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实训的目的

电气实训的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实训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实训的目的

电气实训的目的范文第1篇

1.配电安装实训环境的设计

(1)配电安装实训环境的硬件设计。要学生完成配电安装实训项目必须具有相应的设备――满足实训环境的硬件条件,因此根据配电安装实训的内容要求投入足够的资金,订购相关的电气设备并自制了与生产实际相接近的配电安装屏。自制实训教学设备不仅经济,而且还锻炼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每套屏分别由受电柜、计量柜、无功补偿柜、馈电柜一、馈电柜二等组成,而每套屏中相同柜的电气设备又有一定的差别,目的是让每一组学生能独立完成配电安装,例如馈电柜的控制方式可设为机械控制、电动控制两种。同理,其它柜要么电气二次设备安装位置不同,要么选择不同的设备等,只要符合规程、符合要求就行。

电气一次、电气二次设备选择时要注意设备的选型,实训室所带负荷不可能太大,太大了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在选择电气设备的型号时要注意与所带负荷的容量及性质,要进行综合考虑,要能确保每套屏能正确动作、正确显示,例如选择电流互感器要注意电流比、补偿电容要注意补偿容量等等。

配电室电源及负荷为移动性电源与负荷,目的是既经济又安全。只有安装完毕后经检查无原则性错误才能进行通电试车。为保证安全,移动性电源设备要采取短路、漏电保护等技术措施。移动性负荷设备不仅要配置有感性负荷与电阻性负荷,而且要注意感性负荷与电阻性负荷的配置容量,确保通电试车时无功补偿柜能正确动作,即补偿电容能正确的投入与退出运行。

(2)配电安装实训环境的软件设计。首先要将实训场地设计成实际生产工作环境。要有安全生产的标志与标语,要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要有操作工序与步骤,要有生产工器具的摆放位置,要有生产通道与安全通道的布置,要有生产区与学习区的分离,要有消防器具的布置等实际工作环境中所必需的情境设计――呈现一个实际的生产车间或实际的工程(如实际单位的配电室)。

其次要将实训内容所需的图纸设计成实际生产性所需的图纸。如配电室的布置图、主接线图、二次电路原理图、屏面布置图、屏后接线图、端子排图等,为训练学生照图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配电室实训环境软件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求高职高专学生能做、肯做、会做。

2.配电安装实训内容的设计

(1)配电安装实训内容――职场安全。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安全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永恒的主题,学生进行变配电安装实训前首先应进行职场安全内容的实训,因此设计好职场安全实训内容是关系到安全生产的前提。

职场安全设计的具体内容:学习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电力法》以及相关安全规程等;电业安全技术的操作内容,如触电急救(模拟人进行训练)、停电检修安全措施操作(如何验电、如何放电、如何挂接地线、如何拆接地线、如何设置遮栏等内容);个人防护用品的穿带操作,如安全帽、绝缘鞋、工作服等内容。

设计职场安全实训内容的目标是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对进入企事业单位的“三级”安全常识不陌生,尽快转变角色――即从学生转变为工作人员,适应生产单位发展的需要。

(2)配电安装实训内容――制图作业。电气制图实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配电室一套完整的生产性图纸进行绘制――照样版图进行绘制。这一套完整的生产性图纸应包括配电室的布置图、一次主接线图、二次原理图、一、二次安装图等。

该实训作业的目的是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知道配电室图纸由哪些组成、各图纸的作用、各电气符号的含义、制图规则、如何制作、各电气设备如何选型、如何匹配等;通过实训教师的系统讲解与指导,要求高职高专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熟练查阅相关工具书,并进行自主学习。

(3)配电安装实训内容――识图作业。电气识图实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配电室一套完整的生产性图纸进行识图。该实训作业的目的是要求高职高专学生能对实物与图纸进行一一对应,即图纸上的设备与实际设备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设备之间的导线连接及导线走向一一对应等,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学会识图技巧及方法。

(4)配电安装实训内容――安装作业。电气安装实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配电室一套完整的生产性安装图进行安装。该实训作业的目的是要求高职高专学生能根据安装图安装电气设备,掌握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及方法(如等电位法)、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要求高职高专学生会使用各种安装工具及仪器仪表进行安装操作;要求高职高专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原理图、安装图进行自检――自己检查设备安装位置、设备之间的导线连接、导线编号、导线走向等。

(5)配电安装实训内容――故障排除作业。电气故障排除实训作业要求学生对本配电室安装完成后进行通电试车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或安装成功后实训教师人为设置的故障进行排除。该实训作业的目的是要求高职高专学生根据故障现象会使用电气原理图、安装图进行故障原因分析,确定故障范围及可能出现故障点的位置;要求高职高专学生会使用检修工具、仪器仪表检查故障,找出故障点并排除;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学会故障分析、故障排除的方式及方法等。

3.配电安装实训考核的设计

考核是高职高专学生搞好实训的重要手段,是搞好本项目实训的重要保障。因此设计好考核方式与方法,确保配电安装实训项上顺利进行。考核设计应严格按照企业生产任务、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应切实体现企业生产任务、职业技能鉴定和教学的一般规则;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其真正会做、能做;要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配电安装实训项目考核评价设计如下表。表中电气识图考核评价部分以口试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教师根据原理图及安装图并对照配电室的各屏柜电气设备对学生进行口试。

电气实训的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62-02

1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高校开设的应用性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为电气自动化行业提供高端技术性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该具备熟练的自动化操作和应用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才能够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拓宽学生的技术应用范围,许多高校根据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进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并建立了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帮助学生进行实地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特点,并结合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现状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具体策略。

2 建设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必要性

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都在推进自动化进程,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越来越多,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变频技术、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DCS)、微电子技术等新知识在各行各业别是在工业中应用得越来越多,这必然需要掌握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高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

据专家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5%,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缺口正不断扩大。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任务就是推进技能型、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进而满足社会需求。然而就该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培养的人才实际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不能满足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人才和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对该专业进行深入的改革。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求具有系统的、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综合利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在高校教学过程的始终。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就满足了这一需求,提出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开展专业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将课程、教室和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能训练。

3 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现状

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实训需求 目前,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力量比较薄弱,而且综合能力比较低,尤其是实训能力比较差。一方面,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结合我国电气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割开来,过多地关注于电气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严重忽略了对于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传统的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队伍及能力结构都明显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成为制约高校自动化专业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目前,该专业教师本身欠缺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进行过具体的操作训练,也就没办法给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

实训设备不完善 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欠缺完善的实训设备,一方面是因为其起步比较晚,而且国家没有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只能依靠高校自己自制一些实训设备或是靠校企联合的方式;另一方面,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行业的技术更新也越来越快,而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设备配备、更新不及时,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严重落后于电气行业的发展需求,没办法让学生及时掌握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实训设备不完善也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欠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中,项目的设置并不科学,没有对接学生,对接学校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社会服务的优势。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训项目训练时,由于顾虑学生可能对实训设备造成损害,一般都很少允许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具体操练,只是进行理论讲解或者是示范演练,这样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4 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措施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否拥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除了校企携手,请行业专家进课堂做兼职教师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此,一方面,高校应该鼓励、选派教师到指定的企业去实践,教师可以积累实践经验,拓宽专业口径,丰富社会知识;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专业性大赛,也是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举措。通过组织和指导竞赛活动,让教师把科研创新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加强具体实训项目教材的开发 在实训室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该重视相关的项目教材的开发,如电机变频调速技术项目教材、PLC应用技术项目教材、逻辑控制器技术项目教材、电机与继电控制项目教材以及供配电技术项目教材等。项目教材的编写过程应该结合实际,符合电气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凸显应用性、技术性和系统性。这样就能够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实践训练。

分类建设实训室,自制实验装置,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可以分类建设下列实训室,即“机床故障维修项目实训室”“PLC项目实训室”“继电控制项目实训室”“供配电项目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这五种实训室在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自制实验实训设备,不仅改善了教学条件,也使年轻教师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应该鼓励教师、学生自制一些实验教学装置来装备上述几种实训室,如继电控制综合实训装置、供配统合实训装置、模拟通用机床电气故障维修实训装置、PLC综合实训装置等。而且,这些装置应该具有超前性、直观性、适用性、经济性等特点。

以行业需求为指引,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专业性的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多。在电气自动化行业中更是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和适应不断增长新技术的需要。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该以该专业的行业需求为指导,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要,突出“实用、技术”两大特点,依照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实施教学,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电气实训的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流电机电气控制 实训

中图分类号:TM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231-02

1、概述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应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了培养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及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所学的课程,学校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上的学习及职业技能鉴定。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见到各种错误接线方式及产生的现象、后果,因此,必须利用电气实训系统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2、制作简单的电气实训台

机电一体化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电气实训时,需要根据电路进行接线、检查故障等实际操作,为了在实训工作台上能够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顺序控制、变极调速控制、两地控制、能耗制动、反接制动控制等常规实验,首先要配备相应的开关、低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按钮、熔断器、热过载继电器、三相感应电动机、三相双速电动机、二极管、电阻等电气元件,然后进行固定安装,并按照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进行安装接线,由于某些电气元件较重较大,学生难以做到轻拿轻放,加之需要考虑用电的安全等因素,因此需要将一些常用的电气元件先固定安装在实训台的面板上。如果学生实训时,每次都在电气元件上直接进行拆装,那么很容易损坏有关的电气元件,影响学生的实训,为了避免一些电气元件因频繁拆装而损坏,我们将电气元件固定在面板上,然后将所有的电气元件接线端子全部用导线连接到电气元件周围的接线端子上,这样就可提高电气实训台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学生实训时,只在接线端子排上接线,即使端子排损坏了,也容易更换,费用也低廉。

根据一般常规的电气实验项目制作,在实训台的上部分安装了电气元件和端子排、走线槽,在实训台下部的平台上安装了电机。

接线端子排靠近电气元件的一侧与电气元件相关电接点连接后固定不动,学生实训或技能鉴定考核时,只需要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从接线端子排的另一侧连接相应的电气元件,即可完成进行相应的实验,例如,电机启动-保持-停止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QF为小型断路器,KM2为交流接触器,FR1为热继电器,M1为三相交流电机,FU1,FU2为熔断器,SB1为停止按钮,SB2为启动按钮。加电后,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2吸合,电机M1得电工作,同时KM2的常开触点闭合实现了工作状态自锁保持,直到按下SB1时,KM2才失电,电机停止。

3、电气实训台的功能扩展

在常规电气控制的基础上,加入智能控制,可构成智能化电气实训系统,如图2所示。这样,通过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设置不同的故障及代码,由控制器实施,便于学生分析和排查故障训练,并且可以作为技能鉴定考核装置,同时还能够对接线的正确性进行快速的判断和通过计算机监视电气线路中有关的电压电流值。

其工作原理是:电源为控制器及相关电路提供直流电源,控制器是实训装置智能化控制的核心,主要器件是微控制器(也可用PLC),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行。三相交流电输入通过接触器的触点连接到接线端子排的三相电源端子上,实训部组件单元中的所有部组件、元器件的电气端子均通过通断控制单元连接到接线端子排上,在接线端子排上的所有端子均有标识,与实训用的电气部组件、元器件的标识相对应,这样,学生在实训时接线只需在接线端子排上找到相应的端子用实训电路连线完成接线即可,避免了实训时直接在电气元件上频繁拆装,延长了实训装置的寿命。通断控制单元由驱动单元所控制的继电器、接触器及其电气触点组成,各触点的开合状态取决于所设置的故障部位代码,是由控制器输出并经驱动单元实施的,仅在设置故障用于学生分析和排查故障训练或作为技能鉴定考核时使用,当不需要人为设置故障时,串联在实训部组件单元与接线端子排对应线路间的各触点均为闭合状态。

在计算机中运行有与控制器配套的监控软件,通过计算机监控软件可以方便地改变实训方案及设置故障部位及代码,通过通信接口下载到控制器中,由控制器通过驱动单元控制有关的继电器或接触器。将学生分析故障的部位与设置的故障部位及代码对比,可确定学生在实训中分析判断故障的正确性。

采样单元中有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相应的隔离、信号调理电路,作用有三点:一是用于采样通断控制单元中各触点的状态,便于与驱动单元形成闭环控制,以便确定通断控制单元自身是否存在故障;二是通过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采样有关的电压和电流,将相关的数据通过通信接口发送给计算机,以便在计算机上监测相关的电压电流数据;三是在学生按设定的实训方案接好线路后自动检测接线的正确性,判断接线正确后,才输出信号允许接触器吸合,当判断接线有错误时给出指示,并禁止接触器吸合,从而可避免一些严重的后果发生。

4、结语

本文所述的电气实训系统,只需在接线端子排上完成接线即可,避免了直接在电气元件上频繁拆装,延长了实训装置的寿命。经扩充后的智能化电气实训系统,可通过计算机设置故障及代码,便于学生分析和排查故障训练。该系统在2012年的学生电工电气技能鉴定考核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建,杨风开,曹江.一种新型单片机/ARM/DSP实验装置的研制[M].江苏: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2):65-67

[2]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0

电气实训的目的范文第4篇

(一)考核和评价体系的目的一般来说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功能有四个:检测评价功能、导向与激励功能、诊断与反馈功能、提高预测功能。也就是说,通过该体系,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相应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通过学生的方方面面的表现预测学生的发展前景。学生本人通过该体系也可以更加清醒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考核和评价体系现存的问题

1.考核形式单一。船舶电气专业培养的是针对船舶电气系统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对实操能力进行考核,但现在的考核体系多应用开卷(含实操)和闭卷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分数一般占80%左右,平时成绩分数一般占20%左右。这样的考核体系一般适用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不再适用于现有的课程改革要求。

2.夸大分数的作用。旧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学生以追求高分为目标,一学期下来似乎只是为了最后一次考试,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工,都靠期末突击学习,无论是什么学科,考试前都是一顿死记硬背。这样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核的结果严重偏离考核的初衷。

3.考核内容依附教材,存在局限性。考核内容未能考虑课程类型课程的专业目标定位、和课程的职业岗位需求,只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未能体现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未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理念,其结果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培养出符合船舶电气岗位需要的复合技能型专业人才,建立符合高职高专职教精神的立体、开放式人才考核和评价体系是大势所趋。

(一)学校与社会的考核与评价相结合船舶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为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实操训练,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采用校内成绩考核和企业实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二)考核内容的转变———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核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知识为本位的考核转变到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即考核内容上从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转变到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上,把学生的作业、课程设计及期末考试等形式的考核转变到学生根据项目式教学内容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上,即对学生的产品及项目开发成果等做出考核。

(三)考核目的的转变———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为了使学生从注重结果考核转变到注重过程考核,必须加大过程考核所占分值(建议占总分值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过程考核之前一定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说明过程考核分哪几个阶段性考核,并注明考核内容及指标和分值,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公示,并要求没有通过该阶段考核的学生必须合格后(可以补修或重做)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考核。过程考核的形式很多,比如作业、表现考核、实践性项目考核等,目的是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和学习效果等。过程考核没有通过的学生没资格进入结果(终结)考核阶段。结果考核要有所转变,将单一的笔试考试变换成多种考核形式,比如口试、实践操作、答辩等等;将单一对一个学生的考核转变为对一个协作团队的整体考核,使学生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考核地点也可以转变为校内外相结合。

(四)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教师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考核结果上不仅要体现教师的权威性,也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参与考核的机会,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并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三、船舶电气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的配套设施

(一)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除了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项目组织、指导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等等。所以要求一线专职教师到企业去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且要聘请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先进理念直接引到学校。

(二)建立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要有较强的校内实训基地,其虚拟工厂、车间可完成企业的生产仿真。我院在国家级骨干校建设期间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分别建设了船舶电站实训室、船舶电工工艺实训室、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室、船舶信号系统实训室、船舶通信与导航实训室、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室、国防科工委电气及自动化实训中心等十三个实训室,大大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力,现在校内实训基地除了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充足的场所和工作条件外,还可承担一些社会考试、培训等,比如我市电工证的培训和考核由我系承担。

(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满足船舶电气的人才培养目标,我系与渤船重工电装分厂紧密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与之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该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能够承担船舶电气专业四门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还能承担船舶电气自动化专项技能的训练,能够完成学生的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保障了船舶电气专业“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产学交叉、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套改革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重视过程教学环节,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手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相长,做到教中做,做中学。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灵活安排学生的校外实践环节。

电气实训的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 电工电子技术 训练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中非常缺乏关于电气工程的训练,只是单纯的讲解关于电工电子的技术,这样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具备生产实践能力。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训练中借鉴电气工程的训练将能够更好地加强我国电工电子人才的实践能力,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这将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本文将详述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概况、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内容、电气工程训练的现状和训练建设的目标以及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

1 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概况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被运用于各大高新技术中。一个国家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将反应出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我国高校一直致力于研究电气工程的科研。以往对于电气工程的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但是这个定义十分宽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对于电气工程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这个定义使我们要重新检查并重新构建电气工程的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从而使得电气工程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电气工程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电工电子技术以及一定程度的实践操作技能,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要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知识消化理解。

2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内容

2.1 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

在电气工程训练中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含括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电路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电机及控制部分以及电子技术部分。电路的基础知识含有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其中交流电路相对复杂。电机及控制部分含有电磁的基础知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及交流线圈电路和可编程控制器,其中变压器、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及可编程控制器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含有触发器以及逻辑门电路,而模拟电子技术含有半导体器件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路基础知识、电机及控制以及电子技术这三种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有很显著的作用,学校在制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并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术。

2.2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层次

在电气工程训练中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实训教学、应用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以及提高开放式的实训教学。基础实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技能,通过基础实训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并更深刻的掌握已有的理论知识。工程应用与设计的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学习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生产实际中。开放式实训教学就是提倡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开放式实训教学将使得学生更多的关注课堂外的科研活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平台上积极发展。

2.3 电工电子技术试验实训课程体系的改进

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体系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突出实训的实用性以及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就是要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基础技能,所以在实训之前就要让学生了解实训的教学目的,教师是通过实训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无法辨识知识的重点部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实训来了解社会实际需要的技术。

3 电气工程训练的现状和训练建设的目标

现今的电气工程训练一般分为两部分,主要是依据其专业的不同来区分的。第一种电气工程训练主要是教育学生一些相对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步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另外一种电气工程训练主要是教育学生学习室内照明电路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学习室内照明电路的实际原理、安装以及调试过程,通过这些学习掌握基础的电工技能。电气工程训练的目标是使得工科学生不仅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使其在电工电子技术上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达到社会对其的培养需求。

4 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

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体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妥当和教学实践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轨,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恰当的安排,即学生的课程会出现突然很多及突然没有的情况,这样便使得学生在下一节学习的时候遗忘了上一节课的知识,教师在上课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上一节的温习,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而且长时间的没课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加快。再就是教学的实践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学生在电气工程的实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室内照明电路,而室内照明电路技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早已不是最新的电路,但是教师仍然沿用以往的电路,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课程之间的间隔时间,避免课程之间有长时间的间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就是增加新的电路或者电子产品制作来供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气工程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不仅要加强学生关于电气工程技术的理论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学敏.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范瑞云.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J].科技传播,2011.

[3]黄文浩.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月刊),2012.

[4]赵妮娜.竞赛式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