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现状;改革实践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的应用技能去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课时一般在70个课时左右,教材内容量却很大,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到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应用再到Office的应用,还要包含一般软件和网络知识的讲解,整体说来,时间少,任务重,而订购的计算机应用教材却是所有专业通用的教材,没有体现专业不同,学生水平不同,层次不同的教材,都是一概而论。以上的原因造成了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每个章节只能是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及技能训练,仅能解决生活中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根本不能拓展到专业乃至行业领域,这样就出现了所有专业,所有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基本一致,操作技能单一,无法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很好地为专业或行业服务。

二、课程改革与实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怎样为学生后续专业的课程的学习服务;怎样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服务;怎样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本次课程改革将基于我院特色专业群,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与素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操作考核结合取证考试,全面有效地考核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观性较强,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约束性不够。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学好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既能轻松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又能满足工作岗位上技能需求,不仅节约工作时间,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是作为现代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之一。加强和企业合作,有机会就让学生下企业参观、学习,切实感受工作岗位需求和计算机操作联系的紧密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二)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合适教材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根据软件的更新,学生在校需求及就业岗位的需求,及时地调整教学大纲。采用“职业岗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教师下企业实践,深入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了解企业的需求,结合本课程的操作特点,真正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三)结合学院专业技术群,及时更新试题库

以往学院选取的OFFICE试题汇编虽然内容丰富,知识要点比较全面,但是通用性太强,只能让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达到强化的目的,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是很欠缺的,为此,我们编写了《基于学院特色专业群的试题库》,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与素材,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怎样为学生后续专业的课程的学习服务;怎样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服务;怎样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按学院专业分布情况,分石化技术类、石化装备类、石化管理类三个特色专业群开发试题汇编。试题汇编分Windows 7系统操作、Word 2010文档管理、Excel 2010数据处理、PowerPoint 2010幻灯片制作、因特网应用、工具软件使用方法六大模块。每个模块结合各专业特色,选取素材,用计算机操作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在Word文档管理中处理的文档,有各专业领域发表的论文,让学生明白论文的格式,表格的要求,图表的制作;在Excel数据处理中比如会计与财务管理,学生学会计算员工的基本工资,材料采购预算,总账表等;而PowerPoint 2010幻灯片制作分析报告,营销策略,方案设计,宣传片等。总之素材均取之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解决在工作领域中将要面临的问题。

(四)教师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的操作技能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保证知识不是陈旧的,是有用的,是满足现在社会需求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抛弃陈旧的讲授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做,多练。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工作任务”,通过这些“工作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按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做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所以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是必须要做的。教师引导好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伟.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J].2015.

[2]周利民.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8.

[3]张丽娟.新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2015(13).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1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化区分

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应用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模块化的思维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计算机硬件基础”、“Windows XP基本操作与系统设置”、“汉字输入法学习”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Word 2007文档编排与处理”、“PowerPoint 2007 设计与制作”、“Excel 2007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图片与美术处理”等七个模块。

其中“计算机硬件基础”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让他们明白计算机运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本流程;“Windows XP基本操作与系统设置”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平台;“Word 2007文档编排与处理”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日常文档的电子化处理,并熟悉文件的编辑与排版;“PowerPoint 2007 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Excel 2007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表格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图片与美术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PS处理技能以及一些美学知识。

2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合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中,引入模块化“合作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知识学习中来,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更加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最为显著的是,不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什么内容,都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加全面地接触到所学的内容,在其中学到的东西比接受其他教育方式学到的东西要多。同时,学习的记忆深度会更深,持久性也明显更长。

开展合作式教学,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引领的“师傅带徒弟”一起学习的方式;另一种是采取学生小组划分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牵引组建学习小组,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针对小组展开,主要包括划分小组、派遣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活动、评价小组学习情况等。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做PPT时,可以事先设计好进行PPT电子相册制作的任务,然后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图片、音乐等相关素材的搜集、整理,完成的任务提交后进行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

3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讨论环节,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沟通,这种面对面的想法和意见的交换,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能力的把握,从而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之间加强“学习互助”,促进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促进他们感受学习体验所带来的鲜活感受。

例如,教师通过构建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为主题的讨论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来,促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善于运用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再如,对于Word文本的编辑与排版,对于字体和字号的设置、标题的设置、目录结构的排设、版面结构的编排、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定制等内容,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学生用美学的观点讨论通用文档格式的编排,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习和掌握所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使其在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同时,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激励”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和高等院校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是学生的“淘汰儿”,在他们前期的学习生涯中常常是与“学习失败者”紧密相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很早就失去了进取心。然而,人积极向上的天性让他们的进取心潜藏得相当深。因此,只要教师积极引导,挖掘出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那么他们便可能爆发出超级强大的动力,这就是“激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而巧妙的激励手段,充分运用“赞许”与“表扬”等良性的激励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

例如,教师在教学Excel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中,激励学生大胆引入自主通过网络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创作,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的风采,并多给予微笑、表扬和善意的提醒等,促使他们的自信心得以回归,学习激情得到绽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模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块化教学的要旨在于强调“以人为本”与“全面育人”,并紧贴全日制职业教育培训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职业素养具体情况,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将专业知识进行模块化区分,通过知识模块间的科学、合理、灵活搭配,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职业知识基础,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广西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 [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论文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 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 

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将过程评价体系和成果评价体系相结合,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项目答辩和教师评价四个维度出发,进行探索、实践和应用,以科学发展观来解读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认定问题,形成立体式、多维度民主化考核体系,完成职业教育评价功利性向人本性的范式转变。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制订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元化评价是在传统评价方式、主体单一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以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积累、体验和感悟,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极大程度地激励与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根据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的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对课程进行整体改革,应用多元化教学评价理论,将教学成果的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分为针对过程的评价和针对成果的评价两个部分,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项目答辩四个维度对学生成果进行全面考核。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在过程评价体系中,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育特色,将学生自我评定和教师评定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在考核中把学生的成绩评定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个部分的评定在综合成绩中各所占50%。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将过程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个层面,力图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评价。

1、学生自我评定为主,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情况、解决能力情况和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和自我考核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公司员工工作过程为蓝本,在过程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工作日志”的环节,以每次课为单位(一次课为4个课时),填写工作日志。学生在工作日志中将本次课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完成的任务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待完成工作、工作中已解决问题和未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个人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则根据学生在工作日志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体或个体的讲解,使学习中的各项信息能够及时的交流和反馈。

2、教师评价为辅,从职业素养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应用进行考核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过程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评价起辅助作用,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两个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以平时成绩册、学生学习时填写的工作日志、和答疑记录为依据,对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核,综合考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具体分值情况如下:

过程评价=出勤情况考核(30%)+ 作业完成情况考核(70%)

(过程评价依据:学生工作日志、平时成绩册、答疑记录)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成果评价体系,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将阶段化成果评价和综合成果评价相结合,从发展的角度,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能力高低的认定。教育的类型与教育对象的智力类型不同,评价的标准和手段也应不同。以科学发展观来解读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认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以人为本对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在成果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一改传统评价体系中“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将成果评价体系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同时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中教师“权威性”评价方式,使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以人为本的互动式民主评价体系。

1、坚持连续性评价原则,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起点与终点之间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

现代的职业教育考核方式,要求注重了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情况,在兼顾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吸收、理解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关于体验、经验以及关于主意、策略等隐性知识的内化程度,将关注点放在各个学习阶段过程中个体学习成绩的变化,寓厚望于阶段成绩指向性的蕴涵着的上升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在整体教学实践改革中,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项目任务决定教学内容,以项目阶段决定教学阶段,学生的学期总体任务目标分为若干个阶段任务目标,每一阶段任务目标包含相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项目难度由低到高的阶梯式渐进方式进行,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掌握完整的、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并形成多项项目成果。基于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在成果评价体系上也做出相应改革,将学期末整体性目标评价分散为学习任务阶段性的成果评价,学期末的成绩考核为学生在该学期中各个项目阶段完成任务情况的总体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动态的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同时,根据项目内容在完成时的要求的不同,每一阶段考核的侧重点也相应发生改变。 转贴于

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就将整体课程分为四个项目,即企业网站设计与制作、娱乐网站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和综合资讯网站设计与制作,项目内容由少到多,项目难度由易到难。在整个成果评价体系中,考核的侧重点也逐步从局部到整体变化,如企业网站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软件基础工具操作能力和基础程序语言的使用;娱乐网站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网站版式设计、高级软件工具和常用程序语言的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主要考查学生网站色彩搭配能力和高级程序语言的使用;综合资讯网站则是考查学生网站综合能力,包括网站策划能力、创意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软件工具使用能力、程序语言使用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考查。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成果评价体系,强调互动性评价原则,将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以人为本的民主整体性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体系中,教师是评价主体,评价的方式往往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权威性”评价模式。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评价体系多元化改革实践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改“权威性”评价为“民主性”评价。这不仅体现在过程评价体系中,在成果评价体系中也继续将这种“民主性”进行贯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成果评价主要是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项目答辩和教师评价四个维度进行。

学生自评,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项目完成后,针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注意事项、经验总结和完成的项目成果的成功点、不足处以及可改进的部分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互评,是以小组或班级整体的方式对单个的学生作品评价,并由小组成员根据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学生自评情况,给出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加强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参与度。项目答辩,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成果评价体系中,既是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表现形式,是专家组根据学生在项目答辩中的综合表现进行的评定。专家组主要是由相关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构成。学生将个人作品以项目答辩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介绍,并针对整个项目的制作思路、制作流程、制作方式、制作经验、存在问题和项目总结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专家组则从实际项目角度出发,根据该学生在项目的总体介绍时的仪态、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项目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技术能力水平以及行业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定,同时为学生的项目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评定,是教师从教学角度,根据学生项目成果的完成度,给予的评价。其所占比例如下:

成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项目答辩+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10%、项目答辩占30%、教师评价占5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将过程评价体系和成果评价体系相结合,将学生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将针对教育结构的考试与针对就业结构的考试相结合,形成立体式、多维度民主化考核体系,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探索。该体系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特点,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的,不断地应用、调整、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计算机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2-0088-02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上已累计投入资金达数千亿元,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2004年全国平均18.9个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约90%的城市学校、60%的县镇学校和40%的农村学校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巨大冲击使得各个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不断投入资金,很多学校建设了公用的数字化图书资源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学科实验室等。但是,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已建成的校园网中,60%以上处于闲置浪费之中。在中小学中的校园网和一些市县自建的城域网,利用率不到25%。如何能充分利用良好的信息化资源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一、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信息素养会议发表了《走向信息素养社会宣言》,其中明确提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是个人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全球性政策。何谓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意识的指导与信息伦理道德的约束下,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它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快捷的信息获取能力;正确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善于将信息技术和获得的信息与工作、生活、学习结合起来的能力;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去开发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当前衡量一个国家人才综合素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科技,特别是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的沟通与信息交换方式由过去的人际互动模式,变为人机互动为主模式。终身学习和开放学习成为新的教育理念,为满足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发达国家纷纷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决策。信息素养在人的综合能力体系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它对增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了解科技动态,搞好科学研究、创新和管理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中小学教师急需开展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教师肩负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责,理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缺乏信息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息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缺乏信息资源的结构、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知识,缺乏查找、识别、利用、加工、创新、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有待于提高。

信息技术本身是飞速发展的,软件的更新周期,硬件的更新周期已经是以月为单位,仅仅掌握几种最基础的软件是难以应对教学需要的。如今博客大行其道,很多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博客,而很多老师对博客一无所知。博客的使用是非常简单的文本操作,在技术上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不了解博客的教师们缺乏的是对新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即缺少我们所说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培养对信息素养的提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具备了信息意识,才能不断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

2、中小学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

在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接受了职后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中教师们可以掌握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在教学中却很少尝试着使用。可以说,教师们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缺乏真正的信息素养。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信息素养重要的体现就在于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愿意尝试和体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学生进行交流,愿意尝试和体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扩展自己的知识,愿意尝试和体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辅助自己的教学活动。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够活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信息能力包括: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有的专业信息能力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建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等。此外,还应自觉地约束自己,能够合法、合理地利用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规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二、培养在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与措施

1、转变看待信息技术的观念

高等院校的师范专业大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设置的课程也比较落后。 “只是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一种简单工具”的观念在好多教师和同学心里占据主导地位。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级的工具,但信息技术也是最特殊的一项工具。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一样,不是几门课程就可以完全概括的,必须有充分的实践和反思才能掌握,才能在一定领域里运用自如。因此,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建立完善的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应用都要有很好的设定。

2、完善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当前,大学设置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选修的课程主要有: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课程结构非常松散,课程要求也各自分离,没有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为此,我设想了一个三层次的课程体系模型:

第一层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勾勒出信息技术的框架,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讲解计算机的原理、术语、基本结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术语和原理;二是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虽短但其中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伟大智慧和商业精英的精细谋略,体会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教导学生大胆地挑战未来,开拓创新;三是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办公系列软件是学生必需精通的,而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还必修借助一些常用的小软件,比如抓图软件,网络下载软件,媒体播放软件等。

第二层次:与相关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

1、写论文或设计报告。文字处理软件是学生最常用的软件,然而很多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格式上的错误,所以必须在日常的课程中就引导学生用计算机书写论文或设计报告等应用文,了解各种应用文格式,了解一般书写规范,以及学会如何在软件中调整格式等技术。

2、在各学科课程中布置各种“搜索任务”,比如了解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查询历史人物的相关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检索的实践,通过这些“任务”促进学生使用搜索技术,实践搜索技术,并且能在搜索技术的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

3、运用数据库和网页设计技术,学生自主构建学科课程资源。把握住掌握这门课程的课程结构框架,结构框架才能把具体的知识点填充进去,找到相关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网页的形式就是最好的展现知识结构的方式。现在大部分制作网页的工具软件都是采用所见即所得的的方式编辑网页,可以很轻松地学会制作网页,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建立课程资源网站,既可以让学生总结课程所学,又可以让学生学习网页制作等相关技能,而且,随着学生网站建设知识的丰富,随着课程的进展,当学生不断完善网站,使网站达到一定规模后,并且可以借助校园网将学生制作的课程资源网站。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不仅进一步内化和提升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三层次:重视培养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把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真正加以运用,从而发现技术上的问题,重新思考,获得体会,知识也就转化为技能,经过如此的磨练,就会总结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只在课程教学中完成,更重要的是要在“开放的课程”中完成。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要参与很多课外的活动,学生辅导员可以把各种活动都作为“开放的课程”,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要组织一次环保主题的科普活动,学生辅导员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活动准备阶段,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找到很多关于环保的资料信息,活动进行阶段可以借助网络与科学家对话甚至远程视频讲座,可以建立主题论坛或博客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讨论。在学生的很多活动中都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在活动的锻炼中,学生会逐渐建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规范,这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实践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等师范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新课程实施推进,必须提高师资的信息素养,师范院校肩负着这一历史重任。当今的师范生作为二十一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此,应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对现有师范院校的布局、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等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满足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各种培养模式,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信息素养的新型师资。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周振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8).

[2]田江.信息时代师范大学生信息素养探微[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3]林松.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信息素养培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4]陈江英.教育信息化与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