音乐的下载,进而开辟“音乐疗法之接受式音乐疗法”子栏目,介绍其相关理论内容,分享成功的案例以及在线试听音乐等资源供大学生浏览。
2.构建接受式音乐治疗在高校运用的体系。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能更好地充实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构建完整的体系进行推广。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专业化、人性化、功能化”三位一体的音乐治疗室。配备电脑、音响以及小型乐器,并建立数字化的“音乐处方”,即丰富的音乐资源,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为“情感音乐书房”、“地域音乐书房”、“背景音乐书房”等三个板块,满足大学生不同的情感需要;②加强人员建设,着力打造职业素质高、专业过硬的音乐治疗师队伍。对从业者的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健康的人格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并具有对于音乐治疗宣传、推广、教学、科研的能力;③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改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制定相关政策,保证经费、人员到位,加深师生对音乐疗法的认识,做到“有法可依 ”。
参考文献:
[1]高天著.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精神卫生;内观;认知疗法;随访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06-04
Follow-up Study on Therapy Impact of Naikan Cognitive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LIU Xia, MAO Fu-qiang, ZHAO Peng, 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on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s Thirty-nine students who received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one year ago form the study team, has not accepted the treatment 39 volunteers form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asked to assess SCL-90, SES, SCCS, ABS, PSSS, and AOS before and after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Results After one-year intervention, 69.2% had positive chang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treatment(161.92±43.52) and after following-up (103.36±29.42)(t=3.767,P<0.01) in 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and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anxiety, Phobic anxiety, Paranoia ideation, psychoticism and additional item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between post-treatment and after following-up in them. Emotional balance(negative affect), the total scor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iends support, other support), self-esteem,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un-harmony appear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ost-treatment and after following-up, bu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after following-up.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between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 somatization symptom, total score and soci-psychology factors b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most of the scores one year latter.Conclusion Within the concept of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techniques, with simple, short course of treatment were cured quickly, lasting effects, etc. It is a great potential for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mental health law.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Neiguan qigong; Cognition therapy; Follow-up studies; Students
内观疗法是日本吉本伊信[1]于1937年提出、1953年确立的一种源于东方文化的心理疗法,1988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祖承[2]首先介绍到中国。天津医科大学李振涛[3]在国内较早地将内观疗法应用于临床,并于1996年提出内观疗法的改进法――内观-认知疗法。改进法将来源于东方文化的内观疗法与来源于西方文化的Beck认知疗法联合使用,使前者对非理性认知的矫正被识别和强化,进一步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4]。2007年11月本课题组采用经过整合与规范的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对4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应用,为评价内观认知疗法的远期效果,同时进行了1 a随访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高校愿意参加内观认知疗法的大学生志愿者40名为研究组,以虽然报名参加治疗组实际未能参加的大学生志愿者39名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对照组:在本项目研究1 a中,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研究组:除与对照组同样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在1 a前还集中进行了7 d的内观认知治疗:前6天为内观疗法,即在安静和遮断的环境中,以个人成长每3~5 a为1个阶段,在督导下按照内观3主题(对方为我做的、我为对方做的、我为对方添的麻烦)专注进行回忆和思考,回忆对象依次为母亲、父亲、祖父母(或其他亲近的长辈)、配偶(或恋人)、恩师、朋友(或同学),对人际关系苦恼(或心身障碍者)者在第6天增加对讨厌者(或身体)的内观;第7 d认知治疗,即以贝克认知理论为指导,在内观疗法反省和感悟的事件基础上,识别并纠正自己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立场和各种非理性认知。
1.2.2 评估过程 研究组进行3次集中心理问卷测试:第1次于2007年11月24日在心理治疗开始前;第2次于2007年11月30日在心理治疗结束后;第3次于2008年11月25日在心理治疗1 a以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同时进行第1次和第3次的心理问卷测试,其中研究组中1名学生因休学未完成回访。
1.2.3 评估工具
1.2.3.1 心理治疗效果调查表(自编) 在第3次测试中,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治疗效果。有效性主观评价1个题目:“过去1 a来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有“积极变化”、“没有变化”、“消极变化”3个选项。本题中选择“积极变化”者,继续回答下列2个题目:(1)有效性表现调查,包括5个选项,①人际关系改善;②学习成绩提高;③饮食睡眠好转;④躯体不适减轻;⑤情绪症状减轻。本题可多选。(2)有效性原因调查,包括7个选项,①察觉到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②对自己给他人添麻烦的正视;③认识到为他人付出也快乐;④懂得自己付出的远少于所得到的;⑤产生了幸福感、满足感等;⑥通过训练产生了对以往做错事时的内疚感、自责感;⑦对自己与他人在关系、情感等方面有连带感的察觉。本题可多选。
1.2.3.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8]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另有7个项目未归入这9个因子内,归为因子10(其他)。根据常模结果,总分>160分为筛查阳性。此量表应用广泛,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3 情感平衡量表(affective balance scale,ABS)[8] 用于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将情感活动分为正性和负性,正性情感属积极心理,有益于健康;负性情感属消极心理,不益于健康。其10个项目是一系列描述过去感受的是非题,对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记1分;对负性情感项目回答“否”也记1分。
1.2.3.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8] 该量表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包括12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级记分法。PSSS条目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分量表。社会支持总分由3个指标的分数相加而得,分数越高,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1.2.3.5 容纳他人量表(acceptance of others, AOS)[8] 该量表用来测量3种独立变量(自我容纳、容纳他人及他人容纳自己之程度的感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20个题目,每个题目都是5级记分,量表总分在20~100之间,得分越低,容纳他人程度越低;得分越高,越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被他人容纳量表分越高,与他人相处越融洽。
1.2.3.6 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SCCS)[8] 用于测量心理治疗过程中个体自我与经验之间协调程度的改善情况,分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共35个项目,按5级评分。总分是把“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2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1.2.3.7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8] 最初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现已被广泛应用,是对自己的积极或消极感受的直接估计。分10个条目,4级评分,总分10~40分,分值越低,自尊程度越高。
1.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对2组间各评测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组在心理治疗前、后各指标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内观认知疗法有效性评价 研究组的39名大学生自评结果中,有27人(69.2%)认为参加过的心理治疗对自己1 a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变化,12人(30.8%)认为没有明显变化;对照组自评认为学校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使自己1 a来有积极变化的13人(33.3%),无明显变化的24人(61.5%)、有消极变化的2人(5.1%)。
研究组认为内观认知疗法有效的27人中,19人(70.4%)认为在与父母、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方面有帮助,14人(51.9%)认为对适应学校环境、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所帮助,11人(40.7%)认为对焦虑、抑郁、恐怖等情绪问题有帮助,6人(22.2%)认为在饮食、睡眠等方面有帮助,4人(14.8%)认为对慢性疲劳、疼痛及其他躯体不适方面有帮助。
2.2 内观认知疗法有效原因分析 对心理治疗有效的原因,研究组认为有效的27人中,有26人(96.3%)认为与“对自己给他人添麻烦的正视”有关,24人(88.9%)认为与“察觉到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有关,21人(77.8%)认为与“认识到为他人付出也快乐”有关,20人(74.1%)认为与“对自己与他人连带感的察觉”有关,19人(70.4%)认为与“心理治疗使自己产生了幸福感、满足感”有关,18人(66.7%)认为与“心理治疗使自己产生了对以往做错事时的内疚感、自责感”有关,12人(44.4%)认为与“懂得自己付出的远少于自己所得到的”有关。
2.3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心身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显示,研究组1 a后的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7项因子分与治疗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因子分1 a后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敌对2项因子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a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9个因子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心理社会因素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显示,研究组情感平衡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朋友支持分、其他支持分、容纳他人分、自尊得分、自我和谐分、不和谐性分等8项因素在1 a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情感分、被他人容纳分2项因素在治疗1 a后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性情感、领悟家庭支持以及灵活性3项因素在治疗1 a后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 a后对照组在负性情感分、情感平衡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分、朋友支持分、其他支持分、容纳他人分、被他人容纳分、自尊得分、自我和谐分、不和谐性分等11项因素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内观认知疗法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研究组69.2% 1 a来发生了积极变化,且均未出现消极变化:(1)内观认知疗法能持久减轻大学生心身症状,不但具有显著的短期效果[5],而且对绝多数心身症状疗效持久。抑郁因子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有差异,与对照组也存在差异,说明该因子虽然比心理治疗刚结束时有所反弹,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敌对因子与治疗前无差异,而与治疗后有差异,且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内观认知疗对该因子法虽然短期有效[5],但长期疗效不确定。(2)内观认知疗法能长期促进大学生情感平衡。情感平衡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9]。本研究表明,内观认知疗法对纠正负性情感和促进总体情感平衡都既具有近期疗效也具有远期疗效,而对正性情感没有明显的改变。(3)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有长期疗效。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领悟到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各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本研究表明,内观认知治疗1 a后,治疗组社会支持总分及朋友支持、其他支持2个分量表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后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者经过治疗后,能领悟到家庭以外的其他支持源的帮助,在遇到问题时更多寻求朋友等帮助,更有利于大学生融入社会。(4)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容纳他人和被他人容纳均有长期疗效。人际容纳是人际关系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情绪情感、思想方式、方法等心理活动接受、认可的一种态度体验和表现,包含有自我容纳、容纳他人及对他人容纳自己程度的感受[10]。本研究表明,心理治疗1 a后容纳他人及被他人容纳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说明通过心理治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认可他人的行为态度,这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5)内观认知疗法能显著持久地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即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11]。本研究表明内观认知疗法1 a后,自尊水平与治疗后无明显差异,具有长期有效性。(6)内观认知疗法能显著持久提高大学生自我和谐性,减低不和谐性。自我和谐是指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包含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的一致性[12]。经过内观认知治疗,内观者自我价值感提高,自我内部各种冲突减少,内心处于一种平和状态,更易体验到快乐,提高自我和谐性[7]。本研究表明,自我和谐性提高具有持久性。此外,灵活性和刻板性2个分量表短期和长期效果均未证实。
内观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较西方文化孕育的心理疗法更适合当代国人[13]。由毛富强确立的内观认知疗法整合东西方先进的心理治疗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疗程短、显效快、无副作用、疗效持久等优点[5-7,14],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心理疗法和心理保健法,将会在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干预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中发挥积极作用[15]。
(志谢:本研究在心理疗法和数据录入过程中得到李洁、杨坤医师和杨鹤超、李申、杜彬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吉本伊信.内观四十年.奈良:春秋社,1965:1-2.
[2] 王祖承.内观疗法.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8,3:138-140.
[3] 李振涛,毛富强,刘春起,等.内观-认知疗法的临床应用.健康心理学杂志,1996,4(S):51-52.
[4] 李振涛,毛富强,刘春起,等.内观-认知疗法在中国的应用.日本内观研究,1997,3(1):19-21.
[5] 曹桐,毛富强,田,等.内观认知疗法对40名医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29-232.
[6] 梁瑞华,毛富强,赵朋,等.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情感平衡、领悟社会支持和容纳他人.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2):1106-1108.
[7] 冯秀娟,毛富强,赵朋,等.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自尊和自我和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2):1103-1105.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79-80,131-133,189-190,314-320.
[9] SHIN DC, JOHNSON DM.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78,5:475-492.
[10]程子军,李合群,曾棣.577名大学生人际容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2):1123-1125.
[11]WANG Y, OLLENDICK T. A cross: Cultural and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self esteem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 Clin Child Fanfily Psychol Rev, 2001,4:253-271.
[12]ROGERS CR.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KOCH S. 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1959:184-256.
[13]毛富强,刘春起,李洁,等.内观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省.健康心理学杂志,1996,4(S):3-5.
[14]赵朋,毛富强,刘莉,等.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29-432.
【关键词】 中医心理疗法;精神科;临床研究
中医心理疗法也称为“意疗”,主要依据是中医心理学上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治疗患者情绪以及精神障碍等疾病。
1 中医心理疗法的发展历史及内容
我国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很多心理学知识,而且逐渐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很多比较有效的心理疗法,方法主要包括:易性治疗法、畅情志疗法以及行动治疗法等等。通过我国临床长期对中医上的研究总结,以及在精神科上的应用,临床效果较好,而且较为实用,主要的方法为情志相胜治疗法、阴阳相胜治疗法、祝由治疗法以及移精变气治疗法等等[1]。这些治疗方法中有很多具体的小方法。《内经》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就是我国古书上记载的中医心理疗法―祝由心理疗法。除了以上治疗方法还包括以诈还诈治疗法、行动治疗法、阴阳相胜治疗法、移精变气治疗法等治疗方法,这些古书上均有记载。
2 中医心理疗法在精神科临床上运用的优势
通过中医学上的长期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心理疗法,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每种治疗方法都总结出了其自身的优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每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使其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样临床效果会更佳。现今在精神科治疗中,如果运用中医学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治愈率相对较高。例如:在对精神衰弱导致胸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进而尝试了中医学上的心理疗法,也就是说移精变气治疗法,具体方法为:将胸痛转移至耳朵的外垂,经过三天的治疗后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 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几种中医心理疗法的应用
通过中医心理疗法在临床上长期的实践,以及在精神科上的应用,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实用性较强[2]。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情志相胜治疗法、阴阳相胜治疗法、祝由治疗法以及移精变气治疗法等等。具体操作如下:
3.1 阴阳相胜治疗法 这种心理治疗主要是根据人体内阴阳两性,通过反向来对患者进行调节,进而打破患者病情的规律,临床效果较好。例如:由于气逆而导致人体上半身出现的疾病,因而为了降逆,就需要运用恐吓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学上有过记载:“恐则气下”,这就能够有效的缓解上逆之气。在如:气血在身体的上部淤积,为了改善气血淤积症状,使血脉畅通,可以“因而越之”的同时,在进行激怒的方法进行治疗[3]。就是所说的“怒则气上”,气通则血通,这样淤积在体内的血液会随着气体而移出体外,这样既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这种治疗方法还能够很好的调节人们的情感,在精神科应用的更加广泛,而且临床应用较强,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3.2 情志相胜治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用一种情志来克制另一种情志,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一般精神病患者在情志上多表现为:悲伤、忧虑、愤怒以及自闭,如果患者在运用普通心理疗法效果不理想时,可运用情志相胜治疗法进行治疗,这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方法会缓解患者的病情,使大脑所受的刺激重新组合。具体的治疗方法为:悲哀治疗、惊恐治疗、喜乐治疗以及愤怒治疗等。愤怒治疗法主要治疗临床由于忧虑过度而导致忧郁、食欲不振等症状,另外这种治疗方法也可用于治疗癫痫。喜乐治疗法主要是用于治疗由于悲伤过度而导致的胸膈不舒、心痛等症状[4]。法主要是由于治疗高兴过度而导致的癫痫、笑不休等症状。但是必须注意,这些方法要使用有度,掌握好刺激的强度,而且治疗的情志一定要比治病的情志强,如果病情有了控制,就要停止使用,还要通过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3.3 移情变气治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运用语言、行为等手段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这样可以将患者的逆乱之气调整,进而达到治愈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对很多疾病都有效,如:消渴、健忘、心痛以及呕吐等。
3.4 祝由治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讲述患者的发病原因,使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调节患者的情绪,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治疗的关键是通过暗示来提高人体身体对疾病治愈的能力。另外,还要求施术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认真对待每个患者。
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医心理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成果,而且也逐渐的在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扬其优势所在,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服务,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建鹰,林少刚.发展中医心身医学促进心理咨询本土化[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2):439-440.
[2] 张中菊,华丹,白雪.浅析中医心理疗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9):812-813.
[3] 鲁杰,张其成.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医意象思维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10):72-73.
关键词 Bavacizumab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类单克隆抗体,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体内、体外模型均显示了很好的抗VEGF活性,在眼科疾病治疗方面特别是玻璃体腔注射方面得到国际眼科界的普遍认可。在毓璜顶医院眼科确诊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例进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2.5mg(0.1ml),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69例(69眼),所有患者均经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彩色眼底照相、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在实施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2.5mg后,至少完成3个月的随访且资料完整。
方法: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血管等全身疾病和(或)局部手术禁忌 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确定注药后,按眼内手术进行准备,术前3天开始交替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必舒)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海伦),术前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爱尔卡因)做眼表麻醉,手术室内按眼内手术常规消毒铺巾,用1ml注射器抽取0.1ml(2.5mg)Bevacizumab,用1ml注射器的锥头按压定位,在颞下方距离角巩膜缘约3.9mm的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将药物注射入玻璃体腔内,出针后用棉签压迫进针口片刻,观察眼压以及患者视力情况,涂抗生素眼药膏包扎术眼至第2天早晨,继续点抗生素眼药水以及口服抗生素以预防感染。首次复诊的时间是注药后第3天,主要目的是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无严重不良反应。正式随访时间是注射后1周和术后1个月,然后每隔1个月随访1次,正式随访时的主要必查项目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散瞳查眼底、彩色眼底照片、FFA和OCT。所有拟再次注射的患者原则上均需再次行FFA检查。本组病例重复注射的指征是视力一度好转后有下降,并经FFA或OCT检查证实者。视力检查:根据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由专人来负责患者的BCVA,其评判标准如下:①视力提高:BCVA提高2行或2行以上。②视力稳定:BCVA视力浮动在1行以内。③视力下降:BCVA降低在两行或两行以上。OCT检查:采用Stratus OCTTM Mode 13000(caorl zeiss medites dublin,CA版本4.051),由专人负责采用Fast Macular Thickness(Single Eye)分析模式下通过阅读6幅断层扫描图像来判断自动测量的准确性,对图像变异明显而自动标记不正确者,该幅图像不纳入统计;当所有6幅图像自动标记均不正确者,则采用手动测量来获得黄斑中心凹水平和垂直的视网膜厚度。OCT检查评价标准:OCT检查以CNV瘢痕形成,视网膜内水肿完全消退,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或视网膜脱离复位为痊愈;视网膜内水肿不完全消退,视网膜下积液仍存在但较治疗前吸收或视网膜水肿仍存在者为好转;检查所见部位较治疗前加重者为无效或复发。ICGA检查标准:ICAG检查早晚期病灶大小、形态不变和荧光无渗漏为CNV封闭;晚期病灶有轻度渗漏者为CNV好转;晚期病灶扩大,荧光素渗漏较治疗前增大者为活动CNV。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组病例术中无1例患者因眼内压过高而实施前房穿刺,在注射后有7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5例患者出现片状结膜下出血,均未见其他并发症。69例患者中,男48例,女21例,右眼45只,左眼24只;年龄28~43岁,平均39±2.2岁。本组病例共接受123次玻璃体腔注射,注1~4次,平均注射1.78次/眼,接受多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患者43例(62.3%)。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时间8.7±5.3个月,所有患者在就诊前及整个随访过程中除口服非特异性药物外,未接受传统激光或光动力等其他治疗,该组病例患眼均为有晶体眼。随访12~24周,平均随访19.3±4.2个月。
最佳视力变化:术后1个月,平均logMAR视力较术前提高3.6±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平均logMAR视力较前提高3.4±2.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平均logMAR视力较术前提高3.3±3.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OCT检查结果:Bevacizumab注射后1个月,平均CFT较术前平均减少158±127u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厚度恢复正常38例,明显改善23例,无变化8例,有效率88%。
FFA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行FFA检查结果显示:渗漏消失50例,渗漏减少12例,渗漏持续7例,有效率90%。
再次注射:在所有进行Bevacizumb玻璃体腔注射的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注射后1.5~3个月时复发,行FFA检查后行第2次注射,视力再次提高。4例患者在术后2~3个月时复发,给予第3次注射,2例视力提高,2例视力未提高。
并发症:有7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局部按摩加用0.5%噻马心安眼药水后缓解,未再复发。5例出现片状结膜下出血,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未发现其他并发症。
讨 论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因不明确,以黄斑中心凹及其附近病理性新生血管膜形成为特点,病程多在1年或数年以上,最终结局是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Bevacizumab(Avastin)是人源化全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有2个WEGF结合位点,能够与所有具有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由于大剂量全身应用Bevacizumab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玻璃体腔给药取代了全身治疗。Luke等将不同浓度(0.08、0.25、0.8mg/ml)的Bevacizumb加入到离体牛眼视网膜灌注的营养液中[1],并未观察到视网膜电图(ERG)a波和b波波幅降低。本组病例使用2.5mg 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除外一过性眼压升高和结膜下出血外,未见明显并发症。但是,Avery等在治疗时发现高剂量单眼治疗组(1.25mg)对侧未注射眼的新生血管渗漏也会减少[2],而这种现象在低剂量治疗组(0.62mg)中没有观察到。但在低剂量可以达到治疗效果时,应尽量避免高剂量应用,以减少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特发性CNV效果优于PDT,因此有望成为治疗特发性CNV的发展方向[3]。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明显,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是对于注药的剂量、次数的控制、间隔的时间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问题,尚需要大样本、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Luke M,Warga M,Ziemssen F,et al.Effects of bevacizumab on retinal function in isolated vertebrate retina.Br J OPhthalmo,2006,90:1178.
关键词 箱庭疗法 农村 中学心理咨询 运用及价值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35-02
箱庭疗法是现代社会中,帮助中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突破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村学生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一系列中学生的相关的心理咨询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箱庭疗法在农村中学心理咨询中的运用及价值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箱庭疗法的心理技法的运用和理论基础
1.箱庭疗法的心理技法的理论基础
箱庭疗法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被人们广泛的称为沙盘疗法。同时,因为箱庭疗法又是一种以独特的游戏性质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治疗方法,因此,箱庭疗法又被人称为是沙盘游戏。在箱庭疗法这一特殊的治疗方法中,主要的治疗工具就是一个“神奇的箱子”,让人惊奇的是这个箱子中盛满了细软的沙子,学生在箱庭疗法中,能够迅速的和治疗者建立起强烈的信任感,而通过细沙在不同的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干预下,借助于不同的玩具和工具的影响和帮助下,在“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机制的氛围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形态和形状来还原出学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箱庭疗法的此种特性,让箱庭疗法成为了在治疗中学学生心理方法中的“世界技法”,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心理咨询中的运用及价值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在现代心理咨询治疗方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
2.箱庭疗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荣格心理学、世界技术、客体关系理论等心理学理论所进行有效的相互融合之后,在实践中逐渐的演变出来的心理治疗方法或者是进行心理治疗的有效,成为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沙盘疗法,最先被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夫所引用。在沙盘疗法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归结,以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为客观的治疗载体,立足西方先进的心理知识理论,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在“箱子里炮制庭园”为基本的心理治疗方式,让我们所面对的治疗对象能够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去自行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工具。在一个特制的细沙的箱子中,去充分地发挥出他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通过不同的沙子的形状和形态来将治疗对象的内心世界通过自我表现的方式来呈现出来,这就是箱庭疗法在实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箱庭疗法区别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类型来说,它的主要的特点和不同就是它并不具有言语性特征,只需要通过对于治疗对象的行为举止有效观察,就能够让治疗者掌握其真实的心理活动,及时地把握治疗对象的心理活动的倾向,然后在独特的游戏性质特征的影响下,实现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目的。
二、箱庭疗法在农村中学心理咨询中的价值
1.解决沟通问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完成心理矛盾的顺利过渡
箱庭疗法面对的对象是存在着沟通问题的学生。针对于此类的中学生,攻克他们的心理问题的方法中,通过说话开导的方式显然不是最明智的,箱庭疗法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箱庭疗法是一种不需要言语的游戏性质的心理咨询的方式。在农村学生面对着可塑性极强的细沙箱的时候,不需要要求他们有多么高超的技巧,能够让细沙在瞬间变的神奇,也不需要他们有多么新颖的创新能力,能够让细沙成为新生事物的代名词,需要的仅仅只是中学生依靠着自身的喜好,在必要的玩具等工具的配合下,在细沙上的自我表现,通过细沙的塑造过程中,能够让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作品的创作中。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差之别,有的只是他们情绪的宣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的显示,能够让农村学生在细沙作品的创作中获得一种情感的升华,抚慰他们内心深处的创伤,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心底的渴求,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以及种种的不适应和不接受的情况。
另外,箱庭疗法能够增强农村学生的集体观念,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个体在团队的协同合作中的发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农村学生对于社会的片面的、主观的偏差的影响,将感知和思维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杜绝孤独,减少农村学生的孤僻现象的出现,以无言的心理咨询方式来实现言语化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完成心理矛盾的顺利过渡。
2.增强耐性,打破负面情绪的困扰,增强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压力徒增的社会大背景下,给学生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在我国教育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他们面临的将会是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这无形中就导致了农村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成绩压力和考试压力的问题。另外中学阶段正是学习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和塑造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严重的课业学习压力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动向。在箱庭疗法的帮助下,能够让农村学生在玩沙子、玩玩具的轻松环境氛围下,不断地调试和平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打破负面情绪的困扰,增强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
3.有效释放情绪,增强农村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提升注意力
农村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受到某种不良情绪的影响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情绪的释放,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弱。箱庭疗法的实际应用中,因为受到箱庭空间的限制,呈现在农村学生面前的就是封闭的箱庭的空间,这有效地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引导在箱庭中,集中在手中工具上,4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在箱庭空间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农村学生的主观发散能力,在对于细沙的掌握和塑造中,能够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农村学生的情感负担和学习的压力,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意识,增强农村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沙箱游戏疗法对攻击性儿童的鉴别与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