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源可靠性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车 控制电源 可靠性 性价比
1 前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内燃机车对空气污染、环境有害、噪声高、振动大,随着绿色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研究新能源机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双能源机车电气系统构成
双能源机车以车载蓄电池和接触网供电;在接触网有电时,机车依靠外部电能驱动,同时给车载蓄电池充电;在接触网无电或运行在非电化区段时,依靠车载蓄电池电能驱动机车。
特别是双能源机车应用在救援、维护作为调度车,其可靠性设计必须予以特别重视。
双能源机车电气系统主要由牵引系统、辅助系统、主控制器系统、网络系统及牵引蓄电池管理系统部分组成。
该系统可获取电网或蓄电池两种电源,经变换后给牵引电机及车上辅助设备供电。
主控制系统是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的大脑和中心,在接收来自司控台的命令后,主控制器通过MVB通讯及I/O等方式对主变流柜、辅助变流柜、蓄电池及高速断路器等进行控制,实现对整车智能控制,并将各设备实时状态反馈到司控台的显示屏上。因此,保证主控制器的可靠工作就是提高双能源机车可靠性的关键,具体就是保证主控制器的电源供应稳定性。下面,我们详细分析机车控制电源系统。
目前轨道交通线上机车、车辆采用控制电压都是110VDC,包括绿色环保的电力-蓄电池双能源机车,并配置相应电压,容量至少为100 AH以上,庞大、昂贵的Ni-Cd蓄电池组,价格超过10万(RMB),而且还有相对应功率的110V充电机(由高压主电源变换、隔离成充电电源对110V蓄电池充电,组件12),110V通过DC/DC变换成24V(组件13),供应给机车控制系统。但是,如果110V控制蓄电池故障或者组件13故障,24V电压就无法产生,也就没有24V的MCU(Micro-Computer Unit)控制电压,就算电网此时有电,因为系统死机,机车也无法充电或者由架线网供电行走,产生机破故障,只能等待救援。
如图1。
故障分析:
(1)组件13故障,没有24V电压,MCU不工作,机车不能行走。
(2)组件12故障,没有110V充电电压,但是110V蓄电池有电,24V有电,系统工作,机车正常工作。
为了克服现有车辆控制系统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不用110V而采用24V蓄电池机车车辆电气系统。
如图2。
组件12改成DC/DC,取消110V蓄电池,组件13为双向DC/DC,增加24V蓄电池。
故障分析:
(1)同样发生组件13故障,没有24V充电电压,但是蓄电池24V有电并供给MCU,系统正常工作,机车正常行走。
(2)同样发生组件12故障,没有110V电压输出,MCU检测到没有110V电压,自动将组件13由降压型转变为升压型,即由输入110V输出24V变成输入24V输出110V,则保证110V电压正常。机车正常行走。
而且110V蓄电池由4节24V蓄电池串联而成,其总可靠性远远小于一节蓄电池的可靠性。
所以,从上几个方面分析可知,控制蓄电池改成24V比110V系统可靠性大大增加。
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
110V蓄电池系统大概价格为:
大功率110V充电器:8万
110V镍镉蓄电池:10万
110/24 DC/DC:3万
共计:21万
24V蓄电池系统大概价格为:
DC/DC110V : 3万
24V镍镉蓄电池: 2万
110V/24V DC/DC: 4万
共计:9万
3 结语
由此可见,采用24V蓄电池系统比110V蓄电池系统节约成本高达57%。而且体积减小很多。
该控制蓄电池电源的改进不仅提高控制电源的可靠性,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并减小安装体积。该改进不但适用双能源电力机车,而且适用其他采用110V的各种机车控制蓄电池电源。
参考文献
[1]黄济荣.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樊运新,叶彪.国产DWA型地铁工程维护车[J].电力机车技术,2000(04).
[3]秦鸣峰.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立江,198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机车电传动专业。现为江苏今创车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机车电力传动和控制设计研发工作。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 档案建设 信息化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高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及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何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大量数字化档案信息形成的需要。传统型的档案是建立在手工管理的基础上,其档案信息服务也是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及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求,为此,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走信息化建设道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二)实现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的需要。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网上归档,将处理完毕的文件资料上传到档案管理网络中,档案工作人员在网络中进行检查验收即可,电子档案的系统化管理,能够从文件的产生、运转、归档、利用进行全程控制。
(三)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其中,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网的建立,使得高校过去形成档案的文件、通知、规章制定等主要材料,现在都是用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网上,高校档案工作只有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才能适应。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健全。目前,有一些关于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但不是很全面,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也不是很完善。虽然有《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但是,关于电子档案真实性界定的法律等仍然没有或者不尽完善。这些配置不够合理的因素将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漫长而坎坷。 转贴于
(二)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及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由于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人员大都为年龄较大、学历层次较低的人,所以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限,接受新事物的心态相对比较保守。面对信息化趋势,他们不能很快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甚至干脆还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档案工作。还有一些档案人员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的理解不够准确,他们认为只要购置和使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其他现代办公设备,就代表我们已经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了。在这些方面,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人员整体的思想观念滞后,需要改进和提高。在信息化背景下,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比以前更高,综合素质指标也比以前大有扩充。然而,在目前的环境下,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技能,他们有的甚至不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这必然阻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高校领导要提高制度建设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意义的认识。在增强自身档案信息化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决策,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和目标的保障。高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本校实际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健全高校档案制度体系,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树立档案工作者正确意识。高校在培养档案信息专门人才过程中,必须使档案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使自己能按照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要求自觉学习和更新知识,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高校现代档案信息服务主角的档案工作者,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档案管理员。高校广大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更深的层次、更高的综合素质,把自己从一般的管理者变为档案信息专家,由传统的“档案保管者”变为“档案信息管理者”。
【关键词】单片机 应用系统 可靠性 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不断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了热门研究问题。单片机应用系统一旦扰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主要是硬件可靠性设计和软件可靠性设计两个方面。本文将会对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思想进行分析,最后从硬件可靠性设计和软件可靠性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探讨。
1 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思想
根据可靠性研究理论,硬件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基础要求,软件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大脑;但是必须要考虑到单片机应用系统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被人操作进行运行的,因此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必须还要考虑到对人和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研究中主要是以故障为核心,考虑到人-机-环境的一体化,从单片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具体的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在实际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避错、容错设计和抗干扰设计是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内容。抗干扰设计可以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可以抵抗各种干扰保持正常运行;避错、容错设计可以使单片机应用系统在面对一些错误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诊断和容错,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进行运行。
2 单片机应用系统扰后果
单片机应用系统扰后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其中这些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出现数据误差
一旦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前向通道扰时就会导致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的误差增大。如果单片机应用系统前向通道的传感器接口是小电压输出,那么数据误差会非常严重。
2.2 程序运行混乱
单片机应用系统被外来干扰侵入,如果干扰导使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输出误差加大,导致逻辑状态改变的话就会使整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控制失常。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干扰较强会使程序计数器值改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单片机应用系统死机。
2.3 单片机应用系统被控对象混乱
出现干扰后:如果单片机的内部程序指针出现不准就会导致错误的程序被运行;如果DRAM中的数据被冲乱也会导致程序计算出现错误的结果;如果中断系统被误触发就会导致系统进行错误的中断处理;这些都会导致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被控对象混乱。出现干扰的位置在锁存电路和被控对象间的线路的话会导致被控对象的不稳定。
2.4 数据变化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RAM数据可能会因为干扰而发生变化,ROM虽然可以避免干扰对其产生影响,但是如果RAM和片内各种特殊功能寄存器都发生了变化的话,程序的最终计算都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3 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可靠性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可靠性设计主要是从供电系统稳定性、印刷电路板布线、提高电元件可靠性、双机冗余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
3.1 供电系统稳定性
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供电系统稳定性可以防止干扰从电源系统进入单片机。具体的做法是采用交流稳压器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供电稳定性;采用隔离变压器来除高频噪声;采用低通滤波器除掉工频干扰。同时一定要保证供电功率足够单片机应用系统使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主机部分要采用单独的稳压电源。
3.2 印刷电路板布线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电路板印刷布线应采用可以提供较好的接地网的多层印制电路板,这样就可以较好的避免地电位差和元件的耦合。电路板中要进行合理的分区设计,地线要注意保持有序的和电源端的地线连接。为了使硬件系统更好的具有可靠性,要保证元件面和焊接面不得平行,防止出现较大的寄生耦合,信号线之间的距离要合理的调大防止干扰。
3.3 提高电元件的可靠性
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制造时要选用高质量的电元件,同时对于选定品牌的电元件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筛选,一定要保证电元件的可靠性,防止因为电元件质量问题导致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在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设计时也要考虑选用技术参数有适当余量的电元件。
3.4 双机冗余设计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一些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方,要采用双机冗余设计。这种单片机应用系统有主机和从机两部分,正常情况下由主机进行正常运行控制,一旦主机出现故障,仲裁器会自动的切断主机的控制权限,使从机发挥功能,完成相应的运行控制。这种双机冗余设计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可靠性。
4 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主要是从数据误差软件对策、运行失控软件对策、指令冗余、程序监视跟踪定时器几个方面进行。
4.1 数据误差软件对策
采用软件滤波算法将出现误差的数据进行过滤处理,可以避免因为输入信号干扰导致的输出控制出错。这种方法需要根据信号变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算法:算数平均值法、中值法、一阶递推数字滤波法等。
4.2 运行失控软件对策
这种运行失控软件对策可以及时的发现单片机应用系统中运行失常的软件程序,并及时的进行处理,将整个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防止单片机应用系统完全失常。
4.3 指令冗余
单字节的指令上出现错误程序时可以自动进入正确的指令轨道,但是多字节的指令操作上出现错误时会使程序出现连续错误,因此可以在对程序流向有关键作用的地方插入两条NOP指令,这样就可以使被弹飞的指令进入正轨。
4.4 程序监视跟踪定时器
程序监视跟踪定时器可以和软件进行配合使用,这种配合使用将会使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增强。它可以为CPU提供恢复信号,还可以进行看门狗监视,较好的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敏捷,田国璋.旋转编码器的抗抖动计数电路[J].电子技术应用,2011,(11):70-71,75.
[2]边永青.旋转编码器与PC接口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5):23-25.
作者简介
杜洪林(198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在供职于扬州市职业大学。研究方向为电子与通信工程。
关键词:多功能显示器;硬件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The Overall Design Ideas of The Multi-function Display
Wang Zhao1,2,Liu Zhiguo1
(1.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110168,China;2.Xi’an SICONG Co.,Ltd.,Xi’an710043,China)
Abstract:The overall design ideas of the multi-function display,from the hardware platform design,reliability design,security design,maintainability design,comfort design,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aspects.
Keywords:Multi-function display;Hardware platform
一、多功能显示器总体设计
显示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DVI信号的接收、显示和HB6096信号、RS422信号的收发及离散量采集等相关处理,针对产品核心功能的不同划分,我们以可靠性为中心,从硬件平台设计、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维修性设计、舒适性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确保产品满足技术要求。
(一)硬件设计方面。显示器主要着重系统功能和可靠性、安全性设计,通过显示器应力建模分析计算,产品采用的结构形式合理可靠;通过区域安全性分析(ZSA)、共模分析(CMA)等理论分析,在电气设计中,显示器采用了独特的双余度设计,分别采用两套不同的硬件平台和相应软件,并且相同功能印制板安装在产品的不同位置来实现系统要求的功能。(二)可靠性设计方面。显示器从结构设计、电气设计、软件设计三方面,分别采取了冗余设计、热设计、元器件二次筛选、降额设计,在组件及产品的筛选等方面均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严格的控制,同时根据技术条件完成了产品的可靠性大纲、可靠性分配、可靠性预计,并通过可行性分析、风险预测,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满足技术协议的要求。(三)安全性设计方面。通过进行功能危险分析(FH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共因故障分析(CCA),分析出对飞行安全影响较大的故障,对发生的概率进行了预估、分析和量化,找出薄弱环节,采取改进设计、冗余设计及差异化设计等方法,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四)维修性设计方面。显示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各SRU之间功能独立,无相互直接连接关系,整体设计保证三级维修:外场级维修、内场级维修及厂级维修;外场可直接更换LRU,内场可直接更换同一类型的SRU,均不需调整和校准。同时采用快卸方式安装,使显示器不用任何工具就可快速拆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维修性。(五)舒适性设计方面。显示器充分考虑了人机功效的要求,选择了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的液晶显示组件,选取符合视觉习惯的亮度调节曲线完成产品的自动亮度调节功能,同时可根据主机所的要求,建议其设计不同飞行员的视觉习惯存贮功能,将不同飞行员在使用显示器时的个性化设置进行分别存储,在下一次使用时可直接调用,方便并简化飞行员的操作,提高产品使用的舒适性。
二、多功能显示器硬件设计
多功能显示器系统的硬件必须根据具体的应用任务,以功耗、成本、体积、可靠性、处理能力等为指标来选择。系统的核心是系统软件和应用配置描述文件,由于存储空间有限,因而要求软件代码紧凑、可靠,对实时性有严格要求;配置描述文件必须结构紧凑,使得系统软件能够高效的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多功能显示器不仅具有传统控制面板的功能,而且具有简单图形处理能力,将工作过程中的参数转换为图像的形式;显示和储存重要信息,使工作人员的操作界面更加友好,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也可以对系统故障进行记录,便于设备维护人员获取故障信息,找到诊断方法,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高生产率。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器集成了液晶显示、按键面板、控制单元、数据存储单元等,具备操作控制、状态监控、数据存储、过程监视等功能。
显示器电气系统主要分为6个组件:导光面板、图形发生单元、显示控制组件、接口控制组件、电源组件、电磁干扰抑制组件、液晶显示组件,各组件功能独立。
显示控制组件由显示控制板、视频处理板1、视频处理板2共三块电路板组成。两块视频处理板采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来分别独立实现相同功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增强了产品的持续适航能力。
电源组件由电源控制板、两块互为备份的电源转换板组成。在电源控制板的控制下由两块电源转换板分别转换出系统所需的电压;再由电源控制板控制选择其中一路作为系统供电使用。
液晶显示组件将液晶显示屏、光敏传感器一体化设计,形成显示器的显示终端。
所有外部信号通过电磁干扰抑制组件滤波后进入显示器,电磁干扰抑制组件根据飞行员操作决定是否开启电源,通过仲裁决定使用主电源或不间断电源;电源组件根据输入的电源和主/不间断电源,决定是否加热并转换输出显示器工作所需各电压;显示控制组件接收所有视频、总线、离散量信号,进行视频转换、选择、与相关外设进行通讯并按要求进行相应调节,同时驱动液晶显示组件进行显示。
三、多功能显示器硬件设计原则
硬件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前提,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一)采用新技术,在硬件设计中采用新而功能完善的芯片,大胆创新。新而功能完善的芯片往往功能更强大,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这样可以简化系统电路设计并能够在满足系统功能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为以后系统升级留下余地。(二)采用开放式硬件架构,把握硬件技术的主流和未来发展,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未来的升级。相对于软件的升级而言,硬件的升级要复杂得多。因此,在硬件设计之初就应该尽可能留有余地并尽量使电路做到通用,以便将来的修改和扩充。例如,在ROM和RAM等部分电路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到当前价格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不同厂家芯片的兼容性,并要为大容量的芯片留有扩充的余地,相应的要留出控制线,以便于将来选用更大容量的存储芯片。(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尽可能选择典型电路,为硬件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成熟的技术可以保证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缩短设计时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信系统;通信电源系统;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153-01
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得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了经济与科学技术上,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可以说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深入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和沟通。但是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通信电源系统一直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通信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现代通信使用的如此频繁和超高量对于通信电源系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常用设计方案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并且对于偏于地区的通信质量和信号要求等,对于通信电源系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让信号进行全方位、全地域的覆盖必须建设大量的通信基站,而在其电源系统的设计建设中,由于通信技术的特殊性以及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殊性等,使得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要能够满足这些所有条件需要。同时现代的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还要满足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能满足于时代的需要,以及在出现相关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检和上报等功能。因此吗,针对以上相关的功能要求,对于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主要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1 电压的输入范围
电压的输入范围是电源系统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通信电源系统的电压输入范围和常规的农电网系统的电压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常用的农电网系统的电压实无法满足于通信电源系统的电压输入要求的,将很难保证通信数据的传送质量和良好的通信服务。通常一般都是要求其输入的电压值要高于常用农电网电压的30%,同时在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中,还有考虑诸多的外在环境、气候等因素,如雷电等问题都会直接的影响到通信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
1.2 防尘、防潮、放高温
我们都知道,为了满足现代人们的及时通信要求和高质量的同要求等,就必须要进全方位的覆盖。因此,自然就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关于温度、湿度等等方面的要求就需要考虑进去。因此,在进行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时,就要把这些所有的问题考虑进去,做好防尘、防潮、防高温的保护措施,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到我们的通信电源和通信质量的正常工作。
1.3 要具备远程控制和自我诊断能力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通信电源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手段,智能化的通信电源系统,应能够做到进行远程的控制,时刻知晓当前通信运行和通信源系统运行的质量好坏,是否正常运行以及当出现问题时,是否能够及时的寻找到问题的原因以及具体出现问题的位置,方便进行及时的诊断和下一步的维修工作。这些都需要整套的通信电源系统能够保证较高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具有一定的远程监控和自我诊断能力。
2、可靠性设计方案
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除了要满足于常规的使用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可靠性。相比传统的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可靠性的通信电源系统设计方案,又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考虑了在电源系统的结构上、对外界的抗干扰、抗影响能力上,因此,对于可靠性的通信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来说,主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电源模块交流输入的电压范围
电源模块是通信电源系统中保持电压输入的关键,主要的控制着交流电压的输入范围,对通信电源系统的稳定工作具有关键的作用。在电源模块的交流电输入电压上,同样是要保证其电压高于国家规定标准的30%以上,这样才能保证电压的输入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应对各种的电压情况在复杂的环境之下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这一电压输入范围和电站网络要求的输入相适应。
2.2 电源模块的冷却设计
我们都要知道在电源流通的过程中比然的会产生高温现象,而高温绝对是通信电源系统稳定工作的障碍,因此,必须做好电源模块冷却降温工作,才能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稳定的运行,保证输入电压的稳定性。在电源冷却系统的设计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来选择最终适合的冷却方式。
2.3 智能化的远程监控设计
智能化的通信电源基站现在都是没有人工值守的,大多都是在统一的监控中心进行远程的监控,因此,在智能化的通信电源系统设计中,就需要在其各个关键的点上进行监控装置的安装,保证能够全体候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极大的提高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水平和效率。在通信电源系统的日常运行中,难免的会遇到因为外界的因素如恶劣的天气、气候尤其是闪电、雷击对通信电源系统的稳定工作特别容易造成破坏,除了外在的影响因素,自身在运行时的高温、尘土、潮湿的空气等都会对通信电源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当出现意外时,我们需要通信电源系统能够及时的进行自动上报和通知,并且能够具体找出事故位置以及原因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从而才能够保证通信系统的稳定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通信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普及运用,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是其向前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因此对于通信电源系统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好在其运行中容易出现的以上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做好防护措施。只有做好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工作,才能保证通信质量和服务的进一步升级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的从常用的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可靠性的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入手,分析了各个方案之间,应在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格外的注意。
参考文献
[1] 宋福峰,刘宝昌.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及运行维护中节能方案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03:69-71.